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申报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课题申报书

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1

(一)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现实生活、精神世界与科学世界交流的活动,是学生将所理解的科学转化、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生活态度转变和精神提升的过程。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发现和提出疑问并在解决困难与矛盾的过程中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深化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探究能力。

(二)科技创新活动是在实践中加强对科学认识和技术的掌握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多种发明创造、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青少年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将各学科的知识与前人的理论融会贯通,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和方法的真本领。

(三)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青少年掌握学习的技能,领悟学习的方法,从而具有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综合思维技能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活动从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技能的训练,激发了青少年极大的科学热情与兴趣,从而使他们从中受到探索求知的教育,形成创新意识,激励自己去发现和再发现。

科技创新活动在德育课中的实施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社会实践项目,既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活动,又是一种能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学习体验活动。笔者将其做为德育课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开展,主要由申报项目、确定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含举办主题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评价等环节组成。活动时间原则上是一学年。

(一)申报项目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印发科技创新活动资料以及讲授科技创新技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四周内,各班完成活动小组的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各组限报一至两个主题,使用申报表进行书面申报。

(二)确定主题各活动小组上报项目后,指导老师将依据项目主题需体现的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等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创造性要求选择的主题,必须是那些前人没有提出来或者前人已经提出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指导老师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查新,来确定所选的主题是否具有创造性。科学性要求选择的主题要有事实根据,实事求是。可行性要求选择的主题必须可操作性强,立足现有的或经过努力可能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三)开展调查研究主题确定后,各组制定出活动计划表,开展约一学期的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开展过程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中,主要由学生完成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总结整个过程,教师在此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宣传手册、创建论坛和发起微博等。

(四)撰写调查报告在调查结束后,各组在整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整理调查数据就是将调查过程中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制成表格或图表,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的背景、目的、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实践体会和实践结果等。(五)总结评价调查活动结束和报告撰写完毕后,就需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自评就是学生评价自己通过此次科技创新活动,在思想方面得到的启示,在知识方面得到的收获,在能力方面得到的提高。互评就是学生评价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包括评价组员的协作精神、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师评就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团结协作精神、科技创新能力等。

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德育课教学效能

(一)结合活动主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开始选择、确定活动主题时,教师将结合德育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关于国计民生的课题,通过了解活动主题的背景和确立活动目的,学生就能深入地了解国家的需求、人民的期望、公民的责任。如开展“关于社区老年人文体生活现状的调查”时,学生在研究活动背景时,就深入了解到本市老年人对文体生活的迫切需求与活动设施的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出需“关注老年人文体生活,营造温馨和谐社会”的呼吁,表达了对社会的关爱。而在确立课题研究目的时,也可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如在开展“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调查”时,学生通过进行课题研究目的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肩上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了要“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了自我的责任感。

(二)通过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科技创新活动要求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实践中获取科学的数据。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收集调查资料。通过深入一线实地调查,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很好地培养了中职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在开展“中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观念的调查”时,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就深入地了解到中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导致部分中职学生无法顺利就业。通过调查,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而实事求是地审视自己的就业能力,不会存在过高的择业期望值,并通过改变就业观念来拓宽就业渠道。实践证明,参与该研究课题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都比较顺利。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设计并组织各种诸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宣传手册、创建论坛和发起微博等形式的活动。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总结等整个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提高了组织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尝试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实践中形成了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和感受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如在开展“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时,就举行《快乐社团,伴我成长》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弘扬社团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演讲竞赛活动,举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论比赛,进行《走进社团文化》的专题采访活动,创建《中职学校社团建设情况调查》的论坛等,这些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既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总结及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活动结束后,通过及时归纳总结,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将实践结果升华到理论高度,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在完成此项活动的过程中,科学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学生通过对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支出进行调查,然后整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撰写调查报告《树立正确消费观,引导学生科学理财——关于汕头市中学生理财情况的调查》,提出家长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校应进行理财知识的普及,学生自身需养成良好的消费观,从而科学理财的建议。在整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需要学生运用“调查、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研究的方法,要求学生善于把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把归纳和演绎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五)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技创新活动是以个人兴趣为引导的团队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从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开展主题活动、整理调查数据到撰写调查报告,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集体协作,这就要求成员们必须具有团队精神,懂得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与合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每个成员都融入团队,一起构想方案,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克服困难。如开展“中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时,就举办“爱心送关怀”系列活动——汕头市福利院爱心探访活动,该活动包括“捐爱物,献爱心”活动,成立了爱心小组、“爱心送关怀,倾听爱的声音”活动这三个部分。而在号召本校学生捐物,与汕头福利院联系并探访孤儿等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小组内的成员面对困难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最后终于使问题迎刃而解,该活动得到福利院的表扬,而爱心活动也引起学生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得到提高,培养了企业最重视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六)通过总结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因此,对成绩考核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为了更好地达到德育的目的,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通过自评,学生可以如实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扬长补短,增强自信心。通过互评,学生可以学习其他组员的优点,而避免犯相似的错误。通过师评,指导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结语

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2

一个思路:全局工作要深化、具体工作要实化,运行机制要创新化,工作绩效要成果化。

三个目标:

1. 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学习+二级传导”三线推进的培训模式,通过“构建学校和谐的与网络”专题培训,深化理念,提升技能,促进德育领导及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成长。

2.在初步形成校本德育特色的科研模式基础上,总结经验,注重引领,整体推广。

3.以心理教研会为依托,以示范课为载体,全面提升我县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三个转型:

一、德育科研的转型

由xx——xx年度开展的关于《全教科xx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实验研究的初步尝试与摸索阶段,向xx年度和谐德育“xx”规划重点课题的全面推广阶段转型。

在过去的五年科研研究基础上,xx年度,教研室将通过宣传、指导、典型经验介绍等多种手段,以点带面,面上推广,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全力做好“xx”和谐德育课题研究的申报及开题工作。

二、培训对象的转型

由对班主任的培训转型为对德育领导及班主任的培训。

1.以往的培训对象为基层学校骨干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师,本年度,为了大力推进德育队伍建设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者专业成长,努力发展德育特色,坚持推进德育工作创新,教研室将把培训对象重点确立为学校德育主管领导上来,立足德育科研,以“如何构建学校和谐德育网络”为主题,采取辅导讲座、交流研讨、答辩质疑等方式对我县中小学校德育领导及部分优秀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注重对集中培训后的二级传导落实情况的管理,做到有序、有效,有成果。

2.结合我县中小学校德育领导、班主任“六个一”创建活动,开展德育领导及班主任论坛,为德育队伍的成长提供平台,促进交流,实现优秀资源共享。

3.为了促进德育领导的专业成长,开展《xx县中小学德育领导才、能大比拼活动》。评选活动以全县中小学德育领导为申报对象,以设计一个以某一年级学生为对象的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现场演讲以及特长展示为评选内容,分别予以量化打分,并按参赛领导比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

三、心育渠道的转型

以往的心育管理模式是以培训及心理主题班会评选活动等为载体,本年度教研室将以心育教研为依托,以示范课为载体,通过观摩、研讨等双向交流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1.在xx年度心理健康“十佳”教师评选基础上,组织开展《xx县xx年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教学研讨大会》,研讨大会采取示范课展示、现场说课、教研员评课以及专题辅导等方式,旨在提高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素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2.以“和谐、阳光、快乐、健康”为主题,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开展优秀心理主题班会评选活动,预计在xx年上半年教研室组织开展优秀心理主题班会展演暨颁奖大会。

3.本年度,教研室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班主任阳光评语征集活动,并将优秀评语汇编成册,在教师中广泛推广。

其他工作:

1.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视导,注重引领。

3月中下旬及9月份教研室将采取听课、座谈、查阅材料、现场查看、指导反馈、问卷调查六种方式,对县城及农村10所学校进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视导检查。

2.精心建设德育网站,搭建德育教研平台。

(1)整体规划,强化管理,重点关注网络培训及网络教研的参与度。

(2)鼓励学校、教师撰写教育管理经验性文章、教育叙事及教育心得,注重资源共享。

(3)对发表的文章要严格把关,使其内容健康、具有可操作性或长效教育意义。

3. 加强管理,注重学习,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1)继续本着和谐融洽的管理原则,服从进修学校的管理大局,努力工作,注重部室内的常规管理与人员之间的团结和谐。

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3

细化德育内容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需将德育“落地”,进行细化,使德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

诸城市从2005年开始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把德育内容细化为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五大方面。每个年级段的德育内容项目相同,但具体操作时要实现递进。

例如,小学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知道交通规则的主要内容,遵守交通规则;关心自己,关爱生命;遇到坏人和危险,会打报警电话;遵守学校常规,上课遵守纪律,课间休息不追跑,右行礼让,游戏活动守秩序,站队快、静、齐。初中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对学生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方面的教育;学习一些《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税法》知识,结合《民法通则》及《宪法》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是由宪法和民法、刑法、继承法等法律加以确认和保护的。同时拓展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各种权利与义务,初步树立起公民的国家观念。而高中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自觉行使、维护法律赋予的权利,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内容,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德育内容要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正如城北学校校长徐增宝所说,考虑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这样针对性、指导性强,有利于学校操作,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

丰富德育载体

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是落实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从2010年开始,诸城市在加强学科德育的同时,实施“阳光心灵关爱”德育月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中。每月设置一个德育活动主题,小学、初中、高中的每月德育主题一致,但德育目的、德育活动内容逐步提升。每个学校形成了完整的年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指南,全年共设置十大教育主题:一、二月,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教育;三月,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四月,革命传统教育;五月,感恩励志教育;六月,理想信念教育;七、八月,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九月,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十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十一月,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奠定坚实人生基础教育;十二月,法制、安全教育。

在具体实施过程,各学校按照每月的活动主题,制订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每个月的方案做到落实和创新,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明确月活动(设计)主题,制订具体计划,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雏形。二是营造浓厚氛围,认真开展活动。三是坚持全员参与。中学以社团为载体,小学以少先队、互助学习小组为载体进行活动。四是做好总结表彰。目前,共评选诸城市级“阳光少年”“风华少年”“科技少年”近6万人次,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李福娟等为代表的优秀学生群体。

道德体验是中小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贯穿于德育主题活动中,在活动中增强德育效果,将德育活动主题化、内容系列化与活动形式多样化相结合。

健全校内德育工作网络。在全市驻地小学以上的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设立了政教处,配备专(兼)职政教处负责人,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以政教处为龙头的“三线”德育管理途径。一条是教学线,即教务处—学科组—全体教师为主线的学科德育管理途径,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一条是政教线,即政教处—级部—班级为主线的德育常规管理途径,以班主任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将班级管理、思想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条是团队线,即校团队—级部团队—班级团队为主线的德育特色活动管理途径,学校团委、少先队、社团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及社团的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特色团队体验活动,促进特色德育工作的开展。

将德育网络扩展至校外,建立了家、校、社三结合育人体系。一方面,我们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家校教育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学校与社区联系。发挥“五老”队伍作用,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都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满足了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学习需求,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幸福成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了全市“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内外结合”的德育工作新模式,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德育制度

健全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全市中小学把促进和保证每一位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教师身上,学生成长导师经常与所负责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启发引导;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坚持做到每天掌握其思想动态,及时教育疏导。对“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制订更加具体有效的个性化育人方案,实行个性化学习指导、成长导航、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

建立健全学情会商制度。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情台账”,每周班主任与学生成长导师研究一次“学情”,使每位任课教师都熟悉班内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背景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校长每月都要主持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学生工作的办公会议,逐班排查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情况,并逐人落实校级领导责任制,切实做好教育工作。

建立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学校创建家校联系卡,各导师通过家访、电话访问、QQ、飞信等方式,定期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学校对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次数与效果进行考核,纳入教师业绩考评。

建立家长学校制度。全市所有中小学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各学校通过实施“亲子共成长”家长课程实验教学活动,提升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密切了家校联系,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

建立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各学校每学期都至少组织一次学生、家长评议任课教师活动,评议结果计入师德考核业绩。

建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的制度。各学校在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面建立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家长委员会,保证办学的利益相关者对学校办学、管理及德育工作的监督评价权利。教育局每年都面向家长进行教育满意度测评,作为改进学校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此外,全市不断创新三项机制,打造诸城德育品牌。

首先,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将一元化德育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成多元化德育内容,体现过程评价、多层次评价、多方面评价。形成了德育工作的 “三三九”评价体系,即三个评价层次—日常常规性评价、学期主题性评价、标志性成果,三个评价主体—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九个评价维度—学习习惯、行为养成、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标志性成果。

其次,创新以科研为先导的德育工作机制。全市充分利用课题实验平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使德育工作直指身边问题,增强针对性。已申报并完成了中国教科院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的实验与研究。2011年,我们又申报了山东省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开展“阳光心灵关爱”德育月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实践体验式德育工作的实施》。各学校也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德育研究与创新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德育科研水平。

最后,创新德育精品课程建设机制。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鼓励学校通过德育课程创建德育品牌。德育课程建设纳入综合督导评估。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学科“育德点”;编写诸城市学科拓展性的德育课程,实行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德育课程模式。同时全面构建具有诸城特色的活动育人课程体系,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完善了“励志修身”“活动体验”“实践探究”“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四大系列活动育人精品课程,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形成“校校有特色”的良好育人局面。诸城市有13门活动育人课程被评为潍坊市首届“百门活动育人精品课程”,居潍坊县市区前列。

壮大德育队伍

班主任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诸城市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激励力度,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教育局指导各学校制定班主任工作评价激励办法,评选表彰诸城市“十佳班主任”“百名优秀班主任”等,并利用媒体宣传优秀班主任事迹,通过榜样激励和典型示范,形成全体班主任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此外,通过全面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按照李庆平局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要求,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履行全员育人职责。

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4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时刻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条古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应做到。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时刻注意从小事做起,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比如,同学们要到专用教室,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去上课,临出教室时,我悄悄地把灯关掉,把门关好。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过几次下来,同学们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开无人灯,教室没人要关好门窗。通过这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安心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班集体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上,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和集体活动,尽自己的力量为学校出一份力。对待学生,我尽量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他们,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学生与家长作为服务的对象。我在平时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现在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都很高,家里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去读书,在我们班就有这样的情况,我知道这一信息后,选择适当的时机首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尽量留住学生,使学生能安心在这里读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自身发展着想。

二、学科教学工作,走进新课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课堂上,我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科研工作,争做得力助手。

自担任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员以来,我在教科研工作中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阅读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书籍,从中学到了许多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弄清了教育科研的整个过程,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包括课题的选择与申报,主要研究环节与方法,以及成果总结与发表。我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

按照学校教科室制定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我积极协助教科室主任开展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科研与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科研与教师个人成长的认识,实现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教科室印发了一些教师理论学习的记载材料,把教师参加理论学习作为教育科研的一项日常工作,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没有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实施新课程也就没有实质的变化。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注入了活力。

第二、加强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校的国家级子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的评价研究》已完成,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了前测工作进入构建阶段,为此,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采用了新的评价表,并构建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评价表》。我校的常州市级电教课题已完成了结题工作。

第三、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5

温江二中是一所城镇高完中,现代教育设施配备完整,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演示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直接远程接受其他学校教师的授课;学校现有5间计算机室,每间教室有60台学生电脑;各个办公室均配备了电脑,且每位老师都有办公笔记本电脑;学校网络畅通,拥有350 GB容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学校建有网站,为社会了解我校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成为师生、生生、家长与学校交流的平台。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学校的发展的需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高效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新人才的要求,是学校发展的要求,更是课改的需要。课题组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是教师统御教材、服务学生、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等综合素质的体现。2010年4月,课题组向区教育局递交了“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申报材料,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组,以课堂为载体,以科研为抓手,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推进了课改的深入。

2.1 注重学习,狠抓教师培训,为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好基础

其一,学习教育技术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其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操作方法;其三,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对于前两方面的学习和培训,采用每周一全体教职工集中培训和每周教研组、备课组集中培训及个别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是学习和培训的重点,我们采用的是分学科学习的方式,结合学科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教师明白应该怎样做,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优势,尤其是在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引领式网络培训后,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些学习和培训不仅仅更新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新课程理念也因此更为深入人心。

2.2 提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的能力

以教学设计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提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的能力。

自2010年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围绕本课题进行了扎实的研究,其中核心基地在课堂,学校每年都要举行成功教育课堂大赛,德育课堂大赛,校本教研主题大赛,这些赛事都在组内初赛的基础上,推荐最好的选手参加全校大赛,甚至被推选到区、市及全国参加赛课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对课题研究起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推进:一是在赛课中促进对所学经验进一步理解和交流;二是在赛课中促进成果的转化;三是在赛课中启迪思维,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通过三年的研究,从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探索出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探索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的策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的原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课堂活动评价科学化的方法。一方面,促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探究和讨论;善于引导和点拨学生,使学生思维更有深度;教师善于激励和倾听,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着较高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自主探索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提高了;学生敢于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讨论、探究氛围浓厚,使学生乐学、愿学。形成了一支由先进教育理论武装的、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师资队伍,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渐渐凸显。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大大推进了课改的深入。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网络德育实效性

数字化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存方式,互联网也正营造着人类文明新的殿堂。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德育工作者要主动地辨析各种信息,正确地选择与利用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开放性变为引导选择,提高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拉近了学校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德育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从“灌输信息”转移到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引导学生对巨量的网络信息采取扬弃的态度。

利用网络优势,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以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让德育活起来。针对部分学生内心空虚、无聊和压抑,想通过上网来发泄的情况,学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校园活动,真正让学生“心”有所托。

德育处牵头开展“行文明礼仪,做文明学生”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传承文明、践行文明、树立文明之社会风尚;“祭扫烈士陵墓”活动,学生瞻仰英雄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使同学们深受感染,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学生”主题活动,进行手抄报比赛,同学们从板报中深受教育,纷纷表示在家、在校、在社区都要做文明的小卫士;“孝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孝道,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名讲孝道的学生。

校团委组织了“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国庆征文比赛”“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梦,我的梦”征文比赛以及“手抄报比赛”等。通过特有的环境节,开展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教育活动,提出“保护生存环境 净化美好校园”,通过板报、手抄报、回收废旧电池、主题班会、绘画比赛等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持续抓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通过假期认真布置“团队在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帮老助困、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网吧游戏厅调查、“诚信、环保”类服务社区的实践体验活动等多个主题供学生选择,给学生最大的德育成长实践空间,收到了较好效果。

开展“网络德育”活动。利用校园网搭建的“心心桥”,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学校校园网的建立,不仅使学生可以了解学校大事,选择自己所需进行学习,还使师生、生生心灵交流成为可能,学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吐露自己的心事、苦闷或疑惑等,释放自己的心情。师生在这里进行沟通交流,学习知识,融汇情感,构建了温馨的家园,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德育从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的方式入手,摆脱了形式主义的说教,使德育内容由静态的文字书本,变成动态的交流过程,学生通过德育课件来感受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体验了精心设计的德育课程。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管理现代化

德育课题申报书范文6

因为,只有在“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非常柔软”,教师把德育活动中“每一个学生连带在一起,节律一致,息息相通”时,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摒弃那种“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德育,摒弃那种“吵吵闹闹、关系僵硬、空气沉闷、学生的身体坐得笔直笔直……”的德育,摒弃那些不重实效的“形式德育”、不重体验的“言语德育”、不切实际的“主旨德育”和不重学生的“单边德育”,在追求“成人”而不是“成事”,追求“养成”而不是“速成”,追求“内化”而不是“外塑”,追求“润泽”而不是“浇灌”的“润泽德育”中,达至立德树人、润泽生命的境界。

一、聚力“微公益”,细节润泽孩子的生命

惯常的德育往往高高在上,“假大空秀”,不接地气。我们认为,“小的是美好的”,而润泽的德育,之所以不是空中楼阁,正因为它是“微德育”“小德育”。

学校“微德育”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正在持续开展的“聚力微公益,传递正能量”主题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和渠道营造浓厚的学雷锋氛围,让学生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理解雷锋精神及“微公益”的内涵和外延。教育学生,“爱不为伟大,只为细小”,开展“微公益”活动就是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德。

学校积极推进“心存善念,随手公益”的“微德育”思路,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光盘行动”“美丽教室”“种植梦想树”“我让妈妈露笑脸”“人人爱低碳,细节见环保”等校内外微公益活动,养成抬手做好事、随处可行善的品质,从而成长为有高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践行“微公益”涌现出一批“微公益达人”,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光荣榜、“微公益”故事会、“随手公益”报告会等途径,积极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和引领学生以“微公益达人”为范本,不断传递正能量。

学校德育中,最为紧要的不是什么都要做,而是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尽力做好一点一滴,便是推动教育朝向美好一方的全部蚁力”。“聚力微公益,传递正能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是以虽然做得少,做得小,但却因“做好”“做透”“做到底”,而实现了“做到位”——由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小”而“实”的话题,深入细枝末节,观察“微现象”,发现了“微问题”;搭建“微组织”,创造“微平台”;开发“微产品”,实现了“微体验”;关注个性化,推动“微德育”,做好了“真德育”。

二、“开笔启蒙”,耐心守候生命成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德育亦如是。生命的成长需要的是从容、徐缓、渐进——我们知道,“如果树木在幼苗时期长得飞快的话,只会产出质地柔软、易朽的木材;而如果它们在最初慢慢地成长,好像与困难拼搏一样,就会成长得更结实更好,最终必会长成参天树”。是以,我们认为,润泽的德育,其实就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学校开发的“开笔启蒙,幸福成长”德育课程,就是“慢德育”生动的说明书。

“开笔启蒙,幸福成长”德育课程,最关键的环节是“开笔礼”。如果追求快捷、简便、高效,直接抄袭兄弟学校现成的模式,三把两把就可以搞定。但我们始终坚持,“孩子,你慢慢来”,因为我们始终深信,“慢就意味着流畅,流畅就意味着快”。

今年九月整整一个月,各班利用晨会、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做了一件事——进行“开笔启蒙,幸福成长”研究性学习。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诸如“古代学童举行开笔礼有何目的”“开笔礼的各项流程代表怎样的含义”“开学典礼有何弊端”“开学典礼如何扬弃开笔礼”等问题。接着,孩子们带着他们的研究课题,或调查访问,或上网查资料,或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或模拟“开笔礼”。

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在少先队大队部的主持下,“开笔礼”流畅举行。从会场的布置,到一年级新生的入场,到议程的推进,一切都“无懈可击”,且仅仅花了一个半小时。如此“浩大”的仪式,因为前期慢,反而后期快。原因何在呢?在于潜下了心,在于从容、徐缓、渐进的德育态度。

“开笔礼”的结束,并不是终点。通过开展“开笔启蒙,幸福成长”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和举行新生“开笔礼”仪式,师生对孔子及孔子的“六艺”教育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开笔礼”之后,又慢慢地拓展开发了“六艺德育”课程。

我们不知道“六艺德育”课程会走多远,会走多久,会走多好。“但我们所拥有的是恒心。不是耐心,是恒心。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准备持之以恒。”而且,我们知道,做一点是一点,慢慢走,欣赏啊,咱们的“慢德育”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蜗牛也许是牵着咱们去散步呢!

三、“健康1+1”,共筑生命成长的家园

传统的德育是“冷面德育”,是“问题德育”,是“约束德育”,是“被压迫者”德育,是“沮丧者”德育,是“规训和惩罚”。润泽的德育,则解放了师生的心灵,是“亲熟”的德育,“温暖”的德育。

奥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诺斯特林格曾说道:“挽起他们的手,向他们展示这个世界可以变得如何美好、快乐、正义和人道,这样可以使孩子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种向往会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站在儿童立场,前倾身子,“挽起他们的手”,如阳光温暖心灵,如东风催生憧憬,如春泥孕育生机,如甘露润泽生命,就是最好的“润泽的德育”。

如果说学校哪项德育活动可以称得上是“暖德育”的范例,那么,一定是正在形成中的“健康‘1+1’”德育特色。即在班级实施特色体育活动和特色文艺活动——它清晰地诠释了“暖德育”,其实就是一场师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的对话,一种亲熟的师生关系,一种温暖的生活方式。

说起来,这项德育品牌缘起于两位可亲、可爱的老师。李爱国老师,每天早晨,总是以悠扬的笛声开启孩子们生命的黎明——美好的笛声总是引得孩子们在他的办公室外流连忘返。代素兰老师,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于她而言,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课间休息十分钟,当她翩翩起舞,该有多少爱臭美的小女生在“偷学”啊!

“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那么不要召集人们去堆积木料,也不要向他们布置任务和工作,而要激发他们对无限的大海产生渴望。”注意到孩子们对“无限的大海”产生的渴望后,我们拜托两位老师在他们执教的班级进行了“健康‘1+1’”的创建试点工作。德育必须温暖,而德育的温暖就体现在学生培养模式的人性化,体现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多样化发展上,体现在德育导师的温暖人性上。

两位老师乐意之至,孩子们不再“偷偷摸摸”,也是高兴至极。渐渐地,我们注意到,“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更可贵的是,两位教师将温柔的情怀、柔软的目光投向德育现场,他们“挽起他们的手”,“专心一意地正面直对学生,去接住他们的每一个球,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而孩子们呢,也沐浴着德育的温柔与美丽之光,完全沉浸在活动中,拥有了免于恐惧的自由。于是,温润的德育课堂诞生了——我们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转向了追求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本原价值的尊重与回归,师生双方都真切地享受到教育给生命带来的幸福感。

其他班级,其他孩子,看到这样的情景,也跃跃欲试。于是,我们组织了班级特色文体活动的自由申报、自由训练、自由创建活动。创建活动中,“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即便是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都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和承认。”

当德育变得“自由”,变得“安全”,变得“柔软”,变得“喜闻乐见”,变得“弟子”们成为师长的“兄弟”和“孩子”,“像中国太极拳有看不见的气场在流动”,咱们的德育课堂,也就“有生命的呼吸在,有精神的律动在,有灵魂的气韵在”。师生,都忘我、全情地互相寻找,发现,熏染,彼此给对方以甜蜜的犒赏和享受——“那样的课堂,是师生共有的生命家园:那么湿润,那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