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1

它在企业的文化传承和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凭证作用、媒介作用和文化教育作用。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真实性、历史性和权威性特点,是企业文化教育的生动素材。由此可见,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在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其作用更是非同寻常的。档案文化作用的重要性明确了在新形势下,积极开展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部门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1.1企业档案文化建设的现状

企业档案文化建设是当今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今后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它已经成为影响档案改革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全社会呈现出了“文化热”现象,但档案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的基础文化和核心地带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发展相比远远是滞后的,其价值功能还未能得到很好发挥。

1.2档案部门如何做好自身的文化建设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是优秀文化成果生产和创造的根本保证。建设档案文化,关键就在于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造就一批文化底蕴丰厚的专业型复合人才。在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基础上从而提升科学的档案精神,塑造良好的档案形象,提高档案部门的大众信誉。总之,档案文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工作任务,在新时代文化背景条件下,档案部门在开拓思路、提高认识的前提下,应强化档案文化建设意识,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营造浓厚的档案文化服务氛围。

2企业档案的收集、管理与开发利用新经验、新方法

企业档案工作要抓住机遇,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多探讨利用新方法,新经验,力求实效,积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真正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对于科研院所而言,其科研档案的价值是不可言喻的。对科研档案的收集、管理与开发上要有适合本单位的应对方式,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新经验,探索新方法,对科研档案实行全过程管理,经常主动深入到研究室、车间和各部门指导科技人员做好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工作,确保归档材料齐全、完整、准确,达到规范化管理的标准。

3结语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2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

加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培育企业精神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形象、理念和行为上树立品牌意识,树立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理念,自觉把自身利益和企业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集体观念,大局意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的需要。职工的心是企业的根,职工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企业的生命。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凝合剂,它丰富职工的内心世界,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树立共同的理想,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培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齐心协力,共谋企业发展。

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形态的企业管理手段, 必将促进企业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催剂和桥梁纽带。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不断进步的产物,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工会工作的题中之义

企业文化内涵丰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多要素、多层面、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党政工团共同努力,齐抓共建。密切与行政合作,充分发挥工会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一方面,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由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工会组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职工,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履行工会职能的具体要求,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教育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树立企业形象,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综合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又具体体现在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员工的一言一行。通过灵活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工会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有利于动员和组织职工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其次,工会拥有众多的活动阵地。无论是宣传发动、教育引导还是活动熏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而工会则拥有各种完善的文体活动设施。这些设施,为动员引导职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为职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三,工会拥有多种活动载体。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各种载体,工会可以发动职工参加如主题演讲比赛、文艺会演、各种演唱会、体育运动会、美术、摄影、书法展览、知识竞赛、卡拉OK比赛、岗位练兵、业务技能比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载体,充分运用好这些载体,开展符合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的寓教于乐的活动 ,帮助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具有重要作用。

三、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发挥造势作用。职工群众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工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和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和载体,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内涵,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规范行为,树立精神,塑造形象,凝聚力量上下功夫,使广大职工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共识。

2、发挥教育作用,在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工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帮助职工提高市场意识,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首先,工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通过开展全员素质工程教育活动和“学专业知识、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 的活动,鼓励职工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受益的思想。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各种专业知识竞赛、专业技能大赛、专业培训等,岗位练兵、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3、发挥引导作用,在营造民主气氛上下功夫。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发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3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志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建设和谐文化,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把建设不同文化和谐共处、协同并进的有机文化体系作为重要方向。和谐文化是一个由多种不同文化构成的文化体系,既包括传统文化,又包括现代文化;既包括本土文化,又包括外来文化;既包括民族文化,又包括地域文化;既包括主流文化,又包括非主流文化;等等。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有机的文化体系,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协同并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同时,和谐文化作为一种有机的文化体系,还体现在它能与时展相协调。文化在不同时代必然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与现时代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相协调的文化体系,才称得上是和谐文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建设和谐文化,必然具有特殊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应该是与时展潮流、世界发展状况相协调的文化体系,是与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相协调的文化体系,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努力建设这样一种有机的文化体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把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作为根本目的。任何社会的主流文化,本质上都是对其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肯定和追求,从而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一个社会只有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才能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合力。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人们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能够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具有健康的价值取向、向上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把推动形成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作为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要在这种多样性中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关键是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和谐理念和和谐精神。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应紧紧抓住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这一关键,把它贯穿到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去,贯穿到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关系中去,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去。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引导人们形成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和群众基础。

把鼓励和保护创新作为有效途径。和谐是动态的、发展的,和谐文化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应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宝库中吸取营养,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密切关注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新趋势,积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传播先进文化,不断提高文化的科技含量;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精神文化产品,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4

关键词:农村文化;转换角色;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89-01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题,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要想繁荣群众文化,必须在农村建立起农民自己的文化队伍,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的文化事业,从而实现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在开展送文化下乡过程中,发现了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我们在开展农村基本建设的同时,深切体会到:农村文化建设将面临着新的战场,定位是否准确,内容是否丰富,方法是否科学,都将是基层文化部门肩负的重要任务,甚至关乎国家大计的顺利实施,刻不容缓。

(二)“送文化”已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农民送文化,对改善农村文化状况,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城乡沟通,让农民享受文化成果起了一定作用,受到了农民欢迎。但单一传统的“送文化”下乡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你送什么,农民就接受什么,农民看过了笑过了也就结束了”。再者,所送的“文化”内容也不能完全符合农民的口味,更不能在当地生根发芽。

(三)“送文化”的价值取向有待商榷和重新思考。

我们在“送文化”下乡过程中发现,有时“送“的代价很高,农民也负担不起,用繁重的经济负担来解决农村的文化建设,试想它在农村的受欢迎程度和实际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又如何能让农村文化兴旺起来。

因此,光靠“送文化”下乡已远不能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不能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还是农民朋友的话提醒了我们:给我们送文化还不如给我们“种”文化,的确,农村文化必须根植在他们自己的土壤。

二、实现“种文化”的本土思考

1.“送文化”并不意味满足了农村的文化需求。

2.农民才是真正繁荣农村文化的建设者。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不是靠政府建设也不是靠城里人下乡建设,其建设的主体,只能是农民自己,他们是农村先进文化的享受者也是建设者。有了内生力的驱动,农村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3.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文化活动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农村文化其根在农村,贵在特色,只有植根农村沃土,才能枝繁叶茂,存之长远,流之宽广。这就要求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一定要担纲“主角”唱“大戏”。自然,“种文化”要取得好效果,一定要培育“良种”,并使这些“种”下去的文化种子 ,把农民从文化的看客变成主角,着力在农村培养一大批懂文化、热心于文化、善于经营的文化人。 建立一支专职农村文化管理队伍,加强对农村文化艺术的辅导培训,开启农民的智慧和艺术天赋,整合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资源,从农民关心的问题入手,创作出贴近农民生活的作品。如今,全市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已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拿起锄头能种田,放下锄头会演戏”的新型农民。他们活跃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把新农村建设的大戏越唱越热闹。

三、关于“种文化”的付诸实践

要把“送”文化下乡,变成下乡“种”文化。以笔者愚见,不外乎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认识

不少人认为新农村建设只要把农村的经济建设抓上去就可以了,因此,也就无须再化更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抓文化建设。这样的观点,既有悖于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又影响当前整个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为此,要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地域差异性、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整体性来看待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要注重农村文化的整合与提炼

在中国任何一个农村,文化一直存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农村建设,如何整合自身区域的农村文化,作为基层文化管理部门来说,必须把握好几组关系。即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的承接关系,农村文化内涵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地域文化和源文化的融合关系。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5

党的十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小康社会的特点是经济持续发展、文化大幅提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将出版物及时的传播到城市、农村读者的手中,特别是贫困地区更要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落实。

贵州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实力远落后于发达省区。在此背景下,贵州进一步抓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出版物发行网点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事关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事关文化产品及时、通畅、便利的鞑ィ事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全面加快、加强贵州省出版物发行体系建设。

以“农家书屋”为依托

积极推进乡镇发行网点建设

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基本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它的辐射作用仅限于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及其周边,辐射力有限,农家书屋的图书相对固定化,群众适时和个性化的购书需求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贵州省有1459个乡镇,以农家书屋为基础,在乡镇建设出版物发行网点,才能形成完整的基层新闻出版服务体系。建设乡镇发行网点可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倡导大型企业和热心公益事业的有识之士参与建设乡镇发行网点的工作;地方政府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制定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支持乡镇发行网点建设。

利用新华书店的优势

稳步开拓农村图书市场

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新华书店网点对于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为读者提供优良的精神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利用新华书店的自有优势,稳步开拓广袤的农村市场已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发行网点,新华书店有其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新华书店作为图书发行的主渠道,积极探索开发和培育农村图书市场,已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华书店从省(市)店到基层县店,能够上下贯通,及时、准确地贯彻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灵敏反映图书市场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互通信息,为稳定农村图书市场提供保障。

农村图书市场的开拓,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必须稳步推进,不能盲目行事。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利用乡镇邮政、供销、农技等部门的资源与其合作经营;二是在一些小型乡镇和农村人口较为集中的村寨设立售书机自动售书;三是借助“全民阅读”、“送书下乡”、“农家书屋图书配送”等活动,组织员工到农村摆摊设点,对农民进行优惠售书。

借“全民阅读”东风

开展农村阅报栏建设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支持促进推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们党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解决新世纪新阶段的“三农”问题开辟了新途径。现在,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把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送到农民群众手中,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具体行动,这对宣传思想工作来讲,是一项非常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把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着眼于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促进和推动这三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是通过营造浓厚氛围支持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舆论引导,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支农惠农政策,深入宣传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深入宣传农村基层组织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新经验,深入宣传社会各方面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创造、新成效,认真总结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全面展示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引领新农村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通过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促进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重点是把“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精心设计载体,建立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通过繁荣发展先进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在一定意义上讲,农村文化的相对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农村实际出发,满足群众需求,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农村的风貌有一个大的改观。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农民群众提供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和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化服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懂技术、会致富、讲文明的新型农民。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