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德育教育现状

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范文1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品德;现状;服务意识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德育建设现状

独立学院是高校大众化教育扩招的产物,独立学院的生源主要是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的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实施降低分数的方式录取的学生,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导致成绩不理想,又不想复读的高中毕业生;大部分是因为高中阶段学习不认真,基础不扎实,又想读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独生子女。这部分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弱;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分析判断能力弱;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依赖性强,独立操作能力弱。在思想品德、认识方面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存在个别的价值认同差异。具体表现简单归纳如下:

1.有爱国热情,但是不屑于具体行动。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从小生活成长的环境舒适安逸,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优越,衣食无忧,没有吃苦受累的经历,成长过程一帆风顺,因此,考虑问题时的想法比较简单。他们有一定的爱国热情,但不明确爱国的含义,更不能投身到实际的行动中去,普遍认为爱国就是要做大事情、干大事业,不屑于从身边小事做起。例如:作为学生当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学习,但是很多人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不能将完成学业与投身祖国建设相结合,不理解或不认同学习其实就是学生爱国的一种体现。

2.政治立场明确,但思想浮躁,易于受到蛊惑。独立学院学生相对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是考虑问题比较片面,不能很好地利用辩证唯物法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他们能够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极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蛊惑。随着互联网在大学校园里面的普及,成了学生信息来源的主渠道,但由于网络信息自身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导致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受限,上面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特别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刊登的信息严重失实,针对国内个别现象大肆渲染,贬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鼓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优越性等等,这对很多刚通过高考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特别是思维活跃的三本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蛊惑。

3.思想品德方面言行不一,趋于功利化。独立学院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家庭教育较为严格,父母为使子女赢在起跑线上,从小要求较高,让他们接受各式各样的文体特长培训。接受的培训大多是快餐式的速成教育,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很少涉及人格、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传授,使他们从小便产生了重技能轻德育的观念,在是非曲直面前,他们有见义勇为的想法,但是要充分考虑见义勇为的行动成本;他们尊重国家、集体利益,但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实惠,功利性日趋严重。

4.诚信与感恩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富足,诚实守信的美德却渐渐地被人们给淡化了,高校诚信缺失尤为严重。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发生在独立学院,知名高校也不乏其中。教授造假、研究生论文抄袭、本科生考试作弊、助学贷款不还等现象时常见诸报端。从教授到在校大学生都想不劳而获,诚信意识缺失严重,值得我们进行反思。伴随着诚信意识的下滑,感恩意识也出现滑坡。特别是部分从小生活富足的独立学院学生,在他们的观念里面,什么都是他们所应该得的,父母的养育之恩被看作是父母应尽的义务,父母既然生下我们,就应该承担起养育我们的义务;教师的教育之恩被看作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学校既然收了学费,教师就应该给我们提供教育。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基础,也会失去立业之基,感恩教育也日渐成为高校德育建设的软肋。

二、将服务意识引入高校德育建设

本文所阐述的服务意识是基于服务概念提出的,高等院校的实质就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只不过作为高校所提供的服务与一般意义上的服务有所不同。高校所提供服务有两层意思:一是为高校学生提供知识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高校所提供的这一服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或者生产生活技能;二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意识,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本文将重点阐述第二种服务,即服务意识,将服务意识引入到高校的德育建设中。

2010年在“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杨玉良院士指出教师“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因为教师的品行素养、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特别是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从学前班到大学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个人品德会直接或间接地映射到学生身上。高校作为青少年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尤为重要,他们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为大学生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力发挥的方向。高校教师品德高低,决定了高校教师的服务意识高低,高校教师如果缺乏服务意识,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作为高校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和困惑由专业教师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由学院的各个职能部门来负责,可以理解为学业上的服务由专任教师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由各职能部门提供。因此,服务意识贯穿于高校育人的整个过程中,它在高校校园应该受到重视。

高校教师的服务意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形成。本文在前面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德育现状中提到过,他们很多人对于教师的教育之恩是没有丝毫意识的,因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书,没有育人环节。很多年轻的专业课教师甚至将育人、思想道德建设看作是辅导员的任务,与自己不想干,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这样的教师势必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高校的德育建设。如果我们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能够加以引导,以身示范,将教育人性化,真正使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将我们的教学看作是一种服务,让学生体验到高校教师育人服务的魅力,那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平时穿着极其朴素,经常会被人看成是学校里的老工人。不止一次,季先生被来报到的新学生叫住,替他们看行李。季先生每次都原地不动地替他们看守行李,有时候会一看两小时。自然,这些学生两三天以后就会在北大的迎新会上,看见季羡林校长坐在主席台上,让他们惊讶不已,这对他们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通过类似这样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服务意识在德育建设中的重要性,真正大师的学生或者是与大师接触过的一些学生,他们的人品、修养与学习态度,与一般的学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大师的养成与自身的文化修养、品德是离不开的,将这种“大师的服务意识”带到教书育人过程中,效果要胜过许多堂专门的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

此外,高校各职能部门的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在高校德育建设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都是在校园内进行的,在校园内的各种事务处理,学生都要直接面对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因此各职能部门在接待来访学生时的服务意识至关重要。高校学生大部分都是有素质的,不会无缘无故去各职能部门无理取闹,只有当他们真正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才会去各职能部门去办理相关事务。很多职能部门的教职员工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看心情办事、遇到学生事务相互推诿,学生遇此种事情多了,便会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至于用同样的方式接人待物,“回报”社会。所以,高校德育建设离不开高校职能部门教职员工服务意识的增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因此将服务意识引入高校德育建设势在必行。

面对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现象严重的现实状况,加强全民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我国的高校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级人才培养机构,培养出来的青年能否合格、是否可靠,与高校的德育建设密不可分,因此高校德育建设任重而道远。

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战略明确提出,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及党重视的重要问题。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观念直接影响着国家、民族等发展,本文主要对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

1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是相对积极、开化、进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必然成为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而取代,相对于工业文明,其是人、自然、社会统一和谐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具体方面,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等共同形成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目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与高校日渐重视生态文明素质有着直接关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高校忽视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是改造人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学习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认知,之后改进自身的行为。社会成员生态文明素质的普及及实现,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进行整合,结合教育、管理去实现。生态文明素质的普及是关系到每一位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对高校而言,具有重要的引导责任,而对管理而言,高校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共同配合支撑。高校是社会文明的宣传阵地及重要的诞生地,因此在社会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中,高校需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技术支持、精神引导及示范引领三个功能指导学生,加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将绿色思维渗入学生教育中,从而体现思想的号召力。高校在进行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中时,需要不断的努力探索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模式及先进技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实。

1.2管理不严格,重理论,轻实践

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开始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并因此进行了较多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然而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而并未指导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力度较小。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其自制力较差,需要科学引导,然而受到较多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仍然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教育,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能彻底执行。高校并未调查、观察学生的日常非法行为,同时高校亦缺乏监督行为,导致大学师生行为习惯养成较为冷漠,同时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常出现不文明行为。

1.3课堂方式单一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启发、引导受教育对象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大学师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自觉培养生态道德,引导大学生养成合理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行为。生态文明教育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并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及行为。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国内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方式较为单一,同时途径有限,学生在接受理论引导的时候,缺乏感性认知生态文明的能力,学习积极性较低,导致生态文明教育效果不明显。

2.改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需要帮助学生生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高校在教育中应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及资源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进行不断的探索,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足点,不断扩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2.1完善教育体系,丰富课程内容

生态文明教育为综合性教学学科,同时包含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同时包含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等,因此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同时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高校在对课程体系进行设置时,需要坚持科学完善,不断创新。例如复旦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就将“生命环境与生命关怀”作为一个模块,对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理论及公共卫生等学科资源进行整合。

2.2完善选聘、培养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尽量聘用优秀生态环境科学专业教师授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对教师进行培养,可尽量将枯燥的理论性课程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课程,将爱护环境等融入课堂中,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3丰富教育内容

在建立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同时,高校需要将社会变化作为依据,从而对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势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完善,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要求。

2.4增加教育手段,建造良好氛围

高校同时可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废纸回收、大学生文明论坛、校园环保大使评选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高校可通过网络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宣传,通过设置网站等,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义务感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姜树萍,赵宇燕,苗建峰,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索[J].2011,(4).

[1]孙德菁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探析[J].科技视界,2013,(10).

? i h ?]? @?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参考文献:

[1]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核心――兼谈改进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路径 梁文明 谢华 《高教论坛》 2005年06期

[2]传统教学模式与情景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秦国际 周甲文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02期

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范文3

Abstract: In the new century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changing queitly in various fields and on different levels. While facing new challenges, it calls for new requirements as well.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ducation as well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achieving educational goals. Therefore, we should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continue to reform and innovat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关键词: 高职体育;现状;发展;终身教育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tus;development;life-long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81-02

0引言

随着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利地推动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特点。由于各专业特点的不同,对所培养的学生具备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同。

1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不论是从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1 高职体育教育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总目标是由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而决定的,而不是停留在原有中专的体育教育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2 高职体育教育发展情况教学紊乱,包括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在调查中发现,有42.8%的学校不能很好的执行体育教学大纲,有9.5%的学校体育教材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表现在教学观念与方法的严重滞后,教学观念与方法折射出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而在现在的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片面追求课的负荷强度来刺激学生的体质增强传统的教学观念,也使用“以教师为中心”“传习式”“灌输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大而杂”,什么都学,什么都上,无规律无计划,一学期下来,老师不知给学生上了什么,学生也不知学了多少;教学方式和方法枯燥僵化,体育课程乐趣化是高职体育课程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自觉接受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然而现在的高职体育课即使有些学校已经实行了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分项目上课,但仍然遵循职业体育培养的教学模式,脱离现实,轻视基本运动技术的提高与应用,片面注重让学生掌握新难动作,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及健身目的。

1.3 高职体育教育缺乏保障领导不重视,只讲德育、智育的发展,忽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学院特别是那些刚刚升格上来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所花经费过少,因而场地、设备不齐备。还有,体育教师的业务提高与知识更新也得不到重视,学校的体育管理工作没有一套激励机制,不能调动高职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制约高职体育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原因。

1.4 体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失衡体育课沦为“配课”科目的现象目前仍相当普遍。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仅仅是技术演示,谈不上学术研究。受传统的竞技教学模式影响,技能、技术的教学始终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理论课课时少,学生的体育健身实践始终是简单的模仿式学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生根本无法以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实施体育健身,“终身体育”变成了毕业后的“终结体育”。

2改革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对策

2.1 加强高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大学体育教学应该把以片面追求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习,转变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要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

2.2 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高素质人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需要,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较多的四维空间;既要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文化层次。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把培养终身体育健康习惯作为目标。高职体育应该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和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的实施,特别是适宜职业需要的体能项目,使学生掌握一项能够形成专长的健身技能,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让体育不仅在课中,而且在生活中。

2.3 高职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应多样化特别要加强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休闲类(国际交谊舞、形体舞蹈、健身操)等体育项目的一般技能学习,使学生增强运动兴趣,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改革后的教学应向学生进行以增强健身知识技能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健身的知识技能,形成健身的习惯。体育教学须从以下方面深化改革:更新教学方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坚持推广健身知识、传播健身技能方法、形成健身习惯、培养锻炼能力、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培养体育爱好、提高健身文化素质,全面加强健身学、体育卫生保健学教学。高职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因此要本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教学内容、对象及教学措施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和探索教学的内在规律,使高职体育课教学做到:①普遍性――具有体育共性,能广泛适用于全民健身、终生体育教学法。②实际性――针对高职体育本身的属性,形成指导和预测体育过程的最适用、最关键的教学法。③特殊性――针对专业特点符合学生从事社会工作需要的应用能力方面的教学法。④结构性――课堂教学层次组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法。

2.4 突出高职体育特点必须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大学体育观。认清体育在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按照未来社会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终身体育的原则,调整当前体育目标模式,并与各科教育目标及课内外教育目标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教育。未来的高职体育的功能除了它的基本内容和任务外,还应在保障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和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充分考虑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差异性。如适合课内开展的武术、散步、跑步、体操、三大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还有一些新潮、时尚运动如攀岩、定向运动、滑船、潜水等。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此外,要因时因地制宜。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论

3.1 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发展应突显职业特征。高职院校的体育从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同样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与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有着相同之处,但它也势必带有高职教育的特点――明确的职业指向性,从而形成培养合格高职学生的学校特点。

3.2 在终身教育理论中,基础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已有知识的传递。而是终身学习者的培养。因此,高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通过增进健康的能力培养。形成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在高职体育教育过程中。应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把“育体育心”、“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高职体育改革。结合素质教育改进体育教学,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要有健康的体魄,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学会和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指导终身锻炼,终身受益,迎接21 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2]浙江省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D].

[3]高职体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

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范文4

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建议岗位培训是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办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由于高校自身体制的问题,加之存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教师岗位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发挥应有作用。大学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重要的,新晋外语教师如何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应对自如,完全在于岗位培训模式的实效性和可行性。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中的问题已是各大高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应给以足够重视,为高校外语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做出贡献。

一、高校外语教师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课程,对任课教师素质要求必然严格。《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英语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足见师资退伍建设的重要性。目前,高校外语教师现状主要有以下表现。

1.师资类型单一。由于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师资力量不可扩大,新晋的缺乏经验的外语教师不断增多,绝大多数都是应届毕业生,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年龄结构上趋于同一,难以满足外语教育对任课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2.师范教育缺失。从近几年申请高校教师资格的试讲成绩来看,获得A级别资格证书的人相对较少,获得D级资格证书的人相对较多,且占有绝大比例。从这一现象不难看出来,新晋外语教师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不具备在高等院校任课的能力和水平,难以胜任高校外语教师这一岗位。

3.工作量大。高等院校不同专业基本都要设置英语课程,英语专业组中的每位教师每周都有超过5节课时,有时更多。对于初登讲台的教师来说,这样的工作量是繁重的,一时难以准确找到岗位定位。

4.漠视职业发展规划。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任教初期是教师找准职业定位,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碰撞时期。为了实现最终的职业理想,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岗位培训中应重视职业发展规划,但是现实却与之相反,培养出来的教师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二、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反思

由于生源不断增多,加之教学科研需求不断提高,高校每年都要聘请一批外语教师。根据一些机构不完全统计,这些新入职的教师尽管有着博士、硕士等高学历,却没有基本的任课经验。对于新晋英语教师来说,只有经过一定时期岗位培训才能具备任课资质,拥有学识、文化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目前,外语教师岗位培训的方式主要包括开设课程、讲座等,这些方式是高校对新晋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的一种直接灌输。尽管在培养端正思想的教研人员上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其中存在不少弊端,如第一段内容所示。由此可见,培训期间不能一味采用这些方式,除了端正教师思想还要考虑其他方面。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有着两方面目标:一是,帮助教师快速融入大学教学环境,了解任教学校的文化氛围;二是,增强新晋教师自信心,帮助其在讲台上站稳脚跟,面对讲台下的底气十足。由于岗位培训的体制问题,这样的一种岗位培训模式的直接结果就是为了考证而学习,为了得到证书不得不死记硬背,教条主义泛滥。当他们拿着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教师资质证书去各大高校任教时,发现除了一些临时组成的“课程讨论组”以供他们参与、学习外,并没有其他方式可以用来促进自我发展,而且一些讨论也非常形式化。

对于一些新晋外语教师而言,由于刚从专业院校毕业,即使拥有较高的学历、文化,一一掌握了岗位培训重点内容。但是回到学校,站上讲台,对一些教学方法技巧、理论仍然存有疑惑,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与技巧涉猎的少,不够深入,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考虑欠缺。另外,受到学校教学体制的影响,外语教师岗位培训漏洞百出,高校不能为外语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些教师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自身发展。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教师岗位培训工作逐渐受到重视,教育机构加大了此方面的投入力度,一些弊端得以改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外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弊端。

三、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建议

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策略应针对新晋教师特点和其所处环境来设定,创新与变革培训手段和内容,才能对新入岗位的外语教师进行有效培训,帮助其掌握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技巧,为其答疑解祸。

第一,聘请有资质的教师担任岗位培训的讲师,他们不一定是有学识的资深教授,只要能够胜任讲师这一岗位,将枯燥的培训课弄得生动有趣,摆脱灌输式培训方式即可。

第二,聘请学校内的管理者来授课,能够清楚明白地向学生教授学校的文化、制度和规范,让新来的外语教师快速融入本校教学环境。

第三,聘请学校内的教学先进人士为新晋教师进行培训,和他们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帮助其掌握更多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四,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出于提高外语教师岗位培训交过考虑,要求讲师结合新晋教师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连同自身的实战经验整合在一起,灵活运用举例法、情景再现等方法,使新晋教师在讲师的正确引导和辅助下熟练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五,灵活运用培训方法和内容。由于对新晋外语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对象属于成人,且是高级知识分子,教条主义的培训方式并不是他们所喜爱的,应灵活采用一些授课方法,多多设置一些讨论环节,让他们共同探讨重点及有争议的问题,弥补经验上的不足,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环境。

第六,精心设置培训计划。外语教师岗位培训作为一项人力资源活动,需要精心制定培训计划,计划中要考虑该校的师资力量培养目标、学科建设规划、课程设置及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以此为依据设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以便受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网络化、全球化,外国文化逐渐深入到普通人生活之中,外语学习也成为了高校教学中一门重要学科。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基本现状基础上借钱国外对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的趋势、经验和方法,也可将岗位培训与科研结合起来,寻求形式上的创新,为高校输出更多具有资质的任课教师。

参考文献:

[1]高云峰,李小光.近十年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文献评析[J].外语界,2007,(0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5).

[3]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6.

[4]白益民.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4.

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英语教学 课堂改革 教学现状

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在制定教学大纲、选编教材、课堂教学及考核测试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考虑高职英语教育特色,按高等教育的层次和要求来组织教学,体现理论教育为技术应用服务,培养出符合高职特色的职业或技术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如何将高职英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以便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是高职英语教师需要认真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从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与现实背离现象严重,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普遍不足。本人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生源方面。高职学生英语入学成绩低,基础弱。很多学生的词汇量相当匮乏,仅能识记几百个词汇,严重影响了他们应用能力和其他技能的提高。相当多的学生在发音和语法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2.考核方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总的来说还是应试教育。学校把英语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跟教学质量挂钩。这种重考试轻实践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往往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考试以过关为目的。

3.具体教学方面。长期以来,高职专业英语教育的单一化,即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学仍然以课堂、书本和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教授词汇、语法等,普遍缺乏将各种教学法综合的能力。这种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师—学生互动效果的产生。

4.教材方面。目前,高职英语教材的数目和种类比以往增加了许多,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教材,如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等系列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技能的培养,内容也新颖有趣,实用性强。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仍然偏难。

二、对高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为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合格职业技术人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们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采取具体措施来实现这一点。

2.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能否实现从传统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资源如此发达,我们可以加以利用来丰富英语课堂教学,使之更具有形象性、现场感和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层次教学的采用。“分层次”其实与“因材施教”同义,即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高职学生的生源种类多,英语基础差异大,普通教学模式常常是基础好的“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吃不了”,这时采取一锅端的方式就不行了,因此必须因材施教。而且,学生的专业不同,老师授课时侧重点也应有所改变。

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偏向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偏向对专业术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4.英语的实践练习的加强。简单地解释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思。课堂教学就是理论,而课下的具体应用就是实践。具体要做到:一是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专业实践中的英语实践练习。如旅游专业的可以参加外国游客的导游实践;外贸专业的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相关涉外实践活动。二是构建英语学习的校园环境,如英语沙龙、英语角等。

5.现代考评理念的确立和多元化考核标准的运用。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现代考评理念。考试内容要全面,应重视对学生全面语言技能的考核,避免纯知识性的考核。毕竟,语言是要用来使用的。其次,成绩的考评要多元化,考试形式应包括口试与笔试、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考场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等多种方式。可考虑取消现有的以等级考试论英雄的考核制度,逐渐推行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单项分级考核和综合文化素养考核制度。

三、相关配套措施的设立与完善

1.加大硬件设施的设立与完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在当今的教学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谁看轻或是忽略多媒体的作用,谁就会付出代价。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相当多的高职院校都存在设备老化、不足的现象。因此,硬件设施的设立与完善是刻不容缓的,甚至可以说,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2.实现教学进度与学生实际接受、识记能力的协调。在当今的高职院校中,往往存在着对老师教学进度的要求。这样一来,老师为了赶进度,往往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个劲地往下进行新课。然而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学生往往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里。而这一点正是老师和领导不太重视的方面,长此以往,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觉得英语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两方面兼顾,既要注重教学进度,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更新,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识记能力,不要搞冒进、突击。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职业院校的声誉和学生素质,关系着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现代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进行教学改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J].职业教育研究,2005.

[2]戴立黎,邱瑞年.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3]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范文6

论文摘要:成人高校教育质量始终是困扰成人高等教育的一大问题。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的生存、发展和利益。如何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质量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完善成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则是保持成人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成人教育质量提高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因素

1.对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目的不明确。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部分大专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部分本科大学生就业后因工作所学与专业不符,而必须进修新的专业的必修途径,但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简单的认为“成人高等教育不如普通高等教育”,忽视了办好成人教育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或多或少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因素,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

2.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陈旧,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自1958年成人高校建立以来,其办学模式基本上沿用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只是在时间上做了一些调整,其目标依然以追求学历文凭为主要任务,教学和管理均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这就造成办学模式与成人教育的特点和性质错位,背离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

3.成人教育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人们普遍认为,成人高校要比普通高校档次低,因此在教师招聘和教师教学质量上把关不严,造成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偷工减料。除此之外,又因缺乏相应的教学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导致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影响了教学质量。

4.成人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成人高校也因设备陈旧,资金有限,导致不能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的正常发展。

5.成人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目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的仍然是“注入式”教育,但由于成人教育大多数生源都是在职职工,依然采用这种教育形式就显得形式单一,不利于成人教育的继续发展。

二、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相关对策

1.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珠规律,增加弹性学习制度。因成人教育对象复杂,大部分学员来自基层,企业性质有民营、国营、私营,对时间的管理比较严格,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有些人根本不能按时来上课,这势必会造成成人教育质量的下降。针对这一特殊规律,建议在成人教育的体制中,增加弹性学习制度,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确实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2.办出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成人高等教育除继续承担部分学历教育的任务以外,还应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当增加新的专业和新的课程,做到按需施教。成人教育不能只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的一种补充,而是要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更要成为普通高校学生毕业工作后接受新知识的另一种必然途径。

3.调整对成人教育的投资,适度改善成人教育的办学条件。教育领导机构除要适当考虑增加对成人教育的资金投入,还应鼓励成人高校与企业或行业建立新兴科技产业研究,转化科研成果,多方筹集办学资金。此外,学校也应不断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增加教学设备,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4.优化成人教育课程体系。根据目前企业或行业的发展现状,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要进行适度调整,最终形成成人教育自身特有的课程体系,使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除了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外,还要更多地设置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课程,理顺课程配置,确保骨干课程配置到位,使学员所学知识能跟上行业发展的现状。

5.加强成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更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教师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投入到行业的建设中来。

6.建立完善有效的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利用电脑网络等工具,有效的建立成人教育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做到学习有指导、有面授、有辅导答疑、有实验实习、有作业、有考试考查、使每一环节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及时获得较为全面的教学过程信息,找差距,明思路,出对策,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总之,我们应不断研究成人教育的现状,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能合理的融入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之中,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应有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