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审计风险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审计风险点范文1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规范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财务审计工作,如何降低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程度,对促进审计工作健康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对策
会计电算化给财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传统审计模式遭遇着新的风险和新的挑战。在网络经济时代,如何规范会计电算化状态下的审计工作,降低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程度,对促进审计工作健康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一)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下,审计线索非常清楚,从会计报表、到账本、到记账凭证、到原始凭证,甚至于每个环节、每笔交易都有详细的书面记载,可以呈现出完整清晰的审计线索。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由记录载体的改变,审计线索变得难以辨别。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篡改与销毁,变得简单且不留任何痕迹,导致审计线索的中断和消失,或者削弱了审计线索,造成审计人员对经济业务难以追踪,给审计调查取证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传统手工做账模式下,审计人员主要是对纸质信息进行检查核对,重点检查纸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规性即可,结果直观、责任明确。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人员还要对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审计。还要了解它的功能结构,特别要从审计角度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审性、审计线索设置等,以证实该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业务处理方面的合法性、正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审计发展滞后于电算化会计发展,目前大多数的会计电算化审计只是审查输入电算化系统的数据以及系统打印出的资料,而不审查系统内的程序和文件,实质上还是传统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往往容易被审计对象所牵制,难以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审计结论,难以保证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质量。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审计知识,还要熟悉相应的信息化技术,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技术,将无法达到审计的目的。
(四)对审计规则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由于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手工做账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很难适用。相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又相对滞后,导致有些领域的业务监管存在法律真空。对会计电算化模式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财务审计缺乏相应的审计依据和标准,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模式下财务审计工作的需要。应加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以规范会计电算化审计,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一)审计工具风险
由于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审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还不是很成熟,软件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审计软件与财务软件的接口也不是那么兼容,有些审计软件甚至尚未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就投入到应用。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革新,带动会计软件不断的更新升级,如果审计软件跟不上步伐,不能及时给予更新,将会导致审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不一致。这些都将决定着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最终影响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
(二)审计环境风险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工作所面对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原来触手可及的纸质材料环境,变成了以计算机软件系统为主的虚拟环境。在这个以机器控制为主,人控制为辅的人机交互环境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一旦出现性能故障或遭受人为破坏,将可能导致计算机的罢工,使审计工作中断,甚至数据丢失。面对复杂的系统环境,审计人员如何防范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对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三)审计操作风险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其核算过程表面上由软件自动运算,其实仍依赖于人的操作。人的操作同时又容易受到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审计人员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不熟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电子数据方法和流程不了解,对电子数据给审计工作可能造成影响的不能提前预见。在审计过程中不能正确操作或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出现的问题,都将造成审计证据的遗漏,导致出现错误的审计结果。
(四)审计道德风险
职业道德规范了审计人员的行为,对审计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是审计人员必须坚守的职业操守,是审计职业的灵魂。在电算化会计模式下,由于产生新的审计准则,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必然要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会计电算化给财务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审计人员只有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发挥财务审计的最大社会效益,才能彰显财务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三、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电算化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是审计工作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是提高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和评价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准则。当前我们应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注意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电算化审计制度的建立,尽快制定出台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相适应的审计标准和规则,特别是对审计人员的资格,电算化审计流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使电算化审计工作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满足电算化会计财务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会计电算化审计远远超出了传统审计的范畴,技术性要求更高,专业性涉及面更宽泛。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会计财务和工程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甚至精通计算机操作知识。而专业的审计队伍又是会计电算化审计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建设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是必然趋势。应有针对性的对在职审计人员进行提升业务知识培训,并通过社会和学校的力量,多渠道培养新形势下的财务审计专业技术人员后备力量。
(三)加快信息化审计建设
电算化会计的审计离不开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应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根据审计原理、审计流程、审计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审计信息化系统、审计软件和审计网络的研发和建设,以及审计大数据平台的搭建。以此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深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工作时间和成本,更好的发挥审计工作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作用,更好的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经济发展。
(四)开展新技术创新研究
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已不能完全实现财务审计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开展审计技术和方法创新与研究。如计算机审计技术、电子数据鉴证技术。不仅要实现利用计算机审计的目的,同时还要扩大计算机财务审计的范围。在会计电算化状态下,审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流,要能像传统审计证据一样,能够有效识别、保存、运用、举证,通过技术手段,能迅速找到审计的关键线索,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审计中的问题。
作者:钟彬 单位:南昌市安义县长均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柳冰虹.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2.
财务审计风险点范文2
一、财务审计风险及其类型
对于财务审计风险的定义国际准则、美国审计准则还有我国审计准则不是很相同,但是实质是相同的。国际准则强调材料误报的这种可能带来的风险,而美国审计准则强调审计人员无意中的过失,审计人员对于重大错报报表没有修改意见所带来的风险,而我国审计准则强调的是有意过失因素,审计人员在发现重大错误和漏报的基础上,仍然发表不合适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总之,各国审计准则根据各国具体情况制定的不同的定义。
审计风险可以分为三种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现场风险。固有风险与财务工作相互依存,财务工作由财务人员进行,财务人员管理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这种错误只要涉及财务工作就存在,不可避免,所以称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审计工作相关,审计工作不可能将企业所有财务数据进行审计,不能做到对于财务情况的完全审计,所有财务数据通过审计仍然会有错误的可能,这种风险就是控制风险。现场风险与审计人员相关,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于审计的财务数据或者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但是并没有发现造成的财务数据错误的风险是现场风险。
二、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财务审计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审计人员的参与,有审计单位针对被审计单位设计的审计流程,有针对特定财务数据或者整体数据的审计方法等等,每一环节有问题都会带来财务审计风险,因此本文从以下这3个方面讨论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程序不规范
财务审计工作相当于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确定一个审计目标,由于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重点和审计目标是不相同的,所以审计程序设计也是不同的。但是,在财务审计工作过程中往往忽略审计目标的区别,设计的审计程序都一样,导致审计工作的不适应性、不规范问题。此外对于一些国家法规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审计取证环节不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导致审计程序走形,最终影响审计质量,导致审计风险。
2.财务审计缺少科学性
由于现在财务管理手段多样化,审计手段需要相应的变化。但是首先审计工作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很多审计手段既不符合规定又没有科学支撑,其次,为了避免审计工作的复杂性,采用一些替代手段,以致于细节被忽略,审计质量下降。
3.审计人员能力缺乏
专业人员人员原因是财务审计中的主要问题,首先是专业能力方面,很多审计工作人员虽然具备审计人员证书要求但是不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对于审计风险不敏感,缺乏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其次是个人素养方面,很多审计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审计工作进行中不细心,能过就过,责任意识差。最后是审计人员组织纪律性差,调理不清,导致审计工作混乱,审计质量下降,导致审计风险。
三、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财务审计风险有不可完全规避性,但是很多财务审计可以通过主观意识进行规避。所以,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设置防范措施:
1.建立有科学依据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一个系统工程可以通过科学的指导进行合理流程的设计,做到内部程序相互制约,避免一些不合理程序的带来的失误,起到程序内部控制的效果。所以,在审计工作进行中,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目标进行审计程序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科学合理性,规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审计人员工作内容的详细介绍,对于取证内容合理分类保管,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审计程序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现在财务手段的新变化,吸取国内外的先进审计经验,力求将新发生的审计风险规避。
2.加强审计人员培训
审计工作虽然会通过其他手段方法进行,但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元素还是审计人员,因此,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至关重要。首先,对于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严格要求。所有参与人员必须拥有专业证书,此外挑选审计人员过程中,对于该项审计项目进行培训然后筛选,筛选出来有能力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保证所有参与人员具有专业能力,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其次,对于审计人员职业素养进行考察。审计人员具有专业能力外,最重要的是要责任感和纪律感,审计工作是需要细心的,所以所有参与人员要认真负责,对于自身的工作要能够承担相应责任。另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参与人员都要能能够遵守相应的审计纪律,这样审计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3.健全法律监督体制
审计风险一部分可以通过规范审计程序,选择科学审计手段进行规避,但是有些??计风险是不可避免,对于不可避免审计风险,审计单位要进行评估,对于评估出来的风险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分散,比如建立专项基金账户,一旦出现审计风险可以运用专项基金进行赔偿,在一定程度提高了抗风险能力。此外,国家的规章制度对于审计工作具有最大的约束作用,如果审计部门能够针对普遍审计风险通过完善或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对于不能进行规范的内容,可以通过制定监督措施,防止审计工作钻漏洞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财务审计风险点范文3
网络信息化环境在审计过程中被定义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指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审计人员需以信息系统、数据库和各种应用软件为工作手段,以电子数据为主要审计对象的工作环境。按信息化程度的不同,网络信息化环境又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的两种。即为开放式的信息化环境和相对封闭的网络信息化环境。
2、独立审计风险及审计重要性
2.1独立审计风险
独立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受托进行的有偿审计活动,受托方对委托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控制及相关财务信息等进行鉴别审核的特定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结果得到重视,因此独立审计即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有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概率。根据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新准则第1101号可知,独立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和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是相辅相成的,即有1%的审计风险就意味着审计结果有99%的可靠性。
2.2独立审计风险来源
独立审计风险的来源很多,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复杂的现代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财务信息系统的日益复杂使得审计范围呈扩大的趋势,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
(2)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导致被审计单位为维护利益使审计风险升高。
(3)考虑审计成本使审计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偏差。
(4)审计人员的经验、能力和责任心等人为因素。
(5)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数据的复杂性对审计有一定的干扰。
2.3审计重要性
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很难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即使国际也没有具体量化的统一标准。但选择合适的重要性水平是衡量财务审计价值的首要任务,它与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企业性质和审计风险的大小的密切相关。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之初,应该考虑其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取决于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重要性程度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反之亦然。
3、网络信息化环境对独立审计风险的影响
信息化环境对独立审计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3.1有利影响
(1)审计手段的革新,保证了详细审计的顺利实施,这比传统的抽样审计风险更低。
(2)在网络环境下,审计数据及相关资源的获得更加便利,不但简化了审计程序,提高了审计效率,也降低了因手工操作带来的人为失误,在某种程序上也降低了审计风险。
(3)网络环境不但为审计提供了方便的数据传输渠道,同时也起到了监督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及公正性。
3.2不利影响
(1)产生了因具体审计目标扩大而带来的风险:与一般审计环境不同,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数据为电子数据,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认定也成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审计对象也由原来的“账、证、表”有所增加,必须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合法性和可靠性进行鉴证,因此具体审计目标的扩大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程度。
(2)人因及方法带来的审计风险:网络信息化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财务审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技术甄别能力。面对海量的审计数据,审计人员不但善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还要善于辨别审计线索,查找数据特征,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出审计疑点。其工作量的增大和工作方法的改变无疑加大了检查风险。
(3)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准则的缺失会使审计工作失去权威标准,审计风险自然加大。总之,网络信息化环境使独立审计风险变得更加复杂,为了充分理解、评估和降低审计风险,需要对采取一些不同于传统审计的方法和规范来保证独立审计的顺利进行及结果的可靠性。
4结论
财务审计风险点范文4
关键词:数据挖掘;审计信息系统;分类与预测;审计数据
一、引言
随着审计数据越来越庞大,审计对象及内容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为了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要采用先进的审计方式和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审计信息系统快速发展,其数据来源于客户的信息、人员的信息、知识库的信息及客户的数据等,重点是输出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财务报表等工作。
二、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又称数据采掘、数据开采,它是一个从大量数据中提取一些有用的、未知的及最终可理解的知识的过程。传统的数据库查询和统计技术只能提供用户想要的信息,而数据挖掘技术则可以发现用户没有意识到的未知信息(吕新民,2007)。数据挖掘的基本技术有:关联分析、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时序分析、变化和偏差分析及回归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用于处理海量数据的技术,综合了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它的关键在于数据挖掘的算法,数据的类型不同,其挖掘算法也就不相同,主要的数据挖掘算法有分类、聚类、估值及关联规则等,运用这些算法,就可以发现和提供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来完成日常工作及决策。数据挖掘的方法有很多,如传统统计方法、可视化技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及粗糙集方法。
三、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一)统计分析技术。统计分析技术是一种精确的分析方法,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对审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首先通过对审计数据库中信息进行分类,并对其数据进行挖掘,得出一些有效的数据;其次,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建立模型对上述有效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得到一个预测值;最后,将分析的预测值和审计值进行比较,审计人员会从比较的结构中找到不同点,因此可以将其列为审计重点内容。(二)可视化技术。在对审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审计人员需要对不同种类的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信息进行查询,以此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进行了解,由于可视化技术可以将繁琐的审计数据以图表等方式直观的表达出来。因此,可视化技术可应用于审计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中,审计人员可直观的了解审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或异常,再将这些审计数据列为重点数据。(三)决策树。审计人员在应对繁琐的审计数据时,可运用决策树对审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找出其相对重要的数据,并直观的表述出来。最后,审计人员就可以根据决策树中已分类的数据进行预测。(四)聚类分析技术。审计人员可以用聚类分析技术对审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识别,从中发现其数据的分布情况,以及各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确定其重点数据。如运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若这些数据的变化发生异常,则可能出现作假情况,这就会隐藏了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即要对这些异常数据进行重点审计。(五)关联分析技术。通过运用关联分析技术,审计人员可对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的审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找出不同数据项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其存在的异常数据,再进一步分析找出重点审计数据。因为被审计数据库中的各数据之间都是有关联的,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技术对其分析,找出一些非关联的审计数据,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最后可确定可疑的审计数据。图1数据挖掘在审计信息系统中的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信息系统中的操作步骤:1、通过分析人员对审计人员的帮助,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目标及相关内容,合理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审计的具体问题转化成数据挖掘问题,并建立一个可实现目标的合理方案;2、审计人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审计信息系统中的原始数据进行识别、加工及处理,对有关数据进行转换和清理,再从中找出符合条件的数据;3、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挖掘审计信息系统模型,审计人员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审计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4、审计信息系统下数据挖掘的输出结果,审计人员可以将其结构以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审计财务报表等方式呈现;5、由于可能采用的数据挖掘的方法不同,最后输出结果的具体内容可能不一样,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一个最合适的数据挖掘结果。
四、举例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风险识别中的应用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将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财务报告判断为合法的,以及将存在弊端和漏洞的经营管理判定为健全有效的,并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数据挖掘技术中,审计风险识别是以现有的审计指标及相关财务指标为基础,利用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数学模型来识别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规律。即用if…then…的形式来表示。样本的选取:为了能直观的说明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风险识别中的应用,本文模拟了一些健康的样本数据对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以模拟样本的审计指标及相关的财务指标作为条件属性,建立一个简单的粗糙集分析的模型。数据预处理:在财务审计中,可以从财务指标中看出财务报告中出现的虚假情况,即一些财务指标不用于同类企业的财务指标。本文选取8个财务审计指标分别分析审计风险程度,并根据模型的要求对指标进行离散化处理,如下表:建立信息系统Q用四元有序组Q=(S,I⋃R,D,p)表示,即:S={S}1,S2,S3,...,Sn——样本集,作为论域;I={X}1,X2,X3,...,X8——财务审计指标集,作为条件属性集合;R={该企业是否存在审计风险}——作为决策属性,0代表审计风险程度低,1代表审计风险程度高;D={D}1,D2,D3,...,Dn——D1代表S1对应财务审计指标的离散值;P是信息函数。粗糙集技术对审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挖掘:根据粗糙集地属性约减算法,对上述表格中各指标所代表的信息量进行计算,并确定其重要程度。经过约减计算之后,保留了X1、X2、X3、X4及X6,并得到预测规则集,如下:(1)IF(X3≥1)THEN(R=1);(2)IF(X1<3)∧(X4<2)THEN(R=1);(3)IF(X2<3)∧(X4<2)THEN(R=1);(4)IF(X6=1)THEN(R=1)。注:规则中的指标值为上述表格中的离散值。上述实例中采用的是粗糙集方法在审计信息系统中进行数据挖掘,是通过对财务审计指标进行分类,按照影响因素的不同对财务审计指标进行离散化分析,再通过离散化的数据进行预测规则集,得到审计风险程度的大小。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就是得到的预测规则集过大,可能得出一个不正确的预测规则,进而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
五、结论
数据挖掘作为一门数据分析技术,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对数据量较多的审计项目进行挖掘分析,从中获取有效的审计线索,进而完成审计相关要求。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审计数据进行分类、预测及关联等,从中发现一些异常数据,并进行重点审计。这样,也会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及对被审计数据的分析能力。因此,数据挖掘在审计工作中必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作者:杨智敏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吕新民,王学荣.数据挖掘在审计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1):35-38.
[2]张志恒,陈旭.数据挖掘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02):36-39.
财务审计风险点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运营稳定性,在当前市场环境风险性因素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制定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方法策略,是很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中存在的审计风险
(一)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健全。从现有的一些中小企业审计工作运行的情况来看,其内部治理结构的设计尚不成熟,导致企业产权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配缺乏足够的合理性,导致经营者所受的约束存在不足。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对管理性质工作方案的有效关注,常规管理工作的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重视,最终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有效的凭借资产规模优势,成熟的实现对企业治理结构的改良。一些中小企业的出资人较少,导致独资经营模式的占比始终较高,人为因素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力偏大,无法为审计工作的有效构建提供有利保障。(二)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对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现有的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对内部控制工作行为的有效关注,没能结合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内部控制团队成员主体素质的有效培育,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缺乏足够的健全性,无法在临时决策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理想的进展。一些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对决策制定程序的重视,存在少数人影响决策的问题,最终导致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规范性,无法为财务审计工作的推进提供理想的基础条件。部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对于财务工作的混乱性特征总结不够全面,尤其对于财务审计工作可能存在的混乱现象缺乏足够的关注,最终导致财务工作的核算缺乏足够的精准性,难以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维护方面取得理想成效,无法为审计风险的规避提供有利支持。(三)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并没有结合审计工作的创新开展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督工作改进策略,尤其对于中小的企业的规模特征认知存在不足,无法在企业的规模局限性得到充分显现的情况下,实现对内部审计机构的有效创新。一些审计专业人士对于审计监督机构的建设情况缺乏有效的关注,简单的将监督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一体化处理,无法保证监督职权具备足够的独立性,最终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充分的维护。(四)企业聘请社会审计可能存在利益需求。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在进行社会审计工作体系创建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的经营者群体和所有者群体的状态认知存在不足,导致很多审计工作无法具备足够的独立性。此外,现有的很多社会审计机构工作人员拥有较为明显的利益目的,在利益倾向的影响下,无法保证审计工作具备足够的客观性。虽然国内现有的审计工作法规相对健全,但依然无法全面的实现对审计工作细节的有效督导,不利于审计风险的全面有效规避。
二、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保证社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中小企业需要对社会审计机构的工作内容进行完整的研究,尤其要对注册会计师及相关独立审计工作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使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设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改进。要加强法律因素应用价值的关注,尤其要对会计师独立行使审计职权过程中所需的法律支持予以明确,切实保证法律资源的保障性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显现,为审计机构作用的更好发挥提供完整的支持。(二)提高风险意识,提升人员素质水平。要加强对审计机构重要运行价值的关注,以此为基础制定审计团队成员的素质培训策略,尤其要对审计机构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使利益关联因素的各方面影响可以借此得到明确,以便审计机构重要运作价值的开发,并且保证审计团队成员的素质可以在审计意见得到明确的情况下,有效的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改进。(三)制定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舞弊情况的重视,凭借审计程序的调节实现对各类审计风险的有效核实,保证审计风险评估方案的构建可以在防控舞弊问题方面取得进展。(四)简化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的设置要对舞弊现象多发项目加以总结,并结合诚信机制的建设强化审计程序调节合理性。注册会计师群体需要进行诚信工作体系创新方案的设计,尤其要对审计机构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基础性原则进行分析,使审计机构的具体建设工作可以在业务运行体制创新方面取得理想的进展,更好的实现对审计机构重要价值的开发,并为审计程序的进一步简化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语
中小企业的审计工作风险构成情况十分复杂,加强对审计工作现有问题的研究,并从多个方面制定提升中小企业审计工作运行质量的具体策略,对提高中小企业审计性质工作的综合性运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祁增文.浅谈企业审计效果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财会学习,2019(31).
[2]李克洋.中小型企业审计风险与控制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3(12).
[3]韩敏安.中小企业的审计及其风险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财务审计风险点范文6
关键词:风险审计;审计实务;企业
中图分类号:17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07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市场环境也发生着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经营活动形式也更为繁杂,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于财务审计的难度与风险也与日俱增。风险审计的准则一般采用对审计风险的模型修正,由宏观观念上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的掌握情况,对于预估可能出现的严重风险审计采取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用以提升审计实务的效果,从而有效减少审计风险。
一、风险审计
依据当前我国会计审计行业的现状,结合国际上审计标准规范的最新发展情况,我国会计师注册协会对于审计准则当中所涉及的风险审计内容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我国的审计环境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为依据,将风险审计准则作为核心,逐步改进会计风险审计准则。风险审计在会计审计的过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异性。第一,能够有效减少发生审计失误的可能性,提高社会民众对于会计审计从业人员的支持。第二,能够有效地确保会计审计程序当中的识别、评估以及发生重大失误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给予其最为严苛的审计要求。第三,能够有效地保证会计审计的责任得到落实,从而使风险审计的质量得到必要的保障。第四,能够有效地确保注册会计师不断加强对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从而提升会计行业的整体专业水准。
二、风险审计对企业审计实务的影响
(一)重新解释了审计风险
风险审计的标准规定,风险审计应当由严重的错误报表风险与检查风险构成。严重的审计风险是区别于审计工作而单独发生的,能够评价审计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检查性的审计风险则可由审计师开展审计工作而显著减少。发生严重的错误报表风险其大致包含基础报表与更深层次的认定两方面的风险。报表层面出现严重的错误报表风险通常是因为对控制环节的把控不足所导致的,从而对于整体的会计报表造成深远持久的影响。认定层面所出现的严重错误报表风险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对于企业固有资产风险审计与控制风险审计。对于严重的错误报表风险开展评估估测其大致可包含对于固有资产的风险审计与控制风险的共同估测。在会计审计的标准要求当中将固有资产的风险审计同控制风险共同称之为严重的错误报表风险。
在甄别严重的错误报表风险过程当中,应当依据相应的职业判断进行甄别。依据其所预测估计的严重错误报表风险规划内容来开展更深层次的会计审计内容,其主要包含了对于控制结果的测试与相应实质性的内容测试等。其所得到的结果性内容便会验证亦或是调节风险审计的预估状况。风险陛的审计估测应当始终穿插于企业审计实务的整体过程当中。
(二)加强对客户及其环境了解的质量与深度
风险审计的标准规范确定了审计客户以及其所处的市场环境的具体状况等条件要素,对于此类内容要求相应的风险审计者应当予以确切的掌握。相应的审计人员要确保对其审计客户及其所处市场环境的准确掌握,必须在风险审计的整个开展过程中实施相应的风险估测程序,对此相关的审计人员一方面要通过询问的方式,咨询其具体的企业采购者、生产者与销售者等相关的财务审计的人员,从而使其能够充分地掌握相应的审计数据,这样能够极大地帮助审计人员加强对于严重错误报表风险发生的准确判断。同时,掌握客户及其所处的市场环境,能够帮助会计审计人员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并且能够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预评估。
。
会计审计的标准与规范要求,应当于审计内容的评估预测小组当中探讨关于财务报表当中所出现严重失误的可能性,采用准确的会计统计数据来选取适当的会计讨论内容、人员及目的等,对于小组内部的讨论情况应当做相应的记录。此种讨论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审计人员间互相总结工作经验,探讨新的风险审计措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风险审计的质量和标准,能够更加有效地甄别其可能产生的严重错误报表情况,并在第一时间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客户的审计信息及其经营市场环境的了解,由于更为详细的规范要求而变得更加易于操作、实施。如若不具备相应的证据性内容支持,而将风险性的评估做以最大化的处理应当严格禁止。不论将风险审计评估估测为何种水平,均需将其建立在对客户及其市场经营环境的足够了解及掌握上。即为,相应的会计审计人员在未能清楚掌握客户的实际状况及其所处的具体市场环境的情形下,要严格禁止将客户发生严重错误报表的风险确立为最大,并进而采取实质性的测试措施。另外,身为风险性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审计人员应当加强对特殊性审计风险的严重风险评估,并且对于独立性质的实质审计程序将其风险审计缩减至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三)重视客户的风险评估程序
客户的风险性评估预测程序,作为企业审计实务当中的内部控制内容之一,其重点将于客户所需要进行风险审计的战略、目标等相关的日常经营当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这是由于其主要的目的是对客户的目标风险进行甄别,并予以相应的回应。如若审计者甄别出有可能会引发客户财务报表出现严重错误上报的风险,但是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却未能有效地甄别检测出来,相关的审计人员同时也应当分析其为何没有被风险评估程序所检测出来,同时此项程序对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是否适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