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原子质量分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原子质量分数范文1
类型一、求物质的化学式
1、 已知各元素的质量比和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求化学式。
[例1]已知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X、Y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40,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31:16,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其中X显正价,Y显负价)。 [解析]先设出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mYn,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A,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A。然后根据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各自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比列出计算关系式,X:Y=31Am:16An=31:40,则m:n=2:5,写出化学式X2Y5。
2、 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求化学式。
[例2]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当A与B两种元素相互化合时,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当最外层电子数≤3时,在与其它元素化合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4时,在与其它元素化合时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根据电荷数,按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的顺序,把电荷数约分后十字交叉即可写出化学式。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与B元素化合时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A2- ;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与A元素化合时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B3+ ,则根据 B3+ A2- 可得出化学式为:B2A3 。类型二、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的质量比
[例3] 在Fe2O3和Fe3O4两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比2:1,则Fe2O3和Fe3O4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多少?
[解析]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白两个关系:一是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各自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比;二是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各自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的比。设在Fe2O3和Fe3O4两种物质中,有X个Fe2O3分子和Y个Fe3O4分子,则在Fe2O3和Fe3O4两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2×56X):(3×56Y)=2:1,可解得X:Y=3:1,假设X=3N,则Y=N。Fe2O3和Fe3O4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Fe2O3:Fe3O4=(160×3N):(232×N)=60:29
类型三、已知混合物中各成分化学式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另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4]已知在FeSO4和Fe2(SO4)3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m%,求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仔细观察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两种物质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都为1:4,根据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各自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比计算,混合物中硫和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S:O=32:(16×4)=1:2 ,即氧元素的质量为硫元素的2倍,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m%,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m%,剩余的则是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m%-2m%=1-3m% 。
类型四、已知样品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关纯度的计算。
[例5]已知某硝酸铵样品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2%(杂质不含氮元素),求此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
[解析]此类习题涉及纯度的计算,应先推导出纯度的计算公式,设样品的质量为m,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x,则硝酸铵的质量为mx,氮元素的质量为32.2%m。而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80×100%=35%,则氮元素的质量为35%mx,所以32.2%m=35%mx,则有 x=32.2%÷35%,即可得出纯度计算公式:纯度=样品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这种纯净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NH4NO3%=32.2%÷35%=92%
*此类涉及纯度的计算,可让学生牢记此公式,以便直接运用。
例如:已知某Fe2O3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7%(杂质不含铁元素),求此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根据公式可得出 Fe2O3%=63.7%÷[(56×2)÷160×100%]=91%
根据化学式计算的题型很多,就不一一列出,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拓展解题思路,积极总结,不要让学生误认为初中化学知识少、计算少,错误的把化学定格为记一记,背一背即可,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功,教师一要预设学生的“未知”,为学生选准探究内容、探究重点;二要关注生成,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说出相应变动,或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或调整教学进度,或将差就错,变学生错误为新的学习资源。三要适时点拨、引导,“该出手时要出手”,把握时机,疏通探究途径,拓展探究成果。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数学魂、数学味,这个“魂”和“味”指的是数学课是否让学生思考,是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核心是在思考过程中,学生是否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是否通过思考,掌握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方法、理解数学思想。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
化学原子质量分数范文2
即:百分数=整体中的一部分 整体×100%.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在不同的概念中,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对概念的涵义正确理解,才能解决这一难点.但是往往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掌握,这就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大的障碍.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计算中,经常对下列的问题("成活率"、 "及格率"、 "浓度"等)进行计算.例如,
1.某班栽了100棵松树(整体),活了80棵(整体中的一部分),我们就说该班所栽松树的"成活率"是80%.
2.某校有学生1000人(整体)参加考试,其中有630人(整体中的一部分)及格.则这次考试中的"及格率"为63%.
3.将15 g食盐(整体中的一部分)加入到85克水中溶解形成100克食盐水(整体).我们就说该食盐水的"浓度"是15%.
上述中的"成活率"、 "及格率"、 "浓度"等都是用百分数表示的.九年级化学中的"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纯度"等也都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
一、体积分数
气体混合物中常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混合物中某种成分所占的比例.
体积分数=总体积中的一部分 总体积×100%
例1 现有100升空气,其中有氧气21升,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分析:100升空气是整体,21升氧气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解:氧气的体积分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空气的体积 ×100%=21 L 100 L×100%=21%.
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
二.质量分数
1.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实际质量
化合物的实际质量
×100%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在上面的计算式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整体,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是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中的一部分.
例2 计算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N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N原子的个数 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
14×2 80×100%=35%
答: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例3 240 g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硝酸铵的总质量240克是整体,氮元素的质量是硝酸铵总质量中的一部分.在化合物中,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实际质量 化合物的实际质量×100%
解:设240 g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x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N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N原子的个数 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
14×2 80×100%=35.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x 240 g×100%=35%.
x=240 g×35%=84 g
答:240 g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为84 g
2.计算混合物中某种成分所占的质量分数
例4 100 g某稀硫酸恰好与13 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这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是溶液中的一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整体中的一部分) 溶液的质量(整体)×100%
.此题中的整体是100 g稀硫酸,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溶质硫酸的质量(整体中的一部分),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解: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98
13 gx
65 98=13 g x x=
98×13 g 65=19.6 g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硫酸的质量 稀硫酸的质量×100%=
19.6 g 100 g
×100%=19.6%.
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例5 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测得5g该碳酸钠样品中含有0.25g氯化钠,则该碳酸钠样品的纯度是多少?
分析:此题中碳酸钠样品是整体,该样品是由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碳酸钠是整体中一部分.
解: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碳酸钠的质量 碳酸钠样品的质量×100%=
5 g-0.25 g 5 g×100%=95%.
答; 该碳酸钠样品的纯度是95%.
例6 某化学实验室为了测定某钢铁样品的纯度,将钢样10 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了0.35 g氢气.则该钢铁样品的纯度是多少?
分析:此题中钢铁样品是由纯铁和碳等杂质组成的混合物,钢铁样品是整体,纯铁是混合物钢铁样品整体中的一部分.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出钢铁样品中纯铁的质量,然后就能计算出钢铁样品的纯度.
解:设参加反应的纯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2
x0.35 g
56 2=x 0.35 g x=
56×0.35 g 2=9.8 g
化学原子质量分数范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实验演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形成初识,科学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250ml)、玻璃管、单孔胶塞、气球、白磷、烧杯(100ml)、铁钉、玻璃片、蜡烛、火柴、镁条、石棉网、坩埚钳。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
1、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2、问题提出:
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会是怎样的关系?
二、活动与探究
实验方案
在250ml锥形瓶底部铺层细沙,放在一火柴头大的白磷,在橡皮塞上插一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使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称量。将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将橡皮塞盖好,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称量。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CuSO4溶液,将几根铁钉同时放在硫酸铜烧杯旁边一起称量。将铁钉放入CuSO4中观察至不变色,称量。
实验现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
理解:
(2)情景与讨论:
情景⑴: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称量,点燃蜡烛,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情景⑵:取一根用砂纸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称量。在石棉网上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观察反应现象并比较反应前后质量。
4、讨论与交流:
⑴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⑵对于前面方案一中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⑷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四、反思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是
五、板书设计
一、活动与探究
实验方案
在250ml锥形瓶底部铺层细沙,放在一火柴头大的白磷,在橡皮塞上插一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使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称量。将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将橡皮塞盖好,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称量。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CuSO4溶液,将几根铁钉同时放在硫酸铜烧杯旁边一起称量。将铁钉放入CuSO4中观察至不变色,称量。
实验现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对化学方程式教学,教师通过互动性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讨论总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
2、用文字描述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我们知道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不仅书写方便,而且从化学式还可以知道物质的内部构成。那么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用一种式子来表示呢?
二、引入新授
1、化学方程式:
⑴定义:
⑵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O2CO2为例
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
微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了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了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化学方程式意义(与读法一致)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⑴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CuO+H2Cu+H2O
Mg+CuOMg+Cu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物、生成物粒子比
生成物、反应物质量比
质量守恒
⑵归纳: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三、课堂练习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3B====2C中,C的化学式用A、B表示是()
A、AB2B、AB3C、A2B3D、A3B2
四、课外练习:点拨P137
五、反思与体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O2CO2为例
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
微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了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了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化学方程式意义(与读法一致)
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CuO+H2Cu+H2O
Mg+CuOMg+Cu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教学后记】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及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过程与方法:以师生互动为课堂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练习与讨论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教学难点】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创设情景: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遵循质量守恒原因是什么?
2、引入: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等号两边原子种类与数目的关系。
二、进入新授
1、阅读教材P95第三自然段-P96,了解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目的。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⑴
⑵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写⑵配⑶标⑷等
5、结合实际讨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目的:使等号两边的和相等)
⑴最小公倍数法:(氧两边各出现一次)
阅读教材P95-96学习配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Al+Fe3O4Al2O3+Fe
⑵奇数配偶数的方法(左右氧出现多少次)
例:CH4+2O2——H2O+CO2
练习:FeS2+O2——Fe2O3+SO2
KClO3——KCl+O2
⑶定“1”法:以化学反应中组成最复杂的物质的化学式系数定为1,再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化学式复杂或有机物燃烧)
例:KMnO4——K2MnO4+MnO2+O2
练习:C3H8+O2——CO2+H2O
CO+Fe3O4——Fe+CO2
H2+Fe3O4——Fe+H2O
三、课堂练习:教材上P98习题
四、反思与体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五、板书设计
1、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目的。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⑴
⑵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写⑵配⑶标⑷等
5、结合实际讨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目的:使等号两边的和相等)
⑴最小公倍数法:(氧两边各出现一次)
⑵奇数配偶数的方法(左右氧出现多少次)
⑶定“1”法:以化学反应中组成最复杂的物质的化学式系数定为1,再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教学后记】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掌握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理解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进行。首先要把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与方法,并依据它进行规范化、准确性地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在掌握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各种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⑴KMnO4—K2MnO4+MnO2+O2
⑵CaCO3—CaO+CO2
二、引入新授:
研究物质间的化学变化常涉及量的计算,而化学方程式正体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取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取一点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
三、新授:
1、例1:加热分解31.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2、归纳解题步骤:
3、例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吨氧化钙,要碳酸钙多少吨?
四、巩固练习
教材P100习题
五、收获和体会
解题步骤:
(1)设未知数
(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已知和待求的量在相应的物质下面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要作答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整理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使学生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原则。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原则
【教学难点】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分组练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1、物质的分类
下列物质⑴铁⑵高锰酸钾⑶水⑷碳⑸氮气⑹氧化汞⑺食盐水⑻汞⑼海水⑽空气⑾冰水混合物⑿氯酸钾⒀氧气⒁氦气⒂氧化镁
(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2、化学符号
元素符号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一个原子⑶金属、稀有气体、固体非金属可表示单质
化学式⑴表示一种物质⑵表示组成的元素(宏观)
⑶表示组成的元素⑷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微观)
化学符号前加上适当数字后,通常只具有微观意义
例H2O⑴表示水⑵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⑶表示一个水分子⑷表示每个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练习:1)2000年国家药管局紧急告戒患者,立即停用含PPA(化学式为C9H4NO)的感冒药,关于PP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里含有20个原子B、它由四种元素组成
C、它是一种氧化物D、它是一种化合物
2)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组成
B、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保持维生素C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维生素C分子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E、忌偏食
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B、ClC、HeD、CO
4)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⑴2H⑵H2⑶2H2O(两个2都需解释)
5)用于火炬接力的丁烷(C4H10)(打火机内液体)乳酸C3H6O
鲨鱼体内有抗癌作用的”角鲨烯”(C30H50)葡萄糖C6H12O6
“脑黄金”不饱和脂肪酸之一C26H40O2尼古丁C10H14N2
“盖中盖”有效成分为葡萄糖酸钙(C6H11O7)2Ca叶绿素C55H70MgN4O65
3、化学计算
1)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2分之一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4)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x+B的相对原子质量×y
5)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AxBy中
mA:mB=A的相对原子质量×x:B的相对原子质量×y
6)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AxBy中
A%=A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原子个数:X=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质量分数/A的相对原子质量
7)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mgAxBy中,mA=mg×A%mB=mg×B%
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100%
练习:
1)镭22688Ra是居里夫人发现的一种有放射性的元素,226为相对原子质量,88为其质子数。则镭元素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_______。
2)某些商品广告常有“补铁”“补钙”“补锌”等词语,这里的铁、钙、锌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无法确定
3)某物质的化学式为HnRO2n+1,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化合价是________。
4)已知R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则R(NO3)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54B240C185D213
5)H2、O2、CO2、SO2各一个分子,按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若各取1g上述气体,则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6)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7:1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
7)某药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8,在其分子中,C占76.83%,H占9.76%,N占8.54%,O占4.88%。则该药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8)某化合物A6.2g燃烧后,生成8.8gCO2和5.4gH2O,试通过计算后确定A的化学式。
9)某气体与CO混合气体中,经分析含氧58%,则该气体为()
ASO2BH2CCO2DNOEO2
10)某不纯的NH4NO3样品,经分析知其中含N36%,则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ANH4ClB(NH4)2SO4CCO(NH2)2D无法确定
11)有一不纯的NH4NO3样品,经分析知其中含N30%。则该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2)含碳酸钙(CaCO3)80%的石灰石(其余成分不含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3)对于SO2和SO3
A、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SO2和SO3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B、若SO2和SO3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则SO2和SO3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化学原子质量分数范文4
化学概念往往都是“成群结队”出现,而且众多概念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澄清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基本概念教与学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表示知识范围的大小的同一知识系列概念,可启发学生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用对应的数学手段――集合加以表示。如: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化合物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就可以用集合的定义表示成:
对那些从定量角度反映概念内涵,而仍以文字形式给出的概念可让学生通过对概念认真分析,弄清各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用代数式的形式把概念“翻译”出来。例如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相对原子质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然后依据课本中定义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翻译”成下列代数式: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再指导学生通过练习的形式对概念加以巩固,在实际计算中体验相对原子质量的真正含义。如果学生只注意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数值大于等于一。
实践证明,用数学手段(集合、代数式等)处理化学概念,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概念和澄清概念相互关系的难度。同时对学生掌握和应用概念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实验对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概念教学往往强调的语言较多,绕来绕去,让学生感到化学很难学。为避免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进一步从微观角度去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学生就会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自然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内动力大,对理论问题认识清楚。再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三、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相关概念的本质
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运用造成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对概念的本质掌握不牢、理解不准,特别是对一些本质属性相似的概念更是如此。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让学生辨别其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要点和特征,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启发学生积极的抽象思维活动。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再如分子和原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辨析,使学生明确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印象,从而理解概念。
四、通过反面论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逆向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理解、掌握每一个概念。如对于“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这一概念,反过来问“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吗?”学生容易看出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除了分子外,还有原子、离子。如铁是纯净物,但是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纯净物,但是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再如,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概念,可理解为同种元素的粒子中质子数一定相同。如氧元素里的16O、17O、18O三种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质子数均为8);氯元素里的氯原子与氯离子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均为17)。但是反过来问“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吗?”如钠离子与铵根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它们不是同种元素。教学中要及时指导学生运用反面论证的方法,对所学概念反复认识,以达到深刻理解概念的目的。
五、通过练习巩固,灵活应用概念
对难理解的概念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练习题,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这些概念。事实证明,一道好的、典型的习题,不但能起到检验被试者是否准确记忆和理解概念的作用,还能提供从多方面深入认识概念的机会,甚至还能起到深化和发展概念的作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或筛选出来的质量较高、对应性较强的习题,经过练习之后,会把学生认识概念的水平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六、抓住概念的关键词,灵活记忆
概念关键词的记忆和理解,是准确掌握概念的前提;强化概念应用,是概念拓宽、深化的关键。例如,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一变”和“二不变”。“一变”指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二不变”是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但物理性质可能变。又如:单质的概念中要强调两点:一是同种元素,二是纯净物。因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这样的要点,不仅便于记忆,又能将重点准确地理解。
化学原子质量分数范文5
(3)某营养口服液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亚铁、葡萄糖酸锌、鸡蛋蛋白粉、蔗糖等。该营养液能为人体补充的微量元素或营养素是()
A.铁元素B.油脂C.维生素D.
(4)将酚酞试液滴人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由此可得到的信息是( )
A.碳酸钠是一种碱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C.碳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
D.
(5)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是()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按题目要求找出正确的选项,然后根据选项所具有的知识特点书写相应的内容,该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与人体健康、酸碱指示剂及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等知识,是集化学选择、书写于一体的学科内综合性考题。
答案(1)C;Fe(或Ne、C等);(2)B;NaOH+HCl=NaCl+H20(或CaC03+2HCl=CaCl2+H20+CO2等);(3)A;锌元素(或糖类、蛋白质);(4)B;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或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等);(5)C;H2SO4等。
评析这是07年江西地区的中考题,它打破了以往纯粹、单一的选择题型或填空题型的界限,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打消了学生选择题不会可以试着猜的想法,让学生在真正会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相应知识的应用能力,更为全面、准确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自编试题
例2(200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根据右图中所有数据,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计算结果精确到0.l)
解析根据试题情境可以知道:命题者的意图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稀硫酸。
答案示例:配制450 g 20%的稀硫酸溶液,需要98%、密度为l.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
解:设需浓硫酸的体积为x
x×l.84 g/cm3・98%=450 g×20%
x=450 g×20%/( l.84 g/cm3・98%)=49.9 cm3
答:浓硫酸的体积为49.9 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说明(1)以上各题凡涉及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写错化学式、未配平、不注明反应条件、沉淀、气体符号均不得分。
(2)答案包括两项或两项以上,缺一项即不得分。
(3)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的其他合理答案均酌情赋分。
点评传统的考试命题方法一般是教师命题学生做题,学生跟着教师走,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这种“垄断”形式越来越被打破;给出情景让学生命题然后求解的题型越来越普遍,它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很好的考察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凸现了中考化学命题中的人文精神,达到了“双赢”的教育目的。
三、改错题
例3(2007年吉林)下面是小刚计算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的解题过程。
解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N的相对原子质量×N的原子数/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14×1/80×100%=17.5%。
答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5%。
小刚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是。
解析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N的相对原子质量×N的原子数/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14×2/80×100%=35%,本题中氮原子个数为2,而小刚计算时将氮原子个数误认为1,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为17.5%。
答案小刚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是:N的原子数弄错了,应乘以2,而错乘了1。
点评本题巧妙地将对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考查,置于相应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很好地考察了学生的纠错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开放型考题
例4(2007年山东威海)实验室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现有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及足够多的硝酸钾晶体和蒸馏水,请选用上述的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解析在给定的条件下欲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可采取以下方法:
(1)用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中和水进行配制,即将其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加入水的质量为:50 g-25 g=25g 。
(2)用硝酸钾固体和水进行配制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50 g×20%=10g,H2O的质量为:50 g-10g=40g 。
(3)用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晶体和蒸馏水配制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50 g×20%-20 g×15%=7g,需要水的质量:50 g-20 g-7g=23g 。
答案
方案一25g溶质质量分数40%的硝酸钾溶液25g水;
方案二10g硝酸钾和40g水;
方案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7g硝酸钾和23g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化学原子质量分数范文6
关键词:物质的量;教学;疑难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124-01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使学生清楚地、准确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对学好化学十分重要”。布鲁纳在《教学过程》中指出:“教学一门课程,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概念,以这些基本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概念相伴随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1]
教师应精心设计思考题进行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基本概念。“物质的量”是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涉及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贯穿于化学课程的重要概念。许多学生在初学本部分内容时,不能较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新概念,遇到相关内容时,难以下手。教师有必要分析学生学习知识时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找出较好的教学方法,突破“物质的量”这一难点。下面谈谈“物质的量”教学中面临的疑难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明确七个基本概念及单位
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时应注重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已有知识进行教学,并对比各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
二、区分八对关系
教师在讲解时应引导学生对比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如下罗列、解析了8对易混淆的关系:
1.物质的量和摩尔
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开;不能说“硫酸的量”,而应该说“硫酸的物质的量”。 摩尔:不是质量单位,也不是数量单位,是“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单位。
2.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
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理论值是一个十分严谨精确的科学定义,定义是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即为0.012kg12C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目,是一个准确值,无误差之意。常用“NA”表示。而实验值是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出的实验数值。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测定的数值将日益精确。通常使用的是6.02×1023这个近似值。
3. 1mol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一个物理量,是单位物质的量(1mol)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单位为g/mol。如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而“1mol物质的质量”的中心在“质量”上,例如1molCO2的质量为44g。
4.摩尔质量和化学式式量
物质的摩尔质量与其化学式式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仅仅是在数值上相等,如:1mol任何原子或单核离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如M(O)=16g/mol;M(Cl)=35.5g/mol;M(Cl-)=35.5g/mol。
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如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1mol任何原子团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原子团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M(OH-)=17g/mol。
5.中文名称与化学式
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必须使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能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基本格式是:x mol + 粒子符号,如:0.5molH2;3.4mol Na+。虽然氢原子与H,氧气与O2,氢氧根与OH等有着相同的化学意义,但在使用时应该遵循规则,不可想当然地乱用。
6.不同的物理量与相应单位的对应关系及表达方式
如“1molH2SO4是98g”应改为“1molH2SO4的质量是98g”。“36gH2O是2mol”应改为“36gH2O的物质的量为2mol”。
7.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以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之比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号为w,以百分数表示;
后者是以单位体积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CB,单位为mol/L。
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中溶剂量的确定方法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需要确定溶剂的量(无论是质量还是体积!),只要配制时对容量瓶定容即可;而后者则需要求出溶剂的质量或再折算成体积。
根据知识的正迁移原理,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学习的知识技能发生积极影响,起到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概念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复习已知概念,能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新概念。[2]例如,在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溶液的浓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并指出质量百分比浓度只是溶液浓度的方法之一。这样做学生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概念,又为学习新概念做好准备,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