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范文1
关键词:船舶消防监测与报警;ZigBee技术;CC2530核心板;IAR
中图分类号:TP39;TN91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7-00-03
0 引 言
船舶火灾在世界上被公认为是最难扑救的火灾之一,它是船舶海滩中较常见且危险性较大的一种事故。机舱作为船舶的动力源,相当于船舶的心脏。机舱内装有大量运转的机器和电气设备,有大量油料及其他可燃物,如若不慎很容易导致火灾。机舱内一旦着火,由于通道狭窄,设备管路众多,极易失去控制而造成重大损失。目前船舶的各种监控模式基本为有线式集中监控,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线路极易受到腐蚀、磨损等,且线路维修、更换不易。因此采用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构建船舶机消防系统,对火灾进行实时监控,具有成本低、功耗低、自组网等特点,符合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要求,能解决有线制火灾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1 ZigBee技术概述及特点
1.1 ZigBee技术概述
ZigBee技术以IEEE802.15.4标准为基础,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适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嵌入各种设备。
1.2 ZigBee技术主要特点
(1)低功耗:这是 ZigBee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工作周期较短、收发信息功耗较低且采用了休眠模式,可以确保两节五号电池工作长达六个月到两年的时间。
(2)低成本:协议简单且所需存储空间小,极大地降低了ZigBee的成本,每块芯片价格仅2~5美元,且ZigBee协议免专利费。
(3)时延短:通信时延和从休眠状态激活的时延都非常短。设备搜索时延为30 ms,休眠激活时延为15 ms,活动设备信道接入时延为15 ms。
(4)数据传输速率低:传输速率范围为10~250 kb/s,主要用于低传输。
(5)数据传输可靠性高:采用碰撞避免机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MAC层采用完全确认的数据传输机制,发送的每个数据包都必须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息。
(6)网络容量大:网络包含星状、树状和网状网络结构。一个ZigBee设备可与其他254个设备相连,一个ZigBee网络最多可容纳一个主设备和65 536个从设备,一个区域至少可同时存在100个ZigBee网络。在有节点加入和撤出时,网络具有自动修复功能。
根据ZigBee技术的显著特点,发现该技术适用于组建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的船舶消防系统。
2 基于ZigBee技术的船舶消防监测系统架构
本文设计的依靠ZigBee技术对机舱重要设备如主机、辅机、主机燃油系统、辅机燃油系统、电气设备等火灾发生率高的设备和区域进行监测和报警。系统分为终端无线传感器节点、ZigBee协调器、上位机,整个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船舶局域网连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机舱消防监测与报警系统。图1所示为船舶机舱消防系统的整体结构。
ZigBee无线数据采集网络分布在主机、辅机等系统中,主要完成终端的机舱环境数据采集并通过ZigBee技术与上位机的数据传输组建网状结构的网络拓扑结构,利用ZigBee的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采集机舱环境的数据信息。分布在机舱内的各终端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协调器节点,以便进行再次传输。
ZigBee网络协调器作为整个系统的中间环节,可以完成ZigBee网络的组建,完成ZigBee网络和船舶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连通工作,同时还可将上位机的命令传输给现场的传感器节点,并将机舱分布的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上位机中。
集控室中的上位机是船员操作机舱消防监测系统的重要平台,可对机舱中运转装置的消防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将现场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采集到的设备参数通过文本、曲线等形式显示出来,存储采集到的数据,方便查询。
3 基于ZigBee技术的消防监测与报警系统硬件设计
要进行ZigBee技术的船舶机舱消防系统设计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硬件设备主要包含ZigBee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节点。这些设备选择CC2530-EB核心板,主要包括CC2530单片机、天线接口、晶振及I/O扩展接口,CC2530-EB的核心板是一款完全兼容8051内核,同时支持IEEE 802.15.4协议的无线射频单片机,使用单周期访问特殊功能寄存器SFR、数据DATA和主SRAM。当CC2530处于空闲模式时,任何中断可以把CC2530恢复到主动模式。Flash容量为128 KB,以保证程序代码和常量等数据在设备重启后可用。
3.1 ZigBee协调器
ZigBee协调器负责建立机舱网络及完成网络的相关配置,是整个网络的核心。系统上电后,协调器会自动选择一个信道与一个网络号,建立网络。网络建立后,该设备就相当于一个路由器。协调器的节点主要由CC2530芯片、电源模块、射频天线模块、晶振电路、串口模块组成,串口模块主要用于实现CMOS/TTL电平到RS 232电平的转换。由于终端传感器节点位于机舱的复杂环境中,要求能量消耗低,因此在设计电源电路时用5 V电源通过DC-DC变换器得到3.3 V工作电压,也可采用2节5号电池供电的方案。RF模块主要用于无线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晶振模块采用两种不同频率的晶振,分别用于无线收发数据和休眠状态。协调器节点设计如图2所示。
3.2 路由器和终端节点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包括允许终端节点加入网络,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该模块同协调器模块组成相似,只是路由节点没有串口模块。在船舶机舱消防系统中,终端节点分布数量最多。终端节点模块包含CC2530处理器模块、电源模块、射频天线模块、晶振电路模块及传感器单元等模块。它们分散在船舶机舱内被监控设备附近,主要对机舱内高温设备、重要电气设备、燃油等部分的温度和烟雾浓度进行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利用相应算法进行计算,完成机舱环境火灾的预先判定。若有可能发生火灾则将信息通过协调器发送至上位机,由上位机响应报警。终端温度、烟雾探测器是整个终端节点的基础部分,其性能好坏对之后的船舶火灾判断具有直接影响。
3.2.1 温度传感器模块
本系统的终端传感器DS18B20能够将测量到的温度数据经内部转换且无需外部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就可直接输出二进制的温度数据,只需一条线便可实现与CC2530芯片之间的连接,转换速度很快,能够在1 s内完成温度转换。
3.2.2 烟雾传感器模块
本系统采用MQ-2气体传感器,当传感器所处环境存在可燃性气体时,传感器的导率随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使用简单的电路即可将电导率的变化转换为与该气体相对应的输出信号。MQ-2传感器电路图如图3所示。
4 基于ZigBee的消防监测与报警系统的软件设计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各种操作都需要利用Z-Stack协议栈,软件开发时,协议栈就是一个函数库,相当于用户和协议的接口,通过函数库里的函数来实现数据或控制命令的无线传输,开发该协议栈时,使用IAR公司提供的IAR for MCS.518.10.3版本作为软件的开发环境。
中心协调器创建ZigBee网络,等待其他节点加入。对于节点而言,能够接收上位机的控制命令,并将检测到的环境及采集的数据通过ZigBee网络反馈至上位机。若需要加入某一个网络则需要确定周围是否存在ZigBee网络。若存在,则向网络发送分配地址的请求,协调器收到后,可以为该节点设置地址,并发送确认信息给该节点,完成加入网络的过程。若不存在网络,则该节点设定一个协调器,查找是否有入网的请求信息。若有,则继续进行,并记录该节点的数据信息。若没有则返回协调器的设定状态。使用ZigBee协议栈开发时,将传感器检测函数放在协议栈App目录下。传感器测量模块包含Sensor.h和Sensor.c两个工程文件。在发送传感器数据时,先对数据进行均值滤波,在一个采样周期内,对AD通道内的数据进行10次采样。将10个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去掉,对剩余数据进行均值滤波,可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网络组建流程如图4所示,终端节点实物连接图如图5所示。
图4 ZigBee网络组建流程
图5 终端节点实物连接图
传感器采集数据关键程序如下:
Void GenericApp_Send_DATA_Message(void)
{myApp_ReadTempLevel();//
myApp_ReadFogLevel();//
SendData[0]=’T’;
SendData[1]=Data_temp[0];
SendData[2]=Data_temp[1];
SendData[3]=Data_temp[2];
SendData[4]= ’F’;
SendData[5]=Data_fog[0];
SendData[6]=Data_fog[1];
SendData[7]=Data_fog[2];
AF_DataRequest(&GenericApp_DstAddr,&GenericApp_epDesc, GenericApp_DEVICE2_CLUSTERID,12,SendData,&GenericApp_TransID,AF_DISCV_ROUTE,AF_DEFAULT_RADIUS);
}
5 结 语
本文根据船舶机舱内部的复杂情况,将CC2530芯片作为核心,设计了一个基于ZigBee组网的船舶消防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有线网络扩展性差、布线难等问题,可基本满足中小型船舶机舱的消防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福涛,陈科明,苏政伟,等.基于ZigBee技术的RFID读写器网络设计[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32(4):102-105.
[2]周武斌.ZigBee无线组网技术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3]王风.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4]刘春阳,周海峰,李宇飞,等.基于ZigBee的船舱环境参数监控系统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15(7):40-44.
[5]解迎刚,杨晓芬.基于ZigBee的地下室环境监测预警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6,6(3):12-14.
[6]沈雪微,冯宁,张玲玲,等.以WiFi和ZigBee联合定位的消防灭火救援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5,5(1):32-35.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范文2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传统开腹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operation and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Methods: 126 cases with uterine fibroids in our hospital were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60 cases)and the contrast group(66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laparoscopic operation, contrast group used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Some indexes in the operation and post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ast group,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were lesser than the contras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analgesic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wound healing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ere both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words: laparoscopic; uterine fibroids;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1]。目前子宫肌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术。本文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确诊为子宫肌瘤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5.63±2.52)岁,单发性肌瘤36例,多发性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15例,浆膜下肌瘤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6.03±1.37)岁,单发性肌瘤27例,多发性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11例,浆膜下肌瘤8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治疗方法
1.2.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手术前对患者全身麻醉,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在脐下开1cm的切口并注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并在左侧下腹选择辅助切口,在肌瘤蒂部或者肌瘤假包膜层将垂体后叶素注入,进而减少组织出血,等待相关组织出血较少或者变白后,在肌瘤突出部位横行切开肌瘤,同时将肌瘤包膜切开,直到切入肌瘤组织,然后对肌瘤包膜进行分离,成功分离肌瘤后,用1号可吸收线将子宫肌瘤腔缝合。
1.2.2传统开腹术,
嘱患者取仰卧位,消毒后直接开腹进入腹腔,在子宫肌瘤突出的部位上将子宫浆肌层切开,逐步剔除子宫肌瘤,待剔除干净后,对残存的肌层进行缝合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最后逐层缝合腹腔。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使用率、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术后3年的复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药使用者少,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术后3年,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有研究显示,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能够减少不孕率和改善妊娠结局[2]。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显示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这与张庆霞[3]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观察组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较对照组好,这一结果与闫莉[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文的术后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的手术并未增加子宫肌瘤复发率,这与张晖[5]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干扰少、手术后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崇移,周秀萍,吴兵,等.TRAIL及其受体与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5):771-772,834.
[2]张晖,吴云燕.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12):1077-1079.
[3]张庆霞,朱兰,刘珠凤,等.开腹与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278-281.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范文3
关键词:数字产品;网络经济;差别定价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10-0068-05
一、引言
产品定价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这种看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方面,价格的高低对需求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价格策略同其他竞争策略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任何经济体制中,产品(包括数字产品)价格都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价格影响了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及获利性。在营销组合中,价格与其他营销手段相比是唯一能产生收入的因素,同时也是营销组合中最灵活、最易变的因素。
数字产品是网络经济的核心,是指在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数字化,即编码成一段字节,并且可以以比特流的形式通过网络来传播的事物。信息产品是数字化的首选,如数据库、计算机软件等。网络时代的信息产品往往转化成数字产品并在网上迅速传播。但信息产品并不是数字产品的唯一来源。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和渗透,原来的一些传统的非信息产品也开始进入信息产品的范畴,并进一步转化为数字产品。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信息内容的产品都可以被数字化。数字化发展的趋向是不但物质产品可以数字化,而且服务业也可以数字化,事实证明:人们不仅需要免费信息,也愿意为他们所需要的专业信息付费。数字产品的范围非常广阔,而且还在迅速扩展。随着可数字化的产品越来越多,数字产品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主要有数字产品的定价问题,数字产品的版权问题等。而数字产品的定价问题一直是个难题。
二、数字产品定价中传统定价方法失灵的原因分析
Internet带来的市场环境与实物环境不同。数字产品的特殊性和网络环境的变化使数字产品的定价变得复杂。首先,数字产品定价的经济学基础同传统产品定价的经济学基础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次,数字产品特殊成本结构的特殊性使传统定价理论不再适用。一方面,数字产品的成本特性、产品多样性(差别化)给厂商的定价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另一方面,其特殊性也给其定价带来困难。在数字产品的定价中,数字产品本身的特性使得传统的供求平衡的经济学规律难以适用,或者说不再起决定性作用。数字产品定价中传统定价方法失灵的原因主要有:
(一)数字产品的网络外部性
所谓网络外部性是指当一种产品被更多的人使用时,它的价值就会增大。网络外部性并不是网络经济所独有的特征,事实上,只要是网络系统都存在网络外部性。如电话系统,如果没有人使用电话,它的价值就很低,但如果大家都用它,它的价值就很大。
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就描述了网络外部性这种经济学现象:“网络的成本会随着网络的规模呈直线型扩张,而网络的价值以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即网络对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指数型增长,用公式表示为:V=n2。数字产品网络外部性的客观存在使得顾客在购买前就受到了约束。如在选择办公软件时,大多数人会倾向于购买微软提供的Office办公软件,而不选择其他商家的产品,即使其他商家的产品更具价格优势。此外,如E-mail、电脑游戏等数字产品都具有外部性。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极大地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选择,成为数字产品定价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数字产品成本结构的特殊性
数字产品的易复制性的优点集中在数字产品能被轻易的复制、储存或传输,使得数字产品的生产形成其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殊成本结构。生产第一份数字产品花费的成本非常高,但以后生产(或复制)此产品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传统产品的成本结构如图1所示,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供应商生产的越多,平均成本就越低(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如图2所示)。
数字产品的生产厂商面对的是一个下滑的平均总计成本曲线,若生产厂商将价格定成与边际成本相等将蒙受经济损失,因而是不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数字产品的定价显然无法按边际成本曲线向上攀升的原理来加以确定。新古典经济学的供给曲线在这里失去了作用(见图3、图4)。显然在生产数字产品的短期规模经济表现中,边际成本定价不是市场中可行的结果。
(三)数字产品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的变化
传统经济学中,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需求是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的。而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某个数字产品对消费者的效用随着该产品的其他使用者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强调价格与数量的正相关性。事实上两者并不矛盾。传统的需求曲线描述了一个静态的单期行为,反映了价格对需求数量的影响。而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时,不仅要考虑该产品现有的用户规模是否足够大,而且还要据此预测该产品未来的用户规模是否会继续扩张。
考虑到网络外部性的作用,数字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不能像传统市场那样由个人需求曲线简单叠加而得到。数字产品的价格是由数字产品的预期量所决定的(见图5)。可用函数表达式P=f(Qd)表示。
对包含了所有消费者的整个市场而言,网络外部性的影响是一种内生变量。并且某个消费者的消费所导致的其他消费者效用的增加,抵消了该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从整个市场上来说是边际效用递增的。因此,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市场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随之提高,由此可以推出数字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因此,随需求量的增多,市场的价格是递减的。由此可以得出数字产品市场需求曲线(如图6所示,Q*表示临界市场需求量)。
传统经济学中,供给曲线朝右上方倾斜,是由于边际成本递增的原因。然而,在边际成本递减和不变(如数字产品)的情况下,产品的供给曲线是什么样的呢?
数字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数字产品供应商的平均成本无限接近于0。因此,对厂商来说,价格对其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的影响十分有限,即使产品售价很低,只要要出售的数量足够多,厂商也能得到补偿。这样,可以假设在数字产品的市场中,价格不再是自变量,供给量才是自变量。因为在任一价格下,厂商都有一个至少要销售的产品数量的预期。对于价格是供给量的函数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由于数字产品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对某产品使用的人越多,该产品对消费者的效用就越大,价格就可以越高;相反,消费者对低市场规模的产品只愿意出较低的价格。另一方面,由于数字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逐渐下降。
如果以供给量为自变量,价格为因变量,可以仿照传统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推导出数字产品的供给曲线(如图7)。由于数字产品市场中供应量(市场规模)对价格的影响作用,所以可归纳为:随着产量的增加,网络价格的售价越来越低。正如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所言:在网络经济中,供给曲线下滑而不是上扬。
(四)数字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的打破
均衡理论是传统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经济学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均衡思想。如传统产品市场上价格、数量的决定就是供求均衡分析的一种结果。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以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边际成本递增效应又使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市场均衡点是唯一的、确定的,它就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可见均衡原理产生的实质是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和厂商的边际成本递减,它产生的是一种负反馈机制,使产品的市场移动和市场份额最终能达到一种可以预见的均衡。
而在数字产品市场中,通过前面对市场中供给与需求的分析已知传统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在数字产品市场中都不存在。在网络经济学下,占主流地位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现象,它会导致正反馈,使经济中出现了许多可能的均衡点。首先在需求方面,由于网络外部性的作用存在需求方规模经济;同时在供给方面,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使供给方规模经济在更大市场上延续下去。这样,需求方规模经济和供给方规模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结果形成了超强的正反馈效应。
三、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
(一)产品差异化与差别定价
产品差异化是指对同种类的产品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特性或质量的区别,从而使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销售商进行差异化的最初动机是减少产品间的替代性,从而避免基于价格的竞争。尽管在实物市场上也存在产品差异化,但它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产品差异化可以减少用户的抵制情绪和调节差别价格,它同时还能防止或使用户套利减少至最小。对市场划分的分析和消费者需求信息的分析形成了产品差异化的分析。如网上销售商可以通过版本区分来实现差别化的价格。以每个软件为例,为了吸引不同的用户,提供商可能会卖两种不同版本的产品:基本的和改进的,向两个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销售(如图8所示)。
(二)免费策略
从经济学上理解,免费是有依据的。数字产品特殊的成本结构使其复制成本几乎为0,而且数字产品绝大多数成本是沉淀成本,因此网络企业间的价格博弈会使数字产品的价格向边际成本靠拢,而数字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这就使数字产品的价格趋于0。从另一角度,这一成本结构也使网络企业有能力或免费赠送或低价销售产品。在传统的物质产品竞争中,免费策略也是常见的营销策略手段,但远远没有数字产品普遍和持久。
网络营销企业面临很大的向下价格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很多企业不得不以此作为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为了在未来市场中占有先机,获取利润,免费定价策略是很有效的手段。首先,网络中有不收费的传统,消费者往往认为网络信息应该是免费的;其次,由于因特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以及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也给网络营销定价带来了向下的压力。
(三)捆绑销售
由于对侵犯版权的担心和实物市场的影响,一些在实物市场上的定价方式也可以用在数字产品的定价中。如捆绑销售、订购、许可、租赁等。捆绑销售指把两件或更多的产品按固定的比例包装在一起销售。
在数字产品中捆绑销售的策略更有诱惑力。因为厂商开展业务的运作成本(包括网络、数据传输以及信息存储)跟提品、服务的数量没有太大关联。也就是说,厂商提供一种产品跟提供10种产品的捆绑没有太大的成本差异。可见,这种成本优势激励厂商将产品、服务捆绑销售,从而降低成本和进行歧视定价[21]。
设一个消费者对A产品的支付意愿是等概率的,则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所有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支付意愿V1服从正态分布。同理,B产品的支付意愿V2也符合正态分布。
假设两种产品的支付意愿满足独立正态分布,支付意愿的均值为μ,方差为σ2。数学表示为:
V1――N(μ,σ2);V2――N(μ,σ2)
则V1,V2捆绑后的平均支付意愿满足:(V1+V2)/2――N(μ,σ2/2)
如果消费者对所有产品的支付意愿都满足N(μ,σ2),捆绑产品的数量为n,那么对此捆绑后的产品的平均支付意愿为:
―N(μ, )
可见,随着捆绑数量的增加,正态同分布的产品的支付意愿将更加集中分布在均值的区域。换句话说,具有过高支付意愿和过低支付意愿的客户被捆绑平均化,从而客户对捆绑产品的支付意愿更加中等化。图9、图10分别表示捆绑前单个产品的支付意愿分布和n件产品捆绑后的单位联合分布。
从上面的推论中可以看出,随着捆绑的组件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对捆绑产品中各个组件估价的平均值越来越接近于对各个组件估价的期望值,从而捆绑销售将使销售商定价更为容易。而与单独出售数字产品相比,销售商因为销量增加会获得更高的利润。
(四)两段收费
当销售商不能识别不同的消费者群体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实施价格差别化,如两段收费就是其中之一。企业通过引导消费者在公司提供的价格体系中进行自由选择,企业通过观察消费者在不同的两段收费中所作的选择来判断消费者所属的群体。消费者通过选择公司提供的不同价格体系,自动分为不同的群体来实现消费者的选择。
两段收费指企业先向消费者收取一笔更大费用,然后再收取每单位使用费。可用等式T(q)=A+pq来表示。T(q)是企业制定的非线性价格,A代表固定费用并且通常是大于0的,p表示边际价格,q为购买量。公司通过向消费者提供双重价目表即可完成消费者识别。例如:某个提供实时软件服务的公司,面对由两种类型的消费者组成的群体。一组希望每天都有相当长的时间来使用该公司的实时软件服务,称为H组;另一组在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常希望在一天中只用很短的一段时间来使用该公司的实时软件服务,称为L组。
公司可以对H组的消费者登录网站收取较高的固定费用和较低的每分钟收费制度;而对L组消费者登录网站收取较低的固定费用,以鼓励他们使用网站服务,但应该对其制定较高的每分钟价格。由于公司不能提前分辨出这两组消费者,所以它可以提供两种收费的方案:(A1,p1),(A2,p2),其中A1>A2,p1
四、结束语
由于数字产品的生产、传送、支付和消费都与实物市场有很大的差别,而定价不能忽略市场的每个环节,所以以对待实物产品的方式来对待数字产品是不合适的。由于对侵犯版权的担心和受实物市场的影响,一些非销售模式,如许可、租赁、订购等定价方式和非线性定价方式一起在数字产品的定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上介绍的定价策略是针对数字产品的特征,从最一般的意义来探讨的定价策略。由于价格会随着不同的环境条件灵活地变化,因此新的定价方法会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Choudbary, Ghose. Personalized Pricing And Quality Differentiation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5,(7).
[2]BENO T LELOUP. Dynamic Pricing on the Internet:Theory and Simulations [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2001,(1).
[3]9. Ravi Bapna, Paulo Goes. Pricing and Allocation for Quality-Differentiated Online Services[J], 2005,(5).
[4]【美】埃弗雷姆.特伯恩.电子商务管理新视角[M].王理章,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范文4
关键词:网络环境 会计信息质量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147-02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信息,是对会计主体经济业务活动中以货币计量反映的价值运动的一种客观表达。其真实性是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依据,也是企业外部了解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依据,更是企业内部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的依据。然而,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在为会计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同时,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和其自身的缺陷,也使得会计信息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与传统经济条件相比,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发生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传输和方式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会计信息的传输。传统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传输不是实时性的,即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会计信息到达信息使用者的时间不同,结果造成信息使用者得到的会计信息都是历史性的。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通过网络传输,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及时性。
2.会计信息的。传统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都是通过有纸化的和分期的形式。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更多地表现为在线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只要在有网络联接的地方,就能实时获取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都会定期编制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报表,反映企业过去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可以在网上实时披露,会计信息使用者选定不同的需求对象就会披露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而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获取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
4.会计信息的载体。传统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载体多为纸张。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始凭证、报表等会计信息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
5.会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记录都要经历几个步骤,从审核到复核,再到手工登记入账,每一个步骤都是对前面步骤的审查与复核,加大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网络环境下,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后,后面的步骤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
6.会计信息的共享。传统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只能在企业内部使用,不能在企业间共享和流通。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直接从企业内部或企业外部其他系统获得,企业实现了会计信息集中管理,由于会计信息来源多样化,使会计信息在一定范围共享和流通。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有所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和其自身的缺陷,与传统会计方式比较,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在生成、传递和存储等方面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
1.网络安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最重要的是要运行安全可靠,快捷方便。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会计信息在网络环境下会受到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恶意攻击、干扰、破坏,造成会计信息泄露、会计信息被篡改,甚至可能导致整个财务系统陷于瘫痪,严重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安全。
2.硬件配置。网络由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对应的软件组成。硬件是计算机各种实体部件和设备的统称,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如果网络中的硬件配置不当或硬件故障,会影响会计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速度,使会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网络瘫痪,威胁传输的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甚至使会计信息丢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软件开发和使用。在财务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的欠缺致使软件本身提供的功能与实际需要之间,容易出现一些差距,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引起会计信息的失真。企业在使用财务软件的过程中,如果未能及时升级软件补丁,或者安全配置参数设置不当,都会降低软件安全运行的等级和效率,出现安全漏洞,容易受到外来攻击破坏,从而给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
4.会计信息输入。财务人员在输入会计信息时,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会将不实会计信息录入到财务系统中去。也有可能出于自己的某种非法目的,将企业重要的会计信息伪造、修改和销毁,使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5.会计信息存储。会计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直接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如果不及时或定期备份,一旦出现意外,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被破坏而不能正常工作,会计信息在短时间内就难以恢复。或者由于备份介质没有保存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备份磁盘已经失效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6.网络会计法规。目前,传统会计理论不适用于网络实际,网络会计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对于网络会计的发展,政策和实务层面都尚处于探索之中。虽然近年来财政部出台了多个有关会计电算化和内控的法规,也实施了《电子签名法》,但系统性地针对网络会计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范文5
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形态,并对传统经济理论产生着重大影响,甚至改变着传统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比如传统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理论,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网络经济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如果规模越大、用户越多,产品越具有标准性,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就越多,其效益就越大。可见,网络经济的效益是同其规模成正比的。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生产者和消费者可直接进行经济互动,而且网络经营者可以轻而易举的为消费者提供周到的“个性化”服务,这样,不仅使其交易成本下降,而且可以使网络经济成为直接经济和“个性化”经济。
在我国,网络经济才刚刚起步,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被认识,因此,要发展网络经济,必须真正弄明白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网络经济在我国及全球的作用以及与网络经济及其发展相关的各种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以便采取正确的策略,在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有效地开发传统经济的资源,并促使传统经济焕发新的青春。
一、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
网络经济、新经济恐怕是近期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概念了,有关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网络经济与泡沫经济的争论也不绝于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能就新经济、网络经济的本质含义达成共识,由此而引发争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关于新经济,国内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新经济是以高新技术革命、金融创新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二是认为,新经济就是以互联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所以第一种观点要比第二种观点对新经济的认识更全面。应该说新经济是以整个现代高新技术(包括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为基础,而非仅以网络技术为铺垫。再说在IT行业中,网络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新经济的范畴要比网络经济的范畴大,或者说前者包括后者。
随着新经济概念的出现,网络经济热潮的掀起,国内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宣布从事网站投资(俗称“触网”),为网络概念股的攀升注入动力。2000年的新年伊始,上海梅林、综艺股份、海虹等股票迭创新高,其中被ST的海虹也曾多天达到涨跌幅限制,此番上涨行情确实让中国股民初次领略了网络的神奇。“爱网络不爱业绩”一度成为时尚,用市盈率来测量股票价值似乎显得因循守旧,只有用“市梦率”来测度网络股才够新潮。
新经济也好,网络经济也好,其实它们都是舶来品。我们虽然可以奉行拿来主义,但对于外来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消化吸收。网络再神奇,它也不能脱离传统经济而独立存在。就美国而言,网络经济也是以其发达的物质经济、现代金融以及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结果。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或者说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经济的高级形态。脱离了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等价交换、利润最大化等传统经济中通行的法则仍适用于网络经济,价值规律仍起作用。
投资股市就是投资未来。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又意味着风险,而现在还没有业绩支撑的网络股风险更大。对网络股只讲概念、不讲业绩,实则是一种投机行为。事实上,网络股还没有神奇到只讲投入,不讲回报的境界。如果是这样的话,网络经济最终也会消失,因为投入就是资源的投入,由于资源的短缺性,过度的投入就意味着相关资源的枯竭。所以,那种认为传统经济不起作用、传统经济理论失效的论调是不科学的,也极不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网络经济的本质。
在传统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脱节或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同样,网络经济也有其“通胀”和“通缩”问题,这就是它的虚拟性。在传统经济中,过度投资会引起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在网络经济中,过度投资,它虽不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但因有资本的参与,会引起社会金融财富的虚涨。在一定限度内,虚涨引起的泡沫不会破灭,超过一定限度,泡沫就会随着网络热潮的减退而消失。
在一定意义上,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形态,网络的发展能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交易成本降低,由此也能使过去因经营成本过高或达不到规模效益的部门步入盈利的行列,同样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会使部分产业的成长周期得以延长,“青春”再现,如此等等都是网络技术发展对传统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反过来,现代技术和传统经济又构成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现代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是网络技术的基础,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信息是互联网传播的内容。
可以这样说,网络经济必须依存于传统经济才能发展,但是网络经济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可超前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传统经济而存在,网络经济的适度超前发展虽无泡沫之虞,但过于超前就易形成泡沫。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并存使现代经济体系具有明显的“二元”特征,如果传统经济是整个经济体系的“原生”部分,那么网络经济(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可以称为整个经济体系的“衍生”部分。经济“衍生”部分过度膨胀会对“原生”部分构成巨大的支撑压力,当这两部分不能进行相应地调整,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泡沫就会破灭。
从本质上讲,网络经济泡沫的形成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参与,资本的过度投入往往会演绎成投机,现在“.COM”公司网站无处不在,设立网站寻找风险投资上市,这似乎成了国内大部分网站开发者通往成功之路的三部曲,好像上市就意味着网络经营者的成功。目前国内网站达千万家,若把上市当作成功标志的话,恐怕失望者众,一者因为国内二级市场正在形成发展之中,纯粹网络公司“入市”无门,二者因为可供选择的上市地NASDAQ对上市者要求较严,尚且还有一些国内较有名气的网络公司在排队候补,因此所有的网络公司都进入NASDAQ几乎不可能,这其中有些公司定会以倒闭告终。
国内网站创办者大致有三种意图,一种是以网站为经营对象,并凭此获取利润,二是将网站作为第四媒体,对公司进行形象宣传,三是将网站作为一种“题材”进行炒作和投机。依国内外的情况来看,达到第一种意图的很少,就连美国的AMAZON和AOL也不例外;第二种意图较易达到,这也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惯常作法;具有第三种意图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网络泡沫就是在此意图下制造出来的,这尤应引起注意。网络成为投机对象并不为奇,因为在世界金融史上,有很多东西都曾成为人们的投机对象,并引起了各种危机,例如证券、动产、不动产等。具体讲有: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投机热、18世纪末的英国运河热以及19世纪的英国铁路热等。在当时,英国运河的开凿、铁路的兴建都是靠发行股票集资来完成的。尤值一提的是英国的铁路热,参与这场热潮的有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家庭佣人、银行职员、有权势的银行家和资本家等。在1827-1835年,平均每年增加5家铁路公司,而1836年猛增29家。在铁路投机期,就连广大的农村地区也都认为有必要将其资本投资于铁路,改造所有的地面,并网般地铺上铁轨这种强大的交通工具。当人们都还沉浸于“这一产生了诸多英镑并许诺更多英镑的大规模运动”之中的时候,各种违规违法的行为早已出现了,如涂改账目、卖股分红和关联交易等,尤其是那些金融投机家常玩弄投资者资金于股掌之间,后来铁路股票的大幅下跌与银行资金的大量流入也有很大的关系。铁路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超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而独自“延伸”铁路线,恐怕于事无补,反而还会引起泡沫与危机。在我国也曾经出现的集资热、房地产热,还有后来的“庄园热”等,这些与18世纪英国的运河热、铁路热均有异曲同工之处。财富最大化是“经济人”的行为目标,他们会随时寻找市场的投资热点,“羊群效应”又会使他们不计成本和风险地尾随而入,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制造泡沫,投资变成投机,“一夜致富”的愿望终因投机泡沫的破灭而破灭,因此人们应谨防目前网络中的泡沫成分。
二、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在传统经济学中,供求均衡理论是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市场均衡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市场供给曲线给出经济中所有厂商在每个价格上愿意生产的一种物品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数量也上升,因此在曲线上表现为向上倾斜。而市场的需求曲线给出经济中所有个人在每个价格上所需要的物品数量,它通常是向下倾斜的。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就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在这一点上,厂商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供求曲线反映出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就是说,厂商每多生产一个产品,市场价格就下降,而生产成本却几乎不变,因此最后市场所带来的收益始终是越来越少。这些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对现实的许多经济现象的分析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然而,如今却面临着巨大挑战,那就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网络经济”的实践和表现所带来的巨大挑战。网络经济将某些传统产业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推向普遍后,最终形成一种新的观点,那就是网络经济突破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甚至于“否定”了供求规律。就以网络经济最典型的经济行为“开发软件”而言,软件产品的成本几乎是一次性的,而软件开发完成后的复制生产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成本近乎为零。其他的信息产品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即:一旦为开发软件、设计芯片、铺设光缆等信息产品投下了高额固定成本,多一个消费者还是少一个消费者,几乎不会产生成本上的变化,也不会对价格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在网络经济中,生产第一份信息产品的成本非常高,但此后产品的边际成本甚至可以接近于零!这些特点就与“公路”、“路灯”之类的“公共物品”相似。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共物品往往要由政府提供,因为私人投资公共物品难以获得回报,人人都可以消费,多一个消费者并没有增多成本,而又不能轻易地排除其他人的消费,或者说排斥一个人消费付出的成本太高,这些特点决定了“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投资。信息产品可以说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公共物品”的许多特点,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防止人们免费使用信息产品,人们“搭便车”的行为无法消除,那么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现“盗版”、“盗用”现象,因为“盗版”对于“盗版者”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 “盗版”的横行泛滥毫无疑问会影响人们创新的积极性,对社会发展造成明显危害。信息产品虽然具有“公共物品”的许多特点,但它在采取一定的“屏蔽措施”下,还是可以减少其“外部性”,减少人们“搭便车”的机会,让那些使用信息产品的人们向信息产品提供者付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国家要立法保护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私人也要想办法让信息产品减少“公共物品”的特点,减少其“外部性”,尽可能使信息的使用者向提供者付费,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信息产品还是可以由私人投资。
另外,网络经济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即产品定价问题。由于信息产品的定价原则不能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法,这使得信息产品的定价成为一个困难的问题。由于市场的供求均衡点在哪里很难确定,一个产品生产出来,该如何科学地定价就成为其走向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软件产品市场上表现的尤其突出,软件产品的定价缺乏科学的方法,面对“盗版”问题,许多软件商就开始导演"竞相降价"的竞争游戏,有些甚至是十分盲目的,然而确实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这些就有待于在人们自身素质提高基础上不断得到解决。这种现象的出现,要求网络经营者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能够扮演一个更聪明的角色。
(二)网络经济中的“规模效应”
网络经济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赢者通吃”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是把它们视为“新经济”的新规则,还是“垄断”?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微软”垄断案就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发生的,可是,政府仍然是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事情。其实,“微软”案已经不能同以往的垄断案相比较,因为经济发展模式已大不相同。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市场运行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赢者通吃”,这在网站竞争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网络增值的规律是规模越大,用户越多,产品越具有标准性,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就越多,收益呈加速增长趋势。某一领域的产品在网络经济中是需要标准化、规模化的。这种标准化、规模化意味着社会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网络经济中所有厂商追求的一种目标。在市场上,如果一个企业有能力将自己的产品标准化,并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时,该产品的价值越高,使用的人就越多。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的使用价值已大大越过它的物质表现,在许多方面是生产这种产品的人想不到的,这样,即使价格再高也有人愿意买。在这里,价高少买、价低多买的需求规律对信息产品似乎也就不起作用了。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新的需求规律是:使用者越多,出价就越高,或者说是“边际收益递增”。
第二,当网络产品形成一定规模后,后来的企业想进入同样的市场难度就越大。因为,网络经营部门存在着极高的一次性固定成本,而这些固定成本中的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Sunk Cost),这样,后进市场的企业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弄不好不仅无法挽回以前的投入,而且很难生存下去。规模优势导致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博弈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没有生存空间。一个提供信息产品的企业,一旦面临新进入的竞争对手,它的博弈策略可以将产品价格降到接近于零!因为一个无穷接近于零但大于零的单价与无穷大的信息产量相乘,收益仍然是无穷大,所以在位企业(如中国电信)不担心降价,甚至可以采取免费定价(如微软浏览器的免费捆绑)策略。博弈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位企业将欲进入市场者赶出市场。这样无疑会使成功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形成类似“垄断”的大企业。
第三,网络经济奉行“机遇优先”的发展规则。“赢者通吃”的关键就在于“先入为主”。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开拓市场的关键在于发现市场机遇,把握机遇,这是获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也是网络经济中创新劳动的主要体现。“唯有第一,没有第二”,导致了很多“圈地”现象出现。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机遇对于企业的发展表现得尤为重要,抢占先机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为网络经济,在市场竞争初期的初始用户吸收成本相对低廉,而且网络用户具有独特的消费粘性(其实就是锁定效应),即网络公司很容易培养、保持用户对网站及其产品的的忠诚度。随着竞争的加剧,对于慢一拍的竞争者来说,获得新用户的成本就很高,而且从竞争对手中争夺新用户更是不易。因此,网络市场的先驱者具有巨大的先发优势,最大限度地拓展用户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也成为网络公司的长期战略重点,于是网上"圈地圈钱"的游戏就屡见不鲜。
第四,信息产品具有“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的显著特点。形成“赢得通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产品存在“锁定效应”。一个已经形成规模的产品在市场拥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它的产品将形成一种标准,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使得改变这种状态的可能性更低。在经济学上,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思提出的“路径依赖”理论可以分析这一现象。“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会促进人们在选择的初始路径之后,在既定方向的发展中自我强化,而这种强化不得制度的再次创新。“路径依赖”是网络经济一个重要表现,信息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报酬递增的机制,率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具有可以先占领市场的优势,利用规模效益导致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如果普遍流行则可以导致学习以及其他活动效应的提高。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所产生的协调效应,在市场上越是流行就越能促使人们相信它,进而促使它进一步流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在竞争中胜过对手。
另外,熟悉一个软件或一个系统的学习成本是很高的,从一个信息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时,要放弃原先的知识和经验,重新接受训练,熟悉新软件的操作等,必须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等成本。经济学把这一类成本称为“转移成本”。当“转移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时,用户就会被锁定。当人们最初选择了某种软件产品,并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学习、实践,并达到相当熟悉的程度,此时即使他面对一个可能更好的软件,他也不会轻易地接受,而是继续选择他所熟悉的原先的那个软件,这就是所谓的“锁定效应”。“锁定效应”使得原先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规模优势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三)网络经济中的“交易成本”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交易成本一般都比较低,这是为什么呢?(1)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信息在网上的传送十分迅速、便捷,缩短了时空差距,进而降低了时空成本。比如,网络可以帮助企业突破与客户和供应商打交道时由于信息交流问题而产生的交易成本的制约。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交流的困难,企业要在大范围内采集客户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交易成本”很高,这样就很难针对个别用户的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很难面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在网络上交流信息,而且信息传递和复制的成本又很低,信息传播的范围又很广,不会产生由于信息传递成本所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可以广泛采集客户数据,可以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等。(2)网络世界是“比特”世界,所有的网上信息都经过“数字化”、“编码化”,都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世界中。“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有着极大的区别,一是比特没有重量、质量,而原子却是有质量与重量,因此比特世界没有物理空间与重量的忧虑;二是“数字化”的比特信息可以进行无成本复制,而原子世界无论如何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因此,比特信息永远是供适应于求,无论有多少需求都可以满足,于是网络可以低成本地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3)网络技术可以简化市场交易过程,消解市场中介组织,可以低成本地做到精确的经济行为的统计与分析。在传统经济环境中,许多的经济行为不可能做到精确的统计分析,因此许多结论或对未来的期望都是十分不准确的。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行为可以采用先进的电脑网络技术(尤其是先进的应用软件)对经济行为进行实时的统计、分析,并能借此做出总结,预测未来以及做出精确的决策。(4)网络可以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学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效率的低下,减少信息不对称意味减少用于搜寻信息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意味着社会运行成本的降低和社会净剩余的增加。总之,网络经济所具备的这一切特点是其具有大幅减少市场"交易费用"作用的重要原因所在。
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直接经济是相对于传统工业迂回经济而言的,它集中表现在消解中间程序,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进行经济互动。互联网络的本质就在于使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零,也就是使经济活动中的摩擦系数降低,接近于零。
网络经济是一种“个性化”经济,集中表现为“个性化”服务。网络经济之所以能做到“个性化”服务是因为信息可以无限制的复制和组合,是因为网络技术手段使得信息的复制和组合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发展对经济影响的逐步加深,信息化和网络将从影响一个部门和地区到影响整个经济,这就是网络技术发展对经济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一个从低度到高度的的必经过程。
Internet会引发出以网络为纽带的新经济,这样一种经济会使“交易成本”大为降低,进而使价格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经济的稀缺资源是物资,新经济的稀缺资源是时间,这样,只有更快的创新才能创造新的价值。
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范文6
【关键词】中国经济 信息技术 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种技术”,其“帮助人类完成信息的获取(收集、识别、提取)、传输(交换、存储、传递)、加工(处理、检索)、再生(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起始于20世纪40-50年代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但创生了以其为技术支撑的信息产业,而且被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等传统经济部门运行之中,成为全球发展最快、渗透率最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科学技术。在中国,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的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产业,同时信息技术及产品已支持中国政府、企业逐步实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其他电子应用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中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及产品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促使中国互联网信息网络建设及应用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的网络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基础,推动了中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引用乌家培教授对网络经济的定义“广义的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活动。”网络经济活动依赖于高知识、高资本密集性的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高知识、高技术人才资源,对自然界物质性资源和能源消耗较低;而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带动传统经济领域信息技术及产品的应用,促使传统经济活动和经济产品中蕴含的信息技术及信息含量逐渐增加,减少了传统经济运行中产值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因此,信息技术及产品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应用,已逐渐导致中国经济从以物质与能量为重心的消耗型增长方式向以信息与技术为重心的知识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转化。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高倍型增长导引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基于信息技术及产品高速创新和快速产业化形成的供给推动和全球信息化对信息技术及产品需求的拉动,信息产业在中国呈现出高倍增性发展。据统计2005年中国信息产业从总量上来说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信息产业大国,位居世界第二;信息产业目前在国内所有的工业部门中占第一位。因此,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产业,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作用日益显现出来:1、缘于信息产业的高技术、高知识、高资本密集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量引进了国外资本、技术和企业,逐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内外结构状况;2、构成信息产业的国内新创企业大多属于民营企业,其不断发展改变着中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比例;3、信息技术的快速创新与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引发的信息服务业的超常增长,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第三产业比例不断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优化了中国经济产业结构;4、信息技术的群集效应创生出的中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东部沿海地区网络应用集聚区域,以其快速发展创新及其高附加值实现促使所在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中国新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地带。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国际生产要素重组的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而进入快车道。
一是以信息技术成就的互联网信息网络的应用实现了各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运行;而信息技术及其产品标准的全球统一性,实现了互联网运行的全球性互联互通,同时也实现了互联网络信息运行的全球性,由此决定了各经济主体经济信息运行和经济行为的全球性特征,从客观上促进中国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全球性运行范围,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二是全球信息化建设对信息技术及产品的需求拉动和信息技术及产品为寻求市场而呈高速扩散性的供给推动,促成了国际间技术及产品合作的不断深入与信息产品市场全球性开拓,最显著的是信息产业中某些公司逐渐将研发中心、制造基地、销售市场推向各国,或并购或进行合资、独资,直接引发了信息技术、产品、服务的全球化效应,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全球化进程,也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
三是信息技术及产业领域和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技术及资本密集性特征,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投资中国或中国资本投资海外的信息技术研发、生产、服务及因此形成的培训等,推动了中国投融资体系快速走向全球化。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信息化配置资源引导中国经济资源优化配置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运行环境下,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无限性与生产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产品个性化需求与供应特征的形成。全球化、网络化运行的互联网信息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广域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获取信息和信息的渠道,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即时与非即时互动。
“经济产品个性化供求”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实现了以需定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减少甚至消除了生产者为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大量原材料和产品的储备,也减少了生产者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盲目生产而供过于求造成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有限资源,同时最大限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避免了消费者低效用的被动消费所造成的消费损失,实现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全球范围的“经济产品个性化供求”可使中国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更容易地打破地区界限和地理上的国家界限而形成广域的、国际的经济行为,使得中国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广域范围的竞争而形成的低成本效应得以充分实现,从而改变传统经济过多的、高成本的小而全地域经济局限,参与广域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达到中国整个经济资源优化配置。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中国经济网络化运行,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
信息技术及产品的高速创新性和快速产业化为中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持。信息数字化技术实现了经济信息的数字化,数字化的经济信息在其网络化的传输渠道――互联网上运行,形成了经济的网络化运行手段,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已达到6785亿元人民币。
信息技术及产品在中国经济各部门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以光速传输信息的网络化运行手段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交互方式,同时促进了经济主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行为质量的提高,逐渐实现着中国经济运行的低成本、高效率;另一方面,更好地促进了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更优化统一,逐渐实现了整个经济运行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因此随着中国传统经济网络化运行的不断实现,将逐步推动整个国家经济运行成本的降低和运行效率的提高。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促使中国经济组织层级结构向网络化结构转化
基于工业化大生产中劳动分工的层级化特征,逐渐形成的工业时代具有强力控制能力的、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适应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的层级组织结构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逐步被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步促使中国经济信息化、网络化运行的实现,使得经济组织中经济主体发出的信息可通过互联信息网络一步到达受信者,更直接、更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得信息传输从传统经济运行的层层递进转变为通过互联网络互动直接实现信息交互,从而可形成经济信息运行的网络化结构。经济活动信息运行的网络化结构的形成,导致传统经济运行中诸多中间层次的传输作用逐步减弱甚至消失,组织管理人员对整个组织及人员的管理将逐渐从工业化大生产中层级的、专业的、刚性的管理转变为直接的、跨专业的、柔性化的管理――网络组织化管理。
网络组织化管理方式因适应了现代经济的工作方式团队化、工作目标创新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组织管理柔性化的在信息、知识层次上的竞争的需求而不断增加,最终将成为中国经济组织结构的主导形式,由此逐步促使中国经济组织层级结构向网络化结构趋势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经济组织内部、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互动,减少因组织层次过多而造成的信息传输阻滞和失真,又能提高经济组织运行效率,降低经济组织的运行成本,保障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良性发展。
七、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促进中国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