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

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范文1

关键词:电力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市场推广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引言

市场推广是指企业为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销量和知名度,而将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者,激发和强化其购买动机,并促使这种购买动机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电力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有其特殊性。主要在于,电力系统有一定的封闭性,电力科研单位进行市场推广的思路很难扩展,找不到合理的科研成果推广模式;再者,电力科研单位面向的市场比较固定,导致了电力科研单位的一部分科研成果难以得到推广,也就难以得到增值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增加,影响了其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针对其特殊性,对电力科研单位市场推广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电力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市场推广的形式

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形式日益多样化,如研发人员直接推广,设立专门部门推广,通过科技产业园区集中推广,委托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推广,通过科技成果现场推广会议进行推广,基于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信息平台进行推广等。而由于电力科研单位存在特殊性,一些推广形式并不符合当前电力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例如,受电力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管理机制影响,研发人员不能将个人成果直接推广;大部分电力科研单位并未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科研成果推广;电力科研单位的科研领域固定且有限,难以大批量投入科技产业园区集中推广等等。从当前我国电力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合我国电力科研单位实际情况的科研成果市场推广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设立专门部门进行成果推广

很多电力科研单位针对科研成果转化专门设立了类似于成果推广、科研开发、技术转移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向社会和企业宣传、展示和推广电力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并在与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成果合作过程中代表电力科研单位进行合同谈判、合同审查和签订等工作。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市场推广不仅可以提升电力科研单位的整体形象,也可以对产品进行更好的评估和完善。

(2)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成果推广

科研中介机构进行成果推广是一种应市场需求而生的推广方式。通过中介方的中介,不仅可以为成果生产方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也可以免除企业因找不到合适技术和成果的烦恼。另一方面,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是科研单位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而他们对成果转让或技术许可等贸易活动规则及其谈判技巧一般都疏于掌握和应用,通过中介方专业化的推广中介服务,可以有效解决电力科研单位和其他企业在直接谈判中出现的僵局和困难,进而提高合作的成功率。

(3)多元化的推广转化载体

由于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的日趋普遍,科研成果推广的载体也日益多元化。例如,电力科研单位可开展科研成果现场推广会议,集成果展示与促进合作为目的,是科研成果推广方与转化方最直接、最及时的交流方式,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可专门针对电力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但这种会议往往因为投资费用高而受众有限。

随着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科研成果推广信息平台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推广方式,如国家科技成果网、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等。电力科研单位也可以设立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广平台,对电力系统的科研成果进行登记和推介。以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优化了推广转化工作的宣传手段,搭建了电力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快速推广与转化的社会沟通桥梁,有一定的实践可操作性。

上述几种科研成果市场推广形式,可以相互融合和借鉴,可以在发挥各种方式优势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应用,从而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促进电力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

三、电力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市场推广的模式

电力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市场推广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市场调查和分析、产品规划与管理、终端建设与人员管理以及宣传与推广。

(1)市场调查与分析

对于电力科研单位而言,要进行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首先也应该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对电力科研单位自身的情况进行总结,调查科研成果潜在的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掌握可能合作对象,包括生产企业、中介机构等单位的情况,分析和调研科研成果所在市场的需求度,为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做好充足的准备。

(2)有效的产品规划与管理

在电力科研单位中,目前可进行推广转化的科研成果大致分为两类:技术和产品共存的高端产品以及小部分技术创新、与企业合作可快速进行市场推广的产品。技术和产品共存的高端产品目前需求量较大,为合作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由于目前电力科研单位的体制限制,使得电力科研单位及其科研人员无法分享这部分收益,降低了电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尽管产品已经投入市场,但并没有为电力科研单位带来收益,因此这部分产品的市场推广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小部分技术创新、与企业合作可快速进行市场推广的产品市场则很容易被打开,一是由于很多企业可自行生产产品,加之电力科研单位的技术权威性,合作模式较为成熟;二是科研成果的技术市场比较成熟,只要完成剩余部分技术的开发,产品便可快速投入市场。但是,由于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电力科研单位的利润分成比率较高,而且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模式受到一些政策的制约,所以有些企业没有与电力科研单位合作的意愿。因此在电力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应该针对这部分产品进行策划分析,首先开拓合作市场,通过减少利益分成等方式促进与企业的合作,形成稳定的合作模式,从而推动产品的增值转化与市场推广。

(3)终端建设与人员管理

对于电力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科研成果的终端可以理解为购买科研成果的生产厂商或运用其技术的企业,包括对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包装和宣传等硬终端,以及市场推广人员素质的提升、企业形象的塑造等软终端。在进行终端建设时,需对市场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使其在掌握市场推广专业技术之余,对推广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需要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保证市场推广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有效管理,达到塑造电力科研单位形象的目的,从而促进其科研成果市场推广的顺利完成。

(4)宣传与推广

有效的宣传已经成为促进产品生产销售并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或产品发展的催化剂,在提高企业社会地位的同时可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也接受市场和需求方的监督。另一方面,可以明显地看出各部门的阶段成果,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更多的人在宣传推广活动中获益。电力科研单位在对科研成果进行宣传与推广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应注重电力科研单位品牌的宣传。由于电力系统相对封闭,面向的市场又相对固定,所以许多电力科研单位的品牌效应还不明显,很多电力科研单位不重视对其品牌的宣传。所以对于如何打造品牌、维护品牌的问题,是摆在电力科研单位面前的一个问题。

二是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电力科研单位在进行产品或技术的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要建设和宣传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培养员工和目标客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建立起与客户的信赖和依赖关系。

三是创建宣传平台。电力科研单位可以在电力系统内或面向社会创建以宣传最新科研成果为目标的宣传平台,如“某电科院(电网)科研成果网”、“某电科院(电网)科研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等。

四、总结

电力科研单位拥有多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在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增值的市场推广方面有很多亟待推陈出新的方面。具体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1)成立相关部门或小组进行市场推广

在进行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之前,电力科研单位应成立相关部门或小组负责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活动,或者选择现有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其他部门协调工作。这不仅可以体现电力科研单位对科研成果转化增值的重视程度,也可以调动科研人员及其他职能部门人员的工作过积极性。

(2)进行科研成果市场调查与宣传推广活动

在进行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时,首先应进行市场调查,包括对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调查等;在符合市场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地对产品进行包装和规划,提高产品的可观性;同时应进行对科研成果和电力科研单位的宣传推广活动,以达到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

(3)强化对产品后续服务的重视程度

科研成果推广后,仍需重视成果技术的完善工作,特别是成果转化中的非技术工作。在科研成果的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很难全面考虑到其应用效果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推广之后还必须认真分析成果转化在技术上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的因素,考虑安排对工艺和相关技术进一步完善的工作。推广之后的后续服务不仅对本次推广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可能对以后的推广活动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忠儒.我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现状及其对策[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2):36-39.

[2]刘长威.高校科技成果推广方式分析[J].科技与创新,2009(01):30-32.

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范文2

1.1高校科研成果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要

科研成果本身的先进性、创造性、成熟度、可操作性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1]首先,很多高等院校立项的初衷就偏离了为社会服务的方向,立项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评职称、涨工资、买房子等个人利益,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缺乏深刻认识,由此导致了立项的意义偏离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再者,由于长期以来受经济办学模式和研究模式的惯性所致,一部分从事科研人员在研究选题时,只注意文献的检索,专为学术而研究,成果远离市场需求,远离市场。在高校,许多教师和学生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是这些想法和实践得出的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市场才是关键,科研成果需要十分契合市场的需求,有突出的竞争优势才能够吸引投资,得以转化,但是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在这些方面往往很难完全符合市场的要求,从而很难将投资者的目光吸引过来。

1.2企业的科研水平对高校的科研成果也严重的不适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科技创新和进步的主力军,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可记得创新在企业中的作用,为了节省资金企业往往和乖哦等学校进行合作,利用高的那个学校的科研力量来增强企业的科研能力。但是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高校的科技成果,最后必须通过企业的行为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一方面企业需要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高校也有许多这方面科研成果,但由于许多企业缺乏对高等学校科研情况的深入了解,特别企业是对高等学校科研运行机制了解的更少,对高校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知之甚少,另一方面高校对企业的科技成果需求不甚了解,所以二者很难结合到一起。另外,一些企业热忠于所谓的“概念”炒作,不愿意真正投资于高新技术,致使许多高新技术的转化中途夭折。

成果考核制度缺陷。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品化缺乏明确的计划和指标要求,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软约束。大多数高校管理部门仍按教学机制运行,科技系统的结构格局和资源配置不合理。只重评估研究前期理论成果,不重评估后期成果社会效益,科技成果主要*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评估”,而不是按照成果的市场转化前景和可能效益来评估。

1.4资金的缺失使许多高校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在我国,从课题研究到实验室成果的研究经费,大都是由高等院校自己组织或者通过国家科技项目拨款或自筹资金投入的,[2]虽然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对高校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教育经费在国家预算中的所占比例还明显偏低。资金上的欠缺使得某些高等院校,虽然有好项目,也有好的人才,就是缺乏资金和设备导致项目流产,或者进度缓慢,或者虽然已经取得成果,但是缺乏推广,形成不了生产力。因此,许多科研成果实际上成了放在保险柜里的一纸空文,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增强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手段

2.1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制度

最大程度地减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是否入选的干预,关键是要在科研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科研项目“同行评审”机制。科研项目的评审人员,必须是科研和学术同行,对评审项目拥有足够的前沿知识,而不宜采用如候选人的职务、职称、资历、学术组织成员等与专业水平无关的标准。同时,要坚持利益相关时的回避原则,凡是评审者的个人利益会影响评审结果,或评审结果会影响评审者个人利益的,都应当实行回避,尤其要防止朋友、同学、学生、导师、同事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评审”。最后,还要保证项目评审人员对评审对象做出独立评审,评审机构在综合所有评审人员的意见后,再得出最终评审结果。

2.2高等院校的科研立项要面向市场

要加强高等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高校科研人员积极从事技术发明,并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等形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开展科技创新的同时,不断为社会提供经过严格科研训练的各类专业化人才。为了促进科研成果推广的顺利进行,要多方面采取措施。要面向市场需要,加强立项的审查工作;要积极采取那些技术开发与推扩使用紧密结合的组织形式;要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技术转让或入股;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要面向广大企业的技术改造,采用新的技术成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科研成果形成显示生产力,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3增加科研投入

科研的基础是科技经费的投入,高等学校要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尤其重点学科、重点项目的投入,使之有充足的资金组织精兵干将,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各种试验设备,高校财务部门应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决策,协助院领导和各部门认真规划,加强预算的科学性性、可信赖性,尽量通过项目申报等方式来争取财政拨款。[3]为科研创造最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要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建立起专业的科研成果推广人或者借助社会上专业的科研成果中介人,最大程度的利用社会资源,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不仅会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回的资金又可以反过来增加对科研的投入,形成良好的资金循环链。再者,科研投入不单单是学校的事,也是政府的事情,事实上在中国主要是考政府的投入,政府要在资金安排上把对学校的投入放在最顶端,把科研投入作为重点,政府还要努力的做高等学校和企业的“媒人”,努力促成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4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其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要注重和技术需求方或潜在技术需求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地沟通和交流,注意把研发人员、技术需求者以及投资机构、社会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都吸引到统一的平台中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科技成果的评估、检测、包装和推广。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条件,这需要政府牵头,吸纳企业、高校、市场和技术中介等组织参与并使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各相关方需要协调利益关系,分担风险,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条件建设。

总之,基于高等院校组织结构与其职能上的独特性,要将我国传统上以教学为主的高等院校塑造成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机构,就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1]马陆杰浅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7-01-26

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范文3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科研投资主体是政府,投资所需资金几乎全部由财政拨款解决,这种投资方式是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此时的投资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实践证明,这种投资方式难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要求,其原因在于政府财力有限,而且政府投资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必须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投资模式,通过创新风险投资的机制来建立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风险投资体制。但是在完全的市场机制调节下,由于科研成果转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以至风险大,投资周期长,在这方面具有大型公共产品投资的特点,兼风险资金退出渠道不通畅,因此很难吸引民间资本投入。这样一来,一方面是投资主体资金不足;另一方面是其它资本投入的动力不够。而政府资金不足的局面短时间是不可能解决的,另一方面社会的游资的确很多(这从我国银行的高存款可以看出)。这一矛盾决定了,政府干预风险投资的方式应以间接干预和推动为主。风险投资的主体不变,但是干预的方式则需作必要的调整。众所周知,民间资本之所以不愿意投入到风险企业中去,其根本原因在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不畅通。为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风险投资中来,必须设计和创新风险投资的制度,其制度的核心是能够开辟出新的能有效分散风险投资的高风险,但是设计和创新这一机制的主体必须是政府而不可能是其它任何机构或者个人。

一、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从风险投资的源头确定需由政府负责的投资对象设立这一机制实质上就是完善风险投资的市场准入问题。政府只有责任和义务扶持那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具有创新价值并预示社会科技未来发展、能带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科研成果。而对于那些只有经济效益而社会效益并不明显的成果应该由市场来调节,对于这部分成果的转化过程将主要由非国有资本根据其经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来选择和推广,至于其间所产生的风险也将由其自主承担。为了对这些科研成果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识别,就必须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由社会各方面联合成立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这是区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的关键,即应该确定哪些该由政府负责推广和扶持,哪些则不需要政府来负责推广和扶持。这个体系应该是由科技部门、市场研究部门、企业协会、价值认定部门等联合组成,以确定某项科技成果的综合应用价值和开发价值。

关于这一体系的构成,初步设想是由原来的技术专利局为主体构建,并联合有关科技部门、市场研究部门、行业协会、价值认定部门、生产力促进协会等,实行匿名投票的形式进行评价和投票,给出综合打分,以达到一定的标准作为政府负责推广的风险投资对象,即从风险投资的源头确定需由政府负责的投资对象。

二、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的信用评级和担保体制,为政府对风险资本投资提供信用担保和科研成果作抵押进行项目融资提供方便与可能在国外,政府担保被称为风险投资的“放大器”。根据国外的实践,其放大倍数在10-15倍之间。在经各部门联合审定与评价后,对已纳入政府负责的科研成果,政府将对投资于该项目的民间资本实行担保,发挥政府担保的放大器作用。虽然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对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转化进行直接资助,但是对于经过仔细、审慎认定后的科研成果,政府应该为其进行开发和转化提供间接的支持,可采取政府提供信用担保的形式进行。依照我国现有公司法规定,无形资产占公司股份比例最高不得大于35%,并且也不能象有形资产一样作为贷款融资的抵押资产,各级各类金融机构都不能据此发放或提供贷款等。如果对于科研成果如前文所述经过了严格而科学的评价及认定后,科研成果作为具有高科技含量及良好市场前景的无形资产,是应该可以作为具有实物价值的资产,并以之进行融资的。同时,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科研成果的价值认定体系后,这一机制才有可能建立起来。那么这个流程就是:认定和鉴别科研成果――评价科研成果价值――为科研成果的融资进行信用担保――金融机构据此融资。这里的金融机构并不局限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是各类金融机构。这样的机制必将大大刺激民间资本介入到风险企业中的积极性,其在经营期间如果不愿意继续持有公司股份,那么无论是通过风险企业自身的股份回购还是转让给其他民间资本,都将变得容易和顺畅。并且如果风险企业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或清算,由于政府提供了信用担保,其风险投资亦可得到一定比例的补偿。

三、筹建专业的服务于科研成果转化的保险公司,为民间资本的介入减少和分散投资风险我国已经考虑建立专业服务于农业的农业保险公司,以发挥国家在抑制农业波动,保护传统农业中的作用。据此,为了使政府担保规范化运作并加大政府对民间资本介入到风险投资中去的干预效果和力度,可以考虑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成立专业的保险公司,以扶持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大对民间资本介入到风险投资领域中的吸引力。对于民间资本投入到经过专家组(即前面所述的科研成果评定体系)认定的达到一定标准的科研成果的,可以经过一定程序得到国有保险公司提供的专门保险。在确系可保范围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以减少民间资本的后顾之忧,从而分散和减少民间资本的投资风险。为防止这种机制所可能产生的逆向选择,一方面可以通过科学确定保率来加以约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健全投资失败的理赔勘察中加以限制。

四、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的买卖与交易市场,常设科研成果转化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并引入各种现代市场的交易策略以确保市场的活力

为了提高经过认定的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可以借鉴证券市场的交易系统,设立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投资者的科研成果转化与买卖市场,如建立一个类似NASDAQ的全国甚至全球的技术买卖和交易系统,利用这种先进的市场交易网络和现代的市场交易方式,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和吸引各区域风险资本的介入,随着这一市场的建立,许多民营企业缺乏良好投资项目的局面应该可以得到缓解。

为了提高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和效率,可以考虑在该市场中引入期货、期权和远期合约等交易规则,即同时设立科研成果转化和交易的期货、期权和远期合约市场。这种交易策略的引进不仅起到了活跃市场、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等作用而且也比较符合风险投资企业高不确定性和运作长期的特点,从而为风险资本的投资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上回避风险的渠道。同时增大了交易的数量、交易的灵活性和市场的吸引力,必将大大活跃科研成果的买卖与交易市场。

五、完善其他政府扶持风险企业的配套措施

其他配套措施主要是指政府对风险企业的直接扶持方面,如在政府的采购方面向风险企业倾斜;对风险企业的税负予以减免和优惠;对民营资本在科研成果的投资中予以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对成长性较好的风险企业在融资上(无论是以债券形式融资还是以股票形式融资)降低门槛并提供各种方便;设立政府专项风险投资资金,对一些重要科研成果直接以政府资金作为投资主体投资等。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经过严格而科学的科研成果评价认定程序为前提的,即必须从市场准入上牢牢把握应由政府负责的对象和范围。这是这一系列制度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同时可考虑推出政府风险投资配套基金。政府每年都有“科技三项经费”扶持科技企业的发展。其实,政府部门可以考虑从中拿出一部分,独立的组建一个基金或投入民间的风险基金中,由民间的风险基金来操作,赚了钱不收取利润只收回成本,亏本了不回收。国外的经验证明,这种做法对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上述关于风险投资的系列制度设计,可由下图表示:

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范文4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体系

2007年5月,正式启动实施青年者培养工程,国内许多高校都启动了“青年者培养工程”。近十年来,有关高校青年教育的理论及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因此,在高校建立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体系,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对推动“青年者培养工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培养青年者是一项具有历史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重要战略工程[1]。这一伟大的战略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在摸索中前进。科研档案作为一种交流、传递与协作的手段,在科研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2]。将在高校青年教育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科学、系统、完善的归档及后续管理,建立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体系,对高校青年培养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首先,为“青年者培养工程”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青年培养工程”是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者的新平台、新模式[3],因而在实践过程中并无成功经验可循,需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科研档案能给我们以丰富的、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为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避免一些重复研究,使科研工作较快地出成果、出精品,还可给青年教师以启示和帮助,为搞好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4]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体系的创建有助于真实地记录高校“青马工程”开展及实施的过程,完整、全面地记录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方法、理论思想、先进经验以及创新价值,为“青年者培养工程”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其次,为“青年者培养工程”的深层次研究提供数据支撑。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是具有高度价值的信息资源,为“青年者培养工程”的深层次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及参考依据。建立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体系,能够将“青马工程”中的基础科研成果作系统、科学的统计与管理,将“青马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作系统、全面、科学的记录,对“青马工程”相关的课题、研究基地、创新团队的申报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拓宽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适时调整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高校“青马工程”新成果的产生。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自2007年5月以来,“青马工程”在全国各大高校顺利实施并稳步推进,所受到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取得了诸多阶段性的成效,但在其相关科研成果的档案管理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连贯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十分重视青年教育过程中的科研成果产出,许多高校组织编撰了相关的论文集、系列化成果集等。但绝大多数高校对青年教育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存档工作意识不强,或只重视产出科研成果的存档工作,而忽视对高校青年教育过程中的先进思想、方法、理论等成果的存档工作。这样会导致已有的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等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阻碍高校青年教育工作的发展。其次,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的利用率不高。高校科研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科研资源,是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最原始、最完整的反映。[5]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是高校在培养青年者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对高校青年教育的深层次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的利用率并不高,许多高校仅将其作为阶段性成果而“束之高阁”,其主要作用只局限于成果展示和供成果所有人查询使用,并没有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重藏轻用现象十分明显。

三、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一所大学在“青年者培养工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其相关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实力,要科学、有序、与时俱进地管理和利用好高校在“青年者培养工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成功经验,就必须建立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体系。建立起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体系要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首先,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贯穿“青马工程”全过程。要保证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贯穿“青马工程”全过程,实行一体化的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协调好科研管理部门和青年培养部门的职能作用,把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建档工作纳入科研管理工作中,建立起完善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做好相关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使高校青年培养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和成果建档工作同步进行,形成层层负责、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科研档案工作机制,密切跟踪高校青年教育的全过程。同时,要依托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从而实现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全面完整地建立起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体系。其次,建立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信息库。为了让广大师生能够更加便捷地查询到高校青年教育过程中的科研成果,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要全面涵盖高校“青马工程”各阶段、各方面、各种形式的成果。具体来讲,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信息资源库包含以下几个子数据库:学术研究成果库、学术交流成果库、实践研究成果库、学员心得成果库、媒体报导数据库。学术研究成果库主要收录在“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取得的论文、著作、项目、获奖、研究报告等科研成果;学术交流成果库主要包括在青年教育过程中召开的学术研讨会的文字、图片、语音及视频等材料信息;实践研究成果库主要包括在青年教育过程中的实践信息;学员心得成果库主要包括在青年教育过程中学员的心得体会;媒体评论信息库主要包括各级主要媒体对全国各高校青年教育的报导及评论信息。总之,能否培养出优秀的青年者,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成败,更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6]。因此,培养青年者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责任。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工作作为真实记录高校青年教育全过程的重要载体,必将成为高校“青马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这项工作必须与高校“青年者培养工程”有机地、动态地、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建立高校青年教育科研成果档案管理体系并不断地完善和提升其管理水平,积极有效地推动高校“青年者培养工程”工作,为我国“青马工程”的实施与建设提供卓有成效的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雯姝,杨增岽.论高校“青年者培养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122-125.

[2]邹凡.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评价及改进策略[J].管理纵横,2016(2):024-026.

[3]刘洋.福建高校实施“青年者培养工程”研究[D].福州:福建农业大学,2012.

[4]刘敏.关于加强高校科研档案工作的若干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79-80.

[5]宗永玲.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1(6):163-164.

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范文5

关键词:科研院校;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

现如今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出量大,然而,真正投入到市场生产应用中的却不多见。这与科学技术与成果之间的转化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科学技术不能成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那么就会阻碍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进行技术与成果之间的有效转化是科学院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以下针对科研院所中的科研技术与成果转化之间存在的脱钩现象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通过分析建立科学院所的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的有效性,以及建立科学院所的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的策略,解决科学院所科研技术与成果转化之间的问题,把科研成果真正的投入到市场当中。

1 技术转移与技术转化之间存在的问题

1.1 院投资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科研院所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了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以及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工作等,科学院所中的院投资企业是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很多企业的生产专利技术产品都来源于科学院所的研究成果,所以如果院投资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就会影响科学院所合计成果的转移转化。企业多半以购买专利权或者是提成方式与研究院所合作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一但院投资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研究的成果就无法通过企业的购买而进行转化。院投资企业有多数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如果科技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化,那么就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不成生产力的局面。科研院所要不断加强新知识新理论和新原理的探索,挖掘更多的院投资企业,注重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为更多的企业赢得竞争力。

1.2 科研院所无法提供企业科技创新优势

目前很多的科研院所采取的是科研成果在技术转让时才去公平交易的平台,这种方式并没有让企业享受到优先的购买权,在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的优势。使得科研院所无法提供企业创新优势。再者有些研究院所与让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缺乏长效机制,企业并不能及时的掌握院所研究的最新动态,院所也无法了解到企业所需的科研要求。长此以往院企业并不能利用创新资源来获取更多的科研成果,再加上缺乏院所的有效政策支持,企业的管理和生产依赖不到科研院所,就会破坏院企之间的合作关系。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让也没有受到专业管理,规范化管理滞后,无法给企业提供有力的保障,也不能让企业取得地区科技成果创新的优势。

1.3 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缺乏长效激励机制

虽然很多科研院所与企业都有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合作关系缺乏人内在的驱动力,并没有长效激励机制作为后盾。现阶段的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形式虽然比较到位,但是院企合作缺乏有效的管理,相应的合作机制没有得到健全和完善。再加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进入到院企工作,由于政策等原因并不能进行赚取劳务费,没有利益的驱动,科研人员缺乏研究的动力和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实际上的院企合作共赢目标。一旦院企合作关系受到破坏,那么相关的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就不能有效地开展,从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影响到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研究院所和企业都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且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制定长效激励机制,巩固院企合作关系。

2 建立科研院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有效性分析

建立科研院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是一种新型的成果转移转化方式,科研院所通过建立试验田,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享受到科研成果带来的便捷,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实现科研技术与科研成果转化的目标。建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对于企业和科研院所都是有益的,为所企的共同利益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3 建立科研院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的策略

3.1 根据研究成果建立成果转移转化试点

不同种类的科研院所的研究任务各不相同,想要建立科研院所的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就需要根据研究院所的成果种类来建立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由点到面。通过建立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看到试点的效果,再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工作,如此才能防止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夭折,防止科研成果不能投入到市场的情况发生。如研究农业成果,可以在小地区建立试点,看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效果,再根据转移转化效果来考虑要不要大面积推广,看看研究成果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提高生产力等,建立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点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因认识不清科研成果而进行大范围的投入转化,导致资金的浪费和人力、物力的缺损。

3.2 推进所企深度合作

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最常见的途径是通过企业的合作,企业购买院所研究成果的形式M行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所以想要实现院所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就必须推进所企的深度合作。科研院所可以根据科研成果交易平台共建、科研项目共担、研究资源共用、研究产品共创、研究成果共享的要求来推进和深化所企合作。科研院所研究的科研成果可以在应急合作中的企业建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让企业投资一部分基金作为试验田的建设基金,如果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结果可行,那么再联合院所、企业、国家科研部等大力的推广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着眼于企业与院所的共同利益,首先通过建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来检验科研成果。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强化所企双方的战略合作框架,深化所企合作的具体领域。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必要考虑所企的共同利益,如此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

3.3 强化项目,互惠共赢

想要建立科研院所的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就必须要强化校企合作研究的项目,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对于所起联合研究项目的申报以及所企共同建设的交易平台给予足够的关注,实时跟踪研究进度。科研院所要极力争取获得省级以上重大项目和平台立项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同时注重科技服务和成果示范等项目的工作,让所企合作中的企业优先享受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应用。科研院所可以在试验田的企业中进行专门的支持引导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等转化应用和实施工作,从而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中的转化,让科研成果产品的推广开展得到保障。

3.4 加科研院所技术研发能力

建立科研院所的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首要前提是科研院所有进组的成果可以进行转移转化。如果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不高,那么可以建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的科研成果也就不多,所以科研院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让院所能够产出大量的科研成果,并且通过建立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这一方法,实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高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终目标。想要加强科研院所技术研发能力,可以进一步整合科研院所的各部分研究力量,加强科研人员的研发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科研人员的自主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成果转移平台功能,协同企业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移转化。

4 结语

总的来说,科研院所建立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充分了解建立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田的有效性,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就能促进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高院所科研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B. 中国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管理机制探索[D]. 东南大学, 2015.

[2]马宁, 王寒风. 政府在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用中的案例研究――以苏州、宁波为例[J].

现代交际, 2015(5):143-145.

[3]马文良.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试验田”[J]. 中关村, 2015(9):48-51.

[4]徐大飞, 王伟明, 殷敏. 农业科技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5):431-433.

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范文6

关键词 艺术院校 科研成果转化 教学实践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0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art colle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itiativ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t institutions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social practice in a timely manner in terms of personnel servic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should fully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art colleges.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Art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in art colleg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value, development status, education strategy to explore, for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learn diligently.

Key words art colleg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eaching practice; management

0 引言

随着高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当前艺术院校科研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够有效提高当前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升科技研发效益,因此具有重要的生产作用和价值含义。为了提高高校科研教育的能动性,艺术院校要针对人才服务、学科建设、科研发展等方面,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在整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运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课题,逐步增加艺术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力度。将科研学术理论更好地指引现实生活,为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科学等元素增加动力。同时,在整体教育流程上,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区域性教学实践对地区的发展作用,以及对艺术专业的科研成效,进一步提高艺术院校的业务管理能力。基于艺术院校科研转化成果的重要性,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力求建立一个人文意识和形态意识相互融合的创新领域。

1 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价值内涵

从总体上说,艺术院校的科技研究成果表现在方方面面,它包括文学艺术、美术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俗艺术等等。为了提高科学技术探究的推动力,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艺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发展上进行深入的探究,确保最终的教学探究成果能够符合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设计发展领域。

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成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激励教学工作、强化科研成果的多项任务,是艺术教学工作在理论和实际上的凝聚。从理论上说,通过专业论文、课题立项、教育成果等方面,能够提升科研实力。从实践上说,通过教育产业的构建,能够增进教育产品、实践技艺、就业技能的提升,从而为艺术院校的教学服务奠定扎实的基础。

2 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现状

从全国的发展趋势上看,当前教育内容中,大部分艺术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都存在着“孵化较低”的发展现状。根据相关部门作出的统计,在全国高校教育科研范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尚未达到30%。其中,这些不同的教育理论服务、指导教育实践将科研教学的转化渗透在一线教学中。这也使艺术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一度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亟待相关教学工作者建立一个一线教学的发展体系,促使教育形式部门要不断更新工作理念,使艺术院校教育工作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以四川省音乐学院为例,在2011~2013年的高校课程成果的转换情况中,仅2013年,转化成果为127.5万,三年间成果转化的总金额为219.5万。截止到2013年12月,艺术科技成果的转化总额达到了254%。其中,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数目,均有所体现,但也呈现出师资投入缓慢、转化经济效果较小的现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服务都直接体现着艺术院校的发展问题。为了培养艺术院校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学校科研经费上,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及时将实际的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经济效果,从而进行学术创建、决策理论、艺术探究等人文特点的深化。

3 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的突出问题

在艺术院校教育活动中,科研系统的构建和转化具有鲜明的时间性、地域性和发展性。在基础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广大教育科研人员要在艺术理论、人文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究,并针对教学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1)艺术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果较为单一。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提高了对精神文化产业的关注度。这对于全国各大艺术科研高校来说,无疑具备了鲜明的发展优势。但是在当前科研成果的转化数据上看,即便是汉语言文学等热门的人文学科,其教学成果的转化成果都未能达到10%。而艺术类专业属于受专业限制的特长产业,所以在具体的转化成果上,转化效益更加低弱。例如,在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上,横向、纵向的重大项目(10万以上)的统计信息基本为零。这也再次将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当前高校学科教育的重要位置。

(2)对艺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注度较低。在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曾经明确指出,未来高校教育工作要着重在高校“全能型”人才的培养、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就业能力上进行重点帮扶。但目前,很多学校在具体的科研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上存在“表面化”。反观当下我国艺术效益的科研课题,不管从建立课题还是学术论文研讨上,都存在一定的失衡。同时也反映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艺术院校科研成果探究的关注度较低,存在忽视教学成果研究的情况。

(3)艺术科研成果转化的覆盖区域较大。从宏观上说,艺术院校创设艺术产业科研流程对设计产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拉动意义。通过高等院校中音乐、艺术等相关专业的设计,能够为本地区的产业实体提供丰富的素材。但是,艺术院校的专业性较强,很难将艺术技能转化为商业服务,难以把社会性和经济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还包括“三项产业”、“经济投资”、“高新技术”、“税收政策”等不同的方面。覆盖了教育教学、科学研讨、社会就业、人文素养等不同领域,这也使各大艺术院校在整体转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问题,亟待相关工作者予以解决。

4强化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若干策略

(1)直接作用于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就业。从客观上说,高校就业问题一直是各个艺术院校的重点问题。在当前各类艺术院校的生源组成上,他们都是经过专业艺术课程培养的学生。以音乐学院为例,在艺术专业的生源上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是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院附中及各音乐艺术学校的学生。另一个是非专业性全日制高长班的学生。因此,很多音乐学院将院校科研直接作用于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就业,不断夯实音乐教学专业基础。这样一来,在艺术院校教研成果的后期筹备上,艺术成果的转化更加融合和顺畅。

笔者总结自身经验,建议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在艺术学院的艺术成果上,学院要始终重视对艺术实体产业的筛选。鼓励教育工作者通过在学校内部组织音乐传播公司的方式,将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学生本身的专业技能融合在一起。其次,学院要以组织交响乐团、筹备民族管弦乐团、数字音乐制作团队为艺术载体,针对于当前的市场就业趋势,使高校学生尽早体验艺术市场的经济特性。通过策划专题舞蹈、举行专题演讲等方式,推荐学院师生作用在一起,建立更具科研价值的艺术课题。通过推介优秀人才、承办具有“学校品牌效益”的专场音乐赛事,使艺术学院的教学成果得到更好的开发。同时,要将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成果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艺术类学生实现就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

(2)建立完善的艺术科研知识产权保保障。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直接作用到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随着知识体系的构建,艺术学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转变教学成果的管理意识,增强产权技能,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产权意识。高校管理者要同时明确科研管理机构对课题负责人申请专利的建议和相关资料的审查,提高相关人员在教育成果保护中的具体职责。

特别是在单位或个人对外进行知识产权探究时,要在知识产权的转让上,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科研技术合同,形成书面的文书预告,不断明确知识产权的项目归属及知识管理审查流程,增加相应的艺术产业评估。一旦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上出现问题,要依据具体管理制度进行产权控制,防止产生较大的教育经济纠纷。针对人才流动所引起的产权纠纷,特别是在产权成果的归属上,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人才的知识产权确立、研发,确保艺术科研对学院内部知识产权的凝聚起到重要的作用。

(3)推动科研技术成果的良性循环。在艺术院校文化体系的构建中,通过学院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不仅能够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城市发展环境,而且还能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就业机构对教育项目的转化。将多种文化艺术场所和网络经济营销、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科研成果的发展和转化。例如,强化四川音乐学院和省内各个文化艺术中心的交流,加快公共文化建设。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联接在一起。同时,艺术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还需要强化艺术院校和政府相关机构的联合,共同促进艺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发展。强力推进综合文化设施的全覆盖,为推进高校科研技术成果,提高艺术产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5总结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教育科研成果的提高要建立在艺术探究的途径上。在艺术院校科研教学成果中,广大科研工作者要不断凝聚艺术院校的师资力量、组织专家学者集中探寻科研教学成果,并将其中蕴含的文化财富转化为生产财富、经济财富和科研财富,积极探究艺术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一个高效、稳健的发展渠道。

参考文献

[1] 任培华.教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新加坡“教学工厂”[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6):49-51.

[2] 思哲.音乐表演专业连续三年就业“亮红灯”[N].中国文化报,2010-01-04.

[3] 陈苗.舞蹈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