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机械排放新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机械排放新标准范文1
在饮用水标准升级的同时,相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却未能同步提升,仍在沿用2002年的旧版标准。根据旧标准,内地可以作为饮用水源的三类水,其生化需氧量为20毫克/升,仅相当于德国标准中污水处理厂直接排放出来的水质;而按照德国标准,当生化需氧量超过15毫克/升时,表示河水已经遭受严重污染,但在中国内地却被当做最好的一类水。
生化需氧量是衡量水源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由于这条标准偏低,限制了内地饮用水质量达标,尽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早已修订完成,并定于2007年7月1日开始施行,但基于短期内无法实现,又给了五年缓冲期。以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特别在“水立方”游泳馆加设水处理设备,以北京自来水为水源,经水处理设备多道程序处理,才达到奥委会对游泳池的水质标准。
“中国不仅标准落后,现有标准也无法执行。”从事国际贸易并旅居德国10年之久的杨昌(化名)不无忧虑地表示,如果迁延不改,中国大陆的国家标准将丧失公信力。
充满人性关怀的欧洲标准
与中国标准相比,欧洲标准不但对产品技术和产品质量有很高要求,而且非常关注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杨昌的直接感受是,“在很多方面充满了人性关怀。”
这种人性关怀体现在欧洲标准中,最为突出的领域是对婴幼儿健康无条件的关爱。以儿童睡袋和儿童床垫等床上用品为例,2009年10月21日,欧盟设立新的安全标准,要求根据婴幼儿床的尺寸设计和生产床垫,防止床垫被轻易折卷,避免造成身体被卡和窒息等危险;要求婴儿睡袋、棉被、婴儿床保险杠上不能带有绳带、绳圈、小的可拆卸部件或锋利的棱角,防止婴幼儿被缠绕或其他伤害。制定新标准的理由是,据欧洲伤害数据库的分析,2005-2007年,欧盟0-4岁的儿童在儿童床上发生了17000例伤害事故,床上用品比其他儿童产品导致了更多婴幼儿死亡。
“婴幼儿是完全无助的弱势群体,他们不能受到一丝潜在的伤害。”吴洁女士多年从事婴幼儿用品的国际贸易,她说,在欧洲,若因为产品质量出现人命官司,商家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至于中国内地不断发生的婴幼儿毒奶粉事件,更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确实,继“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中国内地奶粉行业遭受“寒冬”,其中市场利润最高的国产婴幼儿奶粉几乎无人问津。为了宝宝的健康,许多中国人被迫去海外采购婴幼儿奶粉,以致一些市场订出每人每日3罐的“限购”额度,限制中国人采购数量,稳定市面上的奶粉供应。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盟在保护婴幼儿方面,可谓无微不至,苛刻到连奶瓶中的添加剂都有严格要求。双酚A(BPA)是一种化学物质,如果添加到塑料中,能让塑料产品变得无色透明、耐用、防摔,因此,被广泛用于矿泉水瓶、太空杯、塑料餐具、婴幼儿奶瓶等产品中。但欧美实验表明BPA会影响人类健康。2011年3月1日,欧盟法令,禁止双酚A(BPA)用于生产婴儿奶瓶,从6月1日起成员国禁止进口此类奶瓶。同时,要求所有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中,BPA允许迁移量不得高于0.6mg/kg。
目前,加拿大、美国与澳大利亚都已禁止儿童用品中使用双酚A,加拿大甚至立法禁止所有含双酚A的产品用于食品包装和奶瓶。但中国仍在沿用1994年颁布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成型品卫生标准》(GB14942-1994),迄今没有针对双酚A提出限定要求,导致国内市场上含有双酚A的PC材料制品畅行无阻。一些企业甚至执行双重标准,出口奶瓶采用环保的PP材料,内销奶瓶甚至利用废旧光盘等PC材料,双酚A和重金属都严重超标。
欧盟国家的玩具安全标准,也被认为是“史上最严格的”。从2011年7月20日起,欧盟规定实施新的玩具安全指令,对特定重金属的限制由8种增加为19种,66种过敏性香料被明确限制,其中55种禁用,11种香料的含量超过0.01%时需标志。该指令还首次禁用致癌、致基因突变、影响生育的化学物质。违反指令的玩具企业,情况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2012年3月3日,欧盟又修订了玩具的镉限值标准,对干燥、易碎、粉状或易弯曲的玩具材料中的镉限值从1.9mg/kg降为1.3mg/kg,对液态或粘性玩具材料中的镉限值从0.5mg/kg降为0.3mg/kg;对可刮去的玩具材料中的镉限值从23mg/kg降为17mg/kg。美国也通过新版玩具安全标准,将玩具表面涂层中铅、镉的限值分别降到了90ppm和60ppm,今年6月12日起强制执行。
欧盟玩具市场约占全球的25%,欧盟市场上80%的玩具系从中国进口。以上新标准提高了中国玩具出口的技术门槛,迫使国内一些塑料玩具企业追加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确保产品达标。
中国企业对欧标爱恨交加
对于欧洲标准,内地企业家爱恨交加。中国输往欧盟的产品,小到铅笔橡皮、农副产品,大到工程机械等重工产品,若不能达到欧洲标准,就无法在欧洲销售。2009年,欧盟加大了对野生牛肝菌中尼古丁含量的检测力度,宣布按0.01mg/Kg限量值进行判定,造成中国大陆实质上停止了对欧盟的牛肝菌贸易,损失惨重。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陆媒体、企业、学者群起指责欧洲以环保为名,对中国大陆输往欧洲的产品实施贸易保护。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叶出口大国,很早就出口到欧洲。欧盟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禁止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320种农药在欧盟市场销售,其中涉及中国正在生产、使用和出口的农药有63种,目前广泛应用于水果、茶叶、蔬菜、谷物等生产中。
2005年8月1日,欧盟再次修改对高毒杀虫剂――硫丹的限量指标,由30PPM降为0.01PPM(0.1毫克/公斤),2007年初正式实施。这相当于把“检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使中国茶叶进入欧盟全面受阻。2006年,欧盟又将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项目从193项增加到210项,2007年欧盟检验标准再次增加10个项目限量,并从2011年10月起,针对中国输欧茶叶采取新的进境口岸检验措施。一时间,中国茶叶对欧出口受到重挫,业内有人认为,“欧洲不产茶叶,没有资格订立这么苛刻的标准,这是不公平的。”但大陆消费者却不买账,直言“欧洲人喝的是茶,我们喝的是农药”。
其实,在WTO框架下,欧盟提高安全环保标准合理合法,这也迫使大陆一些企业主动进行产业升级,迎合欧洲标准。
浙江打火机行业就是一个典型。2006年2月8日,欧盟《儿童防护法规》(CR法规)获得通过,要求打火机必须加装安全锁,以防止儿童意外使用而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这加大了定位中低档的中国打火机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企业退出欧洲市场,也有企业迎难而上,全面提高研发实力,对接欧洲标准。凭借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打火机和多项国际专利,宁波新海电气在2008年收购了欧洲打火机进口商荷兰尤尼莱特公司,直接控制欧洲市场终端销售渠道。
大陆的江铃汽车也是这样。2005年7月,江铃陆风越野车进入欧盟市场,成为当时唯一在欧盟销售的国产车。由于价格优势,首批200辆汽车很快销售一空。但好景不长,当年9月,全德汽车俱乐部对陆风进行碰撞试验,在报告中称陆风车是“20年撞击测试历史中最糟糕的成绩”,陆风车被冠以“夺命车”之名,出口欧盟被迫暂停。
虽然遭受重挫,江铃公司从2006年开始,委托欧盟权威机构重新对陆风车进行安全认证。2009年1月,陆风成为国内首家完成欧标认证的汽车厂家,其SUV产品再次打入欧洲市场。
类似的大陆企业还有不少。他们发现,坚持按照欧盟标准去做产品,一旦达到了欧洲标准,其产品在国内市场比所谓权威机构认证的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也很容易打入其他海外市场。如今,继欧洲市场之后,江铃系列产品还出口中东,北非、中非、南美等海外市场。
高标准压力下的中国产业危机
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凡是鼓励先进生产工艺的生产标准都会受到消费者拥护,而欧洲标准就兼顾实际生产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家电行业为例,1994年欧盟推行制冷电器能耗标志时,市场上几乎没有一种产品能够达到A级水平,但几年以后,欧盟市场上就出现了几百个A级产品。
近年来,欧盟通过不断修订标准,一方面保证欧盟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一方面凭借其主流消费市场的地位,倒逼生产国提升国家标准,升级相关产业,从而间接地满足生产国的消费者对产品环保和安全性的需求。
大陆家电行业就是通过对接欧盟标准,提升全行业的技术竞争力,从而让本国消费者受惠。作为全球家电生产大国,中国仅家用电动洗衣机的产销量在2011年就达到6600万台,出口量超2000万台,但绝大部分是中低端产品,打进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高端产品不足10%。
2011年,欧盟规定家电产品必须达到欧盟最新推出的“A+”,标准才能获准进入欧盟销售。欧盟最新的电器产品性能评级标准分为:A+++、A++、A+等七个等级,并且决定持续提升家电准入标准,预计2015年出口欧盟的家电产品必须达到A++标准,2020年则必须达到目前最高的A+++标准。
为此,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在今年3月19日推出家电产品A+等级认证,比原有国标A级的技术指标提升了4%-20%,全面对接欧盟对家电的A+级评定指标。研究院副院长吴尚杰表示,树立高标准,就是要逼迫家电产品向高端化发展,摆脱中国家电产品低端化的固有形象。
2011年12月14日,欧盟果汁产品标准新规,禁止在纯果汁中添加糖,要求对果浆或果泥果汁中添加的糖或甜味剂进行标示。“对照欧盟标准,中国标准之落后可谓天壤之别。”供职一家国际贸易公司,专门从事果汁贸易的卢岭说,欧盟都开始考虑检测橙汁的含糖量了,中国对农药残留物的限制还是那么宽松。
以多菌灵的残留量为例,美国标准是80ppb以下,欧盟以前的标准是200ppb,澳大利亚标准甚至不超过10ppb,而据中国《食品中多菌灵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要求,柑橘最大残留限量为5mg/kg,换算单位后是5000ppb。
据卢岭介绍,中国大陆饮料企业对进口橙汁的依赖程度很高,目前约有75%的原料来自国外,巴西是中国进口橙汁的第一大国,其次是美国。由于中欧标准上的差距,外商把不符合欧盟标准的果汁大量转往中国,在中国内地合法销售,对本身已很脆弱的中国果汁产业造成更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