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在线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1
一、高校国际合作教学模式及技术平台现状
(一)高校国际合作教学模式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高校国际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检索分析,并对北京、上海开展国际合作教育较好的几所大学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对外合作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中外联合培养项目。该合作模式的根本特点是学生需要到国外学习一段时间。合作的双方院校可以是签署合作协议的院校,也可以是某缔约联盟或跨国学术合作组织中的成员。该模式实施中包括:(1)互认学分,两地培养,双授学位。我国院校单方或与国外院校双方互认学分,学生毕业后可分别获得双方院校的学位证书。目前我国高校有“3+2”、“2+2”等合作项目,一般学生需先在国内学习2至3年基础课程和语言,然后赴国外合作院校1至2年学习专业课程。(2)交流生或暑期海外学习。合作双方互派学生到对方院校学习,一般学习时间较短,多为6个月至1年;或者学生暑期到合作院校交流学习,一般2个月左右。(3)海外实习。此类项目我国目前多见于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中外合作工程师的联合培养。
二是引入外方师资力量。该类合作模式不需要学生到国外学习,而是由外方教师到国内授课或培训中方教师。具体包括:(1)师资交流。主要是指中外合作院校的教师互访、教师互换项目、邀请外方教师对国内院校教师进行培训等。(2)引进师资。包括邀请外方教师到国内院校开设专门课程或讲座等。 (3)聘任客座教授。国内院校聘请在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和一定造诣的国外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客座教授不定期开设讲座或对学术活动进行指导。(4)暑期研习班。邀请外方教师开设暑期课程,一般暑期课程可以计入学分,使学生不出国也可以短期体验国外院校的教育方式。
三是建立中外合作大学。与其他模式不同的是,中外合作大学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一般由外方派师资讲授部分课程,外方人员参与教学管理,学生只在国内培养。
四是开设网络公开课程。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相继宣布加入世界最大在线课程网络教育联盟“MOOCs”。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网络平台上国外院校的公开课程,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文字资料和外方教师授课视频。目前我国院校尚未签署合作协议,因此网络公开课程不能计入学分。全球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种网络教育方式,推动着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但这种模式并不能实现在线实时交流和互动。
(二)高校国际合作教学信息技术平台分析从已有文献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至今并没有应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在线实时教学的案例。当前各高校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只限于本校使用,很少用于校际间合作。已有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网络教学平台。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出现网络教育,目前使用较多的有vclass、nclass等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完成教学资源库管理、流媒体授课、师生互动等功能。部分平台还可通过SNS、微博等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不能实现视频实时互动教学。二是远程教育平台。近年来国内有些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始试验性地将视频会议系统引入教学会议、学术交流和远程教育培训中,弥补了传统教育平台交互不足的缺陷。
二、在线国际合作教学需求与认识调查:以高校学生为对象
(一)问卷设计为了了解基于Internet的在线国际合作教学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和学生对此的认识,以北京市属高校注册会计师、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会计四个专业大学一、二、三年级的在校学生为例,进行了在线国际合作教育需求和认识的随机实地问卷调查,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48份。其中男生111人,占24.78%,女生337人,占75.22%。一年级学生153人、二年级148人、三年级147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1.24%的人没有海外旅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22.25%的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家庭年收入在3万到9万元的学生占39.23%,家庭年收入9万到15万元的学生占25.84%,12.68%的学生家庭年收入超过15万元。从学生家庭收入分布看比较符合北京市属院校学生实际情况。问卷设计了8个与此相关的问题,见表1。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中的数据),60.9%的学生对基于Internet的国际合作教学模式有所了解;67.81%的学生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国外大学课程;59.38%的学生期待和很期待“学校开设国外院校在线教学课程”,只有3.57%的学生认为无此必要。在“选择在线国际合作教学项目主要考虑的因素”方面,师资力量和国外学校品牌是学生最为重视的因素。关于“采用在线国际合作教育平台上课你最感兴趣的方面”,73.44%看重其课程安排灵活,45.98%认为可以学习专业知识,35.49%认为费用低廉,增加培训经历也是23.21%学生对在线国际合作教育感兴趣的因素之一。在“通过网络进行国际教学合作可能遇到的问题”上,60.94%的学生担心课上与外教的互动不畅,41.96%担心有可能听不懂,分别有38.17%和36.38%的学生担心课后遗留问题缺少解决途径或网络平台不稳定。被调查者对“在线国际合作教学可采取的评价方式”的建议相对较为平均,其中有22.54%的学生建议采用两种以上的评价方式。而对“在线国际合作教学可采取的考勤方式”,45.54%的学生建议以在线时间统计,并且其中只有5.58%建议采用两种以上的考勤方式。财会专业在线国际合作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对基于互联网的国际教育合作是感兴趣、有需求的,同时对教学中的交流和考评等问题也有担心。
三、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理论架构
(一)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及其特点 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是基于高速互联网通讯技术建立的能够完成具备面对面交流体验的在线实时交互国际合作教学活动的系统。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育与传统国际合作教育相比,存在着虚拟化、实时性和灵活性三大特点。其中,虚拟化表现在国际合作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处在不同时空,国际合作教育需要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实时性表现在处在不同时空的教学活动双方可以隔时空实现面对面交流以及更多途径的教学互动;灵活性一方面是指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不受次数、人员限制重复课后点播,而且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看的时间、地点和教学内容;同时也指教学工具和手段更加灵活和多样。因此,为了实现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育目标,需要建立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该平台需要具备如下特点:(1)教学活动场所能够满足跨时空的无障碍互动交流的教学活动需要。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应该使教师和学生如同置身同一教室进行面对面交流,可以完全捕捉对方肢体语言传达的信息,实现无障碍教学互动。(2)技术上易实现。为了能够使课前花尽量少的时间调试系统,及时达到在线实时互动授课的条件,以及实现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媒介的无障碍切换使用,在构建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时应尽量选择技术上易实现的信息化系统。(3)教学平台性能要求高。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不容分秒浪费,不可随便中断。这就要求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必须具备良好性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的构成 国外网络教育平台发展早、应用也更为成熟,类似的Blackboard、Moodle、Virtual-U等开源学习管理系统和高校使用网络教育平台等都更为普遍。但这些系统只是网络教学平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时互动平台。从总体上,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安全保证系统三部分构成。硬件系统包括教室、教学设备和辅助设施三部分。(1)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的教室应该是布有满足位置需要和数量需要的摄像头、音响系统及投影仪的小型标准化配置教室。(2)教学设备包括教学活动需要的编解码器、全景摄像机、超大显示屏、自动翻转屏、麦克风、高保真音响、专用触控屏、液晶电子白板,以及存储录播设备、通讯设施和接口等。如果在线教学的课程需要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则还需要有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通讯介质等设备。(3)辅助设施包括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圆形会议桌、椅子、照明设施,以及保证硬件设备长久正常运转所需要的空调、加湿设备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视频会议系统、WEB会议与协作系统、录播系统和液晶电子白板系统几部分。通过视频会议和WEB会议与协作系统,实现不同国家间在线实时互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录播系统实现教学音、视频和课件的全高清录制,以及实时直播和课后点播;液晶电子白板系统,可以实现观点随写、随改、随存,书写内容随时发表到投影和远程教室。为了保证在线实时教学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还需要考虑建设安全保证系统,如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和安全机制,教学平台的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安全保障技术和控制措施,以及经过认证的安全产品的选择使用等。
四、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课程分析
(一)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育课程的选择标准 由于受国际教育合作中中外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差异、授课和听课主体之间距离远、采用英语语言交流限制、实时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因素等影响,国际教育合作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用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课程选择标准。
(1)基础或原理性的课程。以财会专业为例,目前我国财经专业的基础性、原理性的学科知识,如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会计学、审计学、公司理财学等都是建立在西方相关理论和方法之上的,甚至有些大学的相关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等本身就采用经典的外文教材。这些课程如果由国际合作院校外方教师授课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重点、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2)合作院校的经典课程。对我国高校来说,国际教育合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因此,合作院校的经典课程本身是外方院校已经过时间和教学实践检验的,教学效果好、受欢迎程度高的课程,这些课程由国际教育合作中外方教师授课无疑更有助于我国高校国际合作目的的实现。
(3)教学人数少,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互动为辅的课程。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对基于Internet的软硬件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为了能够使授课教师和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虽远隔千里却如处一室进行现场式沟通的感觉和效果,限于目前远程在线实时软硬件系统条件的限制,在线实时互动课程选择时,应尽量选择教学人数相对少,如控制在32人以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互动为辅的课程。而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频繁互动的案例课、大班授课等课程并不宜采用在线实时教学。
(4)计算机类基础性课程。由于我国高校计算机类基础性课程讲授和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办公工具软件系统、统计软件等系统本身就是Windows、Internet、SQL Sever、ORACLE、Office、SPSS、MATLAB等英文软件或其汉化版,这些课程讲授的基础知识和操作中外没有差别,甚至掌握原英文系统更有助于学生未来在此基础上的深入开发、应用,因此计算机类基础性课程适于国际在线实时互动教学。
(5)不存在意识形态差异、与现实环境结合不多的课程。由于我国文化、意识形态、市场化环境等与西方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那些受文化、意识形态等影响大,应用性强,与我国经济、法律、金融现实环境结合紧密的课程,如政治经济学、税法、金融、财政、中高级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不宜作为国际在线实时互动课程由外方授课。
(二)在线实时互动课程适应性分析 按照上述标准,笔者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为例,对国际教育合作中适于在线实时教学课程和适于传统方式教学的课程进行了划分,如表2。
五、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需关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设置方面的问题 (1)在线实时互动课程的选择。由于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在人数方面的限制和对教学效果的考虑,我国高校国际合作教育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因此应该建立适合在线实时互动课程的选择标准,合理确定在线实时互动的课程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首要基础。 (2)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在线实时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实施上也存在很大差别,大到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引导,小到板书写什么、每次内容保留多长时间等都需要仔细分析;教学评价对作为教学活动主、客体的教师和学生,以及改进教学至关重要,如果教学评价方法不当、教学评价标准不明确,不仅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还可能影响国际合作教育的持续进行。
(二)信息技术平台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1)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本身的问题。首先,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最可行的构建方式是引入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并做局部改变。为了使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全程清晰地显示在画面中,达到全面面对面仿真的效果,目前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对参与人员数量等有所限制,所以选择在线实时互动合作课程时需考虑学生是否全部同时显示在画面上,以及参与人数为多少。其次,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必须购买特定的软硬件,针对具体系统的使用必须对教师、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这无疑增加了国际合作教育的成本和工作量。(2)教学平台基础环境的问题。首先,要进行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对教室、网络带宽等基础环境方面都有所限制和要求。如必须设置专门的教室,为了尽量避免网络阻塞、延迟等发生,必须保证足够的网络带宽等。其次,是各种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基于课堂教学特点,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的稳定性要求很高。然而由于设备和软件性能、网络基础架构的复杂程度高、教师学生实时互动造成的瞬间有限IT资源上负荷的明显增加、由合作双方院校距离带来的信息传递的时间延迟等问题对在线实时互动教学中网络性能提出了考验。因此,确定适合的国际合作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选择什么样的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软硬件产品、建设什么样的备份机制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3)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学的优势和特点之一就是提高了合作教学的灵活性,但灵活性提高的同时必然带来对教学平台安全性的考验。教学的在线实时互动本质上是教学信息的实时加工、传递和存储,信息在各处理环节的安全对整个在线实时互动教学的实现变得非常重要。信息流加密、媒介流加密、线路加密、硬件加密、身份识别、制度规范等必不可少。(4)其他方面的问题。除了上述问题外,国际合作教育双方教学平台的维护问题、合作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如“课件、教学视频的复制”)、双方院校的时差问题等也会对在线实时互动国际合作教育产生影响,需要实施中给予关注和明确。
[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校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财务管理专业实时互动式国际合作综合教学平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熊华军、闵璐:《解读美国网络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第12期。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2
关键词:成才;互联网;新技术;教学改革;现状研究
网络新技术是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最新出现的技术手段。近年来,网络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大学教师的工作方式。他们用电子信箱和即时通讯工具传递信息,建设课程网站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一些思想前卫、较早接受新技术的教师已经开始运用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社交媒体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
一、可在教学中应用的网络新技术分析
(1)课程网站。网站是指在互联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HTML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网站是一种方便的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受众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课程网站是最早应用在高校教学的网络新技术,具有信息迅速、广泛的特征,是教师课程内容网络传播的基本工具。
(2)即时通讯软件。即时通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即时交流消息的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传递文字讯息、语音与视频交流。飞信、QQ、阿里旺旺、微信等都是国内较为成熟的即时通讯软件,使用人群庞大。年轻人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的频率甚至高于电子邮件和手机,这为教学中的应用创造了基础条件。
(3)社交网站。社交网站也叫社会性网络,是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通过社交网站人们可以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的联系,扩大交际圈,方便地共享信息资源。国内的社交网站和服务以人人网、新浪微博为代表。在社交网站上,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者,网站上的每一条信息都由用户直接参与生产,每一个人都是社交网络的一个频道,都是一个向外传播的自媒体。社交网站为大学教学中以课程为核心的信息传播和话题讨论提供了可能。
(4)云计算。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的一种模式。目前与普通用户息息相关的、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云计算中的云存储技术。网络用户可以把文件存储在云服务器上,而不必放进本地硬盘或其他存储设备,只要在接入互联网的环境中就能随时调用和查看云中的文件,并且能够方便地与外界分享。互联网上提供云存储服务的运营商越来越多,像360、百度甚至提供2TB以上的免费云存储空间,这为高校教学中大型文件的共享和传递创造了条件。
二、网络新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课程网站。大学课程专题网站一般采用静态网页的方式构建,一般包括课程简介、教学讲义和课件下载、课程教学视频在线播放等功能,各类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均采取建设课程网站的方式参与教学。课程网站以提供信息为主,与学生的互动渠道较为单一,一般采用搭建论坛的方式,个别网站可以让学生在线答题、测验、与教师实时互动,在引导学生在线学习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课程网站是展示高校课程网络资源的窗口,是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即时通讯软件。即时通讯网站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和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几乎在每个学校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群”,这种虚拟的“群”可能是一个班级、一个学院,或者以一门课程、一个教师的名义建立。无论是QQ群还是微信群,都起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充分信息交流的作用。这种沟通方式成本低廉,随时随地,“群”内成员平等沟通,容易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对于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大有裨益。
(3)社交网站。新浪微博、人人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为高校教师与学生搭建了全新的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实现“教”与“学”的无障碍双向交流。目前高校中采用社交网站作为教学工具的大多为年轻教师,他们通过创建人人网课程专用账号、建立新浪微博和QQ空间的方式将学生汇聚在一起,形成松散的网络课堂,定时有关课堂的教学内容、行业动态以及与课堂相关的拓展资料,吸引学生浏览和参与互动。社交网站具有自由、平等的特征,更容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云计算。云计算,尤其是云存储的发展将给高校教学带来无比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信息分享方式。为避免将数据存放在个人计算机上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采用云存储服务来备份保存自己的教学资料,同时教师也把云存储当作其他网络新技术的有益补充,用来给学生共享图片、文档、视频等课程资料,与其他教师交换教学资源等等。未来云计算将在更多方面改变高校的教学模式。
三、网络新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网络新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观念和角色转换。传统的教学中,语言表达清晰、生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推广以后,教师辅助计算机、投影等技术手段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大大提升。计算机及网络新技术普及又对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善于利用新技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学习材料,以最能增加教学效果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同时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播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对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知识,但也容易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取舍,或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因此,网络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努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其运用恰当的方式深入学习内容。
(2)网络新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策略。传统教育讲授的是知识,而网络时代中知识只是一种运用方便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获取的信息,教育的功能主要应表现在促进信息的共享与增值,引导每个学生在某一个领域和课题深入钻研,创造性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利用网络新技术进行教学,各种教学形式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教师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教学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课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一间物理意义上的教室,教学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享,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3)教学内容的革新策略。网络把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整合在一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能更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认知和学习,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时,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共享是任何文字教材不可比拟的,这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为适应这一变革,传统的教学内容也要相应调整和革新。
网络新技术对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滞后,基于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社会步伐,吸收最新的资讯。此外,网络新技术提升了教学内容的交互性。通过交互,学生能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和计划,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司存瑞,苏秋萍,黄希敏.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影响研究[J].
陕西教育,2012(12).
[2]洪岩,董虎.社交网站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影响[J].教育与职
业,2013(36).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3
关键词:地方院校;线性代数;应用能力;数学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74-02
一、引言
当今世界各国加大力度争夺人才,而与国际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今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七百万左右,面对用人单位日益苛刻的人才需求,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想在各用人单位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得不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目前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线性代数》是一门具有抽象、推理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的课程,是高等院校非数学类理工科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是实现理工、经济类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另外,对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有较大影响,同时《线性代数》内容一直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来讲该门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线性代数》中行列式、矩阵、线性变换等知识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是大多数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学校建校历史短、学生整体水平不高、课时较少等情况,所以在讲授《线性代数》时基本上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应用的加强。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转变,许多学者都对《线性代数》的教学及方法进行研究[1-6]。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结合所在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地方高校《线性代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在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线性代数》的教学方法做了相关的探讨。
二、《线性代数》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现状
由于《线性代数》课程学时少,内容多而抽象,多数教材基本保持理科教材框架,部分章节很难自学,学生学习该教材困难很大。当前多数的《线性代数》教材大多数包含以下内容: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内容的结构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矩阵的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是线性空间及线性空间上的线性变换的理论知识。教材模式相对单一,基本上不同的教材只是在上述内容的安排顺序上有所变化。教材中对行列式、矩阵的基本运算及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等内容都花了大量的学时进行细致的讲解,而对难懂的、教师不好讲的核心理论知识——空间和变换的理论往往只是点到为止,有些高校甚至根本不讲,这样无法达到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另外,现行的教材基本是重视定理、结论的推导,而忽视了概念、定理和模型出现的实际应用背景;同时多数教材都重公式推导而忽略了《线性代数》是进行数值计算的一种工具的事实。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对此门课程不感兴趣,总是觉得学而无用,或者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中手足无措,甚至对于摆在眼前的线性代数问题视而不见,直接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线性代数》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对线性方程组求解,核心内容是线性空间和变换,强调以矩阵为工具,在线性空间内,利用线性变换解决问题。根据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目标以及本课程的特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1.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在《线性代数》课程中“主”是矩阵、解线性方程组以及向量空间的结构,而行列式理论与线性关系的讲解是《线性代数》课程的“次”。为了适应地方高校的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关改革,减少“次”内容所占的篇幅,对矩阵、线性方程组解、空间等理论进行重新组织,加强了矩阵与空间理论,并在每块内容的后面增加相应的数学实验。
2.以基础知识为基点展开教学。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是本课程的最基本问题,而对矩阵实行初等变换是解决线性方程组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行列式理论为基础展开课程,从学生熟知的消元法解方程理论展开课程,通过对利用消元法解方程组的讲解,让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到引入矩阵的必要性,加强了学生对基本内容与解决问题基本方法的了解与掌握,也使矩阵、初等变换等概念的引入更加自然。
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上课直接讲解涉及章节的定理、概念,很少涉及相关知识的背景。同时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做书面作业,对于很多烦琐复杂计算学生还是用笔计算,完全忽略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利用数学软件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为了改变上述情况,充分利用计算机,使用MATLAB数学软件解决《线性代数》问题,把MATLAB渗透到《线性代数》的各章中去,方便检验运算结果的正确性,节省讲解例题的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概念、定理的讲解上去。另外,提高学生对《线性代数》课程的兴趣是上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教师要了解所上专业的情况,知道《线性代数》的知识将在该专业的哪些方面、哪些后续课程中被应用到,这将对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这门课程很重要,但是切忌让学生感到该课程很难学,产生畏惧心理。《线性代数》概念抽象,如果仅仅采用定义、定理加上推导的方式上课,学生很快就会厌烦并失去兴趣。《线性代数》基本上是在非数学理科、工科、经济类等专业中开设,在这些专业中开设《线性代数》的目的是利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也就是说《线性代数》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它并不是进行推导和证明的,所以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教学,遵循“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学解答应用于专业”的教学过程。在不增加课时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大量信息的优势,有必要在课堂上讲解一下《线性代数》的相关发展史,对知识的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介绍。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便于加强对定义的理解。
4.分类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对计算机、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实施45学时教学计划,对其他工科专业实施36学时教学计划;对经济、农村区域等专业实施54学时的教学计划。实行分类教学可以加强教师对不同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加强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改革考核方案。以往的考核方案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该方案的弊端是:重记忆、重理论推导而轻理解、轻实践,不利于地方高校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以培养具有应用能力人才的目标,考核方案的重点应该放在实践应用,力求在知识记忆、技能技巧掌握、综合分析能力和后续专业课的应用等方面都有体现,各种题型在考试中都应占有适当的比例。平时分数的分成以下方面:(1)实验报告(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利用数学软件解决问题);(2)平时作业;(3)课堂练习。这种评分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便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根据目前就业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当今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多数地方高校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课程关于培养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加强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符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今后将数学软件MATLAB引入《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用数学知识结合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科研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25):21-22.
[2]刘三明.以创新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545-546.
[3]王圣祥.新建本科院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0,2(12):109-110.
[4]刘娟,崔润卿.《线性代数》应用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改创新,2013:36-37.
[5]王颖.探析多媒体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的正确使用[J].信息技术,2013:199-200.
[6]贾云涛,伊波,张勇.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4
关键词:数学;课堂;高效
一、从数学难点着手,分步实现目标
数学是一门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学科,数学中包含多种公式以及概念,有大量的试题需要证明解析,使试题化难为易。然而这一化难为易的过程,需要套用这些大量的概念公式去得以化解,就此看来,找到对应方法显得极其重要。例题在每一章节每一个知识点中都会有解析,例题是学生能够直接或间接套用、化难为易的一大法宝。比如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一般解法是代入法,通常将y作常量,把y看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用y表示x后,代入方程式,得到关于y的方程。在第一步的结果中,可能得到y是x的双值函数,所以可能得到两个方程,也可能得到无理方程,无理方程有理化后,最高可能得到四次方程,但仍有实数解。按照这种思维定式,学生一般使用代入法解析,但是教师可询问学生还有没有别的解法,给学生发掘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思考。一步步攻克一个个目标,突破点也就好找许多。这种引导方法,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而起到智力开发的关键作用。
二、从数学思想方法着手,指导学习方法
数学知识的精髓,数学能力的桥梁,可都谓之数学思想。好的数学思想方法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它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维过程和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还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其中,主要的数学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建模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化归与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来源于:观察与实验、概括与抽象、类比、归纳和演绎等。举个例子来说明:
看下面几个算式:21×29=609;23×27=621;25×25=625,(注意到每个式子左边的两个因数的二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的和是10。)找出上面三个算式中的规律,再算一下:(1)22×28;(2)24×26;(3)33×37;(4)45×45。此例可以通过渗透“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证明”的思想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已知算式的特点:左边是两个数的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的和为10,而右边的数的末两位恰是左边两因数个位数上乘的积,归纳猜想出规律:(10a+b)[10a+(10-b)]=100a(a+1)+b+b(10-b),其中,1≤a≤9,1≤b≤9,a、b均为自然数。利用此规律易算以上四个式子的值。
三、从数学积极性着手,激发思维求知欲
思维的积极性对学好数学具有很大的重要性,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够使得学生愿意学数学并学好数学。趣味引入以及障碍性引入等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不错的反响,都是教师多年实践得出的结论,能够引导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才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应做好备课工作,充分准备好课堂所需内容,才能够使学生明确此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是保证课堂高效学习的基础,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实现“高效低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孙芳.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苑教育,2011(05).
[2]李淑华,王世平.数学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J].发展,2011(08).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5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高效教学 学习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兴趣受到压制,学习缺乏自主性,而教师面临应试教育考核。为了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老师不得不采取加强机械性训练和增加课时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明显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提高教学成绩,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却是不利的。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单纯依靠上述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采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大的课堂收益。这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强调的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考量。打造高效课堂教学需要不同学科的充分参与,自然离不开课程本身。打造高效课堂教学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这与学科的特点息息相关。中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阶段,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更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交流和互动活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实现充分的交流互动,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如何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互动呢?只有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实现。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课堂上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根本不会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的交流和互动。要想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发表见解和看法,首先就要打消学生的顾虑,这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和意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上交流互动。充分的课堂互动和交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因为中学语文反映的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开始学习中学语文时兴趣很浓厚,但并没有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只有通过充分的课堂教学交流和互动,才能够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再通过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可见,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撑,没有充分的课堂交流活动,就不能够实现以上教学目标。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学本身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准备,备好课,更要懂得发挥学生的作用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探究语文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知识层次,教师要善于调动这些处于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把语文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扩展开来,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层次的知识,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这是实现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推广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师的教学理念带来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带来的是课堂教学面貌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实现高效教学。大力推广合作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能力的提高必然带来知识的增长。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更锻炼学生的能力,可以说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四、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
高校在线教学范文6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形式变化多样,新课标给病理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本文结合具体病理学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对新课标下病理教学的高效实践方法和形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病理老师们也正努力将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自己的病理课堂教学中,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病理学的高效课堂成为教师们首要解决的问题。高效课堂里的“高效”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知识,而是评价学生会了多少知识,并能利用已会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多少。课堂的高效与否必须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能让学生学得好并快乐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怎样才能打造快乐高效的病理学课堂呢?
1 高效课堂中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和解惑者,在病理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尽量体现多元化的特点。
1.1 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
教师以病理学教材每个章节内容为“话题”去设计、建构学生学习的问题。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质量决定学生学习的质量,恰当的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问题,能起到“以问展思,因问刻铭”的功效。因此,要提高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知识点探究的质量,必须把握好“问题设置”的原则:设置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启发性、一定的思维力度和挑战性。
1.1.1 问题要具有针对性 明确目标,精心设计[1]。在病理学教学中设置问题要有针对性:针对本课堂内容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认识的疑点和对知识理解的关键点来设置。比如:在《消化性溃疡》的教学中,可以设置能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在病理与临床联系上进行比较的两个病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1.1.2 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设置的问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理论联系临床,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1.1.3 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和挑战性 设置的问题能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问题设置的难度要适宜,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保护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因为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把问题弄明白的时候,他们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病理学教学的课改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另一种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首先,根据病理学教学大纲帮助学生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且确认和协调达到预设目标的最佳途径;其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浓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在评价时应以欣赏鼓励为主,让其充满成就感和荣誉感,以激活其学习思维,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病案导入、热门话题导入、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自编诗词导入等。如在学习栓塞时,先朗诵曾经我学到的“三字经”:……讲栓塞,说血栓,最常见;打吊针,排空气,工作细,免栓塞;……
1.3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在病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超前的思考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还应注意什么,从而灵活的安排每个教学环节,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1.4 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者
当教师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当起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启迪者、促进者、组织者,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问题:到底教师该在何时做点拨,从而能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其难点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得出以下几点经验:首先,在学生自主探究中遇到困难时及时点拨;其次,在学生表述出现异议时及时点拨;还有,在习题训练环节中,学生对题意理解有偏差时及时点拨。教师的点拨是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适时的点拨让学生瞬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病理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发言,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如:对班级学生根据座位划分板块,每四个或六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在进入新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并通过预习由每个学习小组提问,组长在课前将问题交上来,老师根据学习小组所提的问题单,选出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以保证不偏离教学方向,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让课堂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协商中进行。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多动脑,勤思考,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吸引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受好奇心驱使,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和优越感[2]。
3.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3.2 启发学生梳理问题
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设置个别临床案例,鼓励学生讨论或辩论,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突破一节课的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怎样准确理解问题,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怎样根据教学内容回答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4 坚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包括反思教学行为和反思教学效果。在病理学教学中坚持教学反思是对自我的肯定与否定,这也是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
4.1 反思教学行为
重点反思在病理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学行为。首先,反思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其次,反思教学行为是否将预设的教案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实践;再者,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最后,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能在课堂学习中应对偶发事件,把教学中的意外转变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4.2 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包括本课堂教学效果与阶段教学效果。本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当堂反应和当堂作业等学习状况,总结课堂上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阶段教学效果的反思常通过阶段测试、作业练习等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来进行。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要在病理学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应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教师有效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构建病理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