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级会计和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级会计和审计范文1
沙田赣江特大桥全长8957m,是南昌西环线铁路的重点工程和控制性工程。该工程于2007年7月25日开始施工, 2009年12月31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本桥跨赣江河槽设计为22个水中墩,均为低桩承台、钢筋混凝土实心墩。本工程工期紧张,要在1个枯水期完成水中基础, 22个的深水基础需要同步组织施工,同时还满足三级通航要求,施工干扰大。水中墩混凝土量合计87870m3,并需要投入辅助设施钢材约2万吨,大量的钢材、水泥、地材、模板及机器设备供应保障,需要有力的物流组织能力,才能确保工程顺利开展。为了从施工图优化、技术方案研究制定、预控措施、物流组织、资源配置、测量试验技术等方面来保障22个深水基础同步组织施工,项目部对该桥的深水基础同步施工进行全方位研究,达到预期的目的。
1 工程概况及特点
1.1 工程概况
沙田赣江特大桥起点新建县生米镇,从残丘区以大角度横跨赣江,从石岐村翻越赣东大堤,大堤外(大里程方向)为冲积平原区,后跨富山大道,经唐村绕过小蓝经济开发区,在虎山村与同时建设的向莆铁路东新特大桥相交,终点于富山乡十里村。起讫里程DK1463+640~DK1472+597。通航孔主跨采用(69+4×120+69)m连续梁 ,跨北侧滩涂和南侧水中墩分别采用13孔48m现浇简支箱梁和14孔48m节段预制拼装箱梁,跨赣江东大堤和富山大道分别采用(44+80+44)m 和(48+80+48)m连续梁,其余均为32m、24m简支T梁。共计243个墩台。其中14#~35#墩横跨赣江,为水上基础,采用φ2.0m钻孔桩基础,承台均为低桩承台,墩身采用圆端型实体墩身。
1.2 主要工程特点及难点
1.2.1 工期紧张,施工干扰大,物流组织困难。
1个枯水期要完成水中基础,22个的深水基础需要同步组织施工,同时还满足三级通航要求,施工干扰大。水中墩混凝土量合计87870m3,并需要投入辅助设施钢材约2万吨,大量的钢材、水泥、地材、模板及机器设备供应保障,需要有力的物流组织能力,才能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1.2.2 水文地质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桥址处赣江江面宽1.4km,施工水位17.0m,水位受汛期影响明显,涨落速度较快,水中墩台基础平均水深10米,最大达13米;河床覆盖层为0.5m~3m砂砾,下伏较坚硬的泥质砂岩,栈桥、平台钢管桩锚固困难。
1.2.3 承台埋深低,钢套箱围堰施工困难
承台底标高位置较低,部分承台围堰下沉前必须对下部基岩进行清理,施工难度较大。
1.2.4 水上交通组织协调难度大
赣江为通航河流,16#~19#水中墩同步施工,水上设备多,对航道影响大,水上交通组织协调难度大。
1.2.5 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
主墩承台厚,面积大,一次浇注量大,属大体积砼,砼的内外温差控制是工程的重点。
2 施工图优化
2.1 减少钻孔桩数量
部分桥墩桩基加大桩径,减少钻孔桩数量,缩短钻孔循环,为保证工期创造有利条件。14#、15#、21#~35#墩基础原设计为15根φ1.5m钻孔桩,提议把桩径加大至φ2.0m,根数减少为8根,以缩短桩基施工时间,为保证工期创造有利条件。
2.2 水中辅助设施
2.2.1 钢板桩围堰
通过对桥址河床断面进行实测,由于赣江上大面积的采砂作业,测得的河床面现状与设计图河床标高已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标高变化最大的超过7m。由于覆盖层普遍较薄,钢板桩的埋置深度无法保证自身稳定,原设计的14#、15#墩及21#~35#墩全部为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方法已无法实施,通过与设计沟通,决定14#、15#、28#~34#墩采用矩形钢套箱围堰,21#~26#墩采用砼围堰,35#墩临近岸边采用沙袋筑岛。
2.2.2 栈桥
原设计水上栈桥搭设571m,至29#墩沙洲地段浅滩地段,由于在枯水期出水面的沙洲地段已被采砂至水深6~7m,该段施工必须搭设栈桥通过,原设计水上栈桥工程量不足,在实际施工中必须搭设水上栈桥910m(中间预留15#~20#为通航孔),故请设计对栈桥长度在原设计基础上给予增加。
2.3 提高承台标高
沙田赣江特大桥水上桥墩基础设计均为深水区域,部分承台底直接座在基岩面或嵌入基岩内。因此,在承台施工下沉钢围堰前,需对河床基岩进行水下爆破,钢围堰必须深入基岩2-4m,才能保证封底混凝土厚度,加上钢围堰加工制作周期较长,承台标高低严重制约了水中施工的快速展开,由于本工程要求18个月完成,工期要求紧,水中墩必须确保在一个枯水季节露出水面,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18个月全线铺架节点工期目标的实现,在不影响通航的条件下,部分水中承台标高进行适当抬高,以承台面标高不超过11.2m,枯水季节桥墩底座绝不露出水面为原则。
3 技术方案预控
赣江河道由于长年采砂,河床变化较大,河床覆盖层都比较薄,给栈桥和平台以及钢护筒的施工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目前工期紧、枯水期短、施工难度大的实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过对本桥的总体施工技术方案反复研究论证,本着快速、安全的原则,确定以主墩为主线,先中间后两边,保证重点,突破难点;水中墩台全面投入,同步组织施工,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明年汛期前完成水中基础的原则,确保项目工期和施工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对于水上辅助设施的设计规划,根据赣江的水文地质特点,分别采取栈桥平台、水上独立平台及筑岛平台相结合作业的型式,围堰分别采用圆形钢套箱、矩形钢套箱、圆形薄壁砼围堰,并根据覆盖层厚度,分别采用先桩后堰及先堰后桩的施工方法。
桥位处江面宽1460m,南岸搭设栈桥810m从35#~20#墩,北岸搭设栈桥100m至15#墩,中间预留550m江面,16#~19#四个主墩设置水上独立平台,采用先堰后桩和先桩后堰法两种形式同步施工,经过与航道局和海事局的沟通,决定在16#~17#设上行航道,17#~18#设下行航道,上下行航道的宽度按照60米控制。
35#在岸边采用筑岛围堰施工,14#、15#、20#~34#墩采用平台结合栈桥配合施工,14#、15#、28#~34#墩搭设钢管桩平台,钻孔后下矩形钢套箱围堰辅助施工;21#~26#墩由于河床面较高,采用吹砂筑岛平台、砼围堰施工;16#、17#、18#、19#四个水上独立平台,18#采用先桩后堰法,16#、17#、19#采用先堰后桩法辅助施工。
4 主要施工方案实施
4.1 砼围堰施工
沙田赣江特大桥21#至26#墩结合河床地质、水文地质等情况,原定方案拟采用钢套箱围堰施工,栈桥打通后,施工时水位下降至标高11m,为历年之最,河床深度仅仅3-5m,经论证后决定将 21#~26#桥墩变更为吹沙筑岛后钢筋砼围堰施工,为考虑电力配置及砼供应的合理性,对21#、26#采用先堰后桩的施工方法,22#~25#采用先桩后堰的施工方法。钢筋砼围堰设计为圆形,外径21.0m、内径19.0m、厚壁1.0m,总高8.5m,分4节制作、外径20.6m、内径19.0m、壁厚0.8m。施工期间水位按13.5m考虑;沉井刃脚标高为5m。
4.2 双臂钢套箱先桩后堰法施工技术
先桩后堰施工法,即先打设钢管桩型钢组合平台,完成钻孔桩基础施工后,借助钻孔平台进行钢套箱的组拼接高下沉。根据施工方案,14#、15#、18#、20#、27#~34#桥墩基础均采用双臂钢套箱先桩后堰法施工。
4.2.1 围堰设计
14#、15#基础承台尺寸为15.3×10.5×3m,27#、28#、33#、34#基础承台尺寸为15.3×10.0×3m,29#~32#基础承台尺寸为15.3×11.0×3m,设计均为低桩承台钻孔桩基础,每墩8根φ2.0m钻孔桩,考虑到这14个承台为矩形,若采取圆形套箱,平台搭设面积会较大,为减少作业平台面积,均采用矩形双壁钢套箱,其平面尺寸为:内壁比承台尺寸一边各大10cm,壁厚1.2m,钢套箱高11.3m。钢套箱设计按施工水位16m左右考虑,钢套箱竖向分4.4m+4m+2.9m三节,其中第一节和第二节为双壁,第三节为单壁。每节分10块加工制作。16#~20#主墩承台为圆端形,为充分利用圆形结构不需要内支撑的特点,主墩均采用圆形双壁钢套箱。其中,18#、20#墩采用先桩后堰法施工。钢套箱内径21.20 m,外径23.60 m,壁厚1.20 m,立面分为5.4+3+5.49m三节,平面等分成10块制作;第三节为单壁、无内壁板。
4.2.2 底节围堰拼装及下水
钢套箱平台下水施工是指钢套箱借助水上型钢平台进行组拼,并利用套箱内侧的工作桩或钢护筒作为沉重桩,借助倒链或是卷扬机下放钢套箱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按平台搭设、上部吊挂承重系统设置及提升钢套箱下水的顺序进行。在钻孔桩施工完成后,拆除钻孔区的平台面系和承台范围内的钢管桩,留下钻孔区的钢管桩作为外侧工作桩,内侧工作桩利用钢护筒。在内外侧工作桩上焊接钢牛腿,在牛腿上搭设横垫梁,逐节进行预拼装,第一节整体预拼完成后,再锁定焊接。利于吊挂系统缓慢下放底节钢套箱。均匀灌水下沉,预留一定的干弦高度,以便接高下一节时的对接施焊作业。钢套箱全部拼装完成后,通过钢护筒上设置的限位装置和倒链系统调整,实现套箱的精确定位。围堰着床前,用全站仪观测套箱顶上顺桥向的两个点,调整围堰的倾斜和偏位,直到两点的坐标与设计坐标基本相符为止,然后立即启动10台抽水机向10个隔仓同时注水,使围堰迅速下沉。
4.3 双臂钢套箱先堰后桩法施工技术
4.3.1 钢套箱滑道下水
双壁钢套箱滑道下水施工是指首节钢套箱在岸边组拼完成后,沿着在岸堤边设置的入水滑道向下顶推滑移,当双壁钢套箱达到吃水深度后,依靠自身浮力浮于水上,进行水上推拉运输就位。主墩16#、17#、19#墩圆形钢套箱均采用岸上组拼、滑道下水、先堰后桩方式进行施工。
4.3.2 钢套箱组拼
钢套箱拼装场地就近选择在桥址附近地势较为平整场地上,结合钢套箱下滑入水要求,设置10%~20%坡度,安装下滑滑道。滑道坡度太小,滑道需设置很长,大大增加滑道临时工程量;滑道坡度太陡,钢套箱可能产生自滑,失去控制,而且钢套箱在吃水深度满足自浮要求前,由于滑道坡度太大,钢套箱最前端舱内可能进水失去上浮能力。根据套箱的10个拼装单元,设置8个混凝土基座,混凝土基座顶面高度略低于滑道面,钢套箱在基座上组拼焊接完成后,借助千斤顶拆除钢支座,钢套箱下落至滑道上。作好下水的准备。
4.3.3 钢套箱顶推下滑
设8台50t千斤顶,千斤顶支点设于工字钢横向联接系下。进行首段滑道调坡顶推,同时顶、同时垫高。首段滑道与尾段滑道顺坡对接后,采用卧式千斤顶顺滑道向前顶推钢套箱下滑。钢套箱顶推前,在钢刃角下加焊限位钢板作为简易限位装置,保证在顶推时刃角不偏离滑道。在滑道上涂抹油减小摩擦,利于钢套箱前行。顶推采用两台120t卧式自握油压千斤顶,顺钢套箱中间两组滑道进行顶推,顶推时千斤顶自动夹紧滑道,一个行程后自动前移后部夹具,进行下一行程顶推。在顶推过程中,随时观察钢套箱向前滑移情况,防止偏离滑道,并及时进行调整纠偏。由于滑道坡度设置较陡,钢套箱通过中间段滑道顶推完全进入尾段滑道后,在钢套箱前端加挂2只排水量30t的军用浮箱,防止顶推进入后期时,钢套箱前端突然入水时产生较大冲击力,造成突然下栽舱内进水。随后进行第二次坡度调整,借助临时支墩顶的千斤顶逐步下放贝雷吊梁,将尾段滑道坡度由6~8%调整为13%,利于钢套箱利用自重下滑入水,保证钢套箱重心在脱离滑道前,钢套箱吃水深度满足自浮要求。钢套箱在尾段滑道上下滑时,由于此时钢套箱尾部开始逐渐入水,千斤顶顶推时前端加设钢垫梁,钢垫梁采用军用梁逐渐接长,直至将钢套箱完全推入水中。当钢套箱重心位置前移超出贝雷梁悬吊支点后,采取前端动力船拖拉,后端卧式千斤顶顶推同时进行,将钢套箱顶推拖拉至脱离滑道,使钢套箱最终在水中平稳自浮。
初级会计和审计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 实践教学 行业需求 文
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现行的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许多学生在实践后会计基础工作仍然很不规范、不知道企业要纳税的程序、审计工作不知从何着手等等。下面,结合教学谈几点看法。
1.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已发生了重大、深刻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近来逐步树立的素质教育观。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有单纯的理论讲授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各高职高专院校高度重视能力、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教学计划中显示,在校外内实训教学基地进行会计教学活动已经占到总教学时数的50%。各高职院校都在教学计划中加强了实践课程的份量,不仅在理论课教学中安排了实践课时,而且还开设了专门的实践课程。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够全面。从目前许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来看,开设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纳税实务、出纳实务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忽视与信息化教学的结合,使信息化与手工实验相互脱节。二是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实践教学是通过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会计实践活动来完成的。通过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明确每一实践环节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环节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使学生通过系列实训,提高专业技能,具备会计岗位工作能力。目前,一些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三是会计实训教材缺少特色。从会计准则出台至今,我国公开出版的各类会计教材数不胜其数,但其中大多数教材结构、内容雷同,缺少自己的特色,教材编写重复混乱,精品极少。
2.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会计师事务所、中小型企业、金融类机构和事业单位等。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在减少招人或根本未设定招人计划,但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基层单位仍有财会类专业的岗位空缺。 随着经济景气度的回升,各类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财会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应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型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本次针对用人单位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会计岗位按其性质可分为高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初级会计岗位群和会计相关岗位群。
2.1 高级会计岗位群
包括大中型企业,地(市)级以上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地(市)以上政府机关及大中型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其它大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等。
2.2 中级会计岗位群
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它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
2.3 初级会计岗位群
各企事业、银行单位的出纳,微机录入等岗位,小型企业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岗位等。
2.4 会计相关岗位群
指不直接从事业会计工作,但需要具备会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相关管理岗位。如企业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营销、投资、开发等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投资、资讯等部门业务岗位及其它各类经济组织需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岗位。
上述四类会计岗位群,除去会计相关岗位群之外,高级会计岗位群需要人数较少,且对学历层次要求标准最高,一般应为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初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对学历要求标准不高,一般具备专科、中专或技校毕业程度即可;相对需要人数最多,应是高职高专会计技术教育培养的首选方向。
3.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企业在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加强有高职特色的实训教材建设工作
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实训教材建设应注重实用性、综合性和灵活多样性。
3.3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首先要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要逐步收集完备的实验资料,实验资料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材模式,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能够采用企业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实验。此外,还要在校外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初级会计和审计范文3
关键词: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165-02
引言
《会计信息系统》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如何解决本课程存在的重理论轻技能、重某一特定软件技能轻其他软件技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脱节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与维护》、《会计综合实验》等课程的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等问题,一直困忧着高校任课教师。CDIO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先进的国际工程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意思,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作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教育大纲将学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本文基于CDIO这一教育理念,探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一、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财会审专业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置存在名称不统一、体系不完善、内容不规范问题。在课程名称上有的称《会计电算化》,有的称《会计信息系统》;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技能初级中级与高级层次不清晰、定位不准确、内容欠规范。比如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电算化考试指定教材,规定初级会计电算化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计算机基本操作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五大内容,技能方面使用用友T3教学软件,包括账务处理模块基本操作、工资功能模块和固定资产功能模块的基本操作。广东省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指定培训教材,围绕“会计电算化”的体系结构,主要讲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控制和审计技术,包括: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基本核算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资金集中管理与预算管理子系统;成本管理与核算系统;会计信息的综合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制度建设;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级会计电算化中侧重理论,基本没有涉及电算化技能。又如会计信息系统,以出版版次较多的吴扬俊、沈文华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例,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1章加6个附录。上篇(1~7章)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论、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其他核算管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ERP沙盘模拟与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下篇(8~11章)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介绍在中国广泛使用的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U8软件、金蝶软件集团有限公司KIS软件,重点介绍其中的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的操作使用方法。该书虽然理论技能均有涉猎,但存在电算与手工的脱节且不同软件使用各自的会计数据不便于信息比对。薛祖云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账务处理子系统;采购与应付子系统;存货子系统;销售与应收子系统;职工薪酬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与控制;信息系统安全与风险防范;管理决策报告与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化审计。较多关注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技能训练。饶艳超主编,大连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运营、信息系统计划、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和审计、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应用等。王振武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阐述了信息、网络、ERP和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讲述了业务流程、交易循环及其信息化后内部控制的过程与技术;讲授了计算机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技术,还介绍了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模型构建原理。现有的诸多教材均或多或少地存在重视理论忽视技能、重视某一特定软件技能忽视其他软件技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脱节问题。
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解决会计信息系统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与维护》、《会计综合实验》等课程的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等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可考虑将《会计信息系统》分设为《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和《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两门课程。在课程定位上《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主要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入门知识和技能,以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达到会计从业资格会计技能要求为目标;《会计信息系统运用》则强调会计信息系统拓展知识和技能,以宽口径方式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基础》讲授从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包括理论和技能两个层面的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计算机基本操作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五大内容。《会计信息系统运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将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放在技能培养上。通过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会常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提高学习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及软件处理能力。在内容分配上,《会计信息系统运用》应以代表会计软件较高水平、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大的专业软件为例,如金蝶系列财务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分别编辑适应小型企业的金蝶KIS软件、用友通软件,适应大中型企业的金蝶K/3软件、用友U860软件四个教学案例,从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到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模块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根据学生水平及专业课程要求,实验中有关的项目可以根据授课对象及课时数灵活选择使用。教学内容上,设置一套特定会计数据,同时应用于手工会计系统和电算化会计系统,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融合,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使用不同的会计软件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使学生既可明了计算机会计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的联系与区别,又可以相互验证会计数据录入、处理及输出的正确性。
三、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储存和处理,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输出所需会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为了使学生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达到CDIO大纲设定的预定目标。教学中,我们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以外,需要更多地使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软件初始化过程中,要求学生拟定会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会计单位名称;软件应用模式;账套参数及基础资料等。在会计处理中,虚拟会计单位的各类业务,包括:外币类业务;存货类业务;往来类业务;多项目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自动转账业务等。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自主选择不同系列(金蝶、用友)不同版本(KIS/K3/T3/U8)的会计软件完成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基本模块和辅助模块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得出及时、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代入角色,体验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审核员、记账员及预算员、资金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学生做作业就像玩游戏,无论是一个同学在一个账套内依次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还是几个学生组成团队分担一个账套中的不同角色,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完成技能训练。在考核上,会计信息系统宜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力求准确界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
经过如上改革,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技能初中级与高级层次得以清晰、内容相对更规范。特别是通过内容整合,把手工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加入会计信息系统,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可以把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在比较中加以固化。比如证账表处理中,手工填制凭证与计算机制单的区别——手工填制凭证只需在第一条分录书写摘要,计算机制单必须给每条分录输入摘要,计算机制单可以通过辅助录入窗口丰富凭证反映的核算内容;手工环境下,所有经济业务发生后都需要手工填制凭证,计算机环境下除制单员录入凭证外,计算机功能模块会自动生成凭证,如固定资产折旧及其增减变动、期末损益结转、存货的收发存等等;手工环境下,会计工作存在证证核对、证账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以及表表核对,计算机环境下只要凭证录入无误(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相符)、表格公式设置正确,会计处理中的记账、报表生成就显得轻松多了。
参考文献:
[1] 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初级会计和审计范文4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的到来,会计作为“商业通用语言”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计工作,能否伴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终身学习等新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已成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反复思考的重要问题。从理论界的讨论到企业和社会组织反馈情况来看,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会计职业教育脱离实际(黄智、于洪2012),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特别是上岗前实际操作能力差,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陈占武、陈蕊、杨琳2013,赵金江,2014)。作者从查阅10多年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来看,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已形成了共识。与此同时,高等学校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存在着眼高手低,既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又忽略了学生应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王化峰,2013)。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有这样的疑问,这门课对我有什么用?这岂不是在向我们教育工作者“讲述”“意义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缺少了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降低,更谈不上知识的“自主建构”。会计职业教育这些问题的存在而且长期得不到彻底纠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需求不清晰、定位模糊。从现有文献来看,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比较零散,也不充分。根据美国财务学家道格拉斯•R•爱默瑞和约翰•D•芬尼特的自利行为原则,作者认为,与其不断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或道理,倒不如从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此,针对我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作者运用市场营销学有关理论和技术,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市场需求、细分和定位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相关组织和人员参考。目的是促进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尽快真正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上来;真正像医学、工程教育(孙铮,2015)那样尽快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有发展后经的、称职的会计专业人员或职业人员。
二、会计职业分类与市场需求分析
(一)从会计专业的分类来看市场需求目前我们高等院校组织教学的会计分类普遍是这样分类的: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当前这种分类方法有它的作用,但是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因为精确地说,学生就业应聘的是职位,也就是工作岗位。因此,会计职业教育,就需要对会计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的分类,由此才能看到真正的会计就业或会计职业需求。从会计职业教育就业角度来划分,应该有这么几种分类方法:1.按照工作的性质划分。有出纳和银行日记账会计、总账会计、专项明细账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筹融资)、审计等岗位。2.按照服务对象划分。有对董事会或股东等服务的对外报告财务会计岗位,有对经理层或行政领导报告的管理会计岗位。此外,基于预防金融风险,特别是为了加强对企业资金链管理,目前对债权债务的管理已突显出其重要性。传统的往来账记账和管理的会计岗位已超出我们过去所定位的债权债务或往来账项的管理范围。因此,作者将其单独定义为对外财务关系会计岗位。它是服务于整个会计主体,管理企业的债权和债务以及与债务人打交道的会计岗位。3.按照行业性质划分。有工业制造业会计、内贸会计、外贸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医院会计、酒店会计、餐饮业会计、物流业会计、物业会计等。当然,这种划分之后,还要按第一、二种分类方法进一步划分,形成该行业的会计工作岗位。按照行业分类方法是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后,我们在教学中取消的分类。但是,这种划分对培养专才,特别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极为有用。因此,把它拿回来,再按照目前的经济组织形式重新做了划分。4.按组织规模划分。有大型企业会计、上市公司会计、中型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5.按照管理类别划分。有项目会计岗位。按照工作组织形式等不同,国际上将一次性的工作通常称作项目(PMI,2008)。众所周知,现在项目很多,也很大,企业等许多经济和社会组织都在开始以项目来管理日常工作,而国际、国内尚没有项目会计学科和操作规范。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项目活动频繁,我们的一线财会人员不可能回避,因此,将其划分出来有利于教学中重视并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从会计职业人员的成长和职业进步周期来看市场需求就职业会计人才的成长来划分,通常的做法是将其分为高端会计人员、中端会计人员、低端会计人员或者称其为高级会计人才、中级会计人才、初级会计人才。常识告诉我们,中、高级会计人才或人员是其在工作岗位上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工作实践锻炼出来的,而不完全是我们全日制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从这种分类以及后一句话的说明可以看出,我们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运用这种分类,提出培养中高级会计人才是不切实际的办学定位,因此,干扰了我们教学目标的设定。会计岗位新上岗人员一开始都是要做低端的工作或者叫初级岗位工作,低端的工作做得不好就很难有机会去做高端的事情,因此,初级会计工作岗位是对高职院校的主要市场需求。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从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理念来看,教育本来并不应该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分为高、中、底这样三六九等,这有害于人的发展变化。事实上,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通才和专才的分类方法在现代的高等教育中已形成共识。但是,前者也有其科学的一面即有利于我们对学生潜力的培养。
三、会计职业教育的市场细分与定位
(一)市场细分从上述分类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1.就组织规模而言。当前,国内大型和较大的组织和单位一般都要求211、985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而中、小、微型组织和单位才考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因此,后者才是我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目标客户群,即高者院校的目标市场。这也是现实需求量非常大、未来的竞争将非常激烈的市场。因为中小微企业,他们往往做不到对新招入人员上岗前进行必要的培训,需要新进入人员应具备立即能上岗或顶岗的能力,但这却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薄弱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达不到诸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一味或过于强调“宽口径”教育对会计职业教育是不利的。现实中它会削弱我们对学生动手能力或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而不会实际操作,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首先就不符合职业道德,更难以谈得上高素质。因此,只要我们找准了这个薄弱点,就可以准确地抓住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切入点和重点。2.就会计人员成熟度而言。如前所述,市场对会计职业的岗位需求有初级岗位、中级岗位、高级岗位。初级岗位主要又有:出纳和银行日记账岗位、总账会计、专项明细账会计。中级会计岗位有: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筹融资)、财务分析等岗位。高级会计岗位有:财务管理(财务战略规划、预算编制和执行)、审计等。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初级岗位应用人才,应该是我们职业技术院校的主要目标市场。对于中高级岗位,可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会计职业机构的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来实现,这涉及到国内的MPAcc,国际合作的ACCA等。
(二)市场定位从市场细分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的市场定位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初级岗位。但是,教育产品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有着不同特点,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直至价值丧失,而教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在其工作生命周期内(一般30-40年)具有价值成长性,即经过一定的周期,初级岗位人员会提升素质和能力而向中、高级岗位发展,如CFO等。在学生从就业到退休的一个发展周期内,就业之初,是对初级会计岗位的操作能力的要求,这是当前会计职业教育的最薄弱环节;一般而言,我们的学员两、三年以后,才有进入中级岗位的机会或可能,这时,需要的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逻辑综合能力;五年以后,才有可能进入到高级岗位,这时,就要有是管理、学习、创新意识。同时,会计专业人员也是企业综合管理人员,如CEO等的重要来源。因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适应中小型组织需要的,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会计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强调的,也是往往被我们高职教育忽视的一点就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首要技能应该是具有会计初级岗位的适应能力,这是人才成长的关键一步,也是学生就业的门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定位,高职院校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应该清晰规划。动手能力、逻辑综合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管理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应该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主要教育模块。这涉及到学生就业、发展后劲和高职院校的远期市场和学校的专业品牌问题。按照上述逻辑梭理以后,几个模块的轻重缓急,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的安排,应该更加清晰。
四、满足上述市场定位的教学组织
(一)与学生能力培养相匹配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设立:工业制造业会计专业、内贸会计专业、外贸会计专业、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专业、医院会计专业、酒店会计专业、餐饮业会计专业、物流业会计专业、物业会计专业。这样专业的设置学生最容易贴近实际工作情景,最容易学得会,最容易上手和能够立即顶岗操作。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行业会计基本原理当然具有通用性,只要上手后,解决了入门难的问题,改变行业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样设置专业也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背景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和审计等能力的基础。
(二)与学生能力培养相匹配的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行业会计学(就不同行业分别开课和实训,包括出纳及银行日记账岗位操作、明细账岗位操作、行业会计记账软件的操作),经济或社会组织运作原理(就不同行业分别开课),一般管理学原理,项目管理学原理,计量经济学原理,管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原理,会计职业道德和基本法律规范,逻辑,写作和口头表达,交际与沟通,会计职业的学习、调查研究、创新方法等核心课程。对于现有的其他课程应予淡化,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级会计学等这样的课程应该减少课时,并将其有用的内容整合到会计原理、行业会计、管理会计原理和财务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和行业会计实训之中,进行强化。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有些课程设置对培养学生的动动手能力以及发展潜力作用不大。而且,像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这样的课程单独设置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和习得;高级会计学中的很多内容,如,合并报表的编制,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编制简单资产负债表、损溢表尚不熟练的情况下,学习这些知识,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更何况我们的许多教师也不并不熟练。这样的教学,不仅效率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浪费资源,更为重要的则是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合一部分教学内容,也是正是我们高职院校创新教材的一个很好的机遇。关于职业情景教育,台湾在这方面的经验则可借鉴。如,台湾各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就都开设有小组论文课程,论文要求以具体的企业为背景,而且多人合作完成(一般以5认为限),他们在加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研究、分析,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人际能力(菜秋玉、池巧珠,2011)。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与会计从业等资格认证相衔接。
初级会计和审计范文5
在会计行业,技能证书的设计是先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后可以根据学历和从业时间的不同顺序参加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资格考试。在学校学习阶段,目前可以参加的是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这是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老师会向学生推荐的技能证书考试。特别是从业资格考试,中级和高级会计资格考试由于有从业年限的要求无法参加。由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层次不同,本科院校一般没有这样的要求,他们更多鼓励学生毕业时直接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根据上述会计技能证书的设计、考试资格要求和目前实际考试的情况分析,在会计技能证书的衔接上,若能在中职阶段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阶段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是比较理想的一种选择。根据调查,目前中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实际情况是,在中职阶段让学生全部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甚至在高职阶段也很少有学院提这个要求。原因有很多方面。中职阶段,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有的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可能一些学生毕业了也不一定从事会计工作,或者在一些县城乃至偏远的地方,招收会计人员时也不要求必需有从业资格证,而有的学校培养学生主要是为了各种途径的升学。高职阶段,特别是在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越来越严、考试难度越来越大的客观条件下,若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设为毕业条件,可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毕业。即使如此,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也应该让学生在高职阶段能尽可能早地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一般来说,在第一学年取得的可能性应该还是很大的。这样,在课程设置上,就应该在高职的第一学期安排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课程。从我们学院的实践来看,中职上来的会计专业学生在第一年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的比例还是非常高的,远远超过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后,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助理会计师也就是初级会计资格的考试。同时通过高职三年的努力,在课程范围和难度的把握上以会计师考试范围作为上限是比较合理的,这样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若干年能考出中级会计资格证书。如果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证书上能达到这个水平,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浙江省范围内已基本能满足学生职业升迁所需的证书要求。
二、专业技能衔接
有了技能证书的衔接,自然还应该有专业技能的衔接,技能证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就是专业技能的水平。但目前很多专业技能证书的取得,主要是通过考核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评价,造成一部分人有证书却没有相应技能的情况不在少数。所以在这里单独把技能衔接作为一个部分。会计是个非常强调技能的职业,每年毕业生参加应聘时,在各种被拒原因中,没有实践经验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会计专业高学历学生,面对放在自己前面的一堆票据会束手无策,无法应对。反而是一些学历比较低但却有过相关培训经历和经验的人,能轻车熟路地快速处理各种问题,在每年对我院毕业实习学生的巡视指导中,用人单位也反馈过类似的情况。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角度分析,中职学生在技能上应该掌握的是出纳和一般会计的各种技能,前者如点钞、珠算、小键盘录入、各项银行出纳业务的办理、日记账的登记和对账等,后者如一般的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结账以及会计软件的初步应用等。而高职学生除了应学会这些技能以外,还应该具体掌握一般小企业的财务主管技能:能进行总账的处理、成本会计的核算、编制会计报表、进行正确的纳税操作以及基本的财务管理技能等。
三、课程设置衔接
在专业学习阶段,课程从大类上来说,分为通识课和专业课,通识课主要是语文、数学、外语,专业课因专业不同而异。从高职阶段学生的特点来看,通过单考单招进来的学生和通过普通高考上来的学生各有特色,单考单招的优势是专业课,特别是作为单考单招内容的《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在经过了高三一年的复习强化后,在高职阶段会较普高生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由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是中职学生升学中最好的出路,在心态上也比普高学生好很多。所以他们能很快适应高职的学习。相反地,普高生的心态要复杂和失落很多,特别是那些高考没发挥好的学生,视高职为鸡肋,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调整好心态。但普高生的优势是通识课,特别是英语和数学,这两门在专升本考试中的主课,导致高职最后专升本学生的生源特征很明显,以我校为例,在对近几年专升本学生的生源特征分析后发现,普高上来的学生专升本的比例远远高于单考单招上来的学生;普高生的另一优势是后劲比较足,很多时候他们更关注从理论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善于学习。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阶段单考单招进来的学生在课程衔接上除了保持专业课上的优势以外,应该加强通识课的学习,而普通高考上来的学生重点应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包括理论和实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从满足岗位技能和知识的需要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出纳实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实务等。从学生接受能力、职业能力以及工作需要的角度分析,中职教育阶段必须设置的专业课程应该是出纳实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可以选择性作为专业提升的课程是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鉴于目前审计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审计的一些基础知识也可以作为中职的选修课程列入其中。
四、课程内容衔接
初级会计和审计范文6
第一条服务必须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的基础上,各服务机构依法与各村(居)民委员会签订会计委托服务协议。实施服务后,维持村(居)委会各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
第二条服务主要采取自愿委托管理的形式,实行村级财务与村级资金的“双委托”管理,即各服务机构在接受委托后,各村集体不再设会计和出纳,只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报账员,其资金和账户由机构根据自愿签订的委托协议,以及《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进行统一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资金账户、统一报账时间、统一报账程序、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可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
第三条服务机构应加强内控管理,科学设置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分工和职责,实现权责一致、相互监督。
1.负责人。村级集体组织法定代表人是村级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对本村(居)委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报账员。由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干部兼任或由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村民担任,主要负责村级收入、支出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村级备用金的领取、保管和定期向服务机构报账。报账员产生后应及时向服务机构备案,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不宜随意更换。
3.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服务的行政村应通过民主程序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收入、支出情况逐项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不得由村(居)委会干部以及与村(居)委会干部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人担任。民主理财小组组成人员应向服务机构进行备案,并预留相关印鉴。
第四条实行备用金制度。实行服务的村级资金采取备用金方式进行管理。备用金的金额由各村(居)委会与机构协商决定。备用金的使用额度标准由村民会议讨论确定。实际开支时,需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加盖印鉴后,由村集体组织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如遇重大开支事项,还需先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
第五条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开展服务后,各村(居)委会应编制村级财务预算,并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报服务机构备案,作为其当年资金运转的依据。年度终了时,服务机构根据当年各村(居)委会资金实际收支情况,编制决算报告,提交村民会议审议。
第六条实行村级财务定期报账制度。开展服务后,村级财务实行村(居)委会报账员向服务机构定期统一报账,具体报账时间由服务机构与村(居)委会协商确定。
第七条实行村级报账审核制度。开展服务后,服务机构在受理村(居)委会报账员报账时,应逐一核实有关凭证,凡符合村(居)委会财务预算内容,手续、印鉴齐全,凭证合规的开支方可报销入账。
第八条实行村级财务会计定期公开制度。开展服务后,服务机构应定期向村(居)委会提供详细、完整的财务信息。村(居)委会收到服务机构提供的村(居)委会财务信息后,应定期予以公布,包括村(居)委会资产负债表、收益表、收入明细表、支出明细表等,接受村民的监督。
第九条实行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开展服务后,服务机构应研究制订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对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对各村(居)委会的财务会计档案进行单独管理,编制档案目录,并妥善保管。
第十条实行村级财务会计审计制度。开展服务后,应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配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服务机构管理核算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审计监督工作,并公开审计结果。村(居)委会换届、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人轮换时,还应组织相应的离任审计。
第二章服务机构设置
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要组建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负责本乡镇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
第十二条服务机构岗位设置。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岗位设置为:总会计1人,核算会计、资金会计(出纳)若干人,原则上由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发放备用金,审核报销票据,处理日常账务,汇总编制明细账、总账和月报、季报、年报,并对各村(居)委会的财务档案进行归集管理。担任服务机构总会计的人员应当熟悉农村财务工作,原则上应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有专门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第三章村级债务和农村票据的管理
第十三条开展服务工作前,各乡(镇)要做好各村(居)委会债务的清理工作,尽快收回外借资金,并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制定消除村级债务、防止村级债务继续增长的相关政策,核销欠账,锁定旧账,确保村级资金核算由原方式向服务的平稳过渡。同时,各乡镇要规范票据使用,加强对票据使用的监管,消除“白条”入账现象,有效控制村级债务的增长。
第四章工作职责
第十四条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要为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条件。要健全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探索新的服务工作模式,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快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服务工作电算化模式下的内控制度,确保服务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第十五条财政、农业等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沟通协作,对各乡镇开展服务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并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汇报有关情况。村级会计委托工作转入正轨后,按以下分工履行职责。
1.农业部门。负责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业务进行指导;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财务进行监督管理;对农村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2.财政部门。负责制定、修改、完善乡镇核算中心服务的相关制度和办法;组织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及农村会计人员的注册登记和继续教育。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审计、监察、农业、财政等部门依法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工作进行审计监督和专项检查,并积极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构建部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发挥服务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