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教育责任与担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教育责任与担当范文1
在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艰苦的广大农村教学点,有一群农村教师,他们远离城镇,远离繁华。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能够安于职守、尽职尽责、抗拒诱惑,牢记使命,这就是农村教师勇于担当的精神,我们不能不为这一群体的担当精神而深深感动。
作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担当就是农村教育工作需要时,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山区的教育;担当就是他们能够抵御各种“金钱至上”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师风师德修养,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去赢得社会的敬仰;担当就是他们甘当农村留守儿童的“保姆”角色,放学了为孩子们下厨做饭,学生生病了,自掏腰包为学生抓药看病等等。担当是一盏灯,用责任去点亮它,梦想之帆就能远航!担当是一扇窗,用责任打开它,就能透进绚烂的阳光!
二、责任的担当,就是对留守儿童的爱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造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留守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心理造成了影响。而广大农村教师的坚守给予了留守儿童一种特别的爱,这种特别的爱主要体现为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为他们提供一些关爱与照顾。留守儿童离开父母后,就产生了亲情离散的孤独感,以至于情绪低落,学习的注意力受到严重影响。这时,就需要教师与他们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这些儿童在学校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并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从而调整心理状态,积极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坚守在农村的教师无论课内外,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都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温暖的关爱。如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作业,帮低年级的学生洗头发,剪头发等等。替他们保管和计划使用生活费,带他们购买各种生活用品。留守儿童生病了,老师带他们到医院看病治疗,甚至还帮他们垫支治疗费用,就像他们的父母亲那样关心和照顾他们。由此,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和幸福。
三、担当就是一种坚守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而再给这个职业加一个注脚――坚守,就更显出它的伟大――一种担当和责任。王炳杰就是这样一名坚守在田林县偏远山区里的人民教师。
从1976年9月开始,他就在田林县那比公社(现划属八桂乡)岩林村小学里开始了三尺讲台的教师生涯。36年,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从毛头小伙到年近花甲,他始终没有调出岩林小学。36年的坚守,他像那蜿蜒曲折的山路引领岩林村的乡亲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他像一座普通的石桥甘当岩林村乡亲的脊梁,他更像一棵平凡的榕树,停留在候鸟歇脚的地方,停留在烈日的凉爽中,停留在被遮挡的风雨里。平凡的岗位,孤独的坚守,王炳杰用坚守诠释着最美的乡村教师的担当和责任。岩林小学是村完小,但是,因为条件艰苦,海拔高,风大,每到了冬天,雾气特别大,黑板经常潮湿结冰,教师无法在黑板上写字,只能口授,加上住宿条件差和离乡政府所在地远等原因,新调入的老师呆上一年半载就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调到中心校或者其他乡镇。1991年7月王炳杰老师当岩林村校长时,学校还有6位教师,学生200多名,渐渐的,教师由6人减到4人,4人减到2人,到了2010年秋季学期后,整个学校就只剩下王炳杰老师一个人,学校也只剩下那些家庭条件较差和年纪小的学前班和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校就读。
德育教育责任与担当范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德育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新式教育所取代,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老师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但是对德育教育有所忽视,这样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目的性。所以说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所以说老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形成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总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高高在上,不关心学生,不了解学生,导致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完全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没有对症下药,让德育教育成为空谈。因此要深化德育教学,教师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懂得爱自己的学生。老师要与学生做朋友,理解他们、爱护他们、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赞扬和鼓励,真心诚意地与学生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老师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二、深挖教材,确定目标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是关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发现有很多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高分,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功能。因此,老师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深挖教材,确定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理论知识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要改变教学模式,首先老师要将教材内容吃透、把准,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找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并且能够在每次的教学中都能很好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为德育教学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还可以为初中思想品德深化德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九年级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教学备课中,老师要注意到这个部分的教学中所含有的“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等教学内容。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备课的时候老师就需要从中挖掘出“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两个德育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在深化教材内涵、确定德育目标的同时,注重将与德育教学目标相关的德育素材导入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课前准备阶段保障德育教学的深化实施。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要对象,也是开展德育教学的主要对象。所以说,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德育教育并且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深化德育教育,老师就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来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不断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比如,老师在讲解《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一课时,其中有一个课时叫“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假期的时候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去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献爱心等,去当一个小小志愿者,在担当志愿者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学生的行为举止来引导学生,告诉他们怎样做事好,怎样做不好。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这样一种积极的引导下和行动刺激下,学生的思想品德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继而更好地实现初中思想品德的德育教学的深化实施。
所以说,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深化德育教育,老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加入实践中去,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从而通过行动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加强学生的能力发展,实现德育教学的深化、有效实施。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科目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科目,所以说,在整个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地开展德育教育,对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从而在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德育教学的深化发展,使我们的学生都能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洁莉.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
德育教育责任与担当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 现状 班主任 对策
一、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同时,加强德育教育能为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使学校发展实现合理化、规范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有助于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塑造良好品行打下基础
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即步入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道德观念,能够辨明是非,在学习生活中具备理性思维。而德育教育恰恰注重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树立和培养,注重学生良好道德意志和理念的形成,最终将为学生塑造良好品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顺应我国人才培养新趋势,提升学生自身素质
中职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避免他们遭受不良思想的侵蚀。中职学校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3.有助于与法制建设实现同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我国在实施依法治国重大战略的同时,提倡以德治国,加强公民精神文明建设,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因此,中职学校努力实现学生的道德素质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唯有如此,中职学校学生的道德水准才能得以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才能得以树立和稳固,也才能使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在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多数中职学校都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但在寻求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班主任老师还应客观认识到德育教育在主客观方面面临的困境,深刻剖析原因,不断推动德育教育走向深入。
1.班主任队伍德育素质欠缺,阻碍德育教育发展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数量不少,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然而,一方面在年轻班主任中,大多数都是非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没有接受过就职前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集中培训,他们在工作中显得较为自我,随意性大,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提升和巩固;年龄较长的班主任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不愿和学生进行理性沟通,对工作缺乏热情,有懈怠之态。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学生学习纪律较差,并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教师自身的素质还有待加强,课堂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2.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条件有限,教育理念不能及时更新
目前,中职学校教学条件还较为有限,班主任老师无法或怠于及时获取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信息,无法及时获取相关的教育材料。即使是条件较好的学校,由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不重视,德育教育培训机会少,德育教育资源无法得到保障,也限制了班主任教师德育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创新,从而影响了学生德育教育质量。
3.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陈旧
目前,很多学生家长已逐步认识到学习对于子女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孩子继续深造,即使不能进大学,也要进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职学校班级学生数量有所增加,给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造成了一定障碍。在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的今天,班主任无法与每个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平时的坏习惯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仍然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班主任只是简单地进行德育观念理论的灌输,却不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不同问题,只是等问题严重时才去被动地处理问题,而面对问题时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难以妥善解决问题。
4.在课堂教学中过分看重技能培训,忽视德育教育工作
当前,中职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最关注学生的技能发展,认为有好的技能才有好的就业前景,好的就业前景可以创造财富,满足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从科目的设置到课程的安排以及课时分配,都把专业课放在重中之重。除了每周例行的班会课外,其他课对德育教育的施教或置之不理,或若蜻蜓点水。这样的施教方式培养出的学生高技能、低素质,一旦走入社会,一部分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危及社会和谐的行为。
三、有效开展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
目前,中职学校班主任在落实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未收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存在一些问题。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执行者,班主任应当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总结教训,认准形势,结合工作实际,并注重对外部环境的观察,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1.夯实班主任的德育理念基础,确保学生德育教育顺利开展
中职班主任应当适时充电,时刻关注教育动态,收集相关信息,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将最好的德育教育素材及时传达给学生。中职学校班主任应在德育教育方面逐渐转变思想,革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到德育教育中。
2.对班主任适时进行培训,树立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的全新认识
学校应当根据德育教育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深度培训学习。通过培训,班主任会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学校发展前景有全新的认识,从而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意识到德育教育对于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抓好德育教育的落实。
3.提升班主任人格魅力,把握德育教育的方向
学生最经常接触的就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打下烙印。因此,教师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并努力通过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只有教师做得到、做得好,才能要求学生去做到,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尤其是班主任的高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学生是一种鞭策,能推动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朝更高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高素质班主任人格魅力的体现。
4.班主任要注重总结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热情
中职学校班主任应当注重不断归纳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热情。另外,班主任应当充分注重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督促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学校也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使他们的表现欲得以满足,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享受成功的喜悦,巩固德育意识。
5.彰显民主色彩,为学生德育教育搭建平台
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班级管理及建设,彰显民主色彩。尽管中职学生年龄不大,但是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他们习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来展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因此,班主任应当合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和建设,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懂得征求学生的意见,才能使责任意识散发应有的光芒,最终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此外,在某种意义上讲,班干部是连接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重要桥梁,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格外注重发挥班干部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才能通过班干部传达给班主任,学生也能够从班干部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推动班级的整体管理,这也是增强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6.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开展德育教育
班主任的阅历比学生要多、要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德育教育。如可利用社会上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新闻,以视频的形式来施教;可请往届的优秀毕业生讲述亲身经历和体会;还可利用国庆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真实的生活事例能够对学生产生感染,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心态、品质及人格,完成学生德育方面的再学习、再教育,使德育教育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四、结语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因此,抓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班主任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面对现阶段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班主任更应发挥勇于担当的教学精神,认清形势,结合自身实际和教学情况综合考虑外界因素,切实增强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推动中职学校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海成.德育教育融入班主任老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探讨[J].成功(教育),2011(10).
[2]胡和显.中学德育教育的困惑及对策[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4).
[3]彭丽香.浅谈强化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J].新校园·理论(上旬刊),2012(12).
德育教育责任与担当范文4
一、中职学生的德育现状与存在问题
中职学校由于受招生环境的制约,所招学生大多是成绩差上不了高中,年龄偏小又不能在社会上独立谋生,无奈之下才选择了职业学校的学生。因此,他们中的不少人有自卑心理,缺少自信心,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他们没有责任感,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甚至一再突破道德底线。在学校里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整天无所事事,对自己要求低、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不强。其中不少学生又是独生子女,平时家长对他们娇生惯养,使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导致他们不懂得感恩、追求上进、自以为是。另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则常常会产生失落感,有时还会依附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甘愿受他们控制干坏事,更有甚者会产生心灵扭曲,极力想获取好的经济条件,但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犯罪。面对这样的现状,学校德育工作该怎么办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二、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受当地经济的制约,许多学生成了留守少年、问题少年。长期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祖父母大多没文化,对孩子更加溺爱,在物质上千方百计满足孩子,但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思想动向不管不问,不加约束,更有甚者当孩子有问题时不仅不加以教育,使其纠正错误,走上正道,反而偏袒护短,以至于学生的不良习惯难以得到纠正,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有一些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对于上中职的子女倍感失望,要么不管不问,要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打骂多沟通少,造成子女对家长的恐惧感,有事不和父母说,有问题不是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解决,往往靠哥儿们义气,以至于最终酿成可怕的后果。
除过家庭因素外,毋庸置疑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片面的追求物质享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精神世界空虚、是非观念模糊也成为学生的通病。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他们年轻,精力旺盛,自由支配时间多,部分学生甚至和社会的上一些不良人员混在一起,抽烟喝酒、打架闹事、拉帮结派、泡网吧玩游戏等。一些学生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常常透支家里给的生活费,欺骗家长甚至干违法违纪的事情。他们中有些人受社会的影响缺乏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精神世界空虚,只对时尚潮流、娱乐动向感兴趣,对家长和老师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对校纪校规,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闻,对公民道德素养、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风气等问题无动于衷。社会不良风气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重重困难,难怪人们常说五减二等于零。
三、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复旦大学的一位校长就提出了无德学生知识越多对社会危害越大的观点。中职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而德育就是最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呢?
“学高为师,德正为范”,老师要让学生信你,让你的德育教育有成效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我们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让他们懂得知识的力量,从而激发起学习知识的热情,调动起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样他们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内心就会充实。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打铁尚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只有教师自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政治素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担当起德育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加强学习心理学、教育理论,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会为德育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教育学生时才会得心应手。同时,我们更应是学生德育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自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己的品德高尚、理想远大,堪当学生的表率,学生才会学有目标,学有榜样,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还要搞好课堂教学,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践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多掌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多分析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课堂,实现成功的课堂教学,使德育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做好德育教育的根本还在于学生,学生是德育目标实现的主体。这就注定了我们必须发挥好学生主体作用,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
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开始,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节目中的那些工人典型人物就是很好的的榜样教材,那些工人虽然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凭借自己高超精湛的技艺同样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可以用他们的事迹来教育、感染学生,让他们懂得当工人照样可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同样有成就感。同时针对性的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
2、强化学生人生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对自我信心的塑造以及自律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讲与人生价值观等密切相关。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明确了今后的奋斗方向,体悟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责任时才可能调动起自身内在的潜力,激发出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动力,从而客观地明确地为自己定位。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收听中央新闻时事,联系实际讨论人生等问题,适时调整学生的不良心理行为状态。在实施赏识教育的同时对于特殊的学生个体也要采取灵活、合适、有效的惩戒教育方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创新德育教育方法方式
德育教育责任与担当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德育教育 联系实际 认识体会
作为初中德育教育主要阵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负起培养初中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更承担建设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责任。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本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是否正确。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诚实守信的人格品质,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将来社会的和谐,祖国的繁荣,以及个人的健康成长。初中思想品德课正值初中生自我意思觉醒,自我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心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进行交流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形成遵纪守法的正确行为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可见,初中阶段学好思想品德课是多么重要,教学目标的实现对社会和个人都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学习变得乏味,就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利用教材中插图和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插图和小故事,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起了重要作用。教师不能够忽视教材中的插图和小故事的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教材内容整合不够充分,教材有待进一步优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不仅存在正文内容,更存在大量辅助教学材料,通常是以小字形式呈现。有的教师片面认为,小字部分的内容并不重要,在教学中放在次要地位,甚至并不被教师考虑。其实,这种对辅助教学材料的认识过于片面。教材中的辅助资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正文部分的有益补充,更是对正文部分内容的充实和证明,在实际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辅助材料的教材编排和教师对这一部分的处理,都没有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作用,有待进一步优化整合。
三、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联系实际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不仅包括正文、插图,还包括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可谓相当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这些课程内的材料就能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是因为,思想品德课是用来指导学生正确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实现健康的人文交往的。从这一点来说,课程以外的内容对于教师教学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把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教学中,这些事例可以是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等等。切不可忽视这些教材以外的资源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很多时候学生厌倦课本说教,而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例或是带有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案例更能很好地触动学生的神经,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师要充分挖掘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教育责任与担当范文6
1.招生数量的影响
在过去,我国高校招生人数相对于现在来说较少,相应的质量就会高,当然那时的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的层次还是较高的,并不存在人文修养缺失的问题,所以人们对此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现在无论是在招生数量还是在人才质量方面都有所下降,但在重视程度上仍没有什么提高。
2.高校课程的设置
过去的时代,大部分高等学校都会针对学生开设一些对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的选修课,这必然会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有帮助。另外,过去的高校所开设的选修课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使得学生能够选择的余地也会小,而且当时社会还没有这么多的诱惑存在,学生针对开设的这些课程就只能客观接受。现在的社会状况却不一样了,高校开设的选修课有很多种,学生不一定会选文学方面的,再加上现在社会的很多诱惑,所以学生背离了原来的路,不再去重视这些。
3.任课教师的影响
以前担任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是很高的,他们一直误以为学生也会跟他们一样,会非常积极地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或者听一些文学的讲座等,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文学水平。但是现实证明老师的想法错了,现在能够主动去读一些文学名著的大学生已经很少了,特别是学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在他们眼里一直信奉着中国过去的那句古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再加上外界的诱惑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在课余时间,很多大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做兼职、谈恋爱等,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所以,老师其实是高估了自己学生的水平。但是最可悲的是,当前文学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分离成了一种必然,大家也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现在的人不是关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高低,而是关注他们能否在毕业时找到好工作。很多德育教师也认为德育教育要做的就是学生的思想工作,至于提高文学素养与他们无关,不是他们的责任,所以,这也造成了文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分离。
文学教育和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严重缺失,所以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充分利用好思想道德教育课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换句话说,将文学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将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清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思想道德教育针对的是人,是首先了解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后,重视发挥各个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关心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价值,既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又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首先通过德育教育满足并实现他们的合理需要和一定的利益时,才能提起他们对德育教育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这样德育教育才会能充分发挥作用,对学生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所以,在德育教育中要重视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这符合现在学生的思想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德育教育现实发展的需要,体现出现代德育教育的发展态势。而要想实现人文关怀,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将文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融合。当然,融合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文学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融合意识
不管是文学教育的教师还是德育教育的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融合意识。这里的意识是一个哲学概念,它与物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过去人们曾经把意识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能够脱离人体的灵魂活动。事实上,通俗来说,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人的思想。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对于物质又有很强的反作用,意识本身有能动性,不论是人类的产生还是人类社会的产生,都伴随着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一种自然的产物,人们内心的某种意识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作用,使人的行为向着同意识相一致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想实现文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有关的教师必须要培养自己这方面的意识,然后,在这些意识的影响下才会有所行动。
(二)把文学教育融合到德育课程中
过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一般都是由一些教育者来决定具体教授和灌输的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重视文学素养方面的培养,德育教育的内容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就连一些行为规范也变得十分抽象。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太大、太遥远,以至于他们认为这些与自己无关,使得教育失去了自己的作用,而且教育的方式一般也都是单向地向学生灌输式的教学,并没有重视学生的感受以及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的一些特殊需要置之不理,没有满足学生在现实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使得德育教育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导致学生对其产生抵触心理,当然其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重任也就难以担当,失去了作用。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应该在大学生的德育课中将文化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该在讲授课件的制作方面多下点工夫,在课件中多添加一些带有文化韵味的音乐,在课件字体的设置上多多体现我国的文化传统等,这样就会给大学生营造出一种文化教育的氛围,让他们于无形中感受文化的韵味,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三)开设与两者相关的整合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