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正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地进行改革,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依旧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影响了行政单位的工作效果。所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促进其深化改革、提高自身工作管理能力。
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1.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中一味地向财政大手笔地要钱,却忽视了自身编制预算工作的开展与自身预算编制评价不够重视等问题的存在,这导致大量资金无法物尽其用,使资金管理变得没有效率。由于行政单位财务审批制度落后,相关领导经常设立各种奖项为员工发放工资,并私自挪用单位资金使用;不仅如此,在对预算资金的使用中行政单位未能对资金的流向以及使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致使一纸报告敷衍了事成为常态化,使效益考核成为笑柄。对于专项转款的使用更是随意挥霍,导致其大多无法取得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2.资金的管理比较混乱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设立大量的会计、出纳、财务管理等未能进行职责有效划分的岗位,导致在财务资金的管理使用中出现巨大的漏洞,让部分有心之人钻了资金管理的漏洞,为资金管理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在进行大额资金支出的过程中,往往是一纸白条充填财库,让公款私用的状况在单位内部大肆盛行。其次,单位内部对收费、处罚等方面的收益资金据不入账,往往虚设支出项目;然后在进行行政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存量及流量的监管中,往往是重视构建、轻视管理,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处置、出租、报废审批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管理不规范现象,致使固定资产使用效果堪忧,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3.现行财务管理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中首先不能够严格地管理资源,资金的使用范围较大,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缺乏财务管理、遵守法律法规的观念,不能够严格地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行事,经常随性支出资金;其次,在票据的认购、领用、审核方面存在监管漏洞,让票据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然后是各行政单位之间存在较多的呆死账目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最后是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够及时地清算本年度账务,使财务账目出现沉积。
三、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1.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预算的科学编制,将预算编制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资金的分配、使用等进行合理的调度管理。财务工作人员应经常与领导进行沟通,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其次应对预算草案进行严格落实,相关预算案已经批准就不得随便改动,在执行中应强化预算的管理以及经费结构比例调整工作。应定时在财务部门的内部进行考核与分析,对当前单位内部的经费使用状况、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研究分析,找出相关原因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确保预算得到有效的管理,保证预算支出的合理安排;最后应做好预算的监控管理工作,完善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模式,确保财务预算执行的所有环节处于监控管理范围之内,以保证流动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确保资金达到了预期的使用目的,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工作的实施,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性与科学有效性。
2.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应逐步强化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所以积极地为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摒弃重视资金使用、忽视物品管理的理念,为人们树立全新的资产管理理念就变得十分重要。所以在领导及管理人员的政绩考核中应添加资产管理项目,从而提高各级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力度;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完善、适合本单位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逐步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与管理,引导其主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采用绩效成绩与薪资挂钩的方式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避免资产不明原因流失现象的发生。
3.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应进行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基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实际状况、资金流动情况等进行合理的完善调整。在制度的制定中应做好与配套制度的研究,避免相互间产生矛盾。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首先应通过强化经费管理等方式建立健全财务综合管理制度;其次应通过做好车辆管理等制度的建立,完善相关性管理制度的制定。基于此,在行政单位的内部逐步建立起约束机制,确保相关资金的调用与流动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然后通过考核指标的制定,让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与使用得到最大效益的发挥。
4.对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进行强化
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在人员选择的过程中应以责任心强、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扎实的人才为主;其次,应通过定期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自身的业务执行能力。除此之外,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财政、税务、审计及法律知识,能够自主加强学习来提高业务水平;随着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要营造财务人员独立执法的氛围,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解决财务资料失真的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2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必要性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起到自我保护和自我制约监督的作用。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对财务进行治理,经过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现代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能够极大的促进现代治理机构的形成和现代管理机构的建立。由上可知,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谈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该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的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法人制度建设、财会工作人员对财会内部控制的工作意识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管理人员工作规范等方面体现。1.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未能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相结合。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重视采购业务和资金管理业务,轻视资产管理和财务保全。行政事业单位事业性乱收费现象严重,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预算内收入直接转化为事业单位外收入。这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的分离,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法人制度不健全,内部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根据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不相容的岗位包括:会计记录与业务经办,稽核检查与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监督检查与授权批准等。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相对比较精简,加上内部法人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岗位设置不合理,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存在。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因此,在一些制度的执行和实施上不能够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势,而且单位管理人员有时不能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从而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制度本身的威慑力和纪律性,使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在财务管理上的实际意义。4.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基本工作不规范;票据管理不够严格体现在票据的领取、使用、作废中存在漏洞。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完全履行责任而且资金管理不严格,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出现财务记录不明确、财务下落不明等问题。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国家职能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优势,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重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积极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活动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制度,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诸多内部控制问题,必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要想更好的发挥财务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优势,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行为规范,这样才能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上做出典范。同时领导部门应该从长远的出发,加强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知识培训和宣传,积极动员各部门配合单位内部财务会计,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完成内部控制工作。2.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解决当前所有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问题的关键。内部控制制度是完成内部控制工作的依据,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只需严格地的按照制度进行内部控制工作,使得每一步工作都能有相应的制度可循。避免了工作不到位、权力人员营私舞弊、职能和权限分配不明确等问题。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也要发展和规划建立起完善的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监管体制,保障单位资金的进账和支出都能有单据依据。3.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会计基本工作流程。财务管理的特点是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监督,做账要求依据准确,手续完备,科目清晰,金额准确,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工作特点。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是在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票据管理、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财务进账和支出管理、加强授权审批和印鉴保管等。4.建设行政事业单位优秀的管理层和财务管理团队,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来。优秀的管理团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这不仅体现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而且体现对财务管理理念的理解和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长远看法上,是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前提。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形势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应该能够适应当前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高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是不断的提高内部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同时,具有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能力的专业人才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的关键。
三、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现阶段,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保障政权运转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理顺和巩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法律制度和内控机制,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国库管理相结合,建立既相互衔接又有效制衡的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着力构建更加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特点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律,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进一步规范资产处置行为等方面,明确了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意见》提出了加强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由部门、单位、机构经手管理的资产和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管理的相关要求,还从收益管理、资产清查核实、产权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和资产报告等基础性工作、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组织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配套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分工
合理、科学的职责分工是确保资产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各机构职责分工如下。一是财务机构。该机构承担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与整体协调职责,推进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衔接。如准备核算与登记固定资产、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与投资效益、参与投资项目决策等。二是实物管理机构。该机构承担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职责。如分析了解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状况及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本专业固定资产、牵头组织本专业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等。三是实物使用机构。该机构主要承担通过实施各项资产管理措施以加强实物资产日常管理职责,除此之外,实物使用机构还应负责清查盘点本机构资产,配合实物资产清理处置。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构建起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由指定管理责任人或直接使用人严格依照“谁使用、谁保管、谁维护”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维护。若因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出现变动而需办理交接手续之前,必须准确、清楚盘点固定资产。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目录设置
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自身现状,确立固定资产目录。其中固定资产目录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制度指导,包含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目录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呈现为“类-项-目-节-名”五大级次的树形结构,其中行政事业单位集团总部负责统一定义“项”、“目”、“节”的类别编码与类别描述。公司依据资产状况与实际管理的需要对“名”的描述自行细化与规定。同时“类-项-目-节-名”五大层次均需分段设置编码,对于“类”、“项”、“目”及“节”等层次来说,其编码均为两位,而“名”层次的编码为四位。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改革政策
应依照《企业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等诸多规定开展固定资产确认、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等相关核算工作。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构、实物管理机构及实物使用机构等组织共同参与审阅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同时需结合固定资产的使用与技术更新情况,对折旧方法的使用、折旧年限长短及残值率高低等状况予以检查,之后以检查结果为依据或提出调整政策的建议后上报于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供其审批,或提出保持原政策不变的建议后上报于公司管理层供其审批。
四、行政事业固定资产业务管理流程
1、固定资产内部转移
对于固定资产内部转移来说,指的是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省公司与市公司间、地市间及各部门间的转移。行政事业单位通常以无偿调拨方式进行固定资产内部转移,其中转入、转出公司的账务处理日期必须始终保持一致性。应按照资产转移通知下发实践,直接转出公司在当月减少的资产,当月照提折旧,自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直接转入公司在当月增加的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自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资产拆迁转移过程中,由转出公司承担全部资产拆除费用,由转入公司承担全部包装费用及安装成本等。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要求严格按照下述原则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计提。一是结合公司技术发展状况、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由实物管理机构、实物使用机构及财务机构共同判断是否发生减值准备。二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对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做出客观、公正预估。三是由财务机构领导实物管理机构、实物使用机构开展资产组界定、可回收金额计算等一系列活动。
3、固定资产报废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依托两级审批管理模式开展固定资产报废活动。其次,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构、实物管理机构等组织共同审定报废事项,由实物管理部门出具书面的技术鉴定报告,直接报公司管理层核准并形成书面记录。最后,各单位的报废申请必须以正式公文的方式上报省公司。
4、执行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
5、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构、实物管理机构及实物使用机构共同盘点固定资产,其盘点内容为实物资产的清点与资产使用状况的盘查
6、固定资产租赁
7、固定资产的零星购置等
五、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注重购置轻视管理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所有部门仅仅确定需要的便加以购置,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固定资产购置制度能够有效进行、购置行为规范固定资产购置。但是如果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后把固定资产任意流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其固定资产有效管理力度不够,以致大量的固定资产处于长期闲置状态,不能完全发挥其真正使用价值,最终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浪费和丢弃。
2、账实不符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管理过程中最为多的情况是账实不符,一般有以下几点情况。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处理减少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又不对其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核查,不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流沟通,最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困局。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总是不能按时把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专用固定资产的设备入账,最终导致形成了“账外账”。三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只是列在支出账面上,没有列入固定资产账务体系内。四是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把及时出售废旧设备的资金进行入账。
3、资产使用、处置缺乏规范性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如何使用、如何处置等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处置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作出明确规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根据有关规定使用、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固定资产使用、处置出现不规范现象,具体主要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没有经过有关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就直接进行出租;没有严格根据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定就把报废、转让或者变卖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上报。
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力度
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驾护航。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包含没有纳入和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出借出租的固定资产以及报废的固定资产。一方面构建健全的资产清查制度。健全的资产清查制度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的主要节点,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定期清查,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另一方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明确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申购、采购、使用、报废等所有环节的责、权、利,并且需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与员工的职责。
2、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的资产管理责任意识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环节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其根本在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没有能够全面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要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存在薄弱现象,对待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的资产管理责任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需要进行不定期对专人进行工作绩效考核,从而确保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3、培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各级职工打破传统“经费”观念,树立“资产”观念。流动资产的管理固然重要,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样不容忽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不仅需要重视起固定资产购置,还要做好做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员工资产管理培训与再教育工作。要不断提高相关员工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要不断增强员工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叶一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5(5).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政策组织以及实施的重要部门,是社会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部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以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实施,对于事业单位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降低行政成本、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以及提高行政公信力与执行力等方面,标准要求更是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支出过大、支出结构不合理以及行政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容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自身管理目标,而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及内部控制执行程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进行相应的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控制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可靠、会计行为规范有序、会计信息准确真实、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并及时防范舞弊以及腐败行为,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则主要是通过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会计控制、财产保护、预算控制、信息公开以及单据控制等手段来完成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事务的规范管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优化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内部控制管理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尤为突出,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缺乏指导依据,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控制管理意识不强
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工作职能是社会管理与公益服务,所以管理者认为自身不从事生产经营性的活动,忽视了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因而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忽视了风险分析与风险识别,更没有健全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一旦风险问题发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较差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力度较差,尤其是由于部门预算计划性较差,不够科学合理,削弱了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活动的约束力,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效果较差。此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重制度建设、轻控制执行的问题,造成了费用支出超出预算以及财务活动违规等各种问题时有发生,而且资产管理、现金收支以及票据管理也存着较多的不规范行为。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措施分析
(一)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首要工作就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体系的建设。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负责人应该提高内部控制意识,积极主导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其次,应该进一步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架构的设置,特别是合理地设置好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以及执行机构的组织架构,并确保组织机构的各分支机构职能的有效发挥。第三,应该进一步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落实好、不相容岗位分离、关键岗位定期轮岗等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分析与控制管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在风险识别分析上重点是针对渎职类风险、执法类风险、财务风险、资金管理风险、预算执行风险、物资管理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以及舆情风险等,明确风险的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及时进行评估分析。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容易发生风险问题的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应该作为管理的风险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业务流程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控制,通过跟踪管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概率降到最低程度。
(三)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重点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上,应该对于重点内容单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主要是在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方面,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对于预算管理工作,应该进一步地细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内容,尽可能地采取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并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的分配合理与使用高效。在资金管理方面,重点是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的妥善管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而且货币资金及时准确的入账。对于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设置资产目录,建立台账,并做好定期的检查盘点,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可靠。
(四)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就是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到位,造成内部控制工作的动力不足。因此,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高有效性强化监督管理。首先,应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在单位内部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地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薄弱环节,进而及时地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其次,应该借助外部监管力量,通过外部财政、审计、税务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
五、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一项制度性、流程性以及系统性较强的管理机制,建立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地履行公共受托职责,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管理责任人应该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管理、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几方面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白雪迪,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问题与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3(8):20-24.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审计工作虽然开展较久,但在关于财政的审计过程仍然存在许多人为、外物影响的问题,虚报财政资料,弄虚作假等问题较为严重。目前,处于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普遍形式化,没有贯彻落实审计工作,从而导致了基层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在质量、效率上的水平较低。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作为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的活动,是需要一套规范且完整的系统约束审计行为的。政治事业单位中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该单位中的财政情况、项目资金、经济活动等与经济有关的运行活动进行监督和审查,进一步的确保单位经济运行的真实性、有效性,通过严密的监察,杜绝行政事业单位中一切违法经济运行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还兼具资产评估、风险预测、经济监察等工作,通过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从而预防因风险过大而造成经济的损失的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观念意识较弱
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内容较广,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相对较多,其所担任的社会职能也因自身的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没有完整的制度引导审计工作的进行,部分管理人员的财政整理意识薄弱。这就完成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工作时态度不严谨,随意性较强,空有资金管理体系,却缺少约束审计行为的行为规范、管理制服等。进一步造成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挪用资金、财政资料缺失等情况,情节相对严重的,已经换成了违法犯罪。
(二)没有发挥监督作用
目前,随着社会体系的改革、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体系也随之完善,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的审计工作仍然沿袭传统的监督管理制服,这就导致了审计工作不能全面覆盖事业单位,阻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着行政事业部门职能高于神迹部门的职能,这就完成咯审计工作在开展时会受到限制,进行审计工作时可能迫于上级压力,而造成审计工作缺乏真实性,严重的阻碍了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审计宏观意识不足
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事前、过程、事后进行严格的审计操作,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零用独立的监督。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审计工作人员过度重视事后的审计工作,而忽略了对事前和过程的审计,这就完成了审计工作没有连贯性,不能针对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进行严格且准确的监督管理。另外审计工作人员自身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全局宏观意识普遍不足,从而造成了审计工作人员在林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审计工作时不能全面、准确的进行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监管水平较低等情况的发生。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相关问题的措施
(一)确保工作的独立性
审计工作想要得以顺利、有效的展开,就必须确定审计工作的独立监督、审查。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到审计部门的特殊性,在设立之初就将审计部门和其他部分分开,并明文规定审计部门不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任何一个部门,确定审计部门的独立办公性质。考虑到审计部门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应允许审计部门资金、人才选拔独立进行,通过减少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然后,对于审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要严格的筛选,应专门的选拔审计工作人员禁止以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替代审计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切断审计工作人员与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他部门利益联系,以确保审计工作能公平、真实、有效的进行。
(二)加强信息技术引用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审查监督财政的核心部门,审计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进一步的维护了政府的形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项目等都呈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审计部门也应加强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审计部门可以借用计算机、审计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更加高速、有效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进行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审计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一同进行审计工作,在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工作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省了审计工作成本。
(三)加强工作执法力度
审计部门想要更好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进行审计工作,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审计执法力度,强制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经济运行活动进行监督和审查,在提高审查真实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审计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针对那些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制度操作的经济活动,审计部门有权进行项目的跟踪监察,并能根据活动中涉及情节轻重缓,对瞥食人族进行严厉的处罚。并责令该经济活动停止整顿。通过加强对违规人员的惩处力度,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树立起审计部门的权威,以震慑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时也为审计工作顺畅、有效的进行铺垫了道路。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不进能对相关部门内部的经济体制进行监督,也为事业型单位经济提供了合法且公平的管理方式,为行政事业单位中经济问题的管理提供了贯彻执行的基础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主要是由国家进行授权,或者是接受行政事业单位委托的机构、个人,根据法律法规、审计理论,对审计机构、单位的财政状况和财政相关的资料进行监察的活动。通过对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保障,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审计工作,加强对于违法人员的惩处力度,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能顺利的进行,以实现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晓蕾.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3:45.
[2]吴向军.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61-62.
[3]赵媛.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 260.
[4]党迎华.行政事业审计的地位与作用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17:15.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环境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指出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首,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与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实施的, 是与内部控制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完善、内部审计不务实、人力资源不重视、文化建设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如何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结构不完善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界定、权利划分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良好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部门与人员结构不合理。由于单位聘用岗位和人员严格受本单位编制限制,灵活性较差,难以跟上环境的变化,导致有些岗位人员紧缺,从而不能有效的履行职责,而有些岗位人满为患,造成人力资源大量浪费。二是组织结构层次简单。对决策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对其决策过程缺乏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论证,导致决策失误的现象屡见不鲜。三是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部门。事业单位较少有内部控制机构,造成有些不相容职位不能分离,经营风险大大提高。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部门结构简单,缺少内部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不能保证内部控制全面贯彻执行。
(二)内部审计不务实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我国不少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有些部门虽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内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充分的落实检查监督职责,内部控制风险隐患难以消除。二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大部分都是事后监督,缺乏必要的牵制约束,内部审计机构由行政主管领导管理,难以实施对党委、行政的有效监控。三是预算资金管理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单位缺乏一个有效的预算资金管理体系,导致内部审计不能保证预算资金的编制与单位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决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有效的结合。
(三)人力资源不重视
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性,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没有实行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聘用岗位和人数严格受本单位编制限制,灵活性较差,职工一般属于单位编制内,稳定的岗位制度容易导致职工产生惰性,没有竞争意识,降低了单位的办事效率。二是缺乏内部控制的人力资源,造成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财务保护控制、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控制活动难以全面开展。三是奖罚激励制度不合理。由于单位工资常年累月没有多大变化,缺乏必要的奖罚激励制度,大大削弱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不足。有些单位的领导层强调计划而忽视结果,职工的培训只局限于少数“培养对象”,而不是面对单位所有员工。
(四)文化建设不到位
单位文化就是单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单位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色的价值观念、工作准则、工作作风、单位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在目前的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缺乏自我约束的文化。有些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没有内部控制意识或者意识薄弱,没有将其列入本单位议事议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给具有徇私枉法舞弊动机的人创造了空间。二是缺乏勤俭节约的文化。由于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是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广泛,从而大手大脚,资金浪费的现象非常普遍。三是缺乏风险意识文化。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工作环境具有稳定的优势,从而缺乏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制定防范风险的相关措施,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导致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的严重后果。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
(一)完善组织结构,推进系统效用最大化
组织结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制约良好控制环境的建立。建立一套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组织结构,应符合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事业单位应将本单位的性质、管理要求、文化理念等因素与组织结构设置结合,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责任权利,形成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工作机制。第二,精简性原则。应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单位的内部控制应抓住关键点,实行工作责任制,要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需要设置内部机构, 权利责任落实到各相关部门。第三,高效性原则。所设的机构数量、层次划分、规模大小都要有利于管理组织效率的实现,科学的安排人员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权限职责和责任,发挥个人的积极性。第四,透明性原则。要增加结构的“透明度”,使组织结构的职责准确无误地公布于众,以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保证内部控制的运行方向。第五,制衡性原则。权利责任落实到各相关单位,体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
(二)健全内部审计,保证资源利用透明化
行政部门由于其特殊性,如果依托于社会大众的监督和政府部门的审计,那么一年也难以审计一次,因此单位必须从加强自身内部审计出发,完善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环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单位领导重视。单位领导应提升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中的地位,加强对经济活动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审计业务素质、审计法规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第三,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监督机构,应定期不定期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进行专门审计。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单位内部建立一个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的并且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统一管理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和协调外部政府部门的审计工作,独立的行使审计监督权,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促进队伍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合理化
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对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聘用、定岗、评价、晋升、薪酬等活动都不同于企业。结合单位自身特点,建设优秀的人力资源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保证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通过岗位轮换制度有利于增加职工的适应性,开发职工多方面的能力,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套和布局。第二,建立内部控制人力资源。单位应完善内部控制机构,建立多层次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组织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保证管理活动有效执行,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第三,建立奖罚激励制度。良好的激励制度能促进职工积极有效的完成任务,单位要对工作出色的职工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于工作中,的行为要追求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增加职工自我约束和遵纪守法的意识,保证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认真贯彻执行。第四,注重人力资源的长期培训。单位应将职工培训列入中长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保证培训经费和其他各方面条件,建立健全职工的各项培训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增进单位工作效率。
(四)塑造健康文化,追求服务意识社会化
单位文化是一把双刃剑,良好的单位氛围可以弥补内部控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固有缺陷,促进单位发展,反之则会将单位推入困境。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的文化建设。在建设过程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树立为人民服务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单位员工,杜绝官僚文化,统筹科学发展观,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理念服务社会。第二,树立勤俭节约文化。单位应严格监控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树立员工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的理念。第三,树立风险控制文化。要加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建立一套适合各单位特点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风险意识,保证单位开展工作的高效廉洁。第四,树立遵纪守法的文化。职工遵纪守法是保障单位各项活动和谐有序发展的基石,员工要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第五,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单位领导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职工在政治上积极进步,在工作上认真负责,营造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海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不足及治理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
[2]李玉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3]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
[4]舒亚华.新形势下关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2
[5]高彩燕.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建立良好内部控制环境[J].现代商业,2012
[6]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