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提高
语言知识与技能是从小学语文的学习中积累和形成的,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为一要求的提出,需要教师要教学过程中,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作用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感悟,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忽视了语言的积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几乎不成比例。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于“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小学生必须培养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语文阅读的动力,而有了动力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的能力。兴趣的培养常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的提问设置等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手段和方式。
1.做好阅读准备工作,调动兴趣。在阅读开始前,如果教师能够增加些对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讲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在怀着兴趣的情况下,阅读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自然阅读水平不会有所提升。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体现为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文章的背景等知识的渗透,比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入手,联系课文的内容,引发对课文学习和积极性。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学生对课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成功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2.注重采用现代化设备,增加阅读趣味性。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教育工作更加省时省力并具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成果,通过投影、视频播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新教材在设置上增加了许多图片,这实际上也是启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多利用现代化设备,制作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听资料,图文并茂,声色具备,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因此,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趣味性非常重要。有了兴趣,阅读学习过程就不会那么枯燥,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相反,阅读的过程会使学生兴致盎然,成为一种享受。
3.灵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只身临其境,才能使人感同身受并记忆深刻,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情境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一方面培养了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另外,注重课件制作的趣味性也是使学生深入情境,引起思想共鸣的好方式。通过有吸引课件的播放,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能够激发起阅读的兴趣,潜移默化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三、积极引导学生培养阅读的自主性
阅读自主性的培养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拥有自主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动学生脑筋,从而培养学生自辩、自治、自学的能力,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体来说,引导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包括培养自主意识和传授自主阅读方法。
1.建立学生独立阅读的自信心,增强自主意识。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经意不恰当的批评,常常会挫伤学生的幼小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对阅读学习的反感和惧怕情绪,这种反面的情绪会在左右学生今后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克服过分依赖心理。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老师讲一句,学生记一句,老师讲一段,学生记一段。学生在阅读中,经常像猴子搬包谷,一路捡一路丢,所以,老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学习意识。
2.注重教授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强调了方法远比学到的知识本身重要,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不断的获取知识,在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够使其摆脱过分依赖心理,从而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有许多种,要落实孩子的主体地位,关键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老师都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鼓励其积极独立思考问题。
四、调整改善阅读水平的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对阅读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标准,往往偏重生字词及段落记忆以及课文熟练,很少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常常是表现为对那些死知识是学得快、忘得快,即使对一些课文记忆深刻,也常常是死记,考试中照搬照抄,不会灵活运用。所以,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方式需要改革,要鼓励创新、鼓励想象力。另外,在考试中,应多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不应恪守标准性答案,局限学生的思维。对于在平时作业和试卷中有创新性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并加以鼓励。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尤其是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涉猎。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同时完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开创新思维并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提高小学教师素质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了使学生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作为教育奠基工程素质教育的主要操作者小学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崇高的敬业精神、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和较强的科研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所以,对师范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容和方法
1.实验对象
2006级实验班全体学生。
2.心理辅导内容
心理因素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基本动力。良好的心态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消极的心理体验和状态则束缚人的能力的发挥,所以,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从心理辅导、调整学生的心态入手,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强化训练。
(1)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我们的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在过去的学生生活中由于成绩不太理想而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导致很多学生的心态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态度则表现为被动消极。对此,需要给学生讲解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与教育、自我与自我意识、个人实践活动等等),讲解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讲解为什么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阶段、男女生性别差异对学业成绩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成绩完全有可能提高。
(2)帮助学生调整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促进人际间的沟通,增进生活乐趣,提高生活信心,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更好地发挥潜能,促进学习的进步。人际关系辅导包括同学关系,主要让学生明白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与“反黄金规则”以及人际交往的其他基本准则;师生关系,主要是尊重教师,多看老师的优点,努力使师生间形成相互合作、彼此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3)帮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通过对情绪的产生,情绪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情绪等问题的讲解,努力使学生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合理宣泄情绪,有效控制情绪,而不是设法消除、压抑情绪。在理论的指导下,使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目标适度、方式适当、反应适度。
(4)学习心理辅导。从第二学期开始,强化辅导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辅导上。
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其次是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例如,自我暗示、主动与人交往等等。
②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首先是教育学生要调整好记忆心态,即相信自己能记住。其次是提醒学生要注意大脑记忆卫生。第三是告诉学生要掌握记忆技巧。第四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记忆方法等。
③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心理辅导方法
(1)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相结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班主任,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主动走近学生,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在“尊重”、“真诚”的基础上达到“共情”,从而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最终实现学生心理自助的效果。
(2)举办讲座。讲座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健康常识,运用知识促进自我发展,澄清学生原有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的误解,使学生有问题能主动寻求帮助。
(3)团体辅导。对学生中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在团体活动中,辅导员引导参加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彼此启发,使成员观察、分析和了解自己的心理行为反应和他人的心理行为反应,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成长。
(4)个别辅导。对具有心理疑难需要帮助、存有心理困扰需要排解或患有轻微心理疾病需要治疗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个别辅导一对一交流,触及问题深刻,便于因人制宜。
三、结果
经过一年的强化训练以及几年的综合干预,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学业成绩方面。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入班成绩均等,到二年级,实验班的成绩开始相对领先。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成绩,从名次分布来看,年级前50名,实验班24人,两个对照班各15人;后50名,实验班17人,两个对照班分别是15人、18人。成绩经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实验班与两个对照班的成绩差异显著,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提高。
心理健康状况。新生入校后全年级调查问卷,结果是各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一致,即基本上是学生总体有50%的人需要进一步进行阳性筛选。综合干预后,SCL――90测查结果,总分小于160分的人数,实验班67.6%,两个对照班分别是44.4%和51.3%,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提高。
四、分析与讨论
1.辅导内容适合师范生实际
师范生处于青年早期。斯普兰格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第一次诞生是为生存而诞生,第二次诞生是为生活而诞生。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过程是在青春期萌芽,到高中(师范)段得以迅速发展,所以,这个时期最需要学习一些有关“生活”的东西,前面的辅导内容适合师范生的成长需求。
2.方法适应师范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师范生(青年早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很不稳定,对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但由于生活空间的扩大又特别需要友谊,朋友是“人生护航舰”上的重要成员。另外,其心理发展仍然有上一阶段(青春期)的心理闭锁性,师范生心理发展的这些特点适合用上面的辅导方法进行辅导。
3.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适应师范学校学生管理的实现
师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仅仅是要“管住”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集体中掌握民主和谐的管理方式,以便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为此,师范学校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非常必要。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3
在实际教学中,常听到不少学生发出感叹:数学太难学了!数学真的就那么难学吗?为什么有的学生学起来如鱼得水,而有的学生却困难重重,积重难进?依据我们多年的教学实际和平常与学生的交流,深深体会到数学符号的学习和理解是造成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么优秀的学生是如何学习和理解数学符号的,他们学习和理解的方式,对于其他学生的学习和我们教师有效地进行符号教学有何启迪,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符号的障碍何在,教师应如何依据他们的困难进行教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调查了洛阳某高中二年级部分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学习和理解情况.该高中是一所普通中学.下文中,T表示老师;A1:男生,头脑灵活,数学成绩良好;A2:男生,思想活跃但粗心,数学成绩较好;A3:女生,比较踏实,数学成绩不错;B1:男生,踏实,但反应较慢,数学学习有困难;B2:男生,思想活跃,但不爱学习数学;B3和B4均是女生,数学成绩较差.
一、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个案及其分析
1.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理解和记忆y=ax、y=xa的个案研究
下面是笔者与两位高中二年级学生之间就数学符号y=ax、y=xa的一段对话:
T:在学习中你是如何区别y=ax、y=xa的?
B1:不知道,经常把它们两个弄混.
T:你是如何记忆它们的?
B1:主要按课本上学习它们的先后顺序记忆,但后来总是弄混.
A1:初中学过y=x2,y=x3等幂的表示形式,所以就想到形如y=xa的函数为幂函数,另一个就是指数函数.
T:你们能否说出y=ax、y=xa的性质?
A1在纸上分别画出了y=x2和y=x3的图象,依据y=x2和y=x3图象说出y=xa的性质,而在说明y=ax的性质时,则画的是y=2x、y=3x的图象.
B1:这两个函数的性质是……
T:你能否画图说明?
此时B1努力地回忆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但把两种图象混在一起了.
2.关于理解直线a在平面α内和点A在平面α内的数学符号表示的个案
T:直线a在平面α内和点A在平面α内用数学符号怎样表示?
A2:aα和A∈α.
B2:aα和A∈α.
B3:a∈α和A∈α.
B4:aα和Aα.
T:为什么这样表示?
A2:直线和平面都可以看做集合,点看做元素,在代数中集合与集合之间用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用∈表示.
B2:说不出来,反正老师是这样教的.
B3:点和直线都属于平面吧.
B4则画出了直线和点在平面内的图形.
学生B4、B3可能发现直线在平面内,点在平面内,与元素在集合内十分相似,于是就导致了错误的理解和联想.
分析:(1)学力水平高的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数学符号时,善于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主动加工,使抽象的数学符号被赋予了具体的含义和丰富的经验背景,使新知对于自身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学生A1在理解和记忆y=ax、y=xa的概念和性质时,就能联系到初中学过y=2x、y=3x的有关知识;而在第二个案例中学生A2则联想到代数中集合与集合之间、元素与集合之间的符号的表示,并通过对比和概括内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当中,从而就扩大了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原有认知结构更加清晰和有序.
(2)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理解数学符号时弄不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使新旧知识发生了错误的联系,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去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换句话,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时不理解符号的真正含义,既没有要求理解数学符号意义的心向,也没有掌握理解符号含义的方法,致使符号的外在表示和学生个体的内在经验背景脱节,既被动学习又机械记忆,数学符号在个体的认知结构中散落堆积,既加重学习的负担,又成了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3)高学力水平的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数学符号时,能对新知识进行主动的分析和加工,因而在记忆数学符号时就能自觉对数学符号表示的相关内容进行处理,使自己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概念、公式、定理形成了网状排列,使新知识和旧知识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记忆基本是块状结构,即学什么就记什么,从不思考不同的数学符号所表达的相同的内容,它们记忆的大量数学符号是相互孤立的,即使有联系也是混乱和松散的,有时还是错误的,因此在回忆和提取时往往显得忙乱和无效.
3.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在解题中运用数学符号的个案研究
(1)F(x)的定义域为(c,d),求函数F(2x)的定义域,其中c>0,d>0.
(2)若F(xb)=logax,求F(an),其中n∈N,b≠0,a>0,a≠1.
A1:(1)因为c<x<d,所以c<2x<d,
即log2c<x<log2d,所以函数F(2x)的定义域是(log2c,log2d).
(2)令xb=t,则logax=(logat)/b.
所以F(t)=(logat)/b,F(an)=n/b.
T:为什么c<2x<d?
A1:因为F(2x)是关于x的一个复合函数,根据复合函数的定义,函数u=2x的值域应满足F(x)的定义域.
T:为什么令xb=t,解出F(t)=(logat)/b?
A1:要求F(an),必须把关于F(x)的对应法则求出来.
A2:(1)因为c<x<d,所以c<2x<d,即log2c<x<log2d,所以函数F(2x)的定义域是(log2c,log2d).
(2)令xb=an,则logax=n/b,
则F(an)=n/b.
T:F(x)与F(2x)中的x含义相同吗?
A2:虽然都是x,但它们的取值不同,在F(x)中x在(c,d)取值,而F(2x)中的x取值应保证2x∈(c,d),所以两个x含义不同.
B1:(1)F(x)的定义域是(c,d),即x的取值范围为(c,d),F(2x)中x的取值范围也为(c,d),所以F(2x)的定义域为(c,d).
(2)F(xb)=logax,所以F=(logax)/xb,F(an)=n/anb.
B2:因为F(xb)=logax,所以F(anb)=logaan=n.
分析:(1)学力水平高的学生在理解F(x)与F(2x)时是在理解F(x)本质意义(它只是一个加工的手段和模具)的前提下,把F(x)作为一个结构性概念来理解,因而能把F(x)与F(2x)从结构上看作对应法则是相同的,从而得出c<2x<d,而在做第(2)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表达式子中,发现内在相同的对应规则,比如A2认为F(xb)=logax和F(an)具有相同的规则,因此要求F(an),必须把相关的对应法则求出来.
(2)学力水平弱的学生看到符号,只能理解符号的表层的形式的意义,而体会不到其中的内在含义,比如B1认为F(x)与F(2x)中的x是相同的,因而取值范围也应相同,不能从深层理解到F(x)与F(2x)的对应法则相同,只是自变量不同而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部分学生只是把符号F作为一个具体的运算符号,而体会不到函数中F的真正作用,比如学生B1由F(xb)=logax,得出F=(logax)/xb,同时这一部分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对自己学习过程缺乏概括和总结的习惯和方法,另一方面可能缺乏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因而无法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理解形式化的符号运算所包含的意义,从而无法实现符号由方法性到结构性的过渡,因而在解决抽象的符号问题时遇到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
二、数学符号教学的措施
1.在学生感知数学符号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符号进行主动加工的意识和习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理解符号的困难,一方面在于没有掌握对符号进行加工的方法,而另一方面则在于没有对符号进行加工的习惯和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处处注意引导学生对符号进行加工(即对符号所表达的内涵进行纵横联系,以激发学生头脑中与此符号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养成他们遇到符号多思考的习惯.比如,在遇到新的符号时要启发学生:这个符号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和区别,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同时既要引导学生对相同数学内容善于用不同数学符号进行表示,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的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这种做法对于立体几何中数学符号的理解特别有效),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符号内在的逻辑联系和符号自身的数学意义.比如在上述调查学生对直线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内的数学符号表示中,当笔者发现学生对这两个符号的错误理解时,就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启发和引导:
T:在代数中,集合与集合之间以及元素与集合之间用什么符号表示?
B:集合与集合之间用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用∈表示.
T:在几何中,我们把点看成元素,而把直线和平面看成集合,那么直线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内用符号怎样表示?
此时那几个学生都正确地写出了相应的符号.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符号进行加工和联系,长此以往学生潜在的加工意识便被唤醒,在遇到数学符号和知识时就会自觉地对符号进行纵横联系,这种对知识进行再加工的意识和习惯一旦形成,也会迁移到其他的学习当中,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和概括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在理解、记忆数学符号方面的障碍,绝大多数发生在数学符号理解和建构的初期,由于学生没有及时觉察这种不适当或错误的建构,因而就没能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那么如何在学生理解符号的初期,及时发现学生理解的障碍和错误,我们不妨借鉴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的思想: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经受由学生和老师所组成的这个小的社会共同体的检验,并为使其符合与社会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使其能学习他人之长,通过教师对数学符号的理解过程的展示,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以引起个体对符号的理解进行对比和反思,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对符号理解的反馈,从中了解学生对符号的理解情况,以便使学生对自身不合理的建构进行调整和补救.
3.提供加工和反思的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方法
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进行加工意识的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对符号进行再加工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比如可以为学生提高反思的清单:这个符号的含义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重新说一遍吗?这个符号和前面学过的符号之间有联系吗?如果有联系,联系是什么?我能说出来吗?这个符号我为什么理解错了,错误的原因我能找到吗?这些具体的运算中蕴涵有什么规律吗?规律是什么?这个规律可以用来解决那些问题?等等.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4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 有意教学
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把听的教学放在了教学法的首位,强调了听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可见听力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来对学生进行听力水平的培养。
一、加强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意教学
1.教师应用英语口语进行教学
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训练学生的听力与平时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有效时间让学生多得到听的机会,以弥补学生由于缺乏英语环境而造成的接触机会不足。除了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外,在问候、讨论、表扬等情境中也要尽量使用英语口语,在解释英语词汇含义和用法以及语法现象时,也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口语。
2.教师应开展积极的课堂听写训练
听写是训练听力能力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它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很有帮助,因为学生既要能听懂又要能用文字记录下来,是需要具备听力、拼写和句型结构等技能和知识的。听写的方式可以是每单元的单词和词组,也可以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等。同时,每次月考的书面表达的参考答案也可以作为听写的形式。对于我们这样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来说,教师也可以在把书面表达讲评之后让学生回去熟读最好背下来,然后第二天再让学生听写,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写的能力。
3.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泛听与精听相结合能力
泛听时注意的是整段话的大意,或关键性句子,一般听后能回答简单的问题即可。例如,听一些关于《Charles Chaplin》的内容之后,再做一些简单的正误判断,比如说他的国籍、出生地、家庭情况、成就等。精听则注意的是语言材料本身,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听时注意课文中细微的语法现象,听完后能进行简单的复述或听写一些关键的句子。
二、加强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必须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教学。
1.语音教学方面
教师可以在学生刚升入高中的时候,集中上几节语音课,复习国际音标,纠正有些学生的错误发音。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有关语调、重读、弱读、连音、失去爆破等基本语音知识,并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2.词汇教学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同音词、语音相近的词对比,提高学生的辨音辩词能力,同时也要尽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扩大词汇量的有效快捷的方法就是掌握构词法,即合成、转化和派生。例如,合成可以合成名词、合成动词、合成形容词等:hand + writing = handwriting(手稿,书写);good + tempered = good-tempered(脾气好的);又如,转化,可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动词转化为名词等:book n.书/ v. 预定;try v. 尝试/ n. 尝试,试试;再如派生词,可交给学生一些最常用的前缀、后缀,如un-,dis-,re-,non-,mis-,-able,-ful,-ly,-less,-ment等。
3.语法教学方面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做到有系统性、条理性,同时还要注重高中阶段一些重要语法知识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法知识体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一些较难句子的理解。
三、加强对英语考试的听力技巧指导
1.做好准备,锻炼预测能力
预测是建立在个人知识、经验和推理等基础之上的复杂思维活动,贯穿听力理解的全过程。听力材料的标题,插图,甚至题目和选项都可以给我们很多的提示。在听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些重要的提示加以认真的预测和猜测,这样在听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缓解紧张、焦虑和沮丧的心理,因为根据题目和选项,我们能猜测出这个对话和短文的大部分正确信息,在听的时候,听到与我们刚才猜测相同的信息,我们就能立即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在做听力时,特别是短文或有几个问题的对话很有帮助。这些预测活动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听力考试的顺利完成。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5
21世纪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习型人”。培养“学习型人”也就是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能力。“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核心内容就是自我监控。问题解决是学生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对学生问题解决过程的分析,研究学生元认知水平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差异,实施不同的元认知训练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型人”呢?下面,笔者就氧化还原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元认知水平的差异及能力分组训练方法作简单阐述。
1 问题解决能力与元认知水平
问题解决是指主体从问题信息中产生的疑惑到经观察必要的问题信息而得到多种解决方案的一种高级思维过程;也就是从一个待解决的情境转移到解决方案的情境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无论采用什么策略解决什么问题,都要经过如下五个过程[1]:1.发现问题。2.界定和表征问题。3.确定问题的解决策略。4.执行策略。5.评价问题解决的结果。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元认知水平是指认知主体对自己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调节和监控的能力。根据J.H.Flavell的观点,元认知成分包括元认
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
研究表明,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2]。比较分析元认知成分和问题解决一般过程,笔者认为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有着图1所示的对应关系。
2学生元认知水平差异与能力分组
笔者以氧化还原专题为载体,根据氧化还原专题核心内容和元认知理论三个主要成份,设计了“学生元认知水平调查问卷”。笔者研究分析了70份有效被试的调查问卷,发现,一是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从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依次有所降低;二是具体元认知各成分水平,无论学优生与中等生、学困生之间还是学优生之间被试者各不相同,即在元认知知识水平、元认知体验水平或元认知监控水平三方面各被试者都体现出差异。因此,笔者认为,元认知训练按元认知水平不同特点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类训练的效果较好,也就是能力分组。那么,什么是能力分组?如何进行能力分组呢?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在某门课上相似的成绩和能力水平, 将他们分到不同的教学组中的做法[3]。笔者根据学生元认知水平调查问卷前测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学生在具体氧化还原反应问题解决过程中体现的元认知水平特点,拟定了被试学生能力分组标准,见表1所示。
据此,笔者将学生分成5个能力小组。第一组:A1意识性差、B2情感体验性差、C1意识性差;第二组:A2陈述性知识差、B1认知体验性差;第三组:A3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差;第四组:C4反馈性差、C5总结性差;第五组:C2计划性差、C3执行性差、C6补救性差。
3元认知训练策略
元认知训练是改善学生认知能力结构的关键。结合元认知理论和课堂教学特点,笔者提出了6种元认知训练策略。
3.1自我提问法(项目a)
根据认知活动过程笔者设计了每日自我提问单和每题自我提问单。这些提问单向学生提供了一系列问题解决各个阶段的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据这些问题实行思维监控。
a1:每日自我提问单
(1)今天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3)这节课我还有什么不懂?打算什么时候、怎样去弄懂?
(4)老师布置的习题我什么时候完成?化了多少时间?效果如何?
(5)我是否找到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与这节课知识相对应的练习?具体问题是什么?
a2:每题自我提问单
(1)问题描述了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
(2)如何描述题给信息?
(3)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有何突破口?
(4)是否见过类似问题?若见过,是否存在略微不同?选择合适方法尝试解题。
(5)有没有检验解题过程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合理?
3.2结果检查法(项目b)
强化结果检查,可以让学生养成从结果的检查中寻找自我调控线索的习惯,从成功中提炼优势,从失败中吸取教训[4]。研究时,笔者设计了“每题自我反思单”和“错题自我反思单”,从解题过程和错题剖析两个角度对被试进行训练。
b1:每题自我反思单
(1)审题是否正确?(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是否看清)
(2)解答是否符合题意或解释是否合理?
推理分析:
结论:是或否
如果是否,哪一步错了?如何更正?:
(3)是否有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在解题过程和方法上有何收获或要注意的地方?
(5)对自己今后的学习过程有何启发?
b2:错题自我反思单
(1)该题我原来是怎么做的?错在什么地方?
(2)我当初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为什么不行?
(3)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过程应是怎样的?
(4)从该错题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知识薄弱?方法错误?态度马虎?)
(5)如何克服或解决以上存在问题?
3.3强化体验法(项目c)
元认知不仅包括对学习材料的使用、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优化、学习结果的检查和修正等认知因素的调控,而且还包括对学习兴趣、态度、动机水平、注意程度、情绪状态等非认知因素的调控。元认知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对认知过程的监视。其中,元认知体验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可以为调节活动提供必需的信息,它能够对其他因素产生强烈的影响,即能激起对目标和元认知知识的意识和修正,能够激活策略的使用。
A1、B2、C1三类学生对认知活动的意识模糊、体验淡薄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回溯性监视能力差,例如,对已完成的作业正确与否的判断不正确。二是预测性监视能力差,例如,对学习难易程度、学会程度的判断能力差。究其原因,缺乏化学学习主动性。因此,笔者从决定学生学习行为动机的三个主要因素是“目标取向和任务价值性” 、“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过程中的感觉”入手,训练学生的情感体验。
3.4有效记忆法(项目d)
针对陈述性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要提高其化学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要强化其基础知识,在此学习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项认知功能是记忆。从记忆的工作原理出发,研究者提出了许多记忆过程模型。这些模型中的大多数包含了三种基本操作:编码、存储和提取。据此,笔者选择了组块记忆、精细复述、分散学习三种有效记忆策略。
d:有效记忆策略
(1)组块记忆: 组块, 即对信息的分组,增加了在短时记忆中可保存的信息的数量。例如:对化学元素的记忆,如果按照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组块记忆,一定比直接记忆几十种零碎元素容易得多。
(2)精细复述:记忆时间的长短,也就是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编码的好坏决定于对这些信息是如何学习的。精细复述是与保持性复述(单纯地重复要记的内容)相对应的记忆方法,它包括将新的信息与已知的其他信息建立联系或在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如果你想要把知识在长时记忆中保持较长一段时间,那么使用这种复述将更有用[5]。
(3)分散学习: 分散学习是关于对一个学习任务的时间安排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对陈述性知识的识记,在几个时间段里进行间断地学习比集中学习更有收获。而且,还应该根据记忆与遗忘的实验研究,按照一般的复习周期公式Tn=T12n-1(n=1,2,3……)[6]进行复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5问题解决策略法(项目e)
问题解决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执行过程中的策略。笔者通过下列5个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强化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关键步骤的监控。
e:问题解决策略
(1)信息表征策略:将语言文字信息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形式表达出来。
(2)完成局部目标策略:采用问题解决中的“爬山法”方式,把题目中的许多小目标连成一串目标,逐步予于解决。
(3)寻找深层意义策略:透过问题描述的表面现象,运用化学原理、规律,揭示问题本质。例如,问题:a g铁粉与一定量的HNO3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与标况下b L氧气混合,恰好能被水完全吸收,推测a、b的关系。策略:首先根据问题的表面描述,发现该问题,如铁粉与硝酸的过量情况未知、硝酸的浓度未知,产物未知。然后,根据铁与硝酸、NO或NO2和O2溶于水的反应规律,揭示该过程实际消耗的物质为铁和氧气,进一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寻求a、b的关系。
3.6目标管理法(项目f)
目标是个体从事某项工作想要完成的事情。能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学生往往是在追求自己选定的目标。笔者尝试了要求学生对阶段性学习任务设定目标,目标对象设为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在班内与自己相差±5分的学生,然后去实现目标,并不时地检查实现目标的情况。同时,每2个学生为一组,要求每天给对方出一道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自己的错题,并完成“目标管理单”,见表2。
4元认知训练策略的实施
笔者根据各能力小组具体情况和训练项目特点,以能力小组为单位,设计了具体元认知水平训练细目,见表3所示。
通过为期6个月的训练之后,笔者选择茆洪浦在《学生元认知水平量表的设计》[7]一文中提供的量表,对被试学生进行了后测,笔者将各类被试学生训练前后元认知水平作了比较分析,如图2所示。
笔者分析上述训练前后学生元认知水平变化图,得出以下结论。1. 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由训练前平均得分33.8分,总得分率33.8÷70=48.29 %,上升到训练后平均得分37.6分,总得分率37.6÷70=53.7 %。2. 5个不同能力小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元认知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7.
[2]蒋艳,吴星.初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现状分析[J].北京;化学教育.2005,(1);44.
[3][美]Robert J.Sternberg Wendy M.Williams,Educational Psychology.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2003:128.
[4]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7.
[5][美]Robert J.Sternberg Wendy M.Williams,Educational Psychology.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2003:246.
[6]查有梁.教育建模[M].1998:37.
[7]茆洪浦.学生元认知水平量表的设计[J].北京:化学教育.2000,(2):17~19.
[8]何懿雯,王祖浩.国外教学中的元认知研究新进展[M].上海教育科研,2006,(5):56~59.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6
关键词 体质健康 教学改革 模块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9.28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to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Take Students in Dongfang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LI Hong, LI Yuejiao
(Dongfang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ining, Zhejiang 214408)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reduce the level of physical health each year, use of literature, interviews, measurement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Zhejiang Institute of Finance Act of 08 students in the East College "Sports and Health" module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reform, student health test results and significant progress over the 2009-2010 school year, the passing rate increased from the original 68.64% to 93.67%, excellent rate rose to 3.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r school, "Sports and Health" reform teaching modul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a significant effect.
Key words physical health; teaching reform; module; body shape; physical function; physical fitness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国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锻炼习惯,达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及评价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学生的体质状况。但从历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来看,虽然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指标呈增长趋势,但各项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却持续下降。
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为解决这样的状况,学校体育课程采取各种新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干预。就高校而言,学生体质的一大特点就是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渐降低,怎样提高高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进行了“体育与健康”模块课程的教学改革,致力于改善高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08级全部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博硕学位论文库》《万方学位论文库》等各学术期刊文献和全国优秀硕博论文查询有关独立学院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的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相应的资料支持,并奠定研究基础。
2.2.2 访谈法
从研究需要出发,走访学校教学委员会各位领导和老师、各分院负责人以及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体育模块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改革的具体方案和措施进行意见交流。
2.2.3 测量法
2011年5月,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法,对08级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800米(女)、1000米(男)等7个项目的测量。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10和Spss17.0软件对获取的学生各项测试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体育与健康”模块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1 “体育与健康”模块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
根据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公共教学“体育与健康”模块课程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素质教育,习惯养成,终身体育。以及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自我锻炼和终身体育的能力,健全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建立起“重在课堂教学,辅以课外活动,渗以体育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针对高年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整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质。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公共教学“体育与健康”模块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试行)的通知》浙财院东〔2011〕9号文件中第四条的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历第16周之前,累计锻炼时间达15小时及以上,并且健康测试综评成绩合格者,体育模块课程考核成绩为“合格”,获得1个课程学分。”教学第3周开始到教学第16周,每周二下午13:00~16:30为体育模块教学时间,每学期共进行10周场地教学活动,2周专题理论讲座,2周健康测试锻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兴趣爱好,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选择锻炼时间和锻炼方式,并通过校园“一卡通”累计锻炼时间。
3.2 “体育与健康”模块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3.2.1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师资的实际情况,教学形式采用场地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体育竞赛、讲座等方式。10个学生体育社团,40名社团指导员,30名体育社团教学部管理人员,学生会体育部等共同参与锻炼指导和管理工作。在固定时间内所有锻炼活动和竞赛同时开设,遇到雨天室外项目改为体育专题讲座,室内项目不变。第六周、第十三周安排专题讲座《体重管理与健康》、《体力活动与健康》。
3.2.2 采用多种途径大力宣传
为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了解体育模块改革方案实施的目的,在本次改革实施的不同时期,进行精心组织和大力宣传。前期通过调研、座谈、论证会,中期通过各媒体报纸进行宣传,后期通过总结表彰等,通过以上宣传,不仅让学生了解体育模块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还对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 结果与分析
4.1 08级学生参与体育模块教学情况分析
我院08级学生有1993人,除去7个07级留级学生(已修课程学分并参加过健康测试),共有1986名学生参加了“体育与健康”公共教学模块的课程教学。据统计,全校08级学生参与活动的总时间为24427.8小时,平均每位学生锻炼时间为12.3小时,平均每位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为1.025小时,个人平均锻炼时间比原来上课模式大大增加。
4.2 08级学生“体育与健康”模块程考核情况分析
根据考核规定学生锻炼时间累计达15小时及以上并且体质健康综评成绩合格才予以体育模块课程考核成绩“合格”。经体育中心审核后认定,有1834名学生符合课程考核要求,授予体育模块课程学分,还有152名学生不符合要求,不授予体育模块课程学分。据分析,不及格的学生中,有1.3%是由于课程冲突或其他原因没有参与体育模块课程的锻炼,导致锻炼时间不合格。有6.3%的学生是因为健康测试不合格导致课程考核不合格,其中126名不合格学生中,100名学生健康测试成绩在50~59分,主要原因是肥胖或者800/1000m没有通过。这部分学生,完全是可以通过继续锻炼来提高成绩。
4.3 教学改革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情况的对比分析
通过改革实践,本学年08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前一年相比,有了明显进步,特别是合格率从原来的68.64%上升到93.67%,优秀率从原来的0.92%上升到3.4%。在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严密的组织和部署,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积极的宣传和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从以往被动的教学模式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转变,在自觉锻炼中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学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愿意活动到自觉活动,从单个活动到集体活动,自我锻炼意识不断增强,并能够做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4.4 教学改革前后学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分析
表4-1 08级男生09-10学年与10-11学年身体形态对比分析表
表4-2 08级女生09-10学年与10-11学年身体形态对比分析表
从上文两表中可以看出08级学生两个学年男生、女生的身高和体重身体形态并没有太大变化,虽然均值上有所变化,但经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大三学生已是成年人,身体发育基本成熟稳定,在身高体重上变化不大。
4.5 教学改革前后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对比分析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所以本校在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进行测量时采用肺活量体重指数进行评价。
表4-3 08级男生09-10学年与10-11学年身体机能对比分析表
表4-4 08级女生09-10学年与10-11学年身体机能对比分析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10-2011学年学生的肺活量较前一年有很大提高,经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和0.007
4.6 教学改革前后学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表4-5 08级男生09-10学年与10-11学年身体素质对比分析表
从上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男生2010-2011学年的1000米和握力较2009-2010学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检验1000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0<0.01),握力有显著性差异(P =.019<0.05),立定跳远相对2009-2010学年虽然在均值上有所提高,但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804>0.05)。经调查,在模块教学期间多数男生选择篮球、足球、网球这些项目进行锻炼,在球类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球类比赛要求学生在场上进行不停歇地来回防守和进攻,对他们的耐力素质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表4-6 08级女生09-10学年与10-11学年身体素质对比分析表
女生经过一个学年的模块教学,身体素质方面也得到了不少提高。据上表数据分析可知,女生的800米成绩相对2009-2010学年均值从242.50秒提高到234.97秒,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 = .031<0.05)。在握力上女生并没有太大变化,虽然均值有少许增大,但经检验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立定跳远上女生有很大的提高,均值从169.15cm米提高到173.48cm,经检验前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 =.013<0.05)。在模块教学期间除室内项目外,女生参加人数最多的就是素质拓展活动,在素质拓展活动区较多女生是进行跑步和跳绳的锻炼。跑步、跳绳等练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她们的下肢力量和弹跳力,促进立定跳远的成绩得到提高。
5 结论与建议
我校的体育模块教学改革,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起到积极影响,08级学生2010-2011学年健康测试成绩较2009-2010学年有明显的进步,合格率从原来的68.64%上升到93.67%,优秀率上升到3.4%。
经体育模块教学后,学生身体形态(身高和体重)变化不大,与2009-2010学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学生肺活量较前一年有较大的提高,经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值和大二时相比有较大提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素质方面,男生1000米进步较大,和2009-2010学年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握力经检验也有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前后两年虽然均值有所提高,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800米成绩相对2009-2010学年均值有显著性差异;握力没有太大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有很大的提高,经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
“体育与健康”模块课程教学改革从总体上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都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和提高,表明教学改革对高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研究结果显示,教学改革对学生身体素质改善是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如学生的1000米和800米都得到显著性提高,但是学生的上肢力量(女生)和下肢力量(男生)的变化却不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身体练习,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能够全面发展。
校级重大课题,课题编号2010JK28
参考文献
[1] 侯书健,王彤.东北三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51-152.
[2] 崔秀云,由文华.新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9.3(1):60-63.
[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编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曲宗湖,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