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改的德育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改的德育要求范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创新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一直比较滞后,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严重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要将教学方法与内容两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寻求创新突破。
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1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灌鸭式”地传授学生知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基于这一点,我国的高中生在与国外学生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比如在创新方面,我国中学生明显落后于国外中学生。因此,在新课改下,就必须彻底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2]
1.2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高中语文教师应是细心的心理专家,善于分析和把握学生的感情。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将更多的情感投入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知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难处,帮助他们找出学习问题,并提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热情。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习比较研究法,从而更深层次地揭示教学方法的优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尤其相比于美国、日本的高中语文教学法,这样更有可选性,找到比较适用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3]应用比较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左右式的横剖比较,了解同一课文的差异,也可以做纵贯式的上下比较,了解同一时空不同时间的差异。
1.3应用多媒体教学
21世纪,学校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对此,在教学方式上也应当借用新科技的力量,提高教学成效。高中语文教师可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提升教学操作技能,将其娴熟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可制作声情并茂、图文结合的教学课件,选取重难点将其打印出来,为学生详细讲解。同时结合高考的热点话题,将语文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加在课件上,注意实时性和正面性,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创新
语文教学内容应当正面化、针对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由于语文内容一直比较滞后,不涉及热点话题,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授课时,适当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一段时期内国内反日情绪比较激烈,日本不反思自己的罪恶历史,这是必须谴责的,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打砸日本电器,以此表明自己的反日立场,则显然是不对的,容易引发学生的极端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对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的优势,例如教授川端康成的文章时,可以与学生详细探讨日本的心理文化,向学生推荐《源氏物语》,分析日本的等级文化,并延伸探讨日本的古代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另一面。在古代,很多日本人觉得女性是有原罪的,她们的这种原罪会陪伴她们一生,而受到世人的误解。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母性崇拜”,许多男性都有“恋母癖”,例如《源氏物语》的男主人公源氏公子,因没有亲眼见过自己的生母桐壶妃子,听说自己的继母藤壶妃子相貌酷似生母,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了对继母的违背人伦的深深爱慕与眷恋。[4]同时女性又被当做魔鬼被人惧怕,一旦女性母亲一面的面具被撕去,就会有一个可怕的幽灵出现。在《日本女性史·近世》中就讲述了一个故事:普通的农村女孩卖给妓院只能换到十三两钱。即便如此,被卖掉的女孩也毫无怨言。因为她们受到的教育就是为了家的利益,为了孝敬父母,牺牲自己的幸福是应该的,所以日本的女孩为了家庭而被卖掉,不仅没有人鄙视,反而会受到人们的称赞。[5]这样一方面不仅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日本文化,而且使他们不做出过激的行为等。另一方面,在详细介绍日本文化的基础上,还能够进行中日文化的比较。一个成功的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当向学生灌输做人的正确理念。
为落实创新性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的障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落实高中语文新课改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国勇.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2]盛新凤.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和美语文”的理论和实践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8(04).
[3]郭丽.走进课改深处——探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J].教育教学论坛,2010(06).
新课改的德育要求范文2
关键词:民主平等;自主探究;提高水平
新课程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同时也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语文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旧课程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教师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学生通过听讲、练习和背诵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新课程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方法,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
二、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师生的交流。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新课程要求通过交流互动,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沟通、教学相长,真正形成“学习共同体”。为此,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构建全新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课堂、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核心,以讲授为主要手段,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采用反复操作的办法来巩固知识。这种单一、沉闷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而新课程则强调教学方式要开放、互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
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管理与评价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语文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其广泛,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以自己丰富的知识、不俗的谈吐、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它给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新平台,只要我们保持新时代的热情,勇于开拓创新,教改就一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刘毅.语文教改新趋势.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07.
新课改的德育要求范文3
关键词:中学 英语教学 新课改 全人教育 探究学习 交流与合作
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学中需要改革教学观念、改革教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评价、改革师资现状。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利于思想情感教育;有利于智力智能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我的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学生要学好英语,不能缺少合作交流,合作与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英语课堂中有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才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有了竞争,学生之间才会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显露能力才华,能展示他们的自尊、自主、自强的精神风貌,在活动中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在这一过程中,我注意安排好优差生搭配,充分发挥优生对他人的带动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在课堂中强调合作交流,更不能忘记引进竞争机制。竞争可以促使英语学习者刻苦学习,奋力拼搏,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引用合作交流与竞争,更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2、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座位安排上优差搭配,让他们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其次,对于有优越感的学生加强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如在课前5分钟的班级情况或新闻报导多由这类学生去做,采用激励措施使他们十分乐意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最后,对于有自卑感的同学,自己多操心,时刻关心、鼓励、启发他们,为他们设计比较容易的课堂活动。例如类似Advance With English中Reading部分A.C部分的问题由这类同学来问,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亦由他们来回答,中段过后就培养他们在前一类同学的帮助下尝试难度较大的练习,循序渐进,让他们时刻能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最终使其乐于参加教学活动。
3、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4、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新课改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即:将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改共同成长。成为课改的先锋。
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教学语言离不开反思研究。我们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所创新。在反思中继承和吸纳传统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摒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不符合时展要求的东西,如"填鸭灌输、题海训练"等。通过英语教学反思,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并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新课改的德育要求范文4
一、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从情感深处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导作用,使师生合作轻松、愉快,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不能一味地去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学习“感受挫折”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他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后来写出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史记》。请问他是谁?”“她上身瘫痪,轮椅上度日,却自学多国语言,并学习针灸,为病人治病,减轻病人的痛苦。你说她是谁呢?”然后,我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他们猜测。这时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而不是高高在上。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与,竞相猜测。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说一说你遇到的印象最深的挫折是什么,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发言不轻易批评、制止,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学生不单单学会思考问题,还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比如,我们在学习感悟平等的真谛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车辆由于违反交通法规,造成交通事故,撞死一大学教授和一进城务工农民。在理赔时,肇事单位认为,应赔偿大学教授30万元,赔偿务工农民8万元。你看后有何感想?大学生和农民工的生命是平等的吗?说说发生在你身边平等或不平等的事,当时你有何想法?”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平等的含义,懂得公平公正平等对于人的重要性。学生各抒己见,对公平公正形成深刻的认识,深切体会到平等的重要性。
再如,在学习面对挫折时,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不同,我设置了关于弗莱克和乔布斯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弗莱克和乔布斯内心独白),然后让其他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的遭遇有不同的选择?有人把挫折比‘作双刃剑’,你怎么看呢?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行为,不同的结果。有这样三种情况:悲观失意,自暴自弃,向挫折屈服,活得痛苦,活得没乐趣,一事无成;面对挫折也痛苦,也失意,慢慢调节,接受挫折,活得健康,乐观,积极;不悲观,不叹息,勇敢面对,活得坚强、高尚、有价值,最终战胜挫折,获得成功。”学生展开想象,热烈讨论。然后,我对学生的观点及时评价,适时点拨,使得学生学会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经过思维与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我设置了一个情境: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和颁奖仪式。然后,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如:国家为什么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和颁奖仪式说明了什么?国家在鼓励人才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什么意义?作为学生,打算怎样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全面作答。最后,我再给予适当的补充,并加以归纳。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使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如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我出示了情境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为什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把学生分成六组,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各显其能,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既学到知识,还收获快乐。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了,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如在学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时,我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我国资源状况,然后全班分两个大组,男生为一组,女生为一组,展开竞赛,看哪组是优胜者。每个学生针对情景材料,积极发表观点和见解。在“环保生活靠大家”环节,分组辩论:节约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环保是国家的事,与我无关。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通过分组辩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增强了环保能力,履行了社会责任。讨论中,要对学生科学合理组合,所分各大组水平要相当,不能有的组由优秀学生组成,有的组全是后进生,这样不利于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分工又合作,并自由地发表意见,而且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并联系社会实际,不能像断了线的风筝,让学生没有目标,讨论起来漫无边际,教师要做好及时点拨和引导。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归纳和小结,使学生在知识方面形成体系,情感得到升华,在讨论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开放的课堂环境,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德育要求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诗歌;课程改革;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9.2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31-01
在当前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缺乏足够底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单一枯燥、课外拓展较为狭隘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改革创新,全力打造高效诗歌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1.教师文学素养较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阅读的诗歌作品数量有限,深入开展研究的更少,导致教师文学素养相对不足。同时,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缺乏教学技巧,教学停留于照搬成品教案的模式,完全按照应试知识点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意境韵味,无法有效胜任现代诗歌教学工作。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在上述条件下,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生动性也较为有限,学生所学习的是相关知识点等应试内容,教师通过单向讲解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没有能够通过引领感悟的方式展示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想象美,导致学生在现代诗歌学习中缺乏浓厚兴趣。
3.教学过程单一枯燥。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完全以单向讲授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也没有能够有效开展双边互动,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反而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这种为考试而教学的片面理念,无法有效彰显现代诗歌美的因素,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
4.课外拓展较为狭隘。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没有能够对课堂进行延伸拓展,在各门学科课外活动开展轰轰烈烈的背景下,诗歌教学拓展却似春风不度玉门关,导致诗歌教学成效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状态。
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成效的思考
1.强化文学底蕴积累,提升教师教学驾驭能力。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碗水,相对于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知识结构而言,现代诗歌方面的积累,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履职能力中的短板。为了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应当增加现代诗歌阅读量,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诗歌的意境、背景、主题、结构、用词等多方面开展分析探究,多接触现代诗歌,为教学活动积淀深厚的底蕴。同时,教师还应当潜心研究现代诗歌内容的先进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听课、研讨、座谈以及上网搜索、阅读教学刊物等方式,将先进的现代诗歌教学理念、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意境,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初中生是开展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理想群体,他们正处于各种人生理念的成长期,要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对他们的性情进行陶冶,品格进行熏陶,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诗歌诵读让学生感悟诗歌音乐一般美的意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引读、师生领读、学生对读等,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之中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相关情境的画面,增强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度,让他们在美中阅读、感悟、享受、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意境想象之中构建诗歌的绘画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的演示,也可以通过引导想象让学生开启思维的翅膀,从字里行间去感悟简约的词句所展示的诗歌艺术境界,从而深刻领悟诗人的情感。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创设浓厚的情境,让学生的心灵进入诗歌中所描写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表现的主题以及恰当的用词,以此为切入点,出示探究题,要求学生开展分析讨论感悟研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之中深化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让学生解读诗歌的语言之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意境,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尤其是能够指导学生立意练字、推敲词句,在深刻领悟理解意境主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领会技巧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思有效迁移运用起来,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仿写,在教学一种题材类型的现代诗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借鉴教材的写法自选题进行仿写,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新课改的德育要求范文6
[论文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等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如何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
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就必须在教学和学习上加强提高。新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从容面对这次严峻的考验。于漪老师说的好“语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语文教育发展的如何关键在语文教师自我发展得如何。”也就是说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决定教师的职业命运。我觉得,一个有进取心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
一、良好的道德素质
关于教育的作用,有人曾形象地这样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俄国著名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是学生阅读中的第德书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身边的学生。教师是人才的哺育者。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己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自由独立的人格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教师出于对领导、权威的信任和崇拜,出于对各种律令的尊重,出于自己想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甚或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热情,盲目的服从,思想独立与自由的空间在教参、权威、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面愈来愈小。这主要表现在:按照教参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上搞“一刀切”,试图用一个模子要求,把学生造成统一标准;遵照考纲要求,在教学任务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教,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任务的核心是“唯书”“唯知”,我们的答案只有一个,“雪化了只能是水”,不可能是春天;承袭老的教学传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注入式教学独占课堂,单纯向学生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支粉笔,从黑板的左上角一直写到右上角;盲从新的教改模式,无论什么课型都利用多媒体去循循善诱,填唯一答案;强调学生行为互动,不管其是否心动、脑动……..这样的教师,这样的教学行为,培养的结果必定是:学生的主体人格被异化,个性发展被扭曲,主动精神被扼杀,创造精神被淹没……..这样的人才如何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如何能承担起迅速并持续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任。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不难发现: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设计的原则“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为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原则注意“主体多元化”。可见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要真正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需要具备自由独立的人格。
三、深厚的文化素养
中学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这对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落实中学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教好中学语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教学能力。
打好古诗文的基础。此次中学新大纲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特别重视优秀古诗文的积累。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生要背诵80篇古诗;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高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初中语文新大纲规定语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高中语文新大纲规定课文中现代作品、古代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比例一般可为5:4:1”。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新大纲对古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师,70%是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比,古文功底较弱恐怕是多数人的通病。这将成为我们用好中学语文新大纲新教材的绊脚石。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自觉主动补好古文这一课。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高中语文新大纲则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又规定“在全部(高中)课文里文学作品可占60%”。同时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第三、四册,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强调文学教学,是新大纲新教材的又一重大变化。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文章鉴赏能力。
做学生听说读写楷模。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读、写、听、说的楷模。语文教师必须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必须能作文、多作文、作好文。高中新教材选取文学作品时,选入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莱蒙托夫的《祖国》、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等;选取科技文时,选入了杨振宁的《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里夫金等的《熵的定律》、霍金的《宇宙的未来》、王磊的《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等,另外还有钱中书、余光中、朱光潜、宗百华和余秋雨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教师的阅读面和阅读能力的要求都相当高。
知识面广博、文理兼备。长期以来人们将语文归为文科,因为它是文学性很强的学科,主要进行现象性思维,故而认为,只要能读、能写便可,对于其它诸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常识,可以不去理会。其实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在语文教材中,除了那些散文性很强的记叙文外,还有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的说明文,如果教师不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那么势必会把错误的信息传给学生,这样又何以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况且,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个性化,有时候他们在某一些方面懂得的比老师还多,不要抱着“他们什么都不懂”的态度去教学,而应抱着“他们懂得的很多”的态度去和他们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不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
总之,现代语文教师应以“博、大、精、深”作为自己素质提高的奋斗目标,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当前,许多在校教学、教研上卓有成就的语文教师被誉为‘杂家’”,也说明了一个语文教师应是既专亦博、博学多能的‘通才’。如今,各类全国性的语文课程教学赛课比赛最后一项就是教师才艺展示,如此看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只限于“三笔一话”,还要有自己的情趣爱好,更要才艺兼备。四、高超的教学技能
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让他们因一堂优质课脱颖而出,使他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白遮百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精巧的语言表达。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普通话要标准、清晰、流利,更重要的是声音还应该具有美感,语言还应精炼传神,体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且把这种美融入教学的情景中。从声音上发挥语文教师的个性优势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有时是制作精良的录音带无法比拟的。
扎实的写作能力。读、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最起码的要求,教师的写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有的教师讲解作文的写作,在理论上头头是道,但由于自己不会写,所以只能玩“空手道”,对学生的指导只能隔靴搔痒,根本无法具体和深入。同时,由于自己写作能力不够,经验教训无法总结交流,教学工作不能及时反思,阻碍了自己向高深层次的发展。
规范的书写技能。汉字是丰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从科学方面看,汉字书写本身就是语文素养和语文习惯的内容。写好字,是语文学习的范畴;教好写字,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谭惟翰在《中学生语文教材教法》一书中说:“写字是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书写的基本功。中学语文教师不是书法家,但必须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懂得书法的规律,写得一手工整、规范的好字,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从个人角度看,一手漂亮的字,会使教师魅力无限,激发出学生的亲师之情。
娴熟的电教手段。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花样繁多、功能各异的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等。但由于某些教师课堂使用不当,引起许多人的非议,但这并非科技本身的过错,错还在我们使用者,没有注意使用对象、场合,没有把握好时机,没有娴熟的使用技术。恰当使用电教手段,会使语文课堂色彩纷呈、乐趣无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应该养成上网的习惯,在网上阅读,获取信息;在网上写作,表达思想、与人沟通。足不出户,我们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们的内蕴也会借此而丰富起来。
如果说“良好的道德素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是一位语文教师的“玉”内的话,那么“高超的教学技能”便是语文教师的“金”表,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想只要语文教师把握了以上四点后,在实践教学中施之于行动,融注自己的个性色彩于其中,那么语文课也就会释放出它应有的光芒。末了,以王安石的诗“不畏浮云遮眼望,只源身在最高层”与广大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1]闫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