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1

【关键词】酶 动物生理 植物生理 光合作用 生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42-01

一 酶相关实验的常见设计方法

酶的相关实验包括探究(或验证)酶的催化作用、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和需要适宜的条件等题目,其解题方法归纳如下:

1.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组:底物+一定量的酶溶液,检测底物分解情况或生成物生成情况;对照组:底物+等量的蒸馏水,检测底物分解情况或生成物生成情况。

2.酶的高效性

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作用相对于无机催化剂效率要高很多,所以在设计实验时,一组加入一定量的酶,另一组加入等体积的无机催化剂,因为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底物应该相同,两组的实验条件应相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后可得出结论。

3.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种类型的实验基本分为两种思路:(1)不同的组底物不同,但酶相同;(2)不同的组酶不同,但底物相同。实验过程中的温度、pH等条件保持在最适状态且各组相同,遵循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4.酶的适宜温度或pH

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时,应设计一个系列的温度或pH为自变量,通过对照找出最适温度或最适pH,如果在两种温度或pH的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相同,则最适温度或最适pH应该在这两种温度或pH之间,此时可再在两者间取一定梯度变化的温度或pH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最终确定出最适温度或最适pH。

二 生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生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加法”和“减法”。“加法”是指实验中加入某种变量,如植入器官或注射某种物质等;“减法”是指实验中去除某种变量,如切除器官。

1.动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切除法和植入法常用于研究动物某器官的生理作用。如研究性腺与的关系时,实验操作方法:切除器官观察、记录生理变化植入器官观察、记录相应生理活动在消失后是否会重现。注射法和饲喂法往往用于研究某种物质的生理作用。如果所研究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必须用注射法,而不能用饲喂法,因为该物质会被消化分解,如研究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生理作用,必须选用注射法,对成年个体注射胰岛素后观察、记录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是脂质或氨基酸类等小分子物质可以注射,也可饲喂。此外,在动物生理实验中,选择实验动物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等,如研究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物生长发育的实验应该选择年幼的动物,研究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实验应该选用成年动物为实验材料。

2.植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研究植物体中的生理作用可以选择喷洒、涂抹或浸泡等方法。如将扦插枝条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后,概括生根情况可以研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切除法可以用于研究植物体某器官或部位的生理作用,如研究向光性生长与顶芽有关时,可以用去掉顶芽的植株和正常植株对照。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相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植物顶端优势产生原因的实验中,应该设置具有顶芽的植株、切除顶芽的植株和切除顶芽后的断口处涂上生长素的植株三组实验;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涂抹受粉后的雌蕊柱头证明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C.用静脉注射法验证甲状激素可以促进成年雄鼠的发育;D.用饲喂法可以验证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解析:探究顶端优势产生原因应该设置三组实验,一组是具有顶芽的植株,作为对照,另一组植株去掉顶芽,第三组植株去掉顶芽后在断口处涂抹生长素,三组对照可以说明顶端优势的产生原因。发育着的种子也会合成生长素,所以验证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的实验中,雌蕊必须是未受粉的。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不能用成年个体,因为成年个体的发育已经不明显。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用饲喂法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答案:A。

易错点拨:生理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实验材料的选择、对激素的处理方法等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面就这几个易错的方面进行提示说明:(1)对对照组的设置不重视,认为已经知道了正常生长发育的个体情况,所以实验中不需要再设置对照组;(2)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不恰当,不能依据实验的因变量选择理想的实验材料;(3)对动物激素的人为操作不重视,不联想激素的化学本质而随意选用注射法或饲喂法。

三 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方法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2

就在人们还在欣赏时装或者其他和时装相关的材质时,一个叫做绿色和平的环保组织抛出一个报告《时尚之毒――全球服装品牌的中国水污染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人不禁大吃一惊,难道衣服也会让人罹患恶性肿瘤?

报告指出,耐克、阿迪达斯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在中国的两家供应商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能够干扰内分泌并影响生殖系统的环境激素类物质,废水中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质为壬基酚(NP)、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这些物质干扰生物的内分泌,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并对免疫系统和肝脏有影响。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即使含量很少,也极具危害性。一件衣服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完成,要经过多次工业处理。而每一次处理,像染色、清洗、印花和织物整理等,几乎都有环境激素的影子。一件短袖衫,在它的纺纱过程中,就要用到清洁剂,里面含有NP;在漂白时还要使用含氟的漂白剂,代表性物质为PFOS,它自1951年发明后就被广泛用于化工、纺织、涂料、皮革、合成洗涤剂等的生产,半衰期为41年,进入环境后无法自动分解,最终进入生物链中累积;在烫胶图案时,要使用邻苯二甲酸酯,这是对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危害的一类环境污染物,直接让数量减少,出现雌化现象……

人,需要衣服,需要美丽,需要时尚,想逃离环境激素的包围,几乎不可能。因此,在享受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时,也要注意一下,这时尚的背后潜在的危害。

关于衣服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激素,有很多都是被允许的。欧盟在国际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中规定“环境激素”的限量均为每千克不得超50毫克。

其实,不只是衣服,在染料、香料、涂料、农药、合成洗涤剂、塑料及助剂、激素药物、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生产过程中,都被广泛应用。

这类物质叫做“环境激素”。除了上述几种,另外还有将近三百种,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二恶英。

啥是环境激素?

世界卫生组织给环境激素所下的定义:“使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并因此而对个体及其子孙或者集团(部分是亚集团)产生有害影响的外因性化学物质或者混合物”。环境激素通过环境介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或野生动物体内,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系统,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

最常见的环境激素包括有机锡、二乙基人造雌性激素、双酚A、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BCD)、二恶英、双酚A与其衍生物、多氯联苯(PCB)、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壬基酚(NP)等,另外有研究指出环境污染物中的镉、铅和汞等重金属产物亦为可疑的内分泌干扰物。另外,很多杀虫剂、除草剂、农药、天然或合成的激素药物以及植物性激素,例如大豆中含有的异黄酮,都含有环境激素。

它们混在食物、水或者空气中,然后通过人的七窍,在人们无意间就闯了进来,冒充人体内的激素,并与激素的受体相结合,直接影响人体的激素含量,使身体发生相应的反应。或者直接刺激乃至抑制内分泌系统,导致该系统发生紊乱,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严重者会导致癌变。科学家把这种能起到类似于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统称“环境激素”,又称“类激素”,也叫“第三类损害物”。

很多环境激素都相当难分解,一旦进入人体,就会进行累积。

以全氟辛烷磺酸为例。试验显示,把该物质放在浓硫酸中煮60分钟,它几乎毫发无损。试验人员调试出不同的温度和酸碱度,水解全氟辛烷磺酸,都看不到有效的分解。能让它分解的,目前发现的唯一办法是高温焚烧。

环境激素从哪里来?

多数是由人在生产活动中有意或无意间制造的,也包括一些在实验室中刻意制造的东西。 像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和生长素、大豆异黄酮或黄酮类化合物、农药、人造树脂、合成树脂、界面活性剂、塑料原料都是。

为了生产需要,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饲养者为了能让这些牲畜多长肉、多产奶、多产蛋,人为地为一些牲畜注射了大量雌激素;鱼虾的养殖者为了让鱼虾快速增长,给鱼虾投喂含大量催生激素饲料;菜农、瓜农、果农同样为了产量或者品相,及早抢市场,则使用膨大剂、催生剂等……这些激素直接影响牲畜的内分泌或者植物的内部,使人达到预期目的,而激素则会随着相应的制品进入市场,最终进入人体。

环境激素危害有多大?

环境激素进入人体,会直接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造成激素分泌过多或不足,或者是人体激素调节功能失常,表现在发育障碍、生殖异常、器官病变、畸胎率增加、母乳减少、男性数下降、精神、情绪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是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的罪魁祸首。更为可怕的是环境激素以分子信息间接启动基因,能够改变细胞成长与分裂的程序,从而使人体发生本质变化,诱发肿瘤。

人们早在1950年就发现“滴滴涕”可以使公鸡“化学去势”;1960年合成雌激素乙烯雌酚在用量过多情况下,使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发病率显著增加。

联合国一份报告指出,丹麦男子正常的数量减少被发现与血液中高浓度“环境激素”有一定关系。

美国学者分析1973-1991年间的肿瘤发病率,发现激素依赖性器官肿瘤发病增加明显,其中乳腺癌增长24%、卵巢癌增长47%、癌增长41%、前列腺癌增长126%。在众多的可能病因中,环境激素难辞其咎。环境激素最严重的危害是影响人的生殖功能,可造成数量减少以及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癌、乳腺癌等患病几率增加。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可能与男性肥胖以及糖尿病有关。国内外已有诸多动物实验显示,暴露于一定剂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下可导致动物病变和数量下降。

如何远离环境激素?

想彻底离开环境激素,几乎做不到。不过,可以通过注意生活细节,减少环境激素对人的影响。尽力做到“三少两多一远离”:

“三少”――少用洗涤剂,少用杀虫剂,少用农药

不用解释,洗涤剂、杀虫剂、农药都是环境激素,能不用就不用。必须用的话,在合理范围内,尽量少用。如果有可以替代的,尽量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用替代的。比如,洗涤剂可以选用肥皂――肥皂是天然原料加碱制成的,很容易分解,而不产生有害残留物,环保而且经济安全。杀虫能采用天然的办法,就用天然最原始的,往往最有效。一般的杀虫剂毒性都很大,接触了很容易损坏人的神经系统,诱发多种疾病。农药尽量不用长效高残留的。农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会引发慢性中毒,甚至有的还有遗传毒性。

“两多”――多吃谷物和绿叶菜,多喝茶

经常吃些五谷杂粮,像糙米、小米、黄米、荞麦等,有助于人体内环境激素的排出。菠菜、萝卜、白菜等也是很好的排毒食物;习惯喝些茶,特别是绿茶,也有助于机体减少受到环境激素的伤害,有利于人体健康。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3

完美的睡眠会使人体基本上处于激素平衡状态,但是起床后,一想到要面对的各种麻烦就头疼,这又会扰乱激素的平衡。可以说,人一天24小时的体验和行为,就是人体激素失衡后平衡,然后再失衡、再平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激素掌控了我们一天24小时的情绪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一天的激素水平,就能实现情绪的自我控制。

早上6:00:把打盹儿的甲状腺激素叫醒

此刻,你人虽然醒了,但新陈代谢的“指挥官”甲状腺仍在“打盹儿”。身体的能量消耗很低,甲状腺不会产生足够的激素来分解营养、燃烧脂肪。

你可以这样做

晨起跑跑步:甲状腺激素大多在情绪紧张、运动后以及寒冷时分泌,健身或减肥的人可以晨起锻炼,刺激甲状腺分泌,进而促进脂肪代谢。有研究证明,运动产生的激素会在血液中保持数小时,让你的新陈代谢得到显著改善。

就地来场“翻云覆雨”:一场的运动量相当于你跑了1000米,顺便还可以减少腰臀部300卡路里的热量。据报道,早上的人,整天都会感觉积极乐观,女性的身体还会分泌额外的雌激素,让皮肤更光滑,头发更柔顺。

早上7:00:吃早餐,才能激发瘦素

人在睡眠时为了保存能量,体内促进消化的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会处于下降的状态,这让有些人早晨起来会有点儿低血糖。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只有进食早餐,才能刺激身体瘦素的分泌,促使身体开始消耗能量、燃烧脂肪。

你可以这样做

早餐是最讲究营养搭配的,既要主副相辅(有主食和副食),又要荤素兼顾,而且最好不少于以下食物中的3类:谷类食物——面包、米饭(粥)或馒头;动物类食物——鸡蛋或肉类;牛奶或豆浆等大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

上午10:00:应激系统启动,压力荷尔蒙上阵

如山的文件堆积,雪片般的邮件飞来,你一天的工作终于正式开始了——这个时候,在巨大的压力下,你身体的应激反应开始启动,而你的压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就会被释放进入循环系统,血液从腹部被运送至大脑和四肢,用于快速思考和提供应激能量。

压力荷尔蒙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外界压力,但是当它产生过多时,就会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

你可以这样做

吃巧克力:每天吃一大块黑巧克力,有助于减少体内压力荷尔蒙的分泌。

喝红茶:红茶里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具有镇定功效,能使皮质醇水平下降47%。

嚼口香糖:可以使皮质醇的含量下降12%,而且也能使头脑更加清醒。

中午12:00:细嚼慢咽,让激素分泌更平衡

大多数白领表示他们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工作,会出现心痛、腹痛、胀气、打嗝等症状。因为大脑一旦感受到了压力,身体就会自动激发各种应激反应,包括停止消化。

你可以这样做

尽管吃饭时保持安静显得更优雅,但有研究表明,边吃边说不但可以减慢吃饭速度,还能促进感情、解除烦恼,使肠胃正常消化食物。愉快的心情,不仅能增进食欲,还可以兴奋中枢神经,从而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肠胃处于最佳消化状态。

晚上8:00:花点儿心思,调动爱情荷尔蒙

这个时段夜幕刚降临,压力也全部卸下,正是调情的好时候。

你可以这样做

点上香薰或放部爱情片,会增加女性体内黄体酮的分泌,也能增进夫妻双方的亲密感,《诺丁山》《爱情灵药》《不求回报》《西雅图夜未眠》都是不错的选择。

贴士:激素决定我爱你

有研究称,刚刚坠入爱河的男女大脑会发出指令,使人体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即爱情荷尔蒙。这种化学物质令恋爱中的人相互吸引,但是它在人体内仅仅能够存在一年左右。爱情荷尔蒙分泌最多的时候,爱情最浪漫,恋人之间的关系也最亲密。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4

笔者尝试设计“多层次问题探究”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认识科学本质并内化掌握科学方法,将课堂实录呈现如下:

师: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水分子消化道奇遇记》,回顾下消化系统的知识。

(视频画面展示蓝色卡通形象的水分子随着食物团块及食糜沿着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的旅行,画外音介绍遇唾液、胃液、胰液、肠液等消化液的过程。)

学生认真观看并与同桌讨论。

师:请同学们解决问题1:请你小结消化系统的组成。

学生甲:我给大家展示下我们第一组课后准备的资料,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大家看小黑板(同组学生乙和丙带小黑板上展台与学生甲共同展示)。

学生丁:食物并没有经过胰腺,为什么胰腺也属于消化腺呢?

学生甲: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腺体。当食物到达胃部时,胃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酸性食糜。胃通过蠕动将食物送往小c,与此同时位于胃后方的胰腺立即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胰液中含消化酶,有利于食糜在小肠中进一步消化。

学生戊: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为什么会引起胰液分泌呢?胰腺是如何知道食物到达小肠的消息呢?

师:小肠和胰腺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管相连。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绘出“小肠与胰腺的位置图”,并做出合理的假设。

学生绘图构建模型,分组讨论。

第二组学生:实物投影绘出的“小肠与胰腺的位置图(图1)”,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刺激通过神经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假设二:刺激通过血液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师:刺激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不同组给出了互补信息,汇总如下:

学生:应该是酸性物质。因为食糜是酸性的。这种酸性物质可能是盐酸。

师:如何证明盐酸是刺激物?

学生己:将稀盐酸直接注入小肠中,如果胰腺分泌了胰液,就证明稀盐酸是刺激物。

师:好,这就是科学家的思维,沃泰默与你有同样的想法,盐酸作为刺激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机理可能有哪些情况,请小组内讨论,给出假设。

学生的讨论进入较激烈状态。

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不同组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假设一:盐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假设二:盐酸不被吸收,直接刺激小肠部位相关的神经引起兴奋,通过神经作用于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假设三:盐酸不被吸收,而是刺激小肠分泌某种物质,该物质进入血液后作用于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师:大家的分析好像都有道理,是否是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引起小肠黏膜的神经兴奋。小肠黏膜分泌了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这样解释是否科学,需要实验探究。

师: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上述三种假设是否成立呢?

第三组学生: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可以探究假设一是否成立。

师:同学们的思路和科学家一样,科学家也是这样做的,结果胰腺不分泌胰液。所以假设一不成立。大家继续思考如何探究假设二和假设三。

第四组学生:切断神经联系,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如果胰腺不分泌胰液,则假设二成立;如果胰腺仍然分泌胰液,则假设三成立。

师:等一等,大家思考,有没有可能假设二途径存在,假设三途径也存在?

学生进入较激烈状态的讨论。

第四组学生更正:切断神经联系,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如果胰腺不分泌胰液,则假设二成立,假设三不成立;如果胰腺仍然分泌胰液,则证明假设三成立,但不能否定假设二。

师: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和法国学者沃泰默的一致。多媒体屏幕展示沃泰默的三组实验:(1) 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2) 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3) 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切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师生总结:1和2组实验对照,证明稀盐酸不是直接引起胰液分泌的因素,胰液分泌显然与小肠有关。1和3组实验对照,可以暂时排除神经的作用,说明与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的调节有关。

师:当时学术界认为胰液分泌是一个神经调节的过程,沃泰默囿于当时学术界的观点,他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所以是一个顽固的神经反射”。同学们想一想,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排除“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思维干扰,让沃泰默改变他的观点,支持我们的观点呢?

学生庚:可以让小肠离体,将小肠剪下。

师:这位同学的思路很好。下一步怎么办呢?我们在必修一中证明胃的化学性消化,把胃中提取液直接作用于肉块,看肉块是否有变化来证实。

学生辛:(恍然大悟,快速作答)可以制备提取液。

师:同学们太棒了!总是能和科学家的脚步一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里斯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中,结果胰腺分泌胰液,从而直接证明了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调节。

师:科学家关于胰液分泌的探索并没有停止。实际上胰液的分泌受神经和激素双重控制。

这样科学家发现了胰液分泌的化学调节过程,即:酸性食糜刺激了小肠黏膜,引起小肠黏膜分泌某物质(促胰液素),该物质进入血液,到达胰腺并引起胰腺相关细胞分泌胰液,释放到小肠中帮助消化。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如何给科学家斯他林和贝里斯的实验设计一组对照实验?

第五组学生:稀盐酸+煮熟的小肠刮下黏膜+砂子制备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看是否能促进分泌胰液。

师:好,同学们预测一下,该组实验的结果,狗会不会分泌胰液。

学生:狗不会分泌胰液。

师:该组实验与斯他林和贝里斯的实验对照,说明了什么结论?

学生壬:的确是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能促进胰液的分泌,不是稀盐酸本身刺激胰腺分泌胰液的。

师:好,总结得非常好。斯他林和贝里斯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敢于质疑权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创新,又有严谨的实验设计,希望同学们也学到他们身上的探索精神。

大家看大屏幕,总结以下问题:

(1) 促胰液素是哪里产生的?(是否有专门的分泌器官?)

(2) 促胰液素是如何到达胰腺的?(激素的运输途径是什么?)

(3) 促胰液素只能运输到胰腺吗?(激素的运输是否具有定向性?)

(4) 促胰液素能作用于所有的细胞或器官吗?(激素是否能作用于全身?)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同时板书小结内容):

(1) 动物和人体激素具有专门的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

(2) 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动物和人体激素通过血液运输。

(3) 促胰液素可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激素的运输不具有定向性。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5

1.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重视人体内部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七情学说强调情志与脏腑之间依靠气机正常升降而产生的统一协调,认识到情志与脏腑气机之间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异常,均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应激理论则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构成的应激中介机制将应激源(生活事件)与最终的心理生理反应联系在一起。

1.2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均认同七情与应激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七情是人们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正常情绪体验,能够促进脏腑功能协调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当情志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了人体心理生理的承受能力时,则会损伤机体,造成阴阳失衡、脏腑精气虚衰而产生病变。应激则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做的一种适应,是机体提高警觉系统以应付可能的威胁与挑战的防御反应。适度应激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及应对能力,而积极应激,强烈、持久的应激则会使体内的稳态打破,形成消极应激,波及多个系统及易感内脏,导致疾病。可见七情与应激都强调一个内环境的平衡。

2怒致病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

尽管中医学中没有“心理应激”这一概念,但中医藏象及七情学说很早就认识到不良的环境或精神刺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情志内伤理论在理论框架与对发病原理的认识上存在一致性[1],周萍等[2]认为中医情志致病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在认识方法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其扼要模式S-R(S:外界刺激,R:人体心理性的、生理性的多层次的反应)是一致的;从中医角度而言,机体调节应激反应的核心脏腑是肝[3]。严灿等[4]则认为应激理论与中医学阴阳气血、脏腑机能平衡的整体观高度一致,肝主疏泄的功能更是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决定作用。肝在志为怒,负性生活事件是怒致病的始发因素,所以怒致病与心理应激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1病理机制的相通性怒致病的病理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怒主要是通过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失调而致病的。愤怒情绪发生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被激活,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垂体后叶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对肝脏和其它一些器官都有影响[5],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病症。

心理应激的生物学机制。Vuitton等学者[6]提出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关系是一系列连锁的过程——紧张性刺激、对应激刺激的反应、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免疫应答失调、疾病的发生。严灿等[7]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研究进展,将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引入中医理论的研究中,从脏腑学说提出,任何形式的应激首先是影响了机体的正常气机。肝失疏泄所致生理病理改变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病理性的心理应激反应。所谓“疏泄”与调节心理应激反应过程中的中枢与外周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以及酪氨酸羟化酶的变化有关。心理应激的物质基础是神经一内分泌-免疫调节(NIM)网络,有学者通过对中医肝脏象及证候的有关研究得出:肝的实证和虚证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4],肝的疏泄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NIM网络调节机制,其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在整体上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关,具体而言,可能与调节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情志活动异常)过程中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合成酶、神经肽、激素、环核苷酸系统以及即刻早期基因los蛋白表达等的变化有关[8]。因此,心理应激反应已成为研究怒致病生物学机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2怒致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基于怒致病和心理应激的相关性,运用心理应激制作怒的动物模型已是现代模型的发展趋势,并且目前此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刘晓伟等[9]参考了Breuer[10]的方法,对成年雄性大鼠利用入侵成功制作怒的动物模型。岳文浩[11]使用刺激猫怒吼中枢的方法诱发猫的怒反应,对怒伤肝机制进行研究。陈小野等[18]用自制的颈部枷锁模具影响大鼠日间理毛、挠痒等活动,从而引起大鼠情志变化;而乔明琦等[13]用“择时挤压造模法”制作以急躁易怒、月经前加重的经前期综合征肝摘要:基于七情学说与心理应激的相似性,从病理机制和动物模型研制方面探讨了怒致病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显示了中西医学在神经——精神这一高层次领域中的密切沟通合作和优势互补,为中医不同脏腑功能本质和证候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七情学说怒致病心理应激综述

1七情学说与心理应激的相似性

1.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重视人体内部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七情学说强调情志与脏腑之间依靠气机正常升降而产生的统一协调,认识到情志与脏腑气机之间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异常,均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应激理论则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构成的应激中介机制将应激源(生活事件)与最终的心理生理反应联系在一起。

1.2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均认同七情与应激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七情是人们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正常情绪体验,能够促进脏腑功能协调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当情志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了人体心理生理的承受能力时,则会损伤机体,造成阴阳失衡、脏腑精气虚衰而产生病变。应激则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做的一种适应,是机体提高警觉系统以应付可能的威胁与挑战的防御反应。适度应激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及应对能力,而积极应激,强烈、持久的应激则会使体内的稳态打破,形成消极应激,波及多个系统及易感内脏,导致疾病。可见七情与应激都强调一个内环境的平衡。

2怒致病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

尽管中医学中没有“心理应激”这一概念,但中医藏象及七情学说很早就认识到不良的环境或精神刺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情志内伤理论在理论框架与对发病原理的认识上存在一致性[1],周萍等[2]认为中医情志致病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在认识方法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其扼要模式S-R(S:外界刺激,R:人体心理性的、生理性的多层次的反应)是一致的;从中医角度而言,机体调节应激反应的核心脏腑是肝[3]。严灿等[4]则认为应激理论与中医学阴阳气血、脏腑机能平衡的整体观高度一致,肝主疏泄的功能更是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决定作用。肝在志为怒,负性生活事件是怒致病的始发因素,所以怒致病与心理应激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1病理机制的相通性怒致病的病理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怒主要是通过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失调而致病的。愤怒情绪发生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被激活,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垂体后叶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对肝脏和其它一些器官都有影响[5],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病症。

心理应激的生物学机制。Vuitton等学者[6]提出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关系是一系列连锁的过程——紧张性刺激、对应激刺激的反应、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免疫应答失调、疾病的发生。严灿等[7]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研究进展,将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引入中医理论的研究中,从脏腑学说提出,任何形式的应激首先是影响了机体的正常气机。肝失疏泄所致生理病理改变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病理性的心理应激反应。所谓“疏泄”与调节心理应激反应过程中的中枢与外周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以及酪氨酸羟化酶的变化有关。心理应激的物质基础是神经一内分泌-免疫调节(NIM)网络,有学者通过对中医肝脏象及证候的有关研究得出:肝的实证和虚证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4],肝的疏泄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NIM网络调节机制,其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在整体上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关,具体而言,可能与调节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情志活动异常)过程中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合成酶、神经肽、激素、环核苷酸系统以及即刻早期基因los蛋白表达等的变化有关[8]。因此,心理应激反应已成为研究怒致病生物学机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2怒致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基于怒致病和心理应激的相关性,运用心理应激制作怒的动物模型已是现代模型的发展趋势,并且目前此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刘晓伟等[9]参考了Breuer[10]的方法,对成年雄性大鼠利用入侵成功制作怒的动物模型。岳文浩[11]使用刺激猫怒吼中枢的方法诱发猫的怒反应,对怒伤肝机制进行研究。陈小野等[18]用自制的颈部枷锁模具影响大鼠日间理毛、挠痒等活动,从而引起大鼠情志变化;而乔明琦等[13]用“择时挤压造模法”制作以急躁易怒、月经前加重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猕猴模型,利用和人类情绪变化极其相似、具有丰富表情和行为的灵长类动物进行造模,为中医情志研究提供更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运用心理应激方法研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具有创伤性少的优点,既克服了之前中医证候动物中过多使用化学药物导致的偏差,又能与中医传统的情志、劳倦、饮食等致病因素相吻合,特别是情志病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动物模型的复制是很困难的,再加上中医学的证候特点要求就更加困难。因此,借助现代医学的应激理论和方法复制情志动物模型已是现代模型的发展趋势。

3问题与展望

从现代应激理论入手,结合中医的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研究“气”和“气机”的内涵,探讨中医证候及脏象的本质[1]。同时要考虑不同的应激反应会有不同的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和不同的病理变化,在明确所采用的应激模型的基本生理病理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的研究,促进中医对怒所致疾病的辨证及治疗的量化、标准化。采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的人群或具有精神的人群中进行属于中医肝病证候的调查,寻找中医肝病证候在此类病症中的分布规律,并借助于中医体质理论,在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上揭示证候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为进一步揭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动物模型方面,可病证结合制备模型,并建立量化评价标准。同时由于情绪反应是复杂的,导致应激反应的因素不可能像中医七情致病理论那样对七情与五脏的相关性作出严密的区分,所以如何在实验动物身上体现出某一具体情绪改变所致的特定病理变化,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这一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的突破与创新。

怒致病与心理应激的研究显示了中西医学在神经——精神这一高层次领域中的密切沟通合作和优势互补,它不仅为中医不同脏腑功能本质和证候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而且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发展对健康的新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基于七情学说与心理应激的相似性,从病理机制和动物模型研制方面探讨了怒致病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显示了中西医学在神经——精神这一高层次领域中的密切沟通合作和优势互补,为中医不同脏腑功能本质和证候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七情学说怒致病心理应激综述

【参考文献】

[1]张铮铮.情志内伤与心理应激的比较与思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2):6364.

[2]周萍,朱文锋.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J].医学与哲学,1995,16(9):484485.

[3]李峰,杨维益,梁嵘,等.从中医学看肝脏调节应激反应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1):2022.

[4]严灿.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3):209211,274.

[5]王朝勋,郑洪新.怒伤肝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5):205.

[6]VuittonDA,WazieresB,DupondJL.Psychoimmunology:aquestionablemodelRevMedInterne,1999,20:934946.

[7]严灿,潘毅.中医情志致病机理的研究[J].中医杂志,1997,38(4):236.

[8]严灿,徐志伟.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5):459462.

[9]刘晓伟,张红梅,曲宏达,等.中医怒恐伤气动物模型制作及行为评估[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1011,53.

[10]BreuerME,McGinnisMY,Lumia,AR,etal.Aggressioninmaleratsreceivinganabolicandrogenicsteroids:effectsofsocialandenvironmentprovocation.HormonesandBehaviour,2001,40(3):409418.

[11]岳文浩,付文青,芦宗玉,等.“怒伤肝”机制研究[J].医学与哲学,1995,16(9):481483.

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6

关键词: 寒症模型;吴茱萸;性味组分;药性

[收稿日期] 2013-06-20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6CB504708,2013CB531801);黑龙江省博士后项目(LBH-Z12259);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2531622);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课题(ZHY12-207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项目(2012RCQ16)

[通信作者] *匡海学,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451)87266862,E-mail:

[作者简介] 孟永海,副教授,Tel:(0451)87266862,E-mail:

性与味均是中药功能的高度概括,两者既互不相同,又关系密切,可以将其看作是同一物质基础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属性的功能。从中药的发展历史来看,四气药性必然存在,然而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阐释中药的四气,有关药性归属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如何量化,如何建立客观可行的中药四气的评价方法和体系?这些一直是我国中医药学者努力奋斗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在已往吴茱萸各化学拆分组分药味归属研究基础上[1-3],以“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为中心,以中医传统性味评价结果为依据,以与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相关的重要神经递质和激素为指标考察吴茱萸及其各性味拆分组分的药性归属。探索药味与药性之间的关系,为揭示中药“一味一性”的客观存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清净级Wistar大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0) g,合格证号P00102007号,饲养于本校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屏障动物实验室。室内温度20~25 ℃,相对湿度40%~70%,12 h循环照明。动物日常护理及实验条件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标准》。

1.2 药物与试剂 实验用吴茱萸各性味拆分组分由课题组自制[4],其中辛味组分为“生物碱1组分和20%乙醇洗脱组分”,苦味组分为“生物碱2组分、醇沉组分、95%乙醇洗脱组分以及吴茱萸内酯”[1]。大鼠多巴胺(DA)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大鼠五羟色胺(5-HT)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大鼠去甲肾上腺素(NE)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大鼠乙酰胆碱酯酶(AChE)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大鼠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检测试剂盒均为美国R&D公司产品。

1.3 仪器 Anthos 2010型酶标仪(奥地利Anthos Labtec公司);Eppendorff移液器(Eppendorff公司);涡旋混匀器(美堰市康健医疗器具有限公司);低温离心机(日本日立公司)。

1.4 分组 取Wistar大白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空白组、模型组、吴茱萸水煎液组、吴茱萸辛味组分组、吴茱萸苦味组分组、挥发油组分组。

1.5 动物模型制备[5] 吴茱萸水煎液及各拆分组分按人和大鼠体表面积等效剂量折算(0.018)配成质量浓度为生药0.067 5 g・mL-1的溶液备用,灌胃量为20 mL・kg-1,相当于生药1.35 g・kg-1。各组实验动物连续给药7 d(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造模前,将大鼠禁食48 h,自由饮水,末次给药30 min后,用乙醚轻麻大鼠,将动物仰卧固定于大鼠固定板上,将其下半身置于(20.0±1.0) ℃的冷水,水面齐剑突水平,7 h后将大鼠于冷水中取出并吹干(空白组不造模直接取血)。用乙醚轻麻大鼠经颈总动脉取血,血样静置1 h后高速离心分取血清;打开腹腔,剪下胃,浸泡于1.0%甲醛中20 min,沿胃大弯剪开并展平,用小棉球轻轻将黏膜上的黏液和血块擦掉,观察黏膜损伤程度,游标卡尺测定溃疡指数。

1.6 溃疡指数(UI)测定 按Guth标准[5]计算溃疡指数(UI):点状出血为1分,线状出血长度< 1 mm为2分,1~2 mm为3分,2~4 mm为4分,> 4 mm为5分,宽度> 1 mm时分值×2。

1.7 血清中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含量测定 分离血清,依据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DA等指标的检测[6]。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吴茱萸性味拆分组分对应激型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的影响 组织形态学观察:冷水对大鼠应激刺激后,取大鼠胃肉眼观察,见图1,可见模型组大鼠胃底部黏膜大片瘀血、出血严重,溃疡面较多;吴茱萸水煎液组、吴茱萸苦味组分组和挥发油组分组大鼠胃黏膜出血明显减少,且溃疡部位面积缩小;吴茱萸辛味组对溃疡改善不显著。胃黏膜病理切片经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见图2,可见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上皮有缺损,胃底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偶见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颗粒,黏膜下层偶见中性白细胞浸润;吴茱萸水煎液组、吴茱萸苦味组分组和挥发油组分组,可见大鼠胃底腺上皮细胞较好,黏膜下层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较轻;而吴茱萸辛味组分组呈现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糜烂及炎细胞浸润。

对模型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的影响:以溃疡指数为指标衡量各组分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1,吴茱萸水煎液组(P

图1 经肉眼观察各组模型大鼠胃黏膜的损伤图

Fig.1 The original drawings visually observed of gastric mucosal injury in each model groups rats

图2 经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模型大鼠胃黏膜的损伤图(×400)

Fig.2 The original drawings by HE staining light microscopy observed of gastric mucosal injury in each model groups rats(×400)

2.2 吴茱萸各性味拆分组分对冷水应激实验大鼠血清中的中枢神经递质含量影响 对大鼠血清DA含量的影响[7-8]: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大鼠血清DA含量呈现显著降低趋势(P

对大鼠血清5-HT含量的影响[7-9]: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大鼠血清5-HT含量具有显著升高趋势(P

对大鼠血清NE含量的影响[7-9]: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大鼠血清中NE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冷水应激刺激不能使大鼠血清中NE含量产生明显变化。吴茱萸水煎液组、辛味组、苦味组、挥发油组与空白组和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吴茱萸各性味拆分组分对大鼠血清NE影响不明显,见表2。

对大鼠血清AChE含量的影响[7-10]: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大鼠血清中的AChE含量显著降低(P

2.3 吴茱萸各性味拆分组分对冷水应激实验大鼠血清中17-OHCS含量的影响[7-8,11] 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大鼠血清中17-OHCS的含量显著降低(P

DA,5-HT,NE,AChE,17-OHCS等指标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见表3。

2.4 吴茱萸各性味拆分组分对冷水应激实验大鼠各脏器指数的影响[12] 冷水应激模型大鼠在刺激过后各脏器指数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各给药组大鼠脏器指数与空白组及模型组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梁月华等[4]针对寒热证及中药寒热药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来很多学者也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寒凉药诱导的大鼠寒症模型中,中枢神经递质如NE,DA含量降低而5-HT含量增高,经温热药灌胃后可逆转以上病理变化;同时温热药如附子、肉桂、干姜等可使动物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逐渐增多,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作用缓慢而持久。

冷水应激大鼠由于受到冷水及束缚刺激,从实验动物外观(瘫软无力、几乎无活动能力)及刺激类型(20 ℃冷水浸泡,7 h)可判断为典型的寒症模型;从实验结果看,大鼠血清中DA,AChE与空白组比较,其含量明显下降,而5-HT则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这些结果与以往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考察吴茱萸及其各性味拆分组分对模型大鼠血清中DA,5-HT,NE及AChE含量的影响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清中DA含量,吴茱萸水煎液组、辛味组分及苦味组分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发现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吴茱萸水煎液组、辛味组、苦味组对于冷水应激造成的大鼠血清中DA含量下降均具有一定的升高作用;在5-HT的含量指标上,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水煎液组、辛味组分及苦味组分具有显著性下降趋势,表明吴茱萸水煎液组、辛味组、苦味组对于冷水应激造成的大鼠血清中5-HT含量升高均具有较强的降低作用。这些结果同样与前人研究热性药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可初步判断吴茱萸及其各性味组分应归属为温性。而各给药组对模型大鼠NE及AChE含量影响均不明显,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寒性药和热性药可通过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整,纠正机体交感-肾上腺功能不平衡的状态。温热药(附子,肉桂,干姜为主的方药)可以纠正寒证患者低下的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活动,自主神经平衡指数升高[11-12]。考察冷水刺激模型大鼠血清中17-OHCS含量的影响发现,模型大鼠血清中17-OHCS明显下降,表明冷水刺激使大鼠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活动下降表现为典型的寒症模型。考察吴茱萸及其各性味拆分组分对模型大鼠血清中17-OHCS含量的影响发现,对大鼠血清中17-OHCS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水煎液组、辛味组分及挥发油组分虽然没有显著性升高作用,但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吴茱萸水煎液组、辛味组、挥发油组对于冷水应激造成的大鼠血清中17-OHCS含量下降均具有一定的上升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寒证大鼠低下的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活动。以此亦可判断吴茱萸水煎液组、辛味组、挥发油组应归属为温性。

综上所述,吴茱萸及各性味组分可在不同程度上纠正或缓解水应激寒症大鼠血清中与中枢神经递质及能量代谢相关的递质、酶类的含量,因此,判断吴茱萸及各性味组分的药性应归属为温性。

[参考文献]

[1] 匡海学,程伟.中药性味的可拆分可组合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6):768.

[2] 匡海学,王艳宏,王秋红,等.基于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的中药性味理论研究新模式[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6):1.

[3] 杨志欣,孟永海,杨炳友,等. 吴茱萸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抗炎作用的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1,28(5):13.

[4] 杨志欣,孟永海,王秋红,等.吴茱萸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其镇痛作用的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11,39(4):11.

[5] Markham K R, Ternai B, Stanley R, et al. Carbon-13 NMR studies of flavonoids-Ⅲ[J].Tetrahedron, 1978, 34: 1389.

[6]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33.

[7] 梁月华.中医寒热本质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79,59(12):705.

[8] 谢竹藩.从尿中儿茶酚胺及cAMP、cGMP的排出量探讨中医寒证、热证的本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 6(11): 651.

[9] 李良,刘国贞,梁月华.寒凉和温热药对大鼠脑、垂体和肾上腺内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和纤维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6):360.

[10] 富宏,彭先忠,蔡添浩.寒热证患者红细胞膜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6): 351.

[11] 张广宇.虚寒与虚热证患者血浆皮质醇及其受体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64.

[12] 王米渠,严石林,李炜弘,等.寒热性中药对SD大鼠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6):43.

Study on drug properties of components in Euodiae Fructus based on rat

stress gastric ulcer model with cold syndrome

MENG Yong-hai, WANG Qiu-hong, YANG Bing-you, YANG Zhi-xin, WANG Yan-yan, WANG Zhi-bin, KUANG Hai-xue(Key Laboratory of Northern Medicine Basi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at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s,

Heilongjiang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odynamic Material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d Natural

Drugs under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larify drug properties of components in Euodiae Fructus. Method: The rat cold syndrome model was induced by cold water stress method. The content of neurotransmitters sand hormones such as DA, 5-HT, NE, AChE and 17-OHCS in serum of model rats were taken as the indexes to evaluate drug properties of components in Euodiae Fructus. Result: Euodiae Fructus and its components could correct or relief the content of energy metabolism and substance metabolism-related neurotransmitters sand hormones in serum of model rats with water-stressed cold syndrome. Conclusion: Euodiae Fructus and its components are proved to show hot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