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育;流行音乐;大学;教育

在当今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拓展着以传统音乐为主的教学模式。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网络时代,流行音乐有它存在的价值,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必要在音乐教育中,有选择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应潮流,巧妙地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到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在国家教育部的倡导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高校陆续开设了艺术类的课程,音乐方面有“音乐欣赏”、“音乐简史”、“基础乐理”、“合唱与指挥”等课程,使普通学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活跃了校园艺术气氛。但多数学校的课程内容仍脱离不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以西方古典音乐和民族传统音乐为主,介绍维也纳古典乐派,如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及交响乐,浪漫乐派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肖邦的钢琴曲,李斯特的交响诗等不同形式的经典作品,还有中国音乐史,中国民歌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等。诚然,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千百年沉淀下来的音乐精华,是老一代教育家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音乐类的课程开设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的同学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

我认为造成目前这种情况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中小学时期,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品,没有按教学大纲教学,使学生形成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念较为肤浅,提高审美兴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一是长期以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讲解乐理知识,介绍音乐家及欣赏经典音乐作品等,忽视了音乐的艺术特点,把学生视为呆板书本知识的载体,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体的发展;二是现代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人们的欣赏趣味有深刻的影响,并具有导向性,如电台、电视台的流行金曲榜、热线点歌、娱乐节目等,加之对流行歌星铺大盖地的宣传和长篇累牍的报道,以及“歌迷会”、“发烧友”等活动,如此大的社会音乐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四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今天,生产和生活的节奏都在加快,流行音乐以其“简单”的特征展示了强大的社会适应性,在新的生产力水平推动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这些因素使原有的以古典音乐启发学生创造力的初衷打了折扣。

二、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从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看出,流行音乐正向着多元化的发展。虽仍以情歌为主,但也出现了许多在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人生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更大的拓展的作品。正是由于政治经济诸多条件的变化,才促成了人对音乐的需求变化;人们对音乐产生了新的需要,促成了音乐诸多领域和音乐传统的变异。当代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标准大大提高了,也因为计划经济像市场经济过渡的趋势下,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渐渐增大,所以,这一时代的歌曲的种类繁多以适应多种人群的需求,像八十年代可以一种歌曲统领歌坛很久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而取而代之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人们对歌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旋律优美,歌词动听的歌曲就可以收到大家的欢迎,广大听众所追求的是创新与发展。在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之下,各种唱法相结合己经没有任何的技术问题了,同时音乐电视的形式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喜爱。

三、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社会群体,对各种知识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较快的吸收速度。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日趋完善,各种机能达到了成熟的高峰,感官敏锐、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对形形新鲜的、奇异的、刺激的陌生事物和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新奇的东西并不完善,但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他们就能敏锐地体会到其与自身既有某种本质上的相通之处,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喜爱和倾向。流行音乐传入我国以后,是大学生最先接受和传播的,这就使流行音乐成为了青年人音乐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今,中国教育界很多人不得不承认阻止流行音乐进入学生音乐生活是不现实的。与其对流行音乐这一领域放任自流,使学生盲目地“来者不拒”,以至受到不良影响,还不如由音乐教师在这一领域精心挑选有用之材,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到健康的轨道上来。这不是媚俗地迎合,也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宜青少年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引入课堂,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唱片等媒体中选择音乐的能力。

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流行音乐在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丰富了他们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的音乐生活呈多元化,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学校音乐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主动与社会音乐环境联手,不能一味地排斥严肃音乐以外的其他音乐元素,应尽量弥补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严重脱节的现象,形成合理有效的能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梁瑾.流行音乐进大学课堂[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3)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困境 提高就业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音乐教中小学音乐教师为最终目标,以向社会输送合格师资为主要职能。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职业的选择相对集中,就业的方向相对单一。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综合性高校把开设艺术类专业视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办学特色,并积极实施起来,艺术类及其相关学科迅速成为热门专业。据最新统计表明,全国现有的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有720多所高校建立了艺术院系或艺术专业,且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而艺术师范专业一直都是高考考生热衷填报的专业。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在此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寻找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有效地引导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端正他们的就业观念,更好地为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我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就业情况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调研,以期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新思路和切入点。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已毕业的2009届和2010届学生为例,毕业学生共计11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1人。以下为毕业生基本统计资料。

表一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从表一可以看出,我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比较稳定,但签约率呈下降趋势,这基本上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相吻合。前些年,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教师职业,并且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高校就业。而近两年,本科学历毕业生已经基本上进不了高校就业,甚至进入中小学校就业都比较难。这也充分说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变化也要求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与现实。

表二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

表三音乐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统计

表二表明,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被迫做出更多的分流,专业对口的职业选择比例在下降,不能进入教师行业的学生比例在上升。具体而言,116名毕业生的总就业率是92.24%,其中12.93%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幼儿教育工作,18.10%从事各种音乐、舞蹈培训工作,6.9%选择继续学习来缓解就业压力,16.38%进入企事业单位,23.28%选择自主创业,14.66%改行从事了其他职业(如大学生村官、公务员、社会工作者等),从统计结果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向社会培养合格师资的职能已经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表三是对我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就业质量主要体现在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离职、薪资方面。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越高,体现出专业培养帮助毕业生得到的市场价值实现越高;离职率低,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说明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薪资的高低,也反映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在市场价值中的高低。表中显示,我院的专业对口率呈平稳发展趋势,近两年平均专业对口率为71.53%,与74%的省音乐教育专业对口率较为接近,这也表明我院实施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等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虽然略有成效,但我注意到我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长期存在“重专业训练,轻理论学习”的观念,并且在说课、试讲能力和面试技巧方面存在不足,这也是专业对口率平稳不走高的原因所在。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解析

社会舆论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音乐类专业扩招政策降低了大学的门槛。尤其是音乐教育专业填报的“高烧不退”,虽然增加了全民教育普及率,提高了人民综合素质,但在发烫的“艺考热”背后,严重的就业难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客观来说,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总量的阶段性猛增,的确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自然增长形成了一定冲击,总量性的矛盾有所表现,但这并非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根源。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学校乃至大学生自身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

(一)扩大招生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随着国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学习音乐,使得学习音乐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又比专业音乐院校稍低,且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社会地位和薪资高,所以很多考生在报考学校时都会选择音乐教育专业。

一边是轰轰烈烈的扩招,一边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对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门路狭窄是大家一致的观点,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不受重视,音乐老师趋于饱和的现状使毕业生们忧心忡忡。在目前应试教育气息浓郁的氛围中,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块鸡肋,除少数重点中小学比较重视音乐教育外,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只是做做样子,一个学校有个两三名音乐老师足以应付全校的音乐课。在这种大气候下学校提供招聘音乐老师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了。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是与高校培养符合中小学校音乐教育需求的合格师资这一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然而,目前高校教育体制僵化、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结构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高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能力培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教学技能不足,仅仅会一两项音乐表演技能,与中小学校音乐教育需求严重脱节,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三)毕业生择业设想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

目前导致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和毕业生对就业岗位期望值太高,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就业不难、择业难”的局面。许多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培养其艺术素养,买器材、请老师,参加各类等级考试,投入比一般学生要大,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可以说,音乐生除了学校正常科目的学习外,学生和家长在时间和金钱上都付出了更多。所以,在找个专业对口单位很难的情况下,“有业不就”的现象就较突出了。

三、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在当前这种就业困境大环境下,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拥有知己知彼的能力和正确择业的观念。所谓“知己知彼”指的是正确分析自身的能力,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格局。绝大部分毕业生一方面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使得用人单位连连感慨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对本专业对口或可挂钩的行业、单位、团队的总体状况、战略发展、行业前景、优劣势比较等缺乏较为宏观、全面的了解,往往只看重用人单位的薪金待遇。

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前要引导他们明确目标,平和心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业遇到困难时要能及时疏导自己的情绪,摆正心态。另外,毕业生应树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值,只要是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只要是能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都可以尝试考虑。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开阔就业视野,“先就业,后择业”。一些“非学校不进,非教师不当”、“只考公办学校,不进民办学校”的陈旧观念只会让自己陷入就业迷局,错失良机。

(二)加强自身综合能力

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能力普遍较弱。因为中小学校要求毕业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特质,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上比非师范院校的学生要优秀,但是在钢琴、声乐、小器乐等表演,以及组建学校管乐团、合唱团等方面,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要比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逊色许多。

为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必须教育学生摒弃专业上的“主项”意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使之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精通一种音乐技巧,掌握多种音乐技能,并且拥有既能上讲台又能上舞台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学校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钢琴、声乐、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合唱指挥、和声、音乐史、曲式分析等,其中钢琴和声乐占了绝对比重,而其他课程教学时间较短,这就使得学生只是“一专”,即专长钢琴、声乐或器乐,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由于在校的专业学习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为适应时展的要求,使得毕业生能够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出“新”,开设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要适当打破专业界限实现“通才”教育,培养出符合市场标准、顺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强化就业导向作用

随着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高校也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但目前的就业教育方式相对单一、教条化,普遍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理解为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认为是短期培训,无须进行系统化学习和培养。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通常就是就业讲座而已。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3

摘要:四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教学不规范、课程开设不到位、受重视程度不高等原因,发展得非常缓慢,甚至出现了危机。因此,必须从探索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多元性、科学性、时代性等方面着手,树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来应对这一危机,为四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四川;公共音乐教育;现状;思考与建议

因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受到普通高校越来越多的关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任务和目的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但公共音乐课程建设的薄弱与滞后已成为四川公共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拦路石。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发挥四川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优势,加快四川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建设。

1 四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1)缺乏专业的师资。四川一共有30多所普通高校,在这些高校中,几乎没有专职的公共音乐课教师。在职的公共音乐课教师都是由音乐专业课教师或者音乐专业毕业的政工干部来兼任。这样的师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在公共音乐教学中的专注度。师资力量的欠缺,也限制了公共音乐课开课的种类,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课的学生人数,严重影响到了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2)教学管理不规范,课程开设也不到位。四川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显得过于单一,大多数都是以音乐欣赏和中外音乐史课程为主,声乐、器乐和音乐美学等方面的课程开设极少,基本上都是以任课教师的专业来决定开课内容。教师任意选择和安排课程,因此课程内容的随意性也较大,授课内容拼凑、应付,毫无系统可言。在教学形式上,也是一味的课堂讲授,教学效果较差,许多学生上公共音乐课,要么玩手机,要么看其他杂志,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材的使用上,各个高校所使用的教材有较大差异,就算是一个学校的,由于授课教师的不同,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教师以自己的专长与爱好来随便搭配教材,这使得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长此以往,不利于四川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发展。(3)公共音乐课不受重视。首先,学校不重视公共音乐课。据笔者统计,四川30多所普通高校中,坚持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的只有十多所高校,其余的高校有的曾经开设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了此门课程,还有一些高校,至始至终都没有将公共音乐课纳入过学校的开课计划。其次,教师也不重视公共音乐课。从事此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完全将上公共音乐课当做“副业”,没有真正的做到像上本院的专业课那样,认真备课,精心准备,一味的应付和敷衍。再次,学生不在乎公共音乐课。许多学生在公选课的选择上选择公共音乐课,是觉得公共音乐课不需要严格的闭卷考试,所以较容易拿学分,而且去不去上课最后老师一般都会给个及格的成绩。

2 四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探索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多元性。1)教学内容需要多元性。应在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音乐作品赏析、易携乐器等内容的学习。除此之外,公共音乐教育的更应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在立足于本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同时努力吸收多元性的音乐文化知识。重视音乐基础理论,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会欣赏的目的;重视音乐欣赏,能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的进行音乐的综合体验;重视学科交叉,能够为培养“通识化”的人才提供帮助。四川是个多民族的区域,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宝藏。羌、藏、彝族的舞蹈、乐器以及歌曲各具风味;川剧、四川清音、川北灯戏等曲艺音乐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将这些具有四川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内容融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欣赏课中,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更有利于公共音乐教学的开展。2)教学形式需要多样化。高校公共音乐教学需要改变过去以单纯讲述为主的教学形式,应借鉴中小学音乐课程新课标的要求,适当的在教学中采取讨论法、比较法等方法,提高课堂中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主动权,对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自主的交流和探讨。

(2)提高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科学性与时代性。1)管理需要科学性与时代性。首先,要引起各高校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公共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对公共音乐教育能够统一领导和规划;其次,要建立公共音乐教育教研室,即建立一个部门进行专门性归口管理;另外,为了让公共音乐课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必须配备一支具有较高综合音乐素质的公共音乐教育师资队伍。2)课程设置需要科学性与时代性。需要改变因循守旧的以欣赏教学为主的公共音乐课程设置。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易学、易上手、易携带的器乐课程,如吉他、口琴、羌笛等,让学生能广泛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适当开设流行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设基础形体训练课,为希望有良好体态和健康形象的大学生提供平台,以此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并以此应用到其他学习领域,使优秀的智力、体力和情操得以体现。

(3)树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新理念。首先要做到有明确的目标。著名的教育家姚思源曾提到:“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是面向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的一种普及性教育,其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平等的、普及的教育,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①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应以努力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和素质为目的,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提高音乐素养为核心,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和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形式,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到音乐的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能够这真正的享受美、创造美。其次,要抛弃旧观念,接受新观念。要达到这个目标,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需要在“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两点上有所突破。努力改变过去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重实用而轻美育的传统思想,以及对艺术教育缺乏重视和认同,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因此,应抛弃旧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框架,与时代同步,与新时期对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步,把关注点更多的转向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上去。“以人为本”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转变教师的旧观念,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要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还要达到传授学生期望掌握的、感兴趣的、对未来学习或就业有实用意义知识的目的。

3 结语

希望此文能在四川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改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以此与广大从事高校音乐教育的同行一起探索有效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学途径,为提升公共音乐教育在四川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努力。

注释:①引自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断动向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纯.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建设[J].艺术百家,2010(4).

[2] 王娟.当前广西地区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求实,2010(2).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4

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受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小学都不够重视音乐课程,一些科目老师会占用音乐课为学生补课,造成大学生中小学阶段缺乏系统的音乐教育。大学生在基础音乐知识掌握上参差不齐,音乐学习能力较差,整体音乐素质较为薄弱。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开展的目的就是要弥补大学生音乐的欠缺,增强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进而让大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做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此外,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在高校公共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与切身体会,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与理解,最终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

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的变化在无形中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来自于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压力。这些压力会使大学生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感,给大学生的心理及生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高校通过开展公共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的更多的接触音乐并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因而大学生会利用更多的闲暇时间学习、欣赏和表现音乐。这样能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并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适应社会与生活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精神品位与生活质量。

(三)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当代大学生在毕业后若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整体素质至关重要。高校开设公共音乐教育,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有效提高其音乐素养,塑造个性,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增强学生的兴趣,学到一门才能。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就业岗位后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达到做一个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二、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重视,教育理念淡薄

从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缺乏对音乐教育开展的重视,音乐教育理念的淡薄的问题。首先,很多高校领导缺乏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重视专业教育及科研,却认为音乐教育开展的意义不大,因而很多高校并未将公共音乐课程纳入学校的开课计划中,大学生无法接触到音乐教育。其次,部分普通高校虽然设立了公共音乐课程,却未收到实效成果。主要因为这些高校的公共音乐理念淡薄,学校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条件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一些音乐教师也不够重视公共音乐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付和敷衍的问题严重,其领导和教师都未从思想上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二)课程设置随意,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一方面,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有些高校仅开设一门音乐选修课,有些高校由教师任意选择和开设课程,这些课程设置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满足高校开展公共音乐教育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通过公共音乐学习而提高音乐素养的需求。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内容设置较为单一。有些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多以音乐欣赏内容和中外音乐史为主,对于器乐及音乐美学等内容设置极少;有些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内容设置以教师个人兴趣选择为主,没有固定的音乐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学生音乐方面价值观的混乱,降低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重讲授,轻参与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高校在公共音乐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上偏理论性,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重讲授,轻参与的问题。在公共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仍以自己为主体,一味地讲授音乐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学生不能参与音乐体验。此外,音乐教师不注重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关心学生在课外的音乐学习需求,因而学生缺乏丰富的音乐生活,进而容易逐渐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现阶段,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喜欢音乐但音乐课的现象,此现象表明,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存在相当大的不足,有悖于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宗旨。

(四)机构队伍不健全,专业师资缺乏

由于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起步较晚以及缺乏其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公共音乐教育,但公共音乐教育机构队伍都不够健全,专业师资极为缺乏。首先,高校缺乏专门的公共音乐教研机构与教研人员,仅附属于本校音乐专业系部,没有独立出来。另外,很多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投入较少,专门的音乐专用教师缺乏,具体系统的理论指导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欠缺。其次,在公共音乐师资队伍方面,很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师都不是专职教师,在职教师多是由音乐专业系部的教师兼任,很大程度上对教师教学的专注度造成了影响。师资队伍的缺乏,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树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新理念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只有在树立教育新理念的基础上开展,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此,普通高校应该从如下方面做好工作。首先,普通高校领导应该正确认识公共音乐教育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公共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培养其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高校要明确公共音乐教育的目标,以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为核心因材施教,在不断激发学生创造力。最后,在教学环节上,要接受新观念,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育中“重实用轻美育”的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体制,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二)合理设置公共音乐课程体系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应有明确的课程体系设置标准,根据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公共音乐课程体系应设置成“一主多辅”的模式,“一主”主要指一门综合性的音乐理论知识与鉴赏的必修课程,主要包含基本乐理、简谱、中西音乐史等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古今中外高雅音乐作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多辅”则根据各高校实际音乐教学条件与现状的基础上开设各类音乐选修课,例如交响乐赏析、中国民族音乐、戏曲、声乐、现代流行音乐等,学生基于自己的音乐兴趣而选择选修课进行学习,从而挖掘学生在某音乐方面的潜力,并向其方向发展。除此之外,高校在设置这些课程课时,要进行科学规划并认真落实以36课时的音乐课学分为标准,提高每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三)创新公共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校教育教学方法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学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更应该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教师要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在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述,利用比较法与讨论法让学生广泛的参与教学环节,真正将理论知识掌握。在声乐等音乐技能类教学环节中,教学应大量选用学生熟知和喜爱的歌曲让学生进行重点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可以优先选择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当然在学生进行声乐练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每一为学生的真实水平,为其选择合适的曲目,进而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四)加强普通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水平。因此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建设无疑是较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为此,各高校要重视公共音乐教育,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专职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加强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引进。高校要重视对现有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多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组织提高教师外出进修深造的机会,组织教学汇报演出等,通过教学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最后,高校还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通过考核机制,增强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五)将公共音乐教育融入高校日常工作细节

当代大学生是有朝气、有理想抱负、富有活力的年轻群体,其自身对知识、对感性及自我体现意识有强烈的追求,开展丰富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能够使其在思想、情感上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各高校应该将音乐教育渗透到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广播台“中外名曲欣赏”栏目建设,举办学校“音乐艺术节”、“音乐达人秀”等比赛活动,举办音乐专题讲座等,使学生在欣赏、体验音乐的环节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全面推进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 现状 发展对策

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但当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存在很大问题。笔者基于此,对江西省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一、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差

笔者通过对江西省几所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水平多数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部分学生甚至对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很多的学生不识简谱,绝大多数学生不懂乐理和五线谱。学校大部分学生没有系统地学过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背景知识缺乏,对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更是知之甚少。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就业上的压力使大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的修炼,不得不放弃一些音乐的学习活动。

(二)课程设置单一、学生兴趣不浓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江西省大部分高校,在音乐课程类型设置上过于单一,一般只有“音乐欣赏”、“合唱与指挥”等几门课程,音乐相关课程没办法针对大学生的智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教学安排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达不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江西省各高校学实行的是学分制,这导致部分学生因为学分的需求才选择上大学音乐相关课程,因而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三)校园艺术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认为“音乐教育绝不是每周一节音乐课就够了,而是要形成音乐教育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江西省各高校的各类音乐社团也只是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才临时进行突击培训,所以高校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由于音乐学习内容单一、方法陈旧,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就提不上加强音乐修养,更不可能组织高水平的音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了。

(四)高校音乐师资队伍的匮乏

学生、学校、社会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是很高,音乐教师队伍状况也不是很理想,没有专业的音乐师资队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江西省很多高校都没有音乐教育教研室,只有从事音乐相关教育的几个老师。

二、对策与建议

(一)校方应高度重视,加强对音乐素质教育的扶植力度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首先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从长规划,从整个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着手,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长期重要的任务进行部署,要从教育教学的政策措施上增强扶植力度。首先要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音乐素质教育氛围,还能起到辅助思想道德建设,开发人的智力的作用。其次,要逐渐把公选课改为必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音乐素质教育。

(二)建立健全高校音乐教育体制,确保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当今发达的国家里,音乐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国现有两千多所大学中,一千三百多所大学设有音乐学院或音乐系,没有音乐院系的大学,学生们可以跨院系选修音乐课,大多数大学和理工学院都设有音乐选修课。至今我国大学的音乐普及教育还相当落后,绝大部分还没有建立起来。建立音乐的系列化教育工程是目前江西省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需从制度上加以完善。

(三)办好大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普通高校的音乐紊质教育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要课内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因此大学生艺术类社团便成了对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建立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军乐团、民乐团、电声乐队等,并配有专职辅导教师.训练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指导教师要业务精通。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任何办学方针与教学设想都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来体现。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音乐教育也有着很强的专业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队伍,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公共音乐课教师来讲除了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一般素质外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总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通过对大学生们非智力因素各方面的培养开发,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有助于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和完善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雯.关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思考.文教资料.2008(3).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6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53-02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而公共音乐教育是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许多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前几年,但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笔者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公共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议,以便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有关教学方面的调查与研究。(1)教学设施。公共音乐教学设施设备是高校开展公共音乐课程的强力保障,为了顺利地开展音乐教育活动,高校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教学设施资源,加强学生们的素质培养。通过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调查,发现学校的音乐教育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比如在进行公共音乐课教育活动的时候,地点一般都是在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里进行。音响设备比较陈旧,声音效果不理想。电脑检修不够及时,有时会出现打不开、屏幕成像不正常、音箱没有声音等问题。另外,用来辅助音乐课的教育工具也比较缺乏,如钢琴、民族乐器等。(2)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很多,例如团队组织、艺术机构等。许多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有的是由学校团委管理,有的是由音乐机构管理,有的是由基础部管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公共音乐教育属于教务处统一管辖,并设置了专门的公共艺术课与艺术实践教研室进行日常管理,对每一节课的上课地点、任课教师作出了合理的分配,对教师的迟到、早退等日常教学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管理,保障了公共音乐课的顺利开展。但是笔者认为对学生的管理有待加强,因为部分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所以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较为严重。(3)教学课程设置。在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主要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课程名称主要是音乐鉴赏和大学音乐,一周的学时为4~6学时,一学期为68~102学时,基本满足了全校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程选修的需求。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进行公共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受教育对象是非音乐专业学生,所以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即一般是以欣赏为主,同时对音乐的基础知识作出简单介绍。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所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4)教学内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公共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声乐音乐、器乐音乐等,涉猎范围比较广泛,与学习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相符合。尤其是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较为重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公共音乐课教材主要使用谭建光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一书。但是,由于有部分学生对公共课不重视,怀有只是为了获取学分的心态,所以出现部分学生没有教材的现象。

2.有关教师资源方面的调查与研究。(1)师资队伍的现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公共音乐课教学任务是由音乐系的老师担任,没有专职的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师。我们针对这个现象,对进入高校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艺术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10%的毕业生跳槽,有20%的毕业生改行,有40%的毕业生准备考研,只有15%的毕业生满足目前的状况。(2)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随着近几年来各个高校不断扩招,音乐教师的队伍也在随之扩大,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音乐教师缺少的问题,但是许多高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时候,一般只注重于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如声乐、器乐等的技巧及编排能力,却忽视了其人文素质,这对教育理念的转变、音乐师资教育的改革上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另外,有些院校对招聘进高校工作的音乐老师不重视,这对音乐老师的发展空间产生了局限性。

3.学生资源的调查与研究。(1)在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的时候,根据报告数据显示,5%的学生能够认识简单的简谱,掌握一种乐器的只有0.5%,40%的学生不知道《二泉映月》、《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谁,有许多的学生不知道梅兰芳、巴赫、威尔第,甚至还有许多的学生不知道小提琴的弦有多少根,分不清民乐队和交响乐队的乐器。(2)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态度的调查与研究如图1,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对音乐喜爱的程度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音乐,只有少部分人对音乐没有兴趣,这反映出现在的大学生都希望通过音乐来提升自身素质。

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有90%的大学生只要一有空就喜欢听音乐,8%的大学生每天听一次音乐,只有2%的大学生几乎不听音乐。如图2,虽然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有少数去听过关于音乐的课程或者是讲座,但是有很多人打算有机会就会去。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如图3),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公共音乐教学课程低于其他的学科,然后还有少数的学生认为公共音乐课程和其他学科是一样的,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音乐课程高于其他学科。

从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来看,很多高校都只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招生、就业、学校的发展等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则是较难的专注或是直接忽视。很少高校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公共音乐课程进行设置、教育,导致学生在音乐这一块上有着严重的缺陷,音乐素质低,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对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改进的措施

1.对高校的管理机构的建议及措施。(1)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加强学生审美观的教育措施之一。因而公共音乐课程不能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上,还应该让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2)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各个高校可以开设更为丰富的音乐课程,如《音乐素养》、《音乐发展历程》、《民族音乐文化》等,这不仅弥补了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的不足,而且扩大了学生的文化知识领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从而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3)加大资金投入量,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对音乐教学场地,需要建设专门的教室进行;对音乐设备如多媒体设备、乐器、音像资料放映设备等进行不断的完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及措施。(1)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各个高校应该对公共音乐课教师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注重培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专业老师只有做到博学多才才能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2)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强对外交流。音乐教师队伍的薄弱也体现在科研上,由于师资队伍音乐职称的比例严重的不协调,科研工作经费比较少,从而造成音乐老师科研能力不高的状况。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音乐教师对于科研的立项和申报。

3.对高校大学生的建议。(1)改变学习观念,加强对音乐的审美观。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种教育功能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很大的区别,是无法替代和比较的,高校学生在学习公共音乐过程中,需要改变学习观念,重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加强对音乐的审美观,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2)积极参加校园举办的艺术活动。在许多高校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这为高校学生提高自己的艺术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对艺术活动的参加,不仅能使高校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团队合作的凝聚力。这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重要影响,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洁.湖南省四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