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文1

1.引言

作业分层设计是指对作业结构的弹性优化,是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进行分类,根据分类布置难度不一样的作用,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均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合理、科学地进行作业分层设计,能够实际解决学生日常写作业时存在的“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等问题,使学生能分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尽量满意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初中物理作业的分层设计原则

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根据初中物理教材特点,制定如下的分层设计原则:其一,遵循优等生增加作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中等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学困生降低难度、控制作业量的分层设计原则;其二,注意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科学性、整体性、可选择性特点,切实落实“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理念,尽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可选择、个体化、适合的教育,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评价与巩固功能,提升作业品质;其三,物理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20~30分钟内可完成,学科拓展作业尽量采用长作业的形式来完成,提供动手实践与实验性作业,鼓励物理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能从自己比较喜欢、擅长的角度完成作业[1-2]。

3.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策略

3.1根据学生学情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结合初中物理的学情进行分层,物理教师先要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智力发展特征、兴趣爱好进行全面、深入了解,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尊重个体差异、分层作业设计提供客观、准确依据。例如,一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强,智力水平较佳,但好奇心、好玩心重,动手能力强且比较调皮。这类学生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多些技巧性强、实践操作多、难度大的作业,少讲多实践,减少他们在完成书面作业时的枯燥感,让他们独立完成各项物理操作实验,逐渐提高注意力,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与巩固物理知识。再如,一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差,有一定的学习障碍,但学习态度比较良好,也挺热爱物理的。这类学生在作业设计上应该适当地放低要求,放低起点,多给予鼓励,遵循“浅讲多练、查漏补缺”的作业布置原则,最好能将书面作业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重复的书面练习,让学习弄懂物理基本概念,再结合物理操作,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能感受到学习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3]。

3.2根据作业特点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也可根据初中物理作业的特点进行分层,例如,根据作业的类型、内容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学习水平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布置一些课内作业,以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及时请教老师。再如,根据作业完成要求进行分层,如在九年级物理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的作业设计中,较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功率概念,因此可设计如下作业:①电灯泡上所标示的“220V”“25W”分别代表什么意思:②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 时的电压,额定电压是指用电器在 时的电压。比较中等的作业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怎么计算电功率,因此可设计如下作业:当一只电灯泡两端电压均为220V,10分钟所消耗的电能为2.4*104J时,通过该电灯泡的电流为多少?灯丝电阻为多少:电功率又是多少?再比较难一点的作业完成要求是让学生根据物理图表分析来完成作业,教师便可根据电功率特点设计出一些符合实际的图,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来完成作业。

3.3根据完成时间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按照作业完成时间分为短期类与长期类进行设计,短期类作业设计比较简单,以巩固性练习为目的,尽量要求学生在校内完成,教师应及时布置、及时批改、及时反馈,以便能在最短时间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习知识的缺陷。长效类作业设计就比较难、完成时间比较长,多在家里完成。

4.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注意事项

虽然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分层的误区,会影响作业分层设计的落实效果,因此,在实际设计中,还需提高对如下事项的注意与规避:⑴避免作业设计的盲目性。作业分层次设计时,不能过分依赖现有的教辅,应该适当地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物理知识,增加一些物理问题,以避免物理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笼统。⑵规避将学生划分时的等级歧视。初中物理分层设计的本意是好,但若是对学生根据成绩好坏进行分层次时,难免会让一些学习差、敏感的学生认为自己被歧视。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接受与理解能力强弱、知识水平等因素,结合物理教材内容,相应地分理解、应用、偏好等层次,以避免分层设计对学生心理素质造成的不良影响[4]。⑶注意只按难度分层设计的不合理性。实际分层设计时,一些教师对分层作业设计理论缺乏系统认识,很容易形成只按难度分层设计作业的误区,导致作业形式相对单一。对这一误区,可以在难度分层设计的基础上,确定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有选择的分层,以避免作业设计的单一性,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作业任务。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文2

前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对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情况,直接关系着他们之后的物理学习效率。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在这一时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成为物理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与物理问题的发现者。然而,许多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不足,让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关注物理学习兴趣问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传统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利用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中的教学氛围。目前,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仍然重视成绩,重视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无论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多么积极,多认真的思考,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前所做的一切都被教师认为是没有意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成绩限制住,长期下去,物理学习的兴趣会逐渐下降,甚至消失。

2.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情绪。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大多数教师将课本物理知识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中,利用全部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点。分析题型,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学生掌握每一种物理题型的解题方法,分类做题。这样死板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形成,更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心情,不利于物理学习兴趣的形成。

3.学生物理认知片面

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看法,影响着其物理学习心理。目前,许多初中学生的学习观不尽正确。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认为自己的课堂学习行为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附属品。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知停留在学习,拿高分的水平。学生没有认识到物理学科的自然科学性质,也没有将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内心对于物理知识的渴望度明显不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兴趣引导手段

要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更新自己的物理学习观,更认识到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促进学生进步。

1.平等热情地对待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调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热情,以及对于他们的喜爱。无论是物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都要平等相待,给学生带去快乐。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课堂氛围才能更加融洽。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心情愉悦,就会乐于教学。而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就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表现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尊重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

比如在讲解《光的反射》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物理知识,更要给学生机会去观察物理现象,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以及物理学习对于其个人生活的影响。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的定义,从教室内到校园内,到生活去寻找相对应的物理现象,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动脑思考的机会,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要给学困生一些机会,在课堂中发言,给予他们更多的物理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2.加强物理模型制作

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不能自主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更有部分学生抱怨物理知识与他们的生活距离太远,他们无法深入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初中物理教材的许多章节有所改革,像“小制作”与“科学窗”这些版块的出现,让物理知识与实际有了更多的结合起来。初中物理教师不能在课堂中单纯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做题,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物理知识,纠正自己的思维错误。让初中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且有意义的教学用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现代顺风耳――电话》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制作简单的纸杯电话。利用纸杯电话的制作与使用做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通讯工具的变化,从简单的纸杯过渡到对电话的认识上,促进学生牧师学习兴趣的提升。

3.关注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而实验是验证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实验作为一种手段。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实验对于他们的吸引力较强。能够利用没有接触过的实验器材设计与操作实验,会大大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成就感,也能够极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讲解《串联和并联》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共同探究,合作完成一个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制作,在电学实验中体会电学知识的神奇。通过实验,学生观察与分析物理现象,自主获得物理知识,有利于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文3

关键词: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应该把物理理论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初中生既要能力掌握物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物理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来验证所学的课本知识,并且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可能有的教师觉得在中考压力下,教师应该以传授教材知识、讲解中考真题为主,不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事实上,加强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

一、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实际到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可以说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从中总结出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识记。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物理仪器,弄懂实验原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巧,再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造成测量值的误差大,同时要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或小集体合作完成,打好实验的基础,获得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

1.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物理现象。如在做“摩擦起电”实验时,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几点: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对有纸屑有什么作用?(能吸起碎纸屑)

(2)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互相排斥)

(3)把用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靠近放,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互相靠近)

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这类小实验贯穿整个物理教学过程,老师可以多演示,用时不多,对学生的帮助却很大。

2.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画图和识图能力

课本中有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都是通过画图、识图及从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也就是先靠抽象思维即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

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学习“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先在头脑里联想农民伯伯“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因为根据“右手定则”,磁感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应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学生从自己的想象中获得了他们必须掌握的知识,而且是轻松不费力的,有了这么形象的联想也不容易忘记这个知识点了。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历的画面;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3.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种物理实验都是一种具体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增强了参与意识,并且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不容易忘记。

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生好奇、好动、好问、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一定的互补。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这一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4.教师应该将各种物理实验进行系统归类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40-01

物理是一门探究性理科学科,学生要想全面掌握物理知识,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受到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过分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性教学和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会导致物理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掌握物理实践性知识。目前,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明确思维导图融入物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充分结合物理实践性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入思维导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物理实践性教学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1.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接触物理知识的初级阶段,所以初中物理学习知识非常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讲解课本教材知识,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深刻记忆课本内容,因此,许多学生采用学习文科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是基于生活实践产生的,前人在推敲物理定理和规律时,都是通过不断观察生活实践才得出的结论,因此,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初中学校缺乏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所以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物理知识无法活学活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步,虽然一些初中学校在逐渐完善物理实践性教学条件,但是物理教学模式和观念没有及时更新转型,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仍然以考试成绩来作为教学评价标准,无法综合考察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内容仅仅围绕考试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记忆,忽略了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来说,必须紧紧围绕实践和思考,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物理教学却缺乏这两点的培养。因此,必须引入全新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分析

2.1注重课前预习,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展课前预习工作,通过充分的课前预习准备,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点有一个初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环节。同时,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能够发现物理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实践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点的效率。在课前预习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预习新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性,让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真正发挥课堂学习主体的作用。

2.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新师生的学习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摒弃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使物理时间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梳理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目标来自主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也要注重导入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来划分课堂教学重点,让学生的思维跟随思维导图运转,帮助学生掌握课堂重点内容。同时,在课后巩固和复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回忆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3在物理实教学中导入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各类物理知识融为一体,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不同的知识能够相连起来,从而达到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学习"压力和压强"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把"压力和压强"的理论概述画出具体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知识脉络,师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构建物理知识理论框架,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文5

关键词:立体化评价 初中物理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51-01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体现在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提高上,对初中生物理学习的评价也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导向,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被动的学习,在物理课堂上缺乏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迫切需要通过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价措施来激活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1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有的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主要是采取单向性、统一性的教学评价手段,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有的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模糊,如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评价语不够明确,甚至是省略性的评价,这很容易让物理教学评价丧失基本的功能和价值,影响到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探究热情[1]。

再次,有的物理教师在课堂上知识开展一些机械性和程序性的评价,如只是简单的使用一些“不对”、“很好”等评价语,对学生物理学习潜能的激发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也不利于集中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

此外,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忽略了对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引导,教学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这也不利于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2 初中物理课堂上立体化评价的实施策略

2.1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富有层次

立体化教学评价的倡导以及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要求物理教师的教学评价活动必须面向课堂上的所有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给每个学生的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敢于打破统一化、标准化的评价形式,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个性化特征,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相对弱化的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制定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激励与表扬,减少过激的批评,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心[2]。如在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评价中,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不按分数排名次,多设计一些实践性、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如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等,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态保护意识以及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通过“分层评价”策略的巧妙实施,及时发现不同层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2.2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

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学生一次考试成绩的好坏或者一个问题的回答对错都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更不能因为一次结果评价就对学生进行盲目的表扬或过激的批评,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过分看重学习成绩,淡化物理学习的态度、情感和过程。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评价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减少结果性、终结性的评价,要把课堂教学与评价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物理学习过程的考核上。例如,在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的教学中,会涉及到杠杆、滑轮、机械效率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不能单纯通过习题课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性,而是要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如对杠杆、滑轮等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如何,是否能够应用杠杆、滑轮知识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机械效率计算经常出错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只有教师在教学评价工作中实现了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积极转变,才能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全面把握,增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及时的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案,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

2.3丰富教学评价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学生始终是评价的客体与对象,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评价,当学生有异议时都很难表达出来,这就制约了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之间开展广泛的互动交流活动,这就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安全用电”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的用电行为和学习情况开展自我评价,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学习和用电行为中的不足,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展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活动,在集体氛围下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智慧光芒。

3 结语

总之,立体化评价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作为处于教学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而言,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角色和评价策略[3],充分尊重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物理课,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

参考文献:

[1]刘景娜.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评价之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200.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范文6

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被动接收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分数要求下,知识灌输十分积极,分数也成为了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接收水平的唯一标准,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新课改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必须转变观念,将那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模式,诸如灌输,只求分数,不求过程的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很多教学理念,是教师新时期教学必须认真理会与实践的理念,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加深对这些理念的理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并最终成为全面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比如,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多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或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尝试分类教学,在确保整体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满足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兴趣,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提升其思考能力。初中物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类似课程,具有启蒙课的性质,学生是否会喜欢上这门课,以后学习物理知识是否会顺利,主要取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获得的兴趣和锻炼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日后都有用的源泉与动力。我们的物理教师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组织与设计,创设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物理情境,同时辅以丰富的物理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物理课程绚丽的一面。然后再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与课外活动,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物理教学中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从包办一切的核心转变成为知识的引者,启发学生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探究物理知识的产生与特点,获得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方法,增强物理课的求知欲,不仅从中学习到物理知识,更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转变角色,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放心,或者直接就是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师总喜欢包办学生的一切,比如,教学过程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来,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不重要,关键是老师一定要讲完。如此一来,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障,而且会使一些接受能力稍差、接受稍慢的学生从此不愿意上物理课,这显然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每一名学生负责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物理老师必须加快角色转变,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样也是知识的参与者。教师不能再象以往那样讲不停,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一起感受,并与学生充分交流,进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科学的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新的初中物理课堂,其重点不应该在教上,而应该是在学上,也就是说,教师教的有多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学生学的有多好。“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自我选择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其能力将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将大大有利于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优秀品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