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幼儿课堂;提问策略;有效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64-01
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的提问对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有效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开发智力,并且形成思维的碰撞,实现智慧共享。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的提问存在目的性差、不给幼儿自主表达机会、对幼儿缺少必要的反馈等问题,导致实效性不强。
一、创设情境提问,激发幼儿思维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幼儿喜闻乐见的或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例如,在大班教学“认识我的家乡”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关于三余地区《江风海韵、粮棉故里》的短片,让幼儿说说家乡有哪些特产。因为片中播放的内容和生活密切相关,幼儿们大都能说出“油菜、棉花、海鱼”等特产。教师再出示一组海鱼图片,让幼儿们说说能叫出哪些鱼的名字。因为不少幼儿的祖辈父辈是靠打鱼为生,自然能说出不少鱼的名字。最后,教师再适当补充。这样,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幼儿对家乡的特色物产有了详细的了解。
二、观察操作提问,训练幼儿思维能力
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其中的奥秘。教师的提问是引导幼儿观察的向导,也是促使幼儿的观察趋于有意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认真考虑自己的提问和语言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问,让幼儿通过观察激发灵感,使其思维敏捷。例如,在“鸟窝”的教学中,教师让幼儿观察鸟窝是如何制作的,并为幼儿准备了一些A4纸,让他们尝试制作鸟窝。幼儿们通过观察,大致了解了制作方法。这时教师提问:“孩子们,请想想鸟窝的架子怎样才能搭起来呢?”教师让部分完成操作的幼儿分享经验,有的幼儿说要把纸扭一扭,有的幼儿说底座要放平,有的幼儿说小组内四个人要合作才能搭好。通过经验分享,再次制作时,大部分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三、设置悬念提问,推动幼儿想象力
设置悬念提问,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和良好学习心理的培养。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常在幼儿了解故事的名称后或讲到某些关键时刻时,故意不说出故事如何发展、人物要说的话或要做的动作,从而造成悬念,让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想象,使他们从不同方位、不同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例如,在“小花猫过河”的教学中,教师出示故事的前半部分,让幼儿想想小花猫会如何过河?故事中出现的老牛、小狗、小鸭会给小花猫什么帮助?这些问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假设出各种可能性,有利于幼儿摆脱单一呆板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四、思维聚焦提问,培养幼儿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让幼儿通过概况等方式发现事物的异同点。这时候教师巧妙设置问题,有利于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设计了“巧虎闯关”的游戏情境。其中最后一关要让幼儿在五个身上有不同图案特征的国王中寻找共同点,通过向国王提三个问题,最后找到真正的国王。教师根据假国王身上比真国王多个五角星这个特点向国王提问:“你身上有五角星吗?”PPT动画显示国王身上是有五角星的,这样剔除了一个假国王。在示范后,让幼儿再寻找特点提问,发现真国王。教学时,有些幼儿能寻找到共同点提问,很快找到真国王。有些幼儿只能就单一特征提问,这样问的问题远远超过三个。对于这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培养幼儿在求同中求异。
五、提问原则
一是数量适当原则。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启迪幼儿思维,教师不能从满堂讲发展到满堂问,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闹,但幼儿并没有发展思维能力。二是难度适宜原则。好的问题应该是问在关键点,能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果问题太高深,容易让幼儿丧失学习兴趣,问题太浅显则缺乏思考的价值。当然,课堂教学中适当提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也是有必要的,但数量不能多。三是时间适度原则。教师提问后对于幼儿的回答要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教师不要急于提示或者换下一个幼儿回答。当然,这要视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幼儿的特点而定,前提是尊重每一个幼儿。四是反馈适时原则。教师对于幼儿的回答要适时给予点评,有时可以通过追问让幼儿进一步思考,有时可以艺术性地给予示范,当然也要尊重个体差异。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思维,还能促进教师和幼儿对话,使教师和幼儿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幼儿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戴春燕.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主要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07).
[2]杨莉君,康丹.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范文2
一、课题研究不能常态化的现状
(一)重形式轻过程。
“申请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这是现在很多学校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个程序里面,开题轰轰烈烈,有关人员都到场,笔记做得很完整,只是为了充实材料;而结题要么是草草收场,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交出一份结题报告,课题研究就结束了,要么在结题前搞临时集中进行材料突击,忽视最为重要的研究实践过程,以至于很多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是短期内胡拼乱凑的结晶,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二)重演绎轻实践。
有些课题选题宽泛,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找资料、闭门造车、做些文字资料,缺少实际的调查、测量、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只通过理论的演绎推理,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脱离实际。
(三)重完成轻有效。
课题研究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但一些学校的培训的问题也诸多。如课题理论材料、学习材料、培训材料随意性很大,没有围绕专题研究选择理论依据作为学习材料或者与专题没有关系,材料的来源比较杂,想到哪里,学到哪里,培训到哪里,找点学习资料,大家做做笔记,留个学习的痕迹。这些理论的学习到底有啥作用都不知道,是无效的学习,实质上这些行为就是一种敷衍,“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没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题研究一味求新,缺乏后续研究。
为了追求所谓“眼球效应”,许多教师在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时喜欢标新立异。一旦出现新的动向或潮流,就闻风而动,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殊不知,这些“新名词”、“新概念”的出现,许多老师一下子并不能真正了解和理会,反而拉大他们与课题研究之间的距离,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一味地求新求异,使教师教育科研缺乏主体性,阻碍对自身实际面临问题的洞察和捕捉;也让教师的课题研究变得曲高和寡,极大地挫伤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五)研究成果单一,只求编撰论文。
谈到教育科研,很多人认为就是撰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似乎没有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一些教师为了一些考核打分,注重、获奖的数量,忽视平时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许多老师的论文大多是应景之作,并没有真正体现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论文只是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似乎只要和精深的理论结合,就能彰显论文的力度和分量,进而造成论文话语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以及论点论据的空泛松散。这种“纸上谈兵”式的论文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教育科研真正的实践探讨。
二、课题研究不能常态化的原因分析
(一)领导层原因。
1.重视不够。一些学校领导虽然是课题的负责人,但是由于思想上并没有把课题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和参与,真正潜心研究课题的时间并不多,花在学校教学研究的精力比花在课题研究上的精力多。
2.水平不够。学校领导应该有引领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水平,但由于一些领导主动学习的愿望不强,造成理论功底逐渐减退,实际工作深入不够,因此,在指导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上就力不从心。
3.时间不够。现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也越来越细,每个部门对学校进行直接的管理,这就造成学校管理工作存在压力,甚至忙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如检查、比赛、活动等,如不完成就通报公示,在考核中扣罚。这样一来,领导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充电、学习,这也是课题研究不能深入的原因。
4.管理不够。虽然现在学校科研管理制度、管理网络都齐全,但实际工作中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即课题管理者缺乏对学校课题管理的实质性、有效性的管理。因此有些课题管理者只是完成表面的一些工作,真正对一些课题研究工作思考甚少。如每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等一系列问题。
5.评价不够。对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质量考核目前还存在软性的评价,如果要说量化,也就是每学期的课题计划、总结,课题的一些过程性表格是否完成,论文是否完成。只要这些完成了,教师的课题工作也算基本完成。而对在课题研究中的实效性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缺乏的、困惑的,这是造成课题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就停止不前的一个原因。
(二)教师层原因。
1.教师对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看似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但实质上很多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课题任务,真正重视课题研究,真正把课题研究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方式的老师非常少,造成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非常浅。
2.教师对研究的方法掌握甚少。任何课题的研究都有其独特性,必须弄清楚他们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的路子才不至于走偏,但目前很多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实质内涵、操作步骤都不太明确,重视不够,不深入思考和探索研究的价值与研究的方式方法,不会研究也就显而易见了。
3.教师对自我提升的意识不强。课题研究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及研究能力,需要不断学习,但很多教师自我提升的意识不强,研究的主动性不强,对自身要求不高,做到什么份上也不追究,没有强烈的自我成就需要,必然出现操作不规范、不到位、不成型的结果。比如,课题培训学习,只是应付而已,学习时参而不与,心不在焉。
4.教师承担的保教任务过重。目前学校的现状不仅是领导没有时间深入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说同样面临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的现状。一线教师要完成学校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备课、上课、环境创设、家长工作、保育工作、比赛活动等,认真完成这些工作已经很忙,那么静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研究只能成为一种愿望。
三、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课题意识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前提。
开展课题研究可以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推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幼儿园一定要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增强课题意识。一是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学习,明确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当好学校课题的领头羊。二是要创造全园深入研究的氛围。学校要给教师正确的引导。如聘请专家或教科室的领导来园进行培训,开展座谈讨论等活动,让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明确课题研究不只是教授、专家的事情,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二)强化课题管理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核心。
一是要加强对课题负责人的培训。首先要提高课题负责人的管理意识和管理主动性。可以通过签订课题负责人责任书,课题负责人的课题工作的每周每月汇报,课题负责人的管理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课题负责人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要提高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管理的实效。如课题方案的管理。课题负责人要对课题进行剖析,找到具体的研究问题,了解此课题的研究现状,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特点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开展研究;教师课题计划的管理。要从教师课题计划开始抓起,指导教师如何制订课题计划,并要对教师的每份课题计划细心阅读,并及时给予教师意见和建议,使教师的课题计划有质量、可操作;课题过程的管理。要经常深入一线,对于教师的研究现状,研究困难,研究亮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即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课题学习的管理。要避免学习随意性、无效性的现象,因此,课题负责人要在培训上多加思考,学期开始制订的培训计划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学期中的培训过程要有坚持性和实效性。用心组织,用心指导,才会培养出用心的教师。
(三)提高研究能力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关键。
课题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观察、记录、思考;分析问题需要教师做出判断,什么问题值得研究,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进行研究;解决问题需要教师了解并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体会到“原来这样做更好”。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方法多样,一是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培训和学习,学习形式多样,可请专家进行讲座、骨干教师进行经验交流、研讨交流等;二是创造条件给予教师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教师走出校门学习,这种学习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三是搭建舞台。学校要给予教师锻炼的机会,开展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比赛活动,这种比赛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的展示,可以涵盖很多,如课题记录的比赛,课题心得的比赛,课题活动组织的比赛,课题情境创设的比赛等,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发挥。让教师感受到自身在研究中获得的成绩,这对教师研究自信心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范文3
幼儿时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已经被大量心理学研究和学前教育实践所证明。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或语言交际功能,幼儿的各方面语言能力都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在此阶段,如果给以适宜的丰富刺激,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幼儿的语言发展就可能取得长期的进步,较前一段有所飞跃。如果错过这一阶段,或者在这阶段给孩子一些不恰当的示范或指导,那么因而很可能会在将来出现语言障碍,或者形成不良的语言交往习惯。
家庭作为幼儿生长的第一环境,对幼儿终生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各方面的成长都起到了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而通过对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及其所处的家庭环境的一些调查分析可知,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关系、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情况、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教养态度、父母对孩子发展的满意程度、家庭物质环境的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幼儿语言的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近几年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发现,幼儿因受家庭语言训练的不规范影响,往往在语言表达上存在语句顺序不合理、言不达意等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内核,语言则是思维的物质载体。因此,培养幼儿正确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一方面能够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从而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另一方面能够激发他们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他们适应人际交往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虽然家园合力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已成为幼教关注的焦点,也有较多的教师和专家在进行研究,但是大都体现在以家长参与幼儿活动方面,而对于如何在实践中提出教师、家长的教育一致性、实效性和有效性;如何界定家园共育的概念,以及如何寻找适宜本园实践,能最大化的凸显教育资源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是鲜为少见。而利用本园家长资源、教师的特长开展教育活动,如:教师的组织、探索、策略、家长应具的技能和理念、家园合作的模式等等实践性研究的广泛和深度都不够充分,有必要深入研究。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幼儿运用一定的语言内容、形式陈述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能力,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
2.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通过生活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激发幼儿说的愿望,引导幼儿学习语言表达方式、技能,使幼儿养成积极运用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
3.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通过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本课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手段,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语言是幼儿学习概念、发展智力、扩大交往范围和社会化的重要因素。要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认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这种提法明显淡化了纯粹重视学前儿童语言形式学习的要求,强调语言教育过程中重视语言交际的功能,重视幼儿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语言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的参与可以干扰人们对某件事物的学习和记忆。幼儿用词语表达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并进行铭记,语言不仅使幼儿有可能直接的去认识事物,而且能使他们间接去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是认识的范围扩大,认识的内容加深;语言还能增强幼儿认识活动的有意性,使幼儿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认识客观事物。家长或教师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言语交往和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幼儿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一旦产生兴趣,幼儿就可能主动要求学习更多的语言符号,尝试更新的言语技巧。这种兴趣可能影响到他们入学乃至成年后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设计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园幼儿实际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师语言教育的素质。
2.充分利用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
(二)研究内容
1.家园共育语言环境创设的研究。
2.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领悟,明确指导思想,了解前人研究的结果,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家庭语言环境,进行汇总、分类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时间中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观察、引导、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提出改革意见和方案,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及时总结分析,完善或修正方案。
4.观察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对象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情况。
5.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成果进行汇总。
(四)研究难点
多方面提高家长的语言教育智慧。
五、主要措施及待解决的问题
(一)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1.课题组成员进行围绕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与培训。2.在专家组指导下进行各类测查、资料收集等。3.对家长进行课题理论与实践的讲座。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范文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由此可见,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其中主要包括集体科学教育活动和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创设或利用区角游戏环境,通过各种游戏设备和丰富多样的材料所进行的科学教育,其中包括在科学发现室、班级的自然角、科学区以及室外的饲养角、种植园地等开展的专门科学探索活动和随机性探究活动。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不足,是一种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的活动,教师在其中可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本研究立足于南充市两所幼儿园(A园和B园)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发现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从而探索出有效进行幼儿园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对策。
二、幼儿园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
1.区角设置
A园设置的园所科学区角有种植园地,位于幼儿园教学楼后的一块空地,种植面积约为50平方米。在每个班级教室外的阳台上都设置了植物角,上面摆放了芦荟、仙人掌等四季常见植物。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幼儿用于探索与发现的科学角。幼儿园区内并未设置科学发现室、气象角以及饲养角。
B园设置的园所科学区角有种植园地,一块位于教学楼屋顶的阳台上,另一块位于区角“田园小厨房”旁边。每个班级教室外的阳台上都设置了植物角,摆放了莴笋、仙人掌、草莓、洋葱等蔬菜和植物,还设置了自然角,摆放了红豆、蚕豆和花生等可用于幼儿观察自然的物品。部分班级设置了科学角,大多数班级未设置科学角。园所内没有设置科学发现室、气象角以及饲养角。
2.材料投放
从A园区角设置投放的材料来看,在种植园地种植的蔬菜以小白菜为主;在植物角投放的材料主要是芦荟、仙人掌等常见的盆栽植物;在科学角投放的材料有磁铁、地球仪、数字板等。从B园科学区角设置投放的材料来看,在种植园地种植的主要为芦荟、仙人掌、桂花等观赏性植物;在班级的植物角则投放了各种植物,如草莓、洋葱、、桂花和月季花等;自然角也投放了各种植物,如绿豆、蚕豆、南瓜子等。B园在班级内所设置的科学角较少,投放的材料主要也是以认识颜色、形状、几何图形等数学学习为主。
3.开展状况
从教学计划上来看,A幼儿园每周都会开展两次科学集体教学活动:一次为科学集体教学活动,另一次为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园几乎没有预留出开展专门科学区角活动的时间,区角活动主要以美工、表演和益智类为主。班级内部虽设有科学角,也投放了多种材料,但几乎没有专门的时间开展科学区角活动。园所区内虽设有大面积的种植区,但种植的任务完全由幼儿园的后勤人员所承担,幼儿几乎没有亲手种植的机会。而班级外设置的植物角和自然角更多地用于观赏,教师几乎不会借助材料组织幼儿开展认识植物和自然的活动。
从教学计划来看,B幼儿园每周都会开展两次科学集体教学活动,但开展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较少。B园每天都会开展班级区角活动,如 “娃娃家” “建构区”和“剪纸”等,多以美工类的区域活动为主,系统的区域科学教学活动较少。教师偶尔会利用散步的时间带领幼儿认识幼儿园的植物,随机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但时间较短,一般只有几分钟。虽然班级外设置有植物角和自然角,但种植植物的任务主要由幼儿园的后勤管理人员承担,幼儿为植物浇水和养育的机会较少。
4.教师指导
在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活动的指导较少。如幼儿在班级设置的科学角尽情地探索与发现时,教师只是在旁边维持纪律,甚至将这一段时间视为“休闲时间”,在一旁闲聊或玩手机。在A园中,虽然园所内设置了大面积的种植园地,但幼儿几乎没有可以亲手种植的机会。无论是种植园、植物角还是自然角的管理皆由后勤人员来执行。B园虽在部分班级设置有科学角,在墙面上也挂有观察指导记录表,但实际上教师对幼儿进行科学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几乎没有,或者只观察幼儿是否参加区域活动,而对幼儿参与的具体情况缺少详细的记录。
三、幼儿园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区域教育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教育活动都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幼儿园的科学区域教学活动中还存在重视集体教学活动忽视区域教育活动的现象。从A园和B园的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在科学区域活动角,幼儿园安排了一周两次的集体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保障。但很少安排专门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或者所安排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也是流于形式。老师普遍反映比较重视传统的集体科学教学活动,因为教学计划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不太会重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
2.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内容不完善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广泛,常见的区角设置包括班级的科学角和自然角,园所内的区角包括种植园地、饲养角、科学发现室和气象角等。从A园和B园的区角设置可以看出, 幼儿园班级通常会设置一些区角和开展一些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但园所内的科学区角却很少设置,如A园和B园都未设置饲养角、科学发现室和气象角等可为全园幼儿提供科学探索与发现的场地,导致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完善。
3.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缺乏
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是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物质保障, A园和B园中虽然都设置了科学角和植物角,但在区角内投放的材料却较为单一。如在科学角所提供的材料大多数为数字板、几何图形板、数学卡片等数学领域的材料,而用于科学发现与探索的材料则相对较少。在植物角的材料投放中,由于幼儿园大部分盆栽植物都是幼儿家长从家中带来,因此A园和B园均只投放了仙人掌和芦荟等常见的观赏性植物,其他可用于幼儿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的植物较少。
4.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流于形式
从A园和B园的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在开展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常常流于形式,区域科学教育的活动时间也大幅缩水。如在散步时间,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和认识植物,通常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幼儿园的植物,并不会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植物,导致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时间严重不足,质量不高。
5.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缺乏教师指导
和集体科学教学活动一样,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同样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园所开展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却缺乏教师的指导。教师往往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视为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的活动,认为教师只需要在一旁确保安全即可,不需要提供系统的专业指导。如在A园的科学角墙面上挂有观察记录手册,主要用于教师观察和记录幼儿在科学区域中的表现。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教师却未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记录册上的内容一片空白,反映出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缺乏教师的指导。
四、幼儿园开展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对策
1.重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观念上应重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区域教育活动不仅仅是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与集体科学教育活动一样,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也应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幼教工作者应认识到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明确纳入一周教学计划中,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开展活动。在一日活动中预留出一部分时间专门用于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如利用饭后散步的时间观察认识植物,利用休闲的时间进入种植园地开展种植活动,利用过渡环节开展科学角的活动。
2.完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设置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广泛,可以开展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幼儿区域科学教育活动需要依靠科学区角的设置才能有效开展。其内容主要包括班级内的科学角、自然角和植物角;园所内的科学发现室、种植园地、饲养角和气象角等。目前两所幼儿园均设置了班级内的区角,如科学角和自然角等,但园所公用的科学区域设置还不完整。因此,幼儿园应完善园所科学区域的设置,新增科学发现室、饲养角和气象角等区角。
3.提高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目前许多幼儿园在进行科学区域材料投放时更多地考虑材料投放的便利性和实惠性,而忽视了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科学角进行材料投放时只投入数学类材料,一般科学类材料投放很少。因此,幼儿园在进行区角布置时应提高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在班级科学角投放材料时可投放磁铁、地球仪、电池、放大镜等用于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材料。在幼儿园园区投放桃花、、桂花、槐树等植物,帮助幼儿认识四季常见的植物。在种植园地除种植观赏性植物外,还可种植白菜、青菜、萝卜等食用性植物。通过投放多样的材料,使幼儿了解更多的科学现象和规律。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范文5
新学期,新气象,一切欣欣向荣。为了使教科研工作更加有的放失。现将本学期的科研工作做如下的计划。
在确立课题之后,从拆——选——做——研(梳理了问题)后,教师们积极投入到科研活动中。
现状:上学期开展了课题活动观摩,教师进行了观摩研讨,从中进行了自我反思,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可看到问题:1.个别班级开展课题不够扎实,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生疏。2.在课题活动中教师自身储备不足。针对上学期的研讨出现的问题。制定深入开展本学期科研课题活动。
1.做好开学初的课题计划,细致到每月发展的重点,分析幼儿的情况,同时有开展情况的图片记录。每月18号上交,与考核相挂钩
2.同一课题组研游戏的玩法,研游戏的层次性,研每一种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从而调整游戏设计。更好的扎实做好科研工作。
3.做好科研课题的观察记录,及时调整游戏活动设计。
4.做好之前课题研究的整理工作,以便延续课题的开展同时减轻课题结题工作。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范文6
幼儿园科研互动交流一、加强制度管理,以科研促教研,提高科研意识
几年来,我园领导十分重视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工作,园长负总责、教研主任具体抓、教研组长日常抓,形成了层层把关,层层研讨,层层记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做到人人参与教研培训,人人有课题研究。三年来,幼儿园对立项的课题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由李翠平园长主持,我园17名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的“十一五”市级课题《“魔力猴”思维游戏课程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在2013年10月完成结题工作,目前是此课题的推广及后续研究阶段;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现代礼仪教育实践与实效研究》已于2015年5月顺利通过结题验收,此课题由25名教师共同参与下完成的。研究成果有结题材料、数据采集、第一阶段集、第二阶段集、第三阶段集、成果展、论文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细则》、《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师用书》共计14本书装订成册并有4张教师的课业实录光盘。《现代礼仪教育实践与实效研究》结题报告被评为全国“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实验校本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另外,2013年由园长主持8名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的课题《礼仪品格教育促进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成果奖;近年来我园有3名教师的个人省级科课题已结题,有2名的国家级个人课题正在实施中。通过近几年的课题研究,我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增多了,各级各类立项课题数量增加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提高。由此可见,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正在“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着,同时有效地促进我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园本教研活动,成效显著
(一)开展教研活动,提升园本教研实效
园本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专人负责。集体教研活动的时间我们安排在每双周二下午分组开展,每次活动有主题,活动有签到、有记录,保证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例如:朵朵教研组组长巩传莹老师为教师做的《科学“五常”法》的培训活动,分管领导到会作指导;园本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紧紧相连,使得活动有载体,同时课题研究保证落实到实处;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我园先后4次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园后进行集中培训,达到全体收益的目的;开展公开课活动,我园根据“青蓝工程”方案安排老师上教研课,没有带班的老师都集中听课,而后组织相互评课,最后进行总结性主评。通过采用以上这种模式的园本教研实践,我园老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理论水平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另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多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如:4月上旬开展“踏青节系列活动月”;6月1日我园结合中国的传统美食饺子,开展“快乐儿童节、欢乐饺子宴”家园互动亲子活动。6月中旬我园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半日活动等。
(二)园本教研活动,突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几年来,我们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工程。开学初,我园为提高教龄5年(含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科学保教的工作水平,共同促进我园教师队伍素质专业化进程,上半年我们开展“青蓝工程”系列活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年轻教师进行有计划、阶梯培养,效果比较明显。3月我园出台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师傅指导徒弟制定适合徒弟本身的个人发展规划,并根据徒弟个人发展规划制定指导计划,徒弟把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学习安排到每个月份里,以实现自我发展。2015年5月5日至20日开展了“青蓝工程”健康领域听课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为我园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通过活动,明显看到青年教师幼教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提高了,整个幼儿园的凝聚力也加强了。
三、发挥省级示范园示范辅射作用,加强乡镇园间教研活动的互动交流
近年来,我园协助县进修学校的幼教部开展现场研讨和展示活动20多次,承担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研讨2次,送教下乡5次,教师才艺展示10多次,教学研讨和培训讲座10多次,示范与辐射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区域内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更推进了我县民办幼儿园的迅猛发展。例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指南》精神,7月3日,教育局基教科和进修学校共同组织了“省级示范园教学活动开放日”和“2015年全县幼儿教师全员培训班”活动,为期一天的教研活动包括了现场参观幼儿园区域活动、听课、参与式评课、理论学习等内容,在听课活动中,我园从“青蓝工程”中选拔出3节优质健康教学活动,给全县城乡幼儿园教师做示范课,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在参与式研讨中,张恒老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课后反思,成效显著,这就是我们平时教研活动的成果体现。同时通过这次观摩和研讨,老师们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健康领域的教学有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各乡镇幼儿园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也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舞台。
如果有人问我,你们园本教研有什么特色?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实”!务实是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务实传递着积累与渐进的思想,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相信只要踏实每一步,我们的工作就会有效,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曹莎,王秀玲,吕苹.构建教学、科研、管理的桥梁――创新型幼儿教师培养机制研究.教师教育论坛,2015,(06).
[2]徐兰.幼教课题研究常态化管理“四步曲”.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1).
[3]贾雯茹.以美育人:编织幼儿的多彩童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第五教工幼儿园特色幼教纪实.教育,2015,(06).
[4]黄荣.提高幼儿园教师管理实效的策略.宁夏教育,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