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基本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基本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基本方法

德育基本方法范文1

教育者要有爱心

对8个月前的孩子多用肌肤接触的“温存爱”;对8个月~3岁的孩子多用游戏活动的“快乐爱”;对3~6岁的孩子多用礼貌尊重的“理智爱”;对6岁以后的孩子更要尊重、信任,既严格要求,又要逐渐放手,让孩子在明理而又宽松的环境中生活。以上几种爱统称为“教育爱”,随着孩子年龄长大,它们表达的方式各有侧重。

善用表情教育

孩子对教育者的表情最敏感,用表情来控制孩子情绪,对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自信,建立良好行为习惯非常有效,比单纯语言教育强百倍。因此,要求教育者做到恰到好处地使用表情:

一般情况下――平静愉快,专心做自己的事,鼓励孩子自己玩。

孩子疲倦、饥饿、生病时――安慰孩子,满足他的要求,让他休息。

孩子玩厌烦了――转移他的注意,抱他出去看看,认识万事万物,做孩子有兴趣的事。

孩子做一件事成功了――教育者要高兴,共享欢乐,给孩子适当的赞扬和夸奖。

孩子玩和学有困难了――教育者要热情鼓励,并启发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孩子不听话,不按规定办事――教育者要严肃、冷淡,表示不满,帮他改正,鼓励他做得更好。

孩子无礼吵闹和放肆――教育者应表现出生气的情绪,并走开和不理睬,有时应有意转移孩子注意,使之结束吵闹后再严肃教育。

总之,教育者的态度和表情就是孩子情绪和行为表现的指挥棒,教育者要细心体察。

处处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个性品质和行为表现,用不着多说教,只管自己主动示范就好了;你做得越自然、越专注、越兴致勃勃、越受人赞赏,孩子自然会表现出同样的个性和行为;哪怕是故意做给孩子看,只要做得自然,也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教育者的爱好和榜样就是其力量和威信,也是日后孩子的兴趣和行为。

教育者群体高度一致

家长的早教思想、早教内容和态度乃至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表情都应当高度一致,互相支持,配合默契,这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家长之间还务必要用语礼貌,充满关爱,并且经常互相称赞好的行为:“你看看,爸爸真能干……”使气氛和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定会既幸福快乐,又积极向上,还善于赞美他人。

建立商量办事的常规

孩子的吃、穿、用、学、玩都要与他多交谈,在有说有笑、有商有量、又学又玩的气氛中进行。有时家庭的大事(如孩子上什么幼儿园,买重要设备、家具或确定全家旅游)也要一家人商量,这样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

建立一个“好宝宝表扬栏”

把孩子第一次学会做的事(如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读出一首儿歌,第一次把好吃的给奶奶吃等)和特别好的表现,写在墙上并贴上一朵红花,经常数数孩子有几朵红花,并读读上面的记录。

总之,教育的爱心是从孩子需要出发的,在孩子困难时给予帮助,消极时给予鼓励,失败时给予安慰,害怕时给予勇气,失控时给予限制,无聊时设法提高他的兴致……爱心决不是教育者从自身需要出发的,那种以自我需要为中心或功利主义的“恨铁不成钢”不是爱心,而是私心。

早教,一定要让孩子玩得快乐,学得有趣,这是孩子积极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基础。婴幼儿没有目标也没有强制自己学习的意识,他们只能玩学合一,在不知不觉中进步,这是唯一的成长之路。

为此,早期教育必须做到:

满足孩子的感观享受

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满足眼、耳、鼻、舌、身的五官接触信息的需求,培养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使他热爱生活,热爱世界万物。因此,要让孩子看世界、看花草、看动物、看气象变幻;要让孩子听音乐、听说话、听鸟叫虫鸣等各种声音;要让孩子闻除有害气体以外的各种气味;尝各种可以尝的味道;接触各种没有伤害的物体……这样,孩子就在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发展了自己的感知、观察、记忆、思维和想像能力,孩子的表情就会十分丰富、生动而有趣。当然这要循序渐进,不可过分疲劳。

满足孩子的认知需求

孩子本能持有探求的欲望,世上一切事物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因此多带他认识万物,边讲边看边演示,总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电灯的开和关,蜜蜂采蜜,用瓦片打水漂,看复印机复印文件……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词汇,细致的观察能力,并且善于提问、思考和讨论,表达事物的变化过程。这样孩子的智力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性格品质也特别好;他平静欢快,安静专注,爱说爱笑,不吵不闹,能与他人自然地交流所看所想的事物 。

满足孩子口语的

孩子本能地喜欢听轻言细语,温情脉脉的话,不论懂不懂都爱听,在听话和应答中获得认知和情感的满足,也获得了说话的快乐。因此教育者要多跟孩子平静温柔地交谈,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讨论问题。此外不防多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背古诗,说绕口令,听录音带,以及常常表扬孩子会讲、会读、会背、会表演,这样他的思维、表达能力都培养起来了。(注意,孩子说错话,发错音时不要笑,不要刻意去纠正;只要有好的榜样,他自然会说好的。)

满足孩子爱美的欲望

带孩子欣赏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如图画、雕塑、照片、工艺品等,带他涂鸦;让孩子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包括云彩、晚霞、森林、旷野;让孩子看歌舞节目,启发他模仿,随节奏律动,经常举行唱歌、跳舞表演和比赛,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勉强孩子表演,只要教育者很自然大方地唱唱跳跳,孩子不知不觉就爱唱爱跳,活泼大方了。这样孩子就自然会感觉到生活非常快乐,培养起美的情感,美的鉴赏能力和浓厚的兴趣。

德育基本方法范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26-01

摘要: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单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必须加大对防雷接地系统的投入,使防护体系日趋完善

关键词:通信设施 外部防护 内部防护

常用避雷方法大致有四种:①疏导,即将雷云中的电荷通过引线疏导至大地,避免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电流流经建筑物或通信设备,从而使建筑物或通信设备免受雷击。②隔离,即将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和被保护物隔离开来从而避免雷击。③等位,即将铁塔地,天馈线地、设备工作地、建筑物的公共地等置于等电位上。④中和,即释放出异性电荷和雷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阻止雷电的形成。根据以上的四种避雷方法,具体到一个通信工程的防雷电过电压来说,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和避雷带)和接地装置(接地线、地极)来加以防护。其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避雷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人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避雷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防直击雷的有效方法。然而,被动放电式避雷针存在反应速度差、保护的范围小以及导通量小等不足。根据现代通信发展的要求,避雷针应选择提前放电主动式的防雷装置,并且应该从30度、45度、60度等不同角度考虑,以做到对各种雷击的防护,增大保护范围,增加导通量。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管道)都应与防雷网(避雷线或避雷带)连接良好。

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①避雷针应当装在高于天线尖端数米,避雷针与天线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以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损坏天线的辐射图形影响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针成为天线塔体的主杆,通信天线却装在避雷针外线大约1.5个波长以外。②避雷地线的直流通路的电阻要求足够低,一般为10-50Ω,由于雷电浪涌电流较大,频谱较宽且持续时间短,因此要求必须有尽量小的电感量。③接地引入线长度应不大于30米,其材料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排,截面积应不小于40mm×4mm。地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和绞合线,因为这两种线电感较大,不利于泄放雷击电流,且容易被腐蚀。要尽可能使用3毫米以上的实心导线,且最好是相同的金属材料。④为了增大地表层的过电压的泄放面积,可采用埋设有一定间隔的多根接地体,且相互焊接。如在建筑物的四周以1至2米的间隔埋上10根左右的铜管,并把它们焊接起来。⑤对一些重要的通信工程来说,可以考虑安装放射性避雷装置。放射性避雷装置可以说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防雷保护装置之一。放射性避雷装置的关键部分是放射源,它能连续自行发射d粒子,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不断加速,对空气产生连锁的多极电离或雪崩电离,形成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子流,这时产生的由放射源指向雷云的电离通导会永不间断地中和及释放空间电荷,把已有的低电场消除掉,把可能形成的高电场降为低电场,从而有效地防止发生雷击。起到显著的消雷作用。这种放射性避雷装置的防护面积较大,其半径大约为260米左右,且安全可靠对人身无伤害。

防感应雷击的方法:除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装置的同时。还要注意消除感应雷击,其常用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PD的接地端必须与地连接可靠,一般要求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n,不然将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二是因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还要注意驻波比,一般要求天馈系统的驻波比不大于1.5。三是安装通信天线时,天线的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连接电阻等于零。对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除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外,还要注意供电系统的防雷,常见做法是在变压器和配电房安装避雷装置。

二、内部防护

首先是电源部分的防护,因为线路是雷电侵入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于高压部分,供电部门有专用的高压避雷装置,而线对线的过压则无法控制。因此,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要求应分为3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通信局(站)配电机房总配电盘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限流)技术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分流(限流)技术中采用的防护器的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防护的效果,因此应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装置。第二是信号部分的防护,这需要根据通信设备的对雷电的敏感度来确定。建议在所有信息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时,应对地加装避雷器,电缆中的空线应接地,并做好屏蔽接地。最后是接地处理,接地系统把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一般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地网(与法拉第网相接)、电源地(要求地阻

德育基本方法范文3

[关键词]预测 时序列 周期性样本 分段回归

一、引言

以时序列方法分析经济活动现象时,一般是以日、月、季、年等为统计单位,对观察大量统计数据时,发现其中有些统计对象存在一定的周期现象,而在一个周期内又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如交通量、旅游人数、销售量等。

利用统计数据,建立适当预测模型,有线性回归、功率谱分析、逐步回归、长周期波以及神经网络方法等。但是谱分析方法和神经网络等方法要求时间序列数据到达观测次数,样本数少则拟合不好,且要求数据符合静态要求。简单的线性回归方法对明显周期波动的时序列样本预测存在较大的误差。在其它因素没有较大变化的前提下,本文提出时序列样本的周期性与波动性成立时,建立分段回归方程的预测方法。

1.时序列样本的周期性分析

首先,观测样本的周期性,如图1。估计周期的时间长度。将样本按估计的周期分段,假设有l段,如图2。检验各段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其中第Xi、Xj段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式1中,δxi、δxj为Xi、Xj段的标准差;n为每段观测值数目,各段相等。

样本的周期性可以由各样本段的线性相关显著性来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由t分布确定接受各段之间为线性相关假设所必须达到的相关系数为rα,当任意两队样本的相关系数r>rα时,接受周期性假设,说明样本呈现周期性,可以进行下一步处理。当r≤rα时,拒绝周期性假设,分段回归方法将因为误差增大而失效。

二、建立分段回归方程

根据对应周期内各段在t1+(i-1)t周+Δt时点的时间ti和观测值,分别建立n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三、预测方法

设预测时点为T’,确定T’对应周期中的时点Δt和周期序数i:

i=(T’-Δt -t1)/t周(式5)

选择Δt对应的第k个回归方程,预测值为Y’,则有:

Y’=αk+βk i。 (式6)

四、模型显著性检验

通过历史数据与模型的预测计算值对比,对按分段法建立的模型进行总体均值一致性检验、方差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以确定模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1.总体均值一致性检验:

假设,给定显著水平α,

(式中1、2分别指代预测值样本和实际值样本,下同)查t分布表,当时,接受原假设H0。

2.方差检验:

假设,给定显著水平为α,

查F分布表,当,接受原假设H0。

3.拟合优度检验:

假设H0:分段回归方程符合实际规律,计算:

给定显著水平为α,查X2分布表,当x2≤时,接受原假设H0,即分段回归方程符合实际规律。

五、算例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全社会客货运量资料中的铁路月进度指标(客货合计)。假设铁路客货运输需求增长速度与铁路运力增加投入速度基本稳定。预测2007年铁路客货发送量。

1.验证月度运量的周期性

观察发现客货运量的总体趋势是增加的,在每一年内不同月份有些许增减。按年度对比时,发现每年的运量曲线线形基本相似,以年度为周期,反复出现,呈现周期性,如图3。按式2,取显著水平为α=0.05,计算各年度数据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rα,各年度按月份的统计数据呈现相关性。由于各个月份之间的运量不同,表现为波动,该波动具有规律,即以年为周期,呈周期性。以其它时间长检验,其周期性不成立。

2.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拟合效果检验

按对应月份分别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其中自变量t为年度值。通过2006年运量的实际值与模型对2006年运量的回归计算值对比,进行检验。通过样本总体均值一致性检验、方差检验、拟合优度检验,说明按月份分别建立回归方程符合实际规律。

3.预测2007年的铁路客货发送量

根据分段回归方程,预测2007年1月的运量为:Y(2007年1月)=0.248×2007-494.174=3.562亿吨。同理预测其它各月份的发送量依次分别为:3.46、3.59、3.57、3.76、3.62、3.83、3.95、3.70、3.76、3.78和3.80亿吨。如图4,可得出2007年发送量的预测值与历年的实际值具有相似的波动性。

六、结语

历史数据反映了人们需求的周期波动性,是安排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关键。比较用全系列数据的一元线性回归方法与分段回归方法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说明分段回归方法远远优于前者。分段回归方法适合于呈一定周期性的样本,简便实用,其预测结果能较好地还原样本的波动性,失真较小,能反映样本的周期性与波动性。

参考文献:

[1]吴翊:应用数理统计.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M].北京1995

[2]任德亮等:建立铁路货运量季节性预测模型的研究.铁道运输与经济[J].第26卷第8期(65~67)

[3]陈友龙等:基于谱分析方法的中国旅游业波动周期研究.湖南社会科学[J].200512(103~107)

德育基本方法范文4

关键词:会计 核算 方法 研究

1 借贷记账规则的理解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真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吗

科学、完整地复式记账法是以一定的会计等式为基础的。一般认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简言之,就是:资产=权益  (1)

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在各种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1)的变化不外乎是以下两种情况:①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则“同增同减”。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则权益减少。②等式只有一边发生变化,则“有增有减”。如资产不变,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显然,这两种情况正好就是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而不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这说明,会计等式(1)不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其原因是这个等式是错误的。因为资产和权益并不相等,而是性质相反,数学符号也相反。用等式表示,应该是“资产=-权益”,即“资产+权益=0”。“资产+权益=0”才是正确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仅仅是反映在忽略数学符号的情况下资产和权益的绝对值相等这一特定情况。

可见,作为借贷记账法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应该是:

资产+权益=0   (2)

在会计等式(2)里,不管是几个要素同时变化,还是仅有一个要素内部变化,都只有一种情况发生,这就是“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必减少;资产不变,则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则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假设符号“借”表示增加,符号“贷”表示减少,则等式的变化情况又可表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正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应该是“资产+权益=0”。

2 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等式

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系统是以“资产=权益”(即会计等式(1)),而不是“资产+权益=0”(即会计等式(2))为基础的。这两个会计等式明显不一样。难道几百年以来所用的会计等式就错了吗?

2.1 从纯数学的意义来看,两个会计等式是完全等效的 在“资产=权益”里,权益的值是取的绝对值,因而是正数。而在“资产+权益=0”里,权益的值是其实际值数。权益的实际值和资产相反,是一个负数。因此,“资产+权益=0”反映的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二者正好相互抵消这一现象。可见,这两个会计等式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是表示方法不同而已。

2.2 从经济意义上看,两个会计等式反映了对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理解 尽管两个会计等式都是成立的,在数学上是等效的,但这两个会计等式所表达的对会计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

会计等式体现了会计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会计要素又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此,会计等式的表述形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下面分析两个会计等式对会计对象是如何理解的。

2.2.1 对资产和权益的关系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0”认为,资产和权益是一个整体,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直接的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会计对象=资产+权益”。“资产=权益”则认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个会计对象在两个不同角度上的反映。二者不能放在一起进行直接地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可以具体化为资产和权益两个会计要素,但这两个要素不能相加减。

2.2.2 对会计对象的整体性质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其总体即为资金的总额。“资产+权益=0”则认为,会计对象的值在整体上“=0”。

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如此。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相辅相成、市场中的供求平衡都使主体在总体上呈现出为“0”的“中性”。企业是一个享受民事权利、同时又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资产(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经济权利)和权益(企业所承担的一种责任)是对等的,两者相互“抵消”(资产+权益)后企业的“净权利”为0。

2.2.3 对资产和权益属性的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资产反映资金的占用,权益则反映了资金的来源。都是资金在不同角度上的反映,都是正数。但不能相加减。资产和权益是一种平行、对等的关系。资产和权益并不是一对矛盾,仅仅是数量上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对象。而按“资产+权益=0”,资产和权益一正一负,性质相反,但又可以共居于一体,可以放在一超相加减,具有同一性。可见,资产和负债构成会计对象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

笔者认为,“资产=权益”仅仅反映了会计核算对象内部的一种表面上的数值平衡,而“资产+权益=0”则揭示了会计核算对象的本质和总体特征。

3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也就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如前所述,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就是“资产+权益”。如何理解?

资产和权益的共同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经济利益。事实上,财政部早在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各要素就是这样定义的:

第12条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69条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79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第84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99条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把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定义为企业经济利益。由此可知,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概括地说,会计核算的内容无非就是资产和权益两个方面,其中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权利,属于正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增项,资产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权益则是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包括对债权人承担的偿债义务和对所有者承担的受托经营义务)。义务和权利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正项的经济利益,那么权益则是负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减项,权益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

明确了会计对象的本质,则借贷的含义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借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贷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也就是说,借就是“增加”的意思,贷就是“减少”的意思。具体分析如下:①借项业务。借资产,表示资产增加,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增加,即经济利益增加,对企业“有利”;借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减少,同样对企业“有利”,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所以,不管是借资产还是借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增加。②贷项业务。贷资产,表示资产减少,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减少,即经济利益减少,对企业“有害”;贷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增加,同样对企业“有害”,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所以,不管是贷资产还是贷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减少。

德育基本方法范文5

关键词:合并商誉 企业并购 新会计准则 合并价差

一、关于商誉的认识

(一)商誉的特性 目前学术界对商誉的特性的认识可归纳为:一是商誉是由企业或个人所创造的。商誉来自于企业经营过程的一些有利条件,如优越的地理位置、著名的商号、精湛的工艺技术、良好的信誉等。并且,当初企业或个人创造这些商誉时都需花费一定的成本,企业商誉有一个积累与创造的历程。二是商誉总是与特定主体相联系,不能脱离主体而单独存在。企业在并购中产生的商誉,总是与特定的主体如企业、业主相联系。兼并产生的商誉也是从被购并企业购买而来,承继原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商号或其他优势,原企业不再拥有。拥有商誉的企业或业主一旦消亡,商誉也就不存在。三是商誉具有可转让性。最初商誉之所以能够引起法庭的高度重视,主要原因是由于商誉的可转让属性,在转让中或转让后出现纠纷往往诉诸法庭,法庭才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四是商誉可以用货币计量。因为商誉是可以转让的,因而其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表面上看,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非常抽象,究竟价值几何无法衡量,实际却可以通过与业主(企业)关系友好的顾客对企业交易数量的影响,或推销技巧、精湛的工艺诀窍、优越地理位置对企业交易数量的影响,或企业工人之好感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来间接估价这部分商誉的价值。

(二)商誉的本质美国当代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认为商誉的本质包括:对企业持有良好印象的价值表现;预期未来利润的折现值与正常投资报酬之间的差额;企业整体价值与单项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之间的差额。根据第二种观点,即“超额收益论”的观点,商誉实质上是企业的总体资产价值超过各项具体资产价值之和的部分,即企业超过了同行企业一般利润水平的能力而形成的价值。从资产评估的角度,商誉较公允的评估价值需将企业未来超过同行业一般利润水平的部分(即超额收益额),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为现值。但这在具体应用难度较大,不易操作,主要在表现在:首先,超额的收益额很难从企业的总体收益中分割开来;其次,企业的未来的存续期限难以确定;最后,折现率的大小的确定也带有主观成分。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商誉只有企业在购买和兼并另一个企业时才能进行核算,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各项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可使企业获得超过其他企业的利润,因此,购买商誉的形成与企业并购密切相关,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则直接决定着购买商誉的会计表达及其核算方法。现行会计实务中,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只有在购买法下,才涉及购买商誉问题。从会计方法应用的角度,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将购买商誉定义为,企业并购过程中产生的,收购方企业所支付的收买成本与购得股权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该差额通常为正值,是正商誉,若出现负值则称为负商誉。该定义为解决购买商誉的确认、计量等会计处理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因而具有广泛指导意义。

二、国外企业并购中商誉的处理方法

(一)国外对购并商誉入账后处理的传统方法目前,国外对购并商誉确认入账后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一是一次冲销法。指企业购并商誉取得并确认入账后,立即冲销其全部价值,同时减少所有者权益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其依据是:购并商誉是企业一项特定资本交易发生的价值差额,其实质是收购价格(即公允价值)高于被收购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净额的差额,是企业购并中发生的一项特殊费用。因此,这项由公允价值而形成的资本损失,应该在企业购并完成后,在资产入账时即刻冲销。二是分期摊销法。是指将购并商誉单独作为一项资产入账,其价值在一定的受益期限内进行摊销,与未来获得的超额经济利益相配比。其依据是:购并商誉是企业的一项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资产,该资产与其他资产一样也具有时效性,其价值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三是历史成本沉淀法。是指将购并商誉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而沉淀于企业,并以该商誉的历史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其资产价值在企业的存续期内不作增减。其依据是:购并商誉是被购并企业创造的,企业问兼并重组后它更能为企业获得超额的经济利益,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耗掉;同时认为对购并商誉摊销的做法缺乏科学根据,也不具备实际操作性。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定的方法2004年3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一企业合并》取代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2号一企业合并》。第3号准则规定:对购并时产生的商誉不予以摊销,而应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商誉的余额由原来每年摊销变为每个报告日和每当有减值迹象时均应测试,减值的部分抵减商誉的账面金额,并在相关会计期间确认减值损失。按照该准则,当商誉的账面金额超过了可收回金额时,就应确认商誉发生了减值。商誉的这种处理方法,较按年摊销的方法有以下的优点:首先,按照年摊销的方法,每年的摊销额相同,各年提供的关于商誉的信息也是相同的,对于报表使用者而言,其信息价值较小,信息的有用性差;而采用提减值的方法,能更好地反映商誉的实际消耗,使商誉的实际价值和真实价值相符;提供有关维持商誉价值的相关信息,并且商誉的减值测试是可操作的。其次,商誉的摊销方法中,对摊销年限的估计往往缺乏理论依据,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有些商誉的存在可能是无限期的,因为其价值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采用减值的方法使得商誉的价值只有在减值时才被调整,除去了时间的影响,强调了商誉可以长期存在于企业内部,为企业持续产生超额盈利能力这一现实。这种商誉处理方法,不但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而且更加符合商誉的本质。

三、我国企业购并中商誉的处理方法

(一)我国购买商誉会计处理方法有关合并商誉的实务规范是1995年并实施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该暂行规定将企业合并时发生的购买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合并价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反映,并不予摊销。联系我国会计实务,2001年颁布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应但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要求企业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具体有以下方法:一是确认方法。从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考虑,对企业合并是购买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合并商誉,单独列示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这种处理方法,商誉单独确认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可以引起报表使用者对商誉这一特殊无形资产的重视。二是后期计量。在商誉形成以后,对合并商誉采用一定期限(如10年)内按直线法摊销的方法,对商誉的价值的计量可以选择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企业逐期(年)对购

并商誉未来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进行评估,以确认购并商誉的期末公允价值;为进一步体现谨慎性原则,企业应当在期末对购并商誉按照成本(账面价值)与市价(公允价值)孰低计量,对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予以冲销减值,对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则不做任何会计处理,即只确认企业购并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商誉的减值核算。当商誉的账面金额超过其隐含的公允价值时,就发生了减值。减值测试的第一步是确定潜在的减值,即比较报告单位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金额(包括商誉)。第二步是计量减值损失的金额,即比较报告单位商誉的账面金额与其隐含的公允价值。

(二)我国传统商誉处理方法的评价我国传统的商誉处理方法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可以体现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充分运用;可以较真实地反映企业购并商誉的期末价值(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保证会计数据的账实相符、真实可靠;同时也比较符合我国会计改革与国际惯例接轨、循序渐进的实际情况。但是这一传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未能体现商誉的本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购并商誉期末公允价值的确认。企业购并商誉期末公允价值的确认,取决于期末企业的公允价值(企业的市场价值)的确认,购并商誉的公允价值应建立在自愿、公平和客观的基础上。如果不能较准确地确定购并商誉的公允价值,则购并商誉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就失去了会计运用的前提。二是可能为企业提供利润操纵空间。企业购并商誉采用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有可能被企业用来随意估计公允价值,通过蓄意增加、不变或减少购并商誉账面价值,为企业提供利润操纵空间,达到粉饰企业经营业绩的目的。所以,在企业购并商誉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时,要制定有关确认购并商誉公允价值的原则和程序,防止此类问题发生。三是会计人员的素质。目前,我国会计师行业的执业水平、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在我国还缺乏企业购并商誉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的“软”环境。

德育基本方法范文6

关键词:语义;本体;半边图模型;知识表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1-166-02

1 语义、本体、半边图来构建新的计算机软件教学方法

1.1 计算机软件教学中本体的构建

知识共享和重用的关键在于共享者对所共享的信息的含义要有一个共同一致的理解,才能在语义层次实现信息的互操作,进而实现更高层的、基于知识的智能应用。语义Web采用了本体的思想;本体是一种能有效表现概念层次结构和语义的模型,提供对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从而无论是人还是应用系统之间都能够有效地进行语义上的理解和通讯。也就是说,本体使得不同软件的知识之间能够通信、共享和重用,新的知识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知识系统,而不必“从头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软件本体的构建实质就是研究单个知识点对象的属性特征和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用本体技术将这些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形式化地表示并存储于计算机中。分成3层,底层是所有软件最基本操作,高层是软件功能学习模型,复杂的是中间层,包含操作的描述以及各种操作之间分析、类比。

1.1.1 定义知识点类和类的层次结构

在本体中,类的定义为共有某些属性而同属一组的一些个体的集合。类是本体中最主要的知识单元。多个类可以用“子类”关系组织为一个特定的层次结构。最高层的类代表着最抽象的实体概念,子类继承了其父类的抽象特性,比其父类更具体或范围更小的实体概念。在软件学习模型中,首先直接使用该系统或通过培训,当掌握这些知识点后,构建出上一层,如学习了Word中的字体、字号等,掌握后就是掌握了Word的字的设置。Word也就是一个知识点类。

1.1.2 定义知识点的相关属性

在本体中,属性能用来表述个体之间或者从个体到数值的关系。将个体关联到个体的属性称为对象属性,将个体关联到数据类型的属性称为数据类型属性。

如“操作步骤”和“操作效果”是数据类型的属性,值域为String。设定“Word”类具有“操作步骤”和“操作效果”属性,这样就可以对Word类的个体“字号”等定义这两个属性。在软件学习模型中,经过上一步的构建后,这一步是构建知识点的属性。如字号的设置,包含的属性有“操作步骤”和“操作效果”。

1.1.3 构造软件类

在软件学习模型下,掌握了知识点、知识点的属性后,成功构建上层子类。再通过子类构建软件学习的高层,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如何通过类比、分析来学习新知识点。这就需要找出不同软件之间的公共点,也就是找出半边图的可结合半边。

1.2 半边图的构建实例

1.2.1 同一软件的不同版本学习方法

以Word软件为例。Word软件从Word97一直到Word2007,软件不断升级。

每个简单粒都含有可结合原子标识,不同简单粒通过相同的可结合原子标识,形成聚合粒,不同聚合粒通过相同的可结合归约标识,形成归约粒。如图1。

在Word软件,字体颜色、字形、字号等都是简单粒,这些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相似的,它们都是对字体的外观设置,所以进行聚合,形成“字体”这个组合概念。字体就是聚合粒。

段前距、段后距、首行缩进等也是简单粒,聚合,形成“段落”,就是聚合粒。

这两个聚合粒都是很常用的操作和概念,它们之间有共同点(图中阴影圈表示),如都出现在快捷方式中(点击鼠标右键,有字体和段落),前一个聚合是对字体格式操作,后一个聚合是对段落格式操作,形成归约标识,通过对格式归约,形成“格式”,这是第一层的归约粒,也为第二层的简单粒。

同样“插入”、表格等操作也是第一层的归约粒,形成第二层的多个简单粒,然后再聚合和归约,形成菜单系统。

对于同一种软件的不同版本,大多数基本概念相同,可能增加了一些新概念和改变了一些操作步骤,如在PPT2000中掌握了“自定义动画”的操作方式是通过“菜单”“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或者通过右键快捷菜单“自定义动画”,打开一个对话框,在2003中操作步骤一样,打开的是一个操作面板。设置效果大多数一样,增加了“动作路径”,动作路径就可以聚合到“自定义动画”,可以说熟练操作PPT2000,通过1-2小时就能熟练操作PPT2003。

1.2.2 不同软件常规操作的教与学

我们在学习了Word之后,怎么自学PPT呢?

通过学习Word的字体设置的操作,就能很快掌握PPT中的字体设置。就是掌握简单粒是字体,半边是字体设置操作,都是右键字体。学习这些后,再学习其他软件的字体设置基本就能无师自通了。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快捷菜单,在Word中教会学生快捷菜单,并教会其学习方法,到了PPT,还需要教字体设置吗?如图2所示。

1.2.3 不同编程软件的教与学

学生工作后,很多时候都是使用在课堂上没有学习过的软件,如PB等。如何快速学习?

很多学校把C或C++作为计算机系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在这门课程教学中,在数据成分、运算成分、控制成分(顺序、选择、循环)等部分的教学会化不少时间。

例如定义一个整型变量,并赋值为3。如图3所示。

我们可以将每种语言的数据定义作为宿主顶点,半边是功能,构成一个顶点。这样在学习了一门语言的数据定义后,理解数据定义的含义,就可以两个顶点的两个半边从功能进行结合,在新的语言的数据定义部分就可以不讲,或者是一带而过,学生自学即可。

同样,如循环结构,很多语言都有for语句。功能是基本一样。

对于这类问题教学方法:第一门编程语言课要深入,让学生理解实质,到第二门或第三门语言课就是讲与学习过语言的区别,做实例。

学生学的时候,第一门课认真学,构建初步的信息,也就是构建第一层的简单粒,到了第二门,或者工作后自学新的程序设计语言,就是找和以前学习过的相同点,不同点。将相同的进行聚合或归约。

1.2.4 完全不同软件之间的教与学

在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时候,对象、类、对象的三要素、类的特性、还有子类等一系列概念都是很难理解和掌握,学生学起来困难,老师教学时感觉“肚子里的东西倒不出来”。

在FLASH软件制作动画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元件,如要画一个树林,可以先画一棵树,将其转化为原件,然后,把这个原件拖到场景中多次,也就是多个这个元件的实例,调整树的大小,颜色等,就成一个树林了。

那么这个元件就好比类,拖到场景中实例就好比对象。示意图如图4。

2 总结

本体是一种用来描述概念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的模型,可以深入而简洁条理地表示复杂的知识,而且本体具有允许知识共享、重用的特点,因而更便于知识的查询、验证和维护。可以预见, 本体技术应用于各种软件的知识点建设,本体可以有效地表现知识层次结构和语义,有助于高效的认知与学习,进而实现语义层次上的信息共享和交换。

半边图在计算机软件教与学过程中,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对一些软件的最基本的概念、操作和功能熟练掌握,用这些构成第一层的简单粒(既顶点),从操作、功能、含义等多方面找出顶点每个顶点的半边,多个顶点通过半边进行聚合,聚合图作为归约粒,从操作、功能、含义、现实世界的规律等找归约粒的半边,在进行归约,提高计算机软件学习自主性,提高计算机软件教学效果。以下类推。

教学方法:就是专业基础课要能够让学生掌握理解最基本的概念、操作、功能等,在后续课程中就是找出半边。半边就是不同软件之间的内在关联。

自学方法:基础打牢,自己找出各软件之间的操作、功能的半边。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Bostrom R P,Olfman L,Sein M K.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style in end-user training[J]. MIS Quarterly,1990,14:101-119.

[2] 潘颖,欧启忠,肖耿毅.面向语义的课程知识本体的构建[J].电话教育研究,2007(2):19-21.

[3] 刘植惠.本体(Ontology) 与语义网(Semantic Web) [J].重庆图情研究,2006(3):1-4.

[4] 赵巾帼,徐德智.语义Web的技术基础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4):56-60.

[5] 张蕾.语义Web本体语言及OWL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22(2):161-165.

[6] 王宇君,胡美深.可视能力和软件学习[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6,33(11):854-857.

[7] 孟朝晖.半边图模型之构造演算[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30(28-33):44-51.

[8] 孟朝晖.半边图模型之多层次认知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30):28-33.

[9] 孟朝晖.半边图模型之聚合归约演算[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31):71-76.

[10] 石明贵,陈国涛,齐阿芳. 计算机软件学习方法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9):108-111.

[11] 赵艳杰,李君芳. 浅谈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方法[J].福建电脑,2007(5):190.

[12] 任正云.谈谈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