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课堂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课堂小结范文1
现象一:放任自主实践.落空参与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的内在美,这是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听音乐进教室”,好多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几年来从没有变化过。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体验,而是图热闹了。又如: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合作、音乐实践学习(或表演)这一形式,对实践的目的、时机以及过程都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分组讨论。一时间,学生嘻嘻哈哈,满教室闹成一片。这是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
还有许多教师喜欢在学生唱歌、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手击拍,如: 可以认为,这种拍击方法学生根本不用动脑,只要稍有节奏感就能拍出。像这样不用动脑的参与。对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发挥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毫无意义。 但如果教师把节奏设计成这样: 虽然只是简单的变化,但是学生若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拍对了。 现象二:评价失真.过度赏识 教学中为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许多教师在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出现后,为了体现新理念,一概表扬你回答得“真棒”、“真好”。生怕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而并没有细细考虑学生的回答中是否出现有悖常规的问题。如:学生回答了―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总称赞道:“很不错,掌声鼓励。”学生随之“啪啦啪啦”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也回答了一个问题,又在一片“太好了,真了不起”中得到了同样的“殊荣”。特别是在学生对歌曲的演唱中,不仅其节奏、旋律把握得不够准确,还出现了跑调的现象,而且也没有融人自己的情感,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竟然还是“唱得真棒!”。像这样的评价往往没有深入其根本,而导致过多的表面化。
在观摩课中,经常看到有教师准备一些小糖果或小礼品,用于课堂上奖励学生。试问:教师是不是每节课都有这样的精力和物力来准备这些奖品?如果是为了应付听课,这样的演示有没有实际的价值?学生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的?这种奖励方式在潜意识地培养他们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教育真的能物化吗?
现象三:盲目追求综合,舍本逐末
有的课让人感觉闹得异常:学生手里拿着打击乐器,脚底下踏着行进的步子,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敲敲打打,一会儿又跟着音乐打节奏,一会儿和着音乐做舞蹈动作,这些活动已把时间打发得所剩无几,再一看学生们,闹腾的满脸是汗,好不热闹。音乐课成了活动课!
曾听过这样两节课,旨在通过音乐欣赏,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一节是《海》,教师让孩子们拿出彩色笔,边听边在纸上画海底世界,而对于音乐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教师匆匆带过,一味地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有哪些海底生物,还要进行作品展示。顿时学生忙开了!各种热带鱼、海星、贝壳、珊瑚、海草映人眼帘……简直成了美术课!另一节课是《鸭子拌嘴》,授课教师从音乐欣赏入课,一堂课下来一共听了5遍音乐,应该说课堂容量是相当大的,但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入手,体会作品的音乐魅力,而重视的是“从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你能讲一下音乐里的故事吗?”……
从这些课例,我们不难发现,授课教师的本意是想把新的教育理念带进自己的课堂,但是迷失了方向。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们来热闹一下?就是这样进行音乐实践、综合吗?其实,这是走入了音乐教学改革新理念的误区――改变或削弱了“音乐为本”的学科性质。音乐教学的“中心”还是要把握音乐的“本质”音乐的“魂”,即音乐的要素,如果抛却音乐的本质不谈,而单单强调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把这些音乐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拿来当正餐送给我们的学生,那么何谈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何谈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呢?
现象四:忽视基础教学.浅层美育
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是形成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音乐艺术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知识作为隐线,把包括歌曲、发声、基础知识、综合训练和欣赏等内容整合在一个单元里。在学生的眼里少了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把知识作为明线,还要以音乐知识、技能作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设计,围绕这一明线去设计音乐游戏等活动,来吸引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并深层挖掘音乐的内涵,达到教学目标。反之,忽视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学生就会像上幼儿园一样,只是玩了,应该掌握的知识却不牢固,那是经不起考验的。在实验课中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从以往的过分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到现在过度迁就所谓的“快乐”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愉悦。有位老师上《大海的歌》一课,这样开始:小朋友,在今天的音乐课堂上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很好玩儿的地方,想知道是哪儿吗?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播放海浪片段)生答:大海。再问: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动手布置一个海边的场景好吗?(利用上面的道具或自带的东西,然后分组布置海滩、人物等)好―会儿,―个热闹的海边沙滩出现了:捡贝壳的、套着游泳圈的、光着脚的;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晒日光浴,哼着歌曲悠闲自在。一副美丽的画面出现在听课老师的眼前,可时间过了约有半节课,而后才匆匆学唱欣赏……
小学音乐课堂小结范文2
引言
在农村音乐课程这一环节,我们总会面对这样的问题,由于本身教育设施的缺乏,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不足,缺乏硬件的辅导性和地区的落后性,让音乐教育止步不前,如何发挥其中的教学主旨,把握课堂实践环节的重心是我们在文中需要论述的重点内容。根据农村发展特色,建立高效课程将会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一、农村小学音乐课堂面临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在农村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总会面临一些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成熟、教师人数较少、教师资质不够等,这成了阻碍农村音乐课堂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这几年来国家极力扶植乡村教育,但是对于较为偏远的地区,音乐专业的师资不是十分雄厚,甚至也有音乐老师带领多年级、多班学生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音乐课堂本身的发展,从而也导致了农村课堂实践的低效性和素质教育融入的匮乏。
2、 一些教育设施的缺乏
在小学音乐课堂实践中,需要的辅助教学用具很多,如多媒体设备、音乐乐器及一些其他硬件设施,但是现在的农村地区这方面较为落后,因此不能够达到标准要求,这也导致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高和教学方式不能够与现代化音乐教育同步。很多学生课堂当中不能够学习到一些音乐拓展方面的知识,由此降低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及音乐表达能力。
3、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
在我们授课时候,需要面临的第三个问题便是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的兴趣缺乏热情。因为对于农村音乐课堂来说,有许多外在的条件不能够高效性地满足学生;在课堂的组织上,音乐课程过于形式化,这也是造成音乐低效的原因。同时学生在面对音乐学习的态度上不够认真,很多都是抱有简单了解的态度去学习,因此真正培育的人才数量较少,音乐所带来的实际效应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提升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实践效率的策略
1、教师教学的精专化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音乐教学的精专化非常重要,这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化,自己本身的专业度如何。比如在一节课堂当中,如何把各个环节安排好,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课程当中,这是老师需要做的第一步。因此教师教学的精专化是补足农村教学条件缺陷的一种办法,教师本身拓展知识与内涵,在整个教学过程里面懂得把握重点,不仅仅培养学生技能,更加锻炼他们的音乐素质与欣赏能力。这种精专的表现在于,懂得针对于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改变,创造出更适合学生的课堂模式,不断去学习音乐教育的专业点,从而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
2、 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音乐教学重点
在音乐的课堂里面,我们不能够将音乐的重点仅放在教学上,同时也要注重其中的兴趣培养。如带领学生做好音乐欣赏课,把一些国内外经典音乐播放给学生听,适当采取情景教育法培养学生情操等等。运用这些教学实践方法,让学生逐渐的爱上音乐课程,我们在教学里面需要把握的重点有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是否真正的能够接受课程内容,随着他们的接受程度要懂得适当的改变与完善。第二,基于教材基础上再去寻找其他的辅助学习资料,培养学生情操,让他们逐步的产生乐趣与了解音乐的热情。第三,教师要懂得一对一式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不仅要顾忌全班同学的兴趣培养,同时也要针对某一个同学进行教导与培养。以班级整体音乐学习兴趣作为总目标,如在一节课程里面,教师可以单独选择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欣赏一些音乐家的著作,如国内外经典乐曲,从中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于曲子的感受和理解,如《蓝色多瑙河》《月光曲》《致爱丽斯》等等。巧用情景法则去让学自己感悟,音乐的教学方法不是一个固有的模式,而是在于不断的开发与运用,兴趣的培养也是如此,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音乐的艺术美是培养其热情与兴趣的关键。
3、 不断丰富课堂实践内容
小学音乐所面临的最大困境问题就是课堂内容与知识的局限性,孩子们在音乐课堂里面可以享受的地方很少。因此,丰富课堂实践内容是提升其教学效率的又一重要因素,陶行知指出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所以对待音乐课堂的态度不可以太保守化,这也是农村教育所存在的根本问题。我们要经常懂得去丰富课堂的内容,如在一节音乐课当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欣赏音乐剧,从中选取一个片段组织大家表演。或者去讲解一些从古至今的音乐文化,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从生活当中寻找音乐的例子,如古典名曲、儿歌等等。丰富课堂实践内容是教师根据教材拟定内容的基础上去丰富课堂资源,让学生们能够欣赏其中,一方面增加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一方面强化音乐技能,是一种双重培养的模式。
4、懂得在教学过程中反思
小学音乐课堂小结范文3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细节;课堂提问;教学手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细节越来越关注。在音乐教学中,细节如深夜的流星,一闪而逝;又如暴风雨中的闪电,耀眼夺目,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音乐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成功的音乐课堂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也离不开我们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与思考。
一、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
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问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有疑就问,有问必答。这样,音乐课堂上就形成了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也都乐于畅所欲言。
二、在课前精心预设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是教师课前精心预设的,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细节的设计是智慧与灵感的呈现。关注细节,就要考虑方案预设中的细节,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如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中,教师发现这课的人文线是激发学生喜爱蒙古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知识技能线是掌握歌曲中的几种节奏型,表演蒙古舞基本动作,并能很好的演唱歌曲。所以教师事先设计“呼伦贝尔草原小学二年级小朋友,邀请我们去做客,并参加他们的那达慕大会”这一环节作为两条的结合点,既欣赏了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又通过参与其中,亲身实践,掌握技能。
三、在课中把握教学细节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在对教学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把握音乐课中的教学细节,以实现有效生成,展现细节之美。
1.课中教学语言的把握
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对音乐教学效果的好坏有重要影响。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练,带有某种诱导力,这是让学生跟随老师“走”的关键。而欣赏课的教学时,我们要用自己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色”的感觉。
2.课中提问的关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音乐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作为教师,切不可被自己的“问题”捆住手脚,更不能捆住学生的手脚。这种提问,一定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性及其水平和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叙述寻求办法解决难点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3.课中“意外”的捕捉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教师尽心设计预案,往往会被学生的一些节外生枝所干扰。如在教学歌曲《卖报歌》时,要求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可是有一个学生座位上自言自语着:“报童生活这么悲惨,还能用活泼的声音演唱,真是笑话。”当时,我并没有忽略这个问题,而是把他的这个问题提出来,“为什么不用悲伤的语调唱?”让学生通过复听、朗读歌词,并分组展开讨论等形式,最后集体得出最佳定论:“报童生活虽悲惨,但他乐观向上,向往光明,所以应唱出活泼向上的情绪。”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疑惑,又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深处,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这些“意外”的捕捉也成了整堂课的精彩之处。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校学爿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问内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教师就耍多想办法、多出点子。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钟表占”时,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为他们对钟表的表象认识比较清楚:但是在欣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时,对“孔雀开屏河边走,傣家竹楼彩虹绕”的认识就不容易了,因为有的学生町能头脑中没有傣家村寨风光的景象,不知道傣家竹楼的模样,也没有看见孔雀开屏怎么美,也就很难通过联想体会音乐之美。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身经历,所以在教学时,我经常运用各种手段(图画、幺J灯、录音、多媒体等)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在课后注重教学反思细节
实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以后,由于教材选择的面更广,教学方法更活,教学设计更难,组织教学的手段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反思。
首先记录自己的闪光点,不断积累供以后教学借鉴。音乐课堂教学常会出现一些师生之间情感的碰撞“亮点”,这些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稍纵即逝”, 这时如果我们从关注学生心灵的角度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常能记下很多成功点。
其次,记录自己失败的地方,认真寻找原因,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从而使这些教学反思成为音乐教学的成功之母。最后记下课堂上意想不到的问题,避免今后课堂上出现类似尴尬局面,以提高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课堂小结范文4
所谓多途径节奏体验即指:多种方法去展开节奏体验教学,从视觉、听觉去关注节奏,有利于有意聆听音乐、激发了对音乐的理解,通过生活经验、综合活动去表现节奏等各种方式去尝试节奏体教学。
(一) 关注歌曲节奏来透析作品
1.在观察中剖析复杂节奏
在教学中,如碰到节奏难点的时候,老师一般都会反复的强调,笔者尝试用节拍的方式将节奏剖析开来。例如:口琴曲《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中,有一处55 | 6. 5 |这里老是吹成55 | 6 5 |,后来尝试用∨\ /,让学生自己边划拍边唱唱,才解决这个难点。不光是吹奏乐器时出现节奏问题,很多学唱歌曲中,一旦出现节奏搞不清楚,就会影响学唱歌曲的进度。
2.在倾听中寻找相同节奏
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运用,有助于乐曲结构和音乐形象的确立,便于记忆。例如《拉库卡拉查》,×× ×× ××|××―||和× ×× |× ×× ××|××―||两个节奏贯穿全曲,第二个节奏乐句本来很简单的,加上歌词就变得复杂,笔者直接先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个节奏还出现在哪里,歌曲就变得简单多了。让学生找找相同的节奏乐句,既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3.在操作中提炼合适节奏
根据歌曲的情绪特点,提炼出合适的节奏跟着音乐拍一拍,既可渲染歌曲气氛,又达到了熟悉歌曲和节奏训练的目的。例如《我的家在日喀则》可提炼出X XX 的节奏,用X ― ―X XX X虻慕谧辔歌曲《柳树姑娘》前面部分伴奏,能达到更好为学唱歌曲服务的目的。把表现音乐的要素提炼出来,直接告知学生这节奏是本歌曲中的重要性,学生就会去关注这个节奏。
(二) 理解歌曲节奏去感悟作品
1.吸引聆听意愿
欣赏音乐作品方法很重要,没有方法、目的不明确的听音乐,笔者把它认为是无意聆听,如何有意聆听音乐,抓住主要节奏就是一个办法。例如:《化妆舞会》欣赏曲子中A部分的主题1和主题2是这首曲子的旋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让学生分辨旋律时,抓住了最典型的节奏,让学生先记住这个节奏再去熟悉旋律和分辨主题。吸引聆听意愿可以抓住音乐元素展开,有时过于安静的听音乐会无意间产生无意聆听的效果。
2.表现歌曲意境
节奏变化和旋律变化的有机结合,使音乐作品获得内在的生命力。例如《红河谷》笔者采用了和《拉库卡拉查》的节奏做了对比,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 “那是表现跳舞的。”“《红河谷》平静些感觉像是回忆、、、”我们不看歌词,也能理解歌词的意境。音乐作品的节奏也是作品的个性和风格的展现,学生可以从节奏元素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提升歌词内涵
这首歌曲用怎样的节奏都有他的目的的,有拖长、有铿锵有力,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内容的含义。例如《小黄鹂鸟》我问到:“为什么一开始的节奏这么平稳?”学生说:“在跟黄鹂鸟说话一样”。又问:“那为什么“辽阔的草原”节奏忽然拉长,音忽然这么高?”“因为草原嘛,很辽阔,感觉大,后面的‘这就是’的‘这’表示强调的意思”。从讲解节奏方式,来理解歌曲歌词的内涵,来感悟音乐要素与歌曲内容的联系。
(三)演绎生活经验中的节奏
1.听一听称呼节奏
在音乐课堂上,大家都是开动了脑经,想足了办法,带领学生学习各种节奏型。例如:新学切分节奏,让学生一起唱响劳动号子“嘿 吆 吆”。我说“请叫我 倪 老 师”,用三种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上两拍的时值,然后加入音符唱一唱。相信他们碰到切分节奏的音型一定记忆犹新。
2.念一念趣味节奏
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音乐符号变为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好玩好动的特征。例如:听过一节公开课,课前因为临时停电,教师就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代表一个水果的节奏,“葡萄、哈密瓜、、、”,学生念着自己的水果节奏,加上动作,成为了一个合奏。之后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尝试了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的高。
3.玩一玩游戏节奏
小学音乐课堂小结范文5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思想符合小学音乐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围绕音乐教育目标和指导要求,组织实施体验式教学活动,将小学音乐教育与体验式教学有机结合,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不断加深。音乐教学与其他课程授课的模式有所不同,它是借助情感美态,在人们的面前进行展示,它注重的是音乐的教育性,强调学生参与课堂,以及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同时,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无论是对理论知识,还是技能的实践,都是一种提高和训练。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引导,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对音乐进行体验获得乐趣,将自己的音乐感受积极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思维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从各个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感受和分析,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的优势。体验式教学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在课程的授课方式上,运用活动体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加强,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感知和体验加强重视。小学音乐课堂实施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不但要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发挥,在音乐情境中,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课程的实施重点,是对音乐的技能及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堂的中心是教师,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体验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对音乐的创作热情得到有效的激发。
1.分析学情,把握目标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分析学情日益重要,受到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学情是音乐教学准备的基本要素,也是音乐教学设计的科学依据。分析学情,摸准学情,有利于为音乐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教学依据,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音乐教学目标。教师只有了解小学生的音乐心理、认知特点和已有的音乐知识经验,在音乐课堂中才能真正落实讲解、练习,才能在教学目标范围内确定小学生的音乐“最近发展区”。通过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界定音乐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点,把握教学本意,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成效。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恰当的音乐曲目进行教学,是教学实践的落脚点。因此,在小学音乐课中,教师应分析学情,把握目标,开展恰当的音乐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音乐兴趣,以“趣”为教学突破口,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
例如,《春来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唱《报春》、听《杜鹃圆舞曲》。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音乐的注意时间较短,对第一次接触的音乐问题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以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理解音乐内容,实现音乐教学目标。通过对学情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报春》,表现音乐歌曲中三拍子、四拍子韵律,感受歌曲中的欢快情绪;(2)欣赏《杜鹃圆舞曲》,感受歌曲活泼、g快的情绪,尝试设计契合乐曲风格的动作,感受乐曲的韵律变化;(3)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节奏快慢。
2.创设情境,融入情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情境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增长学生智慧、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心向,为学生音乐认知提供停靠点,为音乐教学服务。小学音乐课堂的情境创设,可以通过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途径,营造音乐场景,内含音乐情感。音乐情境创设的核心在于融入情感,情是音乐学习欲望,可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心向,境是创设学生音乐学习认知背景,通过音乐情境激励、唤醒学生音乐情绪,披情入乐,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感受情感,在音乐旋律中渗透音乐认知,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音乐生命,深化音乐感悟。在音乐情境中融入情感,伴随音乐形式渗透到学生心中,在课堂展示音乐真情,让音乐、情境、情感互相融合。
例如,学习《报春》时,教师要结合音乐作品的背景,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春天的情境,在学唱歌曲环节,让学生跟琴学布谷鸟叫声,模仿布谷鸟在远处和近处的不同叫声,模仿音乐歌曲中的布谷鸟叫声,让学生进行美好的想象,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歌曲中布谷鸟三拍子――强弱弱规律。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借景生情,让布谷鸟的叫声充斥音乐课堂,充满音乐趣味,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去。
3.设计活动,丰富体验
在小学音乐课堂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具体活动,去真切感受、体验音乐。在音乐活动中,学生体验音乐美、思想美、境界美,感受音乐中的灵魂,放飞禁锢的心灵,张开音乐的翅膀,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让音乐课呈现梯度上升形式,引领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探索音乐知识,体会音乐音符。音乐活动的设计应从最近发展区着手,在学生主体活动中生发体验,在想象与联想活动中丰富体验,为学生提供获得音乐感性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倾听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在亲身体验中,明确音乐的认知价值。设计音乐活动,用心捕捉,用爱感化,用情攀援,用行动渗透,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诱导,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
例如,学习《报春》时,在歌曲表演环节,设计表演体验活动,让学生结合歌曲搭配表演动作,用木鱼和碰铃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在歌曲三拍子强弱弱规律下,编排歌曲表演动作,在表演中体验歌曲;又如,学习《杜鹃圆舞曲》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内容丰富一些,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形式多彩而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到室外,对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与特点进行感受,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教师自身的音乐教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4.师生交互,分享体验
分享是音乐课堂经验交流的方式,透过音乐互动产生情感,教师和学生分享音乐体验,拉近师生距离,让师生彼此相互了解,分享在音乐课堂的喜悦和收获。教师和学生的音乐分享活动是以特定形式呈现的,经过科学设计开展音乐分享活动,在分享过程中,师生展现自我,互相反应回馈,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丰富个人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有机会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多角度思考音乐,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促进师生加强分享,表达不同感受,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音乐分享,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认知能力,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在无形中形成自己的音乐观念,这是对学生音乐思想的牵引,是震撼学生心灵的基础。
例如,《春来了》第一课时唱《报春》、听《杜鹃圆舞曲》的分享:
分享一:《报春》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愉快活泼,歌词是布谷鸟的叫声,让歌曲充满趣味。
分享二:《报春》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歌曲规律是强弱弱,歌曲表达了活泼情绪,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盼望,要求在演唱的时候,急速换气,是与人们急切的心情相连的。
分享三:《杜鹃圆舞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呈现出流畅清新的旋律,活泼轻松的节奏,描绘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分享四:《杜鹃圆舞曲》描述出在绿色草地上,小朋友在跳舞,布谷鸟在歌唱,是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色,在欣赏中体会歌曲中的感情,感受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分享,教师适当地给予点评,最后在小结中梳理归纳概括,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三、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的呈现
体验式教学思想契合小学音乐教育理念,围绕体验教学核心,符合音乐教师的“教”,也迎合了小学生的“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可以促进小学生音乐认知、音乐律动、音乐情感、音乐创造的全面发展。
在音乐认知方面,体验作为音乐认知的内在催化剂,能调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构建音乐认知体系;在音乐律动方面,S着音乐节奏律动,小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官参与音乐活动,动作更灵活、协调,促进音乐律动发展;在音乐情感方面,体验作为音乐情感的生发剂,小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应理性驾驭自己的情感,获得音乐审美情趣,实现音乐理性和情感的统一平衡;在音乐创造方面,体验式教学为小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音乐氛围,放飞小学生的音乐想象,强调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小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表达,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强调小学生对音乐的独特体验,强调在音乐课堂中教与学的联系和交互,关注小学生的音乐价值建构,有效促进小学生音乐认知、音乐情感、音乐行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小学生音乐学习内外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把握体验式教学的内在诉求,通过“分析学情,把握目标;创设情境,融入情感;设计活动,丰富体验;师生交互,分享体验”,能够使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音乐是以人性化的方式进行呈现的,无论是在音乐的韵律中,还是音乐的节奏中,对于每一首歌的真情实感,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我们真实的生活通常也是在这种情感的背后得以展现。实施体验式教学方法,就是从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出发,将现实生活与音乐元素相融合,从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课堂小结范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角色;课程改革
【分类号】G623.71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有了新的发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音乐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完善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提升学生因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教师要认清音乐课程的性质,抓住音乐教学的特点。顺应教育发展的方向,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转变教师的角色。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已经从过去的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的角色。这也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二、传统小学音乐教师角色认知与特点
(一)传统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认知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应该以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种教学观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轻视音乐情感的培养。这体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听从教师的话。当老师教授音乐知识时,学生要记老师教的知识点,学生如果没有按照的老师要求做,那么必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在教学课堂过程中,老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这是长期以来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此外,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主要体现为,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是音乐知识的传授者,是音乐技能的教导者。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音乐技能的传授。很多教师教授音乐的相关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情感,更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取向的培养。
(二)传统音乐教师角色认知的特点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音乐将教学活动。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意识中根深蒂固,很多教师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师角色认知。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角色认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教师角色固定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按安排,听从老师的教学要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角色就是固定的,就是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主体。这种角色认知就会使教师不管在什么时候都离不开音乐教学内容,音乐课堂就会变成讲授音乐知识的场所,而不是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情趣的地方。(2)教师角色是单向的指导者。在小学音乐教师的意识中,小学生知识面狭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有限。因此,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导者,教师是给学生魇谥识的,教师有权向学生命令和要求,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要求。这种观念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单向的知识的传授关系,而不是双向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的联系非常脆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这不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感情,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更会加剧师生之间的对立,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是素质提升的推动者,是思想交流的陪伴者。知识虽然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但是音乐更注重情感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角色由教学内容的支配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去指出学生的错误,当学生忘记课堂知识时,教师也不要忙着去批评指责学生。教师需要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要主动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有效记忆课堂知识。比如,学生不明白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音乐技巧,不明白各种乐器之间的区别。教师就要耐心地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音乐技巧,同时也可以播放有关介绍乐器的音频或者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总之,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多鼓励,少批评;多帮助,少指责。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教师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
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强调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包括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师生两者之间,老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学生懂得的东西更少一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实际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持师生对话的平等性。学生自尊心非常强,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加深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话中,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不管对与错,都要适当的鼓励和指正。比如,在教授校园歌曲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校园的感受,探讨校园与我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播放校园示范歌曲让学生欣赏。学生在交流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对音乐的兴趣也会增加,对校园的认识也会改变。
四、小结
新课改以来,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潮流。其中,教师角色的问题尤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音乐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新课标强调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传统的师生角色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音乐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总之,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平等的交流者。
参考文献
[1]孙红成. 面向多数 强调基础[D].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