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文博士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文博士论文范文1
截止到2015年1月12日,《武媚娘传奇》的官方微博粉丝数量达到17万,平均每条转发量达176.25,评论量188.33点赞数658.46,在粉丝留下的评论里,因剧情的发展而又有所差异。从前40集的播出内容来看,粉丝的评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开播期,从12月21日开播以来到28日停播,网友对《武媚娘传奇》的评论主要是对于大尺度的着装。该片中女演员多次出现露胸的镜头,招致了部分网友的反感,有网友表示“胸都露成那样,没法和家人一起看,尴尬!”。关于这个话题,网友意见出现分歧。同时,有些观众对电视剧内容的评价偏低,认为缺乏紧凑感,难比《甄嬛传》等经典宫廷剧。第二个阶段是1月1号到1月6号。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武媚娘传奇》于12月28号以后被广电总局突然叫停。关于原因各方猜测不一,但从重播以后的变化来看,可能因为前段时间坊间出现的剧中女性演员胸部太过暴露有关。但这种修改显然让很多网友失望,有网友嘲笑道,重播后的《武媚娘传奇》只是大头贴了,以前精美的画面和场景大多被删减,画面单一,更多特写和远景,很不符合电视的镜头语言的表达逻辑。网友“威士忌香的kiss”讽刺道“看大头贴娘娘传奇”。这样的评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网友在官方微博下的评论充斥着各种不满,言辞十分尖锐。直到1月6号,情绪开始平息,大家逐渐适应或妥协了删减后的剧情,不满评论逐渐减少,更多网友的关注点重新聚集到剧情本身。1月6号到12号,是网友回归剧情讨论本身的阶段。
二、对微博上网友评论变化的原因简析
(一)微博平台开放性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高门槛要求,微博可谓是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传播中心的愿望。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同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言论。第一个阶段:认为画面太暴露的观众开始发声指责,认为其合理的观众选择沉默或少数发声。第二个阶段:在进行了删减和处理,重新播出的《武媚娘传奇》少了大量的暴露镜头。前段时间抱怨的网民消停了,却引起了其他网民的不满,越来越多不满和讽刺的声音出现在微博评论中。第三阶段,重播几天后,网友开始妥协,焦点重新回到了剧情本身。这三个阶段的粉丝评论的变化能够在官方微博的评论中清晰呈现,而这正是源于微博平台的开放性。
(二)审片尺度缺乏严格标准
停播事件的发生与广电总局审片的尺度缺乏明确性不无关系。停播前与停播后剪辑过的画面质量差别甚大,在裁掉“胸”的同时,大量精美的布景和服饰都已消失,对于一部已经制作完成的作品来说,无异于自残。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电影、电视剧拍摄规范和执行标准,审查尺度的模糊性让创作者难以把握,很多已经拍摄的影片在后期审查中却通不过。
(三)受众的差异性
不同的受众对于同一条信息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这种差异性在全媒体时代更加的细化和具体。每个网民可以在微博下方的评论下精确看到其他人的评论,没有把关,没有整合,可以点赞,也可以反驳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说,微博让受众在个性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微博上关于武媚娘这部戏的评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粉丝的不满情绪一直出现在微博的评论里,在重播之后达到沸点,很多网友表示不愿再花时间观看此片。按照这种结论,《武媚娘传奇》的收视率也应该受到影响,因为不同的观众表现了不同的期待,其中可能出现核心观众的更迭,但最终结果怎么样呢?
三、《武媚娘传奇》的收视率解析
从开播以来,《武媚娘传奇》在省级卫视上的表现可谓是独领,即使停播后再重新登录,热度依然不减。据相关网站统计,2014年12月21日省级卫视黄金剧场电视剧排行中,《武媚娘传奇》收视率2.280%,市场份额6.05%,远高于山东卫视的《满仓进城》,雄踞第一。直到28日停播前,武媚娘传奇最高收视率是25号创下的2.678%市场份额7.38%,蝉联第一,新年开始,《武媚娘传奇》重新开始播出,让观众等待了几天的武媚娘依然表现强劲,在1月1日的省级卫视排名中再次登顶,收视率为2.579%,市场份额6.94%。截止到2015年1月13日,该剧的收视表现一直领跑其他卫视同时段的电视剧。从收视率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在晚间市场的超高人气,只要有播出,就是晚间黄金剧场的收视冠军,似乎整改并没影响收视率的稳定。
四、原因浅析
综合《武媚娘传奇》删减前后的收视率变化,我们发现它的收视率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一直雄踞同时段电视剧收视榜的冠军。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微博与收视率不对等的反应呢?首先,我们可以从统计中发现,即使《武媚娘传奇》它的粉丝量达到十七万之多,但真正在每条微博中都关注,转发,评论,点赞的粉丝平均下来不过几百人,这在粉丝总量中占到的比例相当小。这表明,即使微博上的评论,也并不代表绝大多数网友的观点,仅仅是一小部分网友的个人看法。从大的方面说,即使微博这十七万的粉丝全部参加了评论,对于全国其他的从未关注官方微博,但收看了电视剧的人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小的比例。最后,从官方微博评论上随机抽出100名粉丝,点开他们的个人资料,你会惊讶地发现73%均是90后的年轻网友,这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同时也能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受众的年龄结构特点,由于微博粉丝的年龄结构相对集中性,也不能代表其他年龄层次的电视观众的意见。其次,影响电视剧收视率的因素包括影片质量、前期宣传、明星阵容、播出平台、播出时段、竞争对手等很多因素,一部电视剧在收视率、点击量上获得的成功,至少说明了在很多地方都做到了同行的前列,并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而微博官方账号上的网民的评论仅能代表部分观众的想法,用他们的观点评论电视剧的受欢迎程度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此,也不能决定电视剧的收视率。
五、结论
英文博士论文范文2
[关键词]播客;电影欣赏;英语水平;途径
一、引言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播客(Podcsst)是继E-mail、BBS、ICQ、博客(Blog)、维基(Wiki)等交流方式之后又涌现出的新型信息交流方式,它能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素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通过网络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让资源与资源使用者、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沟通,尤其是它摈弃了文字博客的不足,有效地将音频、视频素材融入其中。与传统的Blog相比,Podcast更能展示个性,更有针对性,同时又拥有更强大的交互能力。“播客”用声音传达信息,“播客”的内容更富有感情,更具个性,形式多样,有故事播客、脱口秀播客、音乐播客、文学播客等。随着播客技术的发展,播客正开始进人教育领域,出现了教育播客。基于播客最显著的特点即播客传播的信息主要以音频和视频信息为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播客和英文电影欣赏教学结合起来,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二、英文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现状
电影是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起到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它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文电影欣赏课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中真实环境语言输入的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大量的英文电影欣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任何交际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实施的。电影故事情节取材于生活,其中的场景、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生活的真实。因此,看电影时,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等于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无疑使语言学习十分真实自然。经常看英文电影,学生就会逐渐地学会在不同情景中得体地使用语言。同时,电影展现的是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演员说的英语也是生活中本族语者说的英语。经常看电影可以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中式英语”,也有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
其次,英文电影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加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一门外语不可能不了解相应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电影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它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英文电影欣赏,学生可以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英文电影欣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很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从课堂教学的单一与枯燥中摆脱出来,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听觉享受、视觉享受、精神享受,进而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英文电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期望,许多学生把英语电影欣赏作为一种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较少,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来安排英文电影欣赏就显得捉襟见肘,一般学校不开设专门的视听课,学生在一学期内只能在听力课时间观看一两部英文电影,这对提高英语水平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而教师布置学生课后个人观看又不太可行。一方面,学生可能缺乏自觉性,教师也缺乏对学生的监督性。另一方面,学生的观看也带有盲目性,不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探索一种把新型的信息技术播客应用于英文电影欣赏的模式,使学生在进行英文电影欣赏中提高英语水平,是一个必要和有益的尝试。
三、播客及其使用方法简介
Podcast,中文译名尚未统一,但最多的是将其翻译为“播客”。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出现初期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Podcast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MP3播放器或其他便携式数码声讯播放器中随身收听,不必端坐电脑前,也不必实时收听,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更有意义的是,你还可以自己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就像博客颠覆了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一样,播客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
播客的使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创建播客和收听收看播客。
1、创建播客。
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软硬件制作与播客,过程并不复杂。主要步骤如下:
(2)将录音文档存作MP3格式文件。
(3)上传该MP3文件到网站。
(4)有播客附集(podcast as an enclosure)的RSS源。
播客使用的是一种基于XML的叫做RSS的技术,这种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网站用来提供即时信息。不同的团体用这种方法把新的内容和信息列在一个XML或RSS文件里。很多网站会用XML或RSS来标示它们提供RSS源。
2、收听收看播客。
用户把播客(MP3格式)下载到电脑就可以在任何时候收听。另外,也可以把播客下载到MP3播放机,这样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按自己的要求去听播客了。搜寻和收听播客的步骤为:
(1)找到并订阅一个播客源(XML或RSS)。
(2)在线选择和收听收看播客。
(3)下载和收听收看播客。
(4)把播客下载到MP3播放器上。
四、播客与英文电影欣赏相结合的可行性与模式
播客传播的信息主要以音频和视频信息为主的特点,因此把播客与英文电影欣赏相结合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也是可行的。利用播客,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使学生进行英文电影欣赏。现在大学生的上网条件较好,因此收看或下载播客上播放的英文电影比较方便。具体来说,播客应用于英文电影欣赏的模式如下:1、教师选择适合的英文影片上传在播客上。2、教师布置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收看播客,并布置一些针对影片的问题或让学生观看后写出观后感,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观看行为就有了较为有效的监控性,播客用于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现就有了一定的保障。3、教师也可对学生分组,使学生能够对影片进行交流。4、在规定期限截止前,学生上交个人或小组的有关影片的作业,或让学生进行互评。5、教师对作业进行讲评,评出优秀作业,以此作为对学生的鼓励。然后开始下一部英文电影的欣赏周期。
英文博士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现代大学生;文化意识
“鱼是否知道自己是湿的?”这是文化、媒介评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不知道”。鱼的生存是由水决定的,只有在没有水的情况下,鱼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处境。这个例子对于人和大众媒介来说是同一个道理。媒介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至我们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更感觉不到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媒介向我们传递信息,给我们提供娱乐,使我们兴高采烈,让我们烦恼困惑。媒介改变我们的情绪,挑战我们的文化意识,侮辱我们的理智。
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变为“地球村”的今天,大众媒介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改变传统文化边界,拓展文化空间的过程中,推进着跨文化传播,进行着文化的整合,同时也携带着政治与资本的力量,推行着文化霸权主义。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种文化正是由于不断地吸收不同文化的有益因素,使自己不断得到更新、丰富和发展。
现在越来越活跃和频繁的跨文化传播使我们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新鲜内容,校园媒介也开始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例如,大学生们穿的是“韩国风”和“欧美风”带来的、款式多样的、休闲时尚的衣服;戴的是“韩国风”吹来韵有着光亮色彩的、能展现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精细幽雅的饰品;我们的手机彩铃是现在最流行的韩文或英文歌曲;宿舍墙上贴的是安在旭、Rain、张东健、金喜善等韩国影星的巨幅海报;手机、钥匙或书包上挂的是“冬日恋歌”的插图或Rain、辈勇俊等英俊韩星的小型照片;课余休闲时,我们在网上看韩国最新的浪漫爱情剧或美国现在最受欢迎的连续剧;我们模仿韩剧男女主角的流行发型和发色,现在我们最想去的城市是汉城……
追求浪漫、追求美、追求时尚、追求新形式和新鲜内容,喜欢模仿别人的东西、适应性强、价值观和审美观灵活的、代表一个时代的现代大学生正在成为吸收跨文化传播养分的主力军。我们的各类文化意识也随着跨文化传播的潮流而打破了本土文化的界限。具体说来,跨文化传播对现代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服饰文化意识的影响
公元前221年以后,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织品通过贸易进入欧洲,促使西欧人广泛地了解东方的古老文明。从此东方文化开始影响欧洲中世纪人们的服饰。中国织物光泽华丽的外观、豪华的金银线刺绣与欧洲人对神的崇拜心理一拍即合。尤其在l3世纪,随着西方和东方贸易的不断加强,形成了欧洲人热烈追求东方服饰的热潮,女装衣服的领、袖、衣边均出现模仿绣花的形式。因此,中国袍装和装饰对后来的西欧服装的演变和更新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可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跨文化传播对各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而现在,“欧美流”和“韩流”在中国迅速蔓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现代大学生,常常把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衣服叠放在箱子里,成为追逐“欧美版”“韩版”潮流的主力军。
几年前,在年轻人中间兴起美国黑人的“街舞热”,在我们校园则引起穿HIP—HOP服饰的浪潮。在校园里,无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男生或女生,都流行穿宽大的休闲T恤、肥大的裤子和滑板鞋。几年来,随着韩剧越来越多的播放,走在校园里,身旁飘过的、一身精致时尚韩版服装打扮的个性男女越来越多。韩剧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剧中女美男俊的主角、催人泪下的煽情剧情外,还有男女主角青春亮丽的各色服饰。现在“韩国风”征服了无数年轻人,让欧美时尚成功的亚洲化。
突出自由自在的个性,即不像西方服饰那么开放、又没有东方服饰那么的过于保守,注重精美的细节处理,简约而含蓄、大方,经典又不失时尚、朴实,闲适中透露出高雅,适合各种场合穿着的休闲、舒适的韩服符合具有追求完美、自然轻松、无拘束的浪漫休闲心态的,还在校园学习生活又渴望时尚个性的现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因此,风靡流行的韩服成为了现代大学生的首选。
大学生们也喜欢佩戴韩剧里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首饰,喜欢金黄色的、剪得千奇百怪的韩版发型,还喜欢像韩剧中的女主角一样着鲜艳的眼影,抹光泽的唇膏,以此炫出自己的青春。
由此可见,跨文化传播使大学生的服饰文化意识更多样化、个性化和色彩化了。
二、对饮食文化意识的影响
饮食文化,从本质上说,不是指这个人和那个人在餐饮上应该做出哪种选择,它指的是隐藏在人们心里的东西;如共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的基础;指的是人们在这个方面连续重复的群体实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为了生存,曾发明很多加工食物的工具以及各种烹饪技巧和食用方法,并把这些技巧和食用方法利用各种符号传播给别人。也正是因为这些饮食文化的传播,人类积累了丰富的饮食习俗、典故、思想和理念。
信息交流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跨文化交流对各族人民的饮食文化意识的影响更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及饮食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长盛不衰,是因为,不仅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传播交流,同时又积极吸收海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
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大众传播媒,跨文化传播和交流不断地影响我们的饮食文化,断地更新我们的饮食文化意识。在古代漫长的岁月中,商业贸易传播和宗教传播是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现在各大众传播媒介也成为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2年笔者刚进大学的时候,同学们中间去肯德鸡、百富、德克士等西式餐厅就餐的情况不是很普遍。但随着乌鲁木齐西式餐厅的增多,西式食品价格也随之下降,在校园里,学生去装修豪华、优雅的肯德鸡、德克士、西饼屋等西式餐厅消费成了一种时尚。在各种节日里,同学们很喜欢去环境舒适、给我们新鲜感的西式餐厅,享受给我们带来新滋味的西式食品。最近,随着“韩流”热在中国的出现,各式各样韩国料理的美味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像西餐很快成为我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那样,不久,韩餐也将成为我们饮食文化意识的另一个新内容。
三、对节日文化意识的影响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各种节日。如圣诞节是西方人的最大节El,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最主要节日。随着各民族和各国之间跨文化交流和大众媒介的跨文化传播的日益增多,其他民族的一些节日不同程度地融进了我们的节日文化。特别是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典型的西方国家的节日,在新疆的各民族人中尤其是年轻大学生中很流行和普及。
每次圣诞节,不论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还是其他学院的学生,都会用圣诞树和圣诞礼物把教室和宿舍装饰得非常漂亮,门和玻璃上贴着“MerryChrist.mas”的贴纸,并相互发短信来庆祝。情人节是追求和向往浪漫爱情的现代大学生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则是我们向父母表达孝心的重妻节日。总之,这些典型的西方节日已成为大学生节日文化意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休闲娱乐文化意识的影响
年轻人都特别重视娱乐活动。尤其是在校园重重的学习压力下,在做不完的作业之中忙来忙去的大学生,特别渴望参与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几年前,校园里主要盛行的娱乐活动是去操场打球,在安静的树林里跟朋友聊天、看小说,晚上则去操场沿着跑道跑两三圈或散步,或去看学校搞的各类晚会。
英文博士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事件营销;传播原理;策略
一、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内涵与特征
1、事件营销的内涵
事件营销是指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具有明显的商业营销宣传性质。按照其中传播事件的性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的运作手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现有的社会热门事件或话题;二是人为制造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门事件或话题。“借势”、“造势”就是社会对这两大类型运作手法的通俗表达。
2、事件营销的特征
(1)有高频率的大众媒体作传播支持,有广泛的消费者受众面。
(2)利用具有轰动效应的传播话题,借用或者策划密切相关的事件,产生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3)事件作为营销传播的核心,贯穿于过程的始终;事件营销传播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营销策略与传播手段,传播周期较长。
(4)投资回报率高,是建立企业知名度与接触媒体较为廉价的工具。
二、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动因
1、营销传播时代的到来。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营销必须与市场沟通:“现代市场营销不仅要求公司开发出优秀产品,为其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并使之易于为目标消费者买到,还必须与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沟通。每个公司都不可避免地承担起沟通者和促销者的角色。”企业导向型、产品导向型的市场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营销传播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的企业要学会与消费者沟通,将企业的各种正面信息及时传递到外界。“请消费者注意”,已经变成了“请注意消费者”。企业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正面、积极的沟通,才能保持企业与品牌的生命力。事件营销传播则是其中一种营销传播新方式。
2、传播超载的信息时代。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人们每天都在商业信息的海洋中,不断增长的商业信息造成信息的传播量超载到信息爆炸的程度。针对消费者的大量商业信息超出了人们的负荷限度,产生自然的心理防御。为了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为了有效突破消费者越来越严密的心理,企业急切需要新的、富有成效的营销传播方法,需要加强营销传播活动的创造性,增加营销传播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附加价值,事件营销传播由此应运而生。
3、不同于广告传播等传统营销传播方法的独特优势。国内媒体收费居高,许多企业好的产品却无广告宣传经费。媒体费用的高涨,使得企业的广告经营成本相应提高,广告传播的投资更为谨慎。媒体的多元化趋势,传统传媒的广告效益因受新媒体的干扰而不断下降。导致了众多企业纷纷降低广告传播支出在营销传播总支出中的比例,重新评估广告传播的贡献,重新分配营销传播资源。实施事件营销传播带来的新闻价值,比普通硬性广告更具可信度和易传播性。事件营销传播利用媒体与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事件,突出广告传播环境复杂盼重围,在营销传播成本投入较低的情况下,成为比较有效的一种营销传播方式。
三、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原理解读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就能间接地影响公众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隐含着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公众生活的主要方面,人们认识、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除了学校、社区,就是大众媒介。大多数人接收着传媒相同的信息,传媒作为重点报道或介绍的东西,也会引起重视,将它作为日常交际谈论的话题,通过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扩散途径,加强社会公众对传媒报道重要性的感知与肯定。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应用
(1)传媒对各种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将影响着受众对周围事物重要性的判断。传媒对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源于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公共传播活动中的把关人角色,不是先天有的,而是社会大众和那些代表大众利益的社会主流阶层和力量赋予的。所以,媒介提供给社会的议程并不完全是媒介自己设置的,而是替别人或者就是由别人通过媒介设置的。
(2)“借势”与“造势”是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为了扩大事件的声势与影响力,经常使用的两种运作方法。“借势”与“造势”都是为了引起媒体和公众注意,借以营造有利于企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增加事件的影响辐射力,最终促成企业的市场销售与品牌传播目标的达成。企业无论是通过借势还是造势的舆论营造方式,在事件营销传播运作上凭借传媒开展的新闻传播、广告传播等大众传播活动。正是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为事件营销传播活动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争取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1)注意力资源对企业及营销传播活动的重大影响。托马斯·达文波特在《注意力经济》中为“注意力”下定义道:“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人体的意识范围,人将关注其定的一条信息,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注意力是信息加工的一种内在机制,它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用以调节行为”。“注意力”对于企业的含义在于:目标受众群体关注企业的某一个事件、某一种行为或传播信息的持久尺度,是他们维持对企业和产品的正面态度、或扭转负面态度乃至采取实际购买行动之前所必须经历的一种心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争取注意力资源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营销传播的目标是让消费者从注意、理解、购买到建立忠诚度的一个过程。1、注意力资源是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的目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又是取得注意力资源的有效手段与途径。2、传播活动是注意力资源消耗最多的领域,而媒体是现代社会人们进行思想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主要场所。媒体可以通过注意力的导向作用,将受众的注意力导向一个特定的对象、企业和某个特定的事件,从而实现社会注意力和个人注意力的分配与再分配。唤起消费者强烈的共鸣,改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态度,促使消费者对企业有利的购买决策。
(四)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
1、营销传播资源加以整合,才能达成高效传播。著名学者唐·舒尔茨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就是一种适合于所有企业信息传播及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企业要使营销传播活动获得高效率,首先,必须对各种营销传播资源加以科学、有规划的整合。资源一旦获得整合,能够产生更强的一致性,提高企业把信息送达顾客的能力,更加有效率地完成营销传播的任务。其次,“消费者导向型”的市场环境也迫使企业必须对营销传播资源加以合理整合。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市场营销的功能正由战略型向策略型转变。企业的营销者只能通过各种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2、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
(1)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统的营销传播活动中,营销传播者通过对付费与非付费媒体的配比,控制信息的流动。企业一方面通过电波传媒进行事件信息的高空传播,另一方面配合平面、户外、路演、终端等多种形式的地面推广活动,整合信息传播的多种媒体渠道,通过立体交叉的媒体网络传播同一个核心事件。
(2)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信息:我们常说“从一千个角度说一件事情”,使受众能够多角度地接收企业发出的信息,累积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企业要传播的核心事件,应成为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核心内容。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传播对象有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的内部员工以及企业的股东等人。即使传播信息的内容与角度有所不同,企业也必须确保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的信息在呈现的语调、态势都具备一致性。
(3)整合多种营销传播工具:企业想要圆满完成某项事件营销传播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譬如广告、促销、公关等,事件营销传播可以说是一个多种营销传播工具协同合作的传播平台。广告、促销、公关三者各有优势。要想更好地完成事件营销活动,必须对三者加以整合。
四、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策略
(一)营销传播渠道策略:大众媒介的角色定位。大众媒介在事件营销传播中担任两种角色:一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二是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大众媒介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使用,关系到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是否能由个体策划传播顺利转化成公众传播,从而关系到最终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
(1)大众媒介充当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信息传递者”,是大众媒介在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角色定位。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围绕的事件如有不错的新闻报道价值,将引起传媒的争相报道,而企业无需花钱购买传媒的版面、时段,传媒在此中充当的正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发挥的正是大众传播重要的“议题设置功能”。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时,为增加传播的辐射力度,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资源,配合着事件营销传播的进程,进行相应的广告传播等,履行的是“广告投放功能”。
(2)大众媒介充当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协同的事件组织者”,是大众媒介超越传统角色的突破。对于成熟品牌,媒介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战略资源的一部分。品牌栏目将成为企业开展事件营销传播、传递品牌文化与内涵的有效平台,大众媒介与企业合作开办品牌栏目,将企业所要传播的核心事件贯穿于节目制作的始终,借品牌栏目的开播而传播开来,能够在目标受众群体中形成热点话题,给媒体和企业带来宝贵的注意力资源,带来媒体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双赢合作创举。企业借品牌栏目的平台策划各种话题事件,不仅彰显了大众媒介不断增强的客户经营意识,还突出媒体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更为主动、更具发展潜力的角色定位。
(二)营销传播方式策略:接触管理推陈出新。唐·舒尔茨在《新整合营销》中提出了“接触管理”一词,并解释它:“接触管理的定义是选择并决定营销者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在什么状况下与消费者沟通。表明的是‘信息的传达’和‘信息的内容’分量相等,甚至更为重要。”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接触管理”,不注重与消费者沟通方式,传播出去的信息可能石沉大海,不知所终。反之,如果企业重视“接触管理”,注重营销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的信息可能就会脱颖而出,先发制人,占据市场先机。
(三)营销传播事件选择策略:切合品牌核心价值。企业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是选择何种类型、性质的事件进行营销传播的衡量中心。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品牌核心价值是一个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即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必须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与演绎,并丰满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使企业建立恒久不衰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营销手段也日趋同质化,通过产品差异营造的优势有效期越来越短,品牌核心价值带动的品牌整体优势随之越来越可贵。
英文博士论文范文5
影视手段对于人类文化的记录与保存
影视最初被引入人类学,是作为记录并保存文化现象的工具使用的。影像首先具有记录特性,记录使得影像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直接性、客观性,它较接近于一种“科学性”的描述。正如巴赞所说:“摄影机镜头摆脱了我们对客体的习惯看法和偏见,清除我的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原貌,吸引我的注意,从而激起我的眷恋。”①作为人类学影视片,在记录文化、表现文化方面显然比文字记录更为真实可信。就仪式来说,当一个民族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凝固为该民族的节日时,这个节日也就成为其历史文化的集中表现,而节日所表现出来的本民族的文化功能,是其他民族无法复制的。影像技术可以把一系列的祭祀仪式、独特的群体舞蹈、特有的饮食物品与习惯客观地呈现出来,它不仅可以记录下当时的生活情景,还可以采集到任何一种现场存在的声音,从而还原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具有“情境再现”的功能,让研究者更加直观地观察研究对象,让不同的受众更加自由地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耳朵去阐释对象,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它比文字记录更充分、更全面、更具体生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记载体系。为人类学家带来高信度的调查资料,记录下来这个时代正在迅速消失的传统文化,同时,在保护文化多样性方面也具有保存濒危文化的作用。
在第九届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影视人类学的决议》,认为“电影、录音带和录像带在今天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科学资料的源泉。他们提供有关人类行为的可靠资料,研究者们可以运用新的理论对此进行独立分析……它们传播信息不受语言的约束。它们能将我们正在变化着的生活中的各种模式的特征保存下来,流传后世。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只是一个变化着的时代,而且是同一性增强而文化大量消失的时代。为了阻止这一过程,同时也为了纠正这一过程可能导致的人类的短视行为,按现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记录人类遗产就非常必要。”②近年来,我国拍摄了大量反映少数民族古老习俗的人类学纪录片,如:《泸沽湖畔摩梭人》、《普吉和他的情人们》等片对阿注婚姻的表现;《走进独龙江》等片对独龙族姐妹婚和纹面习俗的反映;《低族》等片对低族的血族复仇和猎人头祭祀习俗的摹写;《哀劳山风》对景颇族的抢婚习俗的描绘;《傣族佛寺生活》、《古格王朝》对藏传佛教的表现以及《生活》表现的藏族民俗系列,这些作品向人们展示了少数民族的古老习俗。这些具有“异常美”特征的原始、质朴和丰厚的奇风异俗因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逐渐消亡而变得极其珍贵。人类学影视片比文字记录的人类学文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点,有效地帮助受众增强对人类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普及与传播。
影视手段对于人类文化现象的再现与阐释
影视人类学家相信文化是可观的,不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抽象物,重要的在于怎么去发现和展现这些常人以为是游移不定、不可捉摸的文化内涵。文化是通过一个民族在其生活进程中的各种形式的外化,如:典礼、仪式、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内容而体现的。影视人类学对于文化的解释,是一种阐述、一种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通过展现某种文化行为活动的本身来理解文化,人类学的文字作品是以笔为工具对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进行记录和分析研究,人类学影视片则以摄影机为工具进行研究和分析,透过镜头寻求对文化的一种理解形式。正如《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其理论框架》提出的“影视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并用现代影视技术和表现技巧,对人类学研究的对象、范围进行科学综合观照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它对现存人类社会中的可视性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系统搜集、拍摄、分类及剖析研究,最后制作成能揭示其人类学内涵,具有科学性、真实性、视听综合全息性特征的影视纪录片”。③影视人类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一些材料的分析研究,对影视人类学领域内展现出来的纷繁事物和各种问题进行梳理,找出规律,发现特点,用来指导影视人类学的实践活动。正如庄孔韶先生所说:“影视人类学是以影像与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④
人类学影视片不仅有记录和展示人类文化的功能,还具有对文化进行解释的功能。人类学家利用人类学影视片的直观可视形象性,将它用于横向的同时性跨文化对比,或纵向的历史性的文化变迁研究。人类学研究不仅要对每个具体的文化现象做记录、描述,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将各种文化进行对比、综合研究,从而发现和总结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像《四个家庭――印度、日本、加拿大和法国农民家庭的比较研究》一片,人类学家利用人类学影视片的直观可视形象性,将它用于横向的同时性跨文化对比,将四个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家庭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另外,像本特森和米德拍摄的《巴厘和新几内亚儿童的竞争》一片中,将巴厘人和雅特穆尔人的文化背景和行为进行了对比;再如J・D・范弗拉克与人类学家雷・伯德威斯台尔在1971年共同摄制的《十个动物园的微观文化差异》一片,用十个国家动物园的素材来表现人们在遇到同样的刺激时是怎样以无声的语言来相互影响、交流并表达自己的。这样,在同一时空的维度下,把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内部的不同群体加以比较,以说明他们的相似和差异,整合出一套不同社会与文化的共生逻辑和规则,或解释这些特征存在的原因。
人类学影视片可以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寻求对文化的表现,在人类学家所关注的各个领域寻找到适合影视表达的话题,不仅可以向人们展现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与文化,同样也诠释着图像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寻求对人与文化更本质的了解。美国人类学家克里德福・格尔茨认为,对文化的分析是一种具有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需要进行“深描”,所谓“深描”就是通过对研究社会的行动者社会行为的描写,揭示其行动的社会意义而非仅仅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格尔茨的理论和他对文化现象所作出的典范性解读,对于人类学的文化书写以及如何通过影像完成文化表达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启示价值。
影视手段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影视人类学片除了要保护、记录一个民族内部的文化外,同时也要注意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影视手段适于形象地记录文化现象,它能将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不仅仅留存于民族内部,而且提供给众多观众并广泛宣传。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来不及思考自己所处的文化,也来不及审视异文化的变迁,所以在变迁的社会,加强族际沟通,增强文化理解仍然会是人类学电影的一个主题。
影视手段在文化的传递与交流上具有形象生动、可信度高、传播性强的特点。影视手段不需经文字的中介,摄制者能够把文化的原貌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不至于发生像书面文字那样,要将形象的画面转换为文字来表达所造成的信息丢失,观众直接面对形象画面,人们接收的信息更准确,感受更真切。另外,影视手段在文化的传递与交流中,以释放形象和声音信息让观众了解影片内容,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都能看懂画面的形象语言,人类学纪录片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语言文化差异所形成的障碍,文字记录的人类学文本由于语言文字的差异会造成文化传播的困难,但影视语言却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都能理解和接受世界通用语。无论人们的语言文化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异,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能体验到某种共同的视觉效果,看懂影视画面的语言,被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人类学纪录片都比文字记录的人类学文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点,成为记录、保存、普及、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对少数民族丰富文化资源的变迁发展和中国多元文化留存与保护,越来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0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080715)]
注 释:
①巴赞[法]:《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②保罗・基奥齐[意]:《民族志电影的起源》,《民族译丛》,1991年,第1辑。
③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其理论框架,《云南社会科学》,1988(4)。
④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英文博士论文范文6
新的传播技术在改变观众收视习惯及需求的基础上,把广播电视业带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变、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新的媒介市场生态里。面对这种新的生态,广播电视业管理者需思考的第二问题是:短期或长期,局部或整体的发展战略是什么?“谋定而后动”,有战略、有计划,才能在市场上赢得主动。从目前来看,广播电视业需要在改造传统的传播、生产和运营“三大平台”基础上构建集内容、平台和应用一体的“一家企业+众多联盟+创新”的垂直化“大中心”平台。如乐视公司基于电视的整个生态链,从影视制作到影视的传输,再到影视的播放,打造了一整条生态产业链。这三个改造是:改造传统的传播平台,构建“四跨”传播平台。当前,广播电视业市场已呈现出生产的多元化(各种新型媒体不断涌现)和消费的碎片化(受众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在这样的媒介市场环境中,以“单一性”为特征的传统的单一媒介、单一功能的产品线,“单打独斗”式生存策略已不再适合当前市场生态。因而广播电视业若要赢得竞争的比较优势,就要融入新媒体,从新媒介生态角度打造以用户为核心的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跨资本高渗透率的新传播平台,构建“产品超市”,让受众“按需选择”。
从而在提升受众接触、获取、参与、互动信息的便利性基础上,提升广播电视受众的粘性。改造传统的生产平台,构建“四全”生产平台。第一,构建“全媒体”内容策划、协作、创作平台,从用户等“多元中心”角度规划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协作。如构建基于自身资源基础、基于其他媒体和基于用户生产角度的策划、协作、创作平台。第二,构建“全媒体”内容管理、集成平台。以现有广播电视生产数字化、规范化的流程再造为基础,引进新的传播技术,使采编流程管理实现稿件从节目策划、生产、传播等全过程生产数字化管理,真正实现采、编、排、发流程的高度衔接,最终在全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内容的数字化集成与管理。第三,构建“全媒体”内容动态传播平台。构建新一代动态、管理与搜索引擎,使内容得以快速生成全媒体形态。如生成基于传统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形态产品,实现多种媒体形式同步出版。第四,构建“全媒体”互动平台。现在媒体市场竞争元素向提升服务转型,通过互动平台,可以让用户积极参与到全媒体内容生产中来,既可以与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又可以降低内容生产成本(如优酷公司“用户创造内容”模式),提升内容与用户粘性和影响力。
改造运营平台,构建媒体运营“四化”平台:1.营销全媒体化。将线上线下营销手段相结合,实现营销全媒体化;2.产品全媒体化,即构建产品数字化、系列化。可以实现传统电视、网媒、手机等多媒体形式的“按需”“按时”传播;3.服务全媒体化。将现有的服务方式与新的媒介形态下在线交互式客户服务结合,构建服务全程化、全媒体化,尤其是要构建网上支付手段(互联网与手机支付),实现产品全媒体化、支付手段便捷化、多媒体化等;4.运营全媒体化。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信息、资金和物流的全媒体承载和支持系统。如基于这个平台上构建“平台+应用”一体化的、集内容生产者、内容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等多方合作的、新的运营及营销方式。
二、赢利模式
对于广播电视经营者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赢利模式问题,如果没有好的收益,所有良好的想法都是不可持续的。因而,广播电视管理者需要问的第三个问题是:赢利模式是什么?如果不能赢利,就会失去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如乐视公司,围绕“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展开,构建不依赖硬件收入,依赖“硬件收入+内容收入+应用分成+终端广告”四重盈利模式。综合国内外媒介经营情况,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广播电视管理者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资本的力量不可忽视。现代媒介的发展对资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播电视业需要构筑多元化资本来源渠道,其好处在于既能为广播电视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又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降低经营风险。目前,全国众多广播电视台开辟了发行企业债券、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上市等多种融资渠道,为企业广播电视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二是免费不可怕,构建“稀缺性”才重要。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认为,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免费可以成为噱头,占领用户,拥有用户的注意力才重要。拥有了用户的注意力,就可以把它和平台对接,与商业模式对接,就可以转变为赢利。三是开放、合作、共赢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