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1
音乐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展开,必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教学实践问题。比如就一堂课来说,教学目标不清晰,缺乏鲜明的指向性与达成性设计;教学内容过杂、太乱,知识无序,鲜见有机的组合与连接;教学形式与方法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脱节等等。这些问题的实质,是音乐教师没有正确理解音乐新课程的性质和特征所致。《课标》在表述课程性质时特别指出:“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这种表述很明确地指出了人类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即是以音乐音响作为载体。换句话说,音乐课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音乐的方式来进行的。如果欣赏《1812年序曲》不去通过音响的聆听体验音乐对战争的描绘,欣赏《梁祝》不去感受音乐音响如何渲染和表现爱的情感,欣赏《苗岭的早晨》不去了解苗族民间音乐固有的音调特点,而把大量教学时间用于对战争的部署、经过、胜败原因、历史影响的探讨,用于对梁祝爱情故事的讲演和创作背景、作者、演员的介绍,用于对苗家地域、习俗、服饰的了解,那么音乐课程的性质就被异化了。面对此类教学现象,许多老师不止一次地发问:这是音乐课吗?显然,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诚然,基于综合理念的贯彻,音乐课中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一些艺术门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但涉及它们是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如果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引向了探究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的方向,这显然是同“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相悖的,这也反映了教师对“课标”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扎实与深入。其实,在“课标”实施建议中,已非常明确地提到“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问题,但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在新课程实施中却没有引起教师们的充分关注,今年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全部选手无一人答对,“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两道填空试题,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是新课程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根本原则。之所以要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这是音乐课程的本质所决定的。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如果冲击了音乐为本的课程理念,就等于削弱了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那么,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的音乐课就会被异化为另类课程,失去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意义。因此说,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中要体现音乐,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面对一些教师在“综合”问题上的模糊观念,有必要明确一下音乐教师的职责。这里借助一位澳大利亚音乐教育家的话提示我们的音乐教师:“你是音乐老师,请你不要越权。”最后,还想告诉老师们的是,请大家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音乐课程标准》,特别是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习和研究,才能更为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音乐新课程。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2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程资源开发 音乐教师
初中学校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即回答怎样开发与利用音乐课程资源的问题。首先,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能够体现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性的原理,形成基本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思路。其次,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立足实际教学需要,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第三,由于音乐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地域性等特点,因此开发与利用要联系学生实际需要,体现复合性开发的特点。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研究思路是转变观念、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多方取源、综合利用、以校为本。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突出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音乐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学科地位
初中学校由于学制短,仅有3年(少数地方是四年制初中)。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音乐课作为“饭后甜点”而存在,成为可有可无、可上可停的自由学科,一有考试或学校其他活动,就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音乐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观上是由于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上的片面认识;客观上也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这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致使音乐课程资源形成严重浪费现象。因此,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上述的特殊性,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单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首要的关键。要促进音乐教师形成课程资源观念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要使音乐教师充分理解什么是音乐课程和音乐课程资源,以及音乐课程资源对音乐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因此,在音乐课程资源的研究中,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四、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许多学校中的很多音乐方面的人才,如在教师队伍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不乏有能吹拉弹唱的能人,学生中也有很多学有所长的艺术特长生,完全可以开发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搞活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音乐课程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
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知识技能学科无法替代的,是学校音乐课程的一种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电台、计算机、网络、宣传栏等媒体中的音乐资源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开展综合性的音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音乐教育氛围。如开展“点歌节目、晨歌、午唱、每周一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发挥利用学校的音乐教育的作用。
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音乐课外活动小组是学生音乐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活动方式,使所建立的活动小组能够真正的活动起来,不流于形式。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3
关键词:以生为本 中学音乐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60-01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音乐的不同曲风和不同年代的歌曲,不仅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也能记录每个年代的社会现状。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除了可以得到美的享受与欣赏,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更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等。中学生大多喜欢表现自己,中学音乐课的进行,以人本理念为教学模式,更有助于中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与表现能力。中学音乐课作为中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特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在人本理念的教学模式下,让中学生在中学音乐课中不断的发展自我,认识世界。
1 以人为本的中学音乐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爱人的生命及生存环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以人为本,是我国当代新生的价值取向与发展理念,尤其在教育领域,“以人为本”成为了一种最基本的工作原则。在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此为基础的教育观也是势在必得的。在教育领域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时,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与自主性,关爱学生个人的生活与生存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兴趣是一种愿意并乐于接受和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在众多的中学生中,对于音乐的学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自身很有乐感,还有本身很喜欢音乐,除此之外,便是按照家长要求去学习音乐的。由于中学生并没有很强的自制力,不具备主动完成自己不喜欢的事的能力,更谈不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所以在中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音乐的学习,教师应该以人本理念为引导线,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新颖的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一些音乐情景,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2 以人为本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
2.1 设计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音乐教学活动
在人本理念下的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音乐。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中学生的内心想法入手,中学生喜欢群体活动,所以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设计一些学生喜欢参加的音乐活动和游戏。比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玩歌词接龙游戏,教师先唱一句,再以这一句的结尾为下一个同学歌词的开头,要求每个学生有十秒钟的考虑时间,这样依次进行,在十秒钟之内没有接上歌词的同学就自己或者找搭档表演节目。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糖和其他小玩具为小奖品来刺激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除此之外,教师也应给学生机会进行小游戏或者小活动的策划。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团体的形式进行音乐短剧的表演,把学生喜爱的歌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演绎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爱上了音乐课,也学会了创新与团结。
2.2 让学生在动画片和青少年节目中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
很多中学生已经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不感兴趣,而是将日常看的一些动画片主题曲唱的朗朗上口。为了提高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将一些动画片音乐做成课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自己喜欢和会唱的歌曲中,了解音乐的知识。把优秀的国内外动画片引进音乐课堂,让中学生在动画片和少儿就目中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不仅增添了中学音乐课的趣味性,丰富了课堂形式,更是符合“以中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3 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从教师做起
面对来自社会音乐教学的新挑战,中学教师应该了解中学音乐课开设的目的,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以标准的音律唱出歌曲,也不是让每个中学生将来都成为音乐家,而是在于培养中学生情操,让学生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除了教中学生音乐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审美与品位。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明白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调节中学生的学习情趣,而是利用音乐课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少年。为此,教师应探索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最新颖创新的教学模式,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进行音乐课的教学。
3 结语
将人本理念运用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相应新课改的号召,还能够遵循了教育领域的理念与工作原则,促使中学生最大程度的接受音乐的学习。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中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注重人本理念的学习,且将人文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教育改革及发展的方向,也是新的教育形势下对教师的更高要求。音乐教育方法要现代化,教学内容要现代化,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增选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贴近学生,让中学生在音乐教育的天地里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手段服务于教学,不断开创教育教学的崭新局面,使中学课堂教学呈现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
[1] 姜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4
一、对高中音乐课程的理解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我国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存在的问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完善评价机制的多个方面来阐述的。在音乐教学中,要始终以上述原则为核心。若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兴趣爱好,必然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也违背了音乐课的基本理念。
二、现阶段高中音乐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高中的音乐课程是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而忽视了唱歌、创作、演奏、音乐与舞蹈以及音乐与戏剧等模块的学习。几个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各有侧重,既有独立性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片面、随意的学习,都会破坏其学科学习的科学性,不能达到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也偏离了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中开设的音乐课均严重不足,许多学校以为高考分少,担心占了别的“重要”学科的学习时间,就以各种理由少开或者不开音乐课,开课率甚至不足50%。试想如此情形之下,如何去保证音乐课的正常教学,更别说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了。
另外,目前许多地区的普通高中的音乐课,变成了特长班式的准专业音乐课,成了音乐高考生的高考预备班。教学内容被随意改动,音乐学习的内容完全被声乐、器乐、乐理和视唱练耳等高考音乐考试内容所代替,完全偏离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的教学仍以老师讲学生听、重讲授轻参与、重知识轻兴趣、重结果请过程的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留给学生参与、创造的空间,因而完全不能实现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与目标。
三、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紧迫性
高中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逐渐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诸多不能适应时展的问题,其作为整个基础教育中薄弱环节的性质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建设,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我们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开发他们的潜能,并使学生从中受益,尽可能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发展的权利,承认个性差异,欣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学习与创造的空间,真正把音乐学习的愉悦带给每一位学生。
其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沟通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桥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多采用探究式、问题式、游戏式、体验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平等性、互动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指导并规范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富有成效。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5
关键词:高中 音乐课程 改革 必要性 对策
音乐艺术鉴赏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高中阶段扮演音乐艺术鉴赏力培养角色的正是音乐课程教学。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来看,客观要求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的开展须符合素质教育标准,同时应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的目标,确立以审美为基本教学核心的音乐教学理念,争取构建起完整统一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集时代性、基础性以及选择性为一体的音乐课程,为每位学生音乐综合文化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普通高中音乐教学改革必要性浅析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已经清楚的了解到目前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高中音乐课程的要求,但是从高中音乐教学目前的开展现状来看,离课程标准的要求似乎还有一段距离。首先,从教师方面来说,受应试教育影响,对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音乐教学的深层含义,在具体教学中只是应付了事;从学生方面来说,由于教学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在音乐课程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加上受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难以提起对音乐课程教学的兴趣。针对这样一种现状,对高中音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仅是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纠正传统错误观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科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二、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有效策略分析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已经充分了解到高中音乐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并且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开展现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基于此,就高中音乐课程教育功能的实现来说,改革的实现已经迫在眉睫。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改革的实现呢?笔者主要结合自身教学管理经验,围绕具体的改革策略展开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一)理念的改革
教师教育理念是贯穿整个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应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彻底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应从音乐教学的艺术及教育本质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程教育的基本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模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气息及魅力;除此之外,在学生掌握作品表现形式的基础哈桑,还应合理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入手,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以及鉴赏力。
高中音乐教学改革,除了教学理念的转变之外,还应从学生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位置进行教学设计,了解学生的爱好倾向,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还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音乐作品,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过程改革
音乐教学是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但是通过旋律的表达,却能够在我们脑海中展现有形的世界。就音乐教学的目的而言,主要是通过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的目的。针对现阶段学生参与教学的状态,建议在今后音乐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渠道,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编排,收集多种形式的教学呈现方式,通过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灵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如合作小组或者情景还原等方式,对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进行挖掘和探索;除此之外,还应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应用,将无形的画面通过有形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的立体感受,让学生能更加轻易的融入到教师所要营造的音乐情感世界中去。
(三)实践改革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为此,在所有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创造意识,引导学生引起对艺术实践的重视,并且将其作为帮助学生获得音乐体验以及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进行音乐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有效增强自身音乐表现的信心,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以及合作精神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高中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创作,其目的主要在于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质。因此,在教学中应合理的设定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对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进行培养,增强学生创造意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创作进行初步的尝试。
(四)教学多元化改革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相关措施之外,在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应对民族音乐加以弘扬,促进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对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进行弘扬,从而使得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尊重其他国家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引导学生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三、结语
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来看,客观要求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的开展须符合素质教育标准,同时应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的目标,确立以审美为基本教学核心的音乐教学理念。结合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面临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参与状态来看,要想达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多下工夫,应从音乐教学的艺术及教育本质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程教育的基本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模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气息及魅力;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编排,收集多种形式的教学呈现方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如合作小组或者情景还原等方式,对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进行挖掘和探索,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应用;对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进行弘扬,尊重其他国家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引导学生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郑振兴.试论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1,(14).
[2]张文婷.新课程与高中音乐教学改革[J].才智,2012,(24).
[3]林荣东.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教学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范文6
关键词: 学科综合 音乐本体 课程整合 有机联系 沟通渗透
一、何为“学科综合”,为何要“学科综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为自己那“一亩三分田”感到迷茫和担忧。教育的新时代已经来到,更新了陈旧的理念,打破了固定的模式。传统的分科教育开始出现止步不前的状况,“全面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喊越响。若我们还停留在“关起门来搞研究”的阶段,就只能等着改革的洪潮将我们淹没。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科目,面临同样严峻的问题。如何顺应时展?如何加强音乐本身的建设?如何完善音乐课程体系?这些都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新的音乐理念提出:提倡学科综合。这是指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音乐教育,之所以提出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根本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段化生成,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要使音乐课堂教学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必须将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
二、如何开展好“学科综合”教学活动
我校于2011年4月成立了“以儿童生活为核心的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研究”课题组。以儿童生活为核心的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旨在在不打破现有分科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寻求建立一种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课程整合方式,以弥补学校分科教学的不足。
1.教师:扎实开展,共同探索。当然,一开始是不太顺利的,毕竟“隔行如隔山”。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老师们只是打着“课程整合”的名号,课堂依旧延续分科教学的老路子:你上你的,我上我的,与平时的分科教学并无两样。于是,各科老师齐聚一堂共同思考商讨,最后决定以“征集主题”的方式选择整合内容,并要求集体备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各科老师在“实”字上下工夫,在“研”字上求发展。认真组织和开展课题教研活动,为师生创设发挥才华的空间。在集体备课中,各科老师认识到了知识的整体性和学科教学中单学科的片面性,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增强了教师学科联合的意识和主动性。
2.学生:多姿多彩,喜闻乐见。贴近学生发展的需求是课题所追求的,主题单元教学活动正走在探索的道路上。其中,“菜单式选课”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改变了原本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自主选择与自身特长爱好相符的课堂。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孩子们尽情发挥热情,各类课堂开展得如火如荼。最后,以“汇报课”的形式进行展示,打破了原本匆忙、量大的课程模式,建构起了方便又多彩的新式课程。在五年级《我爱篮球》这一主题活动中,我将音乐课设置为“啦啦操”表演。在自主选择课程时,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大家都争相报名,想为大家展示出自己的热情和活力。经过了一周辛苦的排练,最终为全体五年级师生呈现了活力四射的“啦啦操”表演。整齐有力的动作、青春靓丽的服装、新奇多变的造型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学生别提有多自豪、多来劲了。
三、学科综合”给音乐课堂带来的“喜”与“忧”
1.“喜”——两大改变。音乐课程目标的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过于追求音乐教育的专业化。随着国际视野下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重新审视了音乐课程的价值,确立了新的音乐课程目标,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首要目标的做法。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
音乐课程形式的改变。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软化学科边缘,增进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将音乐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更多更新的内涵。其他学科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如,体育——可以运用韵律操配合不同节奏,节拍的音乐;地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地方名歌的风土人情,人文资料;数学——可以为学生解释很多关于音符时值的问题。语文更不用说,在感受歌曲情绪氛围方面起到了烘托意境的作用。还有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的开发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极大的容量,为教师扩充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带来便利。为学生带来多姿多彩的视听享受……突破了传统音乐在事件、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