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博士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博士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博士论文

历史博士论文范文1

广播电视工程的运行和管理设计的内容较广,且都是一些专业性质比较强的类型,主要是一些技术管理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这就使得对那些工程里的工作人员作出较高的要求,而管理人员则需要对相应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具有比较负责认真的态度,这样才会达到期望的管理目的。而需要管理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对于电源的控制和管理

电源的控制管理,是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比较关键的一部分,因为在以往的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有关于电源中断而导致的信号中断从而出现突发事故的情况,所以对于电源的控制和管理应受到严格的重视,这就需要使用一个功能较为强大,各方面性能指标优良、安全指数较高的电源来进行使用,这电源需要能够抵抗住各种电压以及电流的冲击,而且具有一定的缓和作用,这就能够有效的保证传输线路的安全性。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的供电在质量上仍然有着一些缺陷,这就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使用一些尖端的科技手段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否则,电源问题将一直持续下去。

1.2选择自动化运行的管理模式

对广播电视工程的运行过程进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运行的技术得以推出,这种技术成为当今技术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过广播电视工程中所引用也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自动化技术,以试点的形式来进行推行,通过数据表明。自动化技术所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仅节省了财力物力,还极大的提升了工程建设方面的效率。另外,在信号传播方面,平常的一些比较小型的卫星发射站所转播的节目相对较少,甚至出现了节目停止播放的局面。而对于这些问题就可采用自动化的电源管理机制,这种自动化的管理机制可以使得设备处于被设定好的程序下面运行,从而保证了节目的播放质量。而且最主要的是自动化运行的技术能够对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故障进行自动的检查预警以及对超过电压电流的保护等等,所以这种技术的引入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工程的整体运行效率[3]。2.3对于工程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一般工程项目后期的维护和管理都是采用各省级直管单位进行签订的方式来进行推广,然后再由其下级的单位进行逐级的签订,这就使得整项工程的责任得到全面落实,不过有时在工程真正运行的时候也将存在较多的问题,造成相应的监管不力的局面出现,这就需要重视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采取以下所提出的具体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广播电视工程的正常运行:

1)强化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责任心。

2)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保证基层必须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中。

3)提高全体员工的服务意识,做到响应国家号召,心中怀有全心全意的服务为民心态。

2结论

历史博士论文范文2

网络本身并无扩大或合拢“知识沟”的倾向,但由于众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其快速、高效、便捷的媒介优势将传统大众媒介影响下业已形成的“知识沟”数倍放大。首先,经济水平的差异造成网络接触率各不相同;其次,网络在受众的阅读、语言、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受众摄取的信息也与自身的知识结构相吻合。而且,网络作为一个多元化社区,信源、信宿分散,很难具备合拢“知识沟”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传播;知识沟;扩散

所谓的“知识沟”(Knowledge-gap)(有的文章也称为“信息沟”)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系统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群体或个人之间所形成的知识差距。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大众媒介的发展使信息流的迅速增长成为可能,但这并未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如预期般地等同受益。相反,一些研究者指出:“信息流的增长往往产生负效果,即在某些群体知识的增长远远超过其他群体;‘信息沟’将会出现并扩大一个社会群体与另一个社会群体之间在某一特定问题上的知识距离。”①最早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是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Tichenor)、多诺霍(Donohue)和奥利恩(Olien),他们指出,“当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信息流量增长时,那些受过较好教育,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比教育较少、地位较低的人们更好地吸收信息。这样,信息增长导致了‘知识沟’的扩大而不是缩斜。②

网络的出现曾使传统大众传播时代长期处于信息匮乏,信息接受不均,形成严重知识差距的人们充满了憧憬:传播技术的改进将会缩减传播成本与费用,节省资源,实现信息与知识的均化;传播速度的加快与信息流量的增大使受众面临着一个更易接受与丰富的界面,从而提高个人的知识与信息总量;国外一些学者甚至勾画出“网络大学”、“虚拟教育”、“知识超文档”、“模拟系统”、“自动学徒系统”等设想,并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然而,令人遣憾的是,现实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那般理想。也许在某些特定知识方面,网络确实缩小了人们的知识差距;但从知识总量来看,不得不悲哀地承认网络以其快速、高效、便捷的媒介优势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大众媒介下业已形成的知识分布的不均衡。

进入网络的经济和文化壁垒

当一种新的传播技术产生并试图普及时,面临最严峻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经济水平的制约。报业如此,广播如此,电视如此,网络更不会例外。信息与知识传播的民主与自由常常只是针对那些能挣脱经济束缚的进入者而言。这样,在媒介可进入者与不可进入者之间便形成了和媒介接触程度及几率的差距,这种差距不可避免地导致“知识沟”的形成。显然,与传统大众媒介相比,网络所面临的经济壁垒要坚固厚实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成为有经济能力者享有的特权。据了解,目前网络的普及率仅约为1%,现实的社会经济状况成为网络普及的瓶颈:70%以上的农村人口造成了中国大量文盲、半文盲的存在,他们甚至不知电脑为何物;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地区性网络接触程度的差异;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上网费用仍较高,用户也不得不考虑其有限的经济支付能力。正如美国旧金山一位咨询专家所言:“我们很难想象不花很高代价就能普遍访问计算机服务。对于计算机行业的人来说,每月支付17美元的服务费不算一回事,但对于收入较低的人来说,可能成为负担。”据2002年1月《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在中国,网络用户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分别为10.4%、9.8%、9.2%,而在经济落后的、青海、宁夏等地分布极少,分别为0.1%、0.2%、0.3%。③特别是在某些贫困山区,教育经费的投入量与实际需要还有相当一段差距,计算机普及难以提上教学日程。因而,这种媒介分布率与接触度的强烈反差,引起知识、信息接近程度的差别,从而形成地区间的“知识沟”扩散。

除去上网费用,地区性经济差别因素之外,额外服务费用的支付对于一般用户而言也是一个难以攻破的经济壁垒。随着技术革新的日益发展,新的网络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价值将逐渐为受众所接受。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建立在这些基础设施上的软件内容、服务成本使人望而却步,某些网站在接纳新用户时以高昂的进入费用作为条件,从而设置了又一道经济关卡。为此,美国传播学者马克·利维如此悲叹:“我常常为传播与技术正日益冷酷无情地把世界隔离成两个营垒而深感忧虑。一座营垒由那些受到良好教育而且极具经济实力的信息贵族把持据守,他们是计算机系统的经营者,控制着传播工具与条件。另一座营垒则属于传播圈的‘下层阶级’,这里成员文化水平有限,他们在巨大的传播机器的摆布下过着物质与精神双重贫困的生活。”④

从文化水平和教育程度的角度来看,网络传播中“知识沟”扩散的趋势也在所难免。前文已述,中国农村仍存在大量的文盲半文盲,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仍相当低,而网络作为一种新技术,较之于传统大众媒介,在使用与操作方面,对用户的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阅读能力。网络虽然具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画面、图像、音乐等,但总的说来,文字是基础,其他手段是辅助,很难想象一个大字不识的人仅从画面中能领悟出某些东西,更何况文字往往又是搜索网站、资料的必然途径。2)语言能力。网络90%的信息使用的是英语,虽然在中国,英语被作为一个重点科目加以普及,然而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到位和学习目的偏差等多种因素,到底有多少人能通畅流利、毫不费力地阅读英文网站并获取信息还得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即使一部分大学生在进入英文网站时也会显得手足无措,更何况尚未接触过英语的人不计其数。3)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简单地打开机器,阅读新闻,收发邮件,这是每一个接触过网络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然而如何高效、快速、准确地从网上获取特定资料就不会显得那么轻松,势必要求使用者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对网络的充分认识。同时,文化水平高的人一般接受新技术也较快,且他们有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和积极性;而文化水平低者囿于自身能力所限,无法充分利用或有效利用网络来获取资源。然而,文化水平的高低与网络使用有效与否并不是一个全然正比的关系,实证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年龄、学习状况等原因,最善于使用网络的是高中、大专与本科生,而具有博士学历的用户仅为0.4%。⑤在这里,知识的专业化成为知识总量增长的阻碍。

[page_break]

进入者的错识与迷途

正如一位传播学者所说:网络可以提供平等机会和民主传播,但仅限于那些可进入者。那是否意味着所有的进入者在相同的硬件设备、社会条件下获取同质同量的信息与知识呢?当然不是。这里的平等、民主仅是指可能性意义上的平等、民主,而不是必然的平等、民主。也就是说,即使在进入者中,由于对网络不同的态度、观念及使用方式同样会形成知识与信息摄取的不均衡,这时,“知识沟”就会产生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散。

众所周知,传统大众媒介具有信息供应、娱乐休闲、文化教育、舆论监督等多项功能,但网络的出现将媒介功能的形式多样性发挥到极致,并扩展出许多新内容。这种功能选择空间的扩大为用户接触媒介的兴趣、动机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用户的注意力不再局限于知识的学习或信息的获取,而是被分散到其他诸如时尚流行、娱乐等更具吸引力的功能上去。据了解,在中国相当一部分拥有电脑的家庭,其主要用途不是用来帮助学习,获取信息或处理文件,而是用来玩电脑游戏和看影碟。台湾学者在网络个案研究中发现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网虫”,他们连续20个小时在线而乐此不疲,然而并非在阅读或查询资料,而是昼夜不分地玩游戏或网上聊天。与此对照,那些非“网虫”的学生则主要通过信息检索系统和万维网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这种在线时间的过度和网络使用方式的后果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⑥于是一条横亘在“网虫”与“非网虫”,“非理性者”与“理性者”之间的“知识沟”便形成了。前者非但未能获取有效的知识或信息,而且放弃了通过其他途径或媒介获得信息以缩邪知识沟”的机会。而能正确使用网络并充分发挥其功能的正是那部分理性而有节制的人。

信息需求的差别与网络的反合拢力

网络的出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播的无远弗届、信息畅通、受传同步,信息量正以指数函数速度急剧增加。然而信息的极度膨胀并不预示着知识、信息的均衡分布,受众的信息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其信息需求的层次也与自身的知识结构相吻合,文化水平高者摄取的信息知识含量相对较高,而文化水平低者则易于为娱乐性、刺激性信息所吸引。据统计,美国著名的史密斯学会陈列馆的网址7周才接待可怜的190次访问,而《花花公子》网站一周就接收470次访问。而在力图合拢“知识沟”而做出种种尝试后,美国传播学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合拢“沟”,一种同一、有限且受到广泛信任的消息来源更有潜力。⑦显然,网络不具有同一和有限的消息来源,每个受者也可以是传者,在这里,受传分界已不再那么清晰、明朗,信源多元化使得网络缺少促使“知识沟”合拢的明确意识和强有力的推动力量;网络也不是一种受到广泛信任的消息来源。网上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较差是其劣根性,更多不负责任的信息的传播对受众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受众是孤立、分散且个性迥异,兴趣有别的个体,他们往往只凭某一共同的话题而偶然相遇,并没有共同的社会基础,如同一个临时集结的队伍。在这个话题之后,他们便自行散开,毫无关系。蒂奇纳认为:在多元化社区里,由于存在各色各样的信源,因而,“知识沟”有扩大的趋向;在同质性的社区里,人们的信息渠道虽不正式但相同,因此“知识沟”扩大的可能性较校⑧而网络正是这样一个具有“知识沟”反合拢力的多元化社区。

综上所述,在目前社会条件下,网络传播加剧“知识沟”扩散的事实是无庸置疑的,而且由于网络传播环境的多变,发生条件的复杂,影响因素的多样,因而整个社会形成的不仅是一条“沟”,而是几条,乃至几十条更为繁复的“沟”。因此,“知识沟”的“扩散”既是指程度、纵深的加深,也是指数量、广度的增大。

注释:

①[英]丹尼斯·麦克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95页。

②同①第95-96页。

③/develst/cnnic2002-1/4,shtml

④马克·利维:《新闻传播:走向网络空间的时代》《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1月

⑤同①

⑥Chenchou,Mingchunhsiao:《Internetaddition,usage,gratificationandpleasureexperience:theTaiwancollegestudent''''scases》Computer&Education35(2000)65-80

历史博士论文范文3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一种使用严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利害冲突的理论。由于冲突、合作、竞争等行为是现实世界中常见的现象,因此很多领域都能应用博弈论,例如军事领域、经济领域、政治外交,解决诸如战术攻防、国际纠纷、定价定产、兼并收购、投标拍卖甚至动物进化等问题。

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1944年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随后发展壮大为一门综合学科。1994年三位长期致力于博弈论研究实践的学者纳什、海萨尼、塞尔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博弈论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权威性的肯定。

2.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文献[1][2]用浅白的语言叙述了博弈论的思想精髓和基本概念。文献[3][4]更注重理论上的分析和数学的严谨。概括起来,博弈论模型可以用五个方面来描述

G={P,A,S,I,U}

P:为局中人,博弈的参与者,也称为“博弈方”,局中人是能够独立决策,独立承担责任的个人或组织,局中人以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A:为各局中人的所有可能的策略或行动的集合。根据该集合是否有限还是无限,可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后者表现为连续对策,重复博弈和微分对策等。

S:博弈的进程,也是博弈进行的次序。局中人同时行动的一次性决策的博弈,成为静态博弈,如齐威王和田忌赛马;局中人行动有先后次序,称为动态博弈,如下棋。

I:博弈信息,能够影响最后博弈结局的所有局中人的情报,如效用函数,响应函数,策略空间等。打仗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见信息在博弈中占重要的地位,博弈的赢得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的准确度与多寡。得益信息是博弈中的重要信息,如果博弈各方对各种局势下所有局中人的得益状况完全清楚,称之为完全信息博弈(gamewithcompleteinformation),例如齐威王和田忌赛马,各种马的组合对阵的结果双方都不严而喻。反之为不完全信息博弈(gamewithincompleteinformation),例如投标拍卖,博弈各方均不清楚对方的估价。在动态博弈中还有一类信息:轮到行动的博弈方是否完全了解此前对方的行动。如果完全了解则称之为“具有完美信息”的博弈(gamewithperfectinformation),例如下棋,双方都清楚对方下过的着数。反之称为“不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gamewithimperfectinformation)。由于信息不完美,博弈的结果只能是概率期望,而不能象完美信息博弈那样有确定的结果。

U:为局中人获得利益,也是博弈各方追求的最终目标。根据各方得益的不同情况,分为零和博弈和变和博弈。零和博弈中各方利益之间是完全对立的。变和博弈有可能存在合作关系,争取双赢的局面。

还有另一类型博弈称为多人合作博弈,例如安理会投票表决,OPEC联合限产保价等问题。这类问题重点放在联盟利益的分配上,它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利益损失的共同分担问题。多人合作博弈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特征函数模型。以个可能的联盟为定义域,特征函数表示各个联盟的得益(N是局中人的数目),它的分配解必须符合一定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它的解的概念也发展成多种多样,包括稳定集、核心、核仁、Shapely值等。解的多样性符合现实世界复杂多样的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或创造合适的解的概念是博弈论深入研究的课题。

不管博弈各方是合作、竞争、威胁还是暂时让步,博弈论模型的求解目标就是使自身最终的利益最大化,这种解建立在对方也采取各自“最好策略”为前提,各方最终达到一个力量均衡,也就是说谁也无法通过偏离均衡点而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博弈论求解的本质思想。

3、博弈论与电力市场

博弈论是研究市场经济的重要工具。电力作为特殊的商品,它的生产、运输、销售和消费也逐渐走向市场化。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电力工业走向放松管制、引进竞争的进程中,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运用博弈论来分析解决其中一些问题是一个研究方向。用博弈论模拟电力市场,模拟的结果可能更加接近实际,为市场模式设计提供依据。另外,电厂或用电用户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市场,研究如何报价获利最大。

正确运用博弈论关键要针对电力市场的特点正确选择模型和解的概念。例如:力量相当的两个区域电网之间交换功率的情形比较适合用古诺模型和Nash谈判解方法;而自备电厂与公用电网之间的交易可能更适合用Stackleberg模型。还有局中人结盟问题:如何识别合作伙伴,结盟利益如何在联盟内分配。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输电作为一项服务,它的网损、固定资产投资如何在网络使用者之间分担。这些分配问题有不同的概念的解:稳定集,核心,核仁,Shapely值等,如何合理选择或创造最接近实际的解的概念也是面临的课题。

博弈的结果是依赖于拥有的信息,采用什么样的信息披露政策是设计电力市场模式的一个方面。例如:电厂竞价上网,一个成功的报价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实力,还有赖于他人如何报价。但是各方往往不清楚互相之间成本、报价等信息,因为这些信息都是各自的商业秘密。如何处理这种信息既不完全也不完美的博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反过来,博弈的实验结果也为电力市场披露怎样的信息提供依据。

博弈论和电力市场理论都是很年轻的科学,两者都有广阔的发展天地,两者的结合可以互相促进。

4、博弈论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4.1自备电厂与公用电网之间的交易

开放发电市场的进程中,拥有自备电厂的用户是一类特殊的市场参与者,它既是用电用户,也可以是电力的供应者。随着电力市场深入发展和工业的进步,自备电厂将成长为一支生力军。

文献[5]用博弈论来分析评价在分时定价的环境下拥有自备电厂的用户(NCP)对定价的影响作用。NCP既可以从公用电网购电,也可以自己发电来满足自身需求。为解决两者的冲突,作者提出了三种博弈模型:非合作Nash博弈模型,合作博弈模型和超博弈模型。作者构造了三个局中人:公用电网,普通用户,带自备电厂的用户(NCP),并且假设它们的需求函数、边际成本、收益函数等均是线性的,通过数字模拟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果:①NCP的加入促使公用电网降低出售给NCP的电价;②冲突还使普通用户得到更多益处。该文为解决自备电厂与公用电网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很有用的分析思想。但是尚有三点可以进一步改进:①该文尚未考虑NCP将自己多余的自发电卖给公用电网的情况;②该文将公用电网和NCP置于平等的市场地位可能不符合实际市场,如果公用电网规模很大,NCP数目很多但规模小,考虑Stackerlberg模型更符合两者实际;③该文假设公用电网的目标函数是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而并非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个假设不符合电力市场需要解除管制的发展方向。

文献[6]部分解决了以上问题,它重点放在自备电厂和公用电网相互作用的方式的选择:公用电网回购NCP多余电力(buy-backsystem)或者公用电网收取NCP运转电力的过网费(wheelingcharges)。该文分析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各方的得益情况,得出了一些可能只有用博弈论才能得出的结论。

4.2区域间输电交易分析

互联网间短期电力交换是一种经济运行的手段。白晓民等在文献[7]中应用Nash博弈论来分析简单的两区域系统单时段交易分析,得出双方都可接受的交换功率和交易价格。在此基础上,文献[8]提出了一种两阶段迭代计算方法来处理外部交易计划与内部经济调度的协调。该文所用的博弈模型是二人非零和对策,采取合作型对策,应用Nash谈判公理作为仲裁程序,决策出双方都可接受的交换功率和交易价格。应该指出,白晓民等的分析是基于完全信息的博弈也即博弈双方均对对方在各种情况下的得益了解非常清楚。如果缺少这方面的信息,又应该如何分析处理呢?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4.3转运市场中电网的固定成本分摊问题

运转市场中一个难题是网络输电服务定价,这个定价能够给网络使用者一个信号,以达到全网最优化;并且能够补偿网络的投资者,网损、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费用在网络使用者中合理分摊;同时能够正确激励网络增容。节点实时价格(nodalspotprice)制度可以解决网损和网络阻塞问题。但是文献[9]的作者认为节点实时价格制度不能完全回收输电系统的固定投资,为了解决双边贸易中输电系统固定成本公正分摊问题,作者提出了基于多人合作博弈模型,可以计算出逐条线路逐笔交易的分摊费用。文中使用“核仁”作为模型的解。该方法的优点:①使用“核仁”而不用Shapely值,因为“核仁”处于核心,分配值更加稳定和易于被各方接受;②提供了一种激励,减轻线路过载。

4.4基于Pool或PX模式的多边贸易市场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博弈具有行动策略随机性、信息隐蔽性,这些特点都给建模和计算造成困难,从而限制了实际应用。各种文献在处理这种不确定信息环境下的决策问题中,通常需要假设或者估计对方的信息,方法各有特色。

在文献[10]作者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参与者相对于市场规模都显得很小,市场影响力很小。在这种情况下,优化报价决策不需要博弈的思想。文中作者认为电力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市场参与者对市场是有影响力的,其模型本质上属于不完全信息的非合作博弈。例如:每个参与者只知道自己的成本信息,而不知道对方的成本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无法完全了解对方的信息情况下,参与者如何投标(选择高价投标还是低价投标)才能使自己收益最大。该文通过转化的方式把不完全信息的博弈变为信息完全但不完美的动态博弈来求解。每个市场参与者均对自己的对手可能的出价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的可能性进行概率估计,形成一个概率意义上的期望收益矩阵,用Nash平衡点的概念求解矩阵,得到问题的解。

文献[11][12]作者提出了一种谈判模型。每一个局中人进行决策时,都同时执行以下两个步骤:①对可能的合作对象按照一定的指标进行优先排序;②按照谈判优先顺序,逐一进行讨价还价,谈判的规则与程序是预先设定好的。该文的特色是谈判对象的优先顺序表的形成。排序的准则基于该局中人A对关于他人的信息的了解程度。先分别对其他局中人的成本信息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出现的可能性进行概率估计。然后假设与某局中人B进行合作,互相交换共享所拥有的信息,联合成博弈的一方,剩下的局中人结合为博弈的另一方。这样的博弈模型的Nash平衡点是概率意义上的期望值,作为与B合作的优先指标。对每个局中人都进行一遍以上计算,得到了A的谈判对象优先顺序表。每个局中人都有自己的一张优先顺序表。最后按照预先设定的谈判规则与程序,各方同时进行合作谈判,谈判要解决如何合理分配或均衡比单干多出的利益。

该文关键的一点:正确掌握对方的成本、策略等信息。各方可能从每一次博弈的结果中得到有用的反馈信息,并用这种反馈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高对他人了认识。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提到如何实现这样重要的学习过程。该文的模拟算法中的一个缺点:计算量随局中人的数目和每个局中人类型的数目的增长呈指数增长。

对于多边贸易模式的电力市场,文献[13]提出了多理论模型,解决贸易合作问题,文中的模型基于完全信息的博弈模型。模拟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①确定自身成本等信息;②与对方互相交换信息,互相寻求合作伙伴;③按照预先设定的准则和协议进行联合分组,形成一个谈判对象优先顺序表,这个顺序表获得方法于[11][12]的方法不一样。作者采用公平性合作标准和Shapely值来确定这个顺序表;④按照优先顺序表进行双边谈判。作者认为这四个阶段可以反复迭代进行,直至没有人愿意改变合作格局为止或者达到预先设定的计算时间。作者在文中考虑了多种情况,但是模型仍偏于简单。

4.5用博弈论解释和实现算法

文献[14]用博弈论来解释拉格朗日松弛法法解决机组经济组合的算法。该文认为在电力市场的环境下,竞争各方均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旋转备用的约束变得软起来,PX(powerexchange)机构可能通过松弛这一约束进一步降低成本。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算法获取最优的旋转备用。

作者认为拉格朗日松弛法的拉格朗日乘子是有经济含义的,松弛旋转备用的乘子被看作是提供备用的价格信息,各时段的旋转备用根据这个信息不断在规定的高低两种备用水平之间调整(例如:为t时段负荷)。根据优化原理,如果拉格朗日函数存在鞍点,则鞍点是原问题的最优解。

鞍点的概念与博弈论中的Nash平衡点有非常相似之处,如以上公式所示。基于此想法,作者构造了两厂商博弈模型。其中一局中人P代表整个实际电网的利益,它控制的决策变量是p,u(p向量表示各机组分配的有功,u向量表示机组启停),目标是使整个系统成本最低。另一个局中人Q,是一个假想的发电商,它以价格向P销售备用容量和有功容量。双方就旋转备用交易进行讨价还价,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作者证明以上博弈过程的Nash平衡解就是拉格朗日函数的解。基于以上结论,作者设计了自适应的次梯度算法寻求平衡点,其中一个关键技术作者设计了厂商P对厂商Q备用容量报价的反应函数该函数将映射到备用容量的两种水平之间(例如:5%Dt-%Dt,Dtt时段负荷),形成一个随价格信息变动的备用容量。根据厂商Q是否了解厂商P的反应函数,模型可细分为两种:Nash模型(不了解对方反应函数)和Stackelberg模型(Q了解P的反应函数),作者认为后一种模型掌握的信息较多,因此收敛的速度和优化的效果梢好于前一种模型。

用博弈论来解释并且设计一些算法是一个新鲜而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博弈论本身就是带有优化功能的一门严谨的数学,不过它更具有人的逻辑思维的色彩,融合了一些用别的方法难以表达的信息。

历史博士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08年5月我科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1860例,其中男1193例,女66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1岁,平均37岁。结石部位:肾结石10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36例,输尿管中段结石324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20例。

1.2方法

体外冲击波碎石与肾镜、输尿管镜碎石加置管对18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精心护理,并观察疗效。

2结果

经腹部平片、B超复查,90%的患者碎石已全部排出,5%的患者需行第2次碎石,1%的患者需行第3次碎石;通过随访,碎石率达97%,排石率达95%。

3观察与护理

3.1心理护理

体外冲击波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在初次接受冲击波治疗时,由于对碎石原理没有足够的认识,患者易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术前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术前通过患者及家属交谈,收集到如下心理问题:①术前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②怀疑手术效果,担心失败;③担心对身体有损伤;④希望得到医护人员耐心详细的解释和关怀;⑤怕花了钱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以上心理问题,我们首先向患者详细解释和说明碎石的性能和原理以及治疗应用情况,让患者实地参观其他患者的碎石过程,以适应治疗环境,产生安全感;介绍成功病例,或让其与同类患者交谈体会,以树立信心,根据结石的大小、数量及部位说明可能要进行碎石的次数,使患者思想上重视,积极配合治疗。

3.2术前护理

①术前检查:术前检查肾功能及有无解剖异常,以免结石粉碎后碎石排出受阻;B超检查定位;测血压、血尿常规及出血凝血时间、心电图;有感染者应预先控制[2]。②询问病史:对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有高血压病史者需待纠正后方可行ESWL,妊娠者禁止进行此项治疗。③肠道准备: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应排空肠内容物及气体,以免掩盖结石定位而影响碎石效果。术前3d不要吃产气食物,术前1d不要吃多渣食物,尽量减少肠道气体对冲击波的吸收而影响碎石。如果肠道准备不理想,行清洁灌肠。④膀胱准备:如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治疗前40min嘱患者饮水500mL,使患者适当憋尿,膀胱充盈便于结石部位显露、定位,但不能过度膨胀以免术中难以忍受[3],同时也很难配合治疗。

3.3术中护理

①患者摆放[4]。碎石摆放原则为:a.结石显示清晰,并能准确定位在应重点冲击的焦点处;b.定位准确,能有效减少冲击波能量损耗;c.患者感觉舒适、安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仰卧位或半卧位,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采用俯卧位。嘱患者碎石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肢体,改变。②注意观察患者术中表情、面色、疼痛情况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可暂停治疗,查找原因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后可继续进行。

3.4碎石后的观察与护理

由于碎石时给予镇静止痛药,加之冲击波的影响,碎石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头昏、疲乏感[5],应扶患者上、下床,以免发生意外;少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嘱患者卧床休息,一般1~2d均可恢复。

碎石后尿路粘膜损伤,多会出现肉眼血尿,随沙粒样结石排出,输尿管置管的患者可出现膀胱刺激征,一般无须特殊处理,2~3d即可自行消失,此时护理上应注意血尿颜色深浅程度及血尿消失时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3L,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物,以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亦可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利于碎石排出。

鼓励患者多进行跳跃运动,叩击腰背,以促进碎石排出,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排石,肾结石碎石后,卧向健侧以利于结石排出。结石较大,1次粉碎较多,为了避免碎石在短期内积聚于输尿管内形成石街,应指导患者多休息,卧向患侧以减慢碎石排出速度,减少碎石堆积机会。肾下盏结石采用头低脚高或倒立,马蹄肾结石采用俯卧位,以利结石尽快排出。

碎石后注意观察是否有肾绞痛,部分患者因被粉碎的结石块在尿路内移动、阻塞、石街形成而引起肾绞痛,可选用山莨菪碱、阿托品及度冷丁等,如患者出现高热,应考虑尿路感染、石街形成的可能,应及时给予抗感染、解痉治疗,必要时对石街再次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观察排石情况,嘱患者每次排尿后均用杯子、纱块过滤,检查有无结石颗粒,并留标本行结石分析,以针对结石成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后3~7d复查腹部平片(KUB)了解排石情况。

3.5出院指导

为了防止结石复发,对碎石后的患者应根据结石的成分制订防石饮食,高钙结石须限制钙的摄入,如乳制品;草酸盐结石禁食含有草酸盐丰富的饮食,如菠菜、青菜、洋葱头、苑菜、竹笋、豆腐亦不宜多吃;尿酸结石禁食碱性食品,如动物内脏;菜花含嘌呤较多,高尿酸者忌用;鸟粪石样患者禁酸性饮食;输尿管置管者,1个月后回院行膀胱镜下取管。

[参考文献]

[1]车小波.心理护理在体外振波碎石中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5(4):248.

[2]韩见知,庄乾元.实用腔内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5-536.

[3]林炳森,张淳,黎明,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438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2):12-14.

历史博士论文范文5

关键词:BOT 法律障碍 特征 专项立法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运营—移交,是指政府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1](P142-143) BOT是国际上利用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采取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正式提出于1984年,首倡者是土耳其总理奥扎尔,并首先应用于该国的公共设施的私有化项目,具有融资能力强,自有资本需要量小,投资收益有保障等众多优点,现已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广泛采用。中国举办BOT项目是一项较新的工作,人们对此缺乏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现行立法与BOT投资方式所需要的法律保障尚有一定差距。因而分析我国BOT的立法现状及推行BOT方式存在的法律障碍,建立和完善我国调整BOT方式的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BOT方式的产生与发展

BOT投资方式的产生,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罗马法(Rocles)的有关规定,这在雅典法中有所记载。如当时通行于地中海地域的关于“海商借贷”(Maritime Loan)的规定,[2] 即以海运提单作为抵押的借贷制度的内容。在BOT投资方式下,承包商或发展商自己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贷。靠项目建成后的收益与该项目资产的担保得到回报,这种金融借贷性的项目投资与“海商借贷”的规定相类似。二战后,各国纷纷加速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达国家在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输出过程中,其所采取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形式受到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的限制。而资金和技术输出的强烈要求,又迫使其不得不考虑采取其它方式,加之发展中国家因急需资金和技术,又不得不多方式引进资金,于是BOT这种自筹资金能力强,无须资金担保的投资方式便创造性地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发展、强盛起来。它不仅解决了东道国资金短缺的困难,完成了东道国因资金困难不能完成的工程项目,也使东道国比较容易地引进了先进技术,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且培养了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促进了东道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BOT投资方式实际上是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就基础设施建设所建立的特许权协议关系,是“公共工程特许权”的典型形式,其在实际运用中还演化出许多类似形式。根据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BOT还有BOOT(Build —Own—Operate—Transfer)和BOO(Build—Own—Operate)两种方式。

二、BOT投资方式特征

(一)BOT项目以东道国政府特许为前提和基础

BOT投资领域一般属于政府垄断经营的范围,外国投资者基于许可取得通常由政府部门承担的建设和经营特定基础设施的专营权,所谓基础设施通常包括港口、机场、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电力等社会公用设施,如果没有东道国政府特许,外国私人投资根本不可能涉足公共设施等政府专营垄断的领域,也无法筹集到足以支撑项目建设所必需的巨额资金,因此,东道国政府允许外国投资者以BOT方式进入基础设施行业,实质上是东道国政府以特许协议的方式授予外国投资者的特许权,将原本只属于政府的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暂时转让给BOT项目公司经营。

(二)BOT项目众多当事方相互关系通过一系列合同进行安排

BOT项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法律关系众多,除主要主体是东道国政府还包括项目筹建集团、项目公司、银行金融机构、承建商、经营管理公司、保险人等一般主体,它们之间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协议来确立、保证和调整各当事方之间的法律关系,这些合同协议共同构成了BOT投资方式的法律框架。如前所述,BOT的核心是政府特许,外国投资者要进行基础项目投资,首先要获得东道国政府的许可以及在政治上的风险和商业风险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而其表现载体就是特许协议。因此,特许协议构成了BOT法律框架的基础。其他所有合同如贷款、工程承包、经营管理、担保等合同均是以此协议为依据,并为实现其内容服务。 [3](P66-68)

(三)BOT合同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基本对等

BOT投资方式下的合同是通过不同方式签订的,有的是由政府通过招标、投标、选择出一个各方面能力都较强的私人企业,然后再与谈判、详细拟定BOT投资协议的条款,有的是先由外商本人或外商通过其中合作者向政府提出申请,该申请被批准后,政府再与项目发起人通过谈判,签订BOT投资协议,无论哪种方式,BOT合同的主体双方都有签约或不签约的自由以及同意或不同意协议中某个条款的自由,因此,虽然BOT投资方式下合同主体的一方是政府,但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他们经过谈判,最终在合同上签字,每一个步骤都是双方当事人积极努力的结果,都反映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不存在一方强迫或欺诈另一方签约的问题。

(四)特许权期限届满,BOT项目无偿交给东道国政府

由于在特许权期限内,外国投资者已偿还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得利润。所以,BOT项目终结时不需要进行清算,而是由东道国政府收回特许权,并全部无偿地收回整个项目,虽然政府作为一方直接参与BOT项目,但政府在特许期内不投入资金,不承担风险,项目风险全部或大部分由项目公司承担,这与传统合营形式的共同投资,共担风险的基本特点不同。

历史博士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波多黎各电视;《我的家庭》;文化混杂性

波多黎各位于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岛东部,是一个高度自治的自由之邦。

波多黎各的电视,在经历了40年的故土节目之后,《西语电视台》第二频道开始播放情景喜剧《我的家庭》。这部由当地著名制片人帕基托•科德罗拍摄的电视剧第一次让黑人演员担纲起主要角色来。《我的家庭》,受美国《杰斐逊一家》和《科斯比系列剧》等一批以黑人为中心的情景剧的影响,展现了一个波多黎各中产阶级家庭――梅伦德斯一家和他的邻居们的鲜活的生活画面。《我的家庭》一炮走红,备受百姓喜爱,播放后多年经久不衰,并于数年后在美国纽约和迈阿密重炮引进播出。

《我的家庭》的播放,给波多黎各电视界带来了异乡文化和种族意识的渗透与变革。作为“非种族”的梅伦德斯一家突出展现了波多黎各种族和文化的意识变迁,它创建了一种“想象中的社区”,明确阐述波多黎各以岛屿文化特征为中心的民族平衡性。为了说明《我的家庭》是本土文化的异化,我们不妨先探讨一下波多黎各的政治p法律和经济现状以及它与美国的文化关系。

首先,在美国西班牙战争之后,波多黎各成为具有美国领土地位但高度自治的自由之邦。然而,尽管波多黎各没有自己的,但它的文化却与美国任何地域的文化迥然不同,它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文化的混合体。它那岛屿文化的独特含在波多黎各文化和种族意识的内在结构中的种族支配的浪潮之中。其次,由于波美的政治关联性,波多黎各的媒体受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制约。这样,自由邦政府无权掌控该岛的通讯体系。第三,尽管当地商业电视台最初都由波多黎各所拥有,但现今美国和跨国公司已拥有那里的每家商业电视台并为其大多数节目提供资助。最后,也是本文中心探讨的问题:即,自1954年当波多黎各开始出现电视以来,许多本土生产的节目始终受成功的美国电视理念所影响。但是,这些节目总能通过再创建本土独特的社会p政治p文化和经济意识来调整为波多黎各式的混杂电视文化。

一、波多黎各的种族脸谱

在西方社会中,“种族”意识往往由特殊社会p政治和经济状态所体现。如果拉美的主导人物通过将黑人和土生土长的人作为现代国家的参照物来模拟西方的现代模式,那么,波多黎各和拉美的“种族”也许可以视作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一种社会结构。在波多黎各,这种波美跨文化的政治和经济张力创造了介于两个民族之间的“异同”文化意识。在这种“异同”的文化意识中,波多黎各的“种族”通常被置于明显优于美国种族意识的参照物之中。因此,“异同”文化意识给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波多黎各不存在任何种族偏见。

波多黎各人常将自己看做是一个种族群体,即波多黎各种族的一分子。从一方面来看,波美的确存在着类似的白人黑人种族,其中也蕴含着白人和黑人的文化意识。但与美国不同的是,波多黎各人视自己为一个混合的整体,一个统一的波多黎各民族。在那里,“混合”是民族结构的关键词。你不管具有何种肤色,你都是社会的平等成员。然而,在“混合”种族华丽表层之后,也的确多多少少存有某种白人血统意识,使黑人和印第安人脸谱黯然失色。就文化意义上而言,“混杂性”凸显了欧洲p非洲和土著文化的平等融合,并构筑了一种全民族的文化特征。尽管波多黎各的“混合”意识导致了某种“肤色盲点”和混杂的社会文化空间,但是毕竟这种以本土方言为本加之文化的混杂性在某种意义上给波多黎各带来了种族的平等。

另一方面,美国和波多黎各对黑人具有不同的理解。美国人所指的黑人是任何具有非洲黑人血统的人,而波多黎各人则对黑人的区分只局限于他的外表和社会地位上,并非指含他的身世和血统。就一般而言,波多黎各人可划分为黑人、棕色人、白色黑型人和白人四种。虽然“黑鬼”在波多黎各是对黑人的贬称,但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来对某人表示亲昵的称呼。如某人被昵称为“黑鬼”,而实际上他的皮肤是白色。同样,一些源于种族主义原型的习语则暗示着与黑人的混血的构筑。此外,“升华种族”意指黑人和土著人与白人通婚以使他们的“种族”颜色变白。

在波多黎各,还从未出现过反对种族主义的大规模的政治和社会运动。因为任何对种族主义的抗议都会引起波美之间的文化论战以及对两个民族的关系和意识的历史的不同性带来大讨论。就电视媒体而言,在如何展现黑人方面往往会引发波美种族意识和文化的大辩论。譬如在1973年,波多黎各《西语电视台》拍摄并播放的电视剧《安赫拉•玛丽亚》中有两个黑人角色,但她们却由两个白人涂黑脸庞扮演。电视剧刚一播出,就即刻遭到一群黑人艺人的抗议,认为她们扭曲了黑人形象。同时他们指出,波多黎各电视中的黑人与缺乏教养、社会能力低下以及落后败坏的人等同起来是对黑人的不敬。然而,这次抗议最终并未成大的气候。与此相反,剧中饰演“黑脸”的白人演员齐安尼塔却成为该岛大众文化的偶像,从此以后频频走红于波多黎各电视。

二、《我的家庭》的“种族”诠释

虽然《我的家庭》是第一部描述波多黎各黑人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情景喜剧,但它的成功却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既然以黑人担纲出演的电视剧在波多黎各创历史先河,那么它必然会像美国黑人情景剧一样大获成功。此外,制片人帕基托•科德罗在波多黎各电视界的权势和威望促使他能与本埠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台――《西语电视台》签署片约。科德罗还启用了当时赫赫有名的黑人喜剧演员来领衔主演《我的家庭》。

尽管部分制作人员对《我的家庭》的叙述缺乏种族和社会主题而略感不满,但他们仍坚信这部剧作对从此黑人步入舞台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我的家庭》从一开始就取得了成功,因为它首先满足了一种需求,填补了一块空白。其次,它是波多黎各人长久期盼的第一部黑人出演的电视剧。作为全新风范的《我的家庭》,引起轰动就成了必然,因为它使黑人完全成为波多黎各平等的一分子。

黑鬼,早先被人们诬蔑为低劣于白人并常与犯罪和畸形相联想的词语,在《我的家庭》中通过使用中性词“黑人”来展现一个“非种族的”“正常的” 波多黎各高贵的中产阶级家庭。因此,这出剧看似缺乏种族和社会主题,实乃是规避家庭“黑色”以示种族平等之所为。这种直接赋予各个种族群体所特有的社会p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做法,是为了创建一种“黑与白”的双重构筑。但尽管剧中不断地以中性手法来阐述白人的意识形态,但它时不时却流露出白人道德和审美观的优越性。这样,“白色”成为波多黎各社会中受人敬重的文化道德观和体面标准的象征。

关于启用黑人出演《我的家庭》一事,主创人员觉得这是十分自然的。因为他们认为主角比斯卡科是一个极具商业化的演员,观众十分喜爱他。况且波多黎各是个多民族混杂的地区,比斯卡科受欢迎的程度以及他为当地电视台和制片人带来的丰厚利润大大洗刷了他的肤色。更重要的是《我的家庭》揭示出,波多黎各和美国的种族问题是截然不同的。该剧在启用黑人时从未过多地考虑到肤色问题,“黑色”只是觉得有新意,与其他当地电视台的节目迥然不同而已。这种“标新立异”并没有损伤波多黎各白人的种族和文化地位。与此相反,《我的家庭》的问世,使波多黎各的文化混杂性和种族的民主意识愈加正常化。

三、波多黎各电视的非殖民化

如上所述,正是波多黎各的文化混杂性和种族的兼容性使波多黎各第一次以黑人家庭为主线的当地情景电视剧得以产生。《我的家庭》之所以不带“种族歧视”意识,主要有三条内在的原因。其一,正如我们所考证的那样,波多黎各文化基于本土不存在种族偏见的理念。这种理念可追溯到该岛建邦之时代,并体现在其公共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场所中。其二,尽管《我的家庭》的主创人员承认该邦存在种族区分,但是他们坚信种族主义不属于波多黎各文化。因此,该剧中作为“无色的”“正常的”黑人家庭充分表明波多黎各人如今所具有的那种混合民族观念。最后,波多黎各还存在电视审查问题。例如,无所不在的行规影响着波多黎各的电视,特别是《我的家庭》。审查来自于三类相互纠葛的方面:社会、本行业和个人。作为家庭情景剧,《我的家庭》保持着一种中庸之道。它既要保证投资者的回报安全,又要满足于观众们品味新意的需求。因此,经过《西语电视台》和投资人机智的谨小慎微的不懈努力,《我的家庭》既展现出该邦前所未有的新意,又局限于占主流的传统的意识形态范畴之中。这样一来,甚至该剧个别主创人员原本想要开创某些敏感的诸如种族主义、吸毒以及政治和社会方面的主题,最终也不得不放弃这种念头,以避免与电视台和投资人发生矛盾和冲突。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应该注意到,波多黎各家庭情景剧中的黑人的出现,说明主创人员想通过将边缘主题刻印到电视、社会和文化的意识之中,以便向人们展示波多黎各民族的混合性和不同性。与早先电视描述相背离,波多黎各黑人作为电视家族一分子的出现,也许是对该岛社会常规结构中种族和文化方面的转变。由于过去大凡一提及“黑鬼”,人们就会联想到社会底层:知识贫乏、方言浓重、语言粗俗、缺乏自尊。而如今,《我的家庭》的播出,则被认为是波多黎各电视、社会和文化对当地黑人的一种全新的诠释。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因为《我的家庭》启用了黑人演员,而其他当地电视节目未启用黑人,就断然认为《西语电视台》和它的主创人员是波多黎各惟一应该担负起种族民主意识的责任人,因为毕竟波多黎各在经历了约50年的商业电视以来首次出现展现黑人形象的电视剧。但它的出现,是一种曙光,是一种希望,是全邦种族民主意识的再现,是波多黎各电视文化混杂性的具体阐述。

[参考文献]

[1] Mediafax.TV Audience Mearurements,Puerto Rico[M].San Juan,Puerto Rico:Mediafax Inc,1999.

[2] Duany J.Reconstructing Racial Identity:Ethnicity,Color,and Class among Dominic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uerto Rico[J].Latin American Perspectives,1998,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