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德育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德育表现范文1
1.无话可说,产生困惑心理
虽然高中生学的对话课文不少,但实情实景对话练得少,心理有内容要说却说不出,造成“无话可说”。这是学生困惑、烦躁、焦虑的无为心理的重要因素,平时学生的对话句型操练大都是按示范句型套用的,虽内容多,却说不出来,结结巴巴。
2.无从说起,产生迷惘心理
在实际口语叙述中,不知从何说起,怎样说,陷入一种迷惘的心理状态中。造成过分紧张,甚至怯场,其表现是想到哪儿就随便说一句,叙述缺乏正确性、明确性、流畅性和逻辑性。结果是“说话太慢,重复过多,言语不清,缺乏连贯性。”
3.语言欠佳,产生自卑心理
高中生练习口语时,缺乏英语口语环境,说出的英语生硬,说得慢,不流利,不清楚,自己说得很别扭,心里不好意思,别人听得难受,不愿听。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对口语练习越练越不愿练。
4.应变太差,产生畏惧心理
练习口语需要有灵活性。很多学生说出的话很呆板,在情景变化的情况下,说出的话没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性,别人听得很不自在,妨碍交际,这样学生就以为自己不会讲话,没有能力,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干脆放弃交际。
二、高中生英语口语心理障碍的原因
1.测试方面的原因
虽然新教材强调交际方面的运用,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但在实际测试中不会检查口语运用,而是检查笔头运用,专题只是考查运用的准确性,而不是口语的流利性和情景性。虽然高考题型也有一个对话选择填空,也只是笔头的体现。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认为只要笔头能过关就可以,没有必要去努力提高口语能力。
2.教师素质的原因
有些地方高中英语教师本身运用口语的能力就很低,他们只能采用语法翻译教学,过多地强调语法的作用,还有些教师虽本身口语能力好,但缺乏耐心、幽默、创造情景和组织等各种能力,只是自己拼命地讲,而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口语训练,造成学生听得懂,说不出。
3.英语环境的原因
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外语环境,即使学生在课堂内学到一点口语,在课外也无法复习、巩固和现实运用,从而淹没于母语的之中,使得学生学一点,忘一点,口语能力得不到提高。
4.学生自身的原因
随着高中生的年龄增大,害羞感增强,他们在对话时总有点不好意思的心理,特别是男女对话时。加上教师对口语重视不够,他们在上对话时只读几遍,流于形式,更不会自己去创造环境,努力去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能力,而是重视阅读和笔头练习。
5.班级超编的原因
很多学校多年来一直班级编制过大,超过55个以上的学生的班级到处都是,甚至有的近70个学生,这么大一个班,教师难以组织和检查这么多人的口语练习,学生也因此对口语练习持无所谓态度。这样就成了教师管不了,学生练不了。
三、高中生英语口语心理障碍的对策
1.培养兴趣,消除困惑,让学生愿意说
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方面,我们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对学生所说的话应表现得兴趣盎然,愿意听的态度,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和闪光点,鼓励他们对话,努力培养他们的英语口语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加英语口语活动。
2.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说
高中生并不像我们所说的不想说,无话可说,关键在于我们英语教师能不能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应该不断地利用幽默话语,滑稽动作,有趣的图片、故事等,使学生在课堂上总觉得老师很开朗、很活跃,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注意和参与欲望,使他们自我表述有信心,从而有话可说,有话好说。
3.灵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多方面说
作为一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不断地有听、说英语的机会。所教的内容和形式要不断灵活多变,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我们在备课时,要考虑运用哪些内容和手段,可以利用所学的对话和课文要学生自己总结和发挥,还可让学生谈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开口,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练就一些熟练、合理的英语口语。
4.善待每位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有信心说
作为一位好的英语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使每位学生都有学英语的机会和说英语的信心,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所以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发现所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让所有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和信心。这样整个班就会活跃起来,造成说英语的氛围,连差生都有信心说上几句。
5.尽量开展英语角,使学生可以自由说
如果一个学校能真正开展并利用好英语角,那该校一定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英语口语人才。给学生锻炼口语的机会,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水平,当然开展英语角也可是某教师牵头,以年级为单位。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坦诚相练,友好地交谈。
高中生德育表现范文2
关键词:高校;民族主义;引导途径
民族主义作为重要社会思潮,是学术上的流派,同时更是实践上的现实存在和运动,因此在社会尤其是青年较多的高校有着较大的影响面和较强的号召力。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民族主义情绪也渐渐的侵蚀到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民族主义的一般含义是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
一、民族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表现
民族主义强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强调民族利益至上,保护和传承其民族的固有文化传统和疆界的完整,非常符合年轻人朝气蓬勃、感情丰沛的特点。当代大学生在丰富和提高知识,探寻发展,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接触到并接受民族主义思想。
(一)当代大学生接触民族主义思想的原因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并不明确知道什么是民族主义,或者认为自己没有民族主义思想,但是就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其语言就会表现出民族主义色彩。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民族主义的接触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感情,很容易在一个具体案例中被大学生所接受,而大学生的理论分析水平导致他们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缺乏全局性,容易被一些简单情绪所控制。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接触民族主义思想还是具有较强的被动性。
(二)当代大学生受民族主义思想影响状况
当代大学生在接触到民族主义思想后有三种表现。第一种是比较冷静的,在接受了零碎的民族主义思想之后能够进行分析,把握在接受的范围内,认识到其中的利弊之处,纳入到自己完整的思想范围。但这样的认识仅限于一些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学生。还有相当一大批学生是传播者,在自己接收了民族主义思想之后,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情绪,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对这种思想进行更广泛的传播。有一小部分学生成为行动者,通过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思想的表达,自我情绪的宣泄,在民族主义上还带有个人主义色彩,容易被某些别有意图的人所利用,形成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
(三)当代大学生接触民族主义思潮的渠道
虽然高校中讲座、交流、影视书刊等是很重要的渠道,但由于社会网络环境的形成,相当一大批学生都是通过互联网络途径接触到的民族主义思潮。从而也形成了具有网络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想,这被称为“网络民族主义”,较之一般的民族主义有一些新的特点。
网络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很强传播能力的思想意识,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消极性和积极性共存。由于网络发表言论的自由性,出现了更多狭隘或者极端的民族主义,以发表过激言论,敢说话为荣,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同时这些言论很多被冠以爱国主义,能够引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是具有较强的行动性。由于网络召集具有迅速快捷、范围广的特征,大量的“转载”、“跟帖”形成了强大的号召力,使得网络民族主义更容易把思想变成行动。
二、民族主义对大学生影响
作为青年精英群体的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但是在政治上又不完全成熟,非常容易成为民族主义最积极的追随者、参与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其民族主义情绪明显要比中国社会其他群体更高。
民族主义是一把利弊兼蓄的双刃剑。
(一)民族主义使大学生民族意识觉醒,政治参与性提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
民族主义在大学生之中的传播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使命感、责任危机感,关注民族利益,关注社会、国家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诉求意愿,对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表达对国家社会发展、国际地位等问题关注,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其中不乏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宝贵言论。这一点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实现民族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二)民族主义容易使大学生追捧极端,参与政治无序
由于大学生性格、思维上的不成熟、不稳定性,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很容易被一些偏激的言辞和举措所感染,不仅仅从思想上接受,有些甚至于身体力行,从言语和行动上表现出诸多的政治冲动和政治参与的非理。即使有些蕴含着爱国主义热情,但也伴随着狭隘、极端、盲目等非理性特征,对于大学生健康心理以及稳定有序的政治观形成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三、如何正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思想
民族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情性的思想,容易形成集体力量,正确引导大学生群体的民族情感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对在校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想不能避而不谈,不能避重就轻,不能硬性消除,应该正确进行思想的引导,要强化大学生的主流意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在校大学生形成理性成熟的思想。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要坚持指导思想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教育中,要用真实的事例说服人,优秀的案例引导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奉献精神和诚信意识等,从而使民族主义的积极方面彰显出来,克服民族主义偏激、狭隘、冲动的消极作用,形成正向引导。
(二)以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培养大学生自觉和谐的人格
每一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而这种力量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来正确地引导的。因此高校要大力营造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要融入思想性,组织思想、文化、娱乐、学术为一体的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祖国,了解历史与现实,了解社会发展,加强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既要有热情、激情又要形成沉静、冷静的处世态度,不容易被一些简单的宣传所误导,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矛盾,在思想的碰撞中能从更多角度来分析问题,加快政治成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鼓励大学生通过更多的学习和环境交融,形成成熟稳定的个人风格,塑造出良好的人格魅力,做到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热爱祖国,奉献社会。
(三)加强管理,掌控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情绪
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当代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想的接受和传播渠道与网络密不可分,产生了网络民族主义。这就需要在高校大学生管理中重视这一问题。一是培养大学生做一个合格的网民。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要培养大学生在当前网络信息庞杂、虚假信息繁多的舆论环境中能够看到正确的理论观点,不能仅仅依据个人喜好,妄自判断,要正确的具有全局性的看待事物,要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做一个理性的网民,对于自己的言论负起应有的责任,不去传播不良信息,拒绝过激民族主义言论的疯狂传播。二是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网络民族主义的极端言论很多,虽然这些言论大部分难以转化为行动,带有发泄性质,但是过多的偏激言论会对大学生心理形成错误引导,会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言论进行回应,进行正确的分析引导,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加强管理才能向良性方向发展。
对于高校大学生中的民族主义思想,不能简单的进行堵,而是要加强重视,扩充管理渠道,正向引导,才能使大学生的爱国热忱、民族感情不被挫伤,将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想引向正确轨道,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有益助力。
四、应用民族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有相当多的不同之处。首先,爱国主义的对象是祖国,民族主义的对象是民族,大学生由于政治上的不成熟,对于我国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认识不够,从而民族主义会导致大学生离爱国主义越走越远。其次,二者的“容他性”存在较大差别。爱国主义在认同与关心自己的祖国和同胞时,并不排斥“他者”。爱国主义可以号召人们为了祖国的利益而抵抗外敌的入侵,但这并不以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侵略与迫害为代价。爱国主义是理性的,本国人民可以热爱自己的祖国,别国人民同样也可以热爱他们的祖国,两者并不冲突。而民族主义对他者的态度远远没有爱国主义这么友好。民族主义往往需要将 “他者”作为参照物,才能对自身进行界定与认同。要通过不断地对立、强化矛盾来表现自身,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狭隘性。最后,爱国主义的实践性是要把爱国的满腔热情化为理性的行动,以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建设。而民族主义往往带有某种非理性、狂热和盲目的主观情绪和倾向,更注重夸张的宣传和激烈的行动,其非理难以带来积极的后果。
看到以上不同之处,我们在高校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想的引导中就可以通过加强这几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将非理性的狭隘民族主义中包含的爱国情绪沉淀为爱国主义,将狭隘的民族情感上升到高尚的爱国情感上来,规范自我思想和言论,将民族主义的民族意识升华为爱国主义的国家意识。
民族主义是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思潮,民族主义中的非理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民族的振兴带来了很大挑战。用正确的观念引领民族主义,加强大学生自我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理性的民族主义观,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要求,更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迅.民族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龚超,陈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少年政治观念发展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2010,(1).
[3]李绍元,黄祖辉.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耦合与对立[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
[4]史正宪,王秋凤.论民族主义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形态与正向引导途径[J],高等理科教育,2010,(1).
[5]岳鹏,韦成功,戴钢书.民族主义思潮对当代高校教师思想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6]李乐.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关系研究述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1).
[7] 董海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J].党史文苑,2008,(18).
高中生德育表现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德育;策略
高中生在我国是指进入到中学学习时期的高级中学学习的学生,主要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等。高中生品德和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祖国的稳定和繁荣,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新世纪的高中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各种诱惑此起彼伏。而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育不健全,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引导,树立高中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内容与现实社会脱轨。德育的内容主要是来我们生活的世界,因此德育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具有生动性的。目前我国的高中生道德教育主要讲的都是僵化的课本教条,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相差很远,不接地气。造成学生很难从自身的需要里找到与课本德育内容相一致的契合点,进而很难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高中生成了一个只学习知识的人,而不是一个精神世界完善、个性独立的生活中的人。
(2)德育评价的动态化与多元化的缺失。在目前我国应试教育主流的驱动下,很多高中对“人”的关注度持续下降。“人的教育”从过去教育任务的“中心”退却为现在教育的“边缘”,并逐渐沦为可有可无的教育内容。面对高中生们惨淡的德育现状,作为社会人士均已为光凭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不足以判断学生道德高低的。尼采说过:“最大的恶属于最大的善,当我们称某些行为与思想为善或恶时,不应该考虑它们过去被称为什么。过去被称为恶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称为善,反之亦然。”在现实的高中生德育教育中,往往缺少动态的评价和多元的评价方式,在学生犯错后,不假思索的给学生妄加评论,如道德败坏、思想不端等。
(3)社会转型期思想道德取向的多样化对德育工作的新挑战。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型阶段,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差异性、复杂性不时增加,社会的思想意思朝着多元的特点变化发展。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不良思想、暴力行为开始增多,一些地方的封建迷信、黄赌毒以及非法的传销活动、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死灰复燃与此不无关系。转型期带来的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我们的高中生德育教育,对我们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带来严峻的挑战。
二、提高高中生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1)加强德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切合。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根据现实的社会生活实际中每个高中生的不同的心理素质、道德状况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为每一 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的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学校教育就应当由此入手。” 作为一名高中德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和学习里适当的道德欲求。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更好吸收,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和道德评判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又能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把社会对自己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
(2)在灌输教育的同时,坚持自我教育的同时开展,使他律和自律相统一。日常的灌输教育是要把合理的道德标准教给高中生,这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步骤。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怎样才算是构成对他人的伤害或者是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够在突发事件下避免某些事或者说采取某项行动。于是乎,在什么样的时候,需要表现出应有的道德行为,这就要求广大高中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评判能力,进行自我判断。学校的德育教育无疑是灌输型教育,这就要求在灌输的同时,确保自我教育的开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年级的各项活动检查和评估,可以交由班干部执行;学校的宿舍卫生大评比可以交给学生会组织;校园内不文明活动的监督,可以让全校学生轮流进行。灌输教育要想深入脑海并在一定时间转化为道德行动,必须使其和自主教育有力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他律和自律相统一。
(3)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优势,提高德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通过积极开展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的教育,开展弘扬和培养高中生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精神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高度认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当代高中生在日益变换的社会中,能够积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加强高中生的科学文化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德育显得特别重要。广大的高中德育工作者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导,要对当前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现状进行分析,把握德育教育的重点、难点,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提高高中生德育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继普.当前中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
[2]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J].教学研究,2006
[3]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1
[4]中学生德育教育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高中生德育表现范文4
1.德育是高中生继承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
德育教学对促进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德育教学,有利于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新时期的高中生德育教学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国情,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德育是高中生继承优良传统的载体,其主要表现为高中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还能将祖先遗留下的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只有具备了这种集体精神、敬业精神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在应对未来的挑战时保持高昂的斗志。通过宣传革命先烈们的爱国事迹,赞扬爱国人士,抒发爱国情怀,让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中传扬,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认识到祖国的重要性,树立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尤其是要将我国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不断弘扬。这些都是当今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将他们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改革之中。
2.德育是高中生弘扬新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的不断加强,人才对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会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所以,高中的德育教育为他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是弘扬新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结合历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加强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利益关系,其中包括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等。在进行德育实践时,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体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验,这样才会有利于带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密切相关。学生有了压力才能在生活中把目标明确化,才能激发行动的动力,成人成才。
二、高中开展德育教学可以推动素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德育对良好校风的形成和传承至关重要
校风通俗地讲就是治学、求学的风气,它是治学精神、态度、方法、氛围和育人环境的综合体现,是长期形成的一种良好传统。每一所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的学校,都必然拥有良好的校风。良好的校风起着凝聚人心、吸引人才、培养英才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中学校在进行素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与学校的良好校风的形成与传承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们的自觉意识,避免传统的机械式教育方式,提高学生们学习德育课程的主动性,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建设,有效的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2.德育对良好教风的形成至关重要
高中生德育表现范文5
1.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触发高中生团结向上的学习情态
学习情感和思想情感的培养和树立,需要良好学习氛围、适宜教学情境的熏染。高中生经过阶段性的实践和锻炼,学习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良好的思想品质得到了培养。学习活动作为一项集体性、互的整体过程,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出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设置生动、真实、趣味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个体引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情感主动参与集体学习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态。如在“三角函数”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教材内容的生活应用特性,设置“货轮进入港口”的教学氛围,抓住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使高中生保持学习主动性,深入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中,进而构建团结合作的学习情感。
2.强化实践过程指导,奠定高中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求知情感
实践探究是高中生学习新知、掌握策略、有效解题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实践探究活动的有效、深入开展,能够对高中生勇于实践的探索求知情感培养起到促进和提升作用。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实践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学科,学生在探知解答过程中,需要通过思考、分析、推理、概括等实践手段,这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求知情感。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指导,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动手探究解决疑难问题,树立知难而进、克难求进的进取精神和能动探索的求知情感。
问题:设对于任意实数x,不等式|x+7|+|x-1|≥m恒成立。(1)求m的取值范围;(2)当m取最大值时,解关于x的不等式:|x-3|-2x≤2m-12。
学生分析问题条件内容后认为:“解题时需要运用到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条件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小组合作探析认为“第一小题要使不等式|x+7|+|x-1|≥m恒成立,需f(x)=|x+7|+|x-1|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m,问题转化为求f(x)的最小值;第二小题当m取最大值8时,原不等式等价于:|x-3|-2x≤4,去掉绝对值符号,解此不等式”。此时,教师对学生所探求的解题思路进行补充指导,学生开始解题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解题策略的总结归纳活动,得出:解题时要渗透等价转化的解题思想,将解不等式问题转化为解函数的问题案例。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解题活动过程进行评析,对学生实践探究中战胜困难、找寻出路的活动进行表扬,并提出进一步的希望和期待,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和奠定勇于克难的求知情感。
3.肯定思维辨析成果,培养高中生乐于思考的积极心态
思维辨析是学生学习数学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能和素养。而数学学科抽象性较强、逻辑性较强,学生在思考分析过程中,面对较为复杂的疑难问题时,往往表现出不想思考、不愿思维的消极情感。在教学活动中,部分高中生在遇到具有一定解答难度、思考难度的数学问题案例时,内心产生“畏惧”“消极”情绪,不愿参与思考分析活动,产生“不劳而获”“吃现成饭”的心理,思考分析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制。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主动思维情感培养作为学生创新能力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提供学生思考分析时机,指导学生思考分析活动,肯定学生思考分析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主动积极思考分析的学习情感。
如在“已知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2,且asinA-csinC=(a-b)sinB。求∠C的度数以及ABC的面积S的最大值”问题的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问题条件的整体感知,认为该问题解题时:“已知等式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到关系式,再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cosC,将得出的关系式代入求出cosC的值,即可确定出C的度数;由C的度数求出sinC的值,利用正弦定理表示出a与b,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表示出S,将a、b、sinC代入,用A表示出B,整理后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化为一个角的正弦函数,根据正弦函数的值域即可确定出S的最大值”,并得出该问题解答的策略方法。此时,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分析活动进行肯定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活动反思,进一步找出解题分析活动的不足,改进思考分析过程,树立正确高效的思辨活动,逐步形成主动探析、高效思维的积极情感。
高中生德育表现范文6
一、学生德育不良行为的表现
当今是一个经济迅猛发展、文化五彩缤纷、物质极具诱惑的时代。学生的德育行为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就其不良行为表现来看,主要表现在:
在家庭:生活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少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师长、父母的批评,和家庭的代沟越来越大,不理解父母,甚至憎恶家庭。
在学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考试有一个好分数,今后有一个好职业,还有极少数是为了一纸文凭,为了报效祖国和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读书的所占比例较小;不能正确看待一次考试的成败得失,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友情和矛盾,不能辩证看待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在遭遇挫折和不幸或是与自己的心理认同不一致时,轻则郁郁寡欢痛苦难耐,重则报复他人或自闭自残甚至走向轻生。
在社会:不少学生奉行的是多元化的道德价值观,是非观念淡薄,往往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作为其判断标准,以收入高低、社会地位等名利来衡量个人价值,生活中崇尚时髦与消费攀比,学生中吸烟、喝酒势头还有所抬头;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责任感普遍不强,甚至有的认为讲诚信就是“老实”,讲责任就是“固执”等;打架、骂人等行为时有发生,迷恋网络、游戏与低级黄色文化不能自拔的大有人在,对在公共场合随地乱扔、出口成脏等不良举止表现得麻木不仁等。
现在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影响,学生每天接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大量信息,从而形成了思想上各自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从客观上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过去的一些固有观念,及时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发现学生思想上的新观点,积极寻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努力实现教育方法的更新。简单地讲,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以及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二、德育教育的工作策略
(一)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充分利用网络作为高中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助于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者通过采用更多的有效途径并在及时、准确把握高中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变化趋势的情况下,更加有针对性地提供德育教育工作。
第一,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网络自由化和渗透性的特征,创建特色网络心理教育课程,可借助网络技术,在广覆盖的前提下实现点对点的个别化教育。例如,学校可定期对高中生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并通过网络而非面授的形式开设相应的教学套餐,使心理敏感脆弱的那一部分高中生能够给在乐于接受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第二,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利用闲暇时间广泛和深入阅读心理学经典理论,逐渐从穿套的“我讲你听、我令你行”的教育模式过渡到与学生平等“耐心倾听、互动交流”的双向反馈模式。
(二)加强心理教育,滋润学生心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学校设专职心理教师,建立心理辅导系统,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我校在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具体内容涉及学习方法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全人格培养、抗耐挫力和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使学生们学会科学地理解人生、客观地面对现实、合理地对待自我和评价自我,正确地处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挫折、冲突和矛盾。
(三)抓好学科中德育渗透,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各学科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必须发挥各学科在日常教学渗透道德教育的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同时,学校的政教处与教务处要团结协作,建立良好的横向联系,使教书与育人落实到实处,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学科中的分层次教学,不但突出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德育的培养,不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职责,也要充分调动和借助学科教师的教育合力,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四) 坚持以人力本,与时俱进,创新德育内容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