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探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探究方法

生物探究方法范文1

一、把握时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讲为主,而在现代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是在探究式教学中,更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要更好的开展探究,合理的把握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是合理把握问题探究时机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是以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新旧知识更新和衔接处提出问题,问题要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维容量。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最适宜的课内外学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自主参与。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在教学中,要注重善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除了指导学生读书、预习、看书、提问外,还要指导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学会区分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提问要做到分层,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发言、讨论中,这样不仅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有所获。

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学习的心理倾向, 激发学习的动机。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感知问题,让其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和问题意识就尤为重要。例如新课的导入以“探究”为起点,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①由旧知识导入: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②铺设情景:这些化学元素为什么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③展开探究:讨论的最终答案是运用溶液培养法,确定具体的矿质元素。

利用学生凭借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设置问题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介绍一些生物现象或有关生物学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有知识解答。如在学习“基因连锁互换规律”时,教师可先介绍果蝇的2对相对性状,要求学生试计算测交后代表现型和比例。学生会利用已学过的“自由组合规律”得出4种表现型。这时,如果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的实验结果,学生就会受到启发――必须学习新知识才能解释。这样设置问题情景,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实施探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可围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合理假设,并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可以说这一环节是整个探究过程的核心环节,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合作精神。具体实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设计方案,运用教师的知识和经验缩小学生的探索范围,节省时间。同时要注意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例如,在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时,如何设置单一的光照变量?根据什么预测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讨论,从理论上论证是否可行。方案确定后,各组进行实验论证。由于所设计方案是学生自己的拟定的,学生的兴趣很高,学生更加认真地完成有关的实验论证过程,认真地记录实验结果。在学生对实验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不需要任何引导和启发,以免阻碍学生思维,只要求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改进。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但对学生所提方案可先不作评价,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这样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很快得到问题的答案,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探究能力也得到培养。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的理念以及由此理念而产生的各种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探究式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基础、关键和保证。“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图式,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钻研和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生物探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物 活力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20-02

在新课改内容的具体要求下,各个学科都在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教学改革,为了将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就必须从实践教学抓起,尤其是课堂教学首当其冲。单一的教学模式发生转变,使课堂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被动变主动,既是教育改革的目的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情境创设法在课堂教学当中所起的作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是使初中生物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教学的作用

情景创设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真是环境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当中互相帮助,快乐的学习,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的特定情境,可以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情境创设法在教学环节的实施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情境创设法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从中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使初中生物课堂充满活力。

二、情境创设法教学的实施

情境创设法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实施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即在活动当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实现高效教学。情境创设法的实施要在现有教学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营造舒适的、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情境创设法一般包括欣赏图片、观看视频、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了解人物故事和分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情境完美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将情境创设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初中生物课堂。

1.图片创设情境

大自然中的万物无时无刻不是千姿百态,而往往这些自然界的奇观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激发起人类探索的欲望,所以,搜集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并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在上课之前进行放映或者穿插在课堂教学当中,都会起到调节学生学习状态,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比如说,在讲解“花的结构”的有关内容时,就可以查找各种与教学有关的图片,以独特、另类的花为搜集的重点,例如生长习性怪异的食人花、雌雄同体的两性花小麦、致命的罂粟花、世界上最小的开花植物无根萍、世界上最大的大王花等,通过对特殊花朵的鉴赏,除了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了花的结构,加深印象的同时实现了高效学习,使初中生物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2.视频创设情境

要想让创设一个系统性的情境,视频创设情境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切合课本知识点的视频并不容易查找。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注意力呈高度集中的状态,更有利于学习,所以,要搜集适合的视频是视频创设情境的关键。比如说在讲有关“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点时,可以选择更具说服力,更加官方的视频,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系列讲坛都是不错的视频资源,《焦点访谈》一直都是影响力最大的节目,报道的时间更具真实性,所以也就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孔雀石绿、苏丹红鸭蛋、三鹿“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事件、瘦肉精事件等诸多报道视频当中选取一个事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放映,让学生在视频当中了解食品安全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再现。通过视频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初中生物课堂。

3.人物故事创设情境

生物学史中不少的名人趣事都可以拿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可以通过故事的讲解吸引学生,让学生带着趣味学习,也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在讲“物种起源”的有关内容时,必不可少的就是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是伟大的科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从小就对花草、昆虫、鸟兽非常感兴趣,他会观察母鸟孵小鸟,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他还会捕捉蝴蝶、蜻蜓等做标本,有一次,达尔文为了观察小鸟,就一动不动地站在树下,很长时间过去了,一只松鼠把他当成木桩,竟然顺着爬上了他的肩膀。他不懈的观察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材料,为他提出的“进化论”和“物种起源”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达尔文的故事,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物种起源”学说,还要让学生学习达尔文善于观察细节,善于总结,大胆推理的精神,探究精神是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通过故事既使学生知道了“物种起源”学说提出的背景,又阐述了生物学习的重要精神,使初中生物的课堂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4.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当中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设计课堂小活动,鼓励学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适当的课堂教学内容当中穿插角色扮演的互动环节,可以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舒适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初中生物的课堂充满活力。

情境创设法是使生物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只有将情境创设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有效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利用有限的教学设备,运用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生物史上的名人传记,通过分派角色,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角色扮演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初中的生物课堂充满活力,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汪京芳.学好初中生物的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3(11)

生物探究方法范文3

[ 关键词 ] : 引发、探究、方法

探究性教学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即改变过去传道“为导航”,灌输知识为“问题探究”。在探究中,使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引发学生科学探究呢?

一、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依赖于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要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特别是现实的背景资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心理冲突,动摇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嫁接”一课,在课本的实践活动中却有一草本植物的嫁接(以蟹爪兰的嫁接为例)的方案,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蟹爪兰是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怎么可以嫁接呢?嫁接后是怎样成活的呢?是不是教材出错了?又如:在“生物的遗传”课前,让学生调查自己的父母的一些特征,如眼皮的单、双,有无耳垂等,并试着加以解释。上课伊始,学生汇报了自己的调查结果。但谁都无法正确解释,学习的积极性因而空前高涨。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应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养成动脑的习惯。

二、指导性分组实验,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以获得探究的基本方法。

1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启发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不能把实验变成“一讲、二看、三示范,按着课本做实验。”这种冲徒式实验而应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精心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如:《呼吸》一课,要求学生用实验研究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设计实验。

( 1 )教师可先提出启发性问题:要研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没有这两种气体,该怎样做?然后启发学生用化学上的知识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 2 )启发学生回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根据它们的特性,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 3 )汇报实验方法:

A 、向两瓶气体中倒入同样多的石灰水,然后摇晃,观察两瓶中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B 、向两瓶气体中各放入点燃的蜡烛一只。观察哪支蜡烛熄灭。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视野下有一较大的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但在图像上有一污点,影响了观察。

( 1 )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判断的操作步骤。

( 2 )如果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

( 3 )在显微镜不易找到细胞膜,要想看到细胞膜该怎样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探索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生物探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 五星式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39-02

为了适应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都增设了制药工程专业,农业院校也不例外,专业核心课程生物技术制药也随之提上本科教学培养计划。生物技术制药涉及知识面宽,让学生全部掌握显然不可能,因而各高校也各有侧重点。就农业院校而言,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资源丰富,并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基础,但药学基础薄弱,因此生物技术制药的教学内容应立足于生物学基础,突出工程技术特色;同时还应做到“厚基础,宽口径”,使学生在精的基础上博学,提高学生在择业中的竞争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同时加以一定学时的实验,按照“规律—原则—方法—模式—策略”的过程进行。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心得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一般,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反应和思考,学生不知所学何用;能进行实验操作,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往往换一个研究对象后就无所适从。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兴趣,老师的授课得不到响应。

一般教学层次分为三个阶段,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从学生考核成绩来看,基本处于第一层次,知道What,仅50%的学生知道Why,不到15%的同学知道How。由此可见,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应是:要融会贯通和尝试应用。

一、五星式教学的应用

“五星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即“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模式是由当代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理论家梅里尔提出,重在强调了融会贯通,比较适合各种课程的教学。在生物技术制药授课中,我们尝试了这种教学模式。

激活旧知阶段是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结构,鼓励学生温习旧知,然后再利用这一结构来学习新知识。如在学习“基因工程制药”这一章,可依据学生先前的知识,先提出基因工程制药流程: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载体构建基因工程菌工程菌的大规模生产产品的分离纯化半成品的鉴定成品包装。该流程中每一环节都有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如基因工程原理中涉及的基因克隆技术(PCR,酶切,连接,转化鉴定等),微生物工程中涉及的发酵工艺条件的控制等。在此思路下,学生熟悉的知识简略带过,对学生不熟悉或原先不理解的知识可作重点讲解。

示证新知阶段是帮助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其中教师的指导起了重要作用,如通过上述基因工程制药流程,学生不仅可串联每个知识点,同时又能补充新的内容。

尝试应用阶段是帮助学习者运用新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来促进应用,其中教师只起到辅导作用。如在学习动物细胞工程时,学生可参照设计一个学习思路,并注意与前一章“基因工程制药”的异同点,再通过比较差异一一进行学习。以下是学生设计的流程图: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载体构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细胞的大规模生产产品的分离纯化半成品的鉴定成品包装。

动物细胞和微生物的生理结构、活性特点相差甚远,通过比较,学生能很快掌握在构建基因工程细胞时采用的载体,转化方法与微生物有较大区别,同时通过生理结构的比较,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培养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抗剪切力弱,对外界因素敏感。进一步可以理解: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剪切力对细胞的影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改造反应器,或通过固定化方法等进行生产,由此又会引申出对应的知识点。这样,有了清晰的思路,通过比较式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这一章节的重点知识就水到渠成了。以此类推,通过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就很容易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章节的重点内容。

融会贯通阶段强调“反思”,通过反思帮助学习者总结提炼他们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如“植物细胞工程制药”章节结束后,可利用农业院校的花卉园圃,让学生亲临现场,观赏各种花卉,深入理解植物组织工程的意义,同时进行现场教学,深入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和规模化生产流程。通过现场教学,相信学生会自觉重拾课堂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并分析理解。

二、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是另一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通过猜想、尝试,反思解决问题,或者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而真正理解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模式重点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自问或他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在抗体制药这一章中,重点是讲授单克隆抗体制备,完成后可提出问题:为何市售单克隆抗体的价格远远高于多克隆抗体?根据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思考内容大致都会涉及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特点、各自的制备过程和抗体分离技术以及相关成本等问题,此时老师要及时补充知识盲点,如课本外的多克隆抗体制备的一般方法。学生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分析实际的生活现象,兴趣大增,对老师补充的课本外的知识也更容易接受。因此可见,合理的问题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巩固的同时学以致用。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对于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还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实际案例作为被剖析对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找实现途径。这样可以组织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提供的矛盾,参加讨论,各抒己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如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乙肝表面抗原的制备。学生首先要自己查询资料,总结制备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意义(即为什么要制备乙肝表面抗原,涉及免疫学基本知识复习),制备方法(自然会去了解各种可能的途径,包括一般方法和最新最有效的方法即基因工程方法),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方法(了解基因工程法的优点),怎样应用(会特别注意前人一般采用什么载体、基因和宿主细胞以及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等。可见,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在这个学习任务中都一一重现,同时也体现了“五星式教学”的“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四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结合,让学生主动学习,其学习层次也由简单的知道what,逐渐上升到why和how。今后再遇到类似的课题研究,学生就知道怎样去解决,分析和解决能力也由此提高。

由此可见,随着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反思,各种教学模式都在进行尝试,一门课往往需要根据各个章节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观能动性。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多媒体课件内容只是原始课本内容的照搬,缺乏艺术性,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审美疲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课件制作还应该在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方面进行改进,同时老师还应该加强课前准备工作,以配合好多媒体教学。

除优化课件外,我们还增加了一些视频和动画,视频内容如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产业讲座和蛋白电泳等,动画如各种层析分离、蛋白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原理与操作以及验孕棒的检测原理等。这些都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并对具体的实验操作有一定的辅导作用。

五、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自身优势的关键一步。根据生物技术板块,通常将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基因工程制药,动物细胞制药,抗体制药,植物细胞制药,酶工程制药以及发酵工程六个知识结构,但每个知识结构和相关技术体系的特点不同,以及受教学计划学时的限制,实践教学内容也只能结合自身的特点侧重于某一方面。如沈阳药科大学的国家精品课程生物技术制药,实践教学偏重于基因工程制药,浙江大学生物技术制药实践教学侧重于基因工程制药和蛋白质工程,广东职业技术工程学院的国家精品课程生物技术制药则侧重于发酵工程。给合我校实际,基因工程制药是基础,但微生物、植物和动物资源更丰富,因此我们还另外设置了一些实验,如从动物胰脏和软骨组织、鸡蛋以及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各种药物,并进行药物的活性检测,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让学生了解药物有很多来源,以及有多种制备方法。在实验中我们注重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进程,很好地诠释了“老师教、学生学、自己做”的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等综合能力。

根据上述各种方法的尝试,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最终也得到了学生积极的反馈,但该课程毕竟涉及知识面广,学生一时也难以全面掌握,我们还须立足于现有资源优势,不断尝试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寻找与学校、学生优势相契合的结合点,使原本枯燥且专业性强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盛群力.五星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B

[2]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沈雪梅.“问题”教学法的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4]张理,张焱.问题教学法及其在本科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科技信息,2007(23)

[5]陈新梅.问题教学法和头脑暴发在药剂实验教学中的联合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6]蹇华丽,杨幼慧,朱新贵等.巧用案例与问题法提高发酵工程工艺原理教学效果[J].微生物通报,2011,38(2)

[7]王东斌,王敏丽.工科专业多媒体课堂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信息,2010(5)

[8]高玲.1+2模式下“教学做一体化”在《生物化学检验》中的应用及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11055)

生物探究方法范文5

一、结合教学中的概念去设计问题

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概念的理解是基础,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围绕生物学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问题。

1.围绕概念中的核心词去设问。一个概念的内涵中,必然有核心词、关键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能够根据核心词进行设问。如: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在这个概念中是核心词,我们可以围绕它设问“中枢神经系统是指什么?”、“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有什么区别?”等等。

2.围绕概念的外延去设问。概念的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如:自养生物的概念是指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的有机物的生物,这样我们可以从概念的外延的角度设问“自养型的生物有哪些?”。

3.围绕概念的例证去设问。某一概念必然有对应的例子,而与概念相关的例子包括正例、特例和反例。概念的正例指的是包含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具体事物;概念的特例指的是特殊的例子,属于概念的外延这一集合;反例指的是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具体事物,它不在某一概念的外延中。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可以从某一概念的不同类别的例子考虑设计有关问题,如: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比较简单,一般要借助于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从正例的角度可以设问“微生物通常包括哪些类别的生物?”,从特例的角度可以设问“蘑菇、银耳、黑木耳等生物是否属于微生物?”

二、结合新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去设计问题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有好多生物学知识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获得的,那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设问是非常关键的。如:在“基因分离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关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孟德尔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表现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为3:1,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为什么F2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什么F2代性状分离比接近3:1?”。随后,孟德尔提出假设进行解释,孟德尔假设的关键点是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相互独立、互不沾染,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产生两种相等的配子。据此教师可以设问“如何证明孟德尔的假设?”“具体的证明方法都有什么?”于是学生提出可以用测交法或者是F1高茎豌豆自交进行验证。此时我们可以设问“根据假设,测交及自交的实验结果出现什么情况,可以证明假设成立?”。

三、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去设计问题

新课程下必修模块中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及材料、实验步骤、实验原则等等。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节进行设问,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反思。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围绕实验原理设问“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什么化学试剂提取?为什么?”,围绕实验材料我们可以设问“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材料如何选取,为什么?”,围绕实验过程可以设问“画滤液细线时用毛细吸管,你还能找出什么更好的替代实验用具?”围绕实验结果设问“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分别是什么色素?你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此一致吗,为什么?”,从实验拓展的角度设问“如果把色素提取液放在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棱镜的另一侧观察光谱中明显变暗的区域是哪个区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设问“为了使光合作用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大棚蔬菜生产中,应选用哪种透明的玻璃罩?”。围绕实验各环节问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回顾和反思。

四、结合知识的前后联系去设计问题

生物探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 生物教学;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6-0120-03

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出: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要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位学生在所有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均衡发展[1]。为此,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研究,以便找到因材(人)施教的依据。初中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是正在成长的不成熟的人。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特点表现在从直观的、感兴趣的方面认识新事物和学习新知识[2,3]。由于他们的遗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生活阅历的不同,使得他们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形成了独特的个人心理世界,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智能、特长各不相同。这方面尤其体现在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生物课的喜好程度和对生物基础知识了解水平之间的差异性上,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全部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讲授生物知识。分层教学法为生物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4,5]。通过建立学生生物课综合能力的递阶层次式结构,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

1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基础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优化教学方法[5]。笔者按照新课程教育理念,在生物教学中研究了分层教学法,采取适合不同特点、不同生物基础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措施,使不同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同时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智力、对生物的兴趣和生物基础的差异,将学生分层、分组,将教学目标分层,将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分层,在生物课堂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适应、能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将素质教育贯彻于生物课堂教学中,承认差异,找出差异,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人人提高;个性发展,均衡发展。笔者提出的生物课分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现总结如下。

1.1 学生分层

在班级中,首先,笔者先充分了解学生生物课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分析,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状况、生物基础知识水平、对生物课的爱好等,把学生按生物基础不同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最好的学生,B层为基础中等的学生,C层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特别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尤其是C层学生,让他们明白这样做不是要放弃他们,而是为了让他们能更快地进步,打消C层学生可能出现的抵触情绪、自卑心理等。其次,对学生的分层做到动态分层,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他们的层次,鼓励学生通过努力进入高一级层次,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1.2 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将备课分层。

1)目标分层,特别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生物课目标要求,如对C层学生起点低一点,讲授慢一点,能掌握基础知识、解决基本问题、形成基本能力即可;对B层学生要求就可以稍高一点,多一点变化,引入一些思考,掌握生物课的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能熟练地运用生物知识来解决生物课中的基本问题,形成一定的能力;对A层学生则锻炼他们对生物课的基础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主动探求生物知识并熟练运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2)教学方法多样化。在生物课分层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法,多采用讨论法、探究法、表达交流法等措施展开生物课教学,使每个层次、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中来,逐步具有一定的生物技能和能力。

3)生物课教学过程设计分层。在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生物课堂组织的形式、技能的训练等。在教学设计时始终把握阶梯性,内容、问题的层次多样化,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把学生的负担减轻,这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就会提高,教学质量也会提高。

1.3 教学过程分层

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堂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指导学生“开放式的生物课学习”,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的有效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切身体验生物知识发展的全过程。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究、讨论、表达交流等为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生物课教学活动中。对于生物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可以比较简单、形象的鼓励C层学生回答,然后让B层学生补充或者提炼答案。接下来可以让A层学生对前面几位学生的回答进行综合分析。对于稍复杂的生物问题让B层学生来回答,然后让A层学生来评价。对于综合类的生物问题就直接让A层学生来解答,然后问B层和C层学生是否理解,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上完新课后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由C层学生说出自己掌握了哪些生物知识,获得了哪些能力;让B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以及能利用生物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A层学生对前面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归纳。

1.4 复习分层

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水平的学生对生物课教材内容理解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性不同。及时掌握学生对于生物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识记,了解对于可阅读讨论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情况以及对于习题教学当场掌握情况。学生学习完一个章节的新知识后,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学生独立完成,分组检查,班内展示交流,对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内部解决,然后由教师综合评价、解惑。

1.5 教学评价分层

在生物课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评价,将学生平时的回答、练习、探究等与期末检测相结合,对学生(特别是C层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奖励,鼓励他们更上一个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成就感、自豪感,形成生物课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 取得的成效

经过三年的生物课分层教学法教学,笔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逐渐增强,他们发现生物课挺有意思、很有用,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他们生物课的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有了进一步学习生物课的愿望,同时将这种愿望慢慢延伸到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中。

2)学生学习生物课乃至其他课程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尤其是B、C层学生,他们原来在教师和同学的眼中属于学习一般甚至学习较差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自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物课分层教学后,他们发现自己并不是不能学好,自己其实挺聪明的,只是原来没发现。而且这种自信心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其他课程的学习,他们慢慢开始爱学习了,除了生物课外,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课程改革为广大一线教师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画卷,但在实施有效课堂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犹豫和困惑。尽管笔者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由于生物课不是中考科目,很多学生认为它是副科,不重要,所以学生课余时间基本上不看生物教材及其参考书,导致在生物课分层教学过程中需要预留相当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熟悉生物课教材内容,这样给生物课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以便上课时更好地投入到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课后适当进行复习,使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更顺利、更完善,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技能等。

2)在一些教师和许多家长的观念中认为不中考的生物课不重要,没有用,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学习和复习,不支持学生完成教师规定的一些生物课作业和生物实践要求等不支持学生,由此给生物课分层教学的进一步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沟通来逐步改变其他教师和家长的观念,动员他们支持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家庭小实验等,使生物课分层教学的全面实施更顺利地进行。

总之,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能够充分照顾和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不愿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讨论、积极探究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生物课的学习和探究能力,从而全面提高生物课程的学习效果,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晨阳中学.“农村中学全方位实施分层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