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德育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德育活动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1身教重于言教
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行为场”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他的衣服永远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因此,教师要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2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要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3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作为班主任,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班主任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地纵容他们。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笔者现在所教的班中就有一位特别顽皮的男学生,一直以来教过他的教师没一个是称赞他的,甚至经常被叫到办公室批评,还经常无故骚扰同学,同学很多也不愿意跟他交往。后来教师改变了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每次他犯错都耐心引导他、鼓励他,慢慢的他开始接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过近一个月的转化教育,他思想纪律上有了进步,学习也更认真了。
4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学生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教师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5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小学生德育活动范文2
[关键词] 小学生 体育活动 因素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切实保证,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其学习和工作。下面就影响我市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力求从多方位多角度探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结论和对策,同时也为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今后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调查的对象是我市10所小学的部分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其中包括乡镇小学、普通小学和寄宿制小学。此次调查的总人数为5327人,随机抽取10所小学的部分班级,向学生发放问卷624份,实际收回597份,回收率为95.67%。
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与回收,并统计问卷情况。(2)文献资料法:对近几年《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进行翻阅与搜索,查阅中国期刊网和电子期刊网。(3)访谈法:通过聊天访问和实际走访的形式了解情况。(4)统计法:对问卷进行统计。(5)归纳分析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详细的归纳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
1.社会因素。目前,许多学校为了争创升学率,到了六年级时基本停了综合实践课程(音乐、美术、劳技、信息技术),许多任课教师为了抓分数,再三强调主课与副课之间的区别,并且以升学考分数来衡量一门课的重要性。调查中还发现,许多班主任限制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包括午间休息时间、放学后等,取而代替的是一大堆的作业。
2.家庭因素。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待遇显赫,长辈往往寄予较高的期望。长辈们一般只看到结果不看过程,通常以一场考试来论定胜负。因此,回家后如果不及时完成作业而参加体育活动,会遭到他们的责备。
3.自身因素。93%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有利;88.5%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对心理调节有积极作用;68.13%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可促进文化课学习;72.14%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提高自我能力。
三、对策与措施
重庆市万州市上海小学的校长邹世平如是说:“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生气与生机。”[2]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也曾说过:“不懂体育的校长不是好校长。”同志曾经在《体育之研究》中有这么一段话:体,乃载德智之车也。德育不好是次品,智育不好是处理品,体育不好则是废品。由此可见,体育的重要性远胜于一切教育。
1.加强社会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支持力度。政府、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工作纲要》为依据,带领全市教职工以学校体育特色为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广大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要认为上好课就等于完成任务,切忌在体育课堂上“放羊”,要精心设计每一堂体育课,改变以教师说课为主的单调的课堂教学,争取在有限时间内给予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既能学到新的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3.合理安排课务,确保“每天活动一小时”的方针实施。各级各类学校要以大局为重,认真贯彻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合理安排课程,排除一切干扰,确保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
综上所述,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广大学生丰富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因此,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密切结合,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我们应清醒地分析现阶段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展望学校教育改革赋予课外体育活动的新的发展前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小伟《体育:让学生养成良好健康习惯》[J](《中国学校体育》2006.11)
2.邹世平《再说“不懂体育的校长不是好校长”》[J](《中国学校体育》2006.11)
小学生德育活动范文3
关键词:学生管理;参与;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29-01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家庭贫困、就业竞争和人际关系淡薄等因素的递增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作为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来说,不仅工作内容增加,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学分制的实施更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仅仅依靠老师和少部分学生的力量来管理学生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大多数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对学生有效而全面的管理,才能使学校管理制度和决策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一、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参与式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成功实践
参与式管理作为一种工作手段,有别于传统权威式的管理形式和风格。其基本观念是“赋予部属决策参与权,并让下属在自己的职责上拥有较多的选择权和较大控制参与式管理,而不是采用监督命令的控制方式。它让下层的部属有机会参与高层的决策制定,增加人员对组织的隶属感,提高工作士气与工作满意度,同时群体决策的方式可改善决策品质,帮助决策顺利进行。根据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统计,实施参与式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可以提高50%以上,有的甚至提高一倍至几倍。可以推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参与式管理理论,能使这一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参与式管理的途径
1.有效激励学生,培养主体参与意识。“激励能使人更上进,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正确对待学生积极参与的行为,还应善于使用激励技巧。“在工作的环境中,最能够激励人心的做法,莫过于照顾学生的感觉,考虑学生的情绪,关爱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重的态度,让每个人都能以每天的学习为荣,感受到努力学习的意义。”因此,最好的激励一定是最能满足学生潜在需要的。现在的高校学生管理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学生参与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过程,并为学生参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传统的激励机制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但笔者认为,激励学生真正参与,显现其主体意识,才是效用最大的激励方式。在参与观念下,学生被视为真正的“参与者”和“当事者”,而不是“客体”和“旁观者”。学生参与的一切活动,都是主体参与的活动,一种由教育活动与社会活动联合“介入创造”的活动。学生自愿、主动、直接地参与到校内外各种活动、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以及执行当中,从而主动地选择吸收各种活动所寓含的教育思想,以及自身发展的参与意识、参与责任感和其他各方面的品性与素质。这是一种发自学生内部的、由内向外的主动参与的过程,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教育活动。
2.有效放权,给予学生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的空间。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在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上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给予学生信任,有效放权,给予他们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的空间,是实施学生参与式管理的先决基础。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教师描述期望,让学生了解情况,容许他们失败,支持他们的努力。由于信任与放权,每一个参与主体都获得了较大的自由,拥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教师只需要扮演好“放手不放眼”的主导者角色,只需付出更少的精力和监督。而对于学生,在受到尊重、信任和比较自主的环境中,他们对于感兴趣的和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往往乐意倾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潜心学习,深入研究。所以,在明示决策参与的范围、程度及权责所在的前提下,有效地放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校学生管理层的工作负担。
3.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也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学生群体,应当让更多的、代表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学生群体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以针对不同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合实际的、合理的解决措施和方案。因此,为促进学生自我锻造和自我发展,除学生会、团组织以外,也应鼓励学生社团参与管理,如学生社团、参加某种竞赛而临时组建的学生集体等。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体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由于不同社团有不同的会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而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个体对活动客体、活动手段、活动方式的选择,对活动目的、步骤和计划的确定,对活动诸环节之间的调节,对活动过程的控制,无不需要学生个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参与。所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社团组织是鼓励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德育活动范文4
一、让学生情绪饱满地在活动中交往互动
情绪是动机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的激活要素。饱满的情绪能够激励人积极地参与活动,并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一个情绪饱满的学生在英语课堂活动中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作为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寓教于乐,启发思维。例如,笔者在教闽教版英语第一册Lesson 13 Colors时,在巩固本课难点句型the light is red 环节,笔者设计了一个猜色彩游戏。笔者利用一个玩具风车,并在风车叶片上贴上各色的灯(留一个叶片不贴),转动风车让学生猜风车的指针会指向哪一种颜色,猜对者就会获得积分;如果风车的指针指向没有灯的叶片,本次所有参与的学生不管对错,都会获得幸运积分。这样学生的热情与动力被激发出来了。“The light is red ,The light is green,The light is … ”学生跃跃欲试,他们没有羞涩与自卑,只想用英语来说出自己的答案。一个教学的难点在风车的旋转中轻松地化解了。笔者在设计本次活动时,不仅从学生的兴趣深处入手,还从兴趣的广度入手,关注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设置了幸运积分,让中下层的学生也来参与,从而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让每一个学生有同样的参与机会
五个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其中之一,就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因此教学活动设计应面向每一个学生,活动形式应给每一个学生均等的可选择的机会,让他们享有平等参与的权利。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保证每一学生都可以参与,而且都能够表现自我。但是我们的平常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有些活动往往成为优等生的独唱的舞台,班级中那些中下层的学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成为无所事事的看客。如笔者曾执教闽教版三年级上册Lesson3 Number一课认读并巩固数字读音的环节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活动进行练习、巩固。
Read,think and say.
1.one, five ,one, five, one , ( )
2.three, two ,four , three, two ,four , three, two, ( )
3. one, three, three, one, three, ( ), one ,three, three
4.( ),two ,five, three, one, four, two, five, three, one, ( )
在三(1)班上课时,笔者通过课件将数字投射到屏幕上让全班一起来做,但是有几个学生反应比较快,马上就说出那个数字,这样其他学生就失去了一个参与的机会了,有的反应稍慢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或者他想去参与但他还没看明白,别人都给出答案了。而在三(2)班上课时,笔者变换了学生的参与形式。要求全班学生先独立轻声朗读,后独立思考,再四个人一组共同商量做,接着在小组内轮流朗读,最后抽组在全班汇报。这样不同反应程度的学生在相互的帮助与合作中各得其乐、共同发展。同一个活动,学生不同的参与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第一次上课时笔者通过课件将数字投射到屏幕上让全班一起来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由于班上每个学生反应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反应速度一样,每个人说的速度也不一样,观察的速度也不一样,就导致有些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优秀生就已经说出了答案。这样就没有给中下层的学生留出足够活动的时间,学生参与的机会是极为不均的。所以教师在设计与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考虑给每个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考虑不同反应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参与的平台形式。活动的设计要让优秀的学生乐于表现,又让中下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积极参与,从而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同样的参与机会。
三、让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启迪
小学生德育活动范文5
有效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的过程,我认为这个过程中“活动”尤为重要。它决定着学习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就语文学科来说,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加与听说读写的指导和实践的活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心理学巨匠皮亚杰的双向构建理论认为:“认识既不发端于主体,也不发端于客体,而是发端于联系主客体的动作的活动。主体通过积极的活动,在形成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以“新课标”和皮亚杰的理论为依据,在语文学科中,构建有效学习的活动模式是可行的。下面就我教学的实践谈三点。
一、构建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的模式
构建原因缘于中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日趋增强及其渴望得到别人赞同和赞扬的心理需求。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可以给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可以相应地得到提高,可谓一箭双雕。
学生喜爱指数:
活动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
1.”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的材料积累阶段。要求①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内容启人心智,小故事蕴含大道理。②按学号顺序每节课前三分钟预备由一名学生讲,另一名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总结。2“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自选材料演讲阶段。规定①所选材料要完整,最后必须加入自己的体会感悟;②演讲者注意体态,情感等;③演讲完由一名同学从两方面进行点评:即选文内容及演讲技巧。3“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④的即兴演讲阶段。演讲题由老师或学生即兴给出。无名学生组成的评委打分并点评。三个阶段是一个互为依存,梯度提高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准备积累阶段;第二阶段是充实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检验成效及能力提高的阶段。
活动收获:1.学生参与了听说读写活动过程发生了有效学习。2促进了内隐学习。
二、构建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模式
构建原因缘于1.高一新生入校后的一次调查:学生阅读内容的通俗性.功利性令人吃惊,阅读形式的快餐化让人膛目。学生的阅读生活被言情类.科幻类.武侠类作品充斥着,使人意识到如此的阅读直接导致学生文学素养的低下。2.平时,家长或老师抱怨学生读书少或有的读书不少但是写作能力不高。为什么会这样?到底该怎么阅读?值得人们思考。尝试中,我把一位语文教学专家的“阅读八法”介绍给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成了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阅读内容:课外杂志.书籍或《语文读本》。
阅读要求:运用:“阅读八法”1.文章题目;2整体感知;3精彩语言摘录;4找出信息点;5找出鉴赏点;6提出质疑点;7用一句话点评;8拓展联想]做读书笔记。
④阅读交流:每周一次
学生喜爱指数:
活动感悟:古人云:“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几”一可见完全听命于教师的传授,学生不可能法师有效的学习。
三、构建学生整理知识活动的模式
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积极的思维和丰富体验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中领悟深刻的思维和积极的情感特征,机械,僵化的教学让学生产生对知识,对世界的刻板和枯燥的感受。因此,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教学能够提供学生怎样的模范范型?积极的范型能够使学生通过模仿而发展智力”。下面就用一次整理古文知识活动做范例加以说明。
一:活动目的:使学生掌握整理古文言知识的方法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活动内容:每人设计一套自命题测试卷。
三:活动要求:1.以单元为单位设题,满分50分。2.知识点包括三大项十二小项。3.试卷注名设计者姓名.日期。4.附参考答案一份。
四、活动步骤:
(一)示范整理知识的方法和过程。
模仿范型:1.选择(3×6=18)①字音; ②字形; ③通假字; ④一词多义; ⑤古今异义; ⑥特殊句式或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词类活用。)
(注:①-⑥题每小题有A.B.C.D四个选项,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自己设计决定。)
2.名句默背(1×10=10分)
(注:两种形式设题均可:①给出上句默下句或给出下句默上句;②理解默背。)
3.阅读(选《语文课本》或《语文读本》均可),根据所选文段设题:①断句(考诵读节奏的把握)(3分);③特殊句式(3分);④翻译画线句子(10分);⑤对文意的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或评价文章意思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注:① ② ③ ⑤用四选一形式设题。)
(二)学生通过小组或伙伴合作对知识点整理筛选。
(三)学生模仿范型设计试卷。
(四)试卷交流:①用一节课时间互做试卷;②试卷设计者评改; ③问题反馈; ④错误订正; ⑤知识再整理。
五、活动收获
1“真是爱上语文不容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一名学生用6小时设计了一套卷子);2“原来语文也像数理化一样具体可感”。活动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深入细致了;3"我太有才了”,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并学会了人文关怀(有的学生设计试卷时,在空白处加上了一些活泼的插图或文字。如:一副笑脸,“加油哦!”“努力哦”等等)
六、活动反思
1.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活动策略的设计应该看到学生模仿所蕴含的创造性;2.学生的模仿行为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益的途径。
总之,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效的学习应是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和学习效益的三方面收获。它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活动内容的处理和活动形式安排不仅要从直观-抽象这一维度来考虑,而且还要从知识网络的组织方面去分析.这样活动不仅使学习内容变得有趣直观可感,而且也使学生对知识内涵,知识联系的认识能力有了提高。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这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是实施有效学习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百度网《有效教学及其好课的标准》2007.7.15
[2]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小学生德育活动范文6
【关键词】德育活动 实效性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5-0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开展德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多方面能力,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但我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尽管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但到了中学,“问题”学生仍然不少。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家庭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但作为教育部门的学校,更需要反思:学校所做的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说,每所学校都开展了很多的德育活动,但很多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学生一时的情绪激动,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实效性不强。例如:某校进行为灾区捐款活动,学校发出倡议后班级进行了落实,学生把零花钱交给了老师,活动任务就完成了。很多类似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就这样草率的结束了,其效果可想而知。
要使德育活动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效果,就要抓住教育机会,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动的教育功能并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下面我们看一个案例:
【案例】
在2012年11月份,我校的一名女生代某突然被查出心脏内有一根钢针,急需做手术。但该生家境贫穷,父母早年离异,靠父亲一人维持生计。代某住院期间,父亲出海打鱼,遭遇风浪,离开人世。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我校积极行动,印发了宣传材料,由学生会主席在升旗仪式上做了捐款的宣传动员。捐款活动首先在教师中进行,随后各班进行,同学们积极捐款,有的同学捐了200元,并要求不公布姓名。学校在升旗仪式上对捐款的数额进行了公布,并对同学们的行为进行了大力的表扬。
随后学校领导把捐款送到学生的舅舅手里,学生舅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你们学校有这么好的老师和这么好的学生,孩子在这么好的学校里上学,是孩子的荣幸,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返校后学校领导及时把学生舅舅的话进行了转达,并对同学们的行为再次做了肯定。在手术做完后的恢复期间,由学生会组织了给代某同学写祝福语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同学们积极参与,把最真挚的祝福写在纸上,并画上了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还有的亲自动手制作了手工作品粘在纸上,装订成册送给代某。与此同时,我校又利用升旗仪式,把代某同学在校的各方面表现给同学们做了介绍,如:不计较吃穿,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成绩不断进步,获得一等奖学金等,掀起了向代某学习的热潮。随后,学校要求各班级召开《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主题班会,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活动,引导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去关爱他人。一系列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写了反思与总结,同学们有感而发,所写反思深刻感人,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很大震动,心灵得到了洗礼。
这是发生在我校的一个真实案例,在这个案例中,虽然事件的起因很普通,但是学校抓住了教育机会,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达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下面就结合这一案例谈谈提高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做法:
一、树立德育活动的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使榜样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因此德育活动的开展要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教育不仅仅在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教师的“身教”越具体完善,学生效仿的可能性越大,其教育成效就越显著,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教师威信,发挥教师在育人上的表率作用。学生干部以及部分优秀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也很重要,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案例中就充分运用了榜样的作用:一是教师,教师的捐款行为给学生起了带头作用;二是学生干部和部分优秀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组织和参与;三是代某自身在校的表现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这些榜样,为其他同学的表现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可以对照榜样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二、确立德育活动的主体
开展德育活动的目的是教育人、塑造人,因此要确立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有利于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必能大大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话让学生说出来效果大不一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大胆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发挥和展示的机会,发挥学生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让最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德育活动能否达到最大的教育功能,学生参与人数的多少是重要的衡量因素之一。如果一次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多数同学只是旁观者,这样的活动无法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理想效果。在案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有活动几乎人人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三、注重德育活动的实践
夸美纽斯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校经常进行环保教育,但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经常教育学生要互相关爱,却经常有打架现象发生……这说明,德育活动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没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因此,在德育活动中要减少或避免组织者的空洞的宣传吆喝,组织者喊破嗓子,作为学生只能感受一时,因为没有亲身参与实践,就不能体会到活动的意义,感受不到对自己的影响,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克服德育活动脱离实际的现象,就要抓住学生身边有利的教育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行”的实践中来,在“行”中体验感受。
道德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只唱高调和掀,只表态和做承诺,而是要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去。案例中的做法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学生捐款,动手写下祝福,向代某同学学习,寻找好人好事等,这都是“行”的过程。在“行”中,体验助人的快乐,享受助人所带来的幸福;在“行”中,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在“行”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
四、延伸德育活动的内容
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是一个整体性工作,因此,要认真组织筹划,使活动内容不断延伸,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现在很多的德育活动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这样就很难触动学生的灵魂。在案例中,活动内容如下:①做好宣传,调动积极性;②积极捐款;③公布数额,进行表扬;④反馈被捐助人的信息;⑤写祝福语;⑥宣传学生在校的表现,向她学习;⑦召开主题班会,寻找好人好事;⑧个人反思总结。
在这一活动中,捐款只是活动的一小部分,重要的是,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延伸:对捐款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面信息及时反馈,不断强化,并围绕生病的同学的康复延伸了活动内容。整个活动过程贯穿了“关爱”和“感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剖析,找到自己的不足,寻找努力的方向。这样完整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活动进展的持续关注与参与,使活动持续发生作用,让学生持续受到教育,从而避免了虎头蛇尾,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德育活动的育人功能。
五、升华德育活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