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优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作业情况也出现很多不良现象,比如抄袭别人的作业;敷衍了事甚至不交作业.有些学生因为课上没有听懂,在做作业时感到非常吃力,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而教师在批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时,也感到非常痛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业设计得不合理以及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在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上,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传统的作业方式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如果教师长期采用传统的作业方式,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优化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简要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合理分析学情。明确作业设计定位

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一般不会提出异议.而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也只有他们的任课教师.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筛选内容,清楚哪些知识是需要学生巩固的.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的距离”时,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数轴的知识,在几何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接受情况的不同来设计作业.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题:一个人从A点出发,沿着直线方向走了20米,然后向左侧方向转了20度,再次往前走了20米,然后直线返回A点,他一共走了多少路程?这道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设计作业时要选取合适的材料

在设计作业时,数学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材料,注重材料的组合,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一份合适的学习材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还需要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加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出现思路不对或不够全面的现象,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设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作业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举例来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教师也可引入课外辅导资料当中的例子,让学生加以区别.

三、设计的作业要有针对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等要求,使得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教育时代当中,很多年轻教师都过于注重形式化,而忽略了多元化的本质是需要一个中心点的,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特别注重作业的针对性,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把练题分成基础题、选做题和提高题,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四、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2

1.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正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的差异,遵循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是课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利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对照课程目标有相应的作业系统的配合,作业设计必须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方案对作业练习设计提出了要求:一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体现时代性。二要优化练习作业的结构与组合,注意加强整合,加强选择,强调均衡等。在对建立作业新体系的若干建议中,要求教师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体验性作业,并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注意要有差异。 

2.基于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通过与初中学生的座谈和对英语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意问题有: 

(1)重机械操练,轻实际应用。这样的作业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往往应付了事,作业实效性不高。 

(2)重课本巩固,轻课外阅读。这样的作业导致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脱节,学生对于知识运用不够灵活,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综合运用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3)重统一任务,轻自主选择。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在学习上呈现不同的差异,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给不同的学生同样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针对性,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又吃不下。由于作业形式的单调和乏味,因而产生了作业抄袭,应付作业和不做作业现象,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失去了课外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久而久之,英语瘸腿的现象就越来越多,尖子生却越来越少。 

(4)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以书面形式布置作业,重视了书写而忽视了口语训练,语言的交际功能,造成哑巴英语。 

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尤其在作业布置中,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可见,传统的作业观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这种作业体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因而产生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完成作业现象,这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另外,我们的课外作业还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因此,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水平。为学生以后的自主探究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通过研究与实践,转变教师对英语作业设计的观念,即尊重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的方式。 

3.通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三、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把书本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对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搜索处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对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下作业的设计探究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构建更加科学的作业布置体系。 

通过对作业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新我们的作业观念,可以改变作业的老面孔,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抛弃茫茫题海的战术,可以此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作业、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而且使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1)设计分层化作业—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2)设计实践性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3)设计趣味化的作业—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4)设计开放化的作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课外作业设计现状,了解学生心声,制定具体改革措施,了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存在的问题;行动研究法——将具体改革措施应用于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外作业的评价,不断完善操作步骤,寻求最有效的方案与策略;个案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收集和积累典型的课外作业案例。探索中学英语有效课外作业设计及评价的具体方法;对比研究法——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及同一层次(英语综合素质)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对比,探究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本课题在研究时间的安排上暂定三年时间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确定课题成员,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任务分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题调研和储备性学习,重点进行课程标准、中学生心理和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将有关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在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召开课题研究组会议,确定课题研究的思路。 

2.假设论证阶段:(2011年3月-2011年9月)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3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69-04

科学课后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去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能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反馈到课堂上并能用相关理论契合,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一致性,有效地起到了培养学生自主的科学学习思维的作用。但传统的科学课后作业存在以下两大问题:首先是过于强调作业的巩固功能,有两个特点:一是作业量大且机械重复,学生负担不轻;二是作业的形式、难度、评价等等方面过于标准化而不够细化。其次未能重视学生的长效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试目的明显,未能真正培养出学生对科学的真正发自内心的兴趣,我们科学基础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每一个学生一定的科学素养,并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具备科学家的潜质,但我们必须培养一部分愿意把科学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具备相当科学素养的学生。

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课后作业的各项功能,比如巩固功能、认知和创新功能、社会责任功能、选择功能、对话功能等等,从而达到课后作业的优化,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由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优化作业内容,让学生体验科学、实用的过程与方法

1、利用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升作业的巩固功能

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符合杜威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这在科学的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视实验难度对学生开展必要的指导。

作业案例:初二科学中在讲到了种子的萌发,如果是小学生,则我们只要布置学生课后自己动手发豆芽,每天观察豆芽的萌况并记录豆芽的长度就可以了。但在初二学生还是这样布置的话,这份作业就是一份无效作业了。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是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如果老师事先做好只是在课堂给学生观察,学生是获取不到相应的体验,也培养不出相应的能力。所以我把这个实验安排为课后作业,时间跨度为一周,事先拟好实验报告纸,各种条件的控制,如完好种子和残缺种子,湿润和干燥,有光照和无光照等各种条件的设置,以及要观察记录的部分,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报告的要求完成,并对实验的结果记录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这一动手实验作业,并做好观察报告的同时他可以学会一些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掌握一些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利用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突出作业的认知和创新功能

小制作是为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类的作业素材是相等丰富的。并且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兴许还能有一些小发明呢,这是我们初中科学教育目前相当欠缺的一些方面。

作业案例:物体的沉浮条件后可以要求学生选择相关材料制作一个小潜艇;

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可以布置学生完成一个杆秤的制作;其它许多内容都可以开发出相关的小制作素材。

3、利用小调查,彰显作业的社会责任功能

小调查是让学生在课堂学过相关知识后,到社会中去做相关问题的调查,要进行信息的检索和相关资料收集,在完成这样的作业过程中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学科知识的价值,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能使学生更关注社会,关爱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业案例:在心脏和血管的知识学习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调查自己的亲人中是否患高血压,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并查阅高血压的成因和相关注意事项,并把自己查找到知识讲解给有高血压的亲人听,要提醒他们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通过这些调查作业,不仅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深入了,也更全面了,通过查阅资料他们也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增加了学生对社会、对家人的关注,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家人的科学世界观。

在空气的成分后,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所在的区域内有哪些场所,距离自己家的远近,可能造成的对空气的污染是哪方面的等等,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还有想调查的方面,可以有什么改善的措施,甚至可以让学生试着参与改善的过程。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4.设置小组协作的作业,挖掘作业的协作发展功能

有些类型的作业,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建议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如探究型作业、竞赛型作业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作业案例:我帮爸妈来装修。在九年级科学第二章第三节材料,这块内容的学习一直是阅读式的教学。我布置一份我帮爸妈来装修的作业,主要是装修材料的选择。根据一些学生家庭的背景,设置这么一些作业课题,水电工的材料选择、泥水工的材料选择、木工的材料选择、油漆工的材料选择等作业子课题。把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做同一份作业,然后小组里面的同学再根据具体任务分工,比如负责材料的种类的,负责材料的成本核算的、负责材料的优劣比较的等等。学生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很多方法,体会了很多的个中滋味。

二、优化课后

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

科学的本质是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在作业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如果总是封闭的,答案“非此即彼”,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由于开放性题目的答案可有多种,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中,我常常把课本上的一些封闭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作业。

作业案例:作业本上关于颜色的形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改成:一个热心于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光所造成的。于是他就着手改建温室,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了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和叶子颜色相同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一措施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快,产量也会更高。结果他失败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吗?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业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后的兴趣

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通常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法设计、设计趣味作业、记载科学日记、培养相应的科学素养,利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加法学生科学学习的热情。

1、分层次设计

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教学中,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一般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般适合“中等生”;C组,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 作业案例: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中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本人对画图题设计了三组题目。

A组

B组 在下图中填上适当的镜

C组 画出物体AB在凸透镜中所成的像

A组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在已知的光线和透镜中完成光的折射图就可以了;B组题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有提升,不仅能完成基础的光路图,并且能够应用;而C组题只适用于少数“尖子生”,能够灵活应用光的折射原理来解决凸透镜成像的现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只要同学或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的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科学基础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作业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创新成功。

2、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学的良性循环。如:七年级下册有关重力方向问题,本人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作业案例:面对着镜子,你先闭上一只眼睛(如右眼),然后用纸片将镜子上那 只闭着的眼睛遮住。请你不要动头部的位置,只是换一只眼睛(左眼)闭合,睁开

先闭合的眼睛看看,这时镜子上被遮住的是哪只眼睛?你能解释它的道理吗?

通过学生课后亲身体验,直观的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在此基础上练习光反射的光路图,加深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益,优化了学习过程。

3、记载科学日记

反思是科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我尝试让学生写“科学日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课后,我让学生在作业本记录他们对这堂课的理解、评价。包括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真实心态和想法,尤其是哪些方面知识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帮助、指导。第二天早读报课时交上来,对于学生交上来的“科学日记”,认真批阅,写好批语;对他们在“科学日记”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都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写好自己的“科学日记”,以便日后进行整改。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和非智力因素等个别差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和自我评价意识。同时,此法也有利于在师生间创设共同探讨,平等协商的宽松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真正体验到学生科学的乐趣。

下面是一位学生的科学日记中写的一段话:

作业案例:今天学习了光的折射,但我还是不太明白,光射入水中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回到家里,发现家里的金鱼死了一条。我想把它捞出来放进盒子里埋到花园里,我拿起小鱼网对准金鱼慢慢靠过去,结果没有捞到,我很奇怪,这时我想到老师课堂上讲的光射入水中要发生折射。我叫妈妈来,我在上面捞她在鱼缸前面指挥,当我捞到鱼时,我发现小鱼网在鱼的下方。我把科学课本拿来,于是豁然开朗,原来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学生相互设计作业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自主意识是21世纪对人素质的根本要求,而交往合作能力是实现创新的主要因素。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作业安排上,我让水平在同一层次的同学相互结对,彼此给对方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题,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双方共同批阅、探讨。由于受成就动机的驱使,同学们都会注重作业题的质量,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认真思考、准备。实际上,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深挖教材的提高和知识的再生过程。通过这样的生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和温暖,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和无奈。因此,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作业观念,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5、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

科学的本质是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在作业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如果总是封闭的,答案“非此即彼”,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由于开放性题目的答案可有多种,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中,我常常把课本上的一些封闭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作业。

作业案例:作业本上关于颜色的形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改成:一个热心于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光所造成的。于是他就着手改建温室,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了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和叶子颜色相同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一措施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快,产量也会更高。结果他失败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吗?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优化对话评价功能,让学生的课后作业信息及时性得到反馈

要充分利用作业的对话功能,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和生生之间的对话,通过老师的批改和学生的反馈以及学学与学生之间对共同问题展开的对话,不仅对于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培养科学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也可促进学生与同伴之间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与同伴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人生观的形成。

1、传统作业的批改

传统作业的批改以判断对错为主,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我们找到学生的共性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评,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学生不能弄清错因,不能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批改,通过师生对话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错误的根源适当点拨,并通过全班或小组讨论,达到促使学生自我矫正的目的。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分组互阅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自己寻求帮助,通过生生对话促进自我发展。

2、开放作业的批改

对小制作、小实验、小调查、小发明以及探究性作业,采用教师批阅和小组批阅相结合的方法,老师先批阅小组中某一学生的作业,同组其他学生根据老师批阅的方式来传阅评论其他同学的作业,并选出较好的作业,在全班进行复述、展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有独特见解的内容,还可以由同学合作.在老师指导下形成实验报告或论文,这样可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学会表达和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评价案例:前面案例一的实验报告完成后,把它收集起来并装订成册,然后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选其中一份谈谈自己的看法,对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作出说明并传阅,这些都不需要老师的干预,老师也无需作出评价,有些时候学生更在乎同伴之间的评价。

四、成效与反思

1、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明显变化

在对学生的课后作业作了改变之后,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和效率更高了,我的教学也发生了改变,至少一点我课后基本上不会去教室里讲评作业了,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但是感觉自己更忙碌了。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发现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改变,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学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挤压,应试方面来说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继续探讨、实践以完善我的课后作业改变计划。

2、设计各种课后作业,对教师的冲击比较大

教师在设计不同的作业时,需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寻找不同的作业,如教师设计那些开放性的作业需要参考不同的书、杂志。因为开放性题目的载体需要有时效性和趣味性,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性。由于是一些开放性的作业,答案也变得丰富多彩,这时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批改。

3、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

通过设计分层作业、趣味性作业、记科学日记、相互设计作业并批改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积极性。甚至一到周末学生就围着我,问我这周的课后特殊作业是什么。

4、学生在参加各种课外作业时,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小视的疑惑

如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我要求学生能实际的到游泳馆去感知当你慢慢进入水中时和慢慢从水中出来时你的身体感觉,并解释其原因,这就涉及到游泳安全。诸如此类的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在设计课外操作性作业时,对于安全问题的注意事项应设计在其中。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4

以区教育局和农场教育总支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方案》为指导,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组织领导

1、高效课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后勤主任)

2、业务指导小组:

组长:

成员:(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政教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数学教研组长、区优秀青年教师)、(综合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学能手)、(区教学能手)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认真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能力。

2.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4、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效能、课堂活动表面化、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无收获的现象。

5、杜绝课堂教学随意性,改变低效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开展各种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活动期间内,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课后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或课例分析,发送在学校QQ群共享上。每学期3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二)、切实抓好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课型模式,并得以推广。

1、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为了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执行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于2009年在创建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期间,编制了《关注学生的生命、实施关爱教育》的校本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积极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实效。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五、“高效课堂”研究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召开行政会,传达上级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目的及实施意见,分析、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拟订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3.召开专题会,论证、修订“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4.召开构建“高效课堂”动员及起动大会,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二)、理论培训阶段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

2、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引导教师自主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益的主要问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基础性思想准备。

(三)、调研反思阶段

1、以校为本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观摩活动,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撰写构建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规划。

(四)、构建模式阶段

1、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

2、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经过调研反思初步构建我校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实践阶段

1.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组内汇报课活动。

(六)汇报研讨阶段

1.开展“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

2.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

3.征集、评比“高效课堂”教学故事、教学反思。

(七)总结提高阶段

1.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研讨后,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

2.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

(八)成果展示阶段

1.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展评活动。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5

 

关键词:作业 对比 反思 

 

在教学中,所有学科都离不开作业。所谓作业,即教师在授课后,为了进一步检查教学效果而给学生布置的功课。它是学生主动思维、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应用能力,对于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成果、修改教学方案、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英语作业主要围绕着听、背、写、译等方面来设计,它们只是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简单复习、重复。学生往往只是完成一项口头或笔头的任务,并不能在应用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突破。而新型的英语作业应打破这些老框子,着眼于培养学生们的语言技能,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明天而设计。像研究任务、小论文、专项采访、调查报告、作品创作、项目设计、汇报演出、主题绘画等新型的作业模式都应是英语老师设计作业的首选。 

1 作业布置遵循的原则 

1.1 趣味性原则:个性化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要求和心理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因此,作业内容应尽量适合学生的课外实际生活,设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多组织一些趣味性较强、有交流意义、能体现合作互动的语言实践机会。 

1.2 多样性原则:小学是天生的喜新厌旧,同一类型的作业做的次数一多,他们便会渐渐失去兴趣,作业类型的多样化,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自觉性。 

1.3 发展性原则: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要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2 作业设计案例呈现 

我曾经在所任教的两个平形班做过一段时间的如下实验: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传统和新课程准标两种理念,为两个班分别设计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形式。通过对作业反馈情况和实验后的调查,分析对比两种作业模式的利弊,从而转变作业设计理念,优化作业设计模式。 

下面通过实验中的两个作业设计的案例来阐述新课改过程中作业设计观念的变化。(知识背景:在学习了牛津英语unit 5 time 后.) 

作业设计案例1 

设计目的:复习巩固用past,to表达时间的方法 

作业形式:英汉互译,模仿例句 

语言技能:writing and reading 

作业内容: 

(1)用past或to写出并说出下列时间:5:30;7:45;12:25 ;2:05;8:55;3:40 ; 

(2)根据自己日常生活时间表仿照例句编写4段对话。 

例:a:hi, what’s the time, please? 

b:let me see. it’s 7:15. 

a:oh, it’s time for breakfast. 

b:ok. let’s go. 

作业设计案例2 

设计目的:巩固用英语表达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形式:资料收集、讨论(两人一组) 

语言技能:reading,writing and speaking。 

任务内容: 

(1)在即将来到的假期里,你打算外出旅行。通过收看电视,上网等途径, 收集本地汽车,火车运行时刻表。 

(2)与好友一起讨论所要乘的车次,时间及中途是否转车。 

(3)准备好下一节课向全班报告行程计划,并简要说明理由。之后选出最佳设计。 

3 作业设计案例对比 

从以上两个作业设计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作业设计却截然不同。这不仅仅只反映了设计者的不同思路,它更体现出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间的冲突。 

(1)案例1代表的是一种非常传统的作业模式,并且此类作业形式在现今各学科

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作业设计的框架,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置在语言知识的单纯记忆模仿上,它试图通过大量的机械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结构。但其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因为它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词义,句义的层面结构上,误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法学习,词语记忆上,从而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学习怪圈。这样的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易使学生成为一台“机器”而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从而产生对英语的厌倦情绪。 

(2)案例2的作业设计模式,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融入了现代的外语教学理念,即: 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那里,以及独立完成任务,查阅有关资料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 作业设计理念反思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呢? 

我认为: 首先要解决两个“更新”问题。 

4.1 教育观念的更新。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上都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还要确立正确的语言观:语言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信息载体。语言教学不是语法知识的传授,而是综合语言技能的培育。就英语作业设计而言,教师还应在作业功能,作业形式及其完成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有更深入的反思与研究, 

4.2 知识的更新,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迫在眉睫,外语教师要有与时代同步的广博的知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拓展知识视野,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新课程知识,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5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总结了几种可设计的作业形式 

5.1 基础性作业。础知识包括词汇和句型两个内容。词汇部分:抄写每单元的重点词汇,加强记忆与巩固。句型部分:学生抄写每一模块的重点句型,识记各种句子成分,接触各种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2 创意作业。小学生所学的英语大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文具用品、家居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动物名称等等。学了这类单词后,我布置学生为这些物品贴上英语标签,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在实物上贴上标签,如:pencil, book, desk, chair等, 或者让学生画出这一物品再在画纸上写下这一英语单词,如:fish, tiger, car等,还可以让学生手工制作出这些物品然后贴上标签,如ship, boat, plane, bird等。由于此类作业更具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牢记单词,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英语书写水平及审美能力。 

5.3 收集信息作业。如我在教授完句型“what does that sign mean?”后,布置学生观察公共场所的标志,并且把它上面的英文摘抄下来,进行补充教学。课堂上学生反应踊跃,积极展示他们的“新发现”,如:no water. no smoking.等。此类作业不但可提高学生兴趣,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自觉的学习意识。 

5.4 实践性作业。例如在教食物这一单元时布置给了学生一个特殊的课后任务,即请同学们自制一张食物表格,并调查家庭成员对于食物表格上所列的食物的喜恶。可以把调查结果以文字汇报形式呈现或以数据统计表格形式呈现。学生在完成此次作业的过程中,既充满一定的实践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这个调查任务既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也使他们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从了解他们喜欢和不喜欢吃什么开始。 

总之,只有有效地布置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加强和巩固,而有效的课外作业需要遵循适以上各原则,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英语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准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周小艳.“英语作业的改革与创新”. 

[3] 叶谰.《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6

一、设计地理作业时注重体现趣味性

地理学科有其独特性,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枯燥,更不像文科那样需要死记硬背。地理学习窍门比较简单,它需要学生理解了才能解答习题。特别当地理知识图文并茂时,学生会感觉地理学习没有那么乏味。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该在教材基础上,融入趣味性教学。例如在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新课时,该章节很多知识点都来自生活,学生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比较散乱,无法形成系统性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这些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系统性学习。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具有趣味性的习题:假设现在你是一名医生,你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查看我国各大江河湖海,为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开出一个科学的处方。该处方一用即可有效,它能够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大家开始执行职责,为水资源诊治吧!这样具有趣味性的习题,学生会认真地分析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设计地理作业时注重体现开放性

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时,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教师基于该要求,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从更广的范围入手分析问题。用长久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学生解题时眼界才能开阔,而且想象力有绽放的空间。我国的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在讲解到《人口数量变化》时,学生对我国人口分布情况以及人口结构也基本了解,他们借用人口分析图绘制出了我国人口布局情况。教师可以将人口分布容量作为习题主题,进行开放性设置。在课堂有限时间里,让学生收集教材资料尽量完成习题。在课下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使用小组讨论形式,将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该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成主动学习。而且,学生在谈论中,学会了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学习潜能被激发出来。

三、设计地理作业时注重体现针对性

教师进行设计作业时,应该以学生需求以及教材要求为出发点,设置的习题多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设计的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太阳对地球影响》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来设置习题。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的相关概念。学生在初步了解概念的基础上,认识了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进而能够深入了解太阳对地球辐射的相关影响。其次,教师在课下准备相关的图片,学生根据这些图片分析地理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以及读题能力。学生接触这些题型之后,他们能够联系生活,用知识解答生活案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应该着重树立全局观,这样在看待问题时,他们的见解才能有深度。教师在设置习题时,应该适当将这些习题设计成“必做题”或者“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选择。那些地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去选择符合自己实际学习水平的习题,而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可以深入解答这些习题。教师设置这些有针对性的习题,能够保障每个学生在合理的学习压力下进行学习。

四、设计地理作业时注重体现灵活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进行习题设置时,不应该局限于书面形式。传统的作业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行个性化成长的需求被限制。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口头讲解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习题。教师进行作业设置时,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更乐于接受知识,从而使地理学习呈现全新的面貌。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布置地理作业时,应该做好作业设计这一环节。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创新性以及代表性,设计出的题型既要符合教材需求,又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实现个性张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