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66-02

1 前言

国防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是增强当代高校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最有效途径。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在这些法规中明确规定:国防教育,其目的是增强国防观念,关心国防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局势变得日益复杂,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就必须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高等学府,更应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2 国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防教育能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是学生一个非常重要学习时期。开展以爱国主义、军事训练为核心的国防教育,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思想觉悟。通过每年一次特别是新生开学时的军事训练,让他们真正学到军人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不畏各种困难和艰险的工作作风。通过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全面又深刻地学习理解当前国家在国防政策、军队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在思想上能更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防教育能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军事训练。军事训练主要是对一些队列、简单的军事技能、军事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军事训练期间,紧张和艰苦、苦与累、伤与痛、汗水与泪水时刻会陪伴学生,但正因为有这些持续而又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学生的身体才能练得更结实。虽然在训练中很多学生晒黑了、练瘦了、碰伤了、累哭了,但他们的身体更棒了,体质更好了。

国防教育能培养高校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 通过一些调查,中国高校25%左右的在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军事教育和训练,磨砺的是一种超强的“自觉性”和“强制性”。有时在训练中所进行的超强度军事技能和体能训练达到近似实战的体能和技能要求,可以让大学生在极端艰苦复杂的实战环境条件下进行磨练。通过军事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能不断让大学生的知识、智能、技能和心理等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3 高校国防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当前,在一些高校中,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和国防意识存在弱化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防教育中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

思想重视程度不高,国防教育难深入 从目前全国高校的国防教育来看,高校都能把国防教育课列为学生必修课,开设率达到100%。但是,国防教育的不足依然存在,主要就是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国防教育难以更深入。由于长期身处和平环境,整个社会特别是高校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重要性紧迫感明显不足,在思想认识上有些偏差,认为国防教育是军队的事,教育好与坏也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在学校进行国防教育只是走走形式,随便应付过去就可以了。特别是少数高校的领导干部对国防教育和训练的认识更是不足,重视程度非常低,认为国防教育对学校的发展也没有多大帮助,对个人发展更是作用不多,造成学校的一些部门和单位缺乏组织国防教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他们当中有些人国防意识不强,不太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更不愿组织学生更多地参与国防教育。

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效果难改善 目前,高校中进行国防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没有更多的形式和内容相互配合。不少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工作时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往往是上面催一下、下面动一下,迎接检查紧一下的状态,临时性和短期性的特点非常明显。对军事训练的专项任务也是一种被动的依赖,更多是委托军队来完成军训任务,而高校参与进去的不是很多。还有些高校在国防教育方面存在挂空档的现象,对国防教育时间上不经常,人员上不普及,内容上不全面,方式上不灵活,规章制度不健全,追求一种短、平、快的任务完成式。有不少单位在国防教育的方法手段上习惯于上课教育、图片展示、广播宣传等传统方式,而对上下互动式、军地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创新运用不足,特别是在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方式手段开展国防教育不够普遍。最终,造成国防教育的质量非常低,学生的国防观念树得不牢,国防意识没有树立,国防知识没有掌握。

教育力量不够,教育经费偏低 师资力量和教育经费是确保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国防教育也不例外,没有一定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经费,就难以完成好国防教育,更谈不上确保国防教育的质量。从当前高校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有的学校有专业的国防教育教师,但其国防教育业务不精,有一定知名度的讲师还比较少,很多教师年龄偏大;有的学校没有专业教师,更谈不上有中坚教学力量。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很多高校投入明显不够,导致很多国防教育和军事活动无法开展。在《国防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防教育的经费要纳入各级单位的财政预算,但不少单位明显没有执行,要么执行了但降低经费标准,对一些国防教育的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的保障难以确保国防教育和军事活动的正常实施。现在,很多高校的国防教育只能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军训,如队列训练站军姿、停止间转法、三大步法、唱唱歌、演演讲等。

4 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思考

思想深化,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认识是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培养天之骄子的地方,高校要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要提高国防素质的高度上来认识,要认识到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国防意识的强与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强弱和民族生存之道。大学生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弱,则民族衰。尤其是在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军梦的道路上,高校更应站在党和国家、民族的高度来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国防素质,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历史重任。

内容优化,突出重点 国防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形势、国防法制、国防科技和军事技能等,是一个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内政到外交、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体系,内容非常丰富,学科非常齐全,空间十分广泛。高校进行国防教育时要注意内容优化,突出重点。要根据国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紧跟时代主题,贴近学生实际,从当前的形势任务出发,结合当今时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国防教育的内容。重点加强国防常识和军事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适当拓展国防军事日活动,同时把国防教育的有关内容注意渗透到大学的相关学科教学中去,更加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形式多元,方法灵活 要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高校在国防教育中必须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灵活不断地进行教育。要坚持经常与随机、全面与重点、理论与军事相结合。

一是主题教育。紧紧抓住国防教育这个主题,利用高校主课堂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形势与任务、军事理论等主题内容教育。

二是渗透教育,也就是把国防教育的有关内容融于高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之中,通过活动来达到国防精神的渗透。比如发挥学生组织、团委、班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国防知识竞赛、读经典军事书、升旗、唱国歌、观看革命战争片、为烈士扫墓、军民共建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国防意识。

三是专题教育。学校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军队发展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当前最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适时地进行一些诸如专题讨论、演讲辩论、教育讲座,使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更为系统连贯。

四是随机教育。即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随机性的国防教育,要注意发挥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几个基地的作用,让大学生时时处处接受国防教育。

五是校园文化教育。这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和活动方式。通过校园国防文化的熏陶,对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有着导向、调适辐射、凝聚等作用。它能把国防意识教育贯穿于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之中,比如板报宣传和社团活动等,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机制健全,严格规范 健全的机制、严格规范的国防教育制度是国防教育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保证。高校必须建立起健全、严格、规范及行之有效的国防教育机制。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1.1高校领导不够重视,机构不够健全

虽然国家从各方面强调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国防教育状况并不乐观.各大高校虽然能够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都没有成立独立的校武装部.笔者调查了渭南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这些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基本都是挂靠在学生处或保卫处.由此看来,很多高校新生军训、毕业生预征兵、冬季入伍等工作都由其他部门来兼做.由于没有专门的国防教育教学机构,很多院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只是简单地完成每年一度的新生军事技能训练任务,很少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国防教育活动,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2国防教育理论教学流于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应开设36学时.有些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这项工作,仅仅作为其他部门的一项附属工作.大多数高校采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官穿插讲解,或请部队工作人员做报告的形式进行教学.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致使理论教学流于形式,涉及面窄,知识容量小.国防教育在理论层面上达不到相应的高度,自然学生的国防意识也难以进一步提高.

1.3教师队伍亟待加强

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大多来源于部队退役军人,这部分教师在实践训练方面经验丰富,但在专业素质、理论素质方面都亟待提高.许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由辅导员、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历史学教师等兼任,这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又不具备实践训练方面的经验,使得教学内容停留于理论层面,从而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的尴尬局面.

1.4国防教育科研工作相对滞后

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军事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学历水平有限,对教师的后期培训也相对滞后,导致国防教育科研工作停滞不前,大多数教师仅仅上好课就很艰难了,科研工作自然是难以企及.

二、高校国防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2.1在教育内容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把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高水平的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它能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纯、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所以国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以及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国防教育工作要通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充分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在日常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中也要通过参观、演讲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是要把国防教育和预征兵工作相结合.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提高兵员素质的要求,全国各大高校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预征兵工作.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进一步优化兵员结构,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基层指挥军官队伍建设,增强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各高校征兵部门和就业部门应该强强联手,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入伍的优惠政策,将预征兵和就业挂钩,积极鼓励毕业生为国效力.同时,要利用军事理论课教学这个强大阵地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国防教育方面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保家卫国.

三是要把在高校进行的国防教育同冬季征兵相结合.响应国家政策,最终要体现在每年冬季入伍的数目上.调查知,目前南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数目相对高于北方高校,但各大高校最终入伍的学生数量还是极其有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高校在毕业生离校后,没有建立一个预征兵学生的跟踪调查系统,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联系巩固在校时的教育成果,致使学生离校后处于放任状态,并最终影响入伍.因此,各高校应建立预征兵学生跟踪系统,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并督促学生冬季及时入伍.

2.2在教育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把国防教育同舆论媒介宣传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各高校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把国防教育宣传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建立校园联通网、印制国防教育手册、开设板报专栏、定期广播等媒介向学生介绍军事科技动态,进行持久性的宣传,使学生在课余之际也能了解国内国外军事科技状况;同时利用各类重大纪念日办专栏、专刊,联系实际,进行重点教育,大力宣传国家相关政策,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军事政策、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二是要把军事理论教学和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目前,由于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军事理论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由专职教师授课.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集中授课模式,即在新生入学之初,军事训练和理论授课穿行.笔者认为这种穿行的国防教育模式是可取的.军事技能训练侧重于增强学生的吃苦意识、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在此基础上,军事理论课教师趁热打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通过播放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国防建设与动员、电子对抗、国际军事热点争议等视频、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也可发动军事爱好者或退役后入学的大学生交流讨论军队生活、入伍体验等.军事理论课教师应形式多样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达到高效国防教育的目的.国防教育活动是高等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挥着其他教育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国防教育基地不同于军事技能训练和理论教学,这些基地往往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感,对学生的冲击力比较大,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集中训练结束后,各高校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等,还可以在新生中开展军歌比赛、国防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征文比赛、国防教育知识辩论赛、国防教育摄影比赛等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军事研究专家为学生举行国防教育讲座等.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大学生将从不同侧面接触并深入了解国防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是要把军事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相结合.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的两大支柱,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由于很多学校没有成立独立的武装部门和军事理论教研室,军事理论课程的组织尚显滞后,更谈不上国防教育科研工作.缺少了科研带动的国防教育达不到高水平国防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上多下功夫,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兼职教师走出去,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习,鼓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多在科研上下功夫.通过各种活动的探索,最终要完成对广大高校学生进行国防理论灌输、国防技能培养、国防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任务.

三、结语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素质内涵;大学生

国防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径。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不显著。

一、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瓶颈

1.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我国对各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有所偏差、目标不明确不统一,从而使得开展国防教育的活动缺乏计划、缺乏目标,不能有步骤由程序的合理实施,更没有让国防教育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统的体现出来.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进,也妨碍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了解和认知,让这些学生成为有历史责任感,有社会内涵的新一代希望的使命又从何谈起呢。

2.国防教育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根据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各地高等院校中,任职国防教育课程及工作的教师队伍并不健全,很多高校的国防课程老师一般是应届毕业国防教育专业研究生、退伍军人或者外聘的老师,甚至有其他专业的老师来兼授国防课程的现象。也就是说,我国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相当的薄弱,极致缺乏相应教育人才。在这种专业人士缺乏,编制又不及时不落实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育水平落后,根本无法保证学生汲取知识,这也严总影响了国防教育事业的前进和深远发展。

3.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意识薄弱

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为“90后”,作为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的一代,他们衣食无忧,习惯了慵懒的生活,这一时代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对国防都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意识,除了在电视、电脑上看到的革命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以外,他们对战争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对于历史变革和战争时期的苦难更不能感同身受,因此,现在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极其薄弱,甚至为零。因此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视显然不够,更不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现时代国防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1.提高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力宣传

所谓的国防并不是一部分人的国防,而是我国全体公民的国防。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在校大学生更要在国防教育上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肩膀上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正式的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认知是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在传扬中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以及全民的国防思想,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国防后备人才。

2.扩建并完善国防师资力队伍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老师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所以高校首要应当强化教师的国防意识,扩建并完善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才能在教育影响学生。各大院校要积极配合国防教育事业的进步个发展,应科学规划学校的课程,增加国防教育课程内容,在院校所组织的校内或社会各种活动的基础上,积极设立和开展国防教育,从而强化大学生的基本国防观念和意识。想要达政治过硬、专业成熟的专职师资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进展顺利的重中之重。

3.教学中要不断拓展延续国防教育

就如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国防教育也是一种需要代代相传的教育。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并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从入校到升年级到毕业,老师应对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的国防教育工作做出整体完善的规划,并参照当前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国家、国际局势,紧跟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步伐,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做一个科学的准备和计划,以保证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国防教育的延续性。同时,要注意多元化发展进步,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去吸引、引导大学生们对国防教育的认可。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国防教育质量

现代技术的发展应积极有效地运用在国防教育过程中。于国防教育的宣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多数民众以及大学生必不可少交流工具,也是公众获得知识和最新信息的首要渠道。借助各式各样的平台,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交流交谈,让国防教育称为一种随之随地的教育。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

军事理论及军事技能训练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加强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军事理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没有专业的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师队伍,是无法达到国防教育应有的教学效果和目的的。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军事和文化素质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对加强国防教育、加大军事理论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9日公布施行。其中提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高等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国家根据需要选送地方和部门的负责人到有关军事院校接受培训,学习和掌握履行领导职责所必需的国防知识。”因此在高职高专进行国防教育是当前形势和培养大学生素质迫切所需的。

二、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现状

(一)国防教育机构设置不全,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高薇薇。对30家陕西省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有17所高职院校不设置国防教育领导小组,仅在军训时,其工作交由军训的具体负责部门监管;只有3.3%的院校成立了专门的人民武装部,直接管理其下属部门――军事教研室;46.6%的院校由保卫处负责学院的国防教育管理工作;10%的则是由学生处负责;3.3%的院校由团委负责,其余36.6%的院校则是由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国防教育工作。因此缺乏具体的机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军事理论教学的人才培养。

(二)军事理论课列为高校必修课时间短

高职高专院校过去一般不设军事理论教研室,军事理论课纳入学校必修课时间非常短,不少学校只是用人学教育时的单纯的军事训练来替代,根本没有重视军事理论教师人才的培养,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军事理论教师人才严重缺乏的现象。

(三)军事理论教师的学历、职称不合理

目前在高职高专从事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师一般均来源于部队退伍或转业军人,因为各种原因,多数教师的学历是在大专及大专学历以下,因此不具备高校教师任职资格,更无法达到中高级职称的评审条件。

三、加强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领导层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领导层国防观念和执法意识的强弱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关键。因此领导层要认真学习《国防教育法》,增强国防意识,提高执法观念。明确学校国防教育在人才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这样,高校国防教育的普及与加强才能得到实施,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才会得到重视与建设。

(二)成立军事理论教研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国防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因此需要成立军事理论教育的专业机构,引进及培养一批专业的教师作为国防教育普及的力量,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维护以国家领土安全、国家发展稳定和尊严等的国家根本利益的正确观点,深化爱国主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

(三)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从目前高职高专的现状分析来看,短期内培养大批的专职教师可能性不大。因此军事理论教育可以兼职为主,同时组织学校的专职军事教师参加一些国防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经常进行业务学习,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不断提高理论和学术水平。

(四)培养合格的专职教师

由于军事理论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高专中从事军事理论教育人员,一般是退伍或转业军人。而获取高校教师资格,必须具备本科学历,通过《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考试,以及通过面试试讲。因此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获取本科及以上学历。另一方面,运用“一对一”的方式,即一位资深的教授或副教授对一位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顺利通过面试试讲。从而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五)学校培养与军队培养相结合

军队院校可向地方院校输送国防教育教师,也就是说可依从部队的力量,引进军事理论教师。但军队院校向地方高职高专输送的国防教育教师毕竟有限,且具有不稳定性,教育部由此加强了地方高校对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以解决地方院校国防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少年强,则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在人的素质,根基在青少年的教育培养。高校是培养国家建设发展人才的主要基地,在校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理论、科学文化、道德品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军训是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具体落实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和措施。通过军训,可以增强大学生捍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信念,培养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军训工作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军训工作的规律,创新军训工作的新途径,使军训工作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军训在国防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入学第一门课程--军训,自1985年设立以来,在锻炼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要素。 在军训期间通过教官的言传身教,讲爱国主义精神的例子,用英雄的人格去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拥护党的领导,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传递给青年学子,把绿色军营积淀形成的正能量输送给广大学生,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二)增强大学生集体观念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成长的环境比较优越,但是从小由于生长环境所限,导致自我意识较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教育,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而军训需要大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接受训练,军训中严格的规定和严峻的身体心理考验,使他们学会分享、关怀和感恩,通过团队整体表现评比,可以激发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在物质生活条件充分满足人们需要的今天,大学生接受挫折的能力和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低于上一代人,往往一件看似简单的社会活动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在大学生中开展军训,可以通过严格的体能训练,锻炼学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任何成功的获得都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同样当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必须要有不抛弃、不放弃、不气馁的坚韧精神,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建立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当前高校军训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早已进入90后大学生为主的新时代,这个全新的群体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独立性强,而面对困难挫折抵抗力又很差。由于受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国防观念淡薄,加上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大,表现更为突出。目前在国内高校开展的国防意识培养主要通过安全教育和军训,但实际效果堪忧。主要体现在:

(一)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效性较差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新生开学,用2-3周时间在校内集中进行军训的模式。虽然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能够达到国防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军训结束后,学生马上进入正常的校园生活,在经历了紧张而严酷的军训生活后,心理急需释放压抑的情绪对自己不再严格要求,因而军训期间培养的良好习惯难于持续养成。这反映了短期军训培训的效果不显著,难以形成长久有效的行为素养,学生难以以此为基础进而从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国防意识。

(二)军训内容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兴趣

军训的主要内容就是站军姿,队列训练,内务整理等这种单一的训练内容,没有提升学生的军事素养和国防安全意识,没有实现通过军训来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这一训练目的,使大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由于大学生所进行的军训方式和内容,已经不适应军训工作发展的要求和世界军事发展的新形势,因此,军训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差。

(三)对参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干预偏少

学生在集中军训过程中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对军训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大学生参加军事技能训练,由于生活环境差、身体能量消耗多、行为约束严和心理承受力大,随之思想和心理状态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军训过程中出现故意缺训、装病逃训、开假医疗证明申请免训、或磨洋工、消极训练等问题。然而,目前军训组织者对这些变化规律掌握尚不完备,不能根据不同军训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和心理疏导工作,因人制宜地安排教学和训练。

(四)缺乏应有重视及长效有利的保障?w系

目前,不少高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性,不能站在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高度 来看待学生军训工作,把学生军训当作一项“软指标”。 因此,许多院校对于军训各环节缺乏统筹安排,没有把学生军训纳入正式教学计划,未能按照军训大纲要求加强军事学科建设,改进军事教学手段,完善训练教学设施。学生军训沦为一种形式主义,走走过场,应付了事。

三、高校军训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一)丰富校园国防教育活动,让军训成果具有长效性

高校军训实践一致表明:通过军训,学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生活作风上有很大的进步。然而,如在军训后得不到巩固,其作用会逐渐淡化或消失。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不断宣传军训理念来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学习生活,定期开展讲座,举办寝室内务比赛,军事技能比赛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国防安全观念,让军训成果具有长效性。

(二)改进军训内容,增加学生兴趣

当今社会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单一,思维活跃是当代大学生的特性,单一的军事训练科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兴趣,因此高校除了开展传统的队列比赛、内务整理以及军体拳表演等科目外,还可以根据情况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诸如野外生存、定向运动、军事体育和战术训练等既有内涵又有趣味的军事项目。新的军训内容设计也让传统军训考核不再单一和形式化,可以针对训练课目进行多项目考核。不但激发学生们参与军训的热情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军事素养。

(三)加强军训组织领导工作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一、道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1.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有待改善

高等教育一直要求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在大学教育中,学校教育基本关注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品德的养成,二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但是在具体培养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重心还是要落在学生才能的培养上,因为这是由供需和考察条件决定的。社会在接纳毕业生时,为适应单位的发展,必然要优先看学生的能力,而对学生品德的考察还是不完整、片面的,以至于很多学生毕业后才被发现有性格孤僻、偏激等心理障碍,遇事没有坚定的信仰作为支撑,容易冲动。因此,高等教育有必要改善这种现状,加强德育工作。

2.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国防思维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黄岩岛事件、风波这些事件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在这些事件中,学生是最容易受到感染和影响的。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当抓住时机进行必要的、正确的思想引导,把无序的爱国热情引领到有序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利用好机会推进学习、工作,避免出现“亲者痛、仇者快”的不良后果。

笔者认为,相比如何临时应对事件而言,更重要的是思考危机过后应怎样进一步推进工作。加强国防教育,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教师自身努力提升水平,管理者努力办学。

二、国防教育是高教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从军训看逐渐流于形式的国防教育

长期以来,军训作为高校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是高校迎接学生的第一面旗。军训让经历过的学生体会到纪律、集体的概念。但是,笔者认为,仅靠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很难让学生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有真正的国防意识、爱国意识。并且,相对于几年的高等教育过程,如此短暂的十天半月的军训,实际的影响也确实有限。

国防教育不应仅仅是军训,军训也只是漫长高校生活中加强集体荣誉感、培养爱国情操的一种短期方式。国防教育并非鼓励学生奔向疆场,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危机感、荣誉感、责任感。只要让这种危机感、荣誉感、责任感渗入高等教育,对于渐渐改变浮躁的社会心态就会多一份力量。

2.师资是推进国防德育的关键

德育不仅对于学生,对于高校管理者、高校教师也同样如此。面对网络时代海量的信息冲击,坚定信心信仰、坚持职业操守,以一颗爱国的心进行工作学习,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对于高等教育管理者、教师来说,一样也需要定期进行国防教育。平时在学校内营造积极向上、爱国爱家的气氛,是高等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言传不如身教,教师有高尚的道德、坚定的信仰,学生们才能满怀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心境,不断攀登,提升自身能力。

三、比较中日德育的差别

日本人充满纪律性与服从性举世皆知,其创造性则从铺天盖地的高科技产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国内通过关系解决问题的现实,山寨、抄袭、知识产权保护等现状,不禁让我们对国内德育的效果产生忧虑。

近日来的各种冲突,让笔者不禁要比较双方德育教育的差别。有学者提出,很多日本人认为日本没有德育教育。这自然是不确切的说法,日本也有道德教育的课程,但是采取的是隐性的思想渗透方式。与日本看不见的道德教育相比,中国是看得见的道德教育。

在日本,中小学就要求文学性的教材要挖掘道德教育价值;数理学科则要通过归纳推理等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态度,提高道德判断的能力。这些具体内容在日本是否落实暂且不论,但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中,这些要求确实不太多见。

在我国,国内的道德教育如同上文提到的军训一样,大多具有短期性性,期望一次留下深刻印象。在课堂上灌输并要求学生记住内容,而在生活学习高度自主化的高校中,学生对于思想道德课程的重视可想而知。

四、改善高教德育工作的几条建议

1.在思想政治课程之外开拓德育课程的范围

高校学生在脱离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后,在高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在中学时期加强了。因此,除了规范的、明确的、有计划安排的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传授道德知识的显性教育外,学校还应采取非正式化的、潜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传授。比如,借助其他学科渗透道德教育。

2.高校教师的培训是改善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日本中小学所推行的隐性教育,即在日常课程中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由教师潜移默化地传播道德规范。笔者认为,这同样适用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人认为,高校学生多数已经成年,对说教式的道德灌输接受力很弱,甚至有抵触。笔者认为,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传输,将获得完全不同的效果。

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显著提高了,对教师的培训也相应复杂。笔者认为,在国防视角下看此问题,应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取其长处。对于高校来说,首先,可以通过组织高校骨干教师赴先进国家学习,并以点带面,将教育精神代代相传。其次,将学习取得的成果落实为党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先以单个学院为试点,成熟后推广全校。再次,将学生对教师的德育考评加入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最终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3.家庭与学校结合推进德育工作

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很多学生出现了道德滑坡问题,除了向父母要钱,很少跟家里通话。这固然有地域的隔离、进入新环境产生的迷惑感等因素,但是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不畅,也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不良影响。现在高校的辅导员制度,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一个辅导员需要解决几百个学生的沟通问题,任务未免过于繁重。因此,笔者建议以学校、院系团委为抓手,通过各系、班的团委来加强学生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分担辅导员的工作量,最终能更加精细化地工作,完成基层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任恒,杜宴会,边宝团.论大学生德育教育低下的原因及对策[J].科教纵横,2008,(9).

[2]李振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1).

[3]余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J].法制与社会,2009,(3).

[4]王丽荣.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J].比较教育研究,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