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教学讲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讲座范文1
据笔者调查发现,也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尤其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亟待改善加强。一方面,音乐教研活动要有制度保证,不能可有可无。无论是教学管理上还是时间安排上,都要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音乐教研活动不能敷衍了事、摆摆形式、走走过场,要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学习新理论、转变新观念、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唯有如此,音乐教研活动才能名副其实,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水平才可能整体提高。
以下,本文试就中小学校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谈谈个人粗浅想法。
一、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
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是中小学校音乐教研所要关注、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从我国现阶段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客观现实来看,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十分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
(一)理论性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提升音乐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和音乐理论水平。因此,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基础理论两个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1、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教研内容
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社会学、音乐教育哲学、比较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学习理论、《音乐课程标准》研读、音乐教育文献研读等。
2、音乐基础理论方面的教研内容
主要包括:一是基础音乐知识,主要是基本乐理,以及基础性的和声学、曲式学、复调、配器、乐器法等;二是基础音乐史论,主要包括中外音乐发展简史,其中也包括对作家、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思潮的基本评价等;三是中外民族音乐,主要包括中外民族民间音乐常识或理论等;四是音乐作品的体裁,主要包括各类声乐、器乐作品的体裁与样式,以及与此相关联的音乐美学意蕴;五是音乐作品的风格,主要包括各类声乐、器乐作品的时代风格、地区风格、体裁风格和作家风格等;六是音乐与相关文化,主要包括各类歌曲(如民歌、创作歌曲、艺术歌曲、流行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舞蹈音乐、影视音乐等。
以上理论性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音乐教师学习和掌握新的音乐教育理论以及全面、准确的音乐基础知识,从而使音乐教学站得更高、想得更远、做得更好。
(二)技术性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提升音乐教师教育技术和音乐创新能力。因此,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教育技术和音乐创作技术两个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1、音乐教育技术方面的教研内容
(1)教案设计:主要包括音乐课教案的文本体例与样式设计。同时也包括教案内部结构(或环节)的设计与创新。例如,从教案文本体例及教案内部结构上看,主要包括:
①辅助部分。第一层次:课题、课型、教学对象、教学用时、选用教材、教具学具等;第二层次:教案设计思路、理论依据、教学创意、多媒体辅助教学说明等;第三层次: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问题设计、板书设计等。
②主体部分。第一层次:情景创设、教学导入;第二层次:复习旧课、基本练习、新课教学、练习巩固、教学拓展等;第三层次:教学反思、本课小结。
从教案样式设计上看,可以是常规陈述式,也可以是列表陈述式。
总的说来,教案设计既要注重体现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要注意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亦即充分考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世界优秀音乐教学法的学习与运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介绍到我国的世界优秀音乐教学法(或称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包括达尔克罗兹(瑞士)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奥尔夫(德国)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匈牙利)音乐教育体系和美国综合音乐感课程等。这些优秀的音乐教学法思想精髓何在?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有何借鉴作用?如何深入探讨这些优秀音乐教学法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等,需要教师思考、实践。
(3)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典型代表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看到,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际上是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的一种更新与超越,综合体现出当代学校音乐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新颖性等。问题是,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如何处理好听觉艺术与“视听”综合教学手段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出高水平的原创性课件?值得研究。
2、音乐创作技术方面的教研内容
(1)歌曲写作:作为音乐创作基本手段的歌曲写作(亦可视为旋律写作),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如指导学生音乐创作、本地民歌的收集与改编、课堂即兴音乐创编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一定的歌曲写作技术。音乐教师如果能够具备或钻研一定的歌曲写作技术,将对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引导和培养学生音乐创作兴趣,大有裨益。
(2)钢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必备手段或能力,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必不可少。不过,涉及到即兴伴奏技术,不得不清楚音乐作品的体裁、风格、调式调性、音调特征等,从而有效地安排和声、设计左手音型。当然,好的钢琴伴奏并非只是在歌唱中使用,在音乐知识教学、发声练习、音乐主题视唱与分析中,都可能用到钢琴伴奏技术。
(3)合唱指挥:合唱指挥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必备手段或能力,对于每一位音乐教师而言也是必不可少。原因在于,合唱指挥技术并非只适用于合唱教学,而是像钢琴弹奏一样,几乎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的始终。比如音乐知识教学、主题视唱与分析教学、齐唱齐奏教学、合唱合奏教学、综合音乐活动教学等,一般都离不开指挥。应该说,一位善于指挥的音乐教师,在控制音乐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启发学生的音乐情绪,表现作品的音乐情感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值得探讨。
(4)小乐队编配:鉴于小乐队编配技术说起来比较复杂,加之我国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在此方面本身开课不足之故,所以,大多数音乐教师对小乐队编配比较生疏。限于篇幅,本文在此只能提示几个有关小乐队编配技术的主要问题,即:乐队的音色组合(主要表现为乐器选用与组合);乐队的音响组合(主要表现为独奏、合奏等声部组合);和声运用(注意区别大小调和声及五声性和声);织体写作(包括复调写作);引子、连接句(段)、尾声的处理等。教师们有机会时,可以多关注或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
(三)专题性的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就某一音乐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活动开展主要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的问题研究。
1、课内教学方面的教研内容
(1)教师教学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材选择与整合;教法选择与整合;音乐文献与创作背景梳理;教学过程设计;课堂问题设计;课堂活动设计;教学拓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生成处理;教师教学语言;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科综合与“音乐本位”的关系;“聆听音乐”的学习意义;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等。
(2)学生学习方面主要包括: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与能力分析;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障碍分析;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建构性学习;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与风格分析;学生喜爱的音乐家分析;学生欢迎的音乐活动方式分析;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在音乐课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分析等。
2、课外活动方面的教研内容
主要包括:学生音乐兴趣小组的建设与活动开展;学生合唱团队的建设与活动开展;学生小乐队的建设与活动开展;学生校外艺术实践;学生课余音乐创作;师生音乐会等。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专题性的音乐教研活动,活动开展一定要有的放矢,要着力研讨和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主要问题和共性问题。并通过活动开展,力求让所有教师达成教学共识。
(四)项目性的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培养音乐教师的科研意识,锻炼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由于此类教研活动类似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其内容广泛而复杂,因此,教师(或教研组)可根据自身专业专长、学术背景以及职业兴趣,同时也可根据音乐教育长期或近期;宏观或微观发展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比如以下选题,笔者以为即可作为项目性的音乐教研活动内容广泛开展、长期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学校音乐教育研究;中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方法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音乐教育研究;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发展问题研究、中小学生音乐艺术实践研究;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学科综合方法研究;中小学生多元文化视野开拓研究;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情感培养研究;普通学校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研究;音乐学习与智力发展问题研究;音乐学习与人文精神形成问题研究;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研究;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研究等。
总体上看,学校音乐教研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一般来说反映出该地区、该学校的文化发展与教育视野,同时也综合反映出音乐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新问题的熟悉程度、敏感程度和热衷程度。此不赘述。
二、音乐教研活动的方式
鉴于传统常规性的音乐教研活动开展常常比较单调乏味,有些时候甚至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起到音乐教学研究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中小学校的音乐教研活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一)主题讨论式
所谓“主题讨论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就某一主要或重要的音乐教育问题,教师们各抒己见、广泛展开讨论的一种音乐教研活动。
建议每周举行一次校内(或学区)音乐教研活动,可以由教研组长指定几位教师作专题发言(理论介绍、主题陈述皆可),然后集体讨论。要求可以是一个理论问题,比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音乐教学中的“双主体”问题;音乐教学中的“双基”问题;自主学习的理论来源;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实践;终生学习的学习意义;音乐教学评价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等。也可以是一个技术问题,比如:教学情景创设;教学中的范唱与范奏;即兴创编音乐;读谱教学方法;绘谱软件的使用;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启发想象联想;流行歌曲的伴奏;作品曲式分析;童声合唱训练;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是读书(重要的音乐教育理论著作)、读文章(具有独特见地或指导意义的音乐教育论文)心得交流、经验介绍等。
(二)专题讲座式
所谓“专题讲座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通过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到本学校、本学区,就音乐教育理论、技术、实践方面的重要问题开展讲学的一种音乐教研活动。
建议各地中小学校应与当地高等学校或教育科学研究院(所)联系,定期开展此类音乐教研活动。比如举办普通学校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当代音乐教育发展专题讲座;当代音乐教育技术发展与实践专题讲座;音乐史论、音乐美学专题讲座;中外民族音乐、多元文化专题讲座;演奏、演唱、指挥、排练专题讲座;作曲技术、音乐分析、音乐欣赏专题讲座;媒体技术、远程教育发展与实践专题讲座;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专题讲座;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专题讲座等等。
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有利于中小学校与当地高校之间、科研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学团体”和“学习团体”的逐步形成,感召整个社会共同关心音乐教育;也有利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艺术视野不断开阔、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三)教学观摩式
所谓“教学观摩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通过学校内部或校际之间开展的音乐教学观摩所进行的音乐教研活动。
教学观摩式的音乐教研活动开展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学校音乐教育中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业已积累了丰富的教研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不过,以笔者之见,这种教研活动的方式还可以再拓展、再深入、再创新。建议如下:
1、以建设优秀音乐课范例(独立课或系列课)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2、以推介或演示国内外优秀音乐教学法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3、以培养和推出音乐教坛新秀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4、以“同题”(即同一课题)教学创新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5、以“教学比武”(或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等。
事实上,不同学段、不同课题、不同课型的音乐课观摩,常常能够起到重要的教学探索、教学示范甚至教学引领作用。长此以往,必然会对观摩教师的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教学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艺术实践式
所谓“艺术实践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实践,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所开展的音乐教研活动。方式包括学校(或学区)合唱队、小乐队的指导与辅导;师生音乐作品听赏;师生音乐会等。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实践,集中展示或观察音乐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比如:合唱队、小乐队的建设发展水平问题;教师指导与辅导的方式、方法问题;师生音乐创作(包括电脑作曲)能力、水平问题;音乐会开办的质量问题、参与性问题、社会影响问题等等,都可以凭借学校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反观音乐教育水平和质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实践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既是对学校音乐教育成就、特色、水平、质量的集中展示,也是对学校音乐教育思想、方法、能力、水平的全面检验,值得提倡。
(五)教育科研式
所谓“教育科研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学校音乐教育中,通过教学团队开展音乐教育研究所进行的音乐教研活动。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优秀音乐课教案设计、原创音乐课件设计、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教育科研项目申报以及项目申请书写作、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调查、社会艺术教育状况调查等。
严格说来,此类活动应该看作是较高层级的音乐教研活动,是一种具有学术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音乐教育科研行为,需要团队合作,更需要教师们具有丰富的、比较深厚的音乐教育文化积累和底蕴。
事实上,通过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的不仅仅是音乐教师们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也必将使音乐教师们逐步建立起牢固的职业信念,慢慢明白自身的音乐教育使命,坚定地担负起民族的音乐教育责任!
结语
本文从“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和“音乐教研活动的方式”两个方面,概要探讨了中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中小学校的音乐教研活动不仅是丰富多彩的,且也是引人入胜的。只要每一位音乐教师恪尽职守,真正用心地对待自己的音乐教学工作,音乐教研活动大有可为。
当然,也应该看到,开展好音乐教研活动,尤其是常态化的音乐教研活动,并非易事。其中,必需有教育主管部门(包括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等单位)的重视与支持,同时也还需要学校、教研员和广大音乐教师们的集思广益、密切配合,具体设计出音乐教研活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而使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音乐教学讲座范文2
Q我是一名农村的中学音乐教师,我们这里师资比较薄弱,资金缺乏,再加上音乐课所需的设备和条件都十分简陋,想上一节完美的音乐课很困难。是您――《中国音乐教育》指引我走上正道,给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您”的“特稿”、“探索”、“知识窗”、“专家讲座”、“人物访谈”、“学会之页”成了我必须拜读的良师,“您”的“教学园地”成为我必访的益友。
其中“特稿”、“探索”使我能掌握音乐教育的新观念、新方向。“学会之页”使我懂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轻车熟路地遨游于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学园地”、“专家讲座”拓宽了音乐教育视野,能进一步优化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知识窗”为我的大脑充电。
《中国音乐教育》教育我努力积极改变在不利的条件下,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走出课堂面向大自然,既丰富了课堂形式,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更能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山里孩子学音乐不亚于城里的孩子,真正让学生领略百鸟朝凤、泉水叮咚、小桥流水、山谷回音,也使我真正懂得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是进行审美的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辅助我大胆开辟自己的特色音乐教学,我衷心感激“您”,“您”是我永远的良师益友!
我有两个建议:
1. 能否为农村音乐教育留一块“试验田”;
2. 能否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评比教案编成集出版,让我们有机会见见音乐教坛精髓。
孙淑怀浙江温州永嘉
A孙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多年来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支持。“为农村音乐教育留一块试验田”这个提议非常有价值。国家教育部体卫艺教司负责同志曾说过:我们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农村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抓住未来,开拓进取。农村音乐教育始终是我们密切关注的,希望广大的农村音乐教师踊跃投稿。“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像评比”的教案已在《中国音乐教育》的“教学园地”栏目陆续刊登,教学录像光盘也已面世,希望能与您共同分享这音乐教坛的鲜美果实。
Q 吴斌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有着10年教龄的中学音乐教师,多次聆听过您主讲的音乐教师培训。我想向您请教,您认为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现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武平安徽惠林中学
A 武老师:
您好!近年来基础音乐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但目前我国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的有两个方面:
小学音乐教学讲座范文3
三天过去,我很快释然,感到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甚至觉得26日下午组委会应该再安排两节课,27日再结业散会。因为这次活动,与会的老师享受了三天精神的盛宴,三位专家、五位示范课教师、八位交流课教师与听课老师的现场互动,共同奏响了为进一步促进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的心灵华章:似乎每个人都有感动、有激动、有冲动,似乎每个人都想说、又怕说、鼓起勇气说、说了还想说……各种感受,令人心潮涌动,我把自己在现场来不及说、不敢说的话在此和大家分享!
百花争艳的展示平台让人感动
无论是示范课老师还是交流课老师,都是那么自信,每一个人都在尽力地秀出自我的风采!或者说他们是在展现一个地方教研团队的风采。每位名师是示范一节40或45分钟的完整的课,而每位交流课教师则将自己最精彩的教学部分以片段课的形式在20分钟内呈现给大家。尽管时间上有限制,但这里没有骄傲,更没有胆怯,哪怕是一朵小花,也在尽力绽开自己最美的笑颜。有朴实无华、呼应巧妙的《苗岭的早晨》,有精致细腻、环环相扣的《打字机》《永远的莫扎特》《钢琴五重奏》《打支山歌过横排》,有随和亲切的《我的小绵羊》,有大气磅礴的《信天游》《走进印度》,有质朴活泼的《沙窝雨》《拉库卡拉查》《粉刷匠》等等。
每一个教学亮点都充分体现出交流课教师的风采,每一次掌声都传达出在座每一位教师的真诚鼓励与肯定!
别开生面的组织形式激发互动
以往参加全国音乐教育方面的活动或会议,全国各地教师基本都奔听课而来,都想在活动中能听到好课、学上一两招,因此会议多采取听赛课或示范课的形式,一天安排6至8节课,每节课40分钟或45分钟,一天下来往往使教师们感到严重的“听课审美疲劳”;或者在活动中将中小学的课分成两组,中学老师听中学课、小学老师听小学课,导致中小学老师对教学互不了解,甚至互不理解。
这次的名师大讲堂活动采取了名师示范、推荐教师交流、专家分工深入点评、听课教师现场发表评课意见的互动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感觉轻松、自在、满足。具体安排为:6月24、25日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26日上午是高中阶段的音乐课,每天上午,两位名师各示范一节完整的课,一位交流课教师上20分钟的片段课,下午两位交流课教师各上20分钟的片段课,之后是三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以及与现场听课教师的互动交流,每个环节都让人感到哪怕离开半分钟都会遗憾。 专家的分工很有意思,吴斌老师主要从音乐教育教学的认识层面进行观念的引导,曹理老师和金亚文老师则就具体的课进行剖析,曹理老师重点剖析课的目标、结构与设计,金亚文老师重点分析课中的亮点。真可谓各亮绝招,让人频频颔首、由衷佩服,不比原来一些全国会议上的专家点评,因为涉及比赛等原因,专家都有所顾忌、有所保留,让人感觉隔靴搔痒,得不到满足。
更为可贵的是,专家深入点评的重点是名师的课,而且引导大家大胆地评价名师的课,绝对是优点讲够,缺点讲透,一点不含糊;相反,对交流课教师的点评要温和很多,专家对不同上课老师不同的爱护形式蕴涵了对中国音乐教育教研事业发展的大爱,令人敬佩。
还有现场的互动,每个人都有话要说,胆大的先说,胆小的做准备后再说,听课教师可以对专家说“不”、对名师“说三道四”,说得好引起共鸣、大家鼓掌,谁有不同意见,就站起来补充。观点的碰撞毫无针锋相对的火药味,没有遮遮掩掩的虚伪,只有对事不对人的坦诚交流、互相了解和进一步的理解(包括对不同学段教学特点的了解和理解)。名师都虚怀若谷,专家都抓住实质、归纳完善,会场气氛平等友爱、其乐融融。
豁然开朗的学习效果令人振奋
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如果只听课不研讨、不听专家点评,那就犹如买椟还珠。课例只是一个研讨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才能搭建起交流提升、达成共识的平台。参加全国的会议尤其需要聆听专家的点评,可以说一次点评赛过一个专题讲座,因为它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它是建立在广大教师刚刚生成的听课体验和思考基础上的,在专家点评的过程中往往更容易深化广大音乐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所以这次名师大讲堂活动尽管没有安排专门的专题讲座,但我相信老师们都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譬如吴斌老师提出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生听完音乐后的基于自己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场景与故事描述”“怎样备课(音乐只有听到一百遍才能从老师的心底流出来)”等,让人警醒;他指出的“音乐的情感是被唤起的”、“学会歌曲和学会唱歌是两个概念”、“比较与听辨是最有效的音乐学习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是大众的教育,所以莫扎特的介绍完全可以很简洁,我们要避免在音乐中寻找非音乐的信息,音乐本身就是文化,不需要从文学等形式中寻找其他(非音乐的)信息,要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等,高屋建瓴,让人开阔。
譬如曹理老师始终关注的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问题,指出我们要尽量避免将音乐的课程目标放在课堂教学目标中陈述;她还特别强调音乐课的导入环节要体现有效性,要有开门见山的鲜明,要有前后紧密相关的联系等,很多平常不被老师关注的细节,都被曹老师一一点到,给人以提醒。
譬如金亚文老师对老师们困惑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是否可以唱主题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他总结提出的“渗透着教、顺带着学”“在听中学会”至今让人念念不忘。
小学音乐教学讲座范文4
一、利用学校教学设施,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学校教学设施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保证。教师应当高效率地利用这些设施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1.利用教学设施,培育音乐文化氛围
高效益利用校园教学设施,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会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除了用优美的音乐声代替紧张刺耳的上、下课的电铃声外,在课间,可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反映时代精神的、不同体裁的歌(乐)曲。在每周的校园电视节目中安排“音乐欣赏”栏目,内容如:儿童歌曲、流行风、民乐、外国音乐赏析、戏曲、歌舞剧和芭蕾剧片段欣赏等。由于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流行音乐,也就在无形中抵制了一些不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流行音乐。学生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欣赏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拓宽了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并弥补了课堂内音乐曲目的不足和涉及面窄的现实情况。
2.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教师网页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师生间可以相互交流的学习平台。网页可设“知识讲座”、“音乐欣赏”、“下载中心”、“师生交流”、“心灵感悟”等栏目。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上网、注册、下载、上传文件等网络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学生随时把收集到的音乐知识、最新信息,以及心得体会等内容通过网页平台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当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可以上传到相关栏目,师生一起来讨论。既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又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个体的资源与师生共享、交流,避免了以往教育教学中信息单向交流的弊端,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3.利用音乐学习角,实现学习资源共享
音乐室和专用教室是教师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之一,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呢?除了布置内容以音乐为主外,教师与教师、学生进行协商,采取自愿原则,把与音乐有关的学习资料(包括图书、音像、实物、音乐网站和网页资料等)上交,并对所有资料进行登记、整理、归类,供师生阅览、欣赏和实践,以此来弥补教材和音像资料的不足。在与学生交流协商、提供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关心同学、集体、共同进步的良好个性也得到了培养;教师身体力行的行为在教育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形成音乐教育合力
1.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其他学科的特点,采取了填词、画画、创编简单舞蹈、制作简单打击乐器、作曲、音乐剧、配乐朗诵、情景剧等学习方式,并利用课堂、中队活动、班际联谊会、学习角等形式予以展示。学生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这些方式既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又有成果的展示。教师通过积极的评价策略,及时予以肯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索、体验、表现音乐内涵和实现自我价值时,学生创新潜能也得到了开发。
2.学科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音乐教材内容只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教师也只能从音乐这个基本主线出发,让学生涉猎与音乐有关的、更广泛的其他艺术形成。教师曾实践采用不同学科教师进行联袂教学来共同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并积极与书法、绘画、摄影、舞蹈、体育、语文、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音乐兴趣小组等学科和社会性的活动相联系,围绕音乐文化这一中心内容展开,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索、体验、发现更多的文化艺术的精髓。学校与社会教育教学合力的形成,培养了学生更广泛的兴趣,其艺术素养在实践中也不断提高。
3.建设开放型艺术节,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
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应当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全面参与展示的舞台。艺术节不应当仅是音乐类的活动,其内容应更加广泛,如美术、书法、表演、摄影等,因此,构建开放型艺术节是学校艺术活动的目标。除了学校兴趣小组的文艺汇演展示外,各年段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设立如歌咏比赛(独唱、重唱、表演唱、合唱等)、摄影作品展、书法作品展、表演类(舞蹈、小品、相声、时装设计与表演、戏曲、课本剧、音乐剧等)、影视剧展播、音乐讲座,以及其他艺术类讲座等活动。建立一套相应的动员、指导、展示、评价、总结的有效机制。评价方式以学生评价、过程性评价为主。学生在全程参与中积极主动实践、体验、享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体现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的时空,其艺术素养在实践活动中也得到了提高。
4.开发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构建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社区、家庭是学习的三个主要资源,要把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整合,使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可以采取聘请社会各界贤达、家长,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的方式,并把相关的学习内容按类编目整理,建立课程资源,邀请他们利用空余时间来学校讲座、上课、与学生座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调查研究一些音乐现象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小学音乐教学讲座范文5
可是当我到了会场之后有一种别样的感觉,看到市教研室孙奎浩老师的热情、县教研室范存印老师的期待的眼神,我感觉这次培训不寻常。11:30刚到就开始吃中午饭,饭后1:30准时到会场。时间的窘迫让我感受到领导的用心良苦。
本次培训分为两位板块,现场观摩教师上课和专家对作品分析
一、观摩课点亮了我的思维
本次听课一共听了七节课,这七节课都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怎样使低年级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动中学习,让学生较为自然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可以说他们的课各有特色,亮点纷呈。真像一桌丰盛的大餐,给人一种美得享受,回味无穷。使音乐课更富有情境,每堂课学生都在美得享受中进行学习。在教唱音乐知识的时候,通过动作,律动等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音乐记号掌握也较扎实。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博兴实验小学的陈燕老师老师执教的《可爱的动物》一课陈老师在组织教学首先问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秋天)秋天天高气爽,天高云淡,这么好的天气咱们出去玩玩孩子们情绪高涨跟着老师自由的律动,孩子们没有上课的感觉,轻松自如。然后老师播放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咏鹅》要学习的新歌,老师带领学生随音乐一起表演歌曲,把鹅在水里的姿态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然后出示新歌教学,老师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故事教学讲述了作者骆宾王小时候创作《咏鹅》的故事,比较自然的描述了作者背景。在学习新歌教学时陈老师更是别具一格,她的肢体语言将曲谱高音区陈老师用“鹅”的外部特征长脖子做文章,到高音区陈老师将脖子伸得高高的,孩子们自然唱高,到低音区又低头红掌拨清波,表现的那么美。在过门处陈老师处理的更巧妙,这只鹅突然发现在远处还有一群鹅,很吃惊唱出鹅-鹅鹅鹅很轻松的处理重点。特别是在欣赏《快乐的熊猫》时陈老师处理的更是淋漓尽致,以往的欣赏曲我们只是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情绪或各种乐器的音色。但是陈老师这节欣赏课把整首音乐编排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能从故事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并且加上表演,把熊猫从清晨开门到忙碌卖货刻画的形象逼真。陈老师这节课真正体现一个“美”、整节课从感受美、陈老师的舞姿美、语言美、设计意境美,这节课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二、专家的作品分析让我梦想放飞
马倩老师的讲座有这样一句“一个教师,不能忽视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让我至今回荡在脑海。小学一年级生活经验少,但想象力丰富,他们喜欢童话、小动物,通过肢体语言让学生记住音乐。她在对作品《袋鼠》分析时,马老师那可爱的小眼睛真正描述了一只小袋鼠在妈妈的袋子里偷看外面的世界时的表情,然后倚音的出现一长一短,表现小袋鼠蹦蹦停停在观察周围环境有没有危险这种音乐情境表演的形象逼真,马老师的动作和着音乐表现的比较完美。
小学音乐教学讲座范文6
关 键 词:声乐 教改 教学大纲
高师声乐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音乐师范专业必修的一门技能技巧课。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用)教材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推广使用,对照现行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培养目标的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才要求,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是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教学大纲是指导声乐这门学科如何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它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考试形式、教材的使用等等。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声乐教学,分析了当前高师声乐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制定与修改声乐教学大纲,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明确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
在上世纪高师音乐教育刚刚起步之时,由于师资和生源相对有限,所以高师声乐教育所培养的对象还仅能满足于高师、中师的师资或部分表演团体需求,鉴于这种需求方向,高师音乐教育逐渐形成了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其师范性的观念。[1]笔者曾在广东几所高校的音乐专业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上看,大部分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与音乐艺术院校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声乐教学偏重追求艺术上的“高、精、尖”,致使整个教学盲目地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师资阵容的不断扩大,使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趋于稳定与饱和,高师的音乐教育开始面向对基础音乐师资与普及音乐教育的培养。在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要转变观念,坚持师范教育的信念与培养目标,从“精英教育”向“基础教育”“普及教育”转化,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的适应型人才。
二、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授课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声乐教学中的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授课形式。[2]这种授课方式个性化较强,强调你教我学,我说你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的观摩和交流,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的教学中所遇到的形形的问题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其弊端在于,声乐基础或条件好的学生脱离师范性而趋于专业表演,差一些的同学则觉得声乐无望而形成逆反心理,同时也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高师声乐课中,应采取以个别课为主,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
课型的分类是指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划分,其课时可以在声乐总体课时中灵活分配[3]。理论课内容一般来讲包括基础理论与声乐教学法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集体课是解决声乐基础理论或技能技巧课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这样集体课省去了原有“一对一”授课时教师对声乐理论的不断重复,同时也为小组课与个别课创造了有效的空间;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则体现在小组课与个别课中。教师在对学生基本状况初步了解后可按现有歌唱水平进行大致分组;声乐教师在实施分组和小课教学时,应注意体现其阶段性的灵活性,按学生的学习进度随时进行调整。
改革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引进小组课、集体课、个别课多种课型并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借鉴、互相启发影响,遇到问题一起分析、一起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科研成果,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新课和解决共性问题的教学中。这样不仅为教师解决学生个性问题赢得更多的时间,而且为学生将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
三、打破学科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传统的声乐教学内容局限于声乐理论的学习与掌握歌唱的技巧,在声乐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联系、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4]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部分引入高师声乐教学中,如在声乐教学中引进自弹自唱、合唱、小组唱、重唱等歌唱训练,同时增加声乐作品鉴赏教学法等教学内容,并在小组课与集体课教学中采用类似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方式,给每个学生以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及早了解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内容;同时,高师的声乐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去向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学习,亲身体验基础音乐教学的过程,积累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学要着眼于将来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在培养“一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转贴于
四、重视声乐教学法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高师声乐教学在全国各院普遍不被重视,专门开设本课程的高师院校不多,基本上都以讲座形式或在学生毕业实习一两个月前笼统进行讲授学习,加之很多教学法,老师并没经过专业学习,本身又没有基础音乐教育的经验,只是照本宣科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已严重滞后于当前音乐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原则;教学法考试只注意理论考查,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使教学法成为一门“死法”,使学生学之无用。
高师学校应紧紧围绕“师范”做文章,不能盲目与专业音乐院校攀比专业水平,而应该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意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保证教学法的课时。在声乐教学中应当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让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就明确师范性质;在第一学期,高师就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在四年的时间里有步骤地从教学见习到帮助开展活动,从部分承担教学任务到独立备课、上课、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一毕业就能够胜任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工作。
五、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
高师声乐教材在近十多年来有较大的发展,除国家权威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外,在一些高校也相继出版了不少高师声乐教材。尽管有不少教材,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至今还未有统一规范使用教材,以致在选择教材上,许多高师院校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让学生难于达到教材的要求;甚至有些教材实用性不大,发给学生成为书橱中一生“摆设品”,浪费学生的教材费。
高师声乐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选择教材要以师范性、实用性为原则,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较高,可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声乐作品为教材,以保证专业教育目的实现。
六、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声乐是一门歌唱艺术,它必须在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高师的学生每个学期最多在期中或期终进行考查或考试,考试形式基本都沿用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考试方式,每人演唱一至二首作品,在本科四年共考试次数不超过10次;而对于将来面临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高师的学生来说,艺术实践受到一定的限制与约束。笔者认为,高师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目前高师考试形式还可增加重唱、小组唱、合唱等考试形式。与此同时,文化部门或专业部门要创造机会,支持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如举行音乐会或声乐比赛,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声乐辅导工作。
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高师声乐教学大纲是21世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新形式下的教改核心问题。高师声乐课程的改革切实要围绕基础音乐教育的展开,进行修改调整。文中几点浅陋之见,只求抛砖引玉,期望高师声乐教学能早日与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接轨,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多能一专”的适应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