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事故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生产事故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生产事故案例

煤矿生产事故案例范文1

关键词:煤矿安全 事故 心理危机 干预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087-02

现代社会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在发展进步,无论是工业的不断革新还是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撑。现代科技的进步促使新能源的不断被发现和利用,能够作为能源的材料有许多,然而,从总量上来看,煤炭依然是主要的能源之一。众所周知,煤炭的生产是一个高危行业,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从各类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就可以看出一二。煤矿开采的高风险威胁着煤矿企业的财产和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我国各级部门采取可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煤矿安全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与此同时,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得到改善。但是,即便如此,煤矿安全重大事故依然不断发生。在进行事故救援和调查的同时,积极关注和救助亲历事故的人员的心理创伤并及时治疗,对于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内,当煤矿事故发生之后,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往往放在生命的救援和财产的保护,在这些方面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煤矿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创伤抚慰和干预不够,往往会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也不利于煤矿事故受害者和其家属尽快从事故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基于此,本文认为,在煤矿事故发生后,对煤矿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对于煤矿事故的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创伤的恢复和治疗,体现人性关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和意义出发,进而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煤矿事故心理创伤进行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煤矿事故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可行性路径。

1 事故后心理危机及干预的内涵及意义

从本质上来看,心理危机是一种状态,主要指由于突然遭受意料不到的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其他能够带来巨大精神压力的事件,使当事人所处的环境和状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出现了在当时所拥有的条件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这种危机使当事人陷入不安的惊恐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的抚慰和帮助,是指针对遭受困难,心理受到创伤,处于危机状态的个人和群体,给予及时和适当的心理援助,他们心理创伤得以抚慰,尽快摆脱危机困难。矿难后心理干预是指对矿难发生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矿工幸存者、矿工亲属、子女、矿山救护人员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使之尽快摆脱困扰。

在心理学领域中看来,危机干预是一种对危机的处理,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受害者及受其影响的相关者采取有效的策略,尽快走出危机的影响,重新融入并适应生活。危机干预的解决有三重意义,个体可从中得到对现状的把握,对经历的危机事件重新认识,以及学到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有更好的应付策略与手段。

2 煤矿事故心理创伤分级以及这些受害者的心理特点

煤矿事故发生后,受到直接伤害的人一般是可以确定的,然而除了直接受到伤害的人以外,还有其他因事故受到影响的人,不能仅仅关注因为煤矿事故而直接受到伤害的人。科学合理的做法是对因煤矿事故直接受到伤害和间接受到伤害的所有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人,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使心理危机干预更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

应受关注和干预的一级人群:该类别是指煤矿事故中的重伤、残疾人员。这部分人的最大特点是受到不可恢复性的伤害,伤害的产生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事故中的阴影中走出来的难度也较大。其心理创伤的最大特点是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难以看到希望,脾气也变得暴躁,依靠酒精或药物来麻醉自己。

应受关注和干预的二级人群:指煤矿事故中受伤较轻的人员。在煤矿事故发生一段时间后,这类人群可能会经历事故过程的强迫性回忆,过度的警觉和对安全的过分关注以及产生心理上不安等问题。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外在的、身体上受到的伤害可能已经恢复,但心理创伤能否恢复与其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如不进行及时有限的心理干预,其中部分自身不能够有效调解的人员可能发生影响较为负面的心理障碍,从而造成新的心理伤害。

应受关注和干预的三级人群:指与前两级应受到关注和干预的人群有密切的生活和工作联系的同是和家属。由于煤矿事故中受伤害者的巨大痛苦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与受伤害者有密切联系的这些人心理上也会受到影响,也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其心理创伤的特点是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对于这类人群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

应受关注和干预的四级人群:指在临近煤矿事故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人、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帮助进行生产恢复或康复的工作人员。这些人的心理创伤特点是在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情况下,某些人可能表现出强迫性回忆等心理病态的征象。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他们也可能会造成较大损害。

3 煤矿事故后心理危机干预路径选择

危机出现之后,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处理,其干预的方法和路径就成为了关键,在这种情况之下,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妥当合适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于事故中的人员而言在处理,进行有效的危机干预还是导致二次伤害。

在实际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事故出现之后,已经有一些热心的人在帮助处理,这些人也得到事故中受伤害的当事人及家属的接受,在此情况下,再有贸然介入的时候,当事人会很反感,甚至会产生抵触的情绪。

所以,在探讨煤矿事故后心理危机干预路径之前,必须强调的是,在接触每一个事故中的受害者和其家属之前,都要对他们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把握,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合理的心理干预,达到预期的目的,详而言之,煤矿事故后心理危机干预的路径有以下几端。

3.1 共情的产生

事故发生之后,对于当事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冲击,此时危机干预人员要学会共情,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着想。此时,与事故当事人是伙伴和盟友的关系,对于当事人的宣泄和非理性情绪给予理解,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进入当事人内心的精神世界,与他们一起共同渡过难关。(1)察颜观色,及时发现和准确把握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心理状态,并做出初步的判断;(2)对于当事人的这种情绪和心理感受给予充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找出来龙去脉,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3)与当事人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与当事人进行交流,建立双方基于信任的沟通渠道。

3.2 危机干预的正是开始――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

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向当事人阐明事故之后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积极作用,介绍当事人寻求帮助和倾诉的作用以及可以寻求哪些帮助。鼓励当事人在危机产生之后要有意识的积极寻求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鼓励当事人将影响心理感受的因素进行并告知心理干预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进行倾诉,以便有效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3.3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中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之点

信任至关重要,只有产生信任感,才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行交流。在事故发生之后,接触到当事人时,应当先用日常生活的招呼语言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以此建立双方沟通的可能性。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信任是第一步的,也是关键之点。如果当事人对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没有信任感,接下来的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刘春华.灾害事故救援中的心理干预简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煤矿生产事故案例范文2

开展事故案例教学

对煤矿从业人员强化安全生存救援培训以及事故案例教学是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施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点:在事故案例的组织上,必须涵盖煤矿各种各类灾害事故,如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讲解中要以山西临汾新窑煤矿“12.5”瓦斯爆炸、河北唐山刘官屯煤矿瓦斯爆炸、黑龙江鸡西煤矿“2.23”瓦斯爆炸为案例,各自都有不同特点,也有不同起因,既有广泛的代表性。组织学习对每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详尽剖析,对了解和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事故案例中选用部分抢险救灾和自救互救典型实例对灾害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安全展示教育

以文字为主,配有各种插图,适应煤矿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兴趣爱好。最近,我们培训中心正在改造安全展室,安全展室是以煤矿发展历史为背景,安全培训为主,宣传教育和事故案例为主体,采用声、光、电及三维动画,图片的形式,演示煤矿各种安全事故案例和各种设备布置和结构原理等七大项多种类型的模型。

(一)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内容包括:图片教育宣传栏等形式的演示。

(二)瓦斯、煤尘安全试验模型内容包括:煤尘爆炸实验装置,五大灾害光电演示教版,煤与瓦斯突出演示装置等。

(三)机电安全实验模型内容包括:信号照明综合保护演示装置,井下供电双回路演示装置,液压机械传动演示模型,“三专”“两闭锁”演示装置,高压馈电开关仿真模型。

(四)采掘安全实验演示内容包括:掘进工作面模拟仿真演示装置,煤矿井下支架实验演示装置。

(五)通风系统安全演示内容包括: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的演示,对流式风机供风系统的演示。

(六)防治水安全演示内容包括:各种水害的防治演示装置。

(七)煤矿火灾综合模拟实验内容包括:各种各类的火灾模拟演练。这些装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条件,反映出实验演示装置,具有语音讲解功能,还有声,光,电,三维动画等模仿事故现场,有亲临现场的逼真效果。

动态教学法

所谓动态教学就是能够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指煤矿生产设备由各厂家生产,比如煤矿中的采、掘、机、运、通这些设备近几年来更新换代比较快,一些新型的设备其结构、性能、原理、设备维护等方面都有变化,培训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讲课时还是使用过去的教材和内容,这样就要求我们走出去,到所在的设备厂家学习和集中培训,提高我们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强化我们的师资力量。目前我们已经有几位老师出去深造学习,到厂家学习先进设备的使用、维护、原理及故障处理,更好地为煤矿安全培训服务。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出求真务实,不高花拳绣腿,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请进来的方法就是我们把有多年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老专家老教授请到我们的课堂上,让他们来授课,我们培训教师轮流听课,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技能。为师之道在于学,不学无术,不学无知,只有当好学生才能当好老师,放下架子,调整好心态,这样的方法就能克服那种把书本的内容黑板化,黑板的内容口头化的现象。我们只能不断地研究和创新,用新理论、新概念、新思路来解决好培训工作的新问题,更有利于创建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教师队伍,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煤矿生产事故案例范文3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事故原因;处理对策

前言

当前煤矿机电事故高发,机电事故原因复杂多样,为了从本质上提高煤矿机电使用效果,降低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率,在进行机电设备故障探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故障进行全面检测、总结经验,从多方面对故障进行分析,确保提高处理效果。要根据故障原因对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对机电质量进行提高和改善,确保我国煤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对机电事故进行控制。下文中就当前我国煤矿机电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影响机电效益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通过对上述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从本质上提高了处理效果。

1、煤矿机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1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过程中,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是导致机电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机电设备类型较为复杂,根据其性质和应用可以划分为许多种,整体运用范围较广,增加设备的整体使用性,导致质量控制难度加大,与此同时,机电设备组成类型复杂,设备组件繁多,导致设备质量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当前的设备管理主要是根据国外管理技术而来,没有对机电设备环境、类型等进行具体管理分析,直接导致管理效益大打折扣。管理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设备使用中漏洞百出,直接导致设备故障风险上升。

1.2安全制度不完善

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安全制度仅仅对煤炭生产安全操作进行规范,没有对各个环节进行加强,造成质量效益低下。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相关人员工作相互依赖,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没有及时进行整改,这些都导致安全管理效果大幅降低。除此之外,在管理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考核体系,工作人员对事故的处理方法操作不当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前的安全制度实施效果。

1.3人员素质水平低下

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电质量的高低。当前作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直接影响到煤矿机电使用的安全性。作业人员对自身的安全意识认识较为薄弱,没有将安全放在施工的首位。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违规操作,对安全规范视若无睹,直接导致机电安全被忽视,造成机电事故风险大幅上升。与此同时,部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不高,无法完成煤矿机电作业要求,导致生产风险增加。如:某矿运输事故,事故当事人薛某在副斜井下料提升运输过程中,违章跟随正在运行的车辆在变坡点处摘掉连接第三、四辆车之间的钢丝绳套时,由于惯性作用被夹伤头部致死。究其原因,死者薛某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煤矿机电事故控制措施

2.1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

在进行煤矿机电事故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体系,确保从本质上提高对机电运行管理的效益,实现安全生产。要加强对监督管理条例的执行力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要对机电设备进行实际检验,对设备机器进行流程指导和关键技术检测,观察安全生产的整体使用效果。企业要建立明确的惩处制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处理,明确岗位责任,将责任制落实到实施细节中。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性考核,确保煤矿机电安全运行,从本质上降低煤矿机电事故。

2.2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确保相关人员严格依照操作标准和操作流程进行机电使用,防止出现不良状况。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施工环境,对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和规范,确保管理制度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要加大监督执行力度,对标准机电管理制度进行落实,严格确保相关人员依照规范进行标准化、安全化生产,提高管理和控制的效益。

2.3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在当前的煤矿机电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素质水平是提高操作安全性的关键。企业要对煤矿机电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依照企业设备及当前的先进生产技术、操作技术,对操作人员素质水平进行提高。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教育,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避免事故发生。要确保操作人员充分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对设备知识及时进行更新,确保操作人员与时俱进。

2.4强化设备管理效果

机电设备的使用效果是影响企业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设备环境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机电设备处于较为潮湿的环境中。要保证井下施工中设备连接的有序性,防止出现设备连接故障,造成设备事故发生。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修和维护,对设备的耗损进行定期补修,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行,减少设备风险。要对设备维修报告及检修报告进行完整填写,对设备问题进行明确标注并及时进行整改。

2.5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二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定期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做报告,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另外,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

3、总结

影响我国煤矿机电安全性的主要原因为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水平低下等。在进行机电使用的过程中,企业要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的监督管理效果;要提高操作人员素质水平,对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强化设备管理效果,从本质上降低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上述控制措施,从人员、管理、设备等方面实现对事故的全面控制,确保我国煤矿企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爱民.煤矿机电事故的成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科技传播,2011,7(56):81-82.

[2]陈涛.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8(10):69-70.

煤矿生产事故案例范文4

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电质量的高低。当前作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直接影响到煤矿机电使用的安全性。作业人员对自身的安全意识认识较为薄弱,没有将安全放在施工的首位。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违规操作,对安全规范视若无睹,直接导致机电安全被忽视,造成机电事故风险大幅上升。与此同时,部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不高,无法完成煤矿机电作业要求,导致生产风险增加。如:某矿运输事故,事故当事人薛某在副斜井下料提升运输过程中,违章跟随正在运行的车辆在变坡点处摘掉连接第三、四辆车之间的钢丝绳套时,由于惯性作用被夹伤头部致死。究其原因,死者薛某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煤矿机电事故控制措施

2.1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

在进行煤矿机电事故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体系,确保从本质上提高对机电运行管理的效益,实现安全生产。要加强对监督管理条例的执行力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要对机电设备进行实际检验,对设备机器进行流程指导和关键技术检测,观察安全生产的整体使用效果。企业要建立明确的惩处制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处理,明确岗位责任,将责任制落实到实施细节中。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性考核,确保煤矿机电安全运行,从本质上降低煤矿机电事故。

2.2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确保相关人员严格依照操作标准和操作流程进行机电使用,防止出现不良状况。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施工环境,对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和规范,确保管理制度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要加大监督执行力度,对标准机电管理制度进行落实,严格确保相关人员依照规范进行标准化、安全化生产,提高管理和控制的效益。2.3提高人员素质水平在当前的煤矿机电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素质水平是提高操作安全性的关键。企业要对煤矿机电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依照企业设备及当前的先进生产技术、操作技术,对操作人员素质水平进行提高。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教育,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避免事故发生。要确保操作人员充分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对设备知识及时进行更新,确保操作人员与时俱进。

2.4强化设备管理效果

机电设备的使用效果是影响企业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设备环境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机电设备处于较为潮湿的环境中。要保证井下施工中设备连接的有序性,防止出现设备连接故障,造成设备事故发生。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修和维护,对设备的耗损进行定期补修,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行,减少设备风险。要对设备维修报告及检修报告进行完整填写,对设备问题进行明确标注并及时进行整改。

2.5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二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定期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做报告,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另外,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

3、总结

煤矿生产事故案例范文5

关键词:煤矿机械;事故;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209-01

引言: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种类、型号增多,规格加大,这就对日常维护和修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设备运行正常,矿井的原煤产量和效益提高,对安全生产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煤矿生产中发生机械事故分析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在机械使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即安全素质低下是认为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常常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

(二)配件规格和质量不过关。目前我国机械设备市场开放,大量劣质机械设备涌入市场,一些企业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购进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设备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不合格产品投入使用,这样就对煤矿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三)设备陈旧老化。在煤矿建设时,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械设备更新速度缓慢,设备相对老化,大量超过服务年限,且仍在继续使用,达不到煤矿安全规范标准。

(四)设备配套不合理。机械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一些煤矿拼设备与条件不相适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磨合期内,往往事故发生率较高。

(五)设备检修不到位。现在的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设备陈旧,没有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检修,日常维护保养,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年检月检工作更是很难进行下去。

二、如何减少煤矿机械事故

(一)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使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煤矿安全规定,人人认清身边的危险源、伤害的预知预防措施,彻底避免现有的习惯性违章,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

(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二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定期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做报告,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另外,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

(三)加强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开展检测检验,特别对机械设备及辅助产品要严把质量关,决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1)根据生产需要、技术要求,产品质量选购合格设备。(2)凡是新投入使用的设备不论是选购,还是自制的,都要按设计规定,对设备的技术性能、质量状态、安全功能进行全面、严格验收,并要经过试运行确认无误时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四)强化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对特种作业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以岗定人,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以业余培训为主,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五)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六)建全安全法制,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企业领导要重视机械管理工作,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使机械管理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发展。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结束语:通过本文的论述,煤矿机械设备管理在煤矿事故的防治工作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设备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按照机械设备固有的规律,同时也按客观经济规律,通过保养维护等手段,经常使其保持高度完好,提高其生产率和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并谋求最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追求无事故、高收益,最终赢得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要切实加强管理,扎实工作,努力把设备强制保养落到实处,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刘庄煤矿

参考文献:

[1]郭国政,等.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8.

煤矿生产事故案例范文6

关键词:机电运输;特殊工种;预防措施;事故

1.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频发的原因分析

1.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要加强矿井绞车工和信号把钩工的技术培训,随抽随答,落实终端责任。

1.2特种作业技术不熟练。特种作业人员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1.3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1.4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有时,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而且,煤矿井下生产的特殊环境,长期作业容易使工人产生惰性,作业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

1.5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且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特别是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因业务培训难以组织或组织的成效不大,从而使工人不能得到很好的培训,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

1.6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推托,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原则分析处理,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1.7设备可靠性低

生产设施老化、简陋缺乏,技术性能下降,再加上一些旧的生产设施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2. 预防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措施

2.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安全第一”是指如何看待和处理安全与生产以及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同时各级领导及一切生产部门,要把安全当作一项头等大事来抓。现在矿井的生产环节实行了岗位承包的形式,承包者的目的是谋求最大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的投入,设备带病运行,违章冒险蛮干,安全生产自然毫无保障。因此,煤矿采用承包机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全面协调各条战线上的各道生产环节,真抓实干,统一安全工作部署和目标管理,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2.2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2.3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二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定期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做报告,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另外,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

2.4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赛,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2.5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账管理,妥善保管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

2.6加强安全工作力度, 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