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1
现实的情况是:高师钢琴主修学生在入校前大多没有经过系统而全面的钢琴学习,对于各种钢琴技能的掌握不甚到位。学生对自身情况和专业认知也有偏差:有些学生把自己当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生看待,眼高手低,不愿跟随教师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有些学生则自卑退缩,认为自己基础薄、条件差,常常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而从高师钢琴教师的教学本身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计划、教材的选择上主要由任课教师自行制定和安排,虽相比集体课教学模式自由度较大,有利于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然而弊端是教学随意性较大。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考虑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教学计划、没有选择适合学生个体的教材,极易造成教学目标的偏差,这会对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目前,对于突出高师钢琴教学的“师范性”,即培养“既能进课堂进行音乐教学,又能上舞台进行钢琴演奏”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这一定位已有普遍共识;对高师钢琴主修教学计划制定与教材选择上的“普遍性原则”,即钢琴演奏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作品的不同时代与风格的广泛性、教学教法的多样性等认识上也比较一致;而对于“个别针对性原则”,因为牵涉到学生个体差异,则比较难以把握。本文主要针对“个别针对性原则”情况下的高师钢琴“教学计划”和“教材曲目”的合理选择进行如下探讨:
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除了要考虑学生的程度、能力和演奏特点等方面,还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个人的一些特殊需求(如考试、参加比赛或汇演等);教材的选择也同样,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既能发挥长处的曲目,还要选择能促进学生纠正偏差、弥补不足、迅速提高演奏水平的曲目。教师要做到这一切,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演奏、个性、心理和体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后制定出一个初步的教学计划,并在实施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
一、因人制宜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其生理结构、心理气质,以及个人音乐审美的偏好都决定了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综合因素,因人制宜地制订教学计划和选择教材。
1 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
对于天生手掌宽厚松弛、手指较粗的学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除了要发挥他的优势,弹奏音色宽广浑厚、富于歌唱性的作品,例如拉赫玛尼诺夫、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更需要增加一些要求触键轻巧灵敏的曲目,例如斯卡拉蒂、莫扎特等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对手指纤细瘦弱、手掌较紧较窄的学生,不仅要弹奏贝多芬的作品来提高指尖稳定性和手指力量,还需要有意识地在教学计划中多安排手指跨度较大的曲目来改善学生手指的伸张能力;对手指机能较好、具有良好爆发力的学生,擅长弹奏兼具力度和速度的作品,如贝多芬、李斯特的作品,同时要注意增加能加强对手指力度控制的作品,如德彪西等人的作品。
教师要把握好这些“补短”练习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太少起不到强化的作用,太多有可能因运动疲劳而造成不必要的生理创伤。因此把握好训练的尺度,在教学计划制定之初反复斟酌,在实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短期强化训练和长期教学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演奏技能产生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较大的飞跃。
2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三个方面。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包括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同学生在这三种能力的表现方面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例如,有些学生记忆力好,背谱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想象力方面也许不够丰富。对这样的学生可让其早背谱、多弹奏名家名作,开阔音乐视野,同时努力拓展其艺术想象空间,引导其对美术、文学、舞蹈等姊妹艺术的涉猎,鼓励其多联想、多感受,提升音乐表现力。
气质是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动力特征。对于每个学生不同的气质,教师要在认真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加以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演奏具有个人的艺术魅力。在教材选择上,―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取长补短,使学生各方面的演奏才能都得到发展;另―方面根据学生个人气质选择合适的曲目作为教材,使学生个人演奏特点得以充分地发挥。例如,敏感多情型的学生适合弹奏肖邦、舒伯特的作品;单纯天真型的学生与莫扎特的作品有着天生的契合;冲动叛逆型的学生可选择贝多芬的晚期奏鸣曲给他自我表现的空间。
性格是每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大学生的性格此时已初步形成,但又未完全定型,好的教师应善于利用和改变学生的性格特点。例如对于胆怯自卑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教材要选择虽有―定难度但不过分艰深的曲目,使学生在不断稳定提高演奏水平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自己演奏能力的自信心;对于盲目乐观、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之间差距的学生,可以安排从技术上看来似乎容易,但实际演奏对艺术水平要求很高的曲目作为教材,通过对学生提出详尽的演奏要求,让他认识到自己在音乐表现上的差距,克服其骄傲自满的情绪,达到全面提高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的教育目的。
二、因时制宜
各高师音乐专业钢琴主修课程的学制长短不一,教师要根据学制安排,制定一学期、一学年至全部学期的教学计划,将近期教学要求与长期教学目标有机规划好。
每学期所要涉猎的曲目、完成的教学内容,应结合教学大纲“按时”完成。如果一个学期安排教学内容太少、弹奏曲目太精,则可能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反之,一个学期安排教学内容太多、曲目太粗泛,则可能使学生学习任务过重,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进度上的问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在整体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教学计划在各学期之间可以有一定伸缩性,以期更科学合理地完成教学目标。
因时制宜还要注意大学生多是十八至二十岁出头的年龄,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人的学习智力和运动能力特点也要考虑进去。据国家体委、教委、卫生部对《我国青少年男女生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调查》:刚入大学时,女生在速度和耐力上仍有缓慢增长的趋势,二十一岁以后进入稳定阶段;男生在力量、耐力和爆发力上仍呈现缓慢增长的趋
势,分别在十九岁(力量)、二十二岁(耐力、爆发力)进入稳定阶段。了解了该年龄段男女生在运动能力上的自然规律,教师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例如,可抓住大学女生在速度耐力上有一定上升空间的有利时期,把女生教学重点放在对弹奏速度和手指快速跑动耐力的技术训练和提高上,尽可能多选择此类型的曲目作为教材;而男生在力量、耐力和爆发力上的优势,则可以多选择一些力度强、八度和弦多、篇幅较大的曲目给男生去锻炼,专门性练习曲和炫技型作品可适当的多一点,增强技术表现力。如果因为生理原因学生处于运动能力停滞下降期或已过了增长时期,钢琴学习遇到瓶颈的时候,教师应做思想工作,让学生不要产生畏难情绪或放弃的念头,教学计划重点也要转移到对音乐的深入体会和演绎作品的内在情感上来,加强音乐艺术的审美修养。女生在力量和高难度技术上也许不如男生,但可根据女生情感心理早熟的特点,使她们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在情感和作曲家丰富的创作想象力。教师如按照这些特点制定出各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需制宜
对于高师钢琴主修的学生而言,每个学期考试曲目、参加汇演和各种选拔比赛的曲目的选择和准备,也是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选择教材时应该通盘考虑的重要因素。
1 根据考试内容选择教材
一般来说,高师钢琴主修考试曲目的选择,除了尊重教学大纲的规定外,对曲目的篇幅长短、难易程度、舞台效果以及与学生个人特点是否吻合等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除非有特别的目的,一般不宜选择过于冗长的作品作为考试曲目,如果有一首作品需时较长,那么其他几首作品在演奏篇幅上就应短小些。曲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既能体现学生当前的水平,又要有―定的难度使其通过考试得到锻炼提高,但也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变得力不从心。考试曲目要兼顾舞台效果,并注意与学生的个人特点相吻合,以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但也不可一味扬长避短,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 根据演出要求选择教材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演出经常是临时性、突发性的,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一些适合音乐会演奏或汇演的曲目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手头上保持一到两首保留曲目,可随时应对不期而至的临时演出任务。演奏曲目可选择较为常见、演奏效果热烈而不至于过分艰深的曲目,最好有一定比例的炫技华彩段落和脍炙人口、旋律优美的抒情段落,时间控制在五至十分钟为好。另外,学生如果在某类型作品的演奏上有优势,可尽量选择他擅长的作品来表演。
3 根据比赛要求选择教材并制订教学计划
从得到比赛通知的那一刻起,教师就要为参加比赛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和时间表。首先,可在保留曲目和以往教过的曲目中看看是否有与初赛、复赛规定曲目相吻合的作品;其次,尽快选择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演奏优势的作品作为参赛自选曲目;另外,在一些比赛中可能设有合奏、伴奏的项目,比如两年一届的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俗称“五项全能”),在教学计划中要尽早安排与另一架钢琴的合奏,加入伴奏(正谱视奏和即兴伴奏)的练习,使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以实现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
我国高师钢琴主修教育既要夯实师范性教育基础,也要加强专业性教育水平'使我国的钢琴普及被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在这个目标贯彻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和教材选择,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将起到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周 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关注音乐实践。服务音乐教育――记“2009中国广州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
由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主办、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和广州大学支持协办的“2009中国广州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5日到8日在广州大学城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音乐教育领域的8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邀请了海内外多位著名专家,包括美国纽约大学音乐教育系主任戴维・埃里奥特(DavidElliott)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教授、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马达教授、香港教育学院文理学院副院长梁信慕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周世斌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郁正民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音教系主任余丹红教授和副主任杨燕宜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许卓娅教授、台北师范大学赖美玲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廖家骅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李方元教授等。此次大会还得到了各主办和支持单位的高度重视。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广州大学、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的相关领导也亲临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作为大会的首席主题发言人,埃里奥特教授在大会上一共作了四场报告,分别是: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主旨及其在教学中的涵义》
・《何谓实践音乐教育?》
・《音乐活动、音乐聆听、音乐理解与音乐价值》
・《总体音乐课程设计与指导》
埃里奥特教授以具体事例和通俗而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例如,为了让大家明白音乐挑战与音乐技能的关系,他特意引导全体听众一起玩“加百列・夏庞蒂埃数列(GabrielCharpentier Seriesy)”互动游戏。这样,原来看似抽象而深奥的哲学,都在埃里奥特教授的充分解释和形象描述中变得通俗易懂。对于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埃里奥特教授也都结合身边具体的事例,一一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此次大会,共有26位学者提交了与音乐教育哲学相关的论文,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联系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对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音乐学院;教学管理;教风管理
音乐学院和别的理工科院系有着本质的不同,音乐学院的学生更偏重于实践,多次的舞台表演使她们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更难以管理。老师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更趋于发散思维,并在平时的举手投足中很重视自己的形象,很容易沟通,但也很难约束住她们,很难让她们遵守一些看起来比较苛刻的管理制度。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对此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做好学生的教学管理
音乐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是技法课,同理工科的学生不同在于,班级很小,大部分为一对一的小课,学生和老师关系紧密,每一个学生的专业课老师都不一样,学生和老师之间互选。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动态管理”机制,即学生的专业主修或选修不以一次考试定型,而应根据每学期专业考试成绩,确定学生下学期专业学习主修或选修课的定位。这种奖勤罚懒、可上可下的措施,可极大地激励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应加强毕业生专业汇报的制度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带动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音乐教育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外,还可以通过不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音乐会及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还应强调的是注重专业的同时,绝不能放松对文化课的学习,教育学生作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二、做好教风管理
学风与教风密切相关,坚持倡导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结合学生学风的整顿,在尊重音乐教育特殊规律的同时,应把教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长抓不懈。教风建设的重点是,以落实教学委员会对日常教学的督导为中心,充分发挥学院教学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应制定教学委员会的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院教学委员会的职责和权利,开展不定期地检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如实地掌握教师的治学态度及教学实绩,加强学院教学委员会对教学工作管理的日常化、规范化。同时,加大教学评估的力度,坚持教研室、学生班组、院系三级评估与日常教学检查相结合,量化打分与定性评议相结合,保障学院教学状况的宏观把握,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对于教风建设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日常教学督导中,学院教学委员会应时刻以教学大纲为准则,督促检查教学,保证本科教学各个环节的井然有序。
三、做好学分制教学计划
学分制教学计划是学分制下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良好契机,按不同专业组成教学计划编写小组,召开专家论证会议,在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制定专业的学分制教学法计划。学分制教学计划打破以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既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规范,又着眼于为学生开拓广阔的专业个性发展的可能。教学计划应注重艺术类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必修课体现宽而厚,选修课突出专而精;在学时、学分分配方面,应降低必修课的比重,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切实扩大学生学习的自。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通过体系优化、课程整合,基于拓宽口径,夯实基础,完善素质,提高能力,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四、提高教师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是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依据。只有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建章立制为加强教学工作核心,才能加强对教学活动的规范管理。出台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应在对专业教学进行充分论证、对学院教学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对以往管理经验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完成,从而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有章可循,教学管理有法可依。
学院教学委员会须展开富有成效的教学督导工作,其中包括检查教师的教案、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及教学纪律,全面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师上课的反馈意见等,有效的监督和保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为配合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给教学管理和各系办配备专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计算机,从而保证教学制度、教学计划、开课计划、教学评估、考试安排、专业课表、学期试题库、学生学籍管理、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毕业生管理等等主要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前所未有的规范化有序进行。
大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3
一、围绕实践的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以JAMK音乐学院的本科教育为例(2013年本科培养方案)①,学生在本科阶段共需修满270个学分,分5大类,详见下表。说明:
1.“通用技能”即国内常见的“公共必修课”,包括电脑技术、语言以及沟通技巧等科目。
2.“音乐能力”包括演奏、演唱、视唱练耳、合唱指挥等科目。国内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同样很重视技能教学,但是芬兰的技能课在教学方式上相对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下文将详细阐述。
3.“教学能力”包括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教案的编写、音乐教育基本元素等科目。科目所涉范围围绕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非常实用。由于该类课程与学生今后的教学联系紧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更加突出实践性,下文详述。
4.“音乐操作技能”比较像国内所说的“艺术实践”课程,但是形式更多样,学分比重也较大。国内高师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课程,大部分是在音乐厅、剧院演出,辐射人群比较窄。但是我所见到的JAMK音乐专业学生参与的“艺术实践”,活动范围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除了音乐厅、剧院等国内常见的地方,还活跃在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堂、慈善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儿童医院、福利院、街头、超市等场所。换句话说,只要有人出现的地方,就可以是演出场所。其良好的音乐环境,来自于一代代音乐教育者的传承和努力,芬兰的高等音乐教育者非常关心“未来音乐人”的身心健康,他们认为只有音乐人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才能长久地为社会服务。一门称为“工作和活动技巧”(Workandactivityskills)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从事电声乐队演奏的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比如对耳朵的保护、电器化工作环境中的人身保护,学会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正确的演奏姿势演奏,心理的自我调适等等。这些非常人性化的实用课程,能够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总的说来,“音乐操作技能”这部分学分,主要是通过艺术实践过程,鼓励学生由“学生”角色逐渐向“教师”角色,转变帮助学生认识、解决职业化生涯中将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专业。
5.“选修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或发展学生个性,科目不限。从这个教学计划来看,JAMK音乐学院的管理者们非常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这与JAMK作为一所技术学院的特点是相吻合的,因为技术学院的特点就是培养专门人才,强调“职业化”。举一个小例子:我曾经看过一个幼儿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由JAMK音乐学院一年级学生为孩子们进行表演。这是课程“项目与创新”(Projectsandinnovations)里的一个内容,该课程属于教学计划中的“音乐操作技能”部分。一共有两组学生参与表演,每组约十人,表演时间各在二十五分钟上下。第一组学生合作表演,除吹拉弹唱外,还利用手偶和孩子们充分互动,带着他们唱歌、游戏;第二组学生则给孩子演了一个音乐剧,有角色、有化装扮演、有乐队伴奏,更让人惊叹的是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把孩子们完全带进了故事当中,反应热烈。等孩子们高高兴兴、很有礼貌地离场以后,教师和学生当即展开讨论,对刚才的表演发表看法,提出改进建议。说实话,这群一年级学生体现出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很多我见过的国内的大四学生还强,让我非常吃惊。据教师介绍,这样的表演每学期有好几次,根据不同老师的要求而定。在学期之初,任课教师就和相关机构共同协商表演的时间和地点,这个小小的细节看似不太重要,但也是经过了细致考虑的。如在圣诞节前常会选择教堂、儿童医院或慈善中心等;如果是碰上一些全民主题日,则会更多地选择图书馆、博物馆等场地。通常学生自由分组,每组的场地各不相同;接下来每组学生要共同确定一个适合该时节、场地的主题,在课堂上和教师讨论,达成共识后就可以着手排练了;演出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在场,并做记录。每个学生只有在完成这个项目之后,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开展实践性教学,学生必须走出学校。而芬兰的学校和众多社会机构之间有着长久的积极联系,说明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早已在全社会达成共识。
二、围绕实践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在我参与的所有课堂里,我一直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以我的专业方向课——儿童音乐教育课程(EarlyChildrenMusicEducation)为例,教师上课的模式大致为:1.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一起进行“Workshop”②;2.“Mini-lesson”(模拟教学),一般两个学生当老师,把其他学生当成幼儿模拟教学,这样的机会每个学生都会轮到;3.讨论。这样的上课模式应当是个常态,JAMK的老师这么上,赫尔辛基城市大学的老师也这么上,奥地利、美国、德国的老师也都如此。“Workshop”是目前欧美普遍采用的用来培训音乐教师的方式,这种基于音乐实践(包括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创造音乐等)基础上的教学法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能够让学生从音乐学习者的角度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步骤。模拟教学是学生消化知识、表达知识的环节,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在讨论环节,教师常常会问“如果在实际课堂上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面对特定年龄段的孩子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等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同样,我在于韦斯屈莱大学旁听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也是差不多的模式,“Workshop”、“Mini-lesson”和讨论。只是因为培养的是小学音乐教师,所以选的音乐大部分来自小学音乐教材。除了教学法课程,其他课程同样带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如合唱排练课主要就是作品排练,但是排练者(即指挥)并不是教师,而是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在JAMK,合唱指挥和声乐、器乐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课堂上的合唱团常常是由合唱指挥专业学生请过来的、热爱合唱的学生组成的。从排练前的热身到正式排练,全部由学生完成,而教师的任务是在一旁录像和给予及时的指导。乐队指挥课也是如此,指挥是乐队指挥专业的学生,他(她)指挥一支由所有上课学生组成的交响乐队(乐器不全的情况下由其他乐器替代),教师在一旁录像,并在需要时给予指导。乐队指挥专业学生每周两节课,一次是排练,另一次则是回看录像,和教师讨论。这样真刀真枪的磨炼,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已经有了大量的排练经验,积累了不少曲目,毕业之后完全可以独立工作。从我的朋友Ann那儿还得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课程——器乐学法课程(InstrumentalDidactics),这是教学计划第3类“教学能力”当中的一个课程。Ann是JAMK音乐学院一名吉他专业的学生,今年二年级。她告诉我从二年级开始,她每周不光自己要上吉他课,还要给两名小朋友上吉他课,这便是器乐教学法课程,每个器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她的两个学生不是她自己找来的,而是JAMK音乐学院安排的。音乐学院负责面向社会招生,收取课时费,并安排在校学生上课。一开始,我以为JAMK拿学生当雇工赚钱,因为学校并不给Ann这样的“小老师”付费。但后来进一步了解才知其所以然:Ann这部分劳动会转化成学分记录在学习档案里,而且参与教学的不仅仅是Ann,还有Ann的吉他老师。Ann的吉他老师和她一起,为每一个上课的孩子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并且每隔三个星期,Ann的吉他老师就会亲临课堂观摩,并对她的教学提出建议,而Ann老师的这部分劳动计入工作量,从小朋友所交的课费中支出。至此,我才明白,学校、Ann的老师、Ann、业余学生在这件事上是合作者,是共赢的关系。学校通过这个课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教学经费;专业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实际教学观察学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Ann有机会进行一线教学,实现“教学相长”;业余学生花钱不多但教学质量不低,性价比高。在我看来,这种课程可以在国内推广,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为社会提供相对有保障的教育资源,可以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对提高全社会的音乐教育水平有帮助,学校也可以借此扩大影响力。
三、围绕实践的教学评价
在JAMK音乐学院,很少进行纸质的考试。一些大课,如教学法课,大多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学生的评分,共6档,从0分到5分。因为是小班化教学,加上学生常常在课堂上进行音乐实践展示自己,或唱或奏或教,老师有很多机会观察学生,从而得出评判。还有些大课,如练耳、音乐理论的考试,多以音乐会形式进行。每个器乐或者声乐方向的学生,毕业前必须开一场个人独奏(唱)音乐会,成绩合格之后,才可以结业。教学评价因每个任教老师而异,但是大部分老师的评判都根据学生的演唱、演奏、指挥、表演、编配、教学、写作等等音乐实践活动给分,学生不可能靠考前死记硬背就取得好成绩。这种“重视过程、重视能力”的教学评价思路也值得我们借鉴。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管理者们重视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又有来自学校乃至全社会的支持,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音乐领域内,都达到了应有的“职业化”程度。
四、启示
大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04-01
一、湖南省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就业现状
从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至今天,二十余年的时间,全国各地原有的师范院校以及部分综合大学甚至理工类大学,都像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了音乐学院并设置了音乐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近400所各类院校不同规模地开办音乐类专业。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专业所望尘莫及的。湖南省现有16所高校面向全国招收音乐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也是与年俱增。这种大规模的发展,一方面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而另一方面,面对严峻的高考遴选中,艺术专业的大幅扩招也能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教育要求。由于音乐专业入学文化分数要大大低于非艺术类,因此,对于为数不少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的高中毕业生,它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和吸引力。诱人的文化录取分以及超量的招生名额既是许多考生无奈的选择,又是他们进入大学的唯一捷径。
当莘莘学子满怀欣喜的收到高校音乐专业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摆了他们的面前,就业岗位并没有像招生名额般扩招。尽管官方数据经常显示就业形势喜人,九成以上音乐毕业生能如期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事实上,仅有约三成的学生找到满足的表演类工作或音乐教育类工作,大量毕业生由于长期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改行者居多。或者在家待业,此外,从事培训行业或以家教为生的毕业生人数也是与年俱增。
二、就业形势成因分析
招生规模与就业形势的巨大反差,其形成根源在哪里呢,结合湖南省高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招生学校急于扩招,配套欠佳
借着全国普及高等教育的东风,众多师范院校以及综合类大学开始盲目扩招。由于音乐专业“入学”文化分数低而收费高立刻成为许多高校的“抢点”,许多高校争先恐后、多快好省地纷纷办起了音乐专业。并且,高收费、相互攀比的心理还促成了许多高校逐年加大扩招力度,大有力争上游、快马加鞭之势。而在另一方面,相应的办学条件、师资状况以及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却未能及时落实。部分院校出现过确认学生入学人数后才开始兴建琴行,配备相应多媒体教室的情况。甚至于还有学生,由于学习的是较为冷门的乐器,入校后因为缺乏相应专业的教师而被迫改换专业。
(二)培训机构快餐式应试培训,生源良莠不齐
为了应对音乐类专业高考的专业联考及各个学校的单独招生考试,各艺术考生入学前,在学好高中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拜师学艺,仍然要花费不少的金钱和时间。众多家长为了让考生能在短时间内能有具备应试能力,不惜血本。于是一系列具有高利润的培训链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的艺术培训学校,也即扎点在省联考考点附近的大大小小的民办培训机构,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很多外地的培训机构从成立到运营各阶段都会来长沙取经,足见长沙音乐培训学校的影响。艺术培训学校的存在,一方面能将备考考生组织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给考生传授了良好的备考经验,节约了考生的时间成本,提高了通过率。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规模教学等利益驱使,艺术培训学校以及相关老师都会尽最大可能动员各个高中的高三考生加入艺术考试培训队伍。很多招生口号都直言“无需基础,三个月包过”、“只要能开口说话,就能通过艺术联考”……,这样直接导致了大量即无音乐天赋也无艺术爱好的考生,为了能顺利通过高考而挤进艺考大军。很多所谓音乐专业新生都是凭一首歌一支舞就拿到了高校敲门砖。缺乏基本技能的训练,进入大学后,即不能唱也不会弹,甚至于连学习兴趣都没有,这样,专业老师纵有百般教学技能也难以调教。音乐专业生中具有传说的童子功,即幼儿时就开始学校练习某项音乐技能的,大部分去了国内九大音乐学院,省内各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大都出炉于快餐式艺术培训学校。生源本身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从事音乐本专业工作的可能性。
(三)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不协调,学生难定位
部分院校由于盲目扩招,缺乏办学经验与专业教师,其设置的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由于专业课程上设置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很多音乐专业学生常常抱怨没有适合自己的课程,必上的课太难,需要学的课没有开,这样的教学过程直接导致了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水平欠佳,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缺乏基本教育素养,形成了毕业生既不会表演,又当不了老师的尴尬现象,自然也导致了即使有合适的岗位也缺乏基本技能而无法适应的情况。
结合这三大原因,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主要可以从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角度出发,来探讨可能改善的方法。
三、关于培养目标的思考与建议
前文提到,由于我省各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普遍音乐基础较为薄弱,这就更需要在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上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
(1)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有别于几大专门的音乐学院,笔者认为我省各高校的音乐学院应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娴熟的演唱、演奏技巧,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良好的音乐修养的高级专门表演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应该依据于社会和人才市场,应该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关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调研。培养具有鲜明的文化品格、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较扎实的音乐表演(包括音乐制作等)专业技巧、音乐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艺术表演才能。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应增加“艺术文化学”“文化管理学”和“组织策划”等课程,在实践环节的形式与内容上,除了原有的舞台艺术实践外,应增加社会调查、组织策划、文化管理等方面内容,并要求学生到国企、合资、外资及社区文化部门做一定时期的助理或见习。
大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5
音乐教师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学任务
1、学会课本上的全部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读谱知识:弱起小节、速度记号、跨小节的切分音。
3、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作旋律、填写旋律的能力,并逐渐学会辨别三和弦的和谐是否。
4、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的感染和鼓舞学生。在上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要介绍世界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和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1、二、三年级的歌曲都是单声部歌曲,唱二声部歌曲比较困难,两个声部分别唱效果都不错,而合在一起难协调统一。因此,要加强练习。
2、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四五个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的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3、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 ,需要学生先熟悉旋律,再做欣赏。
五、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们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的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六、教材分析
大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校;蒙古族音乐;音乐教育
Abstract: how to better in college students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music culture, change some college students' indifference 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 is placed in every one of us hav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 worker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before. Mongolian music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excellent national music culture inheritance, to strengthen national emotion,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 university; Mongolian music; Music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过去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主要是依赖于三种传承方式――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民俗生活传承,而且几乎是“口传心授”传承模式。然而笔者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的音乐教育与汉族地区所进行的蒙古族音乐教育,现在大多还处于自发状态。有的地方原已开展的蒙古族音乐教育,因各种困难不能继续;原本实行“双语”音乐教育的民族地区或学校,如同语言教学一样,也由“双语”变成了“单语”教学。在音乐、艺术院校实施蒙古族音乐教育,还处于起始阶段。
开展蒙古族音乐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开拓音乐视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综合素质,音乐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教学通过美好的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在高校开展蒙古族音乐教育,可以激发青年人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丰富其民族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学校音乐教育应充分挖掘原生态音乐资源,让学生了解熟悉我国各民族丰富的音乐文化,在本土音乐文化熏陶中增强民族情感体验。同时,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如何把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音乐引入大学生的课堂,让大学生了解自己本土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作为在普通高校中的研究生,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设想。
一、内蒙古地区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1、近年来,为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令。如:教育部2002年7月2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的形式颁布的《学校教育工作规程》的“总则”中明确指出,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目前内蒙古的普通高校中,普遍开设的有关音乐方面的艺术选修课是“音乐欣赏”“音乐概论”。从已开设的反应来看,这些音乐选修课确实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翻开这些课本,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是以西方音乐为标准的,从巴洛克时期一直详细地介绍到二十世纪的流行音乐,但对中国的民族音乐,特别是蒙古族音乐,或未提起,或一带而过,这就使得蒙古族音乐教育没法从理论上体现出来。
2、由于内蒙古地区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再加上学生的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水平不相同等问题,目前,音乐教育课严重缺乏教学指导性大纲和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据调查,现有的蒙古族音乐教材是专业音乐教育使用的教材,内容比较专业,教材没有根据非艺术类大学生特点来制定,并不适应内蒙古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使用。
二、内蒙古地区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问题的分析
1、蒙古族音乐教育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
蒙古族的音乐类型及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整理和挖掘。在理论化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蒙古族长调音乐的发展历史、形态特征和演唱方法开始重现,但研究的起步时间较晚。
2、针对大学生创作的蒙古族风格音乐作品较少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在内蒙古地区的大学校园里,流行的大多数是国外流行音乐和国内乐坛的通俗音乐,真正符合青年学生心理特点的蒙古族校园歌曲不多,急需音乐创作者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现代流行音乐的传播途径很方便。现代信息及网络发达的情况下,学生接触音乐的途径很广泛,广播、电视、网络……随时随地可能接触到国内、外的流行音乐及现代音乐,非常方便。学生几乎被这些音乐包围着。好必斯教授在《建构良好草原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之断想――西部大开发与草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写道“当今,铁路、公路延伸到草原深处时,带来了一种现代文明和域外文化,同时,也给草原音乐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发生了强烈的前所未有的碰撞。城市在膨胀,草原在缩小,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渐渐被定居的牧业所代替,古老的勒勒车摇曳出多少神奇而古老的游牧文化。而今勒勒车渐渐成为牧区旅游的景点观赏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变迁,必然带来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马背民族创造了灿烂的马背文化。对蒙古族来说,骏马不仅是生产资料和交通工具,也是蒙古民族情感的寄托,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草原与马背是草原音乐文化的摇篮和载体。而今,骑着冷冰冰的、毫无情感而言、只会做机械动作的摩托车去放牧、怎能体会马背民族的内心感受?更谈不上马背文化的创造了。如果长此下去,再过百年、千年,草原音乐文化将向何处去?令人担忧!近年来,电视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体和信息传递的媒介,在广大草原得到了长足发展,草原牧民不必走出草原就可了解大千世界。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种文明与进步,但随之而来的,自封为现代文化的精神垃圾,也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这片音乐文化的净土。面对这些,草原在步入现代文明的同时,草原音乐文化能不能固守着自己传统音乐的纯洁和令人神往的草原神韵?令人担忧。”
3、教师本身对蒙古族音乐掌握不够
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教育内容不能够保证,造成音乐对民族音乐的掌握有限,没有相应的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环境和氛围,音乐课程的开设内容相同,没有突出地方音乐的特色,地方的民族音乐没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音乐教师本身未能真正掌握蒙古族民间音乐,对最直接的蒙古族民歌都不熟悉,是很根本的问题。来自草原的蒙古族音乐教师对蒙古族的音乐及民歌熟悉,这也是依靠在草原家乡的熏陶。来自城市的蒙古族音乐教师,和大学生一样,没有机会接受系统和正规的蒙古族音乐教育,造成了学校蒙古族音乐教育的缺失。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来源不同,受过蒙古族音乐教育的高师并不多,而且也没有对蒙古族的音乐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蒙古族音乐教育的建议
1、加强蒙古族音乐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在观念更新和重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蒙古族音乐文化特征,加强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并逐渐将其成果系统地注入到大、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中去以适应内蒙古蒙古族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蒙古族音乐教学中,突出民族化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安排,加大民族音乐文献、史论及古典音乐欣赏类教学的比例。另一方面根据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编写相应的蒙古族音乐教材,在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中力求从少数民族音乐特征和固有音乐价值观出发,编写出蒙古族音乐理论教材,教材内容争取反映蒙古族音乐体裁、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通过学生熟悉的音乐来进行音乐基础训练,使蒙古族的音乐内容融会贯通于各教学环节中。
2、加强研究、搜集、整理蒙古族音乐工作
内蒙古各民族音乐理论研究者,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投入参与蒙古族的调查研究整理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客观描述各民族的音乐形态和生成背景。探索它们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功能意义,使之成为因材施教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重要根据。在深入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依靠广大教师的力量,编写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教材。使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质在教材中条理化。通过科学研究、学术讨论、著书立说,将蒙古族在悠久历史中积累的传统音乐进行整理,也要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挖掘,按照蒙古族聚居地区大学生的特点,从浩瀚的蒙古族音乐中选取适合大学生的、内容优秀的、特点特点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为大学生使用的教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形成具有内蒙古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3、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对蒙古族音乐的学习
目前,由于部分蒙族古音乐教师,没有机会接受系统和正规的蒙古族音乐教育,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不够深入,这就要求这些音乐教师重视蒙古族音乐的学术研究,广泛开展科研活动,也可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指导,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民族音乐素质,并将学术界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中去,教师肩负着传播和传承民族音乐的任务,只有教师提高民族音乐的素质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在高校将蒙古族音乐文化纳入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有利于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增强民族情感,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音乐的“育人”功能在逐步得到重视。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蒙古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段风琴,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1)
[2]好必斯,建构良好草原音乐文化文化生态环境之断想,[J]《人民音乐》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