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电学;图像题
作者简介:巫忠来(1970-),男,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物理图像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鲜明地表述各物理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由此衍生的图像类试题以图像为信息载体,主要考查考生识别图像、从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图像类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很广,遍布初中物理各个章节,特别是在初中电学中显得特别多.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方法,不会利用图像分析处理问题,一见到图像题便产生畏惧心理,致使在解这类试题中失分较多.下面就初中物理电学中常见的题型,来谈谈这类考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看图像,读数据
例1(2012襄阳)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像.若将甲、乙串联在某一电路中,当电流为01A时,电源电压为V;若将甲、乙并联在电源电压为15V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W.
分析:当电阻甲、乙串联,电流为01A时,可以从图像上直接读出甲和乙对应的电压值,从而计算出电源电压;当电阻甲、乙并联,电压为15V时,也可以从图像上直接读出甲和乙对应的电流值,从而计算出电路中的总电流,再根据P=UI即可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解:①电阻甲、乙串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都为0.1A,
从U-I图像可知,当I=0.1A时,电阻甲和乙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甲=0.5V,U乙=1.5V,
电源电压为:U=U甲+U乙=0.5V+1.5V=2V.
②电阻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为1.5V,
从U-I图像可知,当U=1.5V时,通过电阻甲、乙的电流分别为:I甲=0.3A,I乙=0.1A,
电路中的总电流:I=I甲+I乙=0.3A+0.1A=0.4A,
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UI=1.5V×0.4A=0.6W.
例2(2013枣庄)标有“6V3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它与一只阻值为8Ω的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4V的电路中,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A.3WB.3.3W
C.3.6W D.5W
提示: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4V时,读图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1=0.4A,由欧姆定律算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可I2=0.5A,所以电路总电流I=I1+I2=0.9A,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P=UI=4V×0.9A=3.6W.故选C
例3(2013鄂州)如图a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根据图像的信息可知:(选填“甲”或“乙”)是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图像,电源电压为 V,电阻R1的阻值为Ω.
提示:(1)由a电路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连入电阻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小,R1两端的电压同时变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2两端的电压就要变大.由此可知,对于R1:通过的电流随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对于R2:通过的电流随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减少;据此判断,甲是R1的U-I图像,乙是R2的U-I图像;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当甲、乙中电流都为某一数值时,在图像上分别读出甲、乙对应的电压值,即可求出电源的电压.如当I=0.2A时,U1=4V,U2=2V,所以U=6V.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1的阻值.
小结:此类题目的特点是,无需计算就可以从图像上直接读出有效数据.读数据时,要看得准、读得对.
2看图像,找数据
例4(2014齐齐哈尔)用如图甲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探究,小灯泡L标有“6V 3W”字样,小灯泡的IU关系如图乙所示,R为10Ω的定值电阻,当小灯泡电功率为0.3W时,定值电阻R消耗的功率是W,电流表的示数为A.
分析:本题中灯泡与定值电阻并联,由图像及P=UI找出符合消耗电功率为0.3W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从而求出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和干路中电流.
解:由图像可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UL=1V,通过的电流IL=0.3A时,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0.3W.
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啥说牡缪瓜嗟
所以,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IR=UR/ R=1V/ 10Ω=0.1A
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R=URIR=1V×0.1A=0.1W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表的示数:I=IL+IR=0.3A+0.1A=0.4A
例5(2015哈尔滨)图甲是通过灯泡L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关系的图像,现将L与阻值为10Ω的电阻R连入图乙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L的实际功率为1.8W.则电源电压是V,此时通过R的电流是A.提示:结合图像、运用公式P=UI可以算出,当电压为6V,电流为0.3A时,灯L的实际功率为1.8W.由电阻R与灯L并联得出,电源电压是6V时,再根据I=U/ R求出通过R的电流是0.6A.
小结:此类题目的特点是,有效数据不能从图像上直接读出,我们要结合图像、公式,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算出)对应的数据.找数据时,也要掌握技巧,一般都是对几个特殊的点(图像所经过的格点)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数据.
3判断图像形状
例6(2014泰安)实验中绘出了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UI图像如图,则下列图中有关此小灯泡功率P与U2或P与I2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分析:根据公式P=I2R分析P与I2的图像,根据公式P=U2/ R分析P与U2的图像.
解:在PU2图像中,图像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电阻倒数,而从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UI图像看出,小灯泡电阻R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斜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B均错误;
同理由P=I2R可知,在PI2图像中图像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电阻R,故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C错误,D正确.答案选D.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2
1.探究性原则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课前导学可以视为课堂自主探究的热身运动,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问题的设计,学生的科学性思维被有效打开,生成探究的学习欲望.为此,导学案内容的设计切忌平铺直叙,要有点悬念.
2.层次性原则
认知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课前的自主学习也是如此,必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没有学习新知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解决多、难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同时学生间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导学案内容设计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随着解决问题难度的逐层增加,学生能够体验到探究获知的乐趣,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物理学习兴趣会愈发浓郁.案例分析:苏科版九年级下“电功率”课前导学这节课从学习目标上看,要学生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消耗电能快慢,熟悉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理解并应用电功率的公式,会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电功率问题又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尤其是电器铭牌上就有“额定功率”这一栏,为此笔者在课前导学环节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问题2:观察家庭电路中的电(能)表,在只开一只灯泡时,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如何?取下灯泡读一读灯泡铭牌上的额定功率是多少?接着同时打开两只灯泡,再次观察电能表转动的快慢情况怎样?想一想为什么转的快慢不一样了.设计意图:课前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功率”出发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引导学生课前自主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额定功率的关系,猜想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中电流的关系(或与用电器电压的关系),生成探究欲望.
二、勤于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灵动性
学而不思则罔,教而不思也罔,教学反思关系到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反思教学模式,有序促成高效
教学实践表明,有序的课堂让学生容易找到归属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主动性更容易被调动,每节物理知识内容都应该是有序的,在课堂设计时应该思考这节内容应该采用怎样的结构?选择怎样的模式?上完课后应该反思运用了该模式后学生课堂的主体参与度如何?积极性如何?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反思,在思考中优化,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被充分调动,上物理课成为了一种享受,何愁物理教学效果不高呢?
2.反思教学内容,细节深化理解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时间有限,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内容,如何教这些内容,都必须认真的反思,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每分每秒都很金贵,教学前后都必须结合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筛选,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获得?(2)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讲授,学生才能理解?(3)哪些内容只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能有效获知?反思后实践,实践后在与最初的设计相对比再反思,反复改进和优化我们的教学,让每一个教学的细节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案例分析“浮力的方向”教学“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通常情况下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浮力的方向的,不过又大多因为实验缺乏对比性,导致学生认识上出现了“竖直”与“垂直”相混淆的现象.笔者通过反思,创新演示方法,用了两组相同的器材:大烧杯、乒乓球、水、黑线、小铁片,先将两个烧杯都平放在讲台上,结果都如图1(未垫板)所示,可以清晰看到两个烧杯中的绳子是平行的竖直方向.接着将一个烧杯底垫上楔形木板,两者再对比起来看,还是平行的,与水平面垂直,通过对比性实验,再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概念的理解.
除了教师要勤于反思我们的“教”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平时的课堂信息量都比较大,一个初中生即使上课认真听讲,其习得的知识也是短暂性记忆,要想内化为学生的能力,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特别是知识点多、抽象,学生下课如果不及时进行反思,课堂上留下的对知识模糊的印象很容易淡忘.此时,应该引导学生从课堂的学习中跳出来,反思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反思自己和伙伴们的所得和所想,及时的反思让课堂所学知识及其过程清晰地再现,有效固化了知识,同时物理知识和方法上具有连通性,长期坚持课后及时反思,让学习滚动式前进,消除重要知识遗忘的不良现象,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化.
三、总结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3
关键词:电学综合题型;方法;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24-01
电学综合题作为中考压轴题,一直以来是学生头疼的题型。如何使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快速准确的解决这个难题呢?
电学综合题,一般由实际生活中的电器元件引入,综合电路图知识、欧姆定律知识、图像分析,铭牌信息等一系列常见易考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
当然,初中电学部分的主要考查知识点包括有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功率特点,欧姆定律,断路和短路特点,电功和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电学知识。学生要有基本的电学知识储备才能解决电学综合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讲的热闹,学生常常听的高兴,但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听得懂,不会做"。上课老师讲解的知识都能听懂,课后遇到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呢?
1.善用分析,求未知找已知
解答电学综合题,要从题目要求入手,不要急于从开头题干读起,而是先读题目中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认清所要计算求解的未知量,脑海中快速闪现对应的物理公式,然后再从题目中寻找相关已知量。当题目中已知量好似不足时,就要注意题目中的特殊字眼,善于发现隐含条件,如"串并联""恰好正常发光"等等。
2.认清“短路”
初中物理学习的短路有两类,"短路电源"和"短路用电器"两类。"短路用电器"也叫部分短路,部分短路仅造成该用电器不工作,并不会损坏该用电器,因此是可以的。部分短路较抽象,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多,中考主要考查的形式为结合开关的通断或者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来形成局部短路情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将开关接通时当做导线,只要出现"用电器与导线并联"的情形,我们就认为出现了局部短路,"电流只走导线,不走用电器。"
3.分析电路图,认清串并联关系
分析电路图是解题成败的关键。如果学生在分析电路图时出现错误或者偏差,往往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就会计算错误,造成"一分不得"的局面。当然,串并联关系的分析前提是认清"短路",排除了"短路"的干扰后,综合串并联电路特点,画出等效电路图(画等效电路时认为开关和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断路),然后综合分析电路图。一般情况下,"一个圈"的是串联,"多个圈"的是并联。
4.依据串并联特点列方程
电学计算题的特点是物理信息量大,公式多,过程变化多,要想在综合题中很快找到解题思路,对于基本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掌握这一类解题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电学综合题中常考的问题设置有:求电流,求电阻,求电流做功,求实际电功率。那么就需要学生掌握一些技巧,我们以2014年陕西中考电学综合题(部分)为例说明。
(陕西.2014.33)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不同的茶叶冲泡方式不同,图甲所示为一煮茶器,图乙是它工作电路的简化图。接通电源后,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温控开关自动断开。沸腾后,当水温降低到80℃时温控开关再次闭合,直到水温升到85℃时电路再次断开。它的铭牌如下表所示:
(1)若指示灯开始工作时的电压为55V,与它串联的电阻是560kΩ,通过指示灯的电流是多少mA?(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煮茶器正常工作r,发热管的阻值是多少?
[解析]
首先看电路图和铭牌信息,分析电路图,由图中看到有"两个圈",因此是并联电路,然后找见加热额定功率600W和额定电压220V。
问题1:
总之,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侧重应用,因此,知识的考查多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我们在面对电学综合知识的应用型题目时,作为教师应当为学生做好引导,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及解题技巧,从而真正帮助学生解决解题过程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4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 作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必须对初中生进行培养学习兴趣的教育。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为兴趣,使初中生更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是很抽象的,而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的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若结合实验,初中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又如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压和分压的关系,没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二、因为兴趣,使初中生更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又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所涉及为两大方面:其一为逻辑推理方式;其二为思维的方法。例如电学中的电功率计算公式:P=UI,我们不仅要知道其表达式,更应知晓其推导过程:电功率是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P=W/t,而W=UIt,则可得:P=UI。
三、通过对搜集故事、生活实例等情境的探究,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初中生的兴趣
比如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入奥斯特、法拉第、安培等科学家的故事,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初中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初中生,培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再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先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初中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探究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初中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四、通过对实验中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的探究,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初中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被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才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让初中生感到出乎意料,这样能顺应初中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初中生的感官,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遵循初中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引发初中生的注意,唤起初中生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初中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两个半球为什么贴得那么紧?”带着这些疑问,初中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五、通过对实验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初中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初中生思维的障碍。初中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初中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初中生进行猜想并展开探究: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弹簧秤示数说明了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随着问题这样一层一层地循序渐进,初中生在探究实验问题过程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5
关键词: 额定电功率 伏安法 伏阻法 安阻法
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是初中电学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此实验中考察的知识点有:电路的连接,电表量程的选择,电路的设计,以及电路计算。课本上主要介绍的是“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随着电学知识的融合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方法。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全方位拓展学生思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实验中,可以找寻出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学生也能很好理解,非常有效。下面以三个典型的问题为例,谈谈我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的做法,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例1:(2014苏州)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a所示,图中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上只能看到“3.8V“字样。
图a 图b
第(1)题答案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开始实验后,当变阻器滑片滑到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0V,接着应将滑片向?摇?摇 ?摇?摇滑动,直至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摇?摇 ?摇?摇W。
(3)实验时某小组学生发现电流表损坏,他们想设计一个不用电流表测定该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于是向老师要了一个R的定值电阻(阻值适当)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符号为),借助原有实验器材,顺利完成了实验,假如由你来做实验,要求电路只连接一次,请设计实验方案。
①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②简述实验步骤。(用相应的字母表示测出得出物理量)
③写出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摇?摇 ?摇?摇。(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分析:(1)按要求进行电路连接是初中电学的基本考点;①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②电表量程的选择;③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2)①电路动态分析:在此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连在电路中电阻的变大,电流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灯泡变暗;反之正好相反。②当U=Ue时P=Pe;当UPe。
(3)没有电流表,但是有电压表和已知阻值的电阻相配合,可以当“电流表”使用(伏阻法);注意这里是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所以测算的电流一定要是小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判断小灯泡正常工作的方法是: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3.8V。
解:(1)电压表应选0~15V的量程,滑动变阻器接上接线,电路图如上图所示。
(2)由电路图可知,应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当电压表示数等于灯泡额定电压3.8V时,灯泡正常发光,灯泡的额定功率P=UI=3.8V×0.4A=1.52W。
(3)方法一:(电路图如图所示)
方法二:(电路图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①按图连接电路,闭合S,S接2,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最左端,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电源电压)。
②S接1,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为3.8V。
③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S接2,电压表示数为U1。
数据处理:求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通过灯泡的电流是Ie=;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例2:(2015苏州模拟)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1)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摇 ?摇?摇?摇。
甲 乙 丙
(2)排除故障后,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缓慢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U与滑片移动距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电压调节非常不方便,这是由于选用了?摇?摇 ?摇?摇(选填“A”或“B”)滑动变阻器。可供选用的滑动变阻器
A:滑动变阻器A(阻值范围0-500′Ω,滑片行程10cm)。
B:滑动变阻器B(阻值范围0-50′Ω,滑片行程10cm)。
(3)换用了另一个滑动变阻器并接通电路后,移动滑片位置,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摇?摇 ?摇?摇A。
(4)实验中刚刚测完上述(3)中的一个数据,电流表突然损坏了。他们找到了一个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符号为(―/二)),借助原有的实验器材,重新进行了测量。假如由你来做实验,要求电路只连接一次,请设计实验方案。
①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简述实验步骤。
③写出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摇?摇 ?摇?摇。(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分析:(1)串联电路的常见故障,一般是断路和短路,主要先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电流为0,就是断路;再看电压表是否有示数,就可以确定断点的位置。
(2)根据图像,我们发现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了一段较长的距离,电路中电流仍然较小,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较低,说明此时电路电阻较大,滑动变阻器量程太大的缘故。
(3)电表读数是初中生的基本技能。首先要明确量程,进而明确分度值,读数即可。
⑷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主要的思想方法是伏阻法。同学绝大多数使用例题1的方法一,没有仔细分析,小灯泡要正常发光,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是3.8V,此时的电流是0.5A,小灯泡的电阻是7.8′Ω,由于电源电压是6V,要小灯泡正常工作电路的总电阻是12′Ω,此时提供给我们的定值电阻R>12′Ω-7.8′Ω=4.2′Ω,所以采用方法一是不可行的,只能采用方法二。
解:(1)小灯泡断路;(2)A;(3)0.5A;(4)①实验电路图。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根据电路图,闭合开关S,S接1,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3.8V;
第二步: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S接2,读出电压表示数U。
③数据处理:求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
通过灯泡的电流是Ie=;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e=。
通过对以上两个例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和在处理没有电流表、只有电压表和定值电阻的配合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一般方法:(1)电源电压是否已知;如果未知优先采用方法一,表达比较简单点;(2)电源电压已知,先尝试一下方法一,注意检验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为0时,能否使小灯泡正常工作,如果能如果不能就采用方法二。
例3(2013扬州)在测“3.8V”小灯泡额定电功率实验中,由于没有电压表,提供已知阻值的电阻R,下列也能测出该灯泡额定功率的是(?摇 ?摇)
A B C D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范文6
在掌握基础知识、积累解题的经验的基础上,同学们才能密切联系生活实践,活学活用。下面我就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常见电器设备进行分析。
一、关于空气开关
1.空气开关的作用
空气开关也就是断路器,在电路中作接通、分断和承载额定工作电流,并能在线路和电动机发生过载、短路、欠压或者漏电的情况下进行可靠的保护。
2.空气开关的规格与选择
目前家庭中一般使用DZ系列的空气开关,常见的有C16、C25、C32、C40、C60、C80、C100、C120等规格,其中C表示脱扣电流,即起跳电流,例如C32表示起跳电流为32安。
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有很多组,其中一个是总开关,然后是根据家庭情况分路控制,如厨房、卫生间、照明、空调、普通插座等。
如果家中有一台3匹的空调,它的功率约为2.2kW(1P=0.735kW),由公式不难算出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10A左右,则单独控制它的空气开关规格就需C16即可。
如果家庭中允许通过的最大功率为10KW,由I===45.5A可知,则总开关应选择C60的规格即可(应使起跳电流等于或稍大于最大工作电流)。
3.空气开关起跳后怎么办
当家庭电路出现故障或使用不当时,空气开关就会起跳。有些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兼具漏电保护作用,发生漏电现象时也会起跳。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排除故障,或者纠正不正确的用电方式(如过载),在确认无误后,用力将空气开关扳上去就行了,如扳上去后立即跳下来,说明故障未排除,还需进一步排查。
二、关于洗衣机
洗衣机是最常见的家用电器,普通双桶洗衣机分洗涤和脱水功能,洗涤时电动机是间隙工作的,而脱水时电动机是连续工作的。
例1:下表是我国市场上某种双桶洗衣机所用电动机的工作参数。该洗衣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求:
(1)洗涤电动机和脱水电动机同时转动时,通过洗衣机电源线的电流是多大?
(2)分别求出洗涤电动机和脱水电动机工作时的电功率。
(3)某次洗衣时,洗涤时间是14min,脱水时间是2min,在洗涤时间内,洗涤电动机按下点拨:现代信息社会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获取、过滤、分析、利用信息是现代人的基本能力要求,本题通过表格和文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解题时同学们不要被无关的信息干扰,要设法过滤掉无用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应用在解题中。本题前两个问题不需多言,答案分别是1.3A、110W、176W。第三问中洗涤过程中,电动机不是连续工作的,洗涤时间T=14min中,那么它工作多长时间?停止多长时间?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每个工作循环中工作时间所占的比例和整个洗涤过程中工作时间占总洗涤过程的比例应是相等的,即有T=T=12min;而脱水过程是连续的,知道了工作时间再用公式W=Pt计算即可。
三、关于计算机
我国目前面临着能源危机,节约用电,同学们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例2:下课后李老师去关闭微机房的总电闸时,发现如图所示的电能表转盘在缓慢地转动,他利用手表估测了一下,2min转盘转动了5r,那么2min内消耗了?摇?摇?摇?摇J电能;经检查发现,原来机房内还有20台型号相同的电脑显示器处于待机状态,则一台电脑显示器的待机功率约为?摇?摇?摇?摇W。
点拨:电能表和钟表结合可以测量某个用电器的功率。电能表表盘上有其规格性能。220V5A表示其额定电压为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A。2500r/kW・h表示电流做1kW・h的功,转盘将转动2500圈。那么转5圈意味着做功W==0.002kW・h=7.2×10J。电功率P===60W。则一台显示器功率为P′==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