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一、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模式传统,方法落后
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有部分高校管理者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仍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其具体表现在:(1)部分管理者缺失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没有顺应时展,进行理念的改革创新,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2)部分高校看到其他学校的改革成绩后,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是盲目跟风,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个性缺失,缺乏创新意识。
2.动力不足,效率不高
由于动力不足,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不高,这同样是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1)部分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动力不足。当前我国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往往来自于教师的职称、学历、科研项目等内容,忽视了高校办学的最初目的。(2)高校教师的创新人才培养动力不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很多高校都是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教学评估的指标,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偏离人才培养的重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不高。
3.途径较少,意识不强
所谓途径较少是指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较少。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基本都是通过研究训练、科技比赛等形式。形式单一,范围有限,故培养效果也有限。而意识不强是指学校与其他高校、企业、单位合作的意识不强。因为大部分学校没有意识到协同的重要性,或是意识到协同的重要性后没有采取相应的协同措施,没有为学生打通更多的人才培养渠道,导致培养创新人才的重担全部落到高校身上,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1.明_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可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首先,学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制订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学校可以抓住“创新”二字,分析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然后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发现、分析与探究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2.增强师生自主能力,奠定人才培养基础
为了给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高校应积极增强师生的自主能力,让教师、学生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方面,学校应改变传统的评估观念与方式,将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以及教学质量作为评估指标,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改革创新。在学生方面,教师应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分析、思考与自主探索,通过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3.加强高校协同创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创新型人才,相关高校应重视并加强协同创新,加强与各单位的协同合作,为人才培养创建多个平台。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协同。共享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2)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在企业的资助下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平台,在平台上引导学生将科研与学习相融合,从而促进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3)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学校人才培养的视野将更加宽阔,学生的思维将更加先进,可以培养出大量高质量人才,从而促进地区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清忠.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5(11):124-127.
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一、“学校、家庭”协同教育的技巧
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不仅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建立家校协同的教育网络,对于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密切家校的联系,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和谐的教育机制不仅仅是一种课堂上的互动,还要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学校和当今的社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迈出一致的步伐。这就对我们学校、教师提出了一种新的挑战。
现在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而这种素质教育在有的地方到最后往往就只是一种口号,学校为孩子减负的同时,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又给孩子增加的更大更重的负担。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就是家长、社会与学校没有构建这种协同教育的观念,以至于不能真正的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定期向家长开课,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学校设立开放日,安排家长来校参观,参加学校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做到每学年安排一次请家长来校进班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课,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学校还应该组织家长代表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提高。只有让家长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校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学校与家庭建立联系制度,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容易收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的效果。“家校联系手册”,“家长学校通讯”等已成为家校联系的有效载体。
家校联系重在沟通,意在改进,把家校联系放在沟通信息、寻找教育良策之上,使学校教育同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还应落实家庭访问制度,确实做到对孩子深切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不同类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中国有句古话叫因材施教,所以我们要把从家长那得来的,有关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的教育体系,从而得到更显著的教育效果。
二、“学校、社会”协同教育的技巧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光靠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监督是不够充分的,我们应该把教育的深度及广度放任于整个社会,社会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小学生社会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根据现代大教育理论,国民教育体系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教育文化主体和设施对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活动,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者。相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社会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社会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强调个性化的教育观和社会实践教育体验,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对青少年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小学生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第一,是整合对青少年的社会影响的需要。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快速变动的社会环境,使青少年面临着太多的社会影响源。必须通过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来整合和主导这些影响源,使他们朝着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方向发展。第二,是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需要。发展社会教育,有助于使青少年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道德学习兴趣,提高道德践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作用会越来越大。社会教育担负着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和成长榜样等责任。第三,是改善学习的需要。过去我们对学习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忽略了包括社会认知的学习、社会经验的学习、社会情感的学习等等社会学习。心理学家早就讲过,一个人如果没有社会兴趣,他是很庸俗的。第四,是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需要。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学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脱节,学科之间的知识构不成联系,学生缺乏整合运用的机会等等,都需要由社会教育来配套和补充。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是一个关系青少年成长、造福民族未来的崇高事业。各级政府和社会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展的前列,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精神,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做出实效,做出影响,牵动全社会,进而推动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做出新贡献。
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教育部在2012年3月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指导思想。在2013年工作要点再次强调了这一方面。由此可以说明,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我国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高校及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促进两者之间相互关系,进而推进继续教育、创新继续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积极促进校企联盟,推进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协同创新说明
(一)协同创新的生成
提出于19世纪的协同创新主要思想是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受此思想的影响,于20世纪,美国高校在办学中引入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并制定了人才培养机制,其在二战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美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增强了美国高校的科研能力,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培养和任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如建立研究中心、实验室等,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培养了较多人才,并且直接任用于企业,不仅提升高校教学水平,还促进了企业发展。在看到外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办学成果的情况下,我国也更加注重校企联盟,尤其是在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近些年间。总之,协同创新思想的灌输,有利于打破传统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促使高校、企业双赢。
(二)协同创新的说明
学术界对于协同创新的概述,采用美国研究员彼得?葛洛的解释,即有自我激励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态,合作实现共同目标。基于此,可以说协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分的配合,才能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在继续学教育方面,高校与企业作为协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创新协同,合理规划和调整继续教育方方面面,才能使继续教育真正得到创新、优化,提升继续教育的作用,为企业、社会、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协同创新视角下继续教育校企联盟
(一)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协调创新框架分析
1.协同创新的理论支撑框架
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创新理论是指组织内部主体之间的协同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各个主体共同进行、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在此理论问世后,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了教育工作。我国2012年启动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就是基于此理论展开的,希望通过营造经济环境、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等,推进政产学研,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基础。在我国政府确定协同创新理论应用价值的情况下,协同创新理论应当在继续教育校企联盟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也就是基于学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利益诉求,综合分析继续教育目的、环节、内容、手段等相关方面,从协同创新角度来确定继续教育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而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协同创新理论框架,为优化调整校企联盟的继续教育做铺垫。
2.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平台架构
理论上来说,继续教育校企联盟是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协同组建新型的“政产学研”一体化的继续教育平台。由此可以说明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平台构架主要是构建师资库、课程体系、实训基地等,同时还得到较多企业或机构单位的支撑,以使继续教育规范、合理、科学地落实,培养综合型人才。
3.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协同创新的主体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协同创新主体,主要有:
政府,被视为协调主体,主要负责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或学习型组织等相关政策的制度,促进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各种教育教学机构能够积极推行成人教育、终生教育等,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意识等,从而促进我国良好发展。
高校,被视为实施主体,主要是了解人才市场情况及企业人才需求,合理的调整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从而科学、合理的教育受教育者,提升受教育者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等,促使其可以在适合的岗位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社会发展、乃至于国家发展。
企业,被视为受教主体。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员工是受教主体,在政策的指导和协调下,在学校的教学下,积极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并加强训练,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相关技能、素质,成为企业、社会需要的优秀员工。
(二)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推进
如何推进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呢?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及自身对这方面情况的了解,认为应当实施以下措施来推进。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作为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协同创新的主体,是推进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中坚力量之一。为此,政府一定要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为实现继续教育校企联盟铺路。为此,政府应当规范、完善成人教育立法。使政府相关机构及企业专家、优秀教师成为督促继续教育的指导委员会成员。另外,政府还要根据继续教育校企联盟搭建情况,适当颁布优惠政策,适当地调整企业员工工资比例、颁布税收政策等,推动继续教育发展。
2.加快高校教育改革
在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继续教育校企联盟,高校应当注意加强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也就是根据企业员工实际情况及知识需求,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相关方面予以革新,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基于新课程要求及企业员工知识需求,科学调整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层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实践活动的添加,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对企业员工进行全面培养。
3.加强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应用
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23-01
项目名称:省级课题《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的互动对接课例研究》项目编号:CXLX13_397;主持人:陆秀秀。
在高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发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影响着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人从接受学校教育开始到走上工作岗位,人生大于1/6左右的实践是在学校度过的。 由此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了个体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社会教育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下的,作为一种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竟然有着“未成年人的教育与社会关系不大”的观念。 以下我会依据前人的观点进行陈述构想的缘起。
一、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无可厚非,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之间可能有着层层递进的关联,但绝不是兼容并进的,教育的宗旨和理想层面主要的是关注个体的整体发展,学校教育的功能却不在于此,学校教育需要调和好分配、监管、学术-职业功能,学校教育的宗旨与普及成就有关,这是根本上的差别,既然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普遍的差别,又有着分属的关联,那么如何能够将他们做到兼容并进呢?此时,我们应该看到社会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在知识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可以扩展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和特长”,社会发展多元文化的介入,社会教育模式多样丰富,渗入到了生活中每个角落,如若将社会教育的庞大催化剂加入到教育与学校教育中,那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短期或长期的问题,就能在兼容并进的基础上得到缓解。从宏观来看,赫曼•哈肯认为“协同系统就是需要将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形成协同效应,这样两个系统工程的干扰功能就能够慢慢削弱,优势功能能够卓有成效” 这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与合作有着决定性的启示,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中提出,人类发展的几个关键性因素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提出“四系统观”,认为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美国学前教育学家艾斯萨提出了儿童发展的同心圆理论,也论证了学校与社区与家庭教育三者必须密切协同运作,才能有助于儿童积极地成长与发展。不管是协同论,生态系统观或是同心圆理论,都给予了教育合作论新的启示,必须在个体学习成长过程中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结合运用,才能促进全面的发展。
二、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对接理论缘起
对于学校与社会音乐教育互动对接的构想,缘起于笔者对以上教育合作论,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兼容并进的思考,由此又延伸思考了分属于学校与社会教育当下的,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产生了具体去分析两者存在着何种关系、其合作又能带来怎样的价值与意义的动力。关于学校中音乐课程的创新构想,笔者认为要将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进行互动对接与合作,就需要将音乐作为一门专业,以专业性的教学进入学校音乐课堂,这样才能做到互相融合互相补充。安托尔茨关于公立学校新型音乐教学法就有着这样的新构想,他觉得理应将“课程中的音乐”理解成“音乐中的课程”;由于社会时代的不断变迁,欧洲教育界曾形成了一个公开透明的发展倾向:“各种教学样式和发展趋势迅速交替,不同的教学构想相互竞争”,无论国内外,学校与社会的艺术教学形式大相径庭,这也引起了学者的思考与深入研究,探究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何在一种合理的匹配和调和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进步;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欧洲音乐教育的教学形式进入一个反传统的挑战时代,艾格布莱希特在《把音乐从科学种解放出来》一文中提出了“学校教材使思维愚笨化”的观念,让教育界学者们有的大跌眼镜有的据理力争,丰富的理论构想、多样化教育思潮的绽放总能收获芬芳,人们再一次发现了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弊病和改革方向,并在此时代,艾伦福特要求的“学校音乐的非学校化”和伊万•伊里希提出的“社会的非学校化”,都充斥着传统教育教学的观点,并形成了相悖论的理论观点,问题的出现和矛盾的日渐突出,最终形成了各类相关于学校音乐教学与社会性音乐教学的理论研究文献与著作,使得笔者兴趣颇高想要深入了解和研究。
我国学校、社会音乐教育在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不能避免两者具有局限性,如何能够让两者之间的局限和问题减少呢?那就是学校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与对接,两者建立起合作的关系,才能够使优缺点互补,断层搭接,尽量减少问题的存在,从而达到优势最大化,教学全面化,合作规范化,全方位的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希望笔者的构想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为音乐教育的研究领域奉献自己微薄而不足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2期
[2]详见中央文明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1
[3]These Distinctions are original to Mark Holmes,”the secondary school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ety,”p.16-25
[4]杨雄,刘程.《教育合作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P6
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高校协同机制 大学生创业 自主创业 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03-02
在2014年颁布的《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在2014―2017年,全国范围内都应该引领大学生创业走向一个崭新的高度,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将创新教育引入到自身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对毕业生开展适当的创业培训,将创业创新教学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这说明了国家已经把创业教育作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1 高校协同机制的理念和应用
高校协同机制一般是指教育部提出的高校和政府进行协同创新的概念,是属于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协同机制的目标中,应该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各种企业和政府机关的合作,从而探索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高校创业协作模式。一般来说,高校创业教育和政府机关的协同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必要性。
一是,高校和政府机关的协作有利于整合大学生在校园里所接受到的各种教育和能力,使其向更加有利于就业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高校和政府机关的创业写作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和社会上的一些资源创造出一些在学校难以实现的成果。
二是,在高校中进行的创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和毕业之后高校学生所要面对的创业问题有着不同的情况,和政府机关的协作发展可以让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认识社会创业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在真正的创业过程中对某些问题有更加充分的准备。
政府机关和高校的协同机制开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政策用于开展相关的创业支持活动,比如政府和高校之间的主动合作和人才引流,政府转变服务职能的发展方式,制定各种各样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这些都是高校和政府实现协作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的高校和政府协作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我们的协作模式和写作经验会有进一步的提高,会逐渐减少与世界先进模式的差距。
2 目前高校协同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机制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
虽然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发展就业教育的重点之一,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尚且出于试水阶段,创业教育的很多地方都不完善,没有一个良好的师资体系和完善的教学目标,所以创业教育还没有实现其普遍性。
2.2 一些创业支持机制难以得到落实
在高校与政府协同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性的优惠中,有一些和金融相关的政策往往很难得到实施,究其原因是金融方面的政策可能涉及当地的一些利益,比如小额贷款的资质审核就相当严格,从某方面来说,这保障了创业的质量,但是对某些在校生来说却成为了创业难以得到发展的阻碍,针对在校生的创业支持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包括一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支持政策在内的优惠都无法包括在校的创业大学生,在校创业的资源支持相对来说比较缺乏。
2.3 目前关于创业的培训与大学生的专业衔接不紧密
针对大学生的相关创业需求,政府开展了一定的培训课程作为衔接和创业的教育。但是这些教育往往都和大学生真正的创业需求关系比较小,学生对这方面的需求旺盛,但是不管是学校还是政府在这方面的对接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高校教师没有这方面的社会经验,政府开设的课程又无法和大学生真正结合,在这种时候一般需要一个完善的创业模拟平台来将相关的经验和知识统筹到一个模拟创业的平台之上,凭借这个平台的特点进行演练,从而尽量避免在创业当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政策的缺失,也正说明了创业在我国的高校当中还没有真正成为一种文化,只有当我国的各种创业机制完善之后,这种创业相关的文化才算是真正形成。
3 创新性的高校协同机制在当前形势下的具体优化策略
3.1 针对当前高校协同机制出现的问题进行机制的相关优化
优秀的高校协同机制要以政府作为联通各个机构的基本点,以高校的创业教育为核心,将各大企业和研究所的资源进行整合统筹,政府发挥的主导作用可以有效地完善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政策支持,帮助大学生筛选合适的创业项目,尽可能地降低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成本,在大学生创业途中给予支持,引导其他机构参与,逐渐形成各机构之间相互配合,促进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完善体系。
3.2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金融支持
在大学生创业遇到的相关问题当中,最大的就是资金筹措方面的问题,由于大学生本身缺少相关的财政能力,所以需要政府在高校和社会组织之间搭桥牵线,设立专项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或者为大学生在校创业提供各种便利和条件,放宽小额贷款担保的相关要求等,甚至政府可以仿效国外对创业的做法,设立大学生创业债券,以股权或者债券的方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的资金。另外,在金融支持方面政府可以引导一些成功的创业团队对大学的创业进行一定的支持,还可以引导天使投资人或者众筹基金对有潜力的项目进行相关投资。
3.3 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培训基地
大学生创业孵化培训基地应该是由高校和政府共同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一般都建立在郊区或者距离市区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所以在校大学生的相关创业实践并不方便,也就是说要建立适合于高校在校生的创业孵化基地,学校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可以让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甚至在高校内部建立小型的创业孵化基地。如很多大学现在都设立了创业学院,这就有利于在校学生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发展。
3.4 进行创业培训
开展创业培训,要求政府和高校进行协调,从政府方面看,需要将现金的创业培训资源引进到高校中,从高校方面看,将高校中有关管理的理论与社会相融合,两者相辅相成。现阶段创业培训体系主要存在于各级政府中,政府进行创业培训能更好地将培训资源进行整合。高校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政府的创业培训体系投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培养一批有才能、有潜质的学生,指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产学创”一体化发展。
3.5 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咨询平台
现阶段有关创业实践服务咨询平台的创新思想,主要是由英美等国成立的“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国内的政府也可以借鉴英美的模式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咨询平台。服务咨询平台首先需要将一些企业家与创业家聘请进来担任咨询与帮扶顾问,主要通过网络平台为创业的大学生们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借鉴英美模式的同时,也需要按照国内的实际情况建立生态创业系统,给创业者提供资源、阳光政策以及营养,在降低创业成本与风险的过程中,提高创业者的积极性。
4 结语
高校协同机制推动着社会、政府与高校三方面的发展,逐渐培养了一部分有才能与潜力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实践者,上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协同机制的影响,只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方面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创业者自己去进行实践,开拓未来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莉.基于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5(1):15-19.
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一 、提高认识,精心安排
学校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各级政府关于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溺水造成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学生预防溺水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我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落实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本地过去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精心安排今年预防溺水教育的各项活动,形成工作方案,并传达至各班级和每个学生家长,并及时召开动员会议。
二、开展活动,注重实效
一直以来,我校把防溺水教育工作作为安全教育的日常工作,形成浓郁的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氛围。各班级教育活动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富有特色,效果显著。
1、加强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教育。
我校利用电子显示频滚动播放“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宣传知识、张贴宣传标语。要求家长做到“四知”、学生“六不”等防溺水的知识。
利用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黑板报、通过看视频等宣传防溺水基本常识为主题,向学生宣传防止溺水的基本常识;明确要求学生不准无家长或老师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准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或玩水。做到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教育性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
各班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收集整理有关预防溺水的知识材料,有针对性地开好线上、线下“防溺水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学校也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把做到珍爱生命远离危险的意识和技能根植于学生脑海。
2、落实制度,强化安全防范的管理措施。
结合农村留守子女较多的实际,和网课对学生监管有限的问题,我校都把网课阶段的学生考勤和在校期间考勤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或班级教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点名,一旦发现学生缺课,必须及时通知家长和学校,迅速查明原因,严防学生外出,及时遏制溺水等安全事故发生。
3、家校协同,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合力。
通过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和班级微信平台,开展经常性的家校互动活动,让学生家长了解预防溺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同时让学生家长学习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