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1

一、温故而知新,指导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训练,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可以有效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课堂教学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而知识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得到巩固,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以五年级课程《画人像》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人物头像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掌握人物头像的速写知识和速写方法。很显然,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作业来辅助完成。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速写练习和临摹练习,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选择速写,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进行人像的临摹。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巩固速写知识和速写技法,又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让每位同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绘画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选择性作业让学生当家做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要求。以欣赏课《节日的装饰》为例,这一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出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节日的场景录像,展示节日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节日的多彩装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合理科学的作业设计可以使这一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节日的图片,视频,自己动手制作节日装饰,或者分组进行节日装饰展示,这个收集、整理、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一个好的美术作业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生活中万事万物的美,使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

三、作业生活化,有助于学生的德育

小学美术教学应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这一点在美术作业设计中尤为重要。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灌输往往不如学生自己的感悟来得深刻明了。以《献出你的爱心》这一课程为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手段常常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无论是作品欣赏还是“根据边远地区小朋友学习的情况,展开丰富想象”都无法使学生感同身受,给学生一种深刻的感悟,对他们产生怜爱之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设计来弥补这些不足,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我来献爱心”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制作出“爱心物品”献给需要的人,或者仔细观察,然后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生活场景,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爱心”的理解,更有助于德育教育的进行。通过美术作业设计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这是一个完美的作业设计的魅力所在。

四、探究性作业,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设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以《我和昆虫》为例,课程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观察一种昆虫,观察它的形态:大小、颜色,越仔细越好;观察它的生活习性:生活在哪里,以什么为食等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表演将这些表现出来,或者自己动手制作昆虫的卡片等等。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2

一、突出基础性作业训练,夯实数学基础

基础性作业训练不仅起到复习的作用,还可以帮助他们夯实数学学习基础,让他们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为进一步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教师要从基础题目入手,每天配备一定量的基础训练题目,这些训练题不仅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还训练他们的解题速度与准确率。比如,小学数学中涉及的基本运算题,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较准确地完成四则混合运算题,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这些基础性题目体现了学生课堂上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设计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趣味性的作业训练,突出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这类作业训练除了教材中设计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比如,“你知道吗”这一板块,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趣味性作业,引导他们课后展开探究,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他们借助于网络等手段,适度查询补充较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如,当学生学习过“年、月、日”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布置他们借助于家中的日历,探究日历表中横行与纵行数字之间的关系,自己总结发现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设计可操作性的数学实践作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强调学生的理性思维,也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小学数学中,知识间的联系比较多,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小学生的眼里却是高不可攀的,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缺乏一定的数学感。因此,对于形象直观的数学实践作业,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所探究的问题,灵活设计可操作性的数学训练题,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时,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让他们动手实践测量出它的周长,不仅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充分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经过学习提炼,又回到生活中去,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作业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究性作业训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是设计探究性数学作业训练的目的所在。实践证明,通过数学探究性作业训练,让学生从数学思想层面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设计这样的探究性问题: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五、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数学学科作业训练的基本要求。比如: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设计题型多样,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挖掘潜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选择基础题,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作业训练,满足学生的需求。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3

【摘 要】 数学作业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从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对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的对策,分别是:要以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出发点设计作业;要有效的结合作业的质与量;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对策研究

从学生上学的第一天起,作业就贯穿着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的生涯,而这其中的数学作业,是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数学作业在培养并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作业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谨慎思考并使用。如果数学作业这个工具运用的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果运用得不好,大量机械式的作业,不仅掠夺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和精力,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而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在新课标背景下,需要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重新思考作业的作用和意义,并且提高自身作业设计的能力。本文从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希望研究成果为其他小学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亲自调查过多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情况,发现了不少问题。部分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量过大,使得一些学生在一个小时之内根本做不完作业。很多小学生表示,他们除了要做完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外,还需要做完一些家长规定的辅导练习册等等。但是笔者发现,这些作业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巩固和掌握知识的,都是追求以做题为学习数学的核心的,这种理念明显地与新课标中的要求相违背。

根据笔者的总结,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模仿课本例题的题目过多,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题目太少。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虽然做了很多题目,但是类型都是一样的,只是在简单地重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巩固,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这种机械地追求做题数量的数学作业,还会让部分学生对数学题目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第二,纯计算的题目过多,而能够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的题目又太少。这就使得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第三,几乎全部的题目,都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很少有需要学生相互合作完成的题目。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对策研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为了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中达到上述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出发点设计作业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爱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当以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为出发点,从生活中寻找真实有趣的案例,设计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的题目。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学作业,小学生便会喜欢做,愿意做。比如,在我布置的让小学生认识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数学作业中,我让小学生去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以此让他们用手、用眼体验和熟悉这些长度单位,从而巩固对这些长度单位的认识。小学生对此都很积极,作业完成的情况都相当好,而且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也都更进了一步。

(二)有效的结合作业的质与量

小学数学作业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或者发挥多大程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作业的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也并不是说,作业的量越多越好。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还不能持续的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若是作业的量过大,反而使小学生很快厌烦做作业,长此以往,便产生抵触情绪。小学数学作业的用时,一般在30分钟以内比较好。那么,如何保证这30分钟内的学习效果呢?这便需要在作业的“质”上下功夫。一般来讲,作业的重难点要分布合理,能让学生较快较直接地掌握基础知识与重点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作业的“质”与“量”要进行有效的结合。

(三)发展数学思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一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在作业中加入一些探究性的或者需要合作的题目,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集思广益,拓展思维,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让他们做一些比较有深度,可以拓展思维的题目。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尝试做一些稍有难度的数学题,以期能让他们继续有所提高。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则为他们布置一些具有基础性知识的作业,让他们能够完成任务,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教师在对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目标。

参考文献

[1]万泽民.构建自主学习小学数学作业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2014,25

[2]王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有效设计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

有些小学生在教师的题海战术下苦不堪言,每天繁重的作业常常迫使他们奋战到半夜才能休息。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教师,是不应该给学生留如此多的作业的,但是,难道完全不留作业吗?那当然不行,现代教育学专家斯卡特金曾经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一定量的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记忆能力十分有限的小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通过适量的作业练习,融会贯通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但是这样来看,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学生的减负似乎产生了不可调节的矛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教师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完全可以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一、作业的布置应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是应该具有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所以,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尽量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数学是一种注重逻辑性思考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作业的选择时应恰当地融入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题目,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意识的形成,还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追求创新的良好心态。如,我在设计作业时,会让学生根据步行的步子的长度,估算学校到家里有多远,让学生测量家庭里的洗衣机的体积,估算卧室墙壁的面积,测量卧室里面钟表的直径,算出周长等等。学生在完成这一作业的时候,就能充分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的真理。

二、作业的布置应建立在实践基础上

“学以致用”这是所有教学活动中不变的真理,学生只有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紧密相结合,才能使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只有这样,学到的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才能变得清晰深刻。所以,小学的数学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解题过程当中,感受、思考、探索所学到的知识,完善自我的知识构建。例如,在学习“旗杆有多高”之后,让学生测量出家中或学校附近的一些大树或者建筑物的高度;再如,学习了“统计”之后,布置这样的作业:某校五年级二班第三小组学生的抽测考试成绩如下:83、89、81、55、62、70、78、94、84、97、86、100、66、75。

通过解决这两道操作题,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的实践性的了解,课堂知识得到了巩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锻炼,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动手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布置的作业应该具有探究性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是一个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思考运用并最终掌握的过程。传统的重现式数学作业仍然是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认清数学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学科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记忆。但是,在优化重现式作业的同时,教师应该更多地布置一些开放式、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因为在数学题的解决过程当中,思路的选择和把握是最终能否得出正确答案的基础,探究性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多样化、灵活性、发散式的数学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

四、布置的作业要能发展学生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经常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文章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名人轶事、数学的奇闻趣事等等,通过这些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丰富学生对数学科目的整体认识,领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布置作业时可以选择让学生阅读一些类似《小学生数学报》之类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完成数学日记,启发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思考。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陶冶情操,激发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

五、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具有层次性

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资质天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肯定是有所差异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面对差异化的学生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必然会有学生因为不适应作业的要求,即使完成了作业,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不应该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差异化的作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让不同水平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简单、普通、困难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简单难度的作业专门为数学成绩差的学生设计,即一些最基础的课本知识巩固题;普通难度的作业适宜能力中等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拓展提高;比较有难度的作业则比较灵活,注重在理解记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适合尖子生。这样的作业设计,满足了不同水平不同的学生对于作业练习的不同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一种或数种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5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作业设计 趣味性 层次性 探究性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业设计就要以新课标为依据,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性。教师设计的作业要面向全体,尊重个性、重视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实践力。下面是我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一、把握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可以主动、轻松、持久地集中学习。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是勉强完成任务,当然干脆“忘记”的学生也偶尔有之,这就需要布置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通常设计以下三种形式的作业。

1.游戏性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最好的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孩子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游戏变为外部的自我表现,从而获得快乐和满足。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的关系,如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我首先以猜老师年龄的游戏导入,学生纷纷开动小脑筋,思考中先让学生体会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课尾又设计了猜扑克牌的排列顺序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重大价值。

2.操作性作业

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把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教学中我设计了操作性作业,使学生通过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学习《统计》后,让学生到生活中统计家中一个月的开支和家长的收入情况,制成统计图表。又如,学习《奇妙的图形密铺》后,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简单的喜爱的密铺图形,在设计的快乐中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数学美的体验。这样的作业使学习融入了生活的“大课堂”,学生做起来乐此不疲。

3.摘记性作业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不仅自己进行教学反思,而且引导学生写学习数学的反思日记,可以写一写今天学到的新知识,以及感受和体会,也可把这些感受体会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自我反思与评价意识。

二、把握层次性

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强弱之分,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业的布置要体现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发展的先进理念,必须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1.基础题与分层题的结合

学数学离不开一定的数学题练习,我们不提倡搞“题海战”,但不能回避做一些必要的练习题。练习题的布置分三个层次:一是课堂作业作为基本练习题,是巩固和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办法;二是相配套的补充习题,一般作为家庭作业,在练习中可以及时发现一些问题,也便于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三是探究题,题目难度比补充习题要稍微大一些。

2.常规题与陷阱题的结合

课堂教学中除了设计一些常见的重点题外,还应适当安排一些陷阱题。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设几个陷阱,可以让学生在上当受骗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把常规题与陷阱题结合起来让学生练习,学生就会慢慢纠正审题不清的毛病。如,在《分数》学习过程中,我出了这样两道练习:1.一块8/9公顷的地,1/9公顷种黄瓜,5/8公顷种西红柿,其余的种茄子,茄子的面积占多少公顷?2.一块8/9平方米的花圃,月季花的面积占1/3,百合花的面积占2/5,其余种玫瑰花,玫瑰花占花圃面积的几分之几?第一题学生一般都会列出正确算式为:8/9-1/9-5/8=1/8公顷,受第一题的影响,第二题学生往往这样做:8/9-1/3-2/5=7/45。大家都知道,第二题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当大多数学生在跳这个陷阱时,我再指出这样做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证明,我们可以根据每课的知识点和学生的个人情况给学生设计一些陷阱题,让学生在多次掉入陷阱的体验中站起来,直到真正考试时不再掉入陷阱,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巩固题与拓展题的结合

因材施教,既要让学优生“吃得好”,又要让中等生“吃得饱”,更要让学困生“吃得了”。

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布置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对中等生,布置一些稍灵活但不难的题目,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树上的果子;对有潜力的学生,布置一些拓展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枯燥单调,同时也让学生通过思考,体验解题过程的奇妙与快乐。

三、把握探究性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究者。

如,学习《千克与克》之前,让学生先到超市走一走,看一看物体重量的标示,再掂一掂物体的重量,观察后让学生初步感知“克”与“千克”,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如,学习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后,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每月用水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写一份合理用水建议书。

总之,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思维的发展。只有有效布置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亦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03).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6

关键词:数学价值;数学乐趣;学生主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知识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生动有效、新颖丰富、贴近生活实际、富有探索与思考的数学练习设计,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主动探究数学的奥妙,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贴近生活的练习设计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练习设计只有贴近生活实际,才能完美地展现出数学本身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身边的诸多实际问题能用数学进行解答,数学具有直接的用处,从而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进行“对称、平移和旋转”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等情境,教会学生将这些旋转方法运用到平面图形的变换上,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图案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学术作品的交流评价活动。在评价中可以指出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运用于窗花、陶瓷等工艺品的制作中,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加努力,成就一番事业。通过进行贴近生活的实践练习,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充分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及数学知识,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二、充满童趣的练习设计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基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的注意力常常难以集中,枯燥的练习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反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照教学目标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掘习题本身的内容,采取诸如猜谜语、游戏设计、数学迷宫等多种形式,使练习的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且充满童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集中的注意力、昂扬的兴趣投入学习活动中。

三、练习设计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身心。而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课堂练习尤为如此。教师在策划练习设计时,需要本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使学生真正成为练习的主人,主动去探究练习,而不是被练习。如在学习“运算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练习设计,每组两个加法算式,它们的加数调换了位置,并创设 “加法宫殿”运砖的情境,要求把写有算式的砖头运到相应的地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交换律。在学生进行一块块的“运砖”练习时,教师适时进行提问,询问学生是否能想出其他办法,使砖头能运得再快点,且不能出错。

四、探究性练习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

学生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并非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只有真正去动手实践、合作探索,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思想、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问题的探究者,由此真正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真正意义。如,在学习面积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寻找身边的周长、面积问题的练习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练习,再从校园、班级、家庭等处收集相关周长、面积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进行交流与讨论,探索、解决问题。探究性练习设计能引导学生走出小课堂,进入大社会,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数学、探究数学,不但由此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有效培养、锻炼了学生观察、分析、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等能力。

五、开放性练习发散学生的思维

开放性练习指的是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展性、探究性、发散性、创新性等特点。开放性练习能激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发散思维,激活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推理能力及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想。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小学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