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1
【关键词】牧区阅读能力 培养兴趣 激励竞争
一、牧区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发表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语感。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不同用法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充实自己大脑。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牧区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思想动态等方面的发展。培养牧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牧区小班化的实行,班级学生人数减少,教师可以精心的照顾到每位学生,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位学生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心理发展状态,阅读爱好,特长等,这样教学设计方面就能设计出针对性较强的方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状况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对于语文阅读方面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二、牧区分层施教
牧区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同学的共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综合性的进行考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避免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不消化”的现象。可把学生进行分层,大致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基础生(泛指后进生)。
优等生一般具有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识字能力强,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已学知识理解部分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类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较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发言积极性。在阅读方面,可以主张他们进行拓展性训练,开阔视野,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
中等生能够较准确、流利的阅读读课文,但理解能力不够强,不能自己体会文本所表现的主要思想,需要反复阅读和教师点拨提示来领会课文的精髓。此类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较差,在完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逐步自己独立理解文章表达内容,提高阅读水平。
三、培养牧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因此,调动牧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牧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一步。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字、词、句、段落要进行标记,自行查阅工具书,实在难以理解消化的要及时的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
牧区教师应组织班级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牧区学生和大家分享自己通过阅读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思想,把自己看的好的书籍介绍给更多的同学,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次“阅读交流”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并且实行“奖励”机制,对于牧区学生分享的价值高的进行全班同学投票,的票最高者可以奖励学生一个红花或者一个作业本,以此激励学生学习,而且还能让学生交流读书经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及胆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牧区激励竞争
有激励才会有动力,有竞争才能有进步。牧区教师要活跃课堂氛围,激励牧区学生学习,学生之间也要进行竞争,要学生在竞争中不断的提高
牧区教师要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学习的目标,并要优等生作为榜样,要学生间比、学、赶、帮、超,实行“分数计算”,考试达到90分以上加3分,80分以上2分,70分以上加1分,不到70不加分,60分以下扣一分,有进步的学生根据进步情况可加分1-2分,一个月已结算分数,长期扣分学生需要受到惩罚,比如打扫卫生,抄写课文等,以此来刺激牧区学生学习的兴奋度。
学生都有虚荣心,都希望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这样的制度,就无形中给牧区学生压力,使牧区学生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能够积极的学习。牧区教师这时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免有些分数过高者骄傲自满,一些成绩差的牧区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要适时的进行鼓励,并找学生谈心,站在朋友的角度提出诚恳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牧区学生树立信心,使之不会在竞争中轻易的掉队。
语文阅读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弥补了牧区教师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杜绝了“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现象,为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打开了一扇探索钻研的大门,为程度差的学生也开拓了一个积极参与的世界,达到人人都有进步,人人都有提高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阅读量;现状
课文的阅读量是指课本中文章的阅读数量。教育部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量作出了明确规定,这种硬性的规定是为了给小学生的语言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记忆力强,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是掌握语言的不二途径。但是语文课标只提到了课外阅读量与背诵量的标准,对小学生课本阅读量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不仅使语文教材的编写者无章可循,而且造成了我国目前不同版本的课文阅读量的参差不齐,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文阅读量的现状。
一、现阶段我国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1.阅读量参差不齐
虽然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从它们发展的各个阶段来看,课本中的课文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新课标课本编入这么多阅读文章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和基本的写作能力,另外还可以起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的阅读量越大,对其学习语文知识的帮助也就越大,但这并不是说阅读量越大越好,还需要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2.阅读量安排的不合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所以阅读量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逐步增大,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在文章内容的深度上增加了,篇幅加长了,并没有较大幅度地提高阅读量。没有体现在阅读量安排上的循序渐进性。
3.阅读量只是书本数字
无论是课文阅读量还是课文阅读量甚至是背诵量,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是达不到的,并不是说,规定的标准有些过高,而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巧上下功夫。
二、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量现状的思考
1.加大对小学生课本阅读量的研究
现阶段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一年段的课本阅读量上都不相同,有时还相差很大,像统编教材和新课标课本阅读数量相差就非常大,那么究竟安排多少课文数量是科学合理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就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制定出一个标准来,这样才能规范目前的教材课本数量。
2.教师灵活把握课文的阅读量
在目前还没有制定明确的课本阅读量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灵活把握课文的阅读量。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学习方法各有千秋,所以教师千万不能一刀切,要跟据学生的特点,合理把握课文的阅读量。教师要掌控好教学进度,在正常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灵活地有层次地给学生设定课文的阅读量,阅读量的大小要分层次,要科学合理,既不能让学生只局限于少量的篇幅,视野狭窄,也不能过多地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惧怕和厌烦的心理。
3.保证学生阅读量的具体措施
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关键在于教师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1)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具体到阅读上,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如快速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抓关键词、关键句等等,不一而足。学生掌握方法后,还需要在阅读实践中进行巩固后,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影响阅读量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期培养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背诵一些典范文章,学生背得东西多了,在阅读时对熟悉的内容就会很快跳过去,阅读速度自然会提高;其次要让学生多练习对文章梗概的写作,这不仅会使学生熟悉文章的间架结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接触到类似的文章时能很快抓住文章的整体。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小学生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一定要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切不可以儿戏置之。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地设定学生的阅读量。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把理论上的阅读量落到实处。本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其目的就是让小学生能从小就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储备知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平.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探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6)
[2]王贺玲.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76-81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种隐形的综合能力,但对文本的阅读和表达还处于分散的状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首先,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表达观点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打造开放化的课堂氛围。其次,班级中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通过介绍自己最近读的书,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阅读书籍,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再次,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演讲比赛、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积极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励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得到有效地培养。例如,经过了长期的训练,笔者班级中出现了口齿伶俐的王枭同学和善辩的张祖雨同学。
二、培养学生的初步习作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写作中的“米”就是丰富的知识基础,因为很多小学生没有宽广的知识,再加上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很难提高写作水平,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写作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好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知识积累能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教学中和课外阅读中积累习作素材,丰富知识视野,为写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人而异地设置写作练习的目标,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步,防止操之过急打击学生自信心。再次,教师要丰富写作模式,从写周记、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口头作文、片段作文等出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再害怕写作教学。例如,笔者所教班级中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出现了知识面极广的何正祥同学和习作水平较高的李凤婷同学。
总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得以体现,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之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4
【关键词】阅读教学;低效;原因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教育外部的,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内部的,自身的原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我们不能总是怨天尤人,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多种思潮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铆足了劲对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也许是为了出“新”,为此出现了许多本末倒置的现象,导致阅读教学出现种种问题。
一、课件滥用充场面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错又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时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尤其是公开课,许多教师都认为不用课件就不是一堂好课,有些地方赛课,不用课件就评不上奖。在课件热闹的氛围下,无论哪一级别的公开课,只要有条件的就一定会用课件,而许多课件无非起到了小黑板和挂图的作用;有些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复习课文中的词语,一位教师利用课件将其做成各种各样的鱼,教师点击之后就出现一个词语,然后请学生读词语。请问教师如此兴师动众有必要吗?不就是读词语吗?直接读不就行了吗?简单问题又何必如此复杂化?在平常阅读教学中,不用课件或少用课件就能达到同样效果的,还是应该不用或少用课件。毕竟制作课件成本较高,既费时又费力。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重视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学生的阅读、品味、理解、感悟产生独特体验。课件使用不当,反而有碍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课件只能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成为充场面、讲排场的手段。课件只有有利于解决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实实在在为学生服务才能显出它的价值。
二、活动花俏迷人眼
由于语文新课程对跨学科的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画、唱、跳、演等等,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煞费苦心,弄得人眼花缭乱。好好的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课堂是变得热热闹闹、学生也学得“不亦乐乎”了,可这样的语文课还姓“语”吗?学生的语文素养能提高吗?
如理解“高耸、低陷”“山峰、山谷”这几个词时,让学生拿出笔在纸上画一画,再在图上标一标,无需多言,学生便能一目了然,像这样省时又高效的学科间的整合才是必要的。学科间的整合也应注意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开展和语文无关的活动,阅读教学将失去自我,成为表演的舞台。语文教学是要开展一些活动,但是花架子、和语文学习无关的活动不应充斥我们的课堂。
三、不甘冷场放声读
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朗读之风盛行。教师采用自由读、分组读、齐读、对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为了表现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花大力气引导学生放声读。尤其是公开课,教师生怕课堂静下来出现冷场,于是读大多采用出声读的形式,“书声琅琅”成了他们课堂值得炫耀的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理解。”默读有助于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学习课文,放声朗读一般来说放声朗读应出现在刚接触课文或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再放声朗读是为了通过有胜于言体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要想真正进入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默读,对高年级学生尤其如此。让学生学会静思默想、让课堂暂时“冷场”吧!
可以说,默读能力对于生活在信息量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中的学生来说比朗读更重要。现代人必须善于默读,善于在默读中思考、比较、鉴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呼唤默读教学的回归,让学生学会静思默想,让学生成为富有文化底气的读书人。
四、作业被挤出课堂
虽然上级三令五申要为学生减负,但小学生仍普遍感到课业负担过重,这与我们的阅读教学有一定关系。有的教师唯恐学生这里不懂那儿不能理解,于是一些自认为是精华的句子左分析右讲解,放弃了让学生背诵积累的时间,低年级的孩子写字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导致一些孩子的字间架结构不正确,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教师开始布置作业。这作业便成了孩子可见娱乐的“死对头”,它占去了孩子玩耍放松的大好时光。虽然孩子人在教室写作业,可心早已飞到了教室外。学生的作业由此造成了字迹潦草、正确率低下等后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几分钟做作业的时间,或在课堂上留几分钟写作业的时间,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写字作业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在教师的行间巡视下完成,让每一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课后就留给孩子们多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吧!
五、教师无视学生阅读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牢记小学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我们肩负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亮丽的底色,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回归本质吧!
参考文献:
[1]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处编著.《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第4页
[2]杨再隋.呼唤本色语文[N].中国教育报,2005-12-23(5)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5
关键词 网络资源;小学语文;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68-0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文声像的综合优势,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优化的语文阅读课件,利于挖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拓展阅读知识视野,提升阅读学习效率。
1 基于网络资源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原则
需要和效益原则 网络资源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具有无与伦比的丰富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摘选合适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坚持需要和效益原则。一方面要满足语文阅读教学所需,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满足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需要,益于小学生阅读学习。即根据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满足不同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欲望,进而刺激学习效益,保证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的有效性,最大限度满足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需求。
主体性原则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小学生为主,为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服务。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构设计,相应搜集、选择、使用不同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真正做到以小学生为主体,满足小学生所想所需,激励小学生学习探究。
最优化原则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坚持最优化原则,网络资源具有泛化特点,这就决定了其具有广泛应用性。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集中性和指向性特点,这就决定教学内容是具有针对性的。可见,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是教学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资源教学作用的大小不仅受网络资源内容影响,还取决于网络资源组合后的功能。因此,最优化原则不仅要选择优化的网络资源,还要选择优化的网络资源组合。
2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挥网络资源的视听效果,挖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作为影响人行动的主观因素,是最具活力的。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又具有自制力较差的特点,因此将网络资源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以其独特的视听效果挖掘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并促使语文阅读能够扎实顺利开展。网络语文阅读资源向小学生呈现全方位、全面的教学内容,刺激小学生多种感官,充实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使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具活力,进而开发小学生的阅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小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空间。因此,网络资源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可以帮助教师结合不同的阅读内容,设计不同的阅读课件,为小学生阅读学习创设阅读情境,强化小学生对阅读描写的感知,深化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最大限度挖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小学生开拓阅读视野,提升阅读效率,启迪语文学习思维,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小学生的阅读材料 网络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因此,在发挥网络资源的视听效果,挖掘小学生阅读兴趣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重点就不再是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是设计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充实教学阅读材料。笔者认为,在设计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时,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信息资源优势,结合小学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特征,丰富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知识性和思想性等特点,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基于此,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不仅可以感知语文阅读优秀语言,还能够深刻体会语文阅读文字中的美、妙、奇、实,开阔阅读学习视野,深刻理解阅读思想,形成语文阅读学习中“课内阅读中心辐射点+课外丰富阅读材料”的大格局。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其优势,为小学生设计多、细、优的阅读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阅读学习材料,积累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知识,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利用网络资源的互动功能,传授小学生有效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传授小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对阅读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小学生传统的朗读、默读、速读、精读和背诵等语文阅读学习方法,还应指导小学生学会对优美、精彩的词句进行摘录,对阅读材料编写提纲,在阅读学习后写读后感等。笔者认为传授小学生阅读方法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将搜集整理后的网络阅读材料、读书笔记、阅读批注、片段赏析和读后感等上传至网络平台,让小学生直观感知阅读材料,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我学习,开展阅读沟通互动。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利于网络平台直接获取阅读材料,真正掌握阅读学习方法,在互动沟通中深化阅读学习体验。教师只有传授小学生阅读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才能推动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
凭借网络资源的交互功能,拓展小学生的阅读空间 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中,由于小学生在个性心理、知识技能以及生活规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阅读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别。网络资源的丰富信息资源等优势,可以轻松将优秀的阅读材料展现给小学生,为小学生提供直观可感知的大量阅读材料,让小学生在广阔的阅读平台下最大化地挖掘阅读资源,切实感受网络资源的教学优势。在传统教学中,小学生阅读教学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要阅读学习,必须携带阅读材料。但是,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使得小学生可以轻松便捷地实现随时随地的阅读学习。网络资源的阅读学习应用为小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另外,凭借网络资源的交互功能,还可以促进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协作和对话。教师可以利于网络资源平台,针对不同层次的小学生不同内容的阅读材料,实现异地阅读辅导学习和分层次教学设计。小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利用网络发表阅读学习的心得体会,结合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另外,小学生还可以利于电子公告板、电子邮箱等途径开展网络互动学习,向其他学生展现自己的网络主页,推荐好的阅读材料,对于阅读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实现交互协作学习。
3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应用网络资源,应坚持原则,利用网络资源的视听效果、信息资源、互动功能和交互功能,挖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材料,传授有效阅读方法,拓展阅读空间,做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玉红.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168.
[2]董秀美.网络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09(5):66.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48-01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就要使学生广泛的阅读,不能只满足于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课外也可以广泛的阅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认识的误区
1、课外阅读是看闲书
有部分家长和老师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感觉课外阅读就是在看闲书,家长和老师希望孩子珍惜每分每秒,将所有的时间都运用到背诵和听写字词上面,认为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家长和老师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区,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作用,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2、为考试而读课外读物
目前,虽然有部分家长和教师认识到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到仅靠课内的阅读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但是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仍然存在误区,将语文课外阅读功利化、神圣化,片面的将其定位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其中功利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将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而忽视了在学生思想认识方面课外读物所发挥的作用。
3、作业形式的课外阅读更有效
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明确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并根据阅读内容布置了作业,还要求学生们摘抄阅读内容中的词语,至少每周要检查一次。这样长期发展下去,语文课外阅读变为了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对课外读物的新鲜感和关注度,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降低,主动阅读的动力也随之降低。
4、作文书为课外阅读主要材料
很多家长了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材料主要为学生选择作文书,针对优秀的文章要求学生直接背诵,或者摘抄其中的语段。这样的做法在家长看来是对的,但实际上却摧毁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逐渐的使孩子产生了逆反的心理,课外阅读敷衍了事,严重的拒而不读。而课外阅读的实质是指学生通过阅读领会阅读内容的思想,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去阅读,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没有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力,这无疑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最大误区。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1、教师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分层指导
(1)学生阅读能力分层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读懂简单的故事,并能够明白阅读内容中的道理;第二层是指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已经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语言积累丰富且涉猎知识广博;第三层是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存在阅读障碍,阅读内容中有很多生字,需要帮助才能够顺利完成简短篇幅的阅读。
(2)不同层次学生互相指导
第一层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这类学生的识字量正在稳步的提高,童话故事和简单的小故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对新鲜知识非常感兴趣。但是,课外阅读资料非常多,要使学生篇篇精读并深入的研究是不可能的,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采取略读的方法阅读,抓住目录中的关键词,通过一遍阅读能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并将精度穿插到略读方法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和语句学生可以反复阅读,欣赏和品味阅读内容。
第二层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阅读能力处在高水平。教师在引导这类学生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型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精读法,遇到生字时运用字典进行识别,反复推敲文字,细细品味文章内涵。建议学生摘抄一些阅读内容中的典故、名言警句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进而更好的应用到自己写作内容中。
第三层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前两层学生相比较差,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引导,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逐渐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可以采取以身范读、借听诱读的方法,使学生慢慢的受到感染和熏陶,因为这类学生听故事是没有任何负担的,所以教师可以读故事给学生听,在读到精彩的内容时停止,学生的好奇心便会促使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资源,如西游记,要求学生们先观看影视作品,待学生对作品内容有大概了解后,再让学生们去阅读文本,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阻力。
2、家长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