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德育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三德育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三德育活动

高三德育活动范文1

【关键词】高三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方法;问题设计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我国各个领域都在积极开展创新改革浪潮,高中语文教育也不能落于人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之选,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大势所趋。高三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革新语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创新能力培养需要。

一、设计积极问题,鼓励求异思维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相较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语文学科并不追求某一个固定答案,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言之有理即可。同时,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需求不尽相同,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往往有不同答案,片面要求所有学生依照某个套路、模板进行思考活动,是无益于创新能力培养的。

在组织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设计积极问题,鼓励学生就某个被普遍认同的问题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看法与建议。例如在《<物种起源>绪论》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进化论是近代生物学的基础,几乎受到所有世俗国家的承认。但是有人提出,“眼睛这东西非常复杂,任何一个部件的缺少都会导致眼睛失去作用,倘若依照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所言,在眼睛各个部分都进化完整之前,眼睛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这可能吗?”针对这些反驳进化论的观点,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援疑质理”是创新的第一步,只有敢于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创新思维的发生才能成为可能。组织学生就语文课本上提出的主流观点进行辩证思考,能激发学生求异思维,从而促使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产生。教师应当设计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积极问题,鼓励学生就问题做出个性解答,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组织主题活动,强化创新思维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学改革主张创新教育,其中最受到关注的课题在于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三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在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班级里面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大赛:《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翁笔下最浪漫的爱情故事之一,与我国的《梁祝》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影视作品也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学生可自由结合成小组,尝试自编自导自演,进行课本剧比赛。论者曾经在班级组织过这一课本剧竞赛,学生兴致颇高,自己当编剧、导演、场务,甚至自制道具,各项活动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像模像样。正式表演时,论者发现有些小组出于对有情人难以终成眷属的惋惜,改写了结局,不仅让朱丽叶复活,还化解两家宿仇,这种创新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观剧体验,其余学生纷纷拍案叫绝。

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入很多小说、故事类作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二次创作。学生既过了一把当导演、编剧、演员的瘾,也体验到创新给自己、他人带来的乐趣,更愿意参与到此类创新活动当中,可谓一举多得。

三、革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高三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当摒弃传统填鸭式教育理念,营造可以激发创新欲望的良好学习氛围,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思维活动当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与建议,教师不要急于泼冷水,而是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为创新思维的发生、发展提供土壤。

学生的创造潜能只有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当中才能发挥出来,探讨交流是课堂教学当中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三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探讨交流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思维的碰撞和头脑风暴当中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逍遥游》一课讲解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教师可以将这篇经典著作与前不久上映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联系,请学生分组讨论:在学习了本文之后,大家对《大鱼海棠》这部作品的主旨是否有不一样的见解,如果不仅仅将其归类为一部爱情电影,应当如何对其主题进行阐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引入创新讨论活动,不但给学生一种熟悉感与亲切感,同时也使学生觉得轻松、愉快,促使其主动参与思考。小组可派代表发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给以鼓励。

《周易・系辞上》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谓之盛德”,创新是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课题之一。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能力培养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创新教学的研究,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三德育活动范文2

关键词: “活动前置式”教学法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实施策略

一、“活动前置式”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基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和几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法,结合高三二轮专题复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过程进一步进行细化.所谓活动,指师生的教学活动,这里特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预习活动.前置,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前了,把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知识先让学生预习,学生需要了解或者探究的内容提前到了教师的讲解之前,将这种教师在学生预习反馈的基础之上进行释疑、互动、归纳、巩固的教学过程称为“活动前置式”教学法.教学法的理念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活动前置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实施策略

“活动前置式”教学法按照“指导预习、反馈学情—以学定教、互动解疑—当堂训练、检测达成—方法归纳、弥补巩固”四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1)指导预习、反馈学情.课前有明确的预习内容,预习要求,结合导学案,有预习反馈的呈现,对预习结果能进行合理评价.

(2)以学定教、互动释疑.学生经过预习之后,能结合反馈的问题进行讨论,师生活动围绕预习结果展开互动,重点和难点解决到位,师生、生生平等对话,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注重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3)当堂训练、检测达成.采取多种方式对互动的内容进行反馈,对反馈出现的重难点和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纠错、补练,检测课堂达成.

(4)方法归纳、弥补巩固.对整堂课反馈的内容和重难点进行明确的总结归纳,布置有层次性、有针对性、拓展性的练习,进行巩固性训练.

2.高三二轮小专题复习实施实例

课题:《数列与不等式的交汇问题探究》

【预习目标】探究数列与不等式相结合恒成立条件下的参数问题的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选取函数方程、分类、化归的思想方法,寻找突破口.

(一)预习反馈

类型1:求有数列参与的不等式恒成立条件下的参数问题

三、“活动前置式”教学法带来的转变

1.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1)由单一讲解向多向互动,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解决的方式转变.在预习反馈和互动的环节,给足了学生自主讨论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留有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多提问,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师生有效沟通,相互信任,学生形成探究意识.

(2)学生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转变.高三二轮专题复习,针对性强,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不等不靠,自主寻找解决途径,教师引导及时,师生在共同探究中获得自我评估与评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探究的方法和问题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在表达交流中能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前置式”教学法进行再理解与再开发.任何课型,都是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再怎样少讲多练,老师在驾驭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上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结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反馈的差异,结合众多学生掌握的缺陷或者不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目标实现为主旨,合理利用,用自己的风格完成对四个环节的再开发.

2.“活动前置式”模式对高三二轮专题教学的促进

(1)互动释疑环节更具有针对性.互动释疑环节,是在学生在预习了新的内容,已了解目标和自己的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这些正是学生不会或者疑惑之处,因此学生了解的表象为教师的释疑提供了有力的背景.

(2)四个环节的落实相互补充与支持.在具体四个环节的操作过程中,在预习反馈这个环节,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学生哪些能做对,哪些做不对,学生自主生成知识,为教学提供了素材.反馈要求我们围绕一节课的主旨进行有目的的讨论,围绕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进行发散式讨论,之后训练、总结巩固时都将时间交给了学生.

(3)对高三教师个人素养和个性发展的再激发.知识、方法、能力、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七点中我们大多注意的是前四点,如果我们能够结合自己个人的风格和人文修养,采取个性化的前置式模式,抱着研究、内化、吸收、再发展的态度去学习,就会有更多的精彩出现.

四、关于“活动前置式”教学法实践的几点思考

1.讨论的问题是不是学生真正需要讨论的.在给出的讨论时间里,学生讨论的内容不够深入,停留在订正习题上的讨论是假讨论.

2.释疑的内容是教师预设的还是学生出现的.在考核中,教师在释疑的方面,点铺得多,面铺得广,这个也兼顾,那个也要求,教师在释疑的环节预设的学生不会的太多,不能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或者是重点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地补练.

3.检测和巩固是不是落到了实处.四步不是为了追求形式,需要落实当堂检测和课后巩固这两个环节。检测和巩固环节是为将时间还给学生,以训练达成为主旨的检测才是有效的检测.

参考文献:

[1]全,宋乃庆.课程教学模式论:中学教育与农村建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