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网;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随着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和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在高职教育中无论从教学、科研还是管理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当然,随之而来的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日益重视的问题。当前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仅仅的存在于简单的病毒传播,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为了确保网络能有效的保证教学效果及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如何在黑客、病毒横行的时代提高校园网络的安全已成为各大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二)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

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发的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漏洞,或者潜入计算机房,盗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非法获取重要数据、篡改系统数据、破坏硬件设备、编制计算机病毒。

网络安全一词也这样被解释: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高职院校校园网中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

(一)安全漏洞

所谓漏洞,就是程序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人为疏忽。当然,漏洞是在任何程序中都无法绝对避免。我们所说的“黑客”也正是利用设计者的这一点点疏忽对网络进行攻击的。其实真正对黑客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们为“寻找漏洞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是以网络攻击为初衷,只是天天专注与研究他人的程序并努力找到其中的缺陷。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一开始的大多数黑客都是“好人”,他们之所以找漏洞是为了追求完善、建立安全的互联网模式才加入此行列的。只不过因为个别居心不良或受人唆使的黑客经常利用那些具有攻击性的漏洞,加上一些影视中夸张的表现手法,近些年才让人们对黑客有了畏惧和敌视的心理。高职院校中大多数教师及学生使用的都是WINDOWS XP WINDOWS 7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同样不是万无一失,在不同层面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学生实用的各种应用软件、防火墙等硬件设备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安全漏洞问题。这些漏洞对很多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同学来说是很容易导致机器不能正常使用,机器的不正常工作一部分原因可能由于操作的不当出现硬件问题,当然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是由于黑客或病毒找到了系统漏洞,对计算机进行攻击造成的。

同时校园网站在系统安全保障的建设中也会由技术人员在设计网站应用架构时出现了不规范,从而使得高校网站上出现了严重缺失,网站挂马、网页篡改等各种攻击行为;近年来针对高职教育的校园网站的攻击热点已经从单纯的网站攻击行为衍生到攻击利益链模式,许多学校都面临较大的形象及经济损失。

(二)病毒感染破坏

从计算机普及的那一天起,各种计算机病毒就随之而来。损坏操作系统的、将文件夹变为可执行性文件的,导致硬盘打不开的等等。有些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学生之间通过U盘拷贝文件,或教师通过网络上传下载文件都随时有可能帮助病毒进行传播。还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由于高职院校中存在使用计算机人员多,层次多,病毒多的特点,所以各种病毒都会有机可乘。

(三)网络资源滥用

在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内,各类用户滥用网络资源的情况严重。高职学生大多数都是起点较低并且对学习兴趣不浓。不排除极个别同学会在校园网上查阅资料,用来学习,但这类人群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可以说少之又少。个别同学不安装杀毒软件,或者安装了杀毒软件也不及时更新,上网随便下载乱七八糟的软件,随意接收别人的文件,还有的同学会浏览一些不合法网站,随着各种不正当操作的进行,病毒也就逐渐的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严重影响了学校网络的正常使用,也严重影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校园网络的安全防范策略

近年来,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各项工作对信息系统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作为窗口的校园网站,所面向的用户群也越来越广泛,所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不单是面向校内,同时面向社会也提供了诸多服务功能。校园网站已从一个简单的信息、展示平台,逐步转变为汇集了招生就业、远程教育、成果共享、招标采购等功能的综合性业务平台。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逐步重视,越来越成多的攻击和威胁出现在校园内,学院网站所面临的Web应用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混合威胁的风险正在飞速增长,如网页篡改、蠕虫病毒、DDoS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Web应用安全漏洞利用等,极大地困扰着学校和学生用户。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在高职院校人员分布零散,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管理相对困难的前提下要提高网络安全,必须从校园的各个层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安全的物理环境

要保证整个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这个安全的环境包括机房、办公室、寝室等相关的计算机设施。

(二)配备高性能的防火墙

凡是能有效阻止网络非法连接的方式,都算防火墙。早期的防火墙一般就是利用设置的条件,监测通过的包的特征来决定放行或者阻止的。虽然防火墙技术发展到现在有了很多新的理念提出,但是包过滤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同四层交换机首要的仍是要具备包的快速转发这样一个交换机的基本功能一样。通过包过滤,防火墙可以实现阻挡攻击,禁止外部/内部访问某些站点,限制每个IP的流量和连接数。

(三)及时修复系统软件漏洞

可以以讲座或学生宣传的形式提醒各位教师及同学们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安装各种补丁程序的重要性。

(四)建立全面的网络防杀毒系统

病毒在网络环境下传播扩散特别快,所以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远远不能解决网络病毒,必须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通过及时更新病毒库,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2

[关键词]电工;实训室;安全管理

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而电类实训室是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所以必须将电类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提高到新的高度,如果对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往往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高职院校实训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所以必须针对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现状,全面分析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和优化。

一、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现状

各高校制定了实训室管理制度,但针对于电类实训室特殊性的管理制度缺失;实训室安全管理在实训室管理制度中有体现,但实训室安全管理在实训室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凸显;实训室管理制度在实训室张贴,但在实训过程中,没有达到实际的安全教育效果;实训教师在实训过程中,没有将实训室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对实训室缺乏及时的安全隐患排除。

二、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各高职院校电类相关专业基本都已开展电类实训课程,但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重心放到了课堂理论教学,将实践教学放到学期末,表现为短时间的集中实践活动。此种现状也导致了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忽视对电类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具体到实训过程中,“一名老师带众多学生”的电类实训现状普遍存在,教师忙于轮流指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进而对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制定了有关实训室的管理体制,而针对电类实训室特殊性的安全管理体制却基本缺失。在实际安全管理中,一般哪个教师上实训课哪个老师负责,而老师在上实训过程中,会因为忙于指导学生实践而忽略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实训室的高效轮流使用,使电类实训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找不到责任人。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实训室管理机构,并指定了专门的管理人员,但也会由于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忙于事务性工作,而疏忽对实训室的安全管理。

(三)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人员及实训教师不重视安全教育

高职院校扩招,外聘教师及在岗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实训室安全管理培训课程,这些因素就导致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专业化安全管理知识不足,进而在学生实训过程中,疏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遇安全事故,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也只能凭经验处理,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处理不及时或是处理不当。

(四)高职院校领导对实训室安全管理不重视

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将安全管理放在了工作的首要位置,但安全管理却大部分局限于学生的日常安全管理,对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却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实训室管理人员对实训室安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往往跟领导的工作重心有很大关系。高职院校领导对实训室安全管理的疏忽,导致了实训室管理人员对实训室安全工作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相应的实训室安全教育缺失、安全措施的无法落实,可能会导致电类实训室的安全事故。

三、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完善和优化建议

(一)营造全面的校园安全文化,提高对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的重视

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增强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全面的校园安全文化,提高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教师,会自觉的学习安全知识,进而将自身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安全知识感染和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将安全知识自觉的转变为安全行动,进而又促进了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员工和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也有助于提升师生员工和学生对于电类实训室安全方面的重视:教师及管理人员自觉学习电类实训室安全知识,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电类实训室安全教育;学生自觉接受电类实训室安全知识,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对安全事故有一定的处理能力。

(二)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切实实行

电类实训室有其专业特殊性,要建立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考虑到电类实训室的特殊性;要健全电类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就要构建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学生全员参与的全方位的涉及各个电类实训室细节的规章制度,使电类实训室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做到有章可循。制定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切实实行才是确保电类实训室安全的关键。所以,在执行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做事,将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实处。安全制度的执行还有赖于安全检查、监督和事故责任追究,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切实实行安全管理制度。

(三)建立电类实训室专职管理制度,加强对电类实训室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安全培训

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预防是关键,及时处理是重点。高职院校对于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要责任明确,最好选择具备电气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另外,要求高职院校将电类实训室纳入日常的教育培训中,并以主题教育、课堂教育等形式将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教育过程将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教育和培训以多种方式做到全程化、全面化。

(四)改变电类实训室安全教育模式,通过多种形式对电类实训室安全事故进行模拟

在进行实训室安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育模式,借助网络工具,实现电类实训室安全知识模拟现场,或是直接组织师生进行现场演练等形式,使师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全事故带来的震撼,从而使师生将安全知识内化为安全行动,达到切实增强电类实训室安全的目的。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涉及到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前预防电类实训室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电类实训室安全事故,将电类实训室安全管理处于始终可控中。

[参考文献]

[1]王晓鹏,朱晓慧.高等学校实训室安全管理浅谈[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10

[2]孙忠,王洪肖,张锡良.高校试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3

关键词: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校园安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状况与校园安全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8日

一、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在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欠缺。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掌握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其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可能像法律专业学生那样掌握得有深度和广度。但从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来讲,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还是应该掌握多一些法律知识。虽然可以通过法律基础课和专业法律课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但这些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一是学校在课程设置时专业课设置太多,挤占了相关法律课的课时;二是学生从就业的角度上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相关法律课重视不够,学习法律课程的目的不是提高自身法律知识水平,而是为了应对考试;三是相关法律课程中有关法律的知识虽然全面,但都过于笼统概括,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不够系统、全面和深刻,对法律的认识一知半解,处于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认识,很难有效地掌握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法律意识。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二)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欠缺。目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式的学习,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完之后,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遇到问题时,如何维护合法权利就慌了手脚。例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不假思索,就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最终造成比较的严重后果;有的学生在购物消费时不知向商家索要发票或购物凭证;有的学生毕业找工作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等等。这些情况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平时不注重维权权意识的培养;二是学校在学生权利维护方面缺少引导;三是社会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存在欠缺。因此,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还存在一定欠缺。

(三)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基于规则行为意识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制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当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薄弱,即使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都不关注,他们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另外,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这都非常容易使这些学生脱离法制的生存环境,产生错误的观点,对事务缺乏冷静、理智的判断,例如有些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能明确地作出判断,曾出现过大学生上当受骗误入传销组织的现象;有些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出现法制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校里法制宣传活动近乎冷淡;二是学生自身缺乏培养法制意识,无论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学校疏于学生法制意识方面的培养;三是有些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少,甚至几乎为零。因此,帮助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当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还很贫乏,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法制观念还很淡薄,因此,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加强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过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来维护校园安全的对策

中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法制环境。

(一)高度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常识水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为核心,是提高学生法律知识最直接、最主要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靠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是难以达到让学生认识、接受和认同法律知识的,所以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一些能激发中高职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到法律知识中。一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中高职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根本保证。中高职学生法律情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工作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及其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二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利用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案例分析法的地位和作用,以案例分析法为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模拟法庭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对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四是在教学手段上,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充满动感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常识。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只靠法律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是在课外多举办法律专题讲座。可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就业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举办法律专题讲座,通过法律讲座解答学生所关心的疑难和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观念以及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安排学生通过电视或网络收看媒体播出的各类法制节目。例如,收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道德观察》等法制栏目。

三是通过举办法律知识演讲、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或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法律常识。

四是走出课堂,旁听审判,通过这一途径取得的效果远比老师在课堂上泛泛讲解更有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庭审过程中的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环节,会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的神圣和威严。

五是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掌握一些诉讼法程序,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使得法律的预测作用得以发挥,进而促使学生提高守法的警惕性。

六是在普法宣传日,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活动中去。如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等。这样,不但提高了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对提高其他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作用。

(三)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创造条件。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因此学校要很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设立心理辅导机构,让学生随时都能够了解自己,很好地进行解压和宣泄压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根据一项研究表明:有1/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等为主。因此,中高职院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并且正确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其提高法律修养。

(四)学校要为学生法律知识的提高提供和谐的内部环境。一个学校的法制状况将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效果,因此学校应从各个方面着手,努力营造一个依法治校的氛围。

一是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学生手册》的制定,不仅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而且要切实保障学生的权利。近年来,学生状告母校的事件时有发生,引起这种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学生因违反校规而受到学校的惩罚,包括不发毕业证、开除、勒令退学等。学生被学校处分后觉得过于严厉,于是提讼,这说明随着学生和社会公众法制意识的增强,要求学校管理进一步法制化。

二是依法管理,逐步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采取各种手段,对管理人员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使管理者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明确管理者的法律责任,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保证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从而确保学生法律权利和正当利益的实现。

三是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依法处理,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奖学金的发放、优秀生的评选、贫困生的资助,学生干部的选拔和管理,要照章办事,不能因人而异,做到有法必依。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安全教育;因特网;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7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都已经普及了,当然,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便捷之处。可以通过网络交朋友,与远方的亲人聊天,可以看视频,阅读文章,可以网上购物,浏览任何网页,获得国内外最先进的信息等,但是,在给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又容易被某些不法分子使坏,比如,他们制造含有病毒的图片或相应的链接诱使人们去点击,或是直接用盗号木马去盗取别人的相关帐号密码等,这些都是违法行为,都是信息安全问题。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好多学生都与网络有着很深的依赖性,特别是在网上聊天,就会被坏人所利用掌控,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着某些不安全因素的。面对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中实行信息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中,网络对在校生的影响

(一)互联网是有利于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

互联网的引入让学生们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他们可以上网查找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可以通过网络看一些有关学习的视频教程,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某些教育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增长见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等。可以说网络为学生们提供了信息的窗口,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五彩缤纷的人生。

(二)互联网的引入给学生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上课的时候,好多同学都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看起来萎靡不振,问其原因,说是晚上没睡好,有的甚至说晚上没睡觉,后来才知道晚上把睡眠时间打成网络游戏了,如此一来,他们越玩越上瘾,欲罢不能,晚上自然也就休息不好了,白天在上课时自然也就困的受不了了。甚至还有的同学被网上的所诱惑,天天都想着看那些图片,根本没有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加可气的是,有的同学竟然在宿舍里面模仿网上视频中的某些暴力行为对同宿舍的同学施加,结果把对方弄的头破血流,这是相当危险的。由此看来,互联网给学生们带来的身心造成的伤害也是十分严重的。

二、在职业院校普及信息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在校园内搞好信息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

在校园内要搞信息安全教育,首要的就是要作好宣传工作。可以在校报上发表一些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危害的实例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还可以在报栏上写上有关网络带给学生的危害的警示语,同样,可以利用自习时间或是晚自习时间找个报告厅或是教室给学生作相关的报告,做好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的宣传,其实也是给他们一个心理上的提示作用,让他们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也不要迷恋于网上的某些,还要提示同学们有个心理防备的能力,主要是针对网络上的某些诱惑诈骗等行为,抓住同学们的某些需求来诱使他们做违法犯罪的事情。这些内容都要涉及到。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在有的事业部门,我们去办事的时候,好多工作人员在优美、气派的办公室里面不是看电影就是在玩游戏,有的在玩“斗地主”时开的声音还特别大,还没到他所在的办公室的时候,就能听到里面的“地主”什么的吆喝。这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其实这也完全是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这些工作人员的自控能力不强造成的。试想,要是一个部门的领导每天都这样打发时间,那么下面的部门肯定也是一片乱了。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院校里面,要想让学生搞好信息安全教育,教师必须得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尤其是在学生面前,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对网络只利用它有利的一面,坚决杜绝有害的一面,为学生作好榜样。特别是在机房里面,要多跟学生提起网游的危害,告诫学生不要沉迷其中,尽可能的远离它。

(三)在职业院校中推行同学们之间相互监督的热潮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9803

随着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治安形势也变得日益严峻复杂,危及大学生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各种因素不断增多。2013年复旦大学学生投毒案、2014年多起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屡见新闻媒体的大学生纠纷与人身伤害案件,以及因心理、交通、火灾、溺水、踩踏、诈骗、食物中毒等各种因素引发的安全问题,轻则使当事人遭受不同程度的人身伤害、财物损失与精神折磨,重则导致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匆匆逝去。悲剧的发生,尽管有其具体的背景和原因,但总体上反映出大学生个体安全意识的缺失,而这一问题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更为突出。

1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上,安全意识是学生的一种基础能力与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是高校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石。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文化基础较弱、养成教育欠缺、自制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发展缺乏自信等特征,在大学生活过程中普遍体现出自我安全意识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意识不强。个人隐私信息通常指的是涉及个人身份(包括身份证信息、图片资料)、家庭成员、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账号、密码等内容的各种信息资源。个人隐私信息一旦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往往给个人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和损失。每年因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安全隐患和案件达数十起之多。有些学生在网络上毫无戒心地随意注册各种用户,如实填写各种个人隐私信息,有些同学甚将自己的银行卡号码、密码甚至验证码提供给不明网络或电话,有些同学习惯长期将自己生日作为密码,有些同学因“同学关系很好”而将自己的登陆帐号、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公开,这些现象其实都潜藏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造成后果将追悔莫及。

(2)自我意识较强而生命安全意识淡薄。高职生从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显得偏小,对很多问题和事物缺乏成熟的思考与评价,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心理较重,处处以“我”为中心,较少换位思考,往往冲动义气用事,某种程度上少了点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因而反映出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往往对自身、他人亦或其他生命体做出伤害的行为。比之于数年前的上海复旦大学某生向室友投毒案、清华大学机电系刘海洋伤熊事件、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撞人并故意刺死受害人等案件,高职院校中似乎很少有如此影响广泛的大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其实高职学生在日常行为及人际纠纷处理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各种生活琐事不能理性处理,最终酿成恶意伤人甚至致人死亡的事件也不在少数。

(3)对各种危险因素的警惕性不高。在校园生活中,时刻都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或危险因素,如消防安全、财物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交友安全、社会活动安全等等,很多的安全事故往往因人们大意、麻痹、想当然、疏于防范而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见充电设备随手放在床铺上且长时间带电,违规使用“热得快”、电吹风等大功率电器,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随便搁置且脱离视线也无人监管,离开宿舍不锁门不关窗,盲目冒险或参加危险性活动项目、随意搭乘“黑车”、“小飞轮”等。去年接二连三地发生的女大学生“失联”事件也充分说明大学生自我防范与警惕性缺失,如果当事人有较强的自我安全与防范意识,处处保持警惕,行动多留“心眼”,遇事沉着应对,很多悲剧就可能避免。

(4)应急情况下处置突发状况的能力不足。在消防实践和掌握逃生技能问卷调查中,问卷“如果宿舍发生火灾,您会怎么办?”调查结果显示,有22.1%的同学选择“如果身上着火,快速奔跑或用手拍打”,有56%的同学选择“火灾中用湿毛巾防毒”,有17.7%的同学选择“直接冲入大火中逃出去”,甚至还有4.2%的同学选择“高楼火灾跳楼或乘电梯逃生”。按一般常识,“快速奔跑或用手拍打”只能使身上火势更大更旺,“直接冲入大火中逃出去”无疑是“自投火网”的冒险,而选择“高楼火灾跳楼或乘电梯逃生”则是在选择自杀。而“用湿毛巾捂鼻”一方面可以防烟雾毒气,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湿润空气和氧气,因而是一种最佳选择。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不管是常见的违章或不规范使用电器的危险行为,还是参加消防安全逃生技能的培训与活动现状,都反映出学生紧急应对突发状况能力的不足,一旦真的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2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中不良现象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和浸染,又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忽视安全意识教育的问题,还有学生自幼成长的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错位因素,同时也有学生个体在特定发展阶段反映出的生理与心理因素。

2.1社会大环境的浸染和社会公共教育的缺失

首先,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特定阶段,不少产品甚至品牌产品因其质量与安全性而存在“信任危机”;不少行业领域、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唯经济效益第一,有些产品生产过程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与污染性,成品产品的使用中也存在形形的安全隐患。其次,不良低俗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一些高职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判断力比较差、缺乏理性分析能力的大学生,极易受不良文化的影响,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爱逞强弦耀。第三,日常生活中社会公共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如果营造一个全社会重视安全教育、遵守安全规程、监管安全行为的良好氛围,也就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2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忽视

就学校教育来看,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却忽略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学校缺乏持久系统的安全教育安排,把安全教育活动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学生危机教育、防范意识教育、灾难教育的忽视,是导致学生在应急情况下出现价值错位、心理失衡、举止无措的重要原因。此外,一些人认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是保卫处、学工处、辅导员的事,缺乏全员教育意识,时间一长,就容易麻痹大意,学生的安全意识也随之淡化,若遇突发的安全事件时,极易手足无措,消极被动,最后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家庭教育中出现重物质保障而轻安全意识教育错位现象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使他们的独立性、受挫能力、意志力等都相对较差,尤其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都对家庭和家长的依赖性较大。而家长自身又忽视或相对缺乏忧患意识和对子女自救技能的培训意识,使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时没有很好的应变能力。父母过多的呵护使子女对社会的复杂性、危险性缺乏认识,警惕性不高,防范意识不强,容易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缺失或错位的家庭教育,就很难与学校、社会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因此,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应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三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2.4高职生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养成与较强的自理自律能力欠缺

规范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与较强的自律自理能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各种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差异,以及自身所处年龄阶段情绪多变、易激动冲动、心理承受力弱等生理与心理特点,不少高职院校大学生很容易形成“惟我独尊”、自我中心的倾向,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并解决人际纠纷,只重视眼前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事“粗枝大叶”,待人“不拘小节”,忽视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进而出现抵触集体的纪律管理,违背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等不良现象。而当其真正面临突如其来的火灾、疫情、盗窃、诈骗、绑架、中毒等危机事件时,很容易出现反应过激,无法保持冷静并做出理性的思考与判断,反而使情况变得更复杂更麻烦。

3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途径

要切实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就必须紧密结合90后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安全技能得到提高。

3.1由泛化教育向计划教育转变,让安全教育真正走进第一课堂

安全意识教育是通识性基础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一些国家制定了公共安全教育类教材,安全教育和其他课程一样,培养学生认识和评价人的生活环境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在出现危险的情况下消除不良后果和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国内大多高校则是根据阶段性的工作要求,宏观宽泛地通过安全宣传、信息通报、会议讲座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如此“泛化”教育并不能确保安全教育真正“落地”,教育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学校应该将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与其它必修专业课一样,走进课堂,材,规定学时,明确学分,加强考核与实践,让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堂堂正正地走进第一课堂,从根源上变“泛化”教育为“计划”教育。

3.2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安全教育的“落地”、“开花”提供保障

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和实施者,大学生安全教育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应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一方面,以保卫、学工干部和辅导员为主体建立一支专职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并定期加强培训交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以其他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尤其物业、餐饮、服务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工作人员)不限时空与形式的法制宣传、安全教育、防范指导作为重要的补充,依托校内力量奠定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师资基础。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加强与地方公安、交通、消防、法院、监狱等部门单位的共建联动,定期或不定期来校为学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法律知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技能。

3.3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教育平台,多形式开展第二课堂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与自我安全保护能力。作为第一课堂安全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应该结合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工具,构建多形式的教育平台,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一是充分发挥网站、微信群、QQ群、微博、校信平台和各种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向学生传递安全防范知识和案例警示信息,引起学生对阶段性突出的安全问题的重视。二是从新生入学报到之初,把安全意识教育作为入学第一课,组织新生全员参加安全知识学习与竞赛活动,全面普及和提高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开展“校园庭审”、专题讲座、征文竞赛、反、禁毒等专题教育活动,通过现场庭审教育及专题教育活动,不仅增强学生参与的覆盖面,零距离接触法庭案件审理等教育全过程。四是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结合不同时段的工作重点和关键部位的实际需求,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布置安全防范的横幅标语,在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4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多频次开展应急状态下避险自救的实战演练

在安全教育中一定要避免出现“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问题与现象,不能以简单的说教、讲座、报告代替实践教育环节。绝大部分院校新生报到后都安排军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组织便利,是一个很好的安全实践教育机会,因此在军训期间可以组织开展消防应急疏散、应急救援等科目的演习演练。另外,可利用“5.12”抗震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等特殊时段,在学生宿舍、食堂、教学区、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疏散与自救演练,模拟真实火情,施放烟雾,拉响火警,高压水枪喷水灭火,云梯高空救人、学生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等,教育学生时刻提高应对火患等各种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救技能,始终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平时还可以模拟求职应聘、不明来电、人际交往时对不明信息与危险人员的识别、以及对安全急救和处理的演练,把在课堂上传授的安全知识用于实践,以确保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同的安全问题时,能够冷静面对,解决问题,保障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5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思想

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是锻炼提高安全意识教育的有效手段。可以组建不同年级学生参与的护校队、安全协会、学生治保部等学生组织,在保卫、学工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规范有序开展工作,既有一定的工作职责与要求,又有必要的管理规范,定期开展工作讲评与通报会议,分批次分区域组织开展校园检查巡逻,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共同管理校园维护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增长其才干,又可以增进学生与管理者、管理部门的理解,减少相互之间的隔阂,消除对立和抵触情绪,有利于管理制度的执行,也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安全管理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和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这将是其成长过程中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朱兴华.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2]吴春梅.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的自身安全与社会安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高校校园安全知识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安全管理

高职高专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教育的重点是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职高专学校就必须组织学生开展工学结合、学练交替,实现学生“人人成才”的目标,所以必须要把学生拉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而顶岗实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顶岗实习的安全。据2011年8月17日《法制日报》载,目前,我国将近30%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向来对安全极为重视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性学院最近几年也屡有学生在工作岗上发生伤亡事故,自07级学生至09级学生共有8人次发生了伤亡事故,其中有两人在顶岗实习中身亡,6名同学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

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学生管理等方法,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随着不同年代学生具备不同的特点这一情况变化,顶岗实习学生中仍然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

1、学生对自我安全的保护意识不够,特别是在自我的人身、财产、交通、网络、等反面的安全意识淡薄。

2、当前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90后的学生普遍存在吃苦耐劳能力欠缺,意志力低下,独立性不强,抗挫折能力差,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薄弱等情况,在顶岗实习中身心都极易受到伤害。

3、当前学生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自律性不强,极易受到社会上一些非法行为的诱骗和逼迫,从而误入歧途,被不良人员利用从事违法活动。或者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致使自己在身心和物质上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二、完善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思路

针对当前顶岗实习学生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保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顺利、有序、稳定的进行,完善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机制体制和思路显得至关重要。

1、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与考核办法

能否确保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卓有成效,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必不可少。明确学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学生在校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工作人员和实习指导老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分工,制定《学生安全档案》积分考核办法,用于记录、考核学生在校学习、顶岗实习中违反学院安全管理规定而发生安全事项的情况。

2、夯基固本,打造一支懂业务、善管理的师生管理队伍

通过对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业务精湛的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同时,“学校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并将这一环节作为一个机制”。

3、课堂内外安全教育齐抓,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1)顶岗实习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细化到一日生活制度的每个环节,抓好养成;将《就业指导》课的课堂从室内搬到实验实训场地,现场讲解、模拟、实验,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将单位的安全案例带到学校来,现实说教。将学生带到企业现场观看整个工作流程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防范,之后回到学校谈体会谈感受,加深印象。

(2)规范完善各类顶岗实习材料,组织学生提前学习、提前模拟,给每人建立模拟实习材料档案,以档案的形式促进学生对顶岗实习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对毕业材料的填写、上交。

(3)人文、德育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德行修养,注重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观念,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打造“德为重、信得过、能干事”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注重学生的内涵建设,苦练内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顶岗实习安全、认识等方面的问题。

(4)抓好团课阵地,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类型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利用场景模拟、现实生活案例分析等形式,加以宣贯讲解。

4、学生吃苦耐劳和自我心理调适同加强,提高学生安全素质

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面对的是一线工作岗位,吃苦耐劳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绝不可或缺的。而自我心理的调适又是来自工作、生活、社会等方面压力的转换站。

(1)学生在校时,多注重吃苦耐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参加劳动锻炼,并引导他们在劳动结束后思考劳动带来的收获和快乐,提高对劳动的热情,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通过劳动让学生磨练出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同时在劳动中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保障自己的安全。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指导中多模拟学生将来会出现的一些心理变化,多给出自我调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校时就能锻炼出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提供关心关爱,在班级积极创造温暖、宽松的环境,帮助学生成长。多开展团辅活动。组织同学们到沙盘团辅室体验沙盘团体辅导,提高自我的认识能力。

5、学生、学校、企业多联系,提高学生保障

(1)校企联系: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需要得到企业的积极配合,学生工作人员要合理调整时间和资源,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多到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上与学生和用人单位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以及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管理关系。

(2)加强指导:实习指导老师、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利用现代化的工具。依照“预防好、除隐患、讲方法、工作细”的原则切实有效的把学生安全工作争取在本系范围内处理好,做到学生安全,家长满意,领导放心。

(3)校外实习:加大生产教学实习,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到企业和生产单位进行真实的生产实习,为期在六周左右。实习结束后回到学校再结合老师所讲授的专业课知识和安全的相关知识学习,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进行理论实践的相结合。

加强高职高专顶岗实习学生安全管理,需要社会、学校、企业、学生以及学生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才能促使顶岗实习安全有序、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其应用能力,提高办学水平,从而促使高职高专教育不断发展,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关于在中等职业院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教职成[2009]13号,2009-11-20

[2]陶书中,王佳利.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

[3]张玉臣.第三年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

[4]刘光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的隐忧与对策研究[J].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