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范文1

一、探究第二步———分析法、讨论法的有效应用

质疑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便善于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就要进入探究的第二步———分析阶段。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原因和结果。分析法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的方法。分析有两种途径:从结果找原因或从原因来推导结果。在音乐教学中,这两种途径能否合理运用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还以交响诗《嘎达梅林》为例,教师通过音乐波形图的使用,使学生从听觉、视觉的感受中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这就是从结果找原因的分析方法。学生感受到音乐情绪的强烈对比,分析音乐要素的变化,即音乐速度、力度、音色在音乐中起到的作用。再如: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欣赏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一段视频,选择视频当中一件最感兴趣的乐器(二胡、笛子、琵琶、扬琴),从头至尾跟随它的旋律、捕捉它的音色,看看同学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学生感受到每件乐器时隐时现、此起彼伏的旋律,分析江南丝竹“支声复调”、“即兴加花”的音乐特征。这就是从原因推导结果的典型案例。郁文武在《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一书中提出:“讨论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①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理念的前提下,讨论法是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有效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建构和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是探究综合能力的展现。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用于高年级学生的音乐教学。讨论法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对于发展学生创造力方面也有促进的作用。讨论的结果往往分为标准结论和开放结论两种。还以高中音乐鉴赏课《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为例,教师重点讲解了“江南丝竹”的定义、特点等知识之后,让学生聆听一首“广东音乐”,讨论为什么同是用丝竹乐器演奏的丝竹乐曲,但风格情绪却不尽相同的原因。通过学生的讨论,最终分析归纳出地域环境的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等原因最终造成音乐风格特点的不同。这属于标准结论范畴。在该课的拓展部分,教师让学生欣赏一首由交响乐队和丝竹乐器同台演奏的江南丝竹《欢乐歌》,让学生讨论是否接受这样的演奏形式?学生阐述各自观点,属于开放的讨论结果。

二、探究第三步———总结、归纳法的有效应用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音乐教学;合作学习;尝试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法的一种创新,同时又是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效益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新课改的深化,高中音乐教学的学习方式变革被提上议事日程。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人们的研究和实践很多,方法不同,各有千秋。我们结合学生实际。采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一年级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尝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仔细反思,其模式结构、教学过程都是很有意义的。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来源

合作学习源于小组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一般的界定是: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由2名以上学生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实际运作中,合作学习可以是两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多人之间的合作。其理论支撑之一,是西方的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该理论认为,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这种互赖通常由共同目标而创设),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同时,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成共同的预期目的。因此。基于互赖的合作学习就是“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促其智力放大,思维共振,提高学习效益。学生在合作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克服片面,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互相激励,取长补短;还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高中音乐教学力求教学过程形成合作学习的模式,强调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实现音乐智能的提高和身心素质的发展,这是符合教学发展规律的。高中音乐课有其特殊性,主要是高中学生心理特征发展变化,较初中阶段相对沉默、内向和冷静,音乐课放开来唱的少,一般的教唱也不感兴趣。如果沿用传统的授课、教唱方式。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而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促其团体意识的萌发,主动参与,加上合作模式的优化和具体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二、高中音乐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我们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是,采用班级教学基础上的分组学习、个别教学等形式,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音乐问题或音乐学习任务,并创设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巡回指导等动力支持,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科的学习,促其获得音乐智能的提高和身心素质的发展。

(一)小组编制

主要以学生自由组合、随机组合和临时组合为主,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调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组合成组,都有搭档。一般2-4人为一组,成员优差搭配、男女混编。其编排的理论根据是,优差搭配可以让学生互教共学。优带羞,以利共同进步;男女混编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男女异性合作能提高心理专注力,提高工作效率,知识学习也体现这一规律。此外,合作学习小组可以经常整编,一个月或两个月后重新组合,以免僵化,同时也利于学生更大范围的互动,接触更多的合作对象,锻炼与不同风格的同学合作的能力。

(二)合作模式的学习步骤

第一步: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形成问题系列或任务式。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包括:试唱练唱,互查作业、帮助同组同学弄懂问题,协助同学记忆知识点。互相检查背诵情况,探讨预习思考题,合作查阅资料等等。学生小组接受任务后,讨论解决办法,形成任务解决方案,写成书面计划,教给老师备查。

第二步:分组课外学习

课外指音乐课时以外的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可以在音乐室、教室、自家、课外活动室、阅览室、图书馆、网络室等地方,按组学习、查阅资料、聆听光碟乐带等等。这是合作学习模式的关键环节。有否教学效果,效益高低,都主要体现在这一步骤。教师也特别加强课外合作学习的指导,宏观调控,不放任自流。由于活动方式新颖,满足学生不同需要,因而可以有效提高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并设计出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方法。例如,有些小组根据自身条件,来卡拉OK形式学习歌唱,练习跟唱,往往很快就练好一首新曲,效果特显著。又如创作风格独特的班歌,丰富班级文化;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为其它学科学习提供便利等。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学习内容。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文艺演出,拍摄音乐MTV,校园歌手大赛,音乐剧表演,街舞大赛等等。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分组课外学习。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们成为传播“真善美”的小使者,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第三步:检查课外合作学习

这一步骤一般放在新课之前,也可利用课堂教学开始时的新课引入提问来进行,还可以借助专门的总结、演出、汇报等形式来处理,其结果是学生课外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由于具有展示才艺、汇报收获的意味,学生投入更为专注,学生收获丰富多彩,互动检查让大家乐不可支,心情舒畅。即使是课前检查,也充满和谐竞争的氛围。教师提出问题后。各合作学习小组积极抢答,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本小组的成员进行补充、纠正错误。或者点各组较差的学生回答,抽查课外合作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各小组团体的表现对小组合作给予评价评分,做出小结,强化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这样处理。效果很好。

第四步:课堂合作学习

分组学习新课,当然有教师的统一讲解,或随机总结。但主要仍是来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尝试接触新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小组合作。或互练,或互听,或互背。或互查,教师随堂巡查,随机点拨,并在小组汇报时做出精要的点评小结。新课内容也经过“任务格式化”。在任务驱动之下,完成新课学习。

第五步:测验与反馈

安排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测验,或按小组进行竞赛,抽查不同小组学生独立测验的结果。或根据小组竞赛情况,教师获得关于学生合作学习状况的信息,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教学,以求当堂完成教学目标,对本节课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简短的小结与评价;再布置课外作业及课后合作学习任务。开启合作学习模式的新的循环。

以上五个步骤可概括成如下循环模式:

布置课外合作学习任务――分组课外学习――检查课外合作学习情况,引入新课――课堂合作学习――测验与反馈。

三、高中音乐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一)开放搞活音乐教学

开放了课堂教学,给学生以自主选择问题任务的机会,给学生以学习内容、方法、形式自由选择的机会。这就使高中音乐教学获得新的动力,与时俱进。

(二)学生收效显著

通过分组学习、完成任务,以及分组学习后的检查交流,让学生能锻炼自己,获得某方面的技能,如演唱、乐器、作曲等。并在检查交流时,充分展示才艺。享受学习成果。因而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三)符合教学规律

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也给学生以互相帮助、互动探究、共同发展的机会,共同的任务、共同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大为提高。而合作学习的任务式、问题式,又使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探究性学习的性质,使得高中音乐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等,都符合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事实证明,高中音乐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既符合一般高中教学实际,又能满足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需要,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模式简捷,常用常新,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值得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曹理: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范文3

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是指: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把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的特殊儿童群体。他们的特点是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分离,且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从成长过程和发展阶段来看,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期。

一、掌握情感教育的规律,实施情感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儿童年龄越小,情感支持系统的需求越强烈也越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亲情。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缺乏父母的情感支持有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情感教育中,要以情育人、以情动人,这样才能扣开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大门。

(1)加大情感沟通,激发人的感情。

情感是沟通的媒介,是达成共性认识的基础。列宁说过:“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沟通,就是教育双方情感互动、相互交流,以达到感情上的疏通,进而推动思想教育的开展。情感沟通的着力点是应该寻找和激发双方共同点及情感触发点。在情感沟通过程中,交流双方能否分享体验是沟通是否有效的标志。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孤僻、懦弱和不自信,不愿意与监护人和老师交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情感,主动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做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共同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使留守儿童对教师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2)情知互促,提升情感教育的境界

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认知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厚;认知肤浅,情感也越肤浅;认知的错误,也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功能。教师应该根据知情互促的规律,提高留守儿童的认知水平,端正学生的情感倾向性,培养留守儿童情感的稳定性,使留守儿童学会用理智调控情感。尤其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各种鱼目混珠的价值观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人生观。教师应该有计划地指导留守儿童看一些健康、励志的书籍,让书中的内容打动留守儿童的心灵。从正面引导,帮助留守儿童提高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情意互促,巩固情感教育的效果

意志是人们按照既定目标,克服困难、调节内外活动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构成相互制约的心理过程。一方面情感激励意志;另一方面意志调控情感。教师根据这一规律,一方面要善于以情激励意志。当留守儿童在品德、学业等方面获得成功时,应及时鼓励、表扬,使留守儿童由成功的喜悦上升到进一步的刻苦、勤奋与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上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意志的调控作用,提高留守儿童情感的稳定性。例如:大多数留守儿童刚入学时学习热情高,目标明确,但一遇到考试失败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时,就一蹶不振,产生消极情绪。教师应该根据这一情况培养留守儿童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让失败成为前进的动力。

二、人本关爱,沟通交流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苦恼时得不到安慰;高兴时得不到赞同;进步时得不到表扬;失败时得不到鼓励;彷徨时得不到指引。因此,这些孩子非常想念着在外务工的父母,他们看到别的孩子能有父母相伴,自己就有一种寂寞和孤独之感。再加上农村家庭的孩子,往往感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自己经常暗示自己较差,就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认为自己不美满。因此会导致其性格孤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寻找短暂的刺激。针对这些,在音乐教学中做到“三多三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给他们一些人文关怀行动,多家访。“三沟通”即定期或不定期与他们的监护人沟通,适时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沟通,不定期与社会各界人员沟通。通过沟通,能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并针对情况分析、商量、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情感熏陶,倾注关爱

青少年学生都比较爱好音乐,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我通过音乐学科的特点,选择热情奔放的歌曲进行教学,让其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希望;选择一些歌颂父母、老师的歌曲,让其知道感恩。在课外组建音乐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爱好,分别组建了声乐、管乐、打击乐队,让其课余时间更加充实。因其辨别能力不强,容易与一些社会青年结识,导致其行为失控,比如去网吧、游戏厅,甚至抽烟、喝酒。通过兴趣小组使其不再蹉跎时光,并且还能让他们有所收获。

校园环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不光是对其学科教学,还对青少年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人格的完善、身心素质等进行培养,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强大功能,真正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四、活动感化,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