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税收的经济职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税收的经济职能范文1
关键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150-02
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就是指实现财政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也需要保证相同程度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我国的财政状况。现就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促进财政经济循环发展的对策。
一、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简述
对于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理解,目前支持三种观点。
其一,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是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具体来说就是财政收入能够有效的满足财政支出,这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和支出平衡是非常有利的。
其二,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是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全国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要快。
其三,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是指财政建设支出约占财政总支出的四成。
从以上三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理解内容,可以充分说明财政与经济是辩证统一关系。为了促进我国财政经济可以长期稳定、协调的发展,应当积极努力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发展。
二、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的问题分析
面对当前我国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应当对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有效的解决和处理问题,促使财政经济协调发展。目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财政资金管理不足
有效的财政资金管理可以提高财政经济水平。财政资金管理上还有不足,表现在:
其一,财政资金投资决策不合理。正确的财政资金投资可以创造更多的资金。但这要求制定合理的财政资金投资决策,以此来合理的开展经济项目,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财政资金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因为投资项目资料掌握不全、政府对投资项目了解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所制定的投资决策中存在资金投入规划不合理、资金控制不科学等问题,容易导致财政资金浪费。
其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存在问题。因为当前财政绩效管理制度位级不够、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资金绩效标准不科学、资金绩效高低差距较大、资金绩效评价不准确等,这使得财政资金绩效不真实、不准确、不合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财政资金损失。
第三,资金管理粗放,体制机制不健全。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不科学、专项资金界定模糊不清、财政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当前资金管理粗放的表现。在财政管理体制上,还有责权、事权、财权划分不明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完善;财政奖励补贴资金管理有较大的随意性,后续监督管理手段跟不上。这些都会影响到当地的财政经济发展。
(二)财政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就当前我国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财政资金支出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多数地区还属于“吃饭财政”,没有多余资金搞经济建设。一些地区用于教科文卫等基础性、保障民生类的财政资金较少,难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财政支出随意性较大,预算约束不足,促使财政资金未能真正用到实处;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没有完全纳入预算管理;一些地方负债较重,还本付息资金在一点程度上影响预算支出安排,财政资金非常紧张。上述都对财政资金良性循环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影响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因素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税收政策调整不到位。在当前我国税收政策存在调整不到位、不合理的情况,造成企业承担的税负不均衡、不平等。有的企业税负严重,也有企业享受地方自己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收入返还等,不利于市场化统一发展;税收征管还有不足等。税收政策还不完善这一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企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其二,区域经济布局的不合理。在我国很多地区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建设项目“一哄而上”。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对当地经济发展布局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而是从眼前的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重复投资,短时间内集中上马大批同质项目,企业肆意的进行生产建设活动。一旦市场出现什么“风吹草动”,当地经济立马受到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收入均衡稳定性。
其三,财源基础薄弱,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当前我国存在财源基础薄弱问题,很多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并且当地没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带动当地经济,促使当地经济难以发展,相应的当地创税能力较低;很多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二三产业因多方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发展起来;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源拓展目标难以实现,直接影响了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
三、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研究
对于当前我国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受到一定影响的情况,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一)加快财源建设
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大对财源的建设,这也是实现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其一,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应当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好经济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以此来指明财政经济发展的方向,促进财源建设良好落实。 其二,综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根据各个地区当前经济现状,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方案,统筹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其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产业升级。积极地培植外向型财源,合理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积极拓宽外贸领域。 其四,做强工业项目,培植工业产业。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托资源优势,培植适合当地开发的工业项目,提升当地工业产业,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作支撑,上下游产品配套延伸,做好产业升级,实现集群化发展的工业格局。
(二)积极健全财政法规制度
为了促进我国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应当制定健全的财政法律制度,以便对财政经济进行有效的约束,促进财政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健全财政法规制度的构建,重点在财政预算方面存在分税制、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等方面下功夫。改变现存的财经法规制度比较分散,部分财经法规政策的出台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等问题。
(三)完善财政部门的相关职能
财政部门作为国家作用于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杠杆,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能、职责,积极促进财政经济循环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一是深化认识,认清形势,适应发展要求。大力推进职能转变,逐步解决财政面临的实际问题,使财政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改革的迫切需要相适应。二是完善财政职能,强化财政管理内容。财政工作必须坚决服从扩大人民群众内需和民生的大局,确保政府投入“三农”等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运行。三是建立财政支出评价体系,严格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四是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非生产性的支出,确保民生类支出;控制财政供养人口,建立统一规范工资津补贴的发放标准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支出效益。
(四)加强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
加强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严格控制税收的减免做到应收尽收,以保证财政收入的有效性。首先是对当前财税政策对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进行调整和完善。其次,财税部门应加强立法进度,实现税收征收合理化、规范化。最后,,科学、合理的实施税收管理工作,严格监督和控制税收工作,保证财政收入的真实性。
面对当前我国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财政资金管理有不足、财政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情况。应当通过加快财源建设、积极健全财政法规制度、完善财政部门的相关职能、加强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等措施来解决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促进财政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艳霞.关于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4(17).
[2] 白 静.促进我国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2011(3).
简述税收的经济职能范文2
1.1预算会计的概念
预算会计,或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要素,是适用于各级(中央、省、市、县、乡)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经济信息系统。对政府财政总预算和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起到监督和核算的作用。
1.2预算会计的特点
1.2.1经济职能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因为预算会计主要是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各个经济活动的记录,所以预算会计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政府通过预算会计的核算信息,参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促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终目的。
1.2.2不追求结余
由于预算会计的主体是非营利组织,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不以追求本身的结余为目的,从而并不把结余作为单独的一个要素,而是以其反映有效的会计信息。
1.2.3原则性较强
由于预算会计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对其有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核算方法一致、核算时间及时、专款专用等。
1.2.4以现金实付制作为主要的核算基础
由于现金实付制过程简单,基本可以满足我国政府对财政监督的状况,所以以现金实付制为核算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正在逐步尝试权责发生制。
1.3预算会计的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行政单位职能的增加,预算会计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预算会计以监督、核算及反映为主要职能。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经济秩序的规范对预算会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预算会计的职能有所拓宽。为满足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监督,事后正确反映的需求,预算会计的职能发展为核算、反映、监督、预测、监控、参与决策。
2企业会计的概述
2.1企业会计的概念
企业会计是主要记录财务信息的经济系统,以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企业为主体。企业通过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以为企业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是与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会计不同的经济管理活动。
2.2企业会计的特点
2.2.1灵活性强
由于企业会计为某个企业服务,在不违反法律和准则的前提下,各企业或公司可根据自己需要,灵活反映实际情况。
2.2.2核算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主
把权责制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企业能够清晰明确地了解某一时期本企业的盈亏状况和主要的经济活动,便于企业做好计划及策略,降低风险,增加利润。
2.2.3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企业会计为某一个企业生产服务,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获取最大的利润。
3会计核算
3.1.1预算会计核算的简述
(1)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财政总预算的指导下进行核算。由于财政总预算居于主导地位,有将各类财政收入、支出和结余清楚反映的必要性,因此在财政总预算的核算中,有不同的体系,如财政预算收支系统、基金运作收支系统等,并且各个体系不可混淆。(2)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是为省、市等经济活动提供预算,接受省、市的预算草案,并向上级申请拨款,再分配给省市各级单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很强的计划性。
3.1.2预算会计核算的原则
(1)保证核算的真实性。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使用拨款和监督的职能时,必须根据真实的经济业务。(2)保证核算的时效性。由于预算会计有着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因此在核算时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必须准时、及时地进行核算。(3)保证核算的准确性。与企业会计不同,预算会计重在财政预算,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做到预算误差最小,保证核算准确性。
3.2企业会计核算
3.2.1企业会计核算简述
企业会计记录企业从事经济活动过程的状况,为企业运营提供有效数据,准确反映企业盈亏,也是企业缴税的凭证。
3.2.2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
(1)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由于企业的盈亏决定着缴纳的税额,所以部分企业在核算会计时进行伪造,以期利用不正当的手段使利益最大化,这种行为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要坚决进行强有力的打击、制止。根据现行的《会计法》,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手段变造会计凭证,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2)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时,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国家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满足国家维护经济秩序的需要,满足国家依法进行税收的需要;合作方方面,合作方根据会计核算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决定合作方向;本企业方面,根据会计核算信息,企业内部制定发展计划、战略部署。
4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上的差异
4.1核算目的
预算会计核算政府部门及各级非营利性组织收入、支出等,以优化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发展经济为最终目的;企业会计核算为企业提供信息,记录企业运营盈亏,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2核算基础
由于预算会计核算的目的不是反映组织的盈亏,所以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清晰、简单,易于处理;相反,企业通过会计核算来确定某一时期内企业的经济状况,所以权责发生制更能实际地反映。
4.3核算内容
预算会计核算内容是整个国家经济事业,内容复杂,涉及各个方面;然而企业会计核算仅以本企业为核算内容,不涉及其它信息,相对较为简单。
4.4核算过程
预算会计主要核算经济行为未发生前,对其进行预测和计划;而企业会计的核算过程包括行为前的预测、行为中的记录和监督、行为后的计划及策略。
5结语
简述税收的经济职能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 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分离 必要性
企业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西方许多国家,企业税务会计早已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税务会计体系,它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列为企业会计的三大分支。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国家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使企业面临着新的税收征管环境,客观上需要实时反映企业税务会计信息,有效规避、控制涉税风险。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决定实施税务会计系统。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大连石化)作为中石油下属的地区公司,是这次中石油实施税务会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税务会计系统的特点
所谓企业税务会计,是以税收法律制度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纳税人)的各项涉税活动(包括税款的形成和计算、申报纳税和缴纳税款等)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反映和监督的专业会计。它既与财务会计相联系,税务会计的资料一般来源于财务会计在会计账册设置和会计报表的报送方面,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相结合的,又与财务会计相区别,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不符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收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作调整会计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账簿或报告之中。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模式、财务会计方法及税收法律体系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建立企业税务会计已经越来越重要。
中国石油税务会计系统是一套自下而上相互支撑的税务会计体系,即以所得税为主要内容、以FMIS7.0为依托,实时反映税务会计信息,有效规避、控制涉税风险,及时分析、提供税务管理和决策信息,实现税收动态管理、类别管理、个性管理、风险管理、筹划管理、效益管理,提升税务管理服务于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效力。税务会计系统以全面反映会计准则和税法差异为重点,核算递延所得税和当期所得税费用,为所得税纳税申报及财务管理提供详实而准确的基础数据,有利于进行分析、预测及筹划管理,防范税务风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设置责任中心+会计科目差异调整凭证+所得税会计数据析取,同时参照国际会计准则调整的方法,在FMIS7.0下设置“税务调整责任中心”,与股份公司、国际准则调整责任中心平行,用作反映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数据;(2)对税法和会计准则没有差异的经济事项,直接沿用财务会计凭证处理数据;(3)对于存在差异的经济事项,在税务调整责任中心进行凭证处理,运用税务调整科目对标准会计科目进行调整;(4)在FMIS中创建所得税会计体系,定义所得税会计体系与FMIS会计核算体系之间的数据逻辑关系;通过合并的责任中心+所得税会计体系从FMIS账务体系中析取所得税会计数据。在FMIS7.0的会计科目表中增加纳税调整科目,此类科目用作纳税调整凭证的调入方科目(调出方为标准的会计科目)。按照税法口径建立税务科目表及税务科目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建立调整事项列表,按月或按年可根据调整事项,在调整责任中心内,制作调整凭证。建立以下属投资公司(本部、添加剂、星航销售、质检中心)为单位,税法口径下的税务合并虚拟责任中心,用作展示税法口径下的核算数据。建立完整税务会计组织架构,依据大连石化一级核算内的账务数据,实时查询税法口径下的核算数据,提供税务会计系统下核算数据的查询分析及报表编制等功能,并继承了ERP与FMIS融合的成果(详见下图)。
二、企业税务会计的原则
企业税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必然要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同时,还应遵循税务会计核算的特有原则:
1.遵循税法原则。企业在处理税务会计事务时,必须符合国家的税法规定。当会计一般原则与税法规定不一致时,对不符合税法的会计事项要进行调整,必要时要单独进行核算。
2.灵活操作原则。企业在进行税务会计活动时,对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企业在日常会计活动中应当正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做到核算与监督相结合,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税法的行为。
3.确保税收收入原则,即以保证国家税款收入为第一要务合理税负原则。税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目标是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准确的纳税资料和信息,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
4.程序法优于实体法原则。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实体问题,履行纳税义务的手段为程序规定,税务会计中应遵循程序规定优于实体问题原则,例如缴纳税款时有疑问,应先完税,再进行申诉;接受税务机关的审计监督原则,税务机关有权监督检查纳税人的税务会计核算,纳税人有义务接受监督等等。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一的弊端
随着我国税收、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税收制度与企业财会制度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差异,税收制度一直处于会计的从属地位,致使税基遭受侵蚀,使税收工作失去其经济调节杠杆作用的真实含义等。例如:会计收入、费用和所得税应税收入、费用确认和计量存在差异,使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产生差异,按照税法的规定会计利润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后,才能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遵循公认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为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关系,还必须按税法的规定来确认、计量会计要素。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企业税务会计,在会计准则与税法不一致时,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和处理。
在一些地区公司(尤其是多数控股投资子公司)中,企业会计人员兼任企业办税人员,一人肩负多项职能、多个任务,且涉税事宜的办理也仅仅是会计工作的附属内容,会计人员自然没有也不愿花费较多时间、精力对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全面透彻的学习和钻研。企业税务会计人员只对税务部门指示和处理作出被动的接受状态,其在办理涉税事宜时,则难免由于业务而常犯错误和不了解税收政策,使得企业被税务部门治理并遭受不必要损失。
所以说,计税标准与财务制度分离的必然性,决定了企业税务会计从企业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必然性。企业作为独立纳税人,既要依法纳税,又要追求纳税的合法化,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建立独立的企业税务会计体系,便顺理成章地提到日程上来了。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1.协调企业财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的需要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企业会计学科范畴,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但随着我国税收、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税收制度与企业财会制度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差异。例如:会计收入、费用和所得税应税收入、费用确认和计量存在差异,使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产生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按照税法的规定会计利润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后,才能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遵循公认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为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关系,还必须按税法的规定来确认、计量会计要素。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企业税务会计,在会计准则与税法不一致时,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和处理。
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税制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税收变动较为频繁,有些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对税法理解不够,企业出现税款核算不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些企业由于对国家税法掌握不够完整而被税务机关处以罚款和加滞纳金的情况经常出现,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一些损失。设立税务会计有专人负责税收工作,经常与税务机关沟通,及时获得税收政策变动信息,就会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从而便于企业正确缴纳税款。
3.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需要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该履行纳税义务,不应该只为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纳税额的最小化,乱挤成本,扩大费用的开支范围、扩大或多报免税产品、转移销售收入、多提专用基金、搞两套账、私设小金库等,更不能搞明拖暗抗、明漏实偷。企业在自身法人地位得到承认的前提下,应合理利用税收政策,积极搞好税收筹划,选择最佳纳税方案,作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明智财务决策,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从而达到合理节税、减轻自身税负的目的。
4.推行申报纳税制度的需要
企业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使之从繁忙的财务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精心钻研税收政策及法规,及时计算缴纳税款,这样可以使企业较好地履行纳税义务。同时由于企业具备全面完整的税务会计资料,税务人员可以从检查大量的财务资料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检查税务会计资料,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把问题查深查透,从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另外,建立企业税务会计,提高了企业纳税资料的准确性,避免税款的错征与漏征,对税务机关的征管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实现全面依法征税。
5.解决税收争议的需要
企业(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中,对某一纳税事项有时会有两个以上的合理选择,由于征纳双方对税法理解存在差异等原因,税收征管部门往往会选择确保税收收入的方法,企业则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法,这样双方就有可能发生税收争议。虽然可以通过税务行政复议或向法院诉讼来解决税收争议,但程序复杂,耗费精力,且时效性差。建立企业税务会计,由税务会计与税务部门就企业容易发生争议的涉税事宜经双方充分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有利于减少征纳双方的税收争议,使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志得到充分体现,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四、总结
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的财务会计逐渐形成稳定、独立的会计学科。与此同时,随着税法、税制的不断完善,建立并发展独立税务会计,有利于扩充和完善我国会计学科体系,推动我国会计理论向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这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敏.税务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5).
[2]张转玲.论我国企业税务会计[J].现代商贸工业,2009(9).
[3]王欣欣.我国企业税务会计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8).
简述税收的经济职能范文4
关键词:融资租赁;法律;监管
一、融资租赁的基本法律理论阐述
(一)融资租赁的概念
我国《合同法》以前的法律均没有对融资租赁的概念加以界定,直到199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出台,从概念上对“融资租赁合同”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合同法》第237条规定:“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中对融资租赁作了如下定义: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
(二)融资租赁法律性质
1.分期付款买卖契约说。融资租赁的性质实质上是一种分期付款的买卖。
2.借贷(融资)交易说。此说认为融资租赁名义上是一种租赁,实质上是一种融资交易。该说特别强调了融资租赁的经济实质与经济意义。
3.动产担保交易说。该学说基于动产担保交易之法制背景,认为融资租赁应为一种动产担保交易。
4.独立交易说。该说认为融资租赁是根据市场需要而在传统的各种交易,特别是租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独立交易方式。
以上各种学说,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揭示融资租赁的性质作出了有价值的尝试。融资租赁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双重属性,应将其法律性质界定为独立交易,这样界定避免了片面的将融资租赁归入某一类既存法律关系而破坏了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独立交易制度的整体性。同时独立交易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融资租赁交易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有利于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二、中国融资租赁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融资租赁业务,在近30年的时间内,历经由繁荣到低谷,再由低谷到逐步发展的曲折过程。目前,国内尚无一部完整系统的《融资租赁法》。对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调整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四章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等规范。这些规定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无论是在体系的完整性上还是在法与融资租赁本身的契合度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健全融资租赁立法的当务之急就是充分尊重融资租赁本身特性及内在运作规律,在市场规律的指导下对现有立法进行甄别,修正偏颇、补充缺漏,并最终实现建立一套完整、严谨、科学的融资租赁法律体系的目标。另外,从中国当前实际来看,对于融资租赁的政策支持力度远远小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融资租赁发展初期所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中国融资租赁立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融资租赁法的定性问题
融资租赁法是公法还是私法,这是制定融资租赁法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二)融资租赁市场准入问题
融资租赁市场准入门槛高低的确定既是国家对该行业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防范风险、保障该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利武器。
(三)租赁物回收权问题
租赁物的回收权是基于租赁物所有权而产生的一项权利。无论各国国内法还是国际公约,对于租赁物所有权问题均有着一致的观点,认为租赁物所有权归于出租人。
(四)融资租赁税收制度的完善
融资租赁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初期离不开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等鼓励性政策;如果没有融资租赁业发展初期的优惠税收政策,融资租赁业很难充分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五)融资租赁监管制度
国际融资租赁的监管制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司法,一国政府对发生于本国境内的融资租赁业务中的行业管理;二是为促进国际融资租赁业健康、有序发展,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在融资租赁领域开展的协调行动与国际合作,以及为国际融资租赁制定普遍性的行业标准。
四、完善我国融资租赁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考
(一)完善商务部和银监会监管职能划分,明确各自监管范围
商务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机构监管金融机构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这既是对融资租赁性质问题分歧的妥协,也是行业现有的发展格局下,追求最大效率的一种平衡。不同的设立、审批、监管标准,以及不同的市场准入风险控制;对金融租赁公司相对严格的监管,表面上看似对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限制,但是业内人士都明白金融租赁公司其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身份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二)建立统一的融资租赁监管法律制度
统一的监管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是建立统一、高效的外部监管的基础或者首要条件。
(三)完善对银行背景的融资租赁企业适度严格的监管机制
对具有银行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的金融监管的程度也应是适度的,毕竟它与接受公众存款的商业银行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以及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因此,对于银行参股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管应严格与一般融资租赁公司,但是不加区别地按照银行标准实施金融监管是完全不必要的,不利于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融资租赁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打破资金瓶颈
首先,允许租赁公司发行债券或股票;其次,允许发行特殊用途基金或者提供特定用途贷款;最后,允许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利用自身信用直接融资。
五、结束语
融资租赁立法及其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论证阶段,尤其是关于融资租赁的性质和监管程度上还存在巨大的分歧,其涉及领域广泛而复杂,通过比较分析及综合考察,根据我国国情认为我国融资租赁应当选择统一立法的监管模式,对融资租赁进行适度监管,达到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家庄经济学院法学院.融资租赁的法律性质与形式[J]. 河北学刊,2010,(3).
[2]宋丽丽.中国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职业技术学院,2008,(4).
[3]郝文尉.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4).
简述税收的经济职能范文5
政府绩效评估是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催生下“政府再造”运动中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工具。我国各级政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侧重经济目标考核评比模式逐步转向社会发展全面动态的绩效评估轨道,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政府绩效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趋完善。当前学界在研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具体评估方法、手段较少述及,以福州市为例,从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视角,就绩效评估中运用统计方法评价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探讨,以期深化该领域研究视域。
关键词:
绩效评估;统计方法;指标实践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03002
1政府绩效评估简述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政府在一定时期的效益和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各级政府绩效评估从制度管理层面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责任分解、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考核评估、绩效结果运用、绩效整改提升六个方面。评估范围对象为本级政府的党政部门和所辖的县(市)、区,或县(市)区所辖的乡镇、街道。
2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正确评价政府绩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首要前提,指标体系在整个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中占中心地位。正如任何事物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一样,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同时充分体现对政府发展的引导作用,最终目的是直接考察政府行为,践行科学发展的真实效果及成果。最终则表现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1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的内容变化,突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科学的指标体系设置,要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具有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的双重作用。即有利于分析评价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改善程度,更有利于从实践的角度为证明改善成效提供定量支持。
(1)绩效评估指标不唯经济增长,而更趋于社会全面发展。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从福州市政府绩效评估一级指标设置的内容上看,2013年作出了较大调整,具体见表1、表2。
过去缺乏相应评价指标体系或缺少有效激励的公共服务项目在评估中有了一席之地,从而提高了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服务转变。以与民生相关的环境保护对城区考核指标为例,在统一考核指标中,2011年资源环境考核的指标仅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控制指数和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2014年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有“十二五”节能目标完成率、污染物总量减排、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综合指数4项。PM10的出现,则顺应了当下公众的期待。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正不断修正与革新,以此综合反映社会进步、科学发展观、政绩观。
(2)绩效评估指标不再重叠,而更趋于简明化、科学化。2011年该市绩效评估方案中,“民生改善”一级指标下分别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2个二级指标;在“经济发展”二级指标“财政发展”下分别设置“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和“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2个三级指标。虽然不同的政府部门有不同的职能,且职能有时相互重合,但其实现的目的是一致的,显然,上述庞杂的指标设置忽视了指标自身内在差异性。到2014年,绩效评估指标已向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等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扩展,更加注重指标设置的科学与系统,二级指标缩减9个,三级指标缩减13个,具体见表3。
缩减且优化后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则较好地体现各级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服务民生为本,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为核心,以民生特性为民众评判的出发点,以民众满意为最终目标,达到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目的。
2.2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的分值变化,突出科学发展民生关切
长期以经济建设占主体分值的绩效考核风向转向了社会发展的全方位考核,表1、表2显示,经济指标分值大幅下调,改变了以往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政府绩效评估已深入各级部门核心职能,且最大限度地渗透到反映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3政府绩效评估指数应用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计分是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计分计算方法的合理应用影响绩效结果的科学与公正。该市绩效评估指标计分主要采用指数法,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类指标,并尽量向社会指标拓展。指数法将单个指标就前三年加权平均值和当年值,分别计算出速度贡献指数和增量贡献指数,二者比重设置为60:40,通过功效系数折算,进行动态、持续、稳定的评估,客观反映所辖县(区)的发展成果,从而有效杜绝各级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
3.2应用评价
发展指数,反映某县(区)自身发展情况,大于100,说明该县(区)当年的发展水平较前三年的基数有进步;贡献指数,反映某县(区)相对全市的贡献情况,大于100,说明该县(区)当年的发展对全市而言是有拉动作用的;综合指数,是前面两个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反映该县(区)综合发展情况的指数。
功效系数法,是建立在多目标规划原理的基础上,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根据评价对象的复杂性,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计算评分,从而反映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满足了效绩评价体系多指标综合评价县(区)的要求,减少了单一标准评价而造成的评价结果偏差。本研究中,以综合指数为范围,用最高值减去最低值,得到差值,其本身的功效得分=(a-差值)*40+60,最低分为60分(即为基础分值),最高分为100分,(a-差值)即平移的平移量。其余县(区)在60-100分内分配得分,较直观地显示本县(区)在本组考核中的位次和组内的差距,达到了客观、准确、公正评价县(区)政府绩效的目的。
当前,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为公众所关注,统计部门在各级政府绩效评估中承担了指标数据采集和计分工作,统计独立性倍显重要。科学的统计方法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应用,将其作为研究课题,是统计部门践行科学发展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周俭司.减负-建设服务型统计的最佳切入点[J].中国统计,2013,(08).
简述税收的经济职能范文6
关键词:DGPS、土地税、CORS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2.01.023
引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现有土地使用税管理上有很大提升空间。土地使用权属变更过快,靠传统的测量方法清查、核查较慢,要保证测量精度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实现土地使用税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因人为量算的原因,会存在“人情税”、“关系税”的情况,难以保证土地使用税的公正化管理;外业人员在进行土地税测量之后,需要回到内业人工将测量结果整理到台账系统中,无法做到土地使用税的自动化管理;同时,无法做实时的信息化管理。因此,综合考虑土地使用税的管理模式,有必要对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一体化的土地税核查系统,将土地使用精细清查、土地使用情况精细核查、实时税额计算、实时税务数据入库、实时税务数据分析结合起来。从而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切实摸清税源,堵塞税收漏洞,增加财政收入;切实发挥城镇土地使用税在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集约和高效利用方面的职能作。
1土地税征收现状及改进分析
土地税是以土地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按照土地面积、等级、价格、收益或增值等计征的税。简称“地税”。土地税收能一定程度上防止地价上涨过快,抑制土地投机;可引导土地利用方向,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调节土地收益分配,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同时保障财政收入,筹集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土地税征收的方式有多种,就实际操作而言,多以按土地面积并结合土地等级征收方式进行,即土地面积乘以土地税额(对应土地等级)得出实际征税金额。
土地面积的量测是土地税征收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际征收现状中有几个突出的问题:1、土地使用权属变更快,传统的量测方法清查和核查较慢;2、传统的量测方法测量精度不高;3、人为量算,会因为“人情税”、“关系税”等原因有失公正。
土地等级定义也会随着土地管理的情况而改变,同时会调整其对应税额标准。实际征收工作中,在量测面积之后,会查阅该土地对应等级及税额,人工计算得出应税金额。会存在查阅麻烦、计算有误等问题。
基于DGPS的实时地税资源核查系统,首先需要要保证土地量测的及时性、精确性和公正性,明确纳税人实际占地面积与应税土地面积是否相符,查找漏征漏管土地的问题。本方案中采取基于DGPS差分方式下进行核查或采集,保证了测量达到0.5米以内,从而保证测量面积在0.1%误差范围内。同时DGPS手持设备助力测量更便捷,绕待核查土地一圈就可以得到精确的面积,保证了测量的及时、公正;通过关联地段等级,联动显示当前地段的税额,并计算出对应的应税金额。
在满足应税金额实时、便捷获取的基础上,该系统要实现与现有数据中心的税源台账实现无缝对接,实时根据纳税人的实际土地面积、免税面积、地段等级等信息,计算出纳税人应纳的税额,同时,通过移动无线通讯技术,实时将外业核查的所有信息实时回传的系统服务器上进行实时税源统计分析。,
解决以上问题,是实现土地使用税的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管理、实时化管理、透明公正化管理的必要基础。
2基于DGPs的实时土地税源核查系统技术方案
2.1方案简述
基于DGPS的实时土地税源核查系统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由以中海达公司的高精度Q5手持GPS采集器、双频RTKV8为主。软件系统由HD-CORS软件、税务核查系统和税务管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其工作方案如下图所示:
2.2方案流程
根据该市地税局实际工作需要,将工作具体分解,流程如下:
2.3方案分析
2.3.1数据接口设计
这里的数据接口,指为已有的地税核查数据而生成的台账数据的接口。为批量利用这些海量的既有数据,引入数据字典的概念,数据字典是对同一类报表、表单等的抽象,描述为程序识别的形式。这样处理的效果是通过预设默认值,规范对应项的输入类型,缩短外业作业时间,减少外业编辑工作量,保证外业编辑质量。地税资源核查的数据字典模板见下表:
2.3.2高精度DGPS数据获取
该方案中Q5手持机访问HD-CORS服务器,获取高精度数据的差分改正数据,并对实时核查信息的进行上传。
设置界面如下:
实现代码为:
socket―H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Socket-Type.Stream,ProtocolType.Tcp);
socket.Connect(ipEndPoin);
其中对ipEndPoint的配置为:
IPAddress ipAddress=IPAddress.Parse(m-IP);
IPEndPoint ipEndPoint=Hew IPEndPoint(ipAddress,int.Parse(m PotO);
登录上HD-CORS服务器后,服务器软件需要同时进行高精度差分数据的分发及实时税源信息的处理,如果实时税源信息数据量较大,分析处理时间较长,会导致差分龄期延长较大,相应的,手持GPS的定位精度会降低。在本方案的实际应用中,因目前实时税源信息数据量约500byte/s,经实际验证,差分龄期在10以内,平面精度在50cm以内,也完全满足客户需求。
2.4方案实现
2.4.1税务核查系统实现
该软件在登录HD-CORS,获取实时差分数据并提供高精度的面积量算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了自动计算并录入实际土地面积、应税土地面积,同时根据地段信息计算年应纳税额和年应免税额;并把相关地税采集数据实时上传到服务器。
2.4.2HD-CORS系统实现
CORS即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是卫星定位技术领域的有一个重大发展,目前CORS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测量、监控等各种领域。CORS系统分为单基站CORS和网络CORS两种,单基站CORS只有一个连续运行站,属自建专用CORS服务器,可以实时监控移动太设备状态,参考站可以选用有线接入方式,建设周期短,投入成本低。该方案选择建立单基站CORS,可达到0.5m精度的预期,差分该正覆盖范围为30~50km。
单基站CORS技术,在本方案中,除提供高精度DGPS差分改正外,还实现了系统监控、数据入库的功能。系统监控,可以在全国地图上,实时显示各个移动手持GPS的作业轨迹,实
时接收各个移动工作站上传的核查信息。
2.4.3税务管理系统实现
该系统起到对接既有地税台账数据系统、分发作业管理任务、对核查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的功能。具体为:(1)批量导入既有土地税台账数据;(2)检索核查后的土地税信息;(3)生成定制的Excel表格,打印确认;(4)实时对土地税税源进行漏洞管理,增加财政收入;
数据外业核查完毕,可对通过“税务管理系统”对已核查的地税数据,进行坐标、属性的查询,也可对各地块的信息进行快速修改。
用户可在数据浏览或查询时,根据所需有选择性地导出地块名片进行打印核对。
3案例分析
2010年6月份河北省某市地税局有意向引入中海达GPS税务应用系统,用于精确测量各城镇土地使用用户的面积,以全面掌握土地使用税税源。中海达Q5GIS采集器功能强大,精度高,之前已经广泛应用到林业调查,矿业调查,土地调查等众多领域,但在税务上还是第一次使用。在取得河北某市地税局的意向和功能要求之后,中海达立即组织研发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客户经理等组成的专项小组,为客户设计专用的行业应用软件和系统方案。
首先为客户建设了HD-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利用Q5高精度GIS数据采集器在沧州市内定为精度能达到0.5米,对土地使用面积的测量的精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专门针对税务部门设计的软件,操作简便、功能针对性强,让税务人员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只需要对土地使用面积进行一次的数据采集,土地使用税计税面积和应缴税款就能即时在服务中心的电脑形成档案记录,并在地图商标注出来。查询和调用极其方面。
目前该系统在该市土地使用税征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协助地税局精确了纳税土地面积,提升了国家税款收入。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税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5]111号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finance ministry Ofland and resources 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land tax notice(guoshuifa[2005]no.111
[2]
曲顺兰,路春城,论土地税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完善[c],山东经济,2006(04).34 38+44QuShunLan,spring city road,concerning land taxes in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perfect the function of[C],shandong economy,2006(04).34-38+44
[3]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l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XuShaoQuan,ZhangHuaHai,YangZhiJiang,brings aboutdysmenorrhoea,GPS measuri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