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专项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专项审计范文1
法定代表人:解慧芝,经理。
委托人:张赤军、马志强,北京市经纬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广东省深圳市华达电子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文盛,董事长。
委托人:郑明水,深圳市蛇口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人:傅承鑫,华达电子有限公司职员。
原告香港山顿国际有限公司因被告广东省深圳市华达电子有限公司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一案,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被告华达电子有限公司假冒原告的注册商标,生产和销售与原告同一种类的不间断交流电源电子产品,从中获利585393元。被告的侵权行为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确认并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理,但是对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未承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给原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85393元,以及原告为追究被告的侵权责任所支付的各项费用255000元。
被告未提交答辩状,庭审中辩称:被告从1987年起即与原告合作共同开发山顿牌不间断交流电源产品。原告向被告提供散件、图纸和发票,由被告对原告的产品进行改造。后来原告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山顿牌商标,致使被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该商标。被告并非故意侵权,不应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原告没有理由请求被告给其赔偿损失58万余元,且该项损失的计算方法没有根据。原告还请求被告给其赔偿20余万元的差旅费用,亦无道理。法院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
1989年1月10日,中国商标局颁发了第335382号商标注册证。注册商标为“SENDON”(山顿),允许使用于第14类商品-不间断交流电源,注册商标所有人为山顿国际有限公司,有效期至1999年1月9日。
被告华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原告山顿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使用其“SENDON”商标标识,生产和销售UPS(即不间断交流电源)商品。对此,原告于1989年4月7日请求广东省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予以查处。1989年11月20日,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被告自1989年1月起冒用“SENDON”牌注册商标,共销售UPS机2124台,销售总额为2926965元;决定责令被告停止冒用“SENDON”注册商标的行为,作出书面检查;对被告的侵权行为处以非法经营额18%的罚款。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决定未对原告向被告提出的索赔请求作出处理,原告遂提起诉讼。
另查明:被告从销售的“山顿”牌产品中非法获利,占其销售总额的16%,即468314.4元。原告所诉为追究被告侵权责任开支费用255000元,没有提交充分的证据。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告山顿国际有限公司是“SENDON”注册商标的所有人,享有该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六条规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依法取得的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原告虽为香港企业,但已依法取得我国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该注册商标专用权受我国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八条第一项规定,未经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被告在原告已取得注册商标专用权后,未经原告许可而使用“SENDON”商标,侵犯了原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被告也提不出原告允许其合法使用该注册商标的证据。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八条和商标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应当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鉴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责令被告停止侵害、写出书面检查,并对被告进行了罚款的行政处理,故本案只解决由于被告的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原告的直接经济损失应当是被告通过侵权行为得到的非法利润,即468314.4元。原告主张应由被告赔偿585393元直接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不当,不予采纳;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因追究其侵权责任所开支的费用255000元,因没有充分的证据,不予支持。据此,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1年8月14日判决:一、被告华达电子有限公司向原告山顿国际有限公司赔偿468314.4元及此款的利息,利率按中国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二、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因证据不足,不予支持。
公司专项审计范文2
关键词:内部审计 法律风险 控制 价值提升
一、法律风险概念及管理内容概述
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由于公司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者公司及其利益相关方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
法律风险管理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公司决策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具体的实施流程结合操作步骤进行细化后,分为法律风险识别、风险量化测评、风险分析评价、制订控制计划并实施、监督与检查,法律风险管理采取闭环管理,每一年为一个更新周期。
二、内部审计在法律风险控制中的价值提升实践
本文以W飞机制造公司的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为例,来具体分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法律风险控制中的价值提升,进而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实践做法。
(一)背景分析
1.填报专业法律法规及法律风险事件,形成公司法律风险事件库
公司法律风险分类框架包括19个类别,一级法律风险类别51项,二级法律风险类别82项。依据公司“法律风险分类框架”,法律风险管理办公室最终辩识了562个风险事件,形成了公司的法律风险清单,公司法律风险事件较多的类别是采购生产(76项)、人力资源(74项)、工程建设(68项)、**产品项目(64项)以及财务管理(55项)。
公司重点关注法律风险领域6类,分别为客服管理法律风险、规章制度法律风险、商业秘密法律风险、合同解除及违约法律风险、产品管理法律风险和廉政管理法律风险,涉及35个法律行为。针对这35个法律风险行为,组织责任单位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并分阶段进行跟踪、考核。
2.以内部审计强化对法律风险管理的再监督
在建立风险事件库的基础上,公司管理层始终强调要强化内部审计对法律风险管理的再监督作用,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管理活动,对公司防范法律风险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要深入主业保驾护航,在每年实施一系列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等监督工作的基础上,积累审计工作经验。
(二)主要做法
公司内部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审计检查评价公司内部各种业务的合理性及其执行的有效性,并对审计过程中所发F的重大问题进行法律风险防控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1.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评估业务法律风险,确定重点审计领域
在开展对公司各业务领域的审计时,审计人员往往具备充足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却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应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了解与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为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保持敏感的法律风险嗅觉奠定基础。
(1)初步了解七项法律体系,即宪法和宪法相关法、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2)根据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初步确定法律法规依据,基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①会计审计类41项规定;②经济法、民商法类129项规定;③税法参考法规类190项规定。
(3)公司审计部门加强“审前调查”,查找关键业务法律风险领域:一是搜集查看重要业务资料,摸清公司关键业务领域、规模及其涉及的重要法律风险;二是访谈关键人员,与法律风控人员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公司重大风险领域及风险管控情况等信息,与具体业务操作人员交流,了解重要业务交易方式、主要业务流程、关键岗位职责等信息;三是审计组根据查看资料和访谈了解到的情况,及时讨论审议,评估关键业务法律风险、寻找审计切入点、确定重点审计领域,探讨审计方法。
2.联合专业力量,拟订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
为了有效弥补审计人员法律知识不足的缺陷,联合公司法律风控专业人员组成审计组,为审计人员在公司重点业务类型、重点法律风险领域、风险管控特点、易出现管控缺陷的环节等方面提供业务指导,与审计人员一起共同拟订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商讨具体的审计方法,并全程参与审计过程。联合审计组对公司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确定审计关键环节为审计重点,具体表现如下。
(1)财务专项审计关键业务环节。财务业务循环主要包括以下5个: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投资与筹资循环。除了货币资金会计科目以外,这5个业务循环对应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所有其他会计科目。
(2)内部控制审计关键业务环节。根据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8项内部控制指引均为关键业务环节,其中属于公司内部审计重点关注的19项关键业务有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指引、存货管理内部控制指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指引、战略规划内部控制指引、人力资源内部控制指引等。
3.实施对公司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有效控制法律风险
(1)财务专项审计。以下以抽取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投资与筹资循环3个关键业务循环为例,说明在审计过程中关注的重大法律风险点并如何实施管控。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年度财务专项审计任务是每年度的审计计划之一,在2014年度对某集团公司以上三个业务循环的财务专项审计中,审计组确认了以下六个重大法律风险,其中第①项属于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内容,第②和③项属于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内容,第④、⑤和⑥项属于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内容。
这6个重大法律风险和整改情况分别如下:①部分职工未按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C公司与D公司属于不同的法人主体,无股权控制关系,而法人代表、经理人员等同一套班子成员,两个公司共计5100人,均与C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有850人实际是D公司的人员。审计报告提出后,850人与D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原合同终止;②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2,400.00万元未清理,存在款项回收的法律风险。审计报告提出后,公司制订了清理计划,并协同法律部门实施了清欠工作,收回长期挂账的款项共2,200.00万元,剩余200万元于下年度收回;③公司房产税存在重大涉税法律风险。公司没有就房产税免税事宜在景德镇地方税局进行审批或备案,没有取得地方税务局关于军品生产经营用房免税的相关手续。审计报告提出后,公司补办了相关手续,为2014年免交房产税约400万元实施了有效防控;④投资管控存在重大管控风险,对15家投资企业年均投资收益率为3.29%,审计报告提出后,公司组织了内部审计部门对被投资单位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审计问题20条并实施了整改,有效实施了对投资法律风险的管控;⑤公司历年来向已无产权关系的经营业绩非常差的A企业提供了经营借款共计700多万元,并签订了借款协议,款项回收存在重大法律风险。审计报告提出后,立即对A企业的经营借款终止,有效地将借款风险转移给了A企业的母公司B公司;⑥截至2014年末,公司共有**项科研费研制项目超垫支,累计垫支1亿多资金。审计报告提出后,针对科研费垫支数额较大情况,公司及时落实责任部门,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汇报,将未到位的资金尽快到位,有效降低了公司科研费筹资风险和缓解了资金压力。
(2)内部控制审计。以下抽取对“存货管理”和“合同管理”两个内部控制的审计举例,说明在审计过程中关注的重要法律风险点并如何实施管控。
第一,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为了进一步加强非正常存货管理,有效防范非正常存货的法律风险,2015年6月,审计部门实施了对公司非正常存货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在2014年11月公司年度财产清查填报的非正常存货基础上,审计组进行了整理筛选,通过公司信息平台下发审计通知,要求各单位认真填报非正常存货形成原因、拟处理建议等,结果如下:积压呆滞2700万元,残损变质640万元,技术淘汰320万元,盘亏29万元,合计3689万元。
此次非正常存货专项审计发现以下三项重要法律风险点:①2014年及以前年度公司财务部门没有对存货减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②对因停产、技术淘汰等原因造成的积压存货处理不及时;③对单位内部可调剂使用的积压存货调剂态度不积极。
资产使用与监督部门有效实施了对这三项风险的跟踪监督管控:①2015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部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500万元;②某型号标准件、成附件1310万元按需调剂给E公司,该积压存货均为进口件,质量较好,公司所属子公司E公司业务范围中包括对该标准件、成附件使用或销售,以此盘活资产,减少资金积压。
第二,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为了进一步夯实合同管理基础,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公司规划部、财务部和纪检监察与审计部组成联合审计组,每半年对公司合同管理进行审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及解除情况,合同对方资质审核管理情况,纸质合同归档情况,合同台账及档案管理情况,合同发票管理情况,合同信息化系统中合同编制规范性和合同支撑材料上传规范性等,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合同档案管理、履行、变更、解除管理现场检查(80分),第二部分是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检查(20分),第三部分各职能部门会签审核合同及时性。
2015年下半年针对20个业务单位合同管理审计考核结果,确认了4个重要法律风险:合同台账信息要素不全;合同发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合同付款凭证和资料报送不及时;合同签订时间滞后。
各有关单位针对以上风险实施了以下整改,起到了良好的合同法律风险防控效果:统一了合同台账模本,增加了合同到货、报账、付款等合同履行信息要素;建立了本单位合同发票台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报送合同付款计划和资料;严格执行先签订合同后履行义务。
(三)取得的实效
1.推动企业价值提升
一是公司从上到下法律风险防控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推动了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完善。
2.内部审计自身价值得到提升
将法律风险防控渗透到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各个关键业务环节,打破了对内部审计只会查查账、看看表的固有认识,拓宽了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是对传统内部审计概念的大胆创新和突破,是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提升了计人员的监督能力,进而提升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价值。
三、内部审计参与法律风险控制的思考和建议
(一)以法律风险防控为切入点,将内部审计工作全方位并准确渗入到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
法律风险只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是个系统过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其职能只要体现在对风险管理的再监控活动中,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完善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充实内部审计人员队伍
内部审计要想有效参与公司业务风险控制,审计人员还应吸收具有风险管理、信息技术、法律、金融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而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创新审计方法,拓宽审计思路。
公司专项审计范文3
财务部审计需要根据企业管理需要,组织对企业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子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任期或定期经济责任审计;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财务部审计职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财务部审计职责11.负责拟定内部审计计划及项目初步审计方案,报部门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公司及子公司各类审计工作,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投资审计、离任审计、履职绩效审计、内控体系审计等:
2.出具审计报告,确保审计结论正确,证据获取充分;
3.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弊病和漏洞,优化内控体系,促使公司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4.及时发现现有或潜在内外风险,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促使整体目标的实现;
5.实施对子公司的专项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和管理层建议书等审计文书,督促审计结论和审计建立的落实;
6.负责对各被审单位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7.了解内审发展趋势并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8.完成风控部负责人交办的其他事项。
财务部审计职责21.通过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了解上市公司运营情况
2.通过财务报表和其他行业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3.负责财务报表、费用审核,资金管理、及财务预决算等工作,整理财务数据,支持业务工作
财务部审计职责31、严格执行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开展子公司财务工作;
2、负责子公司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
3、负责子公司财务预(决)算、资金计划、税务测算等工作;
4、负责子公司税务申报;
5、负责编制子公司月度指标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财务预警,确保年度指标及整体预算顺利达成;
6、审核子公司各类成本费用开支,确保各项报销及付款符合公司制度。
财务部审计职责41、组织拟定年度审计监察重点工作计划报监事会主席审批;
2、组织开展审计工作;
3、组织拟定审计工作报告,并上报监事会主席审核。
财务部审计职责51、拟定年度审计重点工作;
2、组织进行年中、年终经营情况审计;
3、进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审计;
4、进行经营与财务运行中单独事项的专项审计;
5、进行投资项目阶段性和专项审计;
6、联系外部审计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预算、决算审计;
7、检查督促审计决定与建议的实施。
财务部审计职责61、协助完成工作底稿的编制、整理和归档工作;
2、协助出具审计业务报告和其他鉴证业务报告;
3、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等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
财务部审计职责71、审查集团内各项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完善财务制度的建立。
审阅定期财务报告,配合外部机构实施专项财务审计;
2、根据公司投融资需求进行标的公司的财务尽职调查工作。
3、对公司年度财务预算、财务决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4、检查和评估公司重要的对外投资、购买和出售资产、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及信息披露事务的合理合规性
5、独立编写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确保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目的
公司专项审计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清产核资程序与一般年报审计程序的对比,简略论述了清产核资审计的程序、重点,与年报审计的异同以及难点等。
一、清产核资专项审计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所谓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视治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清产核资的内容包括帐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清产核资工作可根据国有资产治理部分的要求或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实施。例如,企业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经济行为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重大变动情况的;企业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情况的;均可进行清产核资工作。
企业要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和对有关损溢提出鉴证证实;社会中介机构根据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出具经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编制清产核资后的企业会计报表。所以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特殊目的审计,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应当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认真核实企业的各项清产核资材料,并按规定进行实物盘点和账务核对。对企业资产损溢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损溢确定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合规评判,提出经济鉴证意见,并出具鉴证证实。
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与年报审计的区别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与年报审计不同,它是在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着重对企业清产核资的范围、内容、过程、法律依据、清产核资资料和资产产权真实性以及财产损失依据进行鉴证。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伴随着清产核资工作而展开的,主要与年报审计有以下区别:
1、审计目的不同
年报审计的目的是对公司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的公允性、正当性、一贯性等“三性”发表审计意见:即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而清产核资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相关资料进行审计核实,并对企业核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及申报待核销净损失的处理预案的真实性、合规性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范围不同
年报审计的范围为公司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帐簿及凭证等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包含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报表;清产核资审计的范围为国有企业的基准日会计报表以及涉及资产治理、财产损失认定、勘查、资产产权、价值鉴定和资金核实、债权验证等多方面的资料。即清产核资所审计的范围要比年度审计范围更加广泛、更加细致和明确。
3、审计依据不同
年报审计的依据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应会计制度、审计业务约定书等;清产核资审计的依据除上述依据外,还有《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关于印发中心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的通知》(、《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政策题目的通知》、《企业财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文件。
4、审计的重点和要求不同
清产核资审计中,我们在计划时不确定重要性水平,而是在基准日会计报表帐面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对企业实物资产的清查和企业债权债务的核对、询证以及对企业损失挂帐进行核实,协助和督促企业取得损失挂帐所必须的外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实,以及提供特定事项的内部证实,并对其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具体审计重点包括(1)货币资金:帐实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帐外现金;银行未达帐是否正常。(2)应收款项:是否真实存在,坏帐损失按新、老制度确认依据等。(3)存货:帐实是否相符,存货所有权认定,是否有积存、残次存货等。(4)固定资产:帐实是否相符,清理出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对盘盈、盘亏、租出、借出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报废或转让出往的资产的清查等。(5)在建工程:长期挂帐但实际已经报废项目等的清查。(6)对各项待处理资产损失形成的原因,申报审批程序及处理意见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政府部分的有关规定进行清查。(7)资产损失、资金挂帐的认定工作。
5、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多
年报审计是按照业务循环或会计报表科目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采取抽查方式对会计报表余额进行认定;清产核资审计,主要是在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帐务清理审查,资产核实清查,重估价值鉴证,损益认定审计,结果申报审计,资金核实审计,帐务处理审计,完善制度审计等。特别是对资产损失按原制度和新制度分别就确认证据、条件等要进行认定。
6、重视资金核实、实物资产的盘点、价值鉴证工作
年报审计时,由于时间等因素,我们通常依据公司或企业提供的资产盘点清单认定帐面的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重视实物资产的抽查盘点工作,关注因实物资产的毁损、报废及其他原因形成的潜亏情况,同时,年报审计时对往来款项一般是函证部分大额款项,在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要对往来款项逐一函证,落实款项的真实性和存在性,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确认债权关系。
7、审计调整
年报审计中,我们对于超出重要性水平的事项提请公司或企业调整有关帐目,并相应调整年度会计报表。假如公司或企业拒尽调整,我们将视未调整事项对整个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出具不同意见的审计报告;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不考虑重要性水平一律按要求调整,但企业要根据国有资产监视治理委员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批复文件以及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帐务处理,处理完毕后要上报处理结果。
三、结束语
清产核资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清产核资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摸清企业经营性资产“家底”;全面清查核实各项资产损失情况,依据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题目,为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强国有资产监视治理创造条件;全面清查核实非经营性国有
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已改制企业剥离、托管的国有资产;做好资不抵债或难以持续经营企业的清查工作,为国有企业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打下良好基础。严格地说,清产核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和必经途径,是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的基础。随着清产核资的广泛开展,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业务也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的新拓展。在国有企业分立、重组、改制和主辅业分离的不断深进和发展过程中,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也将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公司专项审计范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dma飞翔”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科技创新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的整改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区审计局:
根据《关于审计秀洲区科学技术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等的通知》(秀洲审通〔2020〕3号),区审计局派出审计组于2020年4月13日起对秀洲区科技创新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针对《秀洲区科技创新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秀洲审调报〔2020〕3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科技创新券管理不到位”的整改情况
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科技创新券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整改情况如下:我局已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修改完善。目前,已完成修订《秀洲区科技创新券使用及兑现实施办法》初稿,并发送至财政局等部门征询意见,预计将于11月正式发文。
一是创新券“补助办法标准不统一”问题。在《办法》中将“企业每年申领的创新券最高额度设定为15万元”,与《秀洲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秀洲委办发[2019]77号)中规定的“企业每年可以最高申领15万元创新券”保持一致。
二是“企业创新券申领覆盖面低”问题。根据嘉兴市《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的若干意见》(嘉委发[2019]26号)中第21条“加大创新券推广应用,扩大创新券使用对象和范围,支持科技创新全过程,激发技术创新活力”要求,已在《办法》中增加了创新券种类,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包含:“检验检测服务券、技术服务券、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券、科技孵化机构奖补券、共建创新载体奖补券、研发费奖补券、创新平台认定奖补券、科技金融奖补券、人才(团队)奖补券”等九类。
二、关于“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未及时清理”的整改情况
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未及时清理”问题,整改情况如下:
公司专项审计范文6
关键词:内部审计;电信企业;成本费用 ;内部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3-0134-03
1 概述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公司运营收入的持续增长,然而近年来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业务的飞速扩展,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的成本费用也都在迅速增长,某些企业内的成本费用增长已较大幅度超过了收入增长。面对外部恶劣竞争环境,企业内部业务部门只关注业务发展,而对内部成本费用管理过于粗放,内部控制不够完善,不计成本促销等粗放式的经营情况经常存在。在当前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审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内部审计需关注的重要内容。
2 电信企业成本费用特点和其审计的内容
电信运营企业成本费用涉及的科目繁多,系统流转复杂,且信息化程度高,给内部审计带来了一定困难。其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公司网络维护、市场营销、系统支撑、招标采购、发放工资和劳务费及其他付款结算等经营环节的有关业务活动。成本费用所涵盖的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预计负债等,其他还包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资产减值准备、各项税金、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成本费用内部审计是指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各类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性、正确性以及合规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和评价。电信运营企业成本费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有关成本费用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合法并被严格遵守;审查人工成本、网络维护、广告宣传、销售佣金、促销费用、劳务费用以及计提折旧等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合法、合规;审查各项成本费用的确认是否符合公司制度,会计处理和核算是否准确,方法是否得当;审查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现象,有无开支不实、虚列成本费用的情况;审查各项成本费用在会计报表及附注上是否恰当披露。
3 公司新形势下成本费用审计的对策
成本费用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是电信运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重点,每年电信运营企业都应该针对公司成本费用开展常规的审计项目或者针对其中某些重点科目开展专项审计。在当前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为了做好企业内的成本费
用审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审计工作:
3.1 根据公司发展变化和工作重心,加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审计力度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对公司成本费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评价,指出在制度设计和执行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保证。当前各电信运营企业之间处于激烈竞争期,都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不够全面,尤其是在执行层面,随处可见对制度流程执行不严的情况。而内审人员往往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易流于形式,对公司发展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因此审计结果难以取得被审单位的认同和重视,不利于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加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审计,既要着眼于公司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又要紧跟公司发展步伐,抓住企业当前工作重点和热点,突出关键环节。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审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的健全性,二是执行的有效性。具体来说,主要是检查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是否完整、设计是否科学、构架是否清晰,如是否对成本费用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成本费用预算制度、成本费用核算制度等;公司与成本费用相关的经济业务是否全面纳入内部控制范围,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岗位是否都能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控制,如是否建立健全成本费用业务的岗位责任制、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和制约。
开展常态化的与财务相关的萨班斯法案(SOX)的内部控制测试,是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建立公司内部的SOX测试矩阵和测试手册,同时,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测试流程和内容,及时调整测试重点。具体实施时,建议建立2~3年的滚动测试计划,采用循环滚动测试方法,既保证测试覆盖的全面性,又突出测试重点,以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3.2 突出审计重点,开展成本费用专项审计
由于成本费用涉及的科目繁多、结构复杂,对成本费用的审计涉及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几乎牵涉到公司内的所有部门和分支公司,因此审计工作量大、审计范围广。在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中,本着降低风险、全面审计的原则,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流程,成本费用的各个方面都要照顾到,导致审计人员力不从心,往往顾此失彼,难以突出审计重点,而且审计质量也难以保证,审计成果不突出。
因此,在把成本费用支出相关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工作范围的同时,也应当突出审计重点,不仅在每年度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中需要关注,还需要每年开展单独科目的专项审计,例如开展专门针对销售折扣折让、促销费、网络维修费、会议费、差旅费等不同方面的专项审计。新形势下根据公司发展现状,电信运营企业在成本费用内部审计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项目:
3.2.1 占总支出比例较大的成本费用项目。市场销售和网络建设是电信运营企业最主要的经营活动之一,占据成本费用支出的较大部分,所以销售折扣折让、促销费、广告费、网络维护费、系统支撑费是公司内部审计的重点;公司通信工程建设、基础建设项目较大,涉及金额也较多。因此,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应当加大对这些大额费用的审计。
3.2.2 可控性较强的成本费用项目。可控性较强,意味着人为操作或利用的空间较大,如果控制不到位,隐藏的问题就很难被发现,很可能损害公司的利益。近些年电信企业业务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管理活动支出增长明显,在国家要求企业厉行节约的大背景下,可以开展例如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专项审计,加大审计力度,减少公司成本费用的浪费和损失。
3.2.3 超支及异常波动严重的成本费用项目。成本费用执行结果严重偏离了预算标准,财务及相关业务数据异常波动,则该项目可能存在违规或可疑行为,可能导致公司的利润受损,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建议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一是历史分析法,即将当期的成本费用支出与上期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审查是否存在重大的波动,如果有波动,则可进一步深入分析。二是预算比较法,即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与制定的预算标准进行比较,若超出较为严重,则可进行重点审计。
3.2.4 新近发生或近期有重大变化的项目。电信运营企业的新业务扩展迅速,企业内部新项目较多,对于新发生的有重大或异常交易的项目以及其系统、流程有重大变化、会计政策和经济活动等有重要变化的项目,对其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也应当进行重点审计。
3.3 加强内部审计服务职能,完善成本费用事前事中审计工作
成本费用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对公司的整体利润有很大影响,而且如采购合同、各类促销活动、网络建设等项目,审计时间往往远远滞后,事后的审计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已成事实,难以整改,给公司带来的损失难以弥补。因此,如果能够做好事前预防与事中监控,审计效果将事半功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3.1 积极参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在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基础上,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注公司成本费用相关的会议决策以及重大工程的采购招标等,掌握成本费用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下一步审计工作的重点,实现动态的审计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审计人员应当把握好公司经营活动的参与程度,不能越俎代庖,代替管理者行使职能,也不能放任不管,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不闻不问。
3.3.2 坚持全程的成本费用审计工作,实行闭环管理。首先,我们应当前将审计关口前移,加强事前审计工作,如对成本费用的预算编制、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经济合同的签订等事项进行审核,如有问题,需及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改正,防止影响后续环节。其次,在事中审计阶段,要对成本费用的预算执行情况、经济合同的开展情况以及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加强审计,监督成本费用支出过程,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要不断完善事后审计,根据事前和事中审计的成果,有重点地对成本费用会计资料进行审阅,对成本费用财务列支情况进行审核。最后,实行闭环审计管理,从制定审计方案、实施现场审计、下发审计报告到最后的审计整改,形成完善的闭环审计程序,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环环相扣和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为实现全过程的成本费用审计,可探讨公司内部的持续审计手段,通过建立信息化的审计平台,监督公司成本费用流转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合规性。
3.4 优化审计团队结构,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
作为资产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电信运营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涉及到各种各样的IT系统和大型数据库系统。海量的客户资料、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在各系统间流转并进行挖掘和分析,给内部审计的实施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的队伍里应配置一定数量的专职财务审计人员,专职财务审计人员需具有会计从业资格或相关财务、审计专业技术证书,更重要的是,审计部门还要有懂得财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企业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内部审计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培训教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审计专业知识,还应该拓展公司业务和网络相关知识及发展趋势的学习,增强审计人员对公司业务知识的了解,把握公司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峻彤.成本费用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 熊年华.成本费用帐审计研究[J].企业研究,2012,(18):69-70.
[3] 张海燕.强化企业成本费用审计 充分发挥内审职能作用[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8,(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