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成果开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成果开题报告范文1
以学校xx年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贯彻“两纲”精神和“二期课改”目标要求,突出学校内涵建设,树立以科研促教改的思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先导作用,通过组织课题研究和课题成果的应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走好科研兴校之路。
二、重点工作与目标:
1、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机制,切实做好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在教师中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2、通过培训或讲座的形式,提高教科研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及其参与的自觉性,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
3、总结和推广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以科研促教改,使教育科研成果发挥最大效益。积极推进已立项课题的实施、总结与推广工作,争取阶段性的成果。
4、完善学校和教师个人的课题申报制度,结合学校现状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每个教师的子课题,并于10月份完成青年教师课题申报工作。
5、配合教导处和政教处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开发校本课程资源,逐步形成学校特色。
三、具体工作和措施
1、建设教科研室,配备好与教科研有关的一切硬件和软件设施。建立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机制, 成立学校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与常务管理和评价小组 ,拟定学校教科研成果评审工作条例。
2、通过培训或讲座的形式,增加教师和教科研接触的频率。鼓励教师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或难点转化生成课题。指导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立项、申报、实施、总结和参评。
3、鼓励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自觉形成课题组,按要求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科研室参与联合听课和研讨,使科研真正走进课堂,与教师学生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这也有利于教师从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现实问题中聚焦课题。
4、充实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培养学校教科研后备力量,做好青年教师的立项与结题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参加10月份崇明县组织的青年教师课题立项。争取作到青年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人人有成果。
5、做好崇明县第四届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奖评选的有关工作。积极完成教育科研成果奖评审的宣传、发动、初评、送评工作,鼓励广大教师踊跃参加教师科研成果的申报和参加评比。对教师申报评审的成果,教科室要认真予以指导和修改。于年内出版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专集,并逐步提高科研成果奖的奖励力度。
6、抓好学校龙头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我校的龙头课题是《在普职一体学校创建有利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尽管是校长和科研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研究仅仅是校长和科研室的事情,校长和科研室只是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的实践工作还是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和丰富。只有建立在广大教师的基础上的龙头课题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有效的,才是真实的。
7、虚心接受上级教科研部门的监督,主动配合上级教科研部门的业务指导,按时完成上级教科研部门布置的任务,积极参与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初步计划在10月份再次邀请县教科室主任刘伟超来校进行培训和指导。
8、联合校教务处,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充分发挥县校级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联合政教处积极推进创建温馨教室的实践研究工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理性、更系统、更有特色。
9、积极筹备11月份的县级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邀请县教科研部门的主任与教育局的有关领导前来指导与论证,使多数教师获得教科研一般过程的体验。
10、加强与各兄弟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交流,随时了解兄弟学校的教科研动态。了解长兴中学的教科研动态,学习长兴中心小学的研究成果,与这两所学校组成科研联合体。
四、行事历
xx年年9月:
1、完善科研室建设,积极筹备开展学校教科研的工作。
2、制订科研室工作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落实各项工作。
3、评审校级课题,在课题组层面发放科研经费。
4、完善科研档案的管理。
xx年年10月:
1、科研室参与联合听课,寻找科研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
2、邀请县教科室主任刘伟超来校进行培训和指导。
3、崇明县青年教师课题立项与申报。
xx年年11月:
1、校龙头课题的开题报告会。
2、组织实施教育科研成果奖的学校初评工作。
3、参加崇明县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奖评比。
xx年年12月:
1、学校其他课题的实施和开展工作。
2、到兄弟学校进行调研与学习。
3、推进创建温馨教室的实践研究工作。
2008年1月:
1、实施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及考核办法。
科研成果开题报告范文2
一、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为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可以说,我县科研工作启动在“十五”,发展在“十一五”,提升在“十二五”。2011年5月,我们召开了第十一届学术大会,县教育局有关领导、省教科院领导、市教育学会和教科所领导、各校校长及主管科研领导、科研先进个人代表、优秀成果获奖代表等200人参加了大会,大会表彰了“十一五”先进个人及先进单位,四所学校做先进经验介绍。在实验高中体育场举办了科研成果展,四所学校的教师做成果汇报课,并对主管科研领导进行培训,组成新一届教育学会组织机构。通过《通榆县教育学会章程》,修订《通榆县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文件,召开通榆县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印发了《成果集》和《材料集》、《通榆县“十二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通榆县“十二五”教育科研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评比方案》,为全县教育科研工作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提供了整体思路。教育科研部门大力开展了课题研究活动,将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将教育科研发展的动力植根于课堂教学活动,杜绝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两层皮”现象。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围绕教育局中心工作开展,我们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工作思路。即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中心,以抓科研兴校工程建设和科研课题研究为基本点。通过几年努力,教育科研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几年来,我县广泛发动基层学校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不断加强课题的规划、审批和指导,特别务实地抓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严抓课题的结题鉴定工作,制发了《通榆县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鉴定标准》。通过对规划课题的严格管理,引领了教育科研方向;通过指导课题研究,提高了全县科研课题研究的质量。为强化科研工作,教育局加大力度增加了科研成果证书、结题证书等在评职晋级中的分值,各职能部门在评先选优或推选骨干等活动中将课题研究做为基本条件,营造重视教育科研的氛围,确立教育科研良性的发展方向。
按照科研规划,积极组织有关学校参加“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让教师和学校选择不同的项目,使研究内容多元化,各校均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凸显理念和形成各自的特色与风格。例如,实验高中把教育科研定位在发展的希望所在,校长张威同志亲自承担一项国家、两项省级课题。其中《普通高中多元化模式的研究》已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填补了我市没有国家级独立课题的空白,其研究成果显著。明德小学注重开展校本科研,提升办学品味,关注教育教学实际,认准以校为本解决实际困惑的科研方向,立足校本,开展扎扎实实的校本科研活动。校本科研活动要求教师追求“高标准”,注重于科研的前沿性和长远性,着眼于“低重心”,即科研的基础性,远离“象牙塔”式科研和脱离实际的科研。通过大量的校本培训,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学文明礼仪示范基地”。
三、抓教育科研活动,注重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活动是科研的载体。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在课题研究上,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制定了课题中期成果汇报活动方案。教科所印制了活动安排日程,对活动进行了记实并通报;举办了两次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成果汇报会,听评研讨课120余节;组织实验校参加国家级课题子课题活动5次、省级培训及研讨会8次;参加各级教育科研成果征集活动,其中获奖累计378项,省级优秀成果945项,市级优秀成果980项,县级优秀成果458项;参加省学会“两先一优”评比活动,先进单位15个,先进个人76人,优秀会员112人;组织参加白城市第六届教育学会年会,我县受表彰教育科研先进个人7人,市优秀会员13人。市科研名校评比,我县4所学校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名校;组织学校参加白城市教育学会举办的“基于网络下中学教学模式研究”白城十中现场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还组织了两次中期成果汇报活动,对活动进行总结和通报。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使教育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四、抓科普活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我们大力抓科普宣传工作。几年来,教育学会组织人员针对教育科研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送讲座下乡活动,深入基层讲座32场次,参加培训教师3000余人。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教育局组织教育学会和教科所及有关专家深入基层进行科研服务活动,参加30余所学校的开题报告会,并深入课堂听评课题报告会、《抓好“五个一”,提升教育科研质量》等讲座,受到全县教师欢迎,细致地指导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做好《教育科研报》的编发工作,共458篇,每年十期,共出版五十期,每年装订成册,《教育科研报》真正成为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交流平台。2008~2009年,《教科研报》集已送中央教科所参加科研成果展览。县第十届学术大会装订了《科研成果论文集》。2010年组织教师参加论文成果征集活动,推荐成果217篇发表在不同级别的教育刊物上。2011年我们征集教师科研成果139篇,公开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上,为教师搭建了科研实践平台。一系列的科普活动,为全县科研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科研成果开题报告范文3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内容
(一)科研项目材料档案
科研项目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它记载和反映了科学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和具体成果.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文件;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资料及审批材料;推广应用阶段中的推广应用方案、总结、转让合同、协议书、生产鉴定材料,扩大试生产的设计方案,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它记载和反映科研管理活动的历史过程和经验.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其中,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文件在科研文书档案中又占主要地位,包括各级各类的项目申报文件、各种项目立项文件和成果获奖文件。另外,高校自己制定的有关科研工作的一些规章制度文件和每年一度的项目汇总等文件,这些都是平时使用和查阅频率较高的文件,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一所高校科研实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科研成果的数量,而且近年来高校科研实力的增强,使其科研成果得到不断增加,所以需要对这部分科研成果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科研成果的缺失,为以后工作中查找和利用带来诸多的不便。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科研档案的开放性
科研档案开放性的实现,即需要加强对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这就需要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加强对科研档案的认识,其次要做好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使其能够及时转变观念,努力提升科研档案的完整性。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和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参与与配合。
(二)强化科研档案的可延续性
高校在校学生是我国科研工作潜在的力量,向高校学生开放科研档案,不仅能及早地教育学生养成科研意识、科研档案意识,而且能为他们在校期间及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科研档案来自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科研实践,其内容、方法与教师的教学内容、研究方法、方向关系密切。学生在课堂上听了教师对他的研究课题和主攻方向的介绍后,再从科研档案中寻找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科研实践路径,可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使他们较早地进入该领域该专业的学术前沿。
(三)强化科研档案的辐射面
为了更好的提高科研档案的价值和实际意义,需要进一步对科研档案的辐射面进行拓展,这就需要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联系,吸收和借鉴对方科研档案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提供服务,增强国内外其他高校对本校科研档案动态的了解。这样使各高校之间建立了友好互术的关系,不仅可以有效的推动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也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本校的科研实力。
(四)完善配套手段,提高科研档案的科技含量
首先,科学完善地建立多种检索工具,最大限度地揭示档案信息资源。科研档案的检索工具编制越完整、越科学,用户查询档案所用时间就越短,查全率、查准率就越高,就能把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传递出去,方便用户利用,适用于科研工作。
其次,电子档案的出现,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就需要不断的增加自身的服务意识,加快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转变。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电子档案的接收和保管工作。同时充分的利用当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使档案工作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利用校园网在确保档案资源保密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更好的推动高校的快速发展。
科研成果开题报告范文4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地方院校实践教学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地方院校如何构建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地方院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教育而实现的。
1.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1)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在课程教学中,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内容划分为3大模块:①基础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学生必须掌握的本课程最基本的内容;②选择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与要求,由任课教师自主选择组织教学,以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现实性和研讨性;③动态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由任课教师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介绍各种实际应用案例,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
(2)实验技能培训课。这部分内容涵盖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原理,基本试剂、基本实验仪器的性能及其操作规范。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专业论文写作课。这部分内容涵盖了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的含义和类别、特点和作用、结构和写法例文与评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写作特点与基本要求、一般格式、例文与评析;毕业论文含义和类别、特点和功用、选题、写作步骤、通用格式、例文评析。目的是训练学生论文或课程论文写作能力。
(4)创造学课程。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创造、创造的一般规律、创造者、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创造的方法等。目的是训练学生眼力,培养创新能力。
(5)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课。这部分内容涵盖科学研究的体系与特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科技计划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与开题;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文与著作及研究报告的写作、项目申报能力。
2.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1)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2)自主性实验。自主性实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性原则,根据专业学科发展动态,结合学院科研成果,及时更新部分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和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科研能力、训练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
(3)实习。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感性认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处理问题能力。
(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综合性独立作业,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选择某一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撰写出用以表现科研成果和阐述学术观点的文章。
(6)科研项目。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提出科研课题,也可由教师布置科研题目,介绍本课题研究思路,学生自己独立观察、查找资料、最终写出研究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科研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技能。
二、地方院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少数几门课程所能完成的任务,而是所有课程都应当为之做出贡献;也不是单纯地靠加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环节就能够完成的任务,而是要科学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研究和设计。
1.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采取一讲、二讲、三带、四导模式
所谓“一讲”是指老师把专业课知识传授给学生,“二讲”是指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再进行反馈,“三带”是指接受知识快的学生带动指接受知识慢的学生,“四导”是指老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开导学生,这种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2.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
如一年级上实验技能培训课;二年级上专业论文写作课;三年级上创造学课;四年级上科学研究方法论课。
3.创建一个以技能训练为基础、以研究性实验为核心、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组合方案。技能实验为必做实验;综合实验采取必做与选做并行的方式;研究性实验采取自主选题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从学科的单一性向多科性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开展行业、地方和学校全方位的密切合作,成立三方合作办公室;二是建立联合机构,加强长期合作;三是签订合作协议,逐步深化合作,主要模式是与企业签订“长期全面合作协议”。
5.将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本科生指导小组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论文开题阶段,围绕科研项目让学生提出创新性课题和实施方案;在科研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科研方法和创新方法的教育训练;在论文的撰写阶段,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主要期刊论文、毕业论文等的撰写格式、方法和技巧。
6.师生科研一体化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两种模式:阵地模式和载体模式。“阵地模式”就是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生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载体模式”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作为载体,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讨论这一过程,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李锦春.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4).
科研成果开题报告范文5
摘要 在对建立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必要性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科技信息图片档案保存的主要形式,对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利用效率的若干具体措施。给提高科技图片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尽量发挥出其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科技图片档案;科研工作;信息档案;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007-02
0 引言
科技图片档案是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相关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价值的,以具体影像为反映方式的一种对历史的记录。科技图片档案与其他类型的档案相比,具有明显的生动性、形象性以及直观性等特点,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多的数字图片进入到了科研工作、教学以及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因此,在认识到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如何对这些图片信息加以高效的应用成为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1 建立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必要性
1.1 便于对传统纸质档案的保管
由于纸质档案在保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传统照片的特殊性,导致其色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褪色、渗化、或者是消失的现象。同时,在一些环境条件下还会出现霉变或者是腐蚀的问题。而且随着科技图片的增加,其占用的空间也不容小视,且不同图片需要不同的存放位置,查找起来也不够方便、快捷。
1.2 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片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条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而在这个基础上所产生的数码摄影技术也导致了海量电子图片的产生,而且电子图片档案的形成不需要冲印手段,而只需要特定的设备将之直接传输给计算机,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对应的处理就能够形成大量的电子图片。同时,利用计算机的刻录技术还可以将各种电子图片档案制作成为各种光盘,或者是其他计算机的硬盘上,然后通过网络技术形成和实现网上共享。这时,建立起一个针对电子图片的科技图片档案就显得尤为必要。
2 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1 科技图片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档案中的科技图片信息在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其和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同步性与协调性,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与协同发展的作用,在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体现。
2.1.1 科技图片在科研课题开题过程中的作用
一个科研课题的开展,首先应该对国内外就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等进行详细的调研。这样可以对需要研究的课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予以明确,并制定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所需的其他基本条件,诸如研究需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同时,还要对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确定,预设好对应的进度,对将来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预测。
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都需要对之进行实时的保存,而采用电子图片的保存方式越来越被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所接受。而且,一项科研课题的开展需要相关部门的论证和支持,这就需要准备对应的材料,这就需要将准备的科研信息备齐,有效的避免了科研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
2.1.2 科技图片在科研工作研究阶段中的作用
在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同时还有大量的计算过程的记录等。而计算过程中整个科研工作的核心和最原始的数据,尤其是在试验的过程中,要通过试验来记录最直接的数据,而不是采用间接换算的方法来获得间接数据,这样有效的避免了换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同时还便于以后的结果校验。而科技图片是一种直接而快速的保存方式。
2.1.3 科技图片在科研工作收尾以及成果鉴定阶段的作用
当科研工作进入到最后的收尾阶段时,就需要将各项试验数据、相关资料和计算过程和结果都采用报告或者是论文的形式予以发表,最后将其归档管理。而在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时,需要准备对应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结果验证报告以及备查报告等,在准备过程中要确保报告的完整性。而采用科技图片的保存方式可以很好的确保这些资料的完整性,尤其是在图片浏览设备的快速发展滞后,采用图片来保存科研工作成果的方式成为了人们的重要选择。
2.2 科技图片信息档案对科研工作的重要价值
2.2.1 给科研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料
科研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所完成的科技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各种数据、图片资料等都是其在大量的查阅资料之后,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学术创新,是针对某个阶段的科研工作所进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常而言,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只有通过对科技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之后才能够对所研究的课题的分布情况以及发展趋势等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使得之后的科研工作者不会进行重复性的劳动,给后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详细的研究基础。
2.2.2 给科研工作提供了翔实的科技信息
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这样才能形成最终的知识产品,才能够给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当前在进行科研工作过程中,对科技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科技资讯和科技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各种科研成果和资料的数量及其巨大、分布性广、专业性强,不利于科研人员直接进行搜索和使用。这时,利用科技图片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将这些信息翔实的展现在科研工作者面前,最大限度的给科研工作提供了对应的借鉴以及查询。
科研成果开题报告范文6
[关键词]教研课题;实效管理;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3-0038-04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于1995年设立,主要面向全省幼儿园、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及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该系列课题注重课程教学及管理的实践性、应用性及时效性。为了科学地做好相关课题管理工作,我们开展了《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的实践研究》。全省各地反思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将相关做法融入江苏省教研课题管理当中,力求解决内容研究不精、资料积累不厚、价值定位不准、应用范围不广等问题,改变课题研究中“申报热、结题热、研究冷”的不良现象,创新课题管理思路,进一步增强教研课题的实效性。现将有关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介绍如下。
一、整合“微型课题”,提升课题研究的精度
课题研究最常见的问题是内容研究粗糙不精。课题研究质量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理解、领悟与实施的质量,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教师积极思考和教育行为的不断完善当中。但现实中,仍有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当做少数人的事情,忽视了广大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课题研究粗糙、成果品质低下。课题主持人一般都担任学校行政职务或学术职务,有能力调动学校的各种资源,但往往管理事务多,大多是承担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课题组一两位核心研究人员,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写作。课题研究的各种主要材料基本上由他来撰写。辅助研究人员往往作为旁观者或方案执行者为挂名而参与课题研究。因此,我们提出搭建一座与教师常态工作密切相关的研究平台,让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研究结果真正触动教师,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真正体现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主体地位。
把课题化整为零,利用微型课题建设研究团队。做好课题基础性研究工作。课题组为了调动广大参研人员积极性,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研究思路分解课题展开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初期,由核心研究人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细化研究内容、制订落实措施,将课题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微型课题,学校普遍动员教师参与相关内容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期,大力提倡研究人员对微型课题采用“三一”研究方式,办公桌上放“一本书、一页纸、一支笔”,在课间随时看几页书、做几点思考、写几点体会,将研究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与专业成长联系起来。在课题研究后期,筛选研究质量高、对课题贡献大的微型课题作为子课题,让每个成员都经历一个相对独立的课题研究过程。最后,核心研究人员汇总材料,写出研究报告,整理结题材料。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受到教师欢迎。
市、县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重视课题组既定的微型课题研究,在组织开题论证时关注微型课题设计的整体性和可行性,要求课题组不仅要有总的研究方案,还要有部分重点微型课题的研究计划。各地根据当地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将微型课题立项为校级或县级课题,研究周期为半年或一年,督促教师积累研究资料,丰富研究成果。在中期评估阶段,科研管理部门除了听取课题研究汇报外。还可邀请本地相关专家对已立项的微型课题召开会议进行鉴定,结题后及时发放县校级微型课题结题证书,研究成果为研究人员独立拥有,会大大激发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热情,彻底改变一个人做课题的局面。在成果鉴定时,省教研室或市教科所的专家组要了解课题研究人员的作用,尤其对核心成员要逐个考察,对课题有贡献的即可成为课题研究人员。课题研究人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位成员除了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外,还同时分享集体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主体的作用。
二、运用“资料系统”,增加课题研究的厚度
课题研究最突出的问题是研究资料积累不厚。教育科研资料能使研究者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研究动态,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启发研究者的思维及激发灵感。但事实上,研究人员在课题立项后的大量时间内,忙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往往缺少研究过程的实施,没有研究活动记载和过程资料的搜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研究资料不全面,资料整理不到位,导致研究报告内容空洞、观点不明、过程不实。研究成果表达是在充分占有研究材料基础上进行的提炼,平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进行成果、观点、方法、策略的提炼。
将素材积微成著,利用资料系统建设研究档案,做好教研课题累积性研究工作。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积累研究资料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保证,课题承担单位要建立课题资料管理制度,积累不同阶段的研究资料。课题前期资料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等;课题中期资料主要包括阶段计划、典型案例、研究论文、会议记录、课堂实录等各种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课题后期资料包括课题研究报告、成果应用材料等。自课题研究开始之日起,课题组要做到学习记笔记、调查写报告、研讨有记录、讲座留痕迹,把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并对课题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学校教科室也可以为全校每位教师建立文件夹,所有科研材料都放在教师相应的文件夹中。组织学校领导、教研骨干定期对教师科研材料进行评估,对全校的教改趋势进行动态分析,总结提炼、寻找切口、明确主题,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课题研究与办学思路相结合,受到上级欢迎。
市、县管理的省级课题数量大,文本资料多,无法对每一课题深入研究,而使用课题资料管理系统,可以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课题资料管理系统即电子文档管理系统,是一种计算机应用程序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常用的电子文档、数码照片等信息内容,能够进行文档集中存储、文档日常操作、文档在线查看等功能,具有严格的管理权限,对资料信息在管理上各负其责,资源共享。课题资料管理系统用法如下:市县电教中心在本地服务器安装“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相关部门享有超级管理员权限,将系统分成几个模块,建立科研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文件、学校科研空间等文件夹,点击每校文件夹,可以查看此校的任一教师科研资料。学校教科室管理人员为本校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文件夹,文件夹以教师真实姓名命名,把教师所有教科研资料存入各自文件夹,县教科室定期检查各个课题研究进展。利
用本系统存储课题研究资料,实现对全县的教研课题进行有效管理,增加课题研究的厚度。
三、建构“订单项目”,强化课题研究的准度
课题研究最棘手的问题是社会价值定位不准。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及社会组织通过自身的自我实践活动发现、创造社会或他人物质或精神的发展规律及内在矛盾的贡献。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看重和成果鉴定,多数研究成果对教育决策、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缺乏影响力。一是因为研究者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课题研究也就是写写文章而已,研究目的不正确;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受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如课题组人员变动、学校外界环境变化等,研究过程具有随意性。我们应以学校教育改革与实践的特定需要为依据,获取实际进行的课题研究活动的信息,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直接介入,指导课题组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尽可能地符合教育改革与实践要求的价值取向。
课题有的放矢,利用订单项目实现社会价值,做好教研课题应用性研究工作。“订单式”科研项目是指课题组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课题研究中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现实问题为核心,注重课题的社会效益控制,在有关科研部门和相关专家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教育科研工作方式。“订单式”科研项目的结构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研究现状分析,二是项目实施方案,三是项目实施行事历,四是评估报告。项目前提是研究单位教育科研现状分析,项目主体是实施方案,项目的实施过程体现在行事历上,项目效果通过评估报告来反映。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名称、指导思想、理论依据、项目目标、实施过程、具体措施、项目效果、项目价值、项目小组人员及职责等。最为重要的是项目小组人员组成。核心人员通常由项目策划、项目组长、项目秘书组成,其中项目秘书由学校认真选用,承担课题的主要文字工作。项目成员由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聘任,共同组成针对性强的指导团队,确保项目高标准实施。科研项目将课题研究和学校工作紧密结合,课题研究侧重于理性思考,项目实施侧重于实际效果,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订单式”科研项目让课题研究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受到校长欢迎。
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实施“订单式”科研要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教育科研工作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与学校建立联系,掌握学校的需求信息,确定项目研究方向;二是合作性原则,选择适当的“订单式”项目合作对象,根据学校的科研条件和管理水平,在充分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制订科研项目书,建立一种有效的科研协作关系;三是有效性原则,科研项目设置直接与学校目标挂钩,瞄准某种工作效果并落实到具体要求,效果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清晰体现;四是综合性原则,项目研究要与学校的全面工作密切联系,在学校长远规划和整体推进的背景下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要配合学校的现实工作任务和课题研究相关要求开展工作。“订单式”科研项目明确课题多维目标。充分体现教研课题的社会价值,强化课题研究的准度。
四、加强“成果转化”,拓展课题研究的广度
课题研究最遗憾的问题是应用范围不广。教育科研是潜在的教育生产力,它只有通过在实践中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现实中,有的学校认识不够,把课题研究当做多余的工作,时间投入不多;有的学校好大喜功,研究成果停留于通过鉴定,研究深度不够;有的学校不求实际,将科研与教学割裂开来,应用价值不大。教研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左右,课题研究花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和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科研成果鉴定并不是课题研究工作的终结,而是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新起点,积极转化科研成果才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让课题“树上开花”,扩大应用范围,必须做好教研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指教育科研成果为人们或社会所接受、理解、掌握,使之成为人们或社会的观念与知识体系,并应用于实践,带来明显的教育效益。在省教研课题通过鉴定后,课题组要迅速制定转化方案,重新调整课题组成员,形成有说(做报告)、有写(会提炼)、有演(能上课)、有跑(善组织)的团队。课题组提炼教育科研成果,通过在一定范围巡回讲学、课堂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把成果变成具体实在的、教师们看得见、学得会的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研究单位要给予课题组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建立转化激励机制,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在成果应用方面取得成就的教师,形成一种自觉运用科研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课题研究与教学质量相结合,受到家长欢迎。
省教研课题采用“课题研究一成果转化一品牌打造”三步走策略,成果通过鉴定后,市县科研管理部门极力支持研究单位进行再研究,将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学校某项工作的品牌,成为学校的无形资产。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思路,制订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计划,协调组织更大范围的课题成果转化活动,要求每个课题至少在学校进行转化,有条件在县级范围内进行,或者积极推荐到市级以上活动中展示。根据转化的成果质量、教学效益、转化范围和社会影响等,评选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颁发证书和适量奖金。在时机成熟时,研究单位可以在报刊进行宣传,争取社会广泛的认可,积极有效地推进教科研成果向学校无形资产的转化。打造学校的教育品牌。通过对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应用,拓展了课题研究应用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