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硕士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学硕士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学硕士论文

农学硕士论文范文1

关键词: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

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从对服务社会、服务读者以及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特色数据库是指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加工、存储;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数字化并组织起来的信息集合。它是根据本馆特色、本地特色或本校的重点专业,集中各类文献资源而建成的数据库,是充分反映文献馆藏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特色的总汇。

本次关于特色数据库的调查样本采用逐个上网访问相关高校图书馆主页的方式,完成了对天津市部分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调查。

1. 天津市部分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分布一览表

2. 从上表可以看出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主要有以下类型:

2.1 学校特色数据库,也就是与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学校师生特别是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以此为对象组建特色数据库也是高校建库的选择。包括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各高校图书馆的博士、硕士论文数据库。如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博硕士论文库”、“南开著名学者电子文库”;天津农学院图书馆的“天津农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库”;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天津工业大学博硕士论文库”等。

2.2 学科特色数据库,即突出学校自身特色,与学校重点学科相关的数据库。如天津大学图书馆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文献信息数据库”;天津农学院图书馆的“观赏花卉查询系统”与“药用植物查询系统”;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纺织特色外文文献全文数据库”;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造纸、食品学科特色数据库”等。

2.3 专题特色数据库。如南开大学图书馆的“跨国公司专题研究数据库”、“与戏剧专题数据库”;天津农学院图书馆的“动植物病虫害智能诊断数据库”、“无公害农产品病害防治数据库”;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文摘库”;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的“中国钱币研究和鉴赏特色数据库”。

2.4 以馆藏书刊资料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具有他馆、他校所不具备或只有少数馆收有的特色馆藏,往往也成为高校馆建设特色数据库时的选择对象。如南开大学图书馆的“馆藏随书光盘系统”;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时装图库”等。

3.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特色

3.1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题材丰富,在传统模式的数据库建设基础上还建设处了结合本校学科特色的数据库。数据库中不仅收录了图书、论文等,还加入了图片等其他信息,如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时装图库”,就是在文字说明介绍的同时加入了图片信息,更加直接地满足了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

3.2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如南开大学图书馆拥有8个特色数据库,特色突出,数据质量也较好。天津农学院图书馆和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分别建设了8个和7个特色数据库,并结合其自身的特色,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

4.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4.1 部分高校特色数据库数量相对不足,虽然有本校的一些特色数据库,但层次较低,内容不够充实,建设工作没有得到深入开展,对用户来说,失去了其应有的实用价值。

4.2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规模仍然较小,没有进一步深层次的开发,有些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仅仅局限于某些书目文献的数字化加工转化。

4.3 目前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对特色数据库的宣传力度不够,普遍缺乏宣传意识。这样就不利于让更多的用户更加便捷的获取信息。

5. 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是高校图书馆由传统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既拓展了服务空间,也延伸了服务时间。馆领导应加强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文献开发的能力,鼓励学科馆员及时把握学校学科规划、课程设计与科研成果的动态变化,建立精品课程等多种特色数据库,为教学与科研做好参考咨询工作。

通过对天津市部分高校特色数据库的调查分析,现对其未来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实现协作建设,共建共享。特色数据库建设关键之一在于领导组织协调检查。对此,管理层应在思想上找差距,订措施;在行动上,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学科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具有很多的共性和互补性,为了充分发挥特色数据库的信息优势,避免内容贫乏或重复,各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时,必须协调管理、分工协作、联合建库、共建共享。

5.2 狠抓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应采取措施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如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培养敬业精神与质量意识,注重建库队伍的知识结构互补与更新,定期培训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以及提供学习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参加相关业务研讨会议等。

5.3 要克服特色数据库类型单一化的缺点,适当增加特色数据库全文的检索内容。针对目前特色数据库建成后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图书馆首先应对用户进行实地调查,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对特色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进行需求性调研,然后再增加全文、图片、试听等检索内容,以丰富馆藏数字文献资源。网络数据库的资源内容广泛,形式繁多,在开发利用时,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搜集、整理优秀网站信息,有鉴别地加以选择和利用。

5.4 加强特色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工作,坚决克服前紧后松的现象。数据库要及时维护更新,长期维护管理,使数据处于动态的更新变化之中,这是保证数据库智力的长久生命力的重要环节。主要措施是:主管领导应从特色数据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督导相关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更新,并结合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定期对数据内容进行更新追加、清理和修正;对已经建成的数据库,在使用工程中如发现其内容有误差要随时修正;对反映的文献特征不准确,不全面的数据库进行及时补充;建立和完善建库后的各项规章制度。

5.5 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宣传和推广,以提高现有数据库的利用率,应对特色数据库进行积极的宣传和推广,使现有数据库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如利用LED显示屏进行滚动宣传;定期向读者,特别是向相关教师举办使用讲座;适当印制一定数量的广告画册,送达读者手中;适当取消IP限制,相校内外专家学者推广使用;条件成熟后,也可与相关高校图书馆进行网上资源共享。

5.6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版权保护问题已成为制约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高校应该熟悉知识产权法相应的规则、条例,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应注意版权保护的标准、数据的合理使用和各方利益的平衡问题。

6. 结语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不能一味追求数量的增长,面对使用、维护、更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馆藏文献和人力、物力条件等,采用优秀的数字图书馆软件平台,做精做强几个最具特色的数据库,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具有学术价值和使用效果的特色数据库资源。

参考文献

[1] 姜维公.吉林省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模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8(11):59-61.

农学硕士论文范文2

关键词:居住小区;植物;选择与配置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2-01-01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植物作为景观设计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要素,它在改善居住区小气候、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居民营造良好的活动场所等方面都发挥着显著作用。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一般要求绿化率达到30%以上,因此合理的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树种的选择

黑龙江省由于受到地域、气候、植物种群结构分布以及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居住小区树种的选择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居住区绿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居民创造舒适、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以乡土树种为主

因乡土树种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自然淘汰和人为筛选,一般都已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黑龙江省,常用的乔木类树种有京桃、东北杏、山荆子、梓树、垂枝榆、樟子松、柳树类、杨树类等;常用的灌木类树种有丁香、连翘、榆叶梅、锦带花、树锦鸡儿等。

1.2 做到适地适树

所谓的适地适树就是把树木栽植到最适宜生长的地方。适地就是要正确认识种植地的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等立地条件;适树就是要正确认识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一些居住区内出现生长停滞树木、成活不成材树木等就是没有贯彻好适地适树的原则,或者是对适地适树原则理解片面而导致的。

1.3 无污染,无伤害性树种

居住区内所选用的树种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并且忌用一些有毒、有刺、易引起过敏的树种。如:黑龙江省曾经栽植的杨柳树,夏季会产生杨柳絮漫天飞舞的景象,不仅污染小区环境,而且杨柳絮本身会引发人们呼吸道疾病。居住区内也尽量忌用黄刺玫,因黄刺玫枝条上生长着皮刺,容易刺伤小区内玩耍的孩子。

1.4 少常绿,多落叶

一般居住小区楼房与楼房之间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充足,尤其是在冬季,光强度减弱,光照射时间缩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多选择一些落叶树种,少选择常绿树种。

1.5 以阔叶树木为主

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应该给居民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针叶植物(如松类、柏类)往往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心理感受。因此,居住小区内应该以种植阔叶树木为主,在道路和宅旁更为重要。

2 植物的配置

2.1 考虑景观的变化

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四季变化是人们感受自然最直接的参照物,也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景观的季相变化。居住区内一般应营造春则繁花叶艳、夏则绿荫清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的景观,以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观赏效果。建议使用一些具有强烈季相变化的树种,如槭树类、枫树类等。同时,应注意速生树种的选择,以达到迅速绿化和长远稳定的结合。

2.2 提倡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指充分利用立地条件,选择攀缘植物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上的绿化方式,如居住小区绿化中的建筑墙面的绿化、花架等。面对城市飞速发展带来的寸土寸金的局面,垂直绿化在减少占地面积的同时提高了绿化率。除此之外,植物垂直绿化也要注重乔木、灌木、草花(简称乔―灌―草)的结合,这种配置方式也是垂直绿化的一种。黑龙江省常用于垂直绿化的植物有葡萄、爬山虎等,它们既能够遮挡不雅物件,又能够巧妙的形成遮荫棚,为居民提供休息、乘凉的地方。

2.3 考虑居住区的采光

住宅楼朝南一侧往往能够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喜阳类植物,但种植时应注意不要影响室内的通风和采光。种植乔木时,不要与建筑距离太近;在窗户的下边也尽量不要种植高大的灌木,以防止遮挡室内光线。住宅楼的北侧光照不充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尽量采用耐阴的树种。此外,在东西两侧可以种植高大的乔木类树种来防风固沙、降低噪音。植物有改善局部空间小气候的作用,研究表明乔木周围温度冬季高夏季低,比较稳定,因此居住小区绿化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以乔木为主。

对于那些有电话线、网线、煤气管道等通过的不适宜种植乔木的地方,应设计种植草坪,这样可以减少灰尘、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如果遇到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应考虑如何利用自然生长的野草来营造景观。中国景观大师俞孔坚先生在设计建造岐江公园时强调,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用那些被人们鄙视和践踏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2.4 注意突出主景

每一个景观都有一个主景,所谓的主景就是该景观的重点、核心。对于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来说也有其主要景观,它可以是水体、山石,也可以是植物造景。植物造景中的主景树要选择能体现个体美的树种,树木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个性,这些个性又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如:主景树可以选择观干、观姿、观叶、观果、观花的树种,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主景树的个性美。同时,居住区内栽植有芳香味道的植物,使小区内花团锦簇、芳香宜人,如灌木丁香等。栽植观果类植物,如樱桃、杏树等,在深受居民欢迎的同时,又可以兼顾招引益虫益鸟,起到生物防治害虫的作用。

3 总结

居住小区作为人们居住环境最直接的空间,其环境建设以改善和维护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共同营造适宜的植物造景空间,以满足居民的需要。但是目前我省大多数城市居住小区绿化存在以下情况:树种类比较单调,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不够;在小区景观绿化中,公共绿地树种比较丰富,而其他绿地、宅旁树种种类相对有些单调;有些树种已经进入了衰老期,观赏效果不佳;杨柳絮所造成的污染;乔木比例过小,减弱了绿地的生态效益;冬季缺绿情况比较突出;彩色树种较少;缺乏观花、观果植物,以上这些不足都应该从养护技术等层面进行逐一解决。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充分考虑到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居住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娱乐的良好场所。小区植物造景要以适地适树为前提,逐步引入可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良小区绿化树种,充分展示植物的形体美、群体美,最大限度地发挥居住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峰,鲁文化,宝力格.浅谈适地适树[J].内蒙古林业,2001

[2] 杨淑红.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J].河南林业设计,2006

[3] 王卫青.彩色植物在绿地中的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09

[4] 苏雪痕.植物造景[J].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5] 郭荣芳.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1

[6] 陆东芳.浅谈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配置[J].林业勘察设计,2007

[7] 贺晓娟.论植物造景中的审美[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8] 吕文博.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空间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农学硕士论文范文3

关键词:空心莲子草;天敌昆虫;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78-3

0 前言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又名喜旱莲子草,英文名alligator weed属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原产于南美洲,现已扩散到北美洲、大洋洲、东南亚、欧洲南部、非洲东西部等地区,是一种全球性的水陆两栖型恶性杂草。空心莲子草于20世纪30年代被侵华日军作为马饲料带入中国江浙一带,上世纪50年代后期作为猪饲料在全国推广,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逸为野生,并迅速蔓延,对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交通航运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空心莲子草主要以茎节生出不定根进行无性繁殖,一个茎节最多可生出20多条不定根。茎节腋芽萌发力也很强,最多可形成10个分支,旱地陆生的空心莲子草可形成1cm左右的肉质储藏根,当其受到刺激后可产生大量不定芽,使得空心莲子草在适宜条件下能迅速呈蛛网状扩散,密布整个生态系统。2003年,空心莲子草被列为我国首批16种重要入侵物种之一。

针对空心莲子草的蔓延和危害,世界各国均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主要方法有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化学防除、机械及人工防除等。由于空心莲子草再生能力强等的生物学特性使得机械防除在某种意义上加剧了其扩散和蔓延。化学防除速效、便捷,但对本土生物也有一定影响,并且其应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生物防治以其防治成本低、可持续性、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受到推崇。

1 空心莲子草的主要天敌昆虫

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从空心莲子草原产地筛选引进3种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 & Vogt)、从毛沃斑螟(Vogtia malloi Pastrami)、安氏御管蓟马(Amynothrips andersonii O′Neill),分别进行其安全性测定后在佛罗里达州、南卡罗莱纳州等地释放,并在水域上的空心莲子草生物防治中获得极大成功。其中,以莲草直胸跳甲作用最大,斑螟抗寒性较强,而蓟马作用效果较弱。我国于1986年从美国引进莲草直胸跳甲,进行其安全性测定后通过大量繁殖,在重庆、湖南、福建、江西、广西、上海、浙江等地释放,对水生型空心莲子草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并形成了自然种群。

我国本土取食空心莲子草的昆虫种类有拟小黄卷叶蛾Adoxophytes cyrtosema Meyrick、后黄卷叶蛾Cacoecia asiatica Walsinghum、木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红腹白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t (Walker)、星白雪灯蛾Spilosoma menthastri(Esper)、斜纹夜蛾Porodenia lifura (Fabricius)、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甜菜白带野螟Hymenia recurvalis Fabricius、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leata Fabrieius、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蓝角胫叶甲Gastrophysa atrocyanea Mootschulsky、虾钳菜披龟甲Cassida piperata Hope、稻棘缘椿象Cletus punctiger (Dallas, 1852)、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白条细蝗Catantops splendens、条纹褐蝗Phlaeoba infumata、短角外斑腿蝗Xenocatantops brachycerus(Willemse)、褐背细斯Conocephalus maculates、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江西巴蜗牛Bradybaena kingsiens Martens等。其中,虾钳菜披龟甲、甜菜白带野螟、豆卷叶螟和斜纹夜蛾取食量较大。但豆卷叶螟和斜纹夜蛾是重要农业害虫。本文就莲草直胸跳甲、虾钳菜披龟甲和甜菜白带野螟做简要介绍。

1.1 莲草直胸跳甲

莲草直胸跳甲又名空心莲子草叶甲、曲纹叶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跳甲亚科Alticinae,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专食性天敌昆虫。其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阶段。成虫和幼虫均取食空心莲子草,老熟幼虫钻入空心莲子草茎杆内化蛹。莲草直胸跳甲主要取食叶片,食料缺乏的情况下会啃食茎杆。对空心莲子草的叶片日取食量为0.61-4.63cm2,一生可取食22.4-39.9cm2。1头成、或1头幼虫一生能控制3-5株空心莲子草,直至杂草死亡。

莲草直胸跳甲喜阴湿,一生无滞育,南宁1年可发生8-9个世代,全代平均历期47.3-54.5d,平均每雌产卵1295粒,最多可达2636粒。温度是莲草直胸跳甲种群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35-40℃卵孵化率为0.4℃卵孵化率仅为33.24%,4-12℃的低温胁迫和35-40℃的高温胁迫下1龄幼虫的死亡率均为100%,32℃化蛹率为40%。所以,在田间释放莲草直胸跳甲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均会引起种群的急剧下降。李宏科和王韧1988-1991年期间在湖南省1500公顷水域进行莲草直胸跳甲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地点连续释放2-3年,空心莲子草可以得到基本控制。1988-1990年,重庆市沙坪坝区释放莲草直胸跳甲1.18万头,至1995年底将全区20多km2范围内的空心莲子草控制在不危害水平;重庆19个县区800多个村通过引种释放,1995年底莲草直胸跳甲控草面积达2万公顷,扩散面积3.3万公顷。莲草直胸跳甲于1996年10月和1997年10月先后2次被引入沪郊,现已成功定居并建立自然种群。经扩散繁衍,对现闵行区370km2范围内的空心莲子草均有明显的防除效果。福建、安徽、湖北、广西、贵州等地相继引种此虫,在水域均出现明显防除效果。但莲草直胸跳甲对陆生型的防治效果较弱,马瑞燕对莲草直胸跳甲在不同生态型空心莲子草的化蛹适应性研究表明,陆生型空心莲子草的次生结构是制约莲草直胸跳甲化蛹的主要因子,茎杆的木质化程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莲草直胸跳甲幼虫钻入茎杆的难度。

1.2 虾钳菜披龟甲

虾钳菜披龟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龟甲科Cassididae。国外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地,国内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区,是空心莲子草的本土天敌昆虫。成虫和幼虫均取食空心莲子草叶片,初孵幼虫仅啃食少许表皮和叶肉,食痕为针嘴大小的白色小点;2龄啃食一层表皮和叶肉,仅留一层表皮,食痕似窗纸;3龄至成虫活动性递增,均将叶片取食到仅留一层表皮或啃食叶片呈缺刻、孔洞。虾钳菜披龟甲每日单头可取食叶片1-2片,严重时,幼虫可将空心莲子草叶片取食成“天窗”网状,仅剩叶脉和表皮层;成虫可将叶片完全取食光。虾钳菜披龟甲在湖南冷水江地区1年发生4代,春季气温回升到14℃时开始活动,气温30℃以上,卵孵化率仅为43.8%。林冠伦1987年用19科38种植物对虾钳菜披龟甲进行了食性测定,结果表明,虾钳菜披龟甲仅取食苋科和藜科包括空心莲子草、反枝苋、藜、小藜在内的7种植物,属于狭食性昆虫,对经济作物不会造成危害,且在空心莲子草上的取食量是其他植物的2-10倍。戴红君2009年对虾钳菜披龟甲进行了选择性取食实验和非选择性生长发育实验,结果表明,虽然虾钳菜披龟甲产卵取食均偏好本地寄主,在本地寄主上发育速率也比在空心莲子草上快,但在空心莲子草上能完成世代随着其他寄主在自然界的发生量减少,虾钳菜披龟甲将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生防作用物。

1.3 甜菜白带野螟

甜菜白带野螟,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甜菜上的重要经济害虫。在日本、朝鲜、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非洲和北美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云南、贵州、台湾、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我国对甜菜白带野螟的文献不多,主要围绕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展开。2004-2005年高同军等就甜菜白带野螟对空心莲子草的生防潜力做了初步研究,通过对50种植物进行室内食性测定发现,甜菜白带野螟仅取食苋科和藜科部分植物。且对空心莲子草有极强的食性趋性,且取食量极大。甜菜白带野螟仅幼虫取食空心莲子草叶片,幼虫一般吐丝卷曲隐匿于叶背,1、2龄幼虫取食叶肉和下表皮,使叶片只剩下透明的上表皮,3龄到5龄幼虫均可将叶片全部吃光,严重时只剩叶脉。幼虫迁移能力强,取食完一片叶后迅速转移继续取食。高同军等对甜菜白带野螟食量观察发现幼虫3龄以后进入暴食期,每头4龄幼虫1.5d可将1株空心莲子草叶片吃光。在南京地区,8月下旬到9月中旬,甜菜白带野螟发生严重,某些区域空心莲子草被取食得只剩茎杆和叶片主脉。因其在中国分布广、食量大,可以考虑作为空心莲子草的天敌昆虫加以利用。

2 展望

目前,国内利用天敌昆虫对于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主要集中在莲草直胸跳甲方面。莲草直胸跳甲具有种群繁殖快,取食专一性好,对水生型控制效果好等优势。但其分布范围小于空心莲子草的分布范围,对高温和低温耐受能力弱,冬季和夏季种群数目减少,直接影响春季和秋季种群基数。可以考虑在人工饲养过程中进行高温驯化和低温驯化,筛选培育适合更大温度跨度的品系,解决莲草直胸跳甲的越冬越夏问题。

陆生型空心莲子草因其独特的次生结构和极强的繁殖能力,在某些地区其危害已经超过水生型空心莲子草。虾钳菜披龟甲对其有一定的防控作用,作为本土天敌昆虫,分布范围广、食量大、适应性强,可以考虑莲草直胸跳甲配合,共同发挥控制效果,但国内关于虾钳菜披龟甲的相关文献只有4篇,建议先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后再开展应用。

甜菜白带野螟对陆生型空心莲子草控效显著,但制约其成为生防作用物的主要原因在于甜菜白带野螟是甜菜上的重要经济害虫。其迁飞习性尚不确定,食性测定也有限。但其取食量较大,也能填补莲草直胸跳甲对陆生型空心莲子草取食的不足,建议先对其进行系统的食性测定后,一旦存在生防潜力,考虑到甜菜喜温凉,耐寒耐旱,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40°以北,而空心莲子草分布于36°S到32°N之间,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对待空心莲子草的方法,对甜菜白带野螟进行检疫性分区域管理。

Denoth等认为,传统生物防治过程中,多种生防作用物的协调应用有助于提高对杂草的防治效果。因此,开发本土天敌昆虫对空心莲子草进行生物防治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Coulson J R.Biological control of alligator weed,a review and evaluation.1959-1972[R].U.S.,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echnical Bulletin 1977,1547:98.

[2] Holm L G,Doll J,Holm E.et,al.World weeds:natural histories and distributions[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Inc,1997,37-44.

[3]刁正俗.中国水生杂草[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0,129-130.

[4]张格成,李继祥,陈秀华.空心莲子草主要生物学特性[J].杂草科学,1993,2:10-12.

[5]廖衍伦,叶能干.恶性杂草――空心莲子草的初步研究[J].辽宁杂草科学,1984,(3):28-31.

[6]淮虎银,金银根,张彪,等.外来植物空心莲子草分布的生境多样性及特征[J].杂草科学,2003,1:18-20.

[7]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科学院.关于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S].环发,2003,(11).

[8]Schroeder D.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 a review of principle and trends[J].Pesq.Agropec.Bras.,1992,27:191-212.

[9]Vogt G B,Quimby P C J,Kay S H. Effects of weather o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alligator weed in the lower Mississippi Valley Region.1973-1983[R].U.S.,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echnical Bulletin,1992,1766:143.

[10]Buckingham G R. Biological control of alligator weed,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the world's first aquatic weed success story[J].Castanea,1996,61: 232-243.

[11]杨志华,何翠娟,钱德明.沪郊曲纹叶甲消长规律及对空心莲子草作用效果的初步观察[J].上海农业学报, 2002,18(4):79-83.

[12]张格成,李继祥,陈秀华.曲纹叶甲防除空心莲子草的应用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1997,6(5):47-49.

[13]万方浩,郑小波,郭建英.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15-739.

[14]林冠伦,杨益众,胡进生.空心莲子草及生物防治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0,11(2):57-63.

[15]曹华国,李海生,陈东华,杨子琦.南昌郊区取食空心莲子草昆虫种类调查[J].江西植保,1997,20(4):23.

[16]黄榕娣,蔡笃程.海南岛空心莲子草天敌昆虫种类调查[J].热带农业科学,2009,29(5):53-55.

[17]吴珍泉.温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7,8(2):181-184.

[18]马明勇.环境胁迫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影响[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19]李宏科,王韧.空心莲子草叶甲的越冬保护和大量繁殖释放的研究[J].生物防治通报,1994,10(1):11-14.

[20]吴珍泉.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 (鞘翅目:叶甲科)各虫态田间垂直分布[J].武夷科学, 1994,11:43-46

[21]管卫东,徐宏军,肖圣辉.水花生直胸跳甲对水花生控制效果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54.

[22]黄大兴,李伟群,邓国荣,等.引放曲纹叶甲防治空心莲子草的研究[J].广西植保,1996,(1):1-4.

[23]马瑞燕.空心莲子草叶甲天敌――莲草直胸跳甲引进中国后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1.

[24]唐耀光.虾钳菜披龟甲生物学的研究[J].昆虫知识, 1994,31(3):158-160.

[25]戴红君.入侵杂草水花生对本地昆虫虾钳菜披龟甲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26]张恒泰,田涛.甜菜白带螟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研究[J].中国甜菜,1993,(3):30-34.

[27]高同军,强胜,朱云枝,等.甜菜白带野螟对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潜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13):3023-3024

[28]万方浩,郭建英,张峰.中国生物入侵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51-252.

[29]Julien M H.The management of alligator weed,a challen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A].Ballina,Australia:The 10th Biennial Noxious.Weeds Conference[C].1999,2-13.

[30]Denoth M, Frid L, Myers J H. Multiple agents in biological control: improving the odds[J].Biological Control,2002,24:20-30.

农学硕士论文范文4

一、我院3年来人力资源开况(一)从人员结构状况进行分析:3年来,我院人员结构通过调整有了较大的改善。如中专以上学历人员由2000年105人,占全院职工(212人)比例49.5%,提高到2002年的124人,占全院职工(216人)比例57.4%(见表一);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由2000年的115人,占全院职工(212人)比例54.2%,提高到2002年133人,占全院职工(216人)比例61.6%(见表二);45岁以下职工由2000年的145人,占全院职工(212人)比例68%,提高到2002年的166人,占全院职工(216人)比例77%(见表三)。3年实践的情况表明,全院职工无论在学历、职称方面,还是在年龄结构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3年来共减员35人,其中退休23人,减员主要原因是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增员27人,主要是毕业分配来院的大学生、引进及调人人员(见表四)。3年来调出人员较少,职工对目前待遇相对满意。(二)3年来开发人力资源的十项措施

1.在全院范围内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制度。我院打破了以前论资排辈的条框限制,通过3年来项目负责制的实施和运行,先后有17人走上项目负责人岗位,其中一半以上由40岁以下的青年人担任。他们珍惜竞争和选择的机遇,自我加压锻炼,成为本院一批年富力强的项目负责人后备梯队。2.加快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我院采取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联合办学的形式,选送一批本科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的优秀中青年攻读硕士学位,学成后回院服务。我院共有巧位员工参加了硕士研究生班的学习,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环境与环境化学工程、国土资源调查与数字国土工程、地学遥感信息与地理系统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方向。该班于2001年4月正式开学,目前已转人硕士论文撰写阶段。

3.建立吸纳外来人才的绿色通道。3年来,我院共接受大学本科毕业生18人,其中地质学6人、环境工程3人、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2人、地质矿产勘查1人、测绘工程2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2人、勘察技术与工程l人、构造地质学1人。从外单位调人或引进物探、采矿等紧缺专业人才9人。其中,3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4人具有工程师职称,1人具有硕士学位。

4.采取多种形式,吸纳各方有识之士。除了允许和鼓励我院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兼职等形式挖掘工作潜力以外,同时采用返聘、借调、外聘及临时雇用等多种形式,积极吸纳高水平人士支持我院工作。2002年全年聘用在3个月以上的人员(包括返聘9人、外聘16人及临时聘用20人)共有45人,其中16人具备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7人具有工程师职称资格。

5.组建我院技术专家系统。我院大力揽括人才,外聘包括离退休教授、专家在内的各类高级人才,帮助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树立自身形象,提高品牌和知名度。3年来,常年聘用的10位技术专家在关键岗位上指导,并通过定期召开年会等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6.坚持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工作。我院加强以“新理论、新信息、新技术、新办法”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3年来,共有200多人次参加了内部培训及外送等各类形式的技术培训班。7.实行人才倾斜政策,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人力度。对引进的外来高层次人才实行一次性奖励等优惠措施。据此政策,2001年对引进我院的2位硕士研究生分别给予了2万元和6万元的奖励。8.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激励机制。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发放工资分离的制度,制定重点向骨干及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岗位工资制度。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9.开展全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工作。从2002年起,面向全院,凡45周岁以下、具有工程师职称以上、担任项目负责及相当岗位的,并通过各种形式为我院作出一定贡献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均可报名参加。选拔要求:本人所负责的项目在近3年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被评为优秀的,并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名额控制在10名以内,每两年进行一次。

10.鼓励在职职工不断学习和钻研业务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对取得关系我院生存和发展的各类执业资格证书(如矿业权评估师、岩土注册工程师等)的职工,实行奖励政策。2002年对取得矿业权评估师的一位职工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奖励。

二、开发人力资源使我院步入良性循环世界上人是第一个最可宝贵的资源,只要有了人才,在我们走向市场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3年来,我院在不断增强人才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加强管理,使全院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先后制定了“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中长远发展规划”和“十五计划”,确定了“国家和省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两个支柱及商业性地质一个重要补充”的经营模式,提出了“一年小变、三年中变、五年大变,十年建成全国一流地调院”的战略目标,及时把地质工作的重点向环境地质工作转移,扩大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方面加大投人力度,更好地服务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3年来,通过全院职工的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全院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变,业务技术水平整体上了新的台阶,职工经济收人大幅度增加,职工精神振奋,凝聚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得到顺利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调院步人了良性发展轨道。3年的实践使我们初步认识到,是开发人力资源使我院充满了活力,灿烂的人力资源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下列五个方面就是我院的一个掠影。

(一)生产经营形势喜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简称“三性”)地质工作成绩显著。3年来,我院承担“三性”地质调查项目共25项。其中:基础地质调查5项;环境地质调查研究5项;战略性矿产勘查7项;物探方法应用示范1项。经专家评审,所有项目的各阶段成果合格率100%,共获得设计优秀8项(占47%),野外验收优秀4项(占50%)、最终成果优秀3项(占50%)。农业地质步上一个新台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于2002年3月正式启动。项目部人员坚持科学性与应用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效率的工作、以优秀的设计和优良的成果,获得同行的赞赏和肯定,在全国同类地质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初步树立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地质工作品牌。商业性地质工作快速发展。院下属浙江国土工程勘察公司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开拓业务为重点,不断拓宽经营领域—由承接单一的工民建、交通和传统测绘项目向市政工程、水利工程、房产测绘、土地勘查、地质灾害勘查与施工等诸多领域延伸与扩展。经过3年的努力,公司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现已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营收人由1999年的496万元提高到2002年的1500万元,2002年人均收人达4万元。

(二)行政管理的技术支撑功能不断增强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下,通过积极承担全省矿产资源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地质灾害整治工作,以及参与矿产资源管理的有关专项调查研究,一支新的专业队伍正在健康成长。

(三)经济运行状况令人欢欣鼓舞3年来,浙江省地调院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质量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总量迅速增加。1999年总资产1443万元(包括不良资产97万元)2002年末达2750万元。二是总收人不断提高。1999年总收人1494万元,2002年末达到3727.1万元。三是经济质量显著提高。全院国有资产迅速增值。1999年净资产590万元,2002年末达到827万元。

(四)精神文明建设喜获丰收连续3年被评为杭州市萧山区治安安全单位。

(五)典型事迹不断涌现.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的浙江农业地质调查项目于2002年3月开始正式实施,我院是项目的承担单位。该项目历时3年,总投资4300万元。在工作程序上,采取区域调查为先导,面、片、点结合;在学科结合上,融地学、农学为一体,涉及农业、水利、环保、海洋等领域,使地学延伸了服务领域;在组织措施上,聘请国内有关高级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选择高水平的实验室承担测试任务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处理成图工作,广纳各方面优秀专业人才参与。在成果应用上,直接为浙江农业的科学规划、农产品的结构调整服务,为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农学硕士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学术道德;失范;实证研究;高校教师[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1)06-0046-06

近些年以来,学术道德失范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界内外,尤其是随着高校教师规模的扩大和学术资源竞争程度的加剧,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呈现蔓延趋势。国内外学者就此问题已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不过,相关研究尚有不足:一是对学术道德失范概念认识不清。学界对学术道德失范的称谓不尽相同,术语使用多样化,且存在不同术语混用现象。二是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现有研究多为理论分析和逻辑论证,失范现状描述或从具体案例入手,或仅限于罗列失范行为。三是失范行为类型划分缺乏统一认识和明确分类。那么,应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应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失范?当前失范现状究竟如何?鉴于此,本研究从学术道德失范概念界定出发,提出学术道德失范分析框架,以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数据反映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范围和程度。

一、学术道德失范的内涵及操作性定义

学界对学术道德失范的称谓不尽相同(如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科研不端、学术失范、学术越轨等),反映出学界对学术道德失范内涵及其本质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要厘清学术道德失范的内涵,需分别澄清学术道德和失范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不同学者对学术道德的解释不尽相同。江新华认为“学术道德就是指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审)、学术奖励等活动的整个过程及结果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综合”[1]。这种解释着眼于学术活动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将学术道德界定为处理上述关系的准则与规范。也有学者指出,“所谓学术道德,就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2]。其它的解释还有,“学术道德即是指学术主体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与肯定的,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3]。这两种观点均强调学术道德是学术活动中的行为规范。还有人认为,“学术道德是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人们在学术活动中产生出来用以调节学术活动人员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这需要通过社会舆论、制度规范和学者自我行为约束来实现社会控制目的”[4]。这种解释更强调学术道德是调节学术活动中学术人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现有研究对学术道德的解释在表述上虽不相同,但不存在本质差异,只不过不同学者突出强调的方面不一样。有学者突出其调节领域,有学者强调其规范对象,有学者则更关注其调节方式。在借鉴伦理学中的道德概念和上述界定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学术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维系并发挥作用的,用以规范学术人的学术活动的行为原则与规范的总和。

失范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词汇,国内外学者对其内涵认识不一。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马里•居友(Jean M Guyau)最早对失范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把失范理解为一种有创造力的新生事物,是对僵死观念的一种挑战”,提出“失范是伦理学进步的必然表现”[5](P131-133)。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认为失范是“一种社会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致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境”[6]。美国社会学家墨顿(Robert Merton)对失范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他认为社会失范就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的“失调”或“失衡”状态。可见,涂尔干将失范看作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存在状态(缺乏、含混),墨顿则从社会成员与社会规范的关系出发来理解失范。国内学者朱力指出,“所谓社会失范,一方面是指社会的价值与规范体系产生紊乱而导致功能丧失,无法指导与约束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使整个社会秩序呈现无序化状态;另一方面也是指社会成员违背主导的社会规范的行为”[5](P143)。阎志刚认为,“失范就是指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化时期,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的指导和有效约束,从而出现的社会行为无序、混乱状态,它与社会整合程度紧密相关”[7]。国内学者对“失范”的界定并未超越涂尔干和墨顿,仍然从规范存在状态和成员行为两方面来理解失范。综上,对失范的理解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上,失范指社会规范的缺失、含混、矛盾、不合理或权威性的丧失;在微观层面上,失范指社会团体或个人偏离或违规范的行为。也就是说,失范具有双重含义,从规范自身存在状态上看,它指用以制约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的缺失、含混、矛盾、不合理或丧失权威性的状态;从规范运行状态上看,它指社会成员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各种行为。

可见,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是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以学术道德规范为主体,学术道德失范既指学术道德规范本身的缺失、含混、矛盾、不合理或丧失权威性的状态,也指高校教师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各种行为;以高校教师为主体,学术道德失范主要指高校教师的各种有悖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这里仅分析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行为的失范。

二、调查设计

1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为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设计遵循两个思路展开,一是从失范主体角度,将问题分为两个方面:被调查者个人的失范情况、周围教师的失范情况、被调查者对学术职业整体失范情况的了解和估计。二是从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出发,问题设计也从三个方面展开:教育教学领域的失范、科学研究领域的失范、社会服务领域的失范。数据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基本描述统计分析等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研究样本说明

高校教师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本论文仅选择公立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加随机取样方式,选取11个省(市)的18所高校(“985工程”学校2所,“211工程”学校6所,一般本科院校10所),每所学校调查60名教师(个别规模较小的学校发放问卷40份),每所学校调查对象至少涵盖了三个学科,并尽可能考虑到本校教师的性别、年龄和职称结构。调查于2010年5~7月进行,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853份,有效回收率88.9%。

调查对象中女性占45.5%。平均年龄37.6岁,35岁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的教师比例分别为47.0%、36.6%、14.2%、2.2%。学科分布情况是:哲学(6.8%)、法学(11.4%)、工学(21.2%)、文学(9.0%)、理学(9.6%)、农学(4.9%)、医学(15.9%)、管理学(9.8%)、经济学(1.6%)、历史学(1.5%)、教育学(8.4%)。调查对象的职称结构为:正高级(13.4%)、副高级(32.3%)、中级(40.2%)、初级(9.0%)、未定职称(5.2%)。博士学位获得者占36%,硕士占48.0%,学士占12.9%,其他3.1%。

三、调查结果

就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分类而言,依据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行为类型划分。现有研究有的从学术研究过程角度出发将其分为伪造或篡改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不当署名、一稿多投或多发等;有的从学术工作领域出发将其分为研究过程中的失范、成果发表中的失范、学术评价中的失范;也有学者从失范主体角度出发将其分为个体的失范和集体的失范两种。本研究从高校教师是学术职业从业者,从事高深知识的发现、传播、整合与应用以及高等教育的科研、教学与服务功能两个角度出发,分别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分析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行为的失范。这里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现状的分析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整体上的失范状况;二是不同工作领域的失范状况。

1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整体状况

问卷通过三个方面了解当前高校学术职业伦理失范的整体状况。一是请被调查就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做出判断;二是请被调查就几类失范行为的普遍程度做出判断;三是请被调查者对身边教师的失范情况做出判断。

关于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情况,51.9%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有10.8%的人对此选项的判断是“差”(“比较差”9.4%、“非常差”1.4%)。为考察回答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笔者在问卷另一处设置了一个可与该问题互相验证的问题,“您如何评价目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50.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7.2%的人选择了“比较低”,0.7%的人选择了“非常低”,由此验证了被调查者关于高校教师遵循职业道德情况的回答是真实可信的。

就失范行为的普遍程度来看,笔者列出了常见的几种失范行为,请被调查者判断其普遍程度。26.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教师“一稿两投或多投”的行为“普遍(50%以上)”,32.7%的教师认为该行为“较普遍(20%以上)”;65.9%(“普遍”32.9%、“较普遍”33.0%)的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认为高校教师“论文、课题相互挂名”的行为普遍存在;分别有7.1%、16.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教师“伪造课题申报信息”的行为“普遍”、“较普遍”地存在;7.7%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认真履行教学职责”的行为“普遍(50%以上)”,21.0%的教师认为该行为“较普遍(20%以上)”,两者合计达28.7%。

关于身边教师失范行为的估计,在署名方面,分别有54.6%、36.2%的被调查者表示身边教师有“在他人成果上署名”、“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的行为。在成果发表方面,60.5%的人表示身边教师有“一稿多投或多发”的行为。学术研究方面,分别有37.4%和36.3%的被调查者表示身边教师有“抄袭、剽窃”和“伪造或篡改数据”的行为。就提供虚假信息而言,分别有33.2%、30.0%、29.8%的被调查者表示身边教师有“拔高学历和职称”、“伪造前期成果”、“杜撰参与者”的行为。在学术评价方面,56.7%的被调查者表示身边教师有“向评委打招呼”的行为,35.4%的人表示身边教师有“向评委行贿”的行为。就教育教学来看,分别有48.0%、44.9%的被调查者表示身边教师有“因科研而忽视教学”、“因兼职而忽视教学”的行为,另有47.0%和27.5%的人表示身边教师有“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和“与学生有不当关系”的行为。

2不同工作领域的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状况

这里分别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行为的失范现状。

(1)教育教学领域的失范。对高校教师教育教学领域失范的了解从履行教学责任、师生关系及学生评价方面展开。①履行教学责任方面的失范。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在履行教学责任方面一直遭人诟病。“在教学中,甚至比在科研中有更多的问题,因为教学较少受到科学和学术团体的仔细检查”[8]。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在履行教学责任方面的失范,一方面体现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工作态度上。自科学研究成为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以来,学术界就开始流行科研重于教学的风气。对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的问题,调查中21%的被调查者赞同“对教师而言,重要的是要做好科研,教学过得去就行”,79%的人不认可该观点。这与实践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不甚相符,可能的解释有两种:或者是因为高校教师对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问题存在认识与实践不一致的情况,在认识上,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很重要,但实践中则存在多种轻视甚至忽视教学责任的行为;或者是被调查者没有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按照主流价值观进行填答。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不认真履行教学职责上。北京大学前党委书记王德炳指出,“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有些教师不认真备课,不遵守教学纪律,随意变更教学时间,课堂上信口开河,甚至随意接听电话”[9],这基本可看作中国高校教师的一个缩影。就教师对教学职责的履行情况来看,48.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身边教师曾因科研工作而忽视教学责任,44.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身边教师曾因校外兼职而忽视教学责任,这说明忽视教学责任的现象在教师中较为普遍地存在。在问及“您认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时,73.8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不认真备课,上课敷衍了事”,42.1%的人选择了“随意调课、停课”,16.9%的教师选择了“在课堂上传播不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言论。②师生关系及学生评价方面的失范。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职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关于师生关系和学生评价方面的失范,35.0%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教师“不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44.2%的人表示高校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要求,很少有师生交流”,27.2%的人认为高校教师“把学生当作课题研究的廉价劳动力”,17.8%的人反映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不恰当的个人关系”。从调查数据来看,存在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忽视与学生的交流、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以及与学生保持不恰当关系等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

(2)科研领域的失范。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衡量大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对我国高校教师科研领域失范的分析从科学研究过程、成果发表过程和学术评价过程三个方面展开。①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失范。科学研究过程包括选题、资料搜集与分析、撰写论文或报告等环节,这一过程中常出现的失范行为有捏造或伪造研究数据或相关信息、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注释或参考文献等。当问及“您认为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哪里”时,67.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51.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认为是“未参加创作,在他人成果上署名”的占39.9%,有38.6%的人选择了“篡改他人学术成果”。同时,23.7%的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认为“伪造课题申报信息”行为普遍存在,37.4%的被调查者反映曾发现身边教师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的行为,36.3%的人发现身边教师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参考文献”的行为,另有33.2%和30.0%的人发现身边教师有“在课题申报中拔高学历或职称”和“在课题申报中伪造前期研究成果”的行为。②成果发表过程中的失范。成果发表指作者完成论文、著作等的撰写直至它成为公开出版物面世的整个过程或科研报告撰写完成并送至相关部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常见的失范行为包括一稿两投或多投、在科研成果署名上侵占他人成果、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出版著作过程中的其他失范行为(如违规购买书号等)。这里从一稿两投或多投和成果署名失范来反映学术成果发表领域的失范行为。关于一稿两投或多投,59.3%的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认为这种行为普遍存在,60.5%人表示曾发现身边教师有过这种行为,37.4%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行为是高校教师学术工作中的主要失范行为。关于“论文、课题相互挂名”行为,65.9%的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认为这种行为普遍存在,分别有54.6%和36.2%被调查者表示曾发现身边教师“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和“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③学术评价过程中的失范。在学术评价过程中,各参与主体都存在违背学术道德的失范行为:在教师作为评审者方面,当问及“在贵校的学术评审活动中,您认为所有的专家都称职吗”,13.9%的被调查者认为专家是称职的,64.8%的人认为有的称职,有的不称职,认为不称职的教师占10.5%,10.7%的人表示“不知道”。在问及“贵校专家在学术评审活动中能否做到客观公正”时,24.0%的被调查者给予肯定回答,56.3%的人表示“有的能,有的不能”,6.3%的人给出否定答案,另有13.4%的人表示“不知道”。在教师作为申报者方面,56.7%的教师认为身边同事曾经在职称评审中向评委打招呼,35.4%的教师认为身边同事曾向评委行贿。可见,无论是作为评审者还是申报者,高校教师在学术评价中存在随意选择评委、不能公正评价被评审者、向评审者打招呼或行贿等失范行为。

(3)社会服务领域的失范。 在美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大学中,“服务都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责任”,“教员在服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0]。教师参与的社会服务活动包括介入学校和院系的管理工作、作为同行专家参与学术评价活动、为所在专业学会/协会提供服务、为所在社会或城市的各种团体提供服务、为工业部门提供服务等。

相对于西方国家,社会服务在我国较少受到重视,教师对服务责任的认识也很模糊。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和技术依赖性的增强,高等教育日益走入社会的中心,高校教师也逐渐走出学校围墙而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然而,在高校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兼职活动为社会进步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违学术道德的失范现象。在问卷中,笔者设置了两个方面的问题来反映我国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失范:一是通过分析被调查者对一些观点的看法来了解他们对社会兼职及其与本职工作冲突的态度;二是了解在被调查者看来,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失范行为都有哪些表现。

问卷给出四个与社会服务相关的观点。观点一:“社会兼职能扩大教师的学术影响并带来利益,也能给兼职机构带来利益,是一种双赢的行为”,58.4%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41.6%的人“不赞同”。观点二:“社会兼职会挤占教师的教学、科研时间,进而影响大学教学质量”,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的教师占54.2%,表示“不赞同”人占45.8%。观点三:“社会兼职容易使教师陷入利益集团,从而影响科学研究的客观性”,60%多一点的教师赞同此观点,不到40%的人表示不赞同。观点四:“企业应为产品负责,为其提供鉴定的教师则不应为产品质量负责”,仅有25.3%的问卷回答者对此表示赞同,绝大多数(74.7%)人不赞同这种观点。在问及“您认为教师在服务工作中的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时,36.0%的人选择了“不愿意承担相关服务工作(如学生社团指导)”,50.2%的人选择了“过多承担社会兼职严重影响本职工作”,40.3%的人选择了“因照顾兼职机构利益,丧失独立的学术人格”,50.4%的人选择了“过分关注经济利益,有损教师形象”,24.9%的人选择了“以自身利益为核心选择社会服务工作”,36.1%的人选择了“屈从商业利益,在技术应用中违背科学原则”。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已基本显现出来。被调查者对高校教师遵循职业道德的情况评价较低,对失范行为的普遍性做出了较高估计,对身边教师失范行为的判断和估计也较为严重。

教师是否遵循职业道德及遵循的程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师自身修养程度、所在院校学术氛围、对失范行为的惩戒等。但不能否认的是,缺乏得到一致认可的、统一的学术道德规范是导致今日失范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不能说我们没有规范,问题是现有的规范处于缺失状态。整体上,我国的高校教师职业缺乏像医疗职业《希波克拉底誓言》那样的职业道德准则。在学术研究领域,缺乏一个像《芝加哥手册》那样普遍认可的技术性标准。就教学和服务领域来说,欠缺对高校教师具体工作职责的规定。规范的这种部分真空状态可能导致对某些领域的某类行为、某种职业关系无法起到调节作用,进而造成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无标准可循。在没有规范约束的领域,就形成了一个职业成员可自由行动的规范空隙,就有可能出现失范行为。对于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蔓延,制定完善的、统一的学术道德规范或许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但这至少会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

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究竟有多普遍?对于这个问题,不大可能给出确切的答案而只能大约估计。“历史表明,科学史上的舞弊比人们常常设想的要普遍得多”[11](P67),而且,“舞弊案的数量因研究人员的科研质量控制系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而略有上升”。更重要的是,虽然媒体和期刊披露了一些令人震惊的失范行为,但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11](P70)。虽然很难用数据来确切说明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范围和程度,但至少目前的状况已超出社会公众所能容忍的限度。在访谈中,一位教师在谈到当前的失范现状时说道:“学术领域的失范有点像行政领域的腐败一样,如果全部都揭发出来,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中国学界极有可能是一次颠覆性的打击!”这或许有言过其实之嫌。但从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所招致的多方、持续关注,以及各方针对失范所采取的多种措施来看,已经反映出了失范的严重程度。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问题涉及范围广泛,涵盖高校教师所有工作领域的所有环节。由于科研领域有着较为明确的规范要求,加上科学研究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及其与高等学校及教师自身利益密切关联,科研领域的失范行为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披露,因而也成为当前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重灾区”。失范行为涵盖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课题申请、研究过程、成果发表、学术评价等全过程,失范行为的较普遍存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转型时期社会失范的影响、不合理评价制度的作用、教师自身学术修养问题等。但是,通用标准的缺失,不仅造成各说各话的混乱局面,使教师在学术研究中无章可循,而且使出现的争议无法解决。要想规范教师的学术活动,首先要有一个一致认可的统一标准。因而,制定一个适合于中国情况的通用学术规范标准,是解决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最需要做的,也是较为容易做到的。相比较而言,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领域里欠缺针对高校教师职业活动的明确规范,教师不很清楚自己除了上课之外还应对学生负有什么责任,学生也不知道自己都享有哪些受教育权利;教师对社会服务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外界也不清楚应依据什么来规范教师的社会服务行为。这一方面导致教师对自身职责模糊不清,另一方面使得失范行为难以得到及时处理。后续研究可以针对这两个领域进行更为细致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

[参考文献]

[1] 江新华.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0.

[2] 黄凯.论学术道德(硕士论文)[D].长沙:中南大学图书馆,2002,7.

[3] 李莹.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提升机制的研究(硕士论文)[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2008:9.

[4] 张慧.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研究(硕士论文)[D].重庆:西南大学图书馆,2008:2.

[5] 朱力.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

[6] 刘杰,徐祥运.社会学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77.

[7] 阎志刚.社会转型与转型中的社会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1996(4):91.

[8] [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71.

[9] 王德炳在师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0-08-10]. 省略/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97.

[10][美] 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45.

[11] [美]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M].朱进宁,方玉珍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An Empirical Study on Academic Morality Anomie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Teachers

RONG Hua-gang

(School of Educatio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农学硕士论文范文6

高校教师的有效教学

教学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汉语中“教学”的概念偏重于“教”,因此,在我国教师一直是权威的代表,教学实际是单方面的教师的“教”,这容易导致“一言堂”。而相对于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缺乏教学理论、策略,尽管他们大都具有很高的学历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却难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此外,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且专业门类繁多,分成有文、理、工、农、医等,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受所教科目的影响,要实现有效教学难以提供一条统一的途径。据此,高校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树立高校教师的教学信念

教学信念是深层或内在的信念形态的教学观念,是教师心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学理想,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十分有助于形成有效教学。而实际上许多高校教师尽管在谈到现代教学思想时有许多独到见解,但一旦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又会固守常态,难以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要改变此种现状,要注意将教学观念变革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统一起来[3]。一方面,在理论上要求合理、正确;另一方面,要满足现实条件,有实现的可能性。其中,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教学观念变革是有效树立起高校教师教学信念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观念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由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观向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教学观转变。

二是由教师中心的教学关系观向注重师生交流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转变。

三是由科学主义的教学评价观向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观念转变。

(二)建立教师教学集体,建立起教师的“场”

教师群体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对群体中的教师个体产生影响,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教师群体可以形成具有向心力的 “场”,教师个体在场中能更容易的获取一定的教学思维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是,高校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凸现高校科研价值,因此高校往往容易忽视教学质量在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高校教师主要依靠个人观念来决定自己的教学方式,很少吸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思想等。这容易造成教师个体的教学观念的保守与僵化,因此,在高校中也应建立起适宜的教师教学集体。对于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可由相关学科或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师教学团队,在相互信任、尊重个性、扶持多元化的基础上积极合作探讨教学经验、思想[3]。而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受高校自身条件限制,任课老师数量一般较少,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尝试由相关研究方向的老师组成小组,定期开展研讨工作,总结研究方向最新动态及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将专业知识内化。

(三)注重专业特色,根据自身条件及特点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种类主要有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类,又各自细分了很多的专业方向。在基本教学理念上,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可以遵循,但由于各个专业研究内容、方法的不同,不可能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高校要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根据各专业的自身条件及特点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

1. 科学领域专业的有效教学

对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科学领域的专业,在教学中强调实践、实验或调查工作。教学的重点相对要放在实验教学和实习上。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做到了这一点,大学实验室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各种实习活动也都相应开展。但是随着科学知识的快速增长,原有的实验条件及设备渐渐难以满足需求,许多实验室工作流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支配指导试验学习,学生难以从实验中真正感受到研究的乐趣。基于此,应适当改变教学策略,例如在实验中引入开放性研究、项目设计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兴趣,更深层的研究问题,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团队意识等。

2. 非科学领域专业的有效教学

对于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在教学中多强调思辨、记忆、理解等,虽然也需要一定的调查研究,但实践中往往会采用封闭式教学方式,课程目标重知识、轻情感;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用;课程设置重预设、轻生成;课程评价重结论、轻过程[4]。要提高这些专业的教学有效性,首先应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其次,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在保持原有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前沿的思想,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再次,应改革评价方式,不能仅凭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就给学生的学习结果下定论,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

在高校中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英语中教(teach)和学(learn)指两种不同的活动[5],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实现有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技巧等方面作出努力,而且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高校教学更应如此。高校学生相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于学业、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对教师的观点盲目听从而不能试图发展自己的想法等。国外许多高校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改革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高校也可以尝试引入这一教学理念,将视角由教师转向教学的另一主题――学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力的平衡[6],改变教师传统角色

以往教师的权威被视为理所当然,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力严重失衡,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能力解决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在高校中,有些知识并不具有极强的确定性,教师有可能担心如果不能绝对控制课堂,自己的权威会受到挑战。这样会导致高校课堂成为任课老师的个人舞台,学生的思想容易被禁锢,难以实现个性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因此,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找到权力的平衡点,一方面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一方面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将学生有能力使用的权力转移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自己作出正确的决定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有利于培养出积极、自信、有责任的学习者。

(二)加大课程内容中以问题为中心的结构的比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信息的加工、记忆和提取以及问题解决三方面。高校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为学生提供信息,而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未知的问题。因此,要加大课程内容中以问题为中心的结构的比重,这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通过问题解决习得高级规则,以应用在其他的学习中。在认知心理学中,问题解决也被看作是获得智慧技能的最高成就的主要途径[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又要对学生予以高度关注,引导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要仅仅公布正确结果,因为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已经积淀了相关信息,这时应按照认知的心理特点,逐步启发,提供策略,尽可能使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的具体全过程。

(三)通过制定政策或改变课堂氛围,使学生接受学习的责任

目前我国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工作,而往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一方面会对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忙于应付,一方面又要为工作问题而烦恼,因此需要制定一些政策或改变课堂氛围,使其接受学习的责任。从政策方面来说,可以尝试实施以规定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依靠外部动力的教学方法。例如规定学生必须到课、按时交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遵守校规;对于学习常处于被动状态的学生则凭借外部动力来激发学习,例如可以使用定期的小测验使学生保持学习状态[6]。从改变课堂氛围角度来看,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可以对学生学习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的环境,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中按照自己的需要有效的学习,并进一步对周围的同学产生良性的影响。

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情境即具体教学环境等场组成,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靠场来实现的。大学课堂教学场指一种特殊教学形态和空间,是由构成大学课堂教学的各部分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因传递和交换知识、技能以及情感而产生的,对师生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场具有整体性、开放性、情境性、自组织性、不确定性、创新性等特点,可以产生激励效应、感染效应、调控效应、凝聚效应及“蝴蝶效应”[8]。有效的教学,可以形成强大的课堂教学场,使教学双方都能达到最佳境界。所以,要构建能够促进有效教学的大学课堂教学场,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积极拓宽大学课堂教学场中的知识、技能、情感的来源

在课程内容建构上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及时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同时更要激发场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大学课堂教学场本身能产生各种新的知识、技能,师生间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二)增强场内部各因子间及场与外界间进行知识、技能、情感交流的渠道

这主要表现为对大学教学媒体的正确利用,一方面要利用好现有的大量教学媒体,另外还需要开发新的教学媒体作为补充。但应注意到,对新型教学媒体的应用不能盲目,还应结合课程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否则也可能使多媒体设备成了“翻书机”,使课堂教学成为“放映幻灯片”[9]的过程。

(三)注重交流、合作及对话

对于大学课堂教学场中常规的交流渠道也应十分重视,增强师生间、生生间、学生群体间的课堂交往、合作及对话。课堂教学中大学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主动关爱、信任、尊重学生并与学生有效交流,与学生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传递信息,从而形成融洽关系。

参考文献:

[1] [德]巴把尔・玛提如,安娜・目瓦格,塞利特巴・路斯.让你的教学更精彩――高校教师教学指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2] 柳恒超,许燕,赵会春.国外学生评价教师有效性教学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7(6) .

[3] 孔垂谦,熊卫华.大学教学观念变革的实践基点[J].江苏高教,2005(5).

[4] 罗岩.高师教育学课程目标的建构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教育科学,2007(3).

[5]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8.

[6] [美]玛丽埃伦・韦默著,洪岗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7.

[7] 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