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范文1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学生为主体;创设创新氛围;创设想象情境;提供质疑空间

Tao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with innovative ideas

Gong Sufang

【Abstract】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drawing S One of the "teaching, learning, do one" teaching theory in the classroom to: (1) establish student-centered, innov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an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2) the creation of imagined situations, to provide space for students to innovation; (3)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questions of space and time for teaching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dynamic generation.

【Key words】Tao thought; student;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ve atmosphere; the creation of imagined situations; provide space question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在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陶行知教育思想仍如春雨般滋润着大地。陶行知的创造论、生活教育理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等,让每一个学陶的教师明白了老师应该怎样去教,怎样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下面就陶行知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下我自己的认识。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新创设氛围

陶行知先生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改革传统教育的核心,他还一针见血地讲道:“仿我者亡,创我者昌。”陶行知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宗旨,学生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使他们能想、能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必须首先有创新精神,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教学观念进行切实的转变。

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这种认识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而是要钻进学生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并去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创设和谐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新提供可能。凡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的结论老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规律老师决不暗示,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些思考的空间。提倡老师做听众,学生上讲台,提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与讨论,提倡发言时的标新立异,提倡解题方法的灵活多样,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中,让同学们做一张等腰三角形的纸片,每个人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请你尽可能多的写出结论。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

可能得到的结论: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②∠B=∠C;③BD=CD;④∠BAD=∠CAD; ⑤AD为顶角平分线。再让学生通过画图证明所发现的结论。再进一步提问:结论②用文字如何表述?③、④、⑤用一句话可以归结为什么?学生总结出②: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③、④、⑤用一句话归结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问题情境的提供者,组织讨论的协调者,引导学生寻求解答方法的点拨者。

如在导入时:“你知道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哪些判定?”在练习反馈时:“大家觉得他的方法可行吗?你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吗?”在总结时:“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让学生明白不要满足于已有的结论,树立思维活跃、大胆创新的典型。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的创造性提供机会与可能,学生的创造能力才得以发挥,创造精神才得以培养。

2.创设想象情境,为学生创新提供空间

陶行知先生早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理解问题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证明“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方法证得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得出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证明ADC≌BCD或ABD≌BAC,从而得到对角线AC=BD;

方法二:过点A作AEDC于E,过点B作BFDC于F,先证明ADE≌BCF,得出DE=CF,再证明BDF≌AEC,从而得到对角线AC=BD;

方法三:延长BA、CD交于F,根据等角对等边,先证明AF=DF,再证明BDF≌CAF,从而得到对角线AC=BD。

这样,既学到了课本的知识,又高于课本的知识,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给学生提供质疑空间和时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陶行知先生说:“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要把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撕下来,使他们敢想敢做。”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给予他们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的时间和空间。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学生在做数学题中,理解程度深浅有异,因而产生的疑点也就不同。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多思善问的习惯,动态生成新的知识,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数据分析》这章的平均数的时候,有一道题目:张老师从学校去市教科院领资料,去时的车速是36千米/时,返回时的车速是24千米/时,张老师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这个问题学生觉得很简单,全班同学都得出统一的答案,张老师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即拿“36与24的和除以2”。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急于给出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质疑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积极讨论、大胆质疑。经过10多分钟讨论以后,终于有一部分同学发现: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所以正确的答案是:张老师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28.8千米/时。接着,老师再补充一条练习:“小明骑自行车,先以5千米/时的速度在平路上行驶了半小时,然后又以3千米/时的速度在上坡路上行驶了18分钟,那么,途中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经过了上一题的讨论、质疑、老师点拨,这道题学生比较轻松得出“途中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4.28千米/时。”

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发挥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教学课堂中巧妙地为学生创新、质疑提供空间和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同时又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陶行知的创造论、生活教育理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等指导我教学整个过程,使我所教的学生成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次的期中、期考测试,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大大的提高了。平时的数学小发明也由消极到积极,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老师重新看到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 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范文2

一结合学生特点――组建课外兴趣小组

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组建若干兴趣小组。兴趣小组需要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达到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比如,对动画制作感兴趣的学生,就参加动画制作小组,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向他们介绍Flash、3Dmax等软件,并让学生利用菜单深入研究这几个软件的高级应用方法,自己编制、创作动画片。例如,一个学生用Flash制作了“母亲节快乐”的动画,用动画设计了母亲陪伴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画面优美,情节感人,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得的成就感。而有的同学喜欢平面设计,就参加平面设计小组,我就在课外活动时间,向他们介绍Photoshop等常用软件的,并让学生利用菜单深入研究软件的高级应用方法,自己设计、创作作品。这样,学生通过电脑课外活动,提高了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安排各类竞赛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结合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习兴趣,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例如,七年级的学生我会在学完“中文输入”内容后,安排一次“打字”比赛;在学完“画图”程序课程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电脑绘画比赛。八年级的学生,在学完“FrontPage”课程后,我会安排一次“电子报刊设计” 比赛。九年级的学生,在学生“FrontPage”课程后,我会组织“网页制作”比赛。通过组织各类竞赛,并对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爱好和兴趣。

三体现课程的整合性――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每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同其它学科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键盘指法时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教师可选取一些英语课程作为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对课文内容和单词的记忆。学习汉字的录入时,可以让学生录入一些课本上喜欢的篇目,以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在学习“画图”程序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美术课程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电脑绘画创作。这样,学生容易感受到时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是相关联的、统一整体。

四做到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到学校办公室任职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范文3

[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我校是刚刚迈入新课程改革的一所农村校,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期中考试反映出部分学生明显成绩落后,跟不上正常学习。分化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早,是老师们没有想到的,本来预想初二年级出现的分化突然表现在初一年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么,提前到来的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有效教学行为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初中数学学习分化产生的原因。

(一)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目的不明确,不求上进,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映迟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自暴自弃。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抵制不了诸如网络游戏等“电子鸦片”的诱惑。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牢,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过程、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要求。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变化较大,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稍一分心就不明白了。

针对以上对数学学习分化产生原因的分析,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研究控制数学学习分化教学对策,以下谈谈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控制数学学习分化的有效教学行为。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这一点,他的教学成绩一定是正态分布的,如果说有一点分化的话,那也是向优秀的方向分化。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很多: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备课时充分考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需要,专为他们设计一些简单问题(这里要防止优秀生“抢食”),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3、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4、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5、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案例1:

案例2:在我们这样生源较差的农村中学,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周一的作业收交情况是最差的。纠其原因,在两天的休息时间里,有些学生并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甚至忘记写作业,在加上家长大多没有辅导能力,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不够,因此周一收作业就会出现困难局面。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在班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是有利于课堂讨论,二是利于适度的竞争学习环境的创设。在周末我经常留一些针对“双基”的小测验,并统计每个小组的周总成绩,再把周总成绩累加形成月总成绩,进一步形成学年总成绩。最后进行表彰。我们把这叫“拉力赛”。“拉力赛”涉及小组荣誉,另外孩子本身竞争意识就很强,大多能自觉完成,即使出现个别学生忘记完成,小组其他成员也会提醒。这样不但解决了周一交作业难的问题,也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效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03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22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部分学生有厌恶数学之心

初中生已经正是接触数学的学习多年,有些学生由于贪玩或其他原因,跟不上初中数学的学习,成绩较差,致使其厌恶数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也有些学生虽然数学成绩尚好,但并不喜欢思考,从不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对数学的学习也并不感兴趣。这些学生由于心理原因都不能正确把握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初中数学。

(二)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如今,新课改实行多年来,依然有部分教师不注重新课改的内容,沿用曾经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范进行数学方面的教学,其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思想老套,不适用于当今的新课标教育,其教学方式无法切入重点给学生直观地讲解和理解,致使学生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也有一些教师教学心态不端正,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这些教师有的具有一些副业,例如当家教等,他们课下不认真备课,课上不努力讲课,不认真对待学生,没有尽到教师应有的责任,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下滑。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缺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并不一定适合自己。例如,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正确学习方法,做题分不清入手点,无法切中要害的抓住数学题的入手点,在学习方法做题方法上都存在缺陷。

二、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想要学生人人学好数学,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下。

1.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很多初中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不单是因为其天生不喜欢数学,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跟不上数学的学习,进而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应该在某些考试的过程中适当地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出一些较简单的题,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成就感,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应该为他们设置一些问题,并且多表扬、少批评,使之拥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

初中阶段,有些学生开始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课堂不积极配合教师,这些学生时间一长便失去与教师之间的默契,也会渐渐跟不上功课。因此,初中学生上课应该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讲课,多参与到教师的提问当中,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很简单,也才能更加用功学习。

3.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讲课和课下留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多通过做游戏或者举例子的方式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热爱数学,认为数学并非仅是抽象难懂的。

(二)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增强初中数学学习效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先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了然于心,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全面的解答。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中学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情感波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给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最后,教师要灵活改变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模式尽量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1.理解数学理论

初中数学理论包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等,学生一定要重视数学理论的理解,真正做到对不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圆的性质”时,学生应当注意圆的外心、内心、中心、重心等不同概念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2.重视推导过程

数学的推导过程是不可忽略的,它可以令学生更加深刻领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更加深刻地记住不同的知识点。例如:如图,AB=DC,AC=DB,试证明∠ABD=∠ACD。

解析:学生在解答的过程概念中应该充分利用数学中全等三角形性质通过已知条件AB=DC,AC=DB和图中两三角形的公共边BC,证明ABC≌DCB,之后再证明∠ABD=∠ACD。

3.灵活运用不同解题方法

学习数学的方法很多,因此解答数学题的方法也很多,有些时候有的题不能单单通过理论知识的研究去解答,而是要适当选用更合适的方法。

总之,我们应该注重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效率,使学生快速高效的完成其学习任务,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答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34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过多的交流问答,使学生无法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而且还无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最后师生不得不通过补缺补差,甚至是“题海战术”来达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目标,课堂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问答,并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体会。

一、初中数学n堂问答中存在的问题

1.过多使用判别式提问

在课堂问答过程中,有部分教师担心课堂上没有学生呼应,认为教室一安静就不自在,所以经常会不假思索地使用判别式提问。

[案例]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

教学过程:一开始,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和推论,学生回答完整;然后教师提出与三角形重心的概念和性质有关的问题,学生对三角形的性质描述不完整,此时教师反问:“应该是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顶点对边中点距离的两倍,对不对啊?”学生异口同声地答“对”!他们认为老师讲的概念很少会错,教师这样提问,会让之前不懂的学生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两倍关系,学生会想为什么不是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顶点对边中点距离的1/2呢?

接下来分析判定定理证明过程时,教师直接提问:“用什么来证明DE∥BC呢?”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回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吗?”学生这一次沉默了,因为图中并没有平行四边形,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回应“可以”,因为老师说的总是对的,其实,此处可让学生回忆一下所有证明平行关系的定理,而后发现只有用平行四边形性质来证明才是最合适的,教师习惯性地使用判别式提问让学生浪费了一次很好的复习巩固的机会和探究问题的体验,表面上是提问,实质是观点想法的直接灌输。

2.忽视问题生成不愿变通

在课堂问答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灌输与记忆,忽视了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揭示和探究,当学生生成新的问题时,教师采取忽视、淡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样不仅遏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课堂问答优化策略

1.精心预设,应对生成

古人云:“学贵有疑,教贵设疑,”教师备课,实际上是对课堂生成的问题做好预先的准备,具体到备教材、备练习、备学生三个环节,在备教材时,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及其前后知识点的关联,更要对知识点的生成和分析过程可能要产生的疑惑、分歧、问题做好提前的预设,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重点和方向,备练习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及与教学内容的关联,还要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做及时的引导和评价,备学生时,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对他们在教学中可能做出的反应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的提问才更有针对性,课堂整体进度也才能更好地掌控在教师手上。

2.学会倾听,注重反思

认知心理学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由于受自身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等影响,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同时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这时教师应询问学生当时的解题思路,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展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这样教师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获得学生产生错误的内在原因,才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范文6

一、对初中数学老师的建议

1.就初、高中教材内容表述的差异性,对初中数学老师提出的建议。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具有通俗易懂、运算较简单等特点。而高中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因此高中数学教材在选编时,更注重数学知识的严谨简练、概括抽象、理论逻辑等特性。这就要求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本中的某些概念尝试用比较严谨而抽象的文字或符号进行定义,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而又不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平时上新课的过程中,当讲到一些与高中数学相关的概念时,也可以试着提出高中课本中对这个概念的叙述。例如:当讲到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老师可以试着提一下,它在高中的说法是定义域,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减少对知识的陌生感,增强学习的原动力。

2.就初、高中教材内容结构的跨越性,对初中数学老师提出的建议。

有些数学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经被删除,在高中学习阶段却经常性地被反复使用,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与整式运算相关的“立方和及立方差公式”;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函数图像的“平移与旋转”;函数、方程及不等式中的“含有字母系数的式”;三角形的四心,即“重心、垂心、内心及外心”的概念及性质,以及几个重要的几何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等。以上七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在中考试卷中绝对不会出现,但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初中可多上几节兴趣课,学生负担也不致过重。

二、对想上高中的学生的建议

1.理性对待兴趣班、竞赛培训等,让学生因兴趣有所选择地参与。

初中的数学知识是高中的基础。对于想要继续进行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初中数学知识点都必须好好掌握,在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兴趣班、竞赛培训班,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理性对待暑假初高中衔接班,让学生因需要而有所选择地参与。

刚刚忙完中考,完全有必要让疲惫的心稍作休息。在修整的同时,我建议学生做以下两件事。第一件事:向学长学姐借阅高一数学教材,好好地浏览一遍,使自己对高一数学知识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带着疑惑走进高中课堂,聆听高中老师传授新知识。第二件事:有选择地参加社会上举办的“暑期初、高中衔接班”的培训学习,做好过渡性知识的积累,为尽快融入高中数学学习,跨越“门槛”做好准备。

三、对中考命题者的建议

1.命制“合适”的中考试卷,以利于高一级学校的选拔。

漳州区地的中考属于毕业考与升学考两考合一,因此难度不可能很大。再者,因为初中阶段的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它必须在初中新课程标准的范围内组织教学,而中考试卷的命题范围必须在省、市制定的考试说明内,所命制的中考试卷又必须符合市教育局所规定的“四个有利”,这使中考命题受到一定的限制,也让命题者倍感使命与压力的双重考验。所命制的试卷应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对优秀学生的选拨,但又不能把高中课本中的内容生拉硬扯到试卷中,只能在知识的交汇处出题,如:生成于初中提升于高一的二次函数等就是中考命题者经常考虑的题型。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以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初中阶段有六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分别是:数形结合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一般与特殊思想及分类与整合思想等。加大这六个思想方法的考查力度,有利于引领初中数学老师对这些思想方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对高一数学老师的建议

1.给初上高中的学生一个缓冲期,引领学生顺利跨越。

高一开学时,不要急于上新课,先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工作,让他们认清初、高中整体知识体系的异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多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以应对挑战。

2.少埋怨、多理解,引导学生华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