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问题大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辩论问题大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辩论问题大全

辩论问题大全范文1

1.论新生代女性流动人口生育保险权利的保护 

2.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  

3.完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生育政策的探讨 

4.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看中国人口生育变化的新特点

5.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

6.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改革

7.人口迁移、生育率及人口稳定状态的老龄化问题研究

8.中国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

9.单独二孩政策下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试析

10.人口生育和流动管制的经济后果

11.中国人口生育政策60年

12.中国人口生育水平低在何处——基于六普数据的分析

13.中国人口生育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析

14.流动人口生育意愿、性别偏好及其决定因素

15.中国出生人口的新变化与趋势

16.婚姻挤压下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性别偏好——基于相对剥夺感视角的分析

17.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

18.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出生人口规模的影响——基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视角

19.自主到计划:人口生育和增长变迁——1950~2014年中国人口论纲要

20.流动人口对当前生育水平的影响

21.论计划生育权利义务的双重属性——以我国人口政策调整为背景

22.城市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研究综述

23.新一代乡-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探析

24.城镇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与行为分析——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

25.生育水平评估与生育政策调整——基于中国大陆分省生育水平现状的分析

26.滞后与压缩:中国人口生育转变的特征

27.21世纪初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基于对山东省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

28.中国农村人口生育水平估计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队列视角的分析

29.有效人口政策命题与中国生育政策演变

30.人口生育观念嬗变与社会发展

31.迁移流动人口生育特点及相关理论——中外研究述评

32.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

33.队列视角的中国人口内在增长水平研究——基于终身生育率两种估计方法的比较

34.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35.苏南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研究——以吴江流动人口为例

36.不同代别农民工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厦门市912位农村流动人口的实证研究

37.外来人口与我国城市低生育率

38.经济社会发展与生育率变动关系的量化分析 

39.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影响

40.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与人口出生率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41.清中叶以降浙南乡村家族人口与家族经济——兼论非马尔萨斯式的中国生育模式

42.1979~2000年中国人口生育趋势:出生数据和教育数据的比较分析

43.文化适应——研究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新视角 

44.人口负担与人口红利的权衡——论中国现阶段不能放松计划生育政策

45.集体化时期的分配制度与人口生育——以日照市东村为中心(1949~1973) 

46.人口迁移对延边朝鲜族育龄妇女生育行为差异的影响程度分析

47.我国流动人口生育问题研究概述 

48.人口生育政策亟待全面彻底改革——基于人力资本、创新能力的分析

49.从稳定人口与人口再生产认识总和生育率真实涵义

50.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育期望及其影响因素  

51.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 

52.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与人口老龄化  

53.人口流动的经济效应对生育率的影响——基于CGSS农村微观数据的研究 

54.人口老龄化机制研究:基于生育率持续下降视角 

55.生育政策潜在人口的结构及其二孩生育意愿——对两项大规模调查结果的分析 

56.人口优化理论再探——新人口危机和国家安全 

57.乡城流动人口的生育间隔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为例 

58.乡-城转移人口的生育率水平问题 

59.我国人口增长的总和生育率模型及人口预警 

60.企业青年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61.云南流动人口生育水平研究 

62.外出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差异分析——以广州市流动人口为例

63.基于广义稳定人口模型的中国生育率估计

64.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及其性别差异研究

65.生育率结构性变化与新生人口激增——基于北京的APC模型实证研究 

66.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相关人口研究问题  

67.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该何去何从:近年的争论和讨论 

68.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决定研究:基于工资收入获取视角

69.人口生育政策的评价方法研究

70.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果评估

71.低生育时代的人口政策走向

72.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考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策略选择

73.外来流入人口的分母效应与大城市育龄妇女的超低总和生育率——以京、津、沪为例

74.东部较发达省市人口下降区人口发展趋势——基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县域个案诠释

75.我国生育政策演进与人口均衡发展——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思考

76.论家庭变迁与人口的生育行为

77.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 

78.城市流动人口的生育健康状况调查 

7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缺陷与对策

80.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转变

81.生育率转变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经济效应评估——以四川省为例

82.婚姻家庭与人口生育立法分离之探讨 

83.对“单独二孩”政策新的认识与思考 

84.中国省际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的分析方法与实证  

85.中国城市人口生育意愿——对哈尔滨市已婚在业人口的调查

86.从以人为本看我国人口问题与生育政策  

87.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回顾与前瞻 

88.新疆人口生育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89.流动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

90.高出生性别比地区人口预测研究——基于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调查

91.中国的城镇化如何影响生育率?——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92.人口生育问题与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策略选择——以广东省潮汕地区为例

93.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

94.低生育研究——人口转变论的补充和发展

95.“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的社会影响前瞻

96.低生育率是中国的福音?——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中国人口发展现状与前景

97.现阶段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来自户籍登记数据的新证据

98.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生育状况调查分析

辩论问题大全范文2

采购谈判的技巧大全011、永远不要试图喜欢一个销售人员,但需要说他是你的合作者。

2、要把销售人员作为我们的一号敌人。

3、永远不要接受第一次报价,让销售员乞求,这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易机会。

4、随时使用口号:你能做得更好。

5、时时保持最低价的记录,并不断要求得更多,直到销售人员停止提供折扣。

6、永远把自己作为某人的下级,而认为销售人员始终有一个上级,他总可能提供额外的折扣。

7、当一个销售人员轻易接受,或要到休息室或去打电话并获得批准,可以认为他所给予的是轻易得到的,进一步提要求。

8、聪明点,可要装得大智若愚。

9、在没有提出异议前不要让步。

10、记住当一个销售人员来要求某事时,他会有一些条件足以给予的。

11、记住销售人员不会要求,他已经在等待采购提要求,通常他从不要求任何东西做为回报。

12、注意要求建议的销售人员通常更有计划性,更了解情况,花时间同无条件的销售人员打交道,他们想介入,或者说他们担心脱离圈子。

13、不要为销售人员感到抱歉,玩坏孩的游戏。

14、毫不犹豫的使用论据,即使他们是假的,例如:竞争对手总是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报价,最好的流转和付款条件。

15、不断重复同样的反对意见即使他们是荒谬的。你越多重复,销售人员就会更相信。

16、别忘记你在最后一轮谈判中,会得到80%的条件,让销售人员担心他将输掉。

17、别忘记对每日拜访我们的销售人员,我们应尽可能了解其性格和需求。18、随时邀请销售人员参加促销。提出更大的销量,尽可能得到更多折扣。进行快速促销活动,用差额销售某赚取利润。

19、要求不可能的事来烦扰销售人员,任何时候通过延后协议来威胁他,让他等,确定一个会议时间,但不到场,让另一个销售人员代替他的位置,威胁他说你会撤掉他的产品,你将减少他的产品的陈列位置,你将把促销人员清场,几乎不给他时间做决定。即使是错的,自己进行计算,销售人员会给你更多。

20、注意折扣有其它名称,例如:奖金、礼物、礼品纪念品、赞助、资助、小报插入广告、补偿物、促销、上市、上架费、希望资金、再上市、周年庆等,所有这些都是受欢迎的。

21、不要进入死角,这对采购是最糟的事。

22、避开赚头这个题目因为魔鬼避开十字架。23、假如销售人员花太长时间给你答案,就说你已经和其竞争对手做了交易。

24、永远不要让任何竞争对手对任何促销计价还价。

25、你的口号必须是你卖我买的一切东西,也就是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采购将会给我们带来利润的产品。能有很好流转的产品别一个不可缺的魔鬼。

26、不要许可销售人中读屏幕上的数据,他越不了解情况,他越相信我们。

27、不要被销售人员的新设备所吓倒,那并不意味他们准备好谈判了。

28、不论销售人员年老或年轻都不用担心,他们都很容易让步,年长者认为他知道一切,而年轻者没有经验。

29、假如销售人员同其上司一起来,要求更多折扣,更多参与促销,威胁说你将撤掉其产品,因为上司不想在销售员前尖掉秩序的客户。

30、每当另一个促销正在进行促销时,问这个销售人员你在那做了什么?并要求同样的条件。31、永远记住这个口号:我卖我买,但我不总买我卖的。

32、在一个伟大的商标背后,你可发现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仅仅依靠商标的销售人员。

采购谈判的技巧大全02(一)采购谈判技巧之入题技巧

谈判双方刚进入谈判场所时。难免会感到拘谨,尤其是谈判新手,在重要谈判中,往往会产生忐忑不安的心理。为此,必须讲求入题技巧,采用恰当的入题方法。

1、迂回入题

为避免谈判时单刀直入、过于暴露,影响谈判的融洽气氛,谈判时可以采用迂回入题的方法,如先从题外话入题,从介绍己方谈判人员入题,从自谦入题,或者从介绍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入题等。

2、先谈细节、后谈原则性问题

围绕谈判的主题,先从洽谈细节问题入题,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待各项细节问题谈妥之后,也便自然而然地达成了原则性的协议。

3、先谈一般原则、再谈细节

一些大型的经贸谈判,由于需要洽谈的问题千头万绪,双方高级谈判人员不应该也不可能介入全部谈判,往往要分成若干等级进行多次谈判。这就需要采取先谈原则问题,再谈细节问题的方法入题。一旦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了一致,那么,洽谈细节问题也就有了依据。

4、从具体议题入手

大型谈判总是由具体的一次次谈判组成,在具体的每一次谈判中,双方可以首先确定本次会议的谈判议题,然后从这一议题入手进行洽谈。

(二)采购谈判技巧之阐述技巧

1、开场阐述

谈判入题后,接下来就是双方进行开场阐述,这是谈判的一个重要环节。

(1)开场阐述的要点,具体包括

一是开宗明义,明确本次会谈所要解决的主题,以集中双方的注意力,统一双方的认识。二是表明我方通过洽谈应当得到的利益,尤其是对我方至关重要的利益。三是表明我方的基本立场,可以回顾双方以前合作的成果,说明我方在对方所享有的信誉;也可以展望或预测今后双方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机遇或障碍;还可以表示我方可采取何种方式共同获得利益做出贡献等。四是开场阐述应是原则的,而不是具体的,应尽可能简明扼要。五是开场阐述的目的是让对方明白我方的意图,创造协调的洽谈气氛,因此,阐述应以诚挚和轻松的方式来表达。

(2)对对方开场阐述的反应,具体包括:

一是认真耐心地倾听对方的开场阐述,归纳弄懂对方开场阐述的内容,思考和理解对方的关键问题,以免产生误会。二是如果对方开场阐述的内容与我方意见差距较大,不要打断对方的阐述,更不要立即与对方争执,而应当先让对方说完,认同对方之后再巧妙地转开话题,从侧面进行谈判。

①让对方先谈

在谈判中,当你对市场态势和产品定价的新情况不太了解,或者当你尚未确定购买何种产品,或者你无权直接决定购买与否的时候,你一定要坚持让对方先说明可提供何种产品,产品的性能如何,产品的价格如何等,然后,你再审慎地表达意见。有时即使你对市场态势和产品定价比较了解,有明确的购买意图,而且能直接决定购买与否,也不妨先让对方阐述利益要求、报价和介绍产品,然后你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要求。这种先发制人的方式,常常能收到奇效。

②坦诚相见

谈判中应当提倡坦诚相见,不但将对方想知道的情况坦诚相告,而且可以适当透露我方的某些动机和想法。

坦诚相见是获得对方同情的好办法,人们往往对坦诚的人自然有好感。但是应当注意,与对方坦诚相见,难免要冒风险。对方可能利用你的坦诚逼你让步,你可能因为坦诚而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坦诚相见是有限度的,并不是将一切和盘托出,总之,以既赢得对方的信赖又不使自己陷于被动、丧失利益为度。

注意正确使用语言

(1)准确易懂。

在谈判中,所使用的语言要规范、通俗,使对方容易理解,不致产生误会。

(2)简明扼要,具有条理性。

由于人们有意识的记忆能力有限,对于大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只能记住有限的、具有特色的内容,所以,我们在谈判中一定要用简明扼要而又有条理性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在洽谈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信口开河,不分主次,话讲了一大堆,不仅不能使对方及时把握要领,而且还会使对方产生厌烦的感觉。

(3)第一次要说准。

在谈判中,当双方要你提供资料时,你第一次要说准确,不要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如果你对对方要求提供的资料不甚了解,应延迟答复,切忌脱口而出。要尽量避免所使用含上下限的数值,以防止波动。

(4)语言富有弹性谈判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应当丰富、灵活、富有弹性。

对于不同的谈判对手,应使用不同的语言。如果对方谈吐优雅,我方用语也应十分讲究,做到出语不凡;如果对方语言朴实无华,那么我方用语也不必过多修饰。

(三)采购谈判技巧之提问技巧

要用提问摸清对方的真实需要、掌握对方心理状态、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

1、提问的方式

①封闭式提问;

②开放式提问;

③婉转式提问;

④澄清式提问;

⑤探索式提问;

⑥借助式提问;

⑦强迫选择式提问;

⑧引导式提问;

⑨协商式提问。

2、提问的时机

①在对方发言完毕时提问;

②在对方发言停顿、间歇时提问;

③在自己发言前后提问;

④在议程规定的辩论时间提问。

3、提问的其他注意事项

①注意提问速度;

②注意对方心境;

③提问后给对方足够的答复时间;

④提问时应尽量保持问题的连续性。

(四)采购谈判技巧之答复技巧

答复不是容易的事,回答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对方理解为是一种承诺,都负有责任。答复时应注意:

①不要彻底答复对方的提问;

②针对提问者的真实心理答复;

③不要确切答复对方的提问;

④降低提问者追问的兴趣;

⑤让自己获得充分的思考时间;

⑥礼貌地拒绝不值得回答的问题;

⑦找借口拖延答复。

(五采购谈判技巧之)说服技巧

1、说服原则

①不要只说自己的理由;

②研究分析对方的心理、需求及特点;

③消除对方戒心、成见;

④不要操之过急、急于奏效;

⑤不要一开始就批评对方、把自己的意见观点强加给对方;

⑥说话用语要朴实亲切、不要过多讲大道理;态度诚恳、平等待人、积极寻求双方的共同点;

⑦承认对方情有可原善于激发对方的自尊心;

⑧坦率承认如果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你也将获得一定利益。

2、说服具体技巧

①讨论先易后难;

②多向对方提出要求、传递信息、影响对方意见;

③强调一致、淡化差异;

④先谈好后谈坏;

⑤强调合同有利于对方的条件;

⑥待讨论赞成和反对意见后,再提出你的意见;

⑦说服对方时,要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要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⑧结论要由你明确提出,不要让对方揣摩或自行下结论;

辩论问题大全范文3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题,也是国家和社会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要求。其核心要求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然而,中学生不像成人那样易受思维定势和习惯认识的影响而变得思路狭窄、僵化,而是思路开阔、敏捷而灵活。而且他们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心理,他们往往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具备心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的。那么,教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指导物理教学的全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做到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因此,教师要树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主体观。

教学是信息传输的过程,其主要矛盾是信息传输系统的终端与始端的矛盾,即认识主体(学生)的“未知”与认识对象(信息源,即物理知识)的“已知”之间的矛盾。没有主体的积极性,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确立以能力为首位的教育质量观。

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知识是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和创造比知识更为重要。”因此,物理教师在注重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创新,重视实践,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活动课

1.营造活动课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兴趣。

热情是行动的原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又依赖于活动课的良好氛围,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为此,我经常在每次活动课前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作为本次活动课的“见面礼”送给学生。

(1)小魔术表演,如:水中点蜡烛、茶变墨水、绳上脱物、火山爆发、瓶中取物、听指挥的潜水员等。

(2)简介中外名人轶事、物理学趣事或做物理游戏,如“砸缸救人”、“撒豆成兵”的典故,以及生活中的巧补瓦煲,等等。

这些有趣的魔术和打破常规、富于创意的奇思构想,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对创新思维的强烈欲望,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一些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和论证,让其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充分地展露出来。至此,我引出本次活动中要学生进行猜想、探索和验证的问题,如在初二学生进行“学以致用”的活动课中问学生:现将“220V 100W”和“220V 60W”的两个灯泡串联在家庭电路中,哪个灯泡更亮?让学生猜想、分析,并提供必要的器材给学生。他们在惊喜之余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并由此发现了“防止路灯烧坏的妙法”。

此外,在活动课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确保他们能大胆地猜想、勇敢地探索、科学地实验、正确地归纳和总结,并能跟他人(包括教师)进行必要的辩论,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活动课气氛,让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并维持较为强烈的创新欲望。

2.着眼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开展物理活动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在开展活动课过程中教师应力避学生有“视而不见”和“熟视无睹”的不良习惯,而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使学生善于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更有新意的信息,逐步养成对新思路、新观念的敏感意识,并具备为解决新问题而迅速综合各方面智慧的能力。为此,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介绍必要的物理学史,让学生初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万有引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发现过程,安培刻苦学习,富兰克林研究雷电的故事,等等。

(2)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积累和训练,如物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观察实验―积累资料―猜想验证,以及变量控制法,等等。

(3)强化提问时的启发性,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课外活动时,教师在选题方面要力求对学生富有启发作用,具体要求是:a.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有深化和启发的作用;b.对各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功用的训练作用;c.对一些典型问题的解法与观念的归纳和开拓作用。

(4)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质疑、探索的创造积极性,因为在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因兴致一来而提出一些幼稚的、滑稽可笑的,甚至是错误的问题来,教师或周围同学都不能抱着冷漠或取笑的态度,使这种创新思维受阻,而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

(5)重视培养学生的推测、想象等直觉思维能力,如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在“牛顿第一定律”中的“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假如地球没有引力,假如我们周围没有大气压……世界将会是怎样的呢?

(6)在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多题归一等发散思维方式,并鼓励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养成“滴水知寒、一叶知秋”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灵活性、敏感性。

此外,创新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直接结果,而思维又是创新活动的核心部分。所以,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能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勇于更新旧观念,敢于超越一般,善于打破一般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灵活的联想、想象、猜测甚至幻想。例如组织学生对一些“超常规”进行的思维辩论:如,人体是导体,能否也用来导电呢?这样一个“简单而无聊”的问题,经常会引起学生甚至一些教师的讥笑,其实,生活中也真的有不少地方是在用人体来导电的:电工使用测电笔的时候是用人体导电,病人在测量心电图的时候用人体导电,不少战争中也有用战士的身体临时取代断开的电话线……

3.联系实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曾经说过:“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脑和手相结合的创造,只善于动脑而不善于动手,或只愿意动手而不善于动脑,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都是一种缺陷。”这就生动地说明了科学工作者应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物理活动课,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强调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学习了“安全用电”知识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它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进行一次“制定学校内宿生安全用电规则”的比赛活动,结果参赛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大增,从而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思考,并从大量观察和思考中获得创意。例如,在学习了有关大气压的知识之后,有两位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和实验,从而制成了真空起重机模型。有的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将“电磁继电器”与“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组合起来,分别制成温控开关和光控开关,等等。通过经常性的、有组织的活动,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享受到“我也能创新的”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并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从以上几方面的论述可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课堂教学、物理活动课、第二课堂的开展等,教师都可以有效地开展学生的创新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还要精编各类练习题和测验题,充分挖掘整个物理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个创新点;同时还要营造优良的创新学习环境,确立完全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乔际平等著.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辩论问题大全范文4

一、基本情况

首先,我想向为我们提供这次难能可贵的暑期法院实习的学校领导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和对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关心,我们才能有这次与实践接触、与社会接轨的机会。同时,我想向所有为我在法院实习中提供帮助和指导的法院工作人员及我的指导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做的帮助和努力。

作为90后的大学生,我们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不再被动地接受象牙塔里的知识,因为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是能融入社会发展潮流的综合型人才。我们这次实习的初衷除了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之外,更重要的是找机会努力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两年的理论学习终于迎来了一次实践的检验,虽然有点早,但我想我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我来到甘肃省灵台县人民法院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涯。

本次实习我选择的是家乡的基层法院,虽说实习之前已经有老师说过基层法院尤其是各县级法院及其派出法庭的种种缺陷,例如案件很普通,法官们的专业素质并不是很高,案件的审理程序不是很规范等等。开始我的确有点怀疑我是否能有所收获,不过最终还是实践说明了一切:我不但充分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更是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其中很多经验收获是只有身在基层才能真正感受和领悟到的。县级法院的确不能和中院和高院相比,甚至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和基层法院当中的区法院相提并论,但是我们在民诉法上也学到过,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中院、高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却是有限的,而且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它们各自起到各自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否定它的地位和它在整个法院系统中承载的价值所在。经过实习,深入基层,我才算基本理解了为什么要想成就一个人就让他先在基层成长的道理。

我这次实习的灵台县人民法院位于灵台县城区,设有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第二庭、行政庭、执行庭、审判监督庭、办公室、政工科等部门,我所在的是民二庭,据我的指导老师说我们庭是刚从民一庭分出来的,负责商事案件,主要为各大类合同案件。

因为是第一次实习,又是学校专门为我们提供的,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虽说是专业见习,我们都知道要学习的东西远远不止旁听庭审、装订卷宗、送达法律文书这么简单,而实践总是能给我们别样的惊喜。在实习过程中,我处处留心,从点滴中学习,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看做我的老师,我始终相信在没有正式步入社会之前,我们的经验是相当匮乏的,只要做个有心人,那么甚至一个陌生人都可能会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贵人。生活很多时候就是亲睐愿意为他付出的人,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得到的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次的实习的确让我有不小的收获,也获得了一些初浅的体会。

二、思想收获

(一)、礼貌——人际关系的剂

作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礼貌是必不可少的。在法院工作,礼貌的作用更凸现出来。因为到法院来的人,大部分是有纠纷的,而法院正是为他们解决纠纷的,如果我们对他们以礼相待,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怒气,也可以为解决当事之间的矛盾提供一点帮助。我记得刚来法院第一天,到立案庭办点事,因为新鲜和出于好奇,就往办公室四周看了看,才发现立案庭原来也是来访接待办公室,而且还设有诉调对接窗口,与此同时,我也一眼就看到了左墙壁横幅上醒目的字,是关于对待来访人禁止使用的言语和接待来访人的礼貌用语。我才知道原来对法院工作人员的要求真的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而且经过后来的亲身体会,我明白了懂得以礼待人在我们人际交往过程当中还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二)、严谨——法律人永恒的指向标

在我进入法学院学习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法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严谨。平常在学校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当实习后,这里的法官、书记员身上散发着的严谨的气质不得不令我折服。当法官写判决时,要注重逻辑、条理、突出中立性,要细究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当记庭审笔录或者询问笔录的时候,要注重原始性,有非常严格的格式要求,不能随意涂改,在不得已涂改的情况下,必须有当事人的签字和按压指纹确认;当事人提交证据时,书记员要一一核对证据清单等等。如果这些不是我亲自体验过,我真不能深刻体会法院工作人员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从中体现出来的法律精神。法院是一个解决纠纷的地方,而不是制造纠纷的地方,而避免纠纷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法律人最为强调的严谨。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颗正直的心,作为法律人,我们的心中必须时时都有一杆天平,公平与正义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永远的精神目标和价值追求!虽然我将来是否从事法律工作还未知,但是只有从现在开始就全身心地追求公平与正义,永远保持性情的冷静与人格的独立,只有这样,我才能时刻准备着接受漫漫法律人生中一切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与挑战!

(三)、善于做一个有心人

在我的理解“有心人”就是在生活当中处处留心自己身边于己有帮助的人和事。后来有位恩师告诉我让我做一个有心人,我当时问过他,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心人(因为当时在我看来他的意思应该不是我一直理解的那样)。他告诉我,要做一个有心人,首先必须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找准自己的奋斗方向,那么接下来就是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做必要的努力,而且一定要相信能够自己能够成功(因此要做一个有心人的前提必须是已经有了正确并且明确的奋斗方向)。因为我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这次实习不但是我将所学法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过程,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也被当做我实现理想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实习中,我处处、时时本着学习的目的,在法院中学习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下级与上级之间的为官之道,在法官们与当事人的周旋中品味处事之妙,在日常小事中领悟法官们言谈举止当中的待人接物之礼,在农村小院感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生活教会我们的,远远要比生活本身更加丰富,而这所有的都是我身在基层深入体会的收获,它们将会成为我以后人生道路上重要的的一笔财富。

三、业务收获

既然是实地见习,那么对于我来说在业务方面自然会有不小的收获。听说有的同学在实习期间比较闲,基本没有什么可做的。我觉得和他们相比,我还是很幸运的,虽然实习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接触的东西基本上却很全面,而且负责带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们都很耐心地指导我,精心地为我答疑解惑,让我学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本领。

1、整理卷宗

整理卷宗,这个是我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的,鉴于卷宗将成为永久性的档案,在整理前我都问得很仔细,然后做得很认真,整理完后就会对各种卷宗的内容顺序有了把握,当确定没有问题时,我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尽管这些事情都比较微小、繁杂,但每一件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学问,特别对于法律这门彰显公平与正义的学科,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在处理每个细节时都抱着“处处小心,时时留意”的态度,虚心地向法官、书记员们请教,他们也不厌其烦地解决我的问题,让我从中受益匪浅,同时我也深深地明白了作为一名法律人身上所肩负的崇高使命与社会责任,这也使我更感重任在肩,任重而道远。

2、旁听庭审

刚开始我就旁听了庭审,是关于一起婚约财产纠纷的。庄严的法庭,神圣的氛围,严格的程序,激烈的辩论,无不折射出审判的严肃和公正,几乎每次都能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因为以前没有全身心地完整旁听过一起案件,所以这次的庭审我认真听取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从庭前准备到给当事人送达判决书到最后的生效,我都参与其中并且大有所获。我深刻地体会到: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仅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的是实务操作、办案经验和社会阅历。作一名法官不仅需要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更需要有崇高的法律素养。作为刚跨入法律门槛的freshman,我们有激情、有干劲,但是我们在拥有这些年轻财富的同时,缺乏经验与理性是我们的致命弱点,我们有时对于案件的庭审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有时过于感性和头脑发热,甚至会因为当事人情绪的波动而产生恻隐之心,这些都是我们在法律职业化的过程中需要克服与避免的。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会计实习报告大全

辩论问题大全范文5

【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内容,探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教师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的知识面亟待扩展,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这些只是在探究教学实施中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探究式学习才能逐步地走向完善。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探究式学习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种基本模式:

一、明确目标,自学探究

明确目标是指一节新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边读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当然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差异,提出的问题会各不相同。简单的能识记、理解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读就能够完成,而无法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尽力寻求答案。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春》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全班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李树”的顺序来安排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第八课《伟人细胞》时,学生第一遍自读,提出:贾里的伟人细胞表现在哪里?第二遍自读,提出:为什么贾里实现伟人的三次计划都失败了?第三遍自读,提出:贾里意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要想解决心中的疑问,就必须认真研究书上的知识,查阅相关的资料。而通过独立自学探究找到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知识运用的过程。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觉探究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包括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二是小组合作探究,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学生以讨论的形式,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要在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能够讲解清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讲解。如在教七年级语文《说真话、抒真情》写作课时,可采用如下合作探究方法,第一步:将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第二步:每组确定一名学生做记录人。第三步:小组集体讨论评改分配的作文,评改的内容包括作文是否说了真话,抒了真情,以及对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优点、不足提出修改意见。第四步: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评改情况。第五步:执笔人根据小组评改的意见写出二稿。第六步: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本次作文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的讨论回答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会相互模仿、带动、提高。学生在讨论中还会发生争论,不肯退让,这是正常的,是好现象。在合作探究中,除了实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外,学生还学会了认真观察,分析判断,模仿优点,并在模仿的基础上提高,最后完善为创新。通过讨论无法解决而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可以作为学生课后探究的课题,绝不能不了了之。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获得方法。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报纸、刊物、网络、社区调查、专业咨询等途径探究答案。在学习《大自然警号长鸣》学生了解了我国严峻的自然生态环境之后,根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实践,我们上了一节以“守护我们共有家园”为主题的活动课,其小组活动如下:一组:对母亲河长江进行调查,该组学生对流经我县境内的长江段进行了调查,拍来了正在排放污水和大量生活垃圾堆放在江岸以及漂浮在江面的照片,并用中、英文书写了小论文。由两名学生用流利的英文宣读论文,并用屏幕打出中文字幕,其用英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环境保护不仅是中国人的事,而且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事”。二组:利用自制课件展示校园环境建设情况,以及学校已经做出的各项环保宣传和同学们的环保行动。组织并收集同学们自制的图文并茂的环保宣传海报,对全班学生进行环保宣传。三组:学生采访了环保局局长,并进行了录像。通过局长的讲话把八步区环境状况以及采取的环保举措介绍给同学。四组:通过网络探究,搜索出中国环保网址大全。并向同学们推荐中国环保网,了解国内外最新环保动态;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通过网络超越时空的功能,带领同学们参观爱立信环保展览;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功能,在网上论坛中留言等。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课题是本组经过讨论普遍关心而无法解决或是想进行实践检验的问题,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把自己探究的成果在活动课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仅是一次明理强化的过程,而且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模仿优点相互学习,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四、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路。对于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其他同学可以对其进行评价。针对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也可自由地谈感受,谈新问题,或者对前边组的问题展开辩论,把问题深入。教师和学生要对各组打分,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参考文献】

[1]王旭彤.换一种方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2]梁达雄.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思考与尝试

[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34).

辩论问题大全范文6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总称,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听话和说话的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本文主要谈一些本人就听说能力训练的几点具体做法。

【关键词】

听说能力 训练 方法

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的规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2012年版)初中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听话和说话能力的培养。

但是,由于听话过程是靠人的听觉器官来接受Z言信息的,无明显的外在行为,在教学中既难以琢磨,更难以检验。所以听说能力的培养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和书本里,很难落实到教学实际中。虽然,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近年来是受到了一些关注和重视,中考和高考的试卷中也占了一定比例的分值,现行的语文教材也安排专题的“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但在教与学当中,尤其在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只片面重视培养读写能力,而轻视或相当程度地忽视听说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如何才能改变这种重“文”轻“语”的现状,切实有效地进行听说能力训练,把学生培养成能“听”会“说”的人才?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利用每节语文课授正课前的五分钟时间,有计划、有步骤、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能力训练才是最有效的。我的做法具体如下:

第一,做好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听说能力的底子

根据我从一九九二年到现在连续七届对本人所教的七年级新生的调查发现:有八成以上的同学从未登台做过正式发言,有七成以上的同学没有主动做过课堂发言,一半以上的同学不能做课堂笔记(除老师板书内容)。这就是我学生听说能力的现状,而我所在的学校还是城区中学,情况尚且如此,我想广大的乡镇中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像有些语文老师说的举办几场故事会、演讲赛、辩论赛就能解决那么简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事如此,学习语言更不例外。

第二,根据这一现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

听力方面:养成耐心专注倾听的好习惯,能根据说话人的话语及其动作、表情等,理解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图,准确捕捉各种语言信息。说话方面: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敢说――能说――善说”三个阶段性目标,分别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里实施。并把这种训练纳入每堂语文课,作为语文课堂的一项常规来抓,决不中断。每个阶段的训练都分别有具体的目标、内容、评价和激励机制。

第三,采取具体实施

七年级,由于是训练刚刚开始,大部分同学不敢说,更不会说,甚至一部分同学上台后竟浑身发抖,言不敢出。所以该阶段的训练目标是“敢说”,也就是不怕说。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克服同学们的畏惧心理,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努力做到仪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响亮,语速适当,语意清楚,中心明确。

说话的内容一般以同学们喜欢的故事为主。为此,班级也特意购置了《成语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神话故事》《中外民间故事》等书籍,为同学们提供讲故事的必要材料。这一点很重要,不然个别同学就会以找不到材料为借口而敷衍了事。

讲故事以座次为序,每节安排两人,这样,每人每学期可以轮到三、四次。形成规律后,每个同学都知道自己该哪天讲,就会提早着手准备。而且要想说得好,就必须认真充分地准备,要求尽力做到能脱稿。该阶段,同学们大多讲地是较为简短地成语故事,对讲成语故事的同学,我们还要求他把成语的意思事先抄写在黑板上,这样既便于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也便于全班同学的记录。同时,对全班同学来说每学期能积累几十到上百个的成语,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对于个别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其持稿照念。老师的评价以肯定和鼓励为主,以期树立每一位同学的信心。

听的同学,要求能集中注意力,听出说话的主要内容。如果讲的成语故事,就要求能听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情节。并能从语音、语态、表情等方面对讲故事同学进行简要的评价。对讲得好的和进步明显的同学,在语文平时考核成绩中加分,作为奖励。

八年级,在经过一学年训练的基础上,大部分同学已不再害怕登台发言了。所以训练的目标自然就提高到“能说”,也就是能说清楚,说明白。要求学生能围绕指定的话题,把握住中心,观点鲜明地,思路清晰地表述出来,并且尽量仪态自然、得体、大方。

说话的内容以关注身边事物为主,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事物,对看到的(包括书中读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上课之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讲台时就能够条理清晰讲出来。学生可事先拟定说话的要点,可持纲上台,但不能照念讲稿。这样也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能力,使同学们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可谓一举多得。对于个别程度较差得同学,仍然允许其讲现成的故事。

具体操作与初一年相似。但操作得难度较大,所以,我对说话形式、说话内容和表达方式等具体要求,充分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训练的计划和目标。然后严格按计划实施。

九年级,就要求“善说”了,即要说得好。要想说得好,就得讲技巧。因此,这一阶段训练重点就是讲求说话的技巧。主要从说话的音量、力度、速度、语调、语态(含手势及面部表情)的运用;表达方面:注意说话的文明、得体,语言的组织和推敲等等。

说话的内容以探讨热点话题为主。可以是国内外重大事件,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情,学习中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同学们关心的话题。学期初就确定本学期要探讨的话题,每星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并将这些话题按周次打印出来,粘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便于同学们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说话的形式以即席说话为主,也可采用演讲、辩论等较高级的形式。分“说――议――结”三步。具体操作:按座次每节安排一位同学上台讲话,要求讲话时间不得超过一分钟。台上同学说话,台下同学边听边想边。等台上同学说话结束,全班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互相讨论,交换看法,最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对该同学的说话进行评价。

经过这样长期的不间断的训练,同学们说话的胆量大了,信心也足了,参与说话的意识和兴趣增强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视野拓宽了。无论是在语文的课堂上,还是在班队活动课中,同学们都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示自己的才华。更重要的是这一训练促使了同学们去阅读、去观察、去思考,自然也就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