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1
一、合法性的维度
西方学者韦伯、哈贝马斯等人很早就提出了合法性的概念,后来Suchman(1995)等学者相继利用合法性的概念对组织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高丙中(2000)发展了合法性的概念,对社会团体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现时,合法性已经成为分析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组织的有力工具。
关于合法性的涵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Suchman(1995)认为,合法性是在环境的规范、价值观和信念系统内对组织行动是否合乎期望及恰当性、合适性的一般认识,而所谓的环境指的是各类利益相关者。简单地说,所谓企业的合法性,就是企业的行为要符合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从而获得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认可。
Clarkson(1995)认为,那些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活动享有或者主张所有权、权利或利益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属于利益相关者。一般地,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管理人员、普通员工、顾客、供应商、销售商、银行、政府、社区、媒体、环保团体等等。由于利益相关者数量众多,且性质差异较大,对企业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因而对其进行分类对于问题的分析很重要。其中,Clarkson(1995)根据相关者群体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一级利益相关者和二级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受到广泛关注。前者是指没有其参与企业就不可能持续生存的人,包括股东、投资者、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和社区;后者是指那些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影响,但与企业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且不是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的社会团体,比如媒体和环保组织等众多的特定利益集团。借鉴这种分类的方法,根据分析的需要,我们把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前者是指股东、雇员等企业内部人员,后者是指政府、社区、环保组织等企业外部人员或团体。进一步,根据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紧密程度,内部利益相关者分为一级和二级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分为一级和二级外部利益相关者。一级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股东或投资者,他们创办了企业,是企业形成的前提条件,因而与企业的关系最为密切;二级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雇员,他们使得企业得以顺利运转,与企业的密切关系仅次于股东;一级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顾客、供应商、销售商、政府、银行等,他们与企业有直接的关系;二级利益相关者主要是社区、媒体、环保组织等,他们与企业之间是一种间接的关系。
根据上述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结合合法性的涵义,区分合法性的维度就是:获得一级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获得二级内部利用相关者的认可、获得一级外部利用相关者的认可、获得二级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这四个维度可单独存在,也可相互结合,不同的组合其合法性强度就不同,一般地,只有一个维度的合法性强度较小,四个维度结合在一起的合法性程度最大。不同的合法性强度,反映了企业的不同目标和追求,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从而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
二、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或者说,企业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在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以及企业实践中的管理者已经争论了数十年之久,这些争论,正好反映和代表了不同的社会责任观。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观也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在学者们研究探索、总结(Friedman,1962;万君宝、袁红林,2005)和企业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合法性由弱变强的线索,可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视为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的演变。值得指出的是,现时各种社会责任观是同时存在的,都有不同的研究者支持或不同的企业在实践着。
1.“股东至上”。这种企业社会责任观由来已久,并且有广泛的实践,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股东服务,换言之,经营企业的目的就是使利润最大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投资者都积极进行原始资本的积累。在这一时期,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投资者想尽办法赚取利润,不仅不会顾及除股东外的利益相关者,而且还会损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例如,压榨和剥削工人、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不采取措施保护工人的生产安全,生产质量低下或不合格的产品销售给消费者,中伤竞争对手,与供应商签订不公平的协议,随意排污等等。更有甚者,为了利润,一些企业违法犯罪。
经过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后,企业的各种不道德问题有所改善。但是,“股东至上”仍为许多企业信奉的社会责任观,并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早就指出,企业唯一的任务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经营中追逐利润最大化。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密尔顿·弗里德曼是坚定支持这种企业社会责任观的现代经济学家,他曾经明确指出:“企业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社会责任——使用它的资源,按照游戏的规则,从事增加利润的活动,只要它存在一天它就如此(Friedman,1962)。”这里,弗里德曼实际上是拒绝承认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即使有社会责任的话,也只有经济责任,即增加利润。
由此可见,“股东至上”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实际上是不承担任何社会责任,认为企业只需符合股东追逐利润的期望,得到一级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就具备了足够的合法性。
2.“一切为了企业”。根据委托理论,股东与雇员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人的雇员由于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产生矛盾。当企业规模扩大后,股东难以实施完全的监督,从而使得雇员带来的问题损害股东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的雇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会采取激烈的工业行动,如罢工等。因此,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就有了激励雇员的动机。激励的主要手段是让雇员享有其应有的基本权利,例如让雇员享有自由签约的权利、获得公平报酬的权利、健康和安全工作的权利、公民权受到尊重等。
例如,近年珠三角出现的所谓“民工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雇员对企业的不认可造成的,例如在企业利润增加的情况下雇员的工资长期维持不变、雇员工作环境恶劣、健康得不到保障等。“民工荒”的出现,使得一些企业不敢接新订单,这就影响到股东的利润增加。现在,珠三角一些企业试图通过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环境的手段留住现有的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就是意识到应让雇员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果实。
因此,相对于“股东至上”,“一切为了企业”的社会责
任观是一种改进,它意识到企业必须要同时为股东和雇员的利益着想,让雇员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形成凝聚力,这样才能使企业得以发展。由此而言,“一切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观是要同时获得一级和二级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增强合法性,以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主观为企业,客观为社会”。前述两种社会责任观都只关注内部利益相关者,而完全忽略了外部利益相关者。而“主观为企业,客观为社会”的社会责任观已经意识到企业的行为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影响。持这种社会责任观的企业主要的出发点是从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出发,但在为企业自身利益服务的同时,不自觉地增加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例如,它认为企业在为内部利益相关者追逐利益的同时,供应商的利润也会增加、顾客获得优质的消费品、政府税收增加等。所谓“看不见的手”所描述的个体的逐利行为在客观上增加了社会的福利,就是这种社会责任观的思想来源。
由此可见,与“一切为了企业”相比,“主观为企业,客观为社会”的社会责任观虽然仍主要是为了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但已经不自觉地考虑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一级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除了得到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一级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从而,合法性程度得到增强,即使增强的程度不大。
4.“为企业服务第一,为社会服务第二”。持这种社会责任观的企业在满足内部利益相关者期望的前提下,会主动和自觉地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希望外部相关者获益,祈求达到双赢的境地,例如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互利的合约。但是,当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会将企业内部利益放在首位,而把社会外部利益抛弃一边。
相比于“主观为企业,客观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第一,为社会服务第二”的社会责任观已经使企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考虑从不自觉到自觉和主动,争取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一种互利、合作的关系,因此,这种企业会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一级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从而合法性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5.“为了本企业,必须为社会”。这种社会责任观的出现,受到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刻的影响。这种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不仅依靠企业来实现其个体目标,而且企业也是依靠他们来维持生存,强调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依存性,并明确指出“企业对界定清晰的利益相关者负有社会责任”。哈罗德·孔茨等人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这表明,企业要达成其目标,必须要考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这类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够自觉地将“为社会服务”贯彻到自己的经营理念中,但应注意的是,企业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是目前许多公司的实际做法(万君宝、袁红林,2005)。
但是,与“为企业服务第一,为社会服务第二”相比,“为了本企业,必须为社会”的社会责任观已经不再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排出主次之分,而是把两者看作同等重要,显然,这种企业将会受到大多数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因而合法性很强,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6.“首先为社会,同时也为本企业”。斯蒂芬,罗宾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企业对于社会负有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在内的多项社会责任(Donaldson、Dunfee,1995)。由此而言,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份内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公司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从事一些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无直接联系的活动,例如,资助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向社会公益项目捐款、自觉减少环境污染等。这表明公司已经是一个“社会存在”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为股东利益而生存,公司是为所有相关利益者服务的(黄少安、宫明波,2002)。持这种社会责任观的企业不会为厂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损害任何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企业愿意牺牲自身的利益而维护社会的利益。现实中,持这种社会责任观的企业不是很多,主要发生在一些大企业上。这类企业由于广泛参与捐赠、环保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而赢得公众极好的美誉度,能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供应商、政府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又能给予雇员良好的发展机会,并能给股东带来长远的利益。
因此,与上述的社会责任观相比,“首先为社会,同时也为本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能获得最广泛的一级和二级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和赞赏,其合法性最强,是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最高境界。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2
1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2008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正式。这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成为第一个连续四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国企业。
首次使用联合国“全球契约”标识
《报告》共108页,58000余字。《报告》首次使用了联合国“全球契约”标识。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社会责任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从2006年加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以来,认真履行“全球契约”原则,大力支持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活动。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主任乔治・科尔为此次会专门发来贺信,认为“《报告》披露的国家电网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履行社会责任实践令人鼓舞,尤其是为满足利益相关方要求而作出的广泛努力令人赞赏”。
责任意识已融入每个员工的心里
与之前的三份社会责任报告相比,《报告》在保持整体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内容更加完善。
首度提出“坚持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报告》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要重视道德动机和履责意愿,更要坚持以价值创造结果为标准,以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作为判断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内容的根本标准。
完善公司社会责任模型,明确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边界。《报告》从发挥公司的核心社会功能和实现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两个维度,将公司对社会各界承担的共同责任定为科学发展、安全供电、卓越管理、科技创新、沟通合作、全球视野六个方面;将针对特定的利益相关方担负的特定责任定为对客户承担优质服务责任,对员工承担员工发展责任,对伙伴承担协作共赢责任,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承担服务“三农”责任,对环境承担环保节约责任,对社区承担企业公民责任。
披露公司对利益相关方负责的政策和重点,展示公司对利益相关方履行责任的行动与绩效。《报告》全面披露了公司对用户、员工、合作伙伴、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理念、重点领域、重要行动及履责绩效。国家电网公司此前的社会责任报告更多的是内向性地呈现“我们做了什么”,而本次《报告》特别加入了利益相关各方所关注的核心议题及公司的回应。报告的变化体现了公司社会责任理念的不断完善。日积月累,责任意识已经融入每个员工的心里,责任理念在公司中也开始从一种思维方式提升为一种管理模式,社会责任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更加突显。
会邀请利益相关方最为广泛全面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3
论文摘要:目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如何影响企业价值还没有定论,突破传统的研究方式,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五个维度来研究其各自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而得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有关食品安全,生产污染,员工健康,灾后捐助等有损社会大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矛盾,我们认识到,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国深交所在2006年9月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以及相关信息,国资委在2007年12月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的主要目的首先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概念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相关内容,其次,鉴于企业逐利的本性,决定着多数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主要考虑社会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试图探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二、企业社会责任
1.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自20世纪初首次提出后,研究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且获得广泛接受的定义,Branco和Rodriques(2006)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是企业在经营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自愿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Davis(1960)从管理学的角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的商业决策和行为中至少有一部分不是出于直接的经济利益的考虑。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社会责任由哪些内容构成,国外首推Carroll提出的四成分说: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国内学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沈洪涛(2007)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分为五大类:环境,员工,产品,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本文中采用沈洪涛的分类方法,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企业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是接下来本文需要探讨的关键问题。
三、已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方向的研究
国外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至今为止,理论界对两者的关系研究尚没有达成共识,国内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起步比较晚,已有的研究对两者的关系形成了三种观点:
1.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姚海鑫等以2005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财富的关系,得出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加股东财富。
2.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负相关。负相关理论认为,高额的社会责任投入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国内的研究学者李正(2006)发现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会降低企业当期价值。
3.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没有关系。支持不相关论的学者认为,企业发生的社会责任成本重大,但通常被由此引起的其他支出的减少所抵消,表现出来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是不相关的。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目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产生何种影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学者多从研究方法上找寻原因,但更可能是对事物本身的规律把握存在缺陷而导致的。以前的研究都是把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整体的指标进行研究和度量,这默认了社会责任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如果社会责任的各种组成部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么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显然是不妥的。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
本人支持的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是状态依存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可能本身具有差异性特点,陈可和李善同(2010)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方面的社会责任行为都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下面我们就环境,员工,产品,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五个方面各自对企业社会价值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行探讨。
1.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尽可能的发挥循环经济;以绿色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主要对象;主动治理环境。我国常采取税收优惠,环保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对环境责任进行投入,可以降低企业被环保监管规制的风险,同时像厉行节约,减少浪费等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可以认为企业的环境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
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体现: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员工培训;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这些可以增加企业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留住和吸引优秀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也会大大增加企业支出,企业的员工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取决与收益和成本的比较,所以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不确定。
3.企业对产品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主要包括产品的安全性,产品咨询和售后服务,广告的忠诚度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以可以认为两者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4.企业对社区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企业不仅要为所在社区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更要为所在社区做贡献,多关注慈善事业,多行赞助和公益活动,往往是投入大于产出,可以认为企业对社区的责任与企业价值是负相关。
5.企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如股东,政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社区居民。责任的履行有利于增进与投资者的关系来减少资本成本,可以改善与监管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节约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所以企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企业价值是呈正相关的关系。
鉴于上文分析可知,企业社会责任不同方面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式是不同的,把企业社会责任看作一个变量来研究两者关系是不妥,不同行业的企业,企业处的不同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各个部分的比例是不同的,故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参考文献
[1]Carroll A.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J].Business and Society,1999(3),38.
[2]Bradgon,J.H.,Marlin,J.Is Pollution Profitable?[J].Risk Management,1972,19(4):9-18.
[3]曹伟明.试论企业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J].经济论丛.
[4]姚海鑫.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J].软科学,2009(10):133-137.
[5]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77-83.
[6]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4
内容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能否达到企业预期的初衷和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传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可以根据传播获得反馈与否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种不同的途径;在新的通讯技术环境下,社会责任传播将在Web2.0和移动终端等方面有更多的应用和发展空间。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传播管理时要注意拓宽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和内容,并且要留意及把握以微信等为代表的一些新传播途径和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传播 途径 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要承担对股东、消费者、员工、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CSR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并被认为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制定和实施CSR战略的过程中,社会责任传播是关系到企业的CSR战略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因素。因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起到的正向作用,必须以目标受众能全面、正确接收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相关信息为前提。因此,为达到企业目标以及提高CSR战略效果,企业应该重视对CSR传播的管理。
目前专门针对CSR传播的研究相对还比较少。本文通过对CSR传播的意义、途径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CSR传播管理上的建议,希望能引起企业对CSR传播管理的重视以及为企业的CSR传播管理提供相应参考。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是企业为了获得外界对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可,将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有关实践和信息发送或传达给利益相关群体的过程和行为(刘梅因,2011)。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是企业向社会公众传递其社会责任理念、战略以及具体活动的行为,是企业主动与外界就CSR进行的一种沟通。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重要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是企业CSR战略实施的必要过程和重要阶段,它影响着企业CSR战略的实施效果,只有当受众正确全面了解企业的CSR行为时,CSR战略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
(一)让外界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战略及动态
通过合适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企业的CSR理念、战略及行为可以及时对外,有助于增加外界对企业的认识,加深对企业的了解。CSR传播为企业与其利益相关群体之间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并为两者之间的沟通起到一定作用。只有进行成功的CSR传播,社会成员特别是消费者才能形成对企业CSR的完整认知,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实践的初衷和投资目标才能实现。
(二)有助于企业修正其CSR战略
CSR不是闭门造车,从制定到实施,企业必须与外界保持传播和沟通。在此过程中,企业不符合社会成员需求、愿望和价值观的CSR行为,可以被及时发现和修正。企业因此可以制定出更符合相关利益群体期望的CSR战略,从而更好地规划CSR活动。
(三)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CSR是企业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CSR传播能提升企业形象和绩效。有效的CSR传播能树立企业积极、正面的形象,有助于企业获得各利益相关群体的支持和提升企业在利益相关者中的地位,改善企业的社会绩效(苏蕊芯等,2010)。
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途径
CSR传播途径,是企业传递CSR信息的方法。合适的CSR传播途径是企业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实践中,CSR传播的途径有很多,按照进行实时反馈与否,本文把CSR传播途径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种。
(一)单向传播途径
单向传播途径以对外进行CSR信息发送为主,并不对发送的信息进行实时反馈,这是企业早期进行CSR常用的途径。单向传播途径主要有企业年度报告、企业CSR报告、广告、企业网页等。其中,企业网页也可以成为双向传播途径,但是就我国而言,绝大部分企业在使用企业主页的时候几乎都是以单向信息的为主,并没有进行沟通反馈,互动效果乏善可陈。
单向的CSR传播途径能让企业在CSR中掌握主动权,信息的选择与披露都可由企业自主决定。同时,以上四种常见的单向传播途径都各有优势和不足。首先,企业年度报告和企业CSR报告均由正规途径,里面的内容相对比较权威可信;广告和企业网页在可信度和权威性方面相比则稍欠。其次,企业网页、企业年度报告和CSR报告的传播成本比较经济,广告费用的投入则比较大。最后,就信息的集中度而言,企业年度报告没有其他三种途径好,CSR信息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一般分布比较零散,外界对CSR信息的获取相对比较困难。
以上单项传播途径中,企业CSR报告由于可信度更高、信息更集中、关注度高等明显优势,成为企业CSR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我国,选择CSR报告进行CSR传播的企业数字在这几年得到飞速发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CSR研究中心的《2012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的CSR报告呈现井喷式增长,达到1006份。
(二)双向传播途径
双向传播途径以互动、反馈为主要特点,它能更有效地发挥企业CSR战略的作用和影响,传播效果更胜一筹。公关是企业早期主要采用的双向沟通途径;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博客、微博、SNS社区、视频分享等以新网络技术为载体的双向传播途径越来越受到关注。
互动性沟通是双向传播途径最突出的优点。通过倾听、交流和互动,企业的CSR目标及战略能更符合社会成员的期望及要求,同时增进企业与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特别是基于Web2.0技术的双向传播途径,它们的覆盖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效果更好,而且还具有成本低廉的绝佳优势。在我国,Web2.0技术的传播途径有企业官方微博、开心网、人人网、优酷、百度等。这里要重点提及的是企业微博,微博高效快捷的信息传播能力,不仅可以实现与社会成员的面对面沟通,还能更好地把握主动,实现企业CSR理念、价值观的传输。目前,阿里巴巴、星巴克、奥林巴斯、中国太平洋保险等企业已经开始在使用微博进行CSR传播。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开通了名为“支付宝公益”的官方微博,通过微博与免费午餐、壹基金、中国扶贫等公益慈善机构合作,开展温暖包裹、爱心午餐、自闭症儿童关爱等CSR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星巴克在其官方微博上重点强调道德采购,其分店微博也大力呼吁和提倡环保,组织红树林知识推广、清洁海滩等各种CSR活动。这些企业的微博上都已经清晰地贴上了“CSR”的标签,并且获得了很多粉丝关注,微博已经成为它们传播CSR的重要途径,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微博CSR传播的行列。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发展趋势
不管是单向还是双向传播,CSR传播都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CSR传播的载体基本上经历了从传统媒介到PC的过程。广告、公关稿、企业CSR报告等采用的是电视、纸媒等传统媒介;在Web2.0时代,博客、微博、SNS等新传播途径则离不开PC这个载体。
但是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手机、PDA等移动终端显示出强大的媒介优势。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摆脱了有线以及固定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与交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1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手机已经超越了台式电脑成为网民首选的上网设备,手机即时通讯也成为手机中最热的应用。以微信为例,腾讯开发的这款手机聊天软件从推出至今,已经有超过3亿用户使用,充分展现了手机移动终端的强大魅力。微信不仅可以成为企业品牌推广和信息的平台,还能实现随时随地、精准的信息投放。目前企业微信还只是停留在给用户文字信息的层面,微信在语音、图像和视频技术上的强大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而这些技术在CSR传播上都可以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微信在成为企业CSR传播途径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在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上,企业可以使用的CSR传播途径除了微信,还有微博、企业网页等。二维码技术的应用,能让用户省去输入URL链接地址的麻烦,通过二维码就能直接快速进入相应的网页。可以说,二维码技术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快捷和便利。技术的进步给CSR传播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可以预见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各种传播途径,会成为CSR传播的新亮点和企业CSR战略的新高地。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管理启示
CSR传播管理是企业CSR战略里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CSR传播管理的质量也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企业在进行CSR传播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传播途径
企业进行CSR的途径不够丰富和多样。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消费者获取CSR信息的来源绝大多数比较单一,这势必影响外界特别是主要利益群体对企业CSR特征的完整认知,企业的CSR战略初衷和目的也难以得到实现。
从传统媒介到PC,再到移动终端,可选择的CSR传播途径有很多。企业应该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种传播途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尽量拓宽CSR传播的途径,丰富外界获取企业CSR信息的来源,毕竟今天的技术手段和环境已经让拓宽传播途径的门槛变得更低,操作起来也更可行。
(二)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和内容
CSR传播必须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和内容。在传播途径的选择上,企业必须小心谨慎,因为传播途径会影响到外界对企业CSR行为的归因,进而产生对企业正面或负面的评价。
有研究表明当企业选择中立的机构传播CSR信息时,外界会增加对企业真诚度的感知,因此企业CSR传播途径的选择除了要考虑覆盖范围、传播效率、传播成本等因素外,还要权衡传播途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传播内容同样也会影响受众的归因和传播效果。根据C.I.Hovland 和 I.L.Janis提出的说服-传播模型,传播内容是CSR传播的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传播内容会导致受众对企业“真诚”或是“伪善”的判断,从而影响企业的CSR形象。比如黑心企业宣传公益慈善的CSR内容会给人伪善的感知,那么这种CSR传播就是失败的。企业CSR传播内容的选择要从行业角度及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结合目标受众的响应情况,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和定位,否则将适得其反。
总之,CSR传播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企业传播,只有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及内容,CSR传播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留意和把握传播的新趋势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传播途径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为提高传播效果、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应该留意和把握好CSR传播的新趋势,让新的传播途径、媒介和方法能为企业所用。首先,不同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之间可以交互组合创新,如企业CSR报告可以采用网络化的形式(如E-CSR Report)进行,CSR广告可以在微信平台投放,CSR微博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等。其次,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越来越突出,这两类媒体会对以后的CSR传播策略带来不一样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与这两类媒体对应的CSR传播策略,从传统媒体过渡到数字媒体、社交媒体,增加CSR传播的互动性和吸引力,进一步扩大CSR传播的辐射范围,提高CSR的传播效果。
总之,CSR传播对企业而言有重要意义,企业CSR传播的途径也随着技术的进步层出不穷。企业要充分重视CSR传播,善于利用合适的传播途径和手段,保证企业CSR战略的实施能达到或者超越预先设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柏因.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发展及Web2.0时代的机遇和挑战[J].东南传播,2011 (12)
2.苏蕊芯,仲伟周,Li Wei.企业传播、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关联性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2010(7)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5
(一)古代商人社会责任观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方古代社会的商人社会责任观。在古代社会,具有趋利本性的商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卑微的。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商人的盈利动机是反基督教的,故而商人逐利的道德性受到教会的强烈质疑,社区的压力迫使商人追求社会利益。
(二)近代利润最大化社会责任观
在重商主义之后的工业化时代,受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利润最大化成为了经济主体行为的最高乃至唯一指导原则。又因人们相信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会自然而然地达到全社会的普遍利益,所以利益最大化在观念上被认为是经济主体的社会责任。不可否认,这种观点在鼓励投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
近代社会责任观则将企业盈利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忽视更为广泛的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从一开始被提出就引起了持久探讨和争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许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此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在当今的企业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促进企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没有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意识,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而这方面涉及更多的是企业失信、欺诈行为危害社会,极大地增加了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成本,败坏了商业风气和市场环境,影响到企业甚至一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食品企业,对于社会的责任更加明显。就对于三鹿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来说,三鹿集团一味的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在自己生产的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以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来通过国内的蛋白质检测,他们为了追求自身利润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他们为了追求利益而对于消费者的利益完全不管不顾,更甚至于侵害到了消费者的人生安全,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对社会完全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的,这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仅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更给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食品企业的管理措施
(一)食品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制度建设。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它盈利的多少,还要看它是否承担了它相应的社会责任,管理者要认真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我国食品企业的现状和实际,促进企业强化社会责任功能并完善相应制度,是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管理中,应该注重正确的观念的传递,树立正确的行业价值观念。
(二)要加强地方政府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力度
政府在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以政策去引导和规范企业负责任的行为,同时通过逐步建立市场激励和社会监督与服务机制来积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三)食品企业要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经济。
企业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承担对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到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余热、余压的综合处理和循环利用。对于食品企业,在选择原材料的时候,要选择安全、绿色、无公害的材料,保证食品的健康性。在处理过期的食品时,应该保证大自然的环境不受污染,使用循环的方式就行处理。
结语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6
一、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所在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想适应周围的经济环境,它需要跟与它有利益关系相互依存的其他群体处理好关系,而为了维护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稳定存在,企业需要踊跃自主的对社会责任进行承担。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社会责任在维护社会稳定中起了重要作用。企业无休止的追求利润容易使社会本身的调控能力紊乱,从而诱发一系列不利于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因此,要在很大程度上对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观念进行强化,使企业将社会责任当成义务来看待,推动企业对相应社会责任的承担,使企业树立较好的商业道德方面的意识,强化企业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公平发展,让企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来进行生产和经营。
二、目前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不足。某些企业,因为对社会责任缺乏认识,没有充分领会它的重要性,对社会责任的含义认识片面,或存在理解不清的情况。这就使得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它们还处在资本积累这一阶段,企业追求的目标还局限在企业所有者获取利润最大化上,他们将社会责任看作是阻碍企业发展的负担,而忽视了社会责任与长期竞争力之间的联系。还有些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弃社会责任于脑后,不惜污染环境,制造假货,甚至牺牲员工利益。
(二)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误区。现代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实践时往往存在以下误区:一是企业提交的社会责任报告过于形式化。我国因受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践行社会责任的启发,为了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内的企业也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然而国内企业的履责报告经常避重就轻,甚至弄虚作假,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二是企业把社会责任片面化,有些企业将慈善责任作为全部的社会责任来进行实践,例如有些企业的慈善事业做的非常好,为社会捐赠了不少物资,但在进行慈善捐赠这一社会责任时他们却无视法律法规,剥削员工,制假作假。这是严重歪曲社会责任的行为,它不利于健康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所在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政府监管不力。我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时间并不长,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公众、企业甚至政府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对比较淡簿。国内的政绩考核都是以经济建设作为主导,政府部门也因对企业效益和创税收入的过于关注而将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给忽视了。再加上约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缺乏相关约束问责机制,导致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于形式化。
(二)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企业道德规范缺失。由于我国现阶段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不健全的道德规范,致使某些企业投机取巧,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也导致企业采取非经济手段进行市场竞争而无视企业所应履行的相关社会责任等风气的盛行。因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在成长和发展阶段缺乏外界扶持和帮助,从而使得这些企业更加以追求利益为目标,获取利益的迫切心理让他们更加无视社会责任。所以民营企业处于资本积累时期时,他们履行社会责任所出现的问题便会尤为突出。
(三)多数企业员工缺乏维权方面的法律意识。由于近一时期,全球经济状况都不是很好,人们迫于生活压力而安于工作现状,又由于多数企业的员工文化水平并不高,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他们对于工作环境安全与否缺乏判断的能力,对自己的工作是否对健康有所危害毫不知情。这导致了多数人在知道自己因工作造成了身体损伤或知道自己得了职业病时,最佳维权的时间通常已经错过了。以上众多因素造成了企业无视社会责任风气的盛行。
(四)部分企业经营者重枧利益逃避社会责任。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正处在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多为劳动密集型,多数企业的管理层与经营者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他们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负担,这导致了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无视员工工作环境的改善,甚至对员工的自身安全问题都不闻不问。有些企业还通过降低工人工资,非法增加工作时间来缩减企业的生产成本。
四、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企业责任提升策略建议
(一)通过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引导企血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许多的行业规范,但法律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一些企业容易钻空子,出现逃避管理规范和部门执法不严等问题。若想推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就需要通过道德观念的引导和法律制度的约束两者共同作用来实现。让这些企业明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它的义务,也有利于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使他们意识到企业在以利润为目标的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二)通过政府有效激励措施提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对于社会责任履行的好的企业,政府可适当给予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也可以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补偿,借此对企业进行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虽然不能直接为自身带来经济效益,甚至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但却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地位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政府部门也应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扶持鼓励,企业只有在盈利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政府的支持鼓励尤为重要。
(三)通过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监督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需要其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推动,还需要通过宣传和监督,在全社会制造出好的社会舆论。政府应诙借助媒体的力量对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那些企业进行大力宣扬,对这些企业的相关领导进行表彰,通过这些将它们的影响力扩大化,使这些企业的领导更具有荣誉感和成就感。
(四)通过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发挥政府监管作用。在督促企业履行它的社会责任时,政府需成立一些监管部门,同时对政府的管理人员进行一系列培训,使他们具备正确的政绩意识,让企业行为监管的力度得以强化。监管部门应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能对不良企业进行包庇,更不能因政府与企业有共同利益关系而对企业逃避责任置之不理。尤其是不能发生政府包庇甚至协助企业实施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的承担是企业能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以及核心竞争优势的具体表现之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不仅需要企业对社会责任意识的正确认知和自律承担,同时也需要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和监督,更需要政府和法律法规的有效监管,这样才能通过多方齐心协力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