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音乐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的音乐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的音乐教育

幼儿的音乐教育范文1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游戏;应用实践

在幼儿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以激发幼儿的潜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对于天性好动的幼儿,给他们进行音乐的教育游戏,可以将音乐“静”的一面和游戏“动”的一面相结合,从而促进幼儿生命力的发挥,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此动静结合的教育方法,就是音乐教育中的游戏教育。

一、幼儿教育中音乐游戏的特点

1.音乐教学方面的综合性

传统的正规音乐训练注重音乐单一方面的提高和技能的进步,体现不出一定的综合性。而音乐游戏则可以将音乐和各种其他的艺术形式从一定层面上进行综合。比如文学、美术、表演等艺术形式,从而从更大的角度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不仅仅可以使用听力,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嗓音和身体语言,在又唱又跳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幼儿音乐游戏可以增强幼儿自由探究、自主表现的能力,使幼儿本身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体。

2.音乐游戏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幼儿的天性处于没有拘束的状态,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喜欢唱、喜欢跳的状态。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更可以激发幼儿内心的活力与热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需要明白幼儿的心理,理解他们行动背后的意义,满足他们对于陌生事物的好奇心理。音乐游戏的自由性可以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的设计当中,成为参与的主体,发挥自身的天性,表达自身的感受。这种表现不仅可以通过幼儿的歌声表达出来,还可以通过音乐游戏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智力和情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音乐教学带给幼儿的愉悦性

音乐游戏不同于音乐教学,游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自由性与愉悦性。学习是孩子的天职,而游戏则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主要内容。游戏之所以可以很好地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根本动力,是因为游戏带有一定的愉悦性。良好的音乐游戏可以调节幼儿的身心情绪,一些情感性方面的动力推动幼儿天性的开发。幼儿通过音乐游戏进入一种很好的游戏情境,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快乐或悲伤的情绪,在游戏中达到忘我的状态,从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1.在音乐旋律的选取上要适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选取的音乐必须是适合幼儿心理年龄的音乐旋律。一般音乐旋律可以挑选一些欢快、轻松、愉悦的音乐旋律。比如在一个生日庆祝的场景中,可以选择《生日歌》作为背景音乐旋律,这种朗朗上口的音乐旋律适合幼儿的心理节奏,可以使幼儿跟着一起唱起来。还可以在一些场景里选择《两只老虎》等带有欢快性质的音乐旋律,使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游戏的教学当中。如果选择复杂拗口的音乐旋律,将会引起幼儿的排斥和反感,更不用提融入设置的音乐场景当中,因此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旋律就显得相当重要。

2.在音乐游戏场景中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场景

在对音乐游戏的选择上,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感受,又要引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场景的设计可以使幼儿充分的接受。因此在选择游戏场景的过程中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学生认同场景的设置,并能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幼儿情感的抒发和心理安全感的培养,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度来进行创造、尝试和探索。要注意场景的丰富化,既可以独立创设一种音乐游戏的场景,又可以进行不同场景的交叉,使幼儿在参与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比如,可以在幼儿音乐游戏中设置“三只小猪”和“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场景的交叉,增强音乐游戏教学的趣味性。

3.在游戏中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

幼儿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因此教师应该切实负起责任,在课前认真备课,使游戏的流程设计清楚明晰,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周全的准备。通过细致而周密的备课,才可以使音乐游戏达到最佳效果。老师在游戏的进行中应该注意引导幼儿对于自己情感情绪的表达,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游戏中抓住幼儿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才是进行音乐游戏教育的目标所在。

4.加强音乐游戏中的趣味性

音乐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和趣味性,但是让幼儿去理解音乐的内涵显得太难,怎样使音乐与幼儿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呢?我认为应该将音乐游戏中的概念清晰化、故事化,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迎合孩子的口味和需要。这样,孩子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行自由的表演,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教育中,需要运用良好的教育手段来对幼儿的情感性格进行培养。音乐游戏既是一种活动,又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它可以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在想象中发展自己的性格,从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路霞.幼儿早期的音乐熏陶与培养[N].音乐周报,2001.

幼儿的音乐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意义;策略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精神支持,美妙的音乐可以促进个性品质发展,陶冶情操。音乐对于渲染情感、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学也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幼儿园来说,音乐教育更是意义重大。

一、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意义

1.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想象发展是从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多变的音乐节奏与丰富的内容,根据情境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会对不同节奏的音乐进行不同的想象,如活泼动听的音乐《拔萝卜》,幼儿可以根据歌词与韵律想象着老太婆、小白兔等动物来帮忙拔萝卜,各种表情、各种肢体语言尽情地想象与展现,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玩游戏的愉快情景。

2.促进幼儿听觉、记忆力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靠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去感知、去欣赏,通过音乐表达自我。如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中,让幼儿伴着节奏去倾听、去感受,记住小乌鸦是怎么对待妈妈的,怎么找食物喂妈妈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爱妈妈,学会感恩,还有利地提高幼儿听觉能力,并在记住歌词、旋律地同时,不断发展记忆力。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如《稍息立正站好》,节奏活泼轻快,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也学会了相应的秩序与规则,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促进自我规则意识的加强。不同的音乐旋律与歌词可以让幼儿勇敢、热情、礼貌、感恩、活泼、主动、大胆自信等等,极大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1.提高师资队伍教育质量

自2011年两会提出大力振兴幼儿教育事业开始,学前教育领域开始进行各种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学习培训,如,国培、顶岗置换、外出学习等,旨在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转变陈旧教育思想,获得先进教育理念,进而落实到教育工作上。因此,提高幼儿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除了开展音乐教学技能培训,还可以使幼儿教师接受在职教育,不断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音乐欣赏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

2.探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目标

如小班音乐教学活动《小猫咪,你在哪里》,在教学过程中,摒弃死板的跟唱教学,先让幼儿认真聆听,聆听之后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小猫咪在干什么,主人在说什么,让幼儿通过聆听、回答的方式加深印象,感受音乐里的故事情节,并请幼儿想象小猫咪是怎么捉老鼠的,主人是怎么找小猫咪的,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整首歌用情境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幼儿在情景表演中既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又很好地理解了儿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听到的东西。

3.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学龄前的幼儿,其认知、情感逐步发展,好奇心与探索欲极强,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因此音乐教育不能等同于语言文化教育,那是一种艺术教育,不能过多地涉及语言文字而忽视艺术的欣赏与感受,这样不利于幼儿通过音乐学习获得综合发展。如中班幼儿,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在小班的基础上逐渐增强,这时候教授关于团结合作有爱的歌曲,如《好朋友、行个礼》,幼儿通过音乐旋律与音乐内容,增强自己的礼貌意识,体验和小朋友合作玩耍的快乐,使中班幼儿通过音乐教学更加深刻地领会朋友之间的相亲相爱以及合作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课程设置还要在教学时间上有所探究。在教学时间设置上,也要根据幼儿不同时间段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进行合理安排。例如,幼儿早上来到幼儿园,精力充沛,大脑清晰,这时候就适合设置文化课进行教学,诸如语言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教学。下午幼儿精力可能略低于上午,因此,设置音乐教学活动,使幼儿唱起来、动起来,寓游戏于教育,既能使幼儿缓解疲劳,又能激发幼儿的表演欲,用音乐表达自我,感受其中的魅力。如,在下午的教学活动中,给幼儿播放感染力强、旋律强,节奏快的歌曲,会让幼儿引起共鸣,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融入音乐氛围中,根据强劲的节奏带动自己的肢体,无形中创作出各种舞蹈动作,随歌起舞,随歌欢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幼儿音乐教学也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现实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水平,除了提高师资队伍教育质量,探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目标以及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以外,还要学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应该重视教师教的灵活性与幼儿学的主动性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真正提高音乐教学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幼儿的音乐教育范文3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音乐教学选材 音乐教材教学过程

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和学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所开展的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之一。这是把重视音乐实践作为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把音乐的教学过程看做是音乐实践的过程。我们在幼儿小时候,给予他们关怀,在他们成长、学习的同时,给他们加入了一些有关音乐的教育,来促进孩子们控制情绪,开发他们的大脑,使得他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儿童们的音乐启蒙教育不仅是为了给予他们一个音乐方面的技术训练,因为作为教师不能就只是为了把孩子们都培养成音乐天才,我们是为了让这些孩子在接触、学习的时候,可以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让他们能感觉到音乐是美好的,让孩子们可以开心快乐的成长。

一、儿童音乐启蒙的重点

(一)音乐启蒙教育的重点是挖掘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让儿童学会如何去欣赏音乐、学习新歌曲,并且去演唱等,对儿童的心理上会有一种别的活动不能比的刺激感,让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更强烈的启发。而这样的感受,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着深刻的推广与促进作用,进而能够激发孩子的潜力并且有着更大的创新思维。

(二)音乐启蒙教育能促进儿童听力和记忆力的提高,儿童在去欣赏音乐的同时,对于他们的听力会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和促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是为了给他们听,也要让他们可以记住那些歌词或者是一些动作,这样的话,才可以继续学习歌曲和律动练习,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大脑的发展和记忆力的增强。

(三)利用音乐陶冶儿童的情操

幼儿通过感知会把一些听到的音乐传达给大脑,从而就会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不是普通的那种,兴奋和孩子的积极性都会有所增加。孩子们经常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的同时,可以使孩子们觉得很开心和安心。

(四)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德育的发展

对于儿童们的情感锻炼,是可以通过音乐的教育来培养出来的。实现思想教育,不是对孩子们实行强迫性的举动,而是用生动的音乐本身,通过环境影响而来的。

二、儿童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家长们的随波逐流

受从古至今而来的传统观念和现如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影响,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都会成为人上人,或是孩子自己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第一名”。家长为了孩子,省吃俭用,给孩子们去买那些昂贵的乐器,想让自己的孩子当新一代的“巴赫”或者是“贝多芬”,可是他们却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有的父母并不是自己孩子的引向标,也不了解自己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或者厌恶什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去学习这个学习那个,自己的孩子明明不喜欢,却强迫孩子去学习。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如果盲目跟随,不符合现实,让孩子们没有快乐,那么,这就是不合格的教育;同样,如果孩子们不愿意去学习,压根就不喜欢,那么他们什么都不会学到,有时候会让孩子引起叛逆心理的。

(二)老师眼中的一视同仁

在现实中,一些教师压根不注意孩子年龄差,都是单一的教学方法,且遵循相同的模式。这样的后果是除了少数的儿童能取得成功,很多孩子都是毫无收获。家长们不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那花费的资金就更不用说了,可这样,那些孩子还是在音乐殿堂的门口,而没有达到音乐那个广阔天空里。作为老师要很清楚自己每个学生的品性和性格爱好,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知道孩子们的潜力在哪,才能激发他们那些自由想象的空间。同时为了避免单一枯燥的教学过程,要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培养儿童的爱好,加强他们有关音乐上面的乐感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有一个开心的音乐之旅。

三、如何将音乐有效地融入幼儿教育中

(一)改变音乐教育中那些老的观念

现在幼儿园里面的音乐教学都和一些小学很相似,只是去训练音乐的技能,兴趣爱好都不是重点了,儿童整日围着教师转,机械记忆着不感兴趣的东西,如一个个机械的儿童。而老师们也都是直白的教授知识,以课堂教学与课堂活动为基础,其实都是很认真的在教孩子们唱歌、记歌词、记那些歌曲的情感什么的。但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更加注重的不是歌唱的技巧,而忽略孩子们应该如何单独的去学习的培养,所以,那些老的教育观念,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孩子们思维的创新发展。

(二)音乐教育选取书本的重要性

在教孩子一首新的歌曲的时候,首先要去看这首歌能不能带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会有想学的欲望。在书里,会有很多歌曲,可是不是每一首都适合儿童去学习的,因为有些歌的歌词孩子并不能够全部理解意思,而一些歌的内容和儿童平日生活的情景都相反,所以选择好歌曲是很重要的。在笔者看来,只要让孩子们能感觉有趣,让他们能够喜欢,开心的去学习,这些也就够了。除去一些儿童常常听的儿歌,还可以给他们加一些国内外都比较流行的歌曲,甚至可以教他们一些电视剧的插曲,也是比较适合儿童并且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孩子在对待新的事物时会比大人敏感的多,而这些歌曲放出来,儿童就会表现出高涨的情绪,然后我们在教育他们的时候适当的改改歌词也是不错的,这样能让他们可以自然而然的进入学习音乐最好的状态,提高儿童的审美观点,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会更快乐。所以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儿童歌曲,因为儿童也是社会的人。

(三)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有哪些认识

常常会听到一些老师抱怨,说孩子们在学习新歌的时候记不住歌词,也不知道歌曲所表达的意义。所以在教孩子们学习新音乐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丰富多彩的办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挖掘出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创造出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

1.角色探究法

找一些有故事的歌曲,让孩子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感受歌曲中不同的角色和感情。继而可以激发儿童想去继续学音乐的兴趣。例如《拔萝卜》、《数鸭子》这些类型的歌,里面的角色或者场景都是孩子们喜欢的,这样在学习歌曲的时候,他们就会深深爱上音乐。

2.音画转换法

儿童的特点若是喜笑颜开和感情极易外露,平时孩子也不容易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此时,老师就可以用一些卡通图片来帮助孩子去理解新的歌曲,这样与孩子互动,就可以帮助他们快速的记住歌词和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情景互动法

将音乐放出来的时候,给小朋友说说这首音乐的背景,然后将孩子们带入到这个场景中,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在情景中做游戏、对话。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4.畅想生成法

对于一个较为可以简单理解的歌词,不要直接教授,可以去引导孩子们,让他们自己通过以往学过的知识去想象,改编新的歌词出来也行,这样能培养出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例如《摇篮曲》、《长江之歌》、《夏天的雷雨》等歌曲,使孩子在有效的激励和唤醒下去感受、欣赏和表达,让孩子用他们的积极性学会学习、去创造、去发现和探索,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儿童音乐教学中不可以照本宣科,尽量减少和要求的约束,引导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有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对孩子们有较为强的影响力。教师上课的时候要尊重孩子们,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教师和孩子的互动是快乐和轻松的,这样就会有一个很温馨的环境。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倾听孩子心理表达的欲望,然后去满足他们一些基本要求,继而就能发现孩子们在音乐中的创造能力,然后给予鼓励。同时如果孩子们有疑问,就让他们提出来,并且和他们一起探讨解决,不要训斥他们的好奇心,要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以一个真正的支持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四、要怎样才能更好去实施儿童有关音乐的教育

在给儿童教授音乐的时候,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果用了不正确的方法,不仅不会有任何帮助,还会起反作用。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时候应该有正确的理念,要明白教育孩子去认识音乐的重点在哪。以下有几种方法:

(一)情境教育的方法

老师和家长在教孩子音乐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要去有意的布置些场景,引导孩子去主动接触音乐,让他们心生喜欢,继而就能学习到新的知识。比如,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家长可以放一些温馨的儿歌给他们听;在他们做游戏的时候又可以给他们放一些活泼可爱的音乐;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就可以放一个很安静的催眠曲。另外,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去听一些较为热闹的演唱会或者音乐晚会,让孩子们生活在音乐的天空下,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爱上音乐。

(二)音乐游戏的方法

在给孩子们音乐传送知识的时候,老师们可以使用做游戏的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家长可以去营造一个很舒适的音乐环境让孩子们去感受、去体会。常常的给孩子们放一些音乐听,去让他们感觉音乐带给他们的是舒适、快乐。并采取以儿童心理为特点的行动,引导孩子愿意去听音乐、喜欢唱歌和跳舞,让音乐和游戏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儿童在听音乐的时候,会不自主的打着节奏,有时会去哼这首歌。

(三)引导鼓舞的方法

为了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家长可以在听音乐和唱歌的时候,用手划出拍子,或帮助孩子们做一些比较有节奏性的动作。此外,家长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要从简单到困难,耐心是主要的。当孩子完成了一个音乐动作时,老师和家长们要积极的表扬他们,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音乐教育对孩子们平日的影响

儿童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应开展的工作是对儿童能力的培养训练,以对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为重点,纠正那些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培训和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一些片面的做法。将理论、实践经验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阐述了音乐教育实践中一些典型的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儿童的时候,帮助儿童渐渐有一个审美的标准,进而促进他们心理上或是性格上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在幼儿3到4岁的时候,是非常好动的时候,对事物的持久性也是不强的,如果坚持让幼儿坐住,重复的去学习一首歌曲,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出现不耐烦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列出几个解决方法:要有意无意的去让幼儿听到他们要学习的乐曲,如此这样,乐曲就会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到正式教唱的时候,音乐一响起,大部分的幼儿都已经会唱了,这样的方法让幼儿学起来很轻松。也有的人担心幼儿是否能听懂这些较为高深的音乐,其实世界名曲都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幼儿虽暂时不能理解,但是也是可以感受的。还有处理节奏时用方法讲给幼儿听,要形象直观,且并让幼儿容易理解,要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加以模仿,要更加深刻地理解节奏。要用节奏来更加深刻地表达歌曲中故事的寓意,同时要把节奏穿插在完整的故事里去表现,让幼儿去表演其中的音乐故事情节。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到音乐的故事情节当中,用幼儿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整个故事,体会音乐节奏中所表现出来的故事的寓意,寓教于乐。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是很好的。有的幼儿很小就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听力,能够敏锐地辨别音高、音色还有音的强弱,这都说明幼儿有发展音乐才能的可能性。幼儿的音乐教育宗旨就是希望幼儿在自由的、开心的、轻松的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上音乐,收获美好的音乐感受,学会用音乐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使幼儿在音乐教育中的共性和个性在和谐并且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幼儿的音乐教育范文4

一、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1.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

音乐能刺激大脑皮层,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及脑功能的发展。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孩子智力结构趋于完善,使儿童更加聪明。

2.音乐摘 要:幼儿天生就喜欢音乐,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文章旨在通过以托班幼儿为例,对音乐教育意义的认识和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实践中的探索研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实施幼儿音乐教育。教育能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 它把旋律、节奏、和声、音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方法探索

1.让音乐贴近幼儿的生活

孩子天生就喜欢音乐,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看,我们班这群刚入园不久的托班孩子:听到音乐就会露出好奇的表情;还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地跳着……那份稚嫩的可爱让人忍不住心情愉悦。音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来记录孩子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吧。

(1)音乐能安抚幼儿的情绪。托班孩子刚离开熟悉的父母和家,第一次开始集体生活,环境的不熟悉容易让他们产生不安、焦躁的情绪,于是他们会哭、会闹。面对这样情景,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音乐,可以对孩子起到一种安抚的作用。

(2)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音乐。生活是美好的,需要的是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和大人不同的,他们更能感受艺术最初的真谛,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这样他们就更喜欢去探索这个世界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2.让音乐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

新入托的孩子,因为改变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和习惯,情绪总会不稳定,哭闹不停。而当孩子在音乐世界里,感受着美妙的音乐和动人的旋律时,他们会停止哭泣,静静听着歌声,暂时忘记一切。针对幼儿的这种特点,我们设计了用音乐指挥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案。

(1)用音乐“指挥”幼儿。幼儿早上来园时,我们播放轻快的音乐迎接孩子的到来,让孩子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愉快地开始新的一天。

(2)让音乐贯穿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收玩具、上厕所、喝水、自由活动、户外活动……让幼儿一日的生活都受到音乐的熏陶。这些音乐是结合幼儿学到的歌曲录成的,幼儿听多了也就熟悉了,同时让那些不喜欢开口唱的幼儿愿意跟着音乐唱起来了。

3.让音乐活动具有游戏性

音乐能让人陶醉,音乐能带给人动力。对于托班的幼儿,音乐能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

(1)感受音乐的快乐。托班幼儿天真无邪,易受音乐的感染,那白纸一样纯净的直接反应和追求,最贴近艺术的真谛。在游戏中,他们不仅得到了情感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会有最真最纯的感情和表情的流露。在游戏中,他们受到了音乐的熏陶,获得了简单的技能,得到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音乐在游戏中的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真正地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它的效应。托班幼儿学习经验少,对于学习新的东西,总是有些“慢半拍”,学习新的歌曲时,教授活动中常常都是老师和幼儿干瞪眼……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熟悉而陌生”的方法,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跟着学”为“创造学”。

4.用愉悦的心情学唱歌

要让幼儿喜欢唱歌不难,因为托班幼儿只要一听到音乐就会动起来,听得多了就会慢慢熟悉歌曲。难的是该如何教会幼儿很好地唱歌。

(1)托班幼儿年龄特点。托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发声器官柔嫩,需要学习正确的用嗓方法,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让他们乐意开口唱歌,学会随琴声一起开始和结束歌声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培养的目标。

(2)营造愉悦环境氛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开心的时候会哼哼小调;伤心的时候也会听听忧伤的歌曲,有时候还有一种特别想唱歌的冲动。歌曲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当幼儿把唱歌当作一种情感的宣泄,感到愉快的时候,唱歌就会成为他们喜欢的活动。

让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做个有心人,注意教学方法,了解幼儿的情况,相信幼儿,这样一定会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蕾.灵活运用游戏方法 开展快乐音乐之旅[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12):17-20.

幼儿的音乐教育范文5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素质 音乐活动 幼儿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以其符合幼儿好动等特点的活动性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孩子们的热情参与,而幼儿教师在此方面的不断实践与总结,使得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多年来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一些与幼儿音乐教育有关的思想、教育方式也在老师的头脑中形成了定式。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迫使我们重新认识幼儿,重新审视我们的音乐教育。

随着音乐教育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单纯的音乐教育很难让孩子享受到它的快乐,何谈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因此如何改革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幼儿园幼儿音乐素养,达到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 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误区

1.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对教材的分析和幼儿音乐技巧的关注。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借音乐能动情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喜闻且乐于接受。只是随着教学的开展,我们对幼儿音乐教育达标与否的评价标准是看结果,每评价一个活动就看是否达到了制定的目标,而对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置之不理。如幼儿对音乐作品情感的领会,往往是停留在歌词表面的了解;在发音咬字上,很多孩子是扯着嗓子在吼歌,不会正确的发声歌唱;在音乐欣赏中不能真正地去体会那种意境等,违背了新纲要的基本理念——重过程轻结果,忽视了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享受、审美感受和表现力。

2.活动结构模式单一,环节连接不紧密。我们所调查的音乐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传统三段式,开头有时复习上一节的内容,有时随便做一个律动或唱歌;中间教孩子新的内容;结尾回顾与复习或讲一讲下次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师导入部分甚至是和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不相关的,结尾也没有评价,所以整个活动看起来较分散,重点不突出。音乐活动的知识线索和人文线索没有连续,教师的随机性很强,活动环节只停留在感知体验上,没有进一步深入到创造环节和评价与反思环节。

3.幼儿的学习主体性不突出。音乐教育活动应该偏重于直觉、想象、灵感顿悟等感性思维的激发,让幼儿有机会感受、表现、创造,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但是,我们所了解的现状是高标准化的模仿和高控制化的指导。如一个小班的音乐活动,在幼儿初步熟悉歌曲后,教师并没有给孩子消化与磨合的时间,而是要求幼儿马上再现歌曲,而且在音高上要准确、强弱等表情要做到、甚至动作也要到位。其实是要求幼儿完全地模仿教师。当幼儿做不到时,教师就立即手把手地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孩子成了训练者与被训练者的关系;教师往往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到幼儿身上,“看哪个小朋友唱得最准确”成了评价标准。

对于表现音乐“准确”的追求,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往往忽略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同时还不得不采取高控制化的方法。教师的这种高控制化的指导与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之间形成了反比关系:教师干预得越多,控制程度越高,幼儿越被动,幼儿主体性发展就越受到抑制。教师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效果去训练幼儿,也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我们了解到,教师让孩子表现音乐时,孩子的状态是紧张的,表情是严肃的,生怕出错误,一旦出了错误,教师就马上来纠正。这样,注意力全在具体的音准节奏上,而忽略了孩子对音乐的整体把握,忽略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从而使幼儿对音乐的创造也受到限制。

4.歌舞表演活动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5个相对独立又相联系的领域: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而调查中我们发现,歌舞表演活动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在角区的音乐活动通常是孩子随音乐表演舞蹈、唱歌;教师组织的音乐活动也都是以教一首歌、一个舞蹈或律动为主,至于打击乐活动、音乐游戏与音乐欣赏活动却很少见。只有两位老师分别组织了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音乐欣赏用在音乐活动的开头和结尾,其实只是起到辅助歌舞活动的作用,而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欣赏。

一些教师反应,歌舞表演活动好组织,又容易出成果,资料又多,所以歌舞活动多一些,而其他活动难易程度不好把握,组织起来较难,孩子容易兴奋而收不回来,资料又少,教师们都尽量不组织。幼儿园领导也有同感。目前并没有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做内容上的具体指导与规定,教师们可以自行安排,必然会出现教师擅长什么就上什么,怎样省力又有效就怎样做的现象。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没有具体规定,什么内容占多大比重,但是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这里强调的是多种的艺术形式,这里强调的是幼儿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那么音乐活动就不应该只是按部就班的歌舞表演,而是应该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提供给幼儿更多自由表现的机会。

二、让孩子享受快乐的音乐

走出误区是为了更好地改革我们现阶段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更多、更好地培养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因此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科研工作。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施教者,老师们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的学前音乐教育理论和教育原则的指导下,积极构建适合音乐教学活动设计要求的教学结构,将其与相关的教学策略等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形成相对稳定而又概括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课程模式。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参加进去,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和探索进行大力的支持、鼓励和调研,并展开相关音乐教学活动的评选活动,包括征集音乐教学活动改革的论文和教学案例等。从整体上形成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科学探索的良好氛围,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课程模式的不断改进,引导幼儿园音乐教育科学探索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2.注重教师音乐素养、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可以说教师对音乐的态度决定着幼儿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因此,积极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理论知识,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幼儿园,要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进行深层次的进修和学习,多向幼儿音乐教育专家、幼儿园音乐名师学习,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的音乐素养。同时要组织教师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和音乐教学观摩,从理论上接受了先进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有的放矢地进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全园音乐教育观摩活动、评选优秀教师等方式,检验音乐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改革成效。

3.掌握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们创造性的劳动,对于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应该使其变成僵硬的教条。教学指导中的过于具体的指示、规定只会妨碍、限制教师们表现他们自己的才能,夹住了他们发挥创造力的翅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艺术教育的解释也是给教师留有很大空间的。但基本原则应该要有,如教学中教师和儿童是“互动”、互相促进的关系;音乐活动应该有艺术气氛,有游戏性。6岁以前的幼儿意志薄弱,他们既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很好地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如果活动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体验,是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的。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机智灵活地处理各种变化。教学的领导者不必强调教学采用什么固定的程序。教师可以在他们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教学方法中选择要使用的方法,并且考虑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爱好和所接受过的音乐训练。“教师要了解教育的本质,这是最重要的。同样还要了解所选择方法的每个步骤和目的。这样教师才能依据他们自己和幼儿的特点、所使用的教学材料的特点,实施他的教学方法。”

4.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儿童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力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不能过分干涉,应该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敢于创造;通过教师与儿童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保证儿童在温暖亲切、轻松愉快的艺术气氛中学习和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富有创造性,懂得使用创造性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儿童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要重视艺术活动的过程必须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强调学习过程和培养的能力,而不注重儿童最终学到了什么;应讲究教学方法,如情感渲染、多渠道感受理解、多形式尝试表现,环境熏陶等等。这些方法不能孤立地使用,而应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让幼儿在适度愉快、主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5.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反思性教学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近年来教师培养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经常被专家和园长们提到的问题。教师在学习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之后,要会“扬弃”,要会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反思,是让幼儿教师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必经之路。因此教师要学会在幼儿园先进音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幼儿的音乐教育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经过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在唱唱、跳跳中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同时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是笔者一直以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感受和心得。

一、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有一次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须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意境,身临其境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到位地创设与教授内容相符的意境,能更好地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音乐作品。歌词,也可以称作是音乐作品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虽然歌词本身的字数不多,且篇幅较为短小,但是幼儿必须要通过接触歌词,进而接触到整个音乐作品。因此,音乐作品中,歌词所描绘出的包括人物、情节、动作以及所运用的语言,都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印象和影响。但是在这一年龄阶段中,幼儿对歌词本身没有抽象理解的能力,若采用单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将歌词内容改编成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幼儿容易接受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这样使幼儿能更清晰、明确地理解歌词内容,而且,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幼儿对音乐作品也更加有了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会声情并茂地向幼儿勾勒出一幅春天绿意盎然的画面:“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听……美丽的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春天的脚步近了,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幼儿在认真听我讲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学习音乐作品的积极性随之高涨起来。如在教学《找朋友》的音乐游戏,通过一段游戏的培训,孩子们不仅对此游戏乐此不疲,而且在半个学期里记住了所有的音节、字母,并能熟练地拼出各种不同的汉字读音,基本达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拼音水平。

新的课程改革目的更在于以幼儿的活动为中心的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注重幼儿的自主设计、自主探索、自主决策、自主交流,让幼儿在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这就充分显示了寓教于乐的巨大威力。另一方面,寓教于乐十分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如我们常常开展幼儿猜拳游戏,能让幼儿迅速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增强其心算及反应的敏捷能力,让幼儿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开发,为其今后的学习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音乐技能的培养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要一点就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技能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音乐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中,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通过教学,教给幼儿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幼儿的音高感、节奏感、音乐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乐素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达力及创造力等方面的音乐能力,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水平的提高。

通过启发引导幼儿参加音乐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意志、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为幼儿音乐教师,我们要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教法和创设课堂方面推陈出新,同时遵循幼儿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他们的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将音乐教育教“活”,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最后使幼儿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节奏感以及表现力,同时提高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为他们的艺术之路贡献一份宝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