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1
苏科版物理教材是江苏地区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教材。它与传统教材有很大不同:传统物理教材一般运用的是逻辑结构的框架,并不符合探究性的科学研究思想。苏科版物理教材规避了这些缺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材本身的设计思路,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真正有益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科学的、符合规律的开放式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非起的灌输知识的作用,而是作为引导者,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有效总结问题。以下笔者实现将会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科学教育法的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现途径。
一、习题篇――举一反三
习题教学是中学教学中最常用却也最重要的方式。在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非常必要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熟能生巧自古以来就是真理,通过做题重复所学知识,能使学生有效巩固所学概念,深入理解和应用规律,熟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学而不思则罔”,光做题而不知变通及举一反三,却也是极为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课本习题或相关例题,灵活运用变换题型、增减条件等方法改造原题,拓宽学生的思维。
例: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6cm,位于主光轴上的一个点光源S距透镜21cm,求像点位置。教师在看到这道简单的光学题时,可故意“为难”一下学生,提问:
如果我们用黑纸将透镜遮去一半,点光源所成的像将有什么变化?
通过这样的变换,有利于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加深其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提高其思维的灵活度。
二、史实篇――追本溯源
著名科学家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实际上,课本上出现的理论往往来自于著名物理学家对先辈们得出结论的再完善或重构。为了准确理解概念,教师可以借助了解相关史料,让学生利用想象、灵感等“非逻辑”的方法,“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的历程,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笔者认为,理性的“逻辑方法”与感性的“非逻辑方法”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
例:牛顿第一定律便是在伽利略与笛卡尔等前辈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得出的。
三、实验篇――事实求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也是对理论的实践。而真理,往往都是经得住实践考验的理论。因此,学会应用实验这种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物理学家们在研究问题时,常常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这种研究方法。此种模式对学生物理学习极具借鉴意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此研究方法渗透到具体实战中。
例:在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光反射现象的实例,引入课堂。然后,教师可在此提问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要了解哪些光反射的知识。接着,让学生提出假设,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如:
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平面镜、纸板、激光手电筒等相关实验器材。
做实验时,可运用以下步骤:
(1)将平面镜固定于桌上,将纸板竖放在平面镜上,将两块纸板的重叠处作为法线;
(2)将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沿纸板左面或右面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点要在法线处;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让学生分组,然后进行分工合作探究。最后教师提问,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入相关课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进行总结。
四、概念规律篇――深入推理
物理虽然是理科,但依旧有许多概念和规律需要记忆。合格的物理教师会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教师在讲述某个概念时,可以适当让学生了解引进此概念的原因,定义此概念的缘由;在讲述规律时,要让学生知道此规律针对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历史上的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而这个规律又应当怎样去表述等等内容。当然,不管研究哪条规律,剖析典型教案都是必要的过程。
五、复习篇――思维整合
新课结束后,教师应为学生安排复习计划。复习,并非单调重复讲解原来所学的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梳理个部分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可以运用归纳法、类比法或者等效替代法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所学内容,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
例:电阻定义式R=U/I,决定式R=pL/S。定义式以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来定义电阻,决定式则反映出材料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在物理课本上这样的公式有很多,教师应帮助学生用归纳法等方法整理出相关线索,熟练掌握同类知识。
六、结语
马克思说,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所以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此理论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则预示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真正优秀的教育,传播的并非是某个领域的知识,而是研究此领域的科学方法,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务必注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思维及研究方法,并培养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滕宏俊.谈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J].技术物理教学.2013年03月.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2
一、概念与公式同类归纳总结
在初中物理当中,一些物理概念和公式,可以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例如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即公式v=s/t。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即ρ=m/V。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即公式p=F/s。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即公式p=w/t。它们的概念相似,公式都是由定义得到的,所以在物理学当中把它们叫做定义式,这类知识可以归纳在一起记忆。对于公式,某些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把这类公式归纳在一起,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例如:ρ=m/V、c=Q/mt、q=Q/m、I=U/R,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s/t,这些公式的理解,它只是一个数学表达式,知道公式后边的物理量,可以根据公式求前面相应的物理量,千万不能说它们有正比和反比关系。若ρ=m/V,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总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其它几个公式的理解也是如此。
二、推导记忆法
由一些熟悉的物理公式出发,经过简单的数学推理,并可以推导得出其它一个或几个物理公式,这样记住了一个公式就记住了其它一连串的物理公式。
例如,由功率公式可以这样去记忆这一连串的公式,首先记住p=w/t,由电功公式w=UIT,可以推导得出P=UI,再由欧姆定律I=U/R结合出发,可以推导得出P=U2/R,由电压公式U=IR,可以得到P=I2R,由此得出P=W/t=UI=U2/R=I2R,都是计算纯电阻的公式。在初中阶段遇到的电路都是纯电阻,多数都能用。一般情况下,P=I2R用于串联电路较为简便,P=U2/R用于并联电路较为简便,因为串联电路当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当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等于两端的总电压。
再如,在电学中消耗的电能完全转换成热量,不考虑热量的损失(或电流所做的功)W=Q,即由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公式和电功率的公式,结合可以推导出Q=W=UIT=U2t/R=I2Rt=Pt,同们这些公式只适合纯电阻。在这些公式当中,P=W/t(W=Pt)各物理量分别有两个单位可用,如W的单位是千瓦时,t的单位是小时,P的单位是千瓦,W的单位是焦,t的单位是秒,P的单位是瓦,单位之间一定要注意匹配,而其它公式都一律用国际单位。
三、对比复习法
将相近或类似的概念或公式进行对比,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或联系,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计算物体所受重力公式G=ρgv,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公式F浮=ρgv,两个公式的物理量相同,但含义不同,前者的ρv分别表示物体的密度和体积,后者的ρv分别表示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再如,浮力公式F浮=ρgv,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ρgh,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一对比,加深学生对公式的应用和理解、区别与联系,使学生不容易混淆和遗忘。
四、网络归纳复习法
把分散的物理知识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网络,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例如:物态变化的归纳和温度、内能、热量的归纳。
五、以水为线索的“一线串珠”复习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水,但在力、热、声、光、电各部分中却都有涉及到水。同时,水在生产和生活中又十分重要,很多物理量又都是以水为基准来规定的,如密度、比热容、摄氏温度等。因此,在总复习中有必要以水为线索把关于水的知识系统化,也就是说以水为线索进行穿线和综合,对知识的巩固和脉络衔接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1.力学与水的关系。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密度为1000kg/立方米。
(1)已知水的体积可以计算它的质量和重力。
(2)利用水可以计算容器的容积。
(3)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据人的质量可以计算人的体积。
(4)水的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
2.水与热学的关系
(1)水的比热容最大,所有其它的物质的比热容都小于它,利用这一特点在生活当中,自然界当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2)生活中的雾、露、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霜、雪、冰花都是水蒸气凝华的结果。
(3)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和凝固点。
3.水与声的关系。水能传播声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左右。水面也能够反射声音。
4.水与光学的关系
(1)平静的水面可当作平面镜,能成虚像。
(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要发生折射和反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看到清澈的池水池底变浅了。
5.水与电学的关系
(1)纯水不导电,普通的水也是电的不良导体,但潮湿带水的物体导电,生活中不能用湿手按开关,绝缘体要保持干燥。
(2)坝高,水的势能增大,流动的水具有动能,水力发电就是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方法;研究分析
1 概述
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优良的不透水性,是一种不吸水、不吸潮的优质材料,其性能稳定,耐热、耐霜冻、耐腐蚀、耐辐射、且不被生物化解。对有机溶剂、酸、碱、盐均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施工简便、快捷,适应性强。目前在建筑行业应用效果极佳。若将聚氨酯泡沫塑料引进水利工程中,应用前景可观。初步估算,仅替代止水铜片和塑性防渗材料这一项,其材料成本可降低90%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2 常用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处理步骤和方法是:除去原缝上旧的止水橡胶带等失效的设置,然后填入塑性防渗材料,再安装新的止水橡胶带。在重要部位或需进行化学灌浆的部位则增设一道止水铜片(见图1),以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方法已被证明较有效。
由于防渗材料价格相对较高,塑性材料在温度较高时易流动,特别是填竖直缝时,时间稍长,防渗材料会落积在缝的下部,上部基本上已空虚。因而,必须用其他的材料将防渗材料相对固定住,这就相应增加了一道工序和工作量。止水铜片的价格较高,现场加工难度较大,安装繁琐且时间长。如果在需进行化学灌浆等有抗压要求的部位不设止水铜片,则缝中的防渗材料和止水橡胶带会因灌浆压力而遭到破坏。在某泵站建筑物结构缝处理中,由于没有采取抗压措施,导致灌浆时缝面止水橡胶带出现多处破裂,使化学浆液溢出。
3 新的处理方法
3.1 设想的提出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泡沫塑料板代替沥青砂板作嵌缝材料,水利工程中常用它作结构缝内衬,将塑性防渗材料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其流动。但丢弃量较多,且与缝面粘结不紧。为此,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调查,并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新的处理措施,即在现场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作嵌缝防渗体。
3.2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性能
聚氨酯泡沫塑料可分为硬性和柔性两种,主要性能如下:
3.3 处理方案
3.3.1 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水下部分)
该类型缝在封缝之后,接着要对缝中进行化学灌浆,因此封缝材料应具有抗压能力。封缝处理由外向内依次为砂浆保护层、止水橡胶带、塑性防渗材料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见图2
聚氨酯泡沫塑料在缝中的厚度可根据缝宽来确定。因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较大,缝宽10 cm时,其厚度为8~10 cm即可。该材料本身能防渗漏,所以其外层防渗材料可减小厚度,或者喷施一 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代替塑性防渗材料,可使施工更快捷,成本更低。
3.3.2 输水隧洞伸缩缝处理
本文只论无压和低压输水隧洞,因其缝常有地下水渗出,在处理前必须采取导流封堵措施,使缝面处于干燥状态,以利施工。处理方案见图3。如果缝中不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则只需喷施3~ 4 cm厚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A);若需化学灌浆,可先喷施一层3~4 cm厚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再做一层较薄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采用其他的塑性防渗材料(B)。
3.3.3 渡槽伸缩缝处理
此类型缝主要靠止水橡胶带止水,因而只需在缝内侧给止水橡胶加一保护层,以防止橡胶过早老化。施工时先在缝中喷施较薄一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再设置止水橡胶带,槽身内侧(过水面)用丙乳砂浆作止水橡胶保护层,处理方案见图4。
其他类型的伸缩缝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述方案进行处理。
3.4 施工工艺
① 首先除去失效的止水设施,清理结构(伸缩)缝表面。使粘结面干净、无杂质且保持干燥。② 准备喷涂设备,主要包括料罐、搅拌机、喷施主机、管道和喷枪,并按要求准备好原材料和助剂。③ 将喷枪伸到喷施面上喷施,第一遍不能喷涂太厚,应来回扫动.逐渐达到设计厚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将在3~7 S内起泡并停止流动,在这段时间内需采取措施不让其流失而浪费。一条缝面最好一次转贴于
喷施完,避免间断重复喷施。喷施半小时后即可初步固化,几小时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预习题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在讲课前的自主预习非常重要,通过进行高效预习能极大提高教学效率。笔者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总结出在预习中布置物理预习题的办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理想教学效果,希望能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一、提前布置,题量适中
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就需要学生在每次讲新课前进行有效预习,让学生找出或发现自己的学习难点,以便在课堂教学时能抓住教学重点、难点,以提高教学效益。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一两天布置一些预习题给学生,以检测预习效果。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物理新课的预习,以提高物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沪科版九年级“磁是什么”这节内容时,就提前一天给学生安排了两道预习题: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指南针这个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与磁体有什么关系?指南针为什么能够给我们指示南北方向?通过提前安排这样的预习题,让学生有充足时间查阅资料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初中物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多,教师在安排布置预习题时,题量不宜太多,在预习中只要能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内容预习好就可以。因此,布置适中的预习题,学生不会厌倦预习,并且能够认真预习新课内容。一般宜安排布置4~6道预习题最好,也可以根据班级学习小组的数量来安排预习题数,以便在课堂交流时让每个小组回答一个问题。例如,在让学生预习八年级“做功了吗”这节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什么是功?功的符号、单位是什么?进行做功的条件是什么?做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另外还布置了一道实验题“设计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来进行做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层次布置,突出重点
教师在布置预习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预习题的设置既要考虑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课本预习,就能直接从课本找到答案,让学困生能找到进步感,又要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预习题,让这部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使用,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层次。例如,在预习第九章的机械能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安排了这样的预习题:(1)你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能量?是否所有运动的物体都有能量?(2)原因是什么?结合生活实例来说明理由。对于第一道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而对于第二道题,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前面所讲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才能解答,这对提高、拓展优秀学生的能力有帮助。
教师布置预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掌握大部分讲课内容,特别是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中等以上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讲课内容的大部分知识点,通过自主看书预习就能理解掌握。但是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内容,学生的预习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布置预习题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预习有效引导,它具有较强的预习导向作用,能让学生能抓住重点内容进行预习。比如,在预习第九章的杠杆这节内容时,可布置这样一道预习题:你有什么方法能既方便又省力地拔出图钉?说明理由。此题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想到利用杠杆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去研究杠杆的作用。
三、改变方法,做好实验
物理实验对于加深理解物理基本知识和物理定律非常有帮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做好物理实验,教师需要运用实验预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以便在实验时更好地完成实验学习任务。物理实验包括两种:一种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或常识进行的小实验,这类实验比较简单,学生自身就能找到实验器材。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可以布置一道预习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折弯一根铁丝。用手摸一摸折弯处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原理。另一种实验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做。例如,研究燃料热值的实验,受条件限制,对于这类实验的预习题,可以改成让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方法、所需器材等内容,这样不做实验也能对实验有所了解。再比如,还可以将这种实验预习题改成对实验结论或结果的猜想或假设。通过预先假设实验结论,再通过课堂实验去验证结论,这也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同时这种方法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总之,要提高初中物理预习质量,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预习题的设计内容和运用技巧,充分发挥它的引导作用,以提高预习质量。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思维导图;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14-01
初中物理是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学生需要具有科学的思维和分析才能准确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和原理。针对初中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将枯燥单调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生活案例,进而加深学生对对应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1.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物理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维和科学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物理精神,这是初中物理在常规知识教学以外更深刻的要求。但是当前的物理教学老师基本把主要精力放在具w的物理知识教学上,课堂上以老师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为主,力求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这种教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具体物理内容的学习,但是很显然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物理思维和方法,无法引导学生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关键。
2.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2.1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学习内容和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因此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和思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多次训练以后学生就会掌握科学高效的预习方法,进入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做好准确,促使学生快速熟悉本节课堂上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点,并通过预习发现自己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存在困难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学习深化,进而及时解决所遭遇到的学习困难。此外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和衔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理解,找出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旧有知识,增强对新学习知识的亲近感,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教师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预习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技术解答,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而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前预习环节中,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及习惯,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使得课堂学习更具有目的性与方向性,进而促使学生的课堂听讲效率能够得以提升。
2.2 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与生活存在紧密联系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可以把具体的物理知识与对应的生活案例进行有机结合,把物理知识放到一个具体的环境中,促使学生以一种更加直观和有效的方式理解物理知识。老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发挥出思维导图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把相关的事物进行联系和思考,促使学生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纳入到一个健全的知识体系中来,帮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准确归纳和总结,把每一个具体的知识放入对应的位置,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加深记忆。比如在学习声音这一物理现象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出音乐与噪声之间的区别,分析是什么使得音乐变为音乐,而噪声只是噪音?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噪音对生活的危害等等内容。最后运用思维导图将与声音有关的内容进行结合,从整体上掌握声音的本质以及相关学生物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声音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健全的思维方式。
2.3 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依靠课堂讲解,还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直观认识。可以通过对应的实验来验证课堂学习的某个定律或者规律,进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形成对物理的信仰。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把相关内容联合起来,进而设计出一个具有高度针对性的物理实验内容,并在实验中全面体现出所学知识和规律。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学习;学习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分类号】G633.7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是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物理进行有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何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通过物理教学实践认为如何开展有效性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初中学生正处在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阶段,当他们碰到新鲜事物时总爱刨根问底,并想通过自己探索事物奥秘,想方设法弄明白其原因,并对其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能够通过教学正确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自动的爱上物理,提高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老师要将所讲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深入浅出的科学讲解,并努力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来。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让学生运用自己知识,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使得他们获得学习成果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
另外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大多会对动手操作感兴趣,所以老师就要很好的保护好他们的这种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上注重实验探究,做足做好实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豪感,同时增强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总结归纳的习惯。老师开始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预习方法,布置一些明确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新内容仔细阅读,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住处标记,同时将相关旧知识进行复习,写出预习笔记,并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慢慢培养他们预习习惯。老师还要要求学生定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复习。要求学生整理学习笔记,进行章节连续复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
其次让学生善于比较相似物理概念、公式,加深对概念与公式的掌握。初中学生在遇到相似的物理概念与公式时,非常容易因理解不透彻,记忆不深刻而发生混淆,因此学生掌握如何对相似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和区别,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轻松掌握这些相似概念和公式,减少混淆。
再有教导学生要善于总结并掌握解题思路。在任教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上课也认真听讲,课下会做很多的题,辅导资料也很多,但是考试成绩仍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弄明白基本原理和解题思路。这就需要学生在听老师讲解习题时,认真做笔记,理清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只有掌握了各种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后,才能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做学生愿意亲近的老师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感情的过程,“亲其师而乐其学,疏其师而厌其学”,老师要努力营造平等、生动、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老师要寻找更多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尽量和他们打成一片,当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刚刚接触一批学生时,要在最短时间内记住学生姓名,不但方便组织教学,同时给学生以惊喜,感觉老师特别关注自己,从而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的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而他们又各自有自己的长处,老师就应该帮助和引导他们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绝对不能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这样在现在个性张扬的年代,很容易拉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所以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适时放下师长架子,与学生交朋友,取得学生的信任。另外现在十几岁的学生自尊心很强,而心理素质又比较脆弱,他们很渴望得到肯定与赞扬。老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给予赏识,学生才会尊重老师,从而更积极学习物理知识。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满堂灌”、“说教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但要灵活运用教学仪器、图片、实物、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外,还要利用物理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巧妙提问,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课堂上展开热烈讨论,使学生的思维飞扬;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习效果等活动,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有:
(一)研究型学习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所谓研究型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思考等能力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编制思考题,让学生来分析、归纳和求解,体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表达自己对物理问题的见解,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发现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发现法最大的优势就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索发现,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主动获得知识。但是这种方法是离不开老师正确引导的。发现法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增强自信,调整心态,自主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只有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并结合对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思考,才能找出更适合的物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更加喜欢物理,乐于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 1 ] 黎坚.施教之法,贵在启导 [ j ] . 中学物理,2011(1):28-29
[ 2 ] 邵宝钧.浅谈物理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j] .中学物理,2009(3):2-3 .
[ 3 ]贺承德,丁娟.初中物理教学要抓住“初”这个特点[j].物理教师,2008(01).
[ 4 ]甘威.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