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范文1
[关键词]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093-03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有序推进,烟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挑战。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和尝试“立足行业实际、适应形势需要、满足员工需求”的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新方法、新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载体,才能不断提高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我们只有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善于解决“主要矛盾”,努力做到把“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拓展工作空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 烟草企业“5+1”模式的基本概念阐述
所谓烟草企业“5+1”工作模式,是指在烟草企业员工中开展理想信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安全法制和岗位技能五个方面系统教育的同时,开展“亲情服务”活动,并将六者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一定的活动载体,打造若干平台,系统实施全面、科学、合理的教育与管理实践活动,以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烟草企业“5+1”工作模式是我们长期在基层从事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形势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载体和方法。它将日常工作中的几项工作或几个工作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重新安排、布置,突出重点,实现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实践证明,将原来各个“点”上的工作内容整合到“面”上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活动效果。这种工作模式,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实现资源整合。此前,在我们基层烟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一般都是“想到哪”就“做到哪”,没有计划性,更不具备系统性。开展教育活动也往往是结合某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或重大节日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两个教育活动之间彼此没有联系、没有互补,更没有良性互动。因此,活动是开展的很多,资源消耗也很大,人、财、力的投入也比较多,但是效果却不明显。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单枪匹马”的作战,不能形成合力,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我们“5+1”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则不同,它整合了各类活动资源,加以系统化、科学化的实施,让员工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接受业务素质教育和岗位技能教育。这类教育模式,逻辑性强、针对性强、连续性好、整体效果好,促进员工系统接受教育,全面提升素质。
二是激活教育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载体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因素。载体就是“纽带”,是此岸通往彼岸的“桥梁”。我们此前开展的诸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一直都在探寻载体创新,都在寻求新的载体,以期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但是,由于内容没有整合,内容是零散和琐碎的,所以载体创新就比较难实现。加之,单一的教育内容不具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载体条件。而基于“5+1”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活动,不仅整合了多项教育内容,而且拓展了教育空间和领域,实现了宽领域、多门类、广角度、深层次的对接与互动。诸如此类有计划的整合,可以达成“有步骤的实施”的计划。而且,教育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教育活动的“舞台”可以更加宽阔,教育活动的场面可以更加宏大。无论是理想信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安全法制和岗位技能,还是亲情服务的内容都可以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协同开展。因此,我们认为所谓“5+1”模式可以激活烟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搭建新平台,实现新跨越。
2 烟草企业实施“5+1”模式必要性的多维度解读
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观念落后、方法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大而空”、“虚华不实”,思想教育活动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不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三是不能与企业员工的思想产生共鸣,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形势逼着我们要探索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基于“5+1”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我们认为该模式的不断完善、深化和推广,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第一是行业发展维度:顺应烟草企业发展的主流。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烟草专门局局长姜成康在国家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年会上也指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行业实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把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烟草行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对消费者负责,为国家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我国既进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又进入了矛盾凸显期。所以,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类问题不断交会,有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已经影响了我们的一些行业和领域正常的发展。我们烟草企业也同样面临新问题、新困难和许多新的制约因素。在行业改革的过程中,在行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在国际“禁烟令”日益常态化的过程中,我们烟草企业的发展肯定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员工的思想问题、经济生活问题等都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烟草企业领导关心和关注的重点。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有一个改革的问题。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也是烟草企业改革中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企业需要改革,而且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改革。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建立以烟草商业分公司为主的市场主体的客观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和必须改革的紧迫性。烟草企业的改革必须与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相辅相成。我们一直强调烟草企业改革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构建新型烟草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是新形势下实现烟草企业和谐成长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先决条件,是新形势下烟草企业的新任务。
第二是基层工作维度:推动基层烟草企业的和谐发展。基层工作是烟草企业的重点和难点。基层单位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困难比较多。例如,一些基层烟草企业由于执行力不强,在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基层烟草企业缺乏全局意识和纪律观念,在执行上级的政策规定上存在患得患失的思想,符合自己和单位利益的就积极执行,反之就拖延或不认真执行,实质上这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些基层烟草企业管理能力较差,民主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致使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等等。所以,基层烟草企业的和谐问题、发展问题仍然是困扰基层工作的两大难题。如何通过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素质,改善员工面貌,促进基层工作的和谐发展成为我们烟草行业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认为通过“5+1”模式的烟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的文化软实力,为基层烟草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符合基层烟草实际的,也是实现基层烟草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是思政创新维度: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创新发展结合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完成上述任务,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结合烟草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5+1”模式是一种很好的载体,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提升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通过理想信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安全法制、岗位技能和亲情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就能凸显政治思想工作的生命力。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人的思想境界更好了”、“人心更齐了”、“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充分展示了”,同样可以提高软实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3 烟草企业“5+1”思政工作模式的实施
概念是逻辑的起点。在烟草企业“5+1”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实践与探索这个问题上体现为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是什么”讲的概念问题、“为什么”讲的意义及其重要性问题,“怎么办”则是实施方法与途径问题。其实,无论是概念,还是意义,最终都是为实施服务的。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实施”问题,也就是“怎么办”的问题。我们认为,实施基于“5+1”模式的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整体考虑,系统推进。所谓“整体考虑,系统推进”是指将理想信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安全法制和岗位技能五个方面系统教育与“亲情服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整体考虑教育活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整体设计活动的方案,整体推进活动的进程,整体评估活动的效果。而不能“单打独斗”,将每一项思想教育活动都独立思考,单一实施。例如,我们在制定《烟草企业“5+1”员工思政工作创新实施方案》的时候,就要整体思考,哪些教育活动需要开展,哪些教育活动不需要开展,哪些教育活动重要,哪些教育活动不重要,努力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要结合单位年度的工作重点和要点,来制定实施方案,不能脱离党政中心工作。特别是要考虑六个方面教育活动的逻辑性,努力做到在“整体协调”的同时,系统推进。
二要有抓有放,重点突出。在研究或实践烟草企业“5+1”思政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纲挈领,抓住重点,明确要点。因为,所谓“5+1”是将六个方面的琐碎的工作整合起来通盘考虑的过程,其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我们不认真思考主次,不认真思考轻重,那很有可能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教育重点。而我们基层烟草企业人力资源有限、经费有限、场地有限、时间精力有限,假如没有重点,没有要点,就等于迷失了方向,教育效果自然不佳。所以,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抓住一些”和“舍弃一些”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善于在诸多活动中,有重点和有的放矢的打造“精品工程”。
三要多措并举,激活载体。载体是探索与实践的关键点,也是重点。我们认为,无论是理想信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安全法制和岗位技能五个方面系统教育,还是“亲情服务”活动,寻求新的教育实践载体都是提高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分保守,更不能用传统的观念引领课题的实施,而应该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丰富内容,活跃形式,不断激活载体,以期取得更佳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把主题网站建设、红色QQ群的建设等作为一种形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网上”和“网下”的互动;我们也可以利用青年自组织等社会新型团体的功能,发挥各自优势,做好“取其之长,为我所用”,采取多种措施,激活实践载体。
四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我们认为“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是“5+1”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最大优势。我们强调,不能光讲理论,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应该重视内容建设,突出实践指导作用。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正视实际问题和困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该项目的实施。要对员工反映的实际困难,不管能否解决,都不能回避,应当满腔热情、主动关心。特别是事关企业、员工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我们更应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排查各类需要解决的问题,尽最大能力创造条件一一加以解决。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5+1”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活动,使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了,人心更齐了,企业的发展后劲更足了,使烟草企业步入科学、和谐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唐庆根.浅谈新时期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OL].,2006-05-31.
[2]崔玉良,李宪泉.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J].当代矿工,2000(6).
[3]赵延升.烟草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0(2).
[4]游知.烟草行业BPR实施方案研究[J].物流技术,2002(8).
[5]赖青莎.加入WTO对烟草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发展研究,2002(7).
[6]张文涛.适应烟草新形势 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J].今日科苑,2008(4).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范文2
20年来,邮政储蓄通过在负债业务上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在基础零售金融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
(1)网点优势。目前,邮政储蓄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
(2)品牌优势。多年来持续经营形成较高的客户认知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邮政储蓄的品牌更是深人人心。
(3)规模优势。作为全国统一的法人模式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不仅能够做到系统内的资源优质分配,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具有全国一体化的储蓄、汇兑、中间业务信息系统。
(4)成本优势。邮政储蓄银行依托于中国邮政的运营体系,作为邮政普遍服务的一部分,基层网点的设立时间长、运作经验丰富,单位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新开展更多的基础金融业务所增加的边际成本较少。
(5)文化优势。多年来,邮政储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提供基础金融业务,锻炼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树立了为广大城乡居民服务的企业文化。
相对于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资产业务开办时间短,特别是参与大型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的经验有限,综合化经营也存在下列明显的劣势:
(1)对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了解有限,企业客户营销经验和能力不足。邮政储蓄多年来未开办企业业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了解有限,同时缺乏行业和企业分析技术。持续性的企业客户关系尚未建立,企业业务营销能力有限。
(2)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有限,业务开展范围有限。邮政储蓄银行资本金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3)产品创新和基础服务深加工能力有限。
2邮政储蓄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的四个领域
(1)挖拥有效播求,为“三农”服务。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和网点无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不足的主因。我国的二元经济特点决定了农村、农业和农民弱势性,有效金融需求挖掘难度大,农村业务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但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农村地区对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需求最大,在这类基本金融服务的提供上,邮政储蓄银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挖掘、培育“三农”的有效金融需求能够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错位竞争的一个切人点。
(2)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的零售金触服务和社区银行服务。当前各商业银行均将利润较高的高端客户理财服务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很多中低端客户的金融需求都被忽视了。邮政储蓄银行应利用邮政金融传统的比较优势,开办符合我国居民财富结构现实,适合居民大众、社区的全面金融服务。提供“便捷、低廉和可靠”的基本金融服务,填补市场真空地带也是差异化竟争的重要手段。
(3)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金融服务。在开展个人零售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其经验开展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发挥邮政储蓄深人基层的信息优势,有利于挖掘信贷需求,防范信贷风险。
(4)资金批发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资金规模大,自主运用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规模可以有力的支持各级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农村金融机构和社区、村镇银行,为他们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
3邮政储蓄差异化经营的实施
(1)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基础金触服务。20年来,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这不仅是今后邮政储蓄银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多年来塑造邮政储蓄品牌价值的核心体现。邮政储蓄银行今后新业务的发展也只有在维护、发展现有网点和客户的基础上实现,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以为客户服务为核心,正是“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2)学习世界邮政金触先进经验。做好产品创新和精细化服务。世界各国邮政金融依托于邮政普遍服务的网络,都在继承和发扬邮政服务的公用型和普遍性原则,以为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金融服务为己任,不断开发出灵活、新颖和实用的金融创新产品。荷兰邮政银行把自己比作没有门槛的金融商店,以“方便、可靠性”为最重要的服务理念。在竭力向客户提供便宜且通用化的标准产品的同时,时时跟踪客户需求,创造出“便士账户、贷款专线”等新产品.德国邮政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提出了“产品、网络、技术和业务创新”四大战略,以支付转账业务为核心,创造“活期账户邮政划拨、家庭储蓄贷款和一站式购齐”等新产品.日本、韩国的邮政银行也都推出了各种“一台清”的全面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应向世界先进邮政金融企业学习,在现有存、贷、汇基本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方便、便宜和可靠”的高质量金融产品。
(3)发挥深入基层的信息优势,激励自下而上的业务创折。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不仅仅是邮政服务的窗口,也是信息收集的最好渠道。20年来邮政储蓄高速发展的负债业务培养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和居民的实际金融裕求。邮政储蓄银行应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将其转化为切实的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体现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4)正规金融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开拓农村信贷市场。邮政储蓄银行要想为“三农”服务必须解决农业金融市场很多固有的难题,实现“三农”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和谐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众多非正规金融形式,操作简单易行、灵活、便捷,有信息化的优势,监督控制能力强,搜长于小额个人和中小企业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时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能够更有效的开展业务、控制风险。
(5)赋予网点功能和信息化渠道同等的重要性。广泛的分支网络和复杂的IT基础设施是世界各邮政金融机构向零售金融市场进军的利器,电子信息化系统令大银行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实现扁平化管理,向客户提供最新、最便捷的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扬长避短,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差异化竞争之路。这种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确定应该站在中国本土经济发展趋势的高度,充分利于邮政金融本身的特长,结合中国邮政储蓄的优势和劣势来确定。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方便、低廉和可靠”的金融产品、服务,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硬道理。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范文3
关键词 教学基层组织 管理创新探索 民主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College Teaching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Democratic Management Methods
ZHU Yaming
(Fundamental Department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but also basic rules and general methods of systems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mocratic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to improve the way of college teaching,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change of college teaching basic units management methods.
Key words teaching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ve exploration; democratic management
1 教学基层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在当下在大学管理中,没有实施剔劣原则和措施,仍保留着金饭碗的陋规,使一些教师养成了混日子的心态和作风,不仅伤害了积极向上的教师的进取情绪和利益,也增加了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难度。(2)大学管理制度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案,教学基层组织虽然是大学中的最小单位,但却是全校80%以上的教师工作的地方,担负着全校日常教学工作的重任,这种管理设计对基层教师来说,会产生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3)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往往是复制上一级部门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比较“硬朗”的制度化管理模式,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已经确定好的规则来推动部门管理。随着大学历史的延续,在教学基层组织中,教师们对这种条条框框的管理,逐渐产生了抵触心态。
如何设计出新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从而更好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2 教学基层组织工作管理方式创新
如何设计又可行的教学基层组织管理方式,清华大学教授许章润认为:“管理方式转变首先要自觉推进思维方式的转变,怎么转变可归纳为:(1)从对立型思维向团结包容型思维转变;(2)从封闭型思维向开放吸收型思维转变;(3)从控制型思维向服务引导型思维转变。”因此我们认为:教学基层组织的包容、开放、服务型思维的确立,为教学基层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新的理念,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国家昌盛得益于民众的热情参与,得益于每一个人能够去创新。创新的活力只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去激发,人人创新可能做不到,但让人人在工作中都有活力,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容易做到的,这就是要以激励人们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人们在工作中去体验。”中国大学发展到今天,其管理目标的核心也是创新,这也是广大教师们的努力方向,所以我们认为在教学基层组织管理方式,存在着自下而上设计的可能,从而激活教师们的工作热情。
此外,教师参与管理创新工作的最佳途径,是主动请教师 “参政议政” ,教师们间接、直接参与教学基层组织的决策,意味着教学基层组织民主化管理大门的开启。民主管理就是集中多数人的正确判断,实施合理的疏和堵,使管理水平不断地从旧向新演化,民主管理依赖高度的民主氛围,而中国大学教师的学识、文化素质,育人环境,完全可以作为大学民主管理方式创新的先行者。
3 教学基层组织的民主管理方式设计思路
(1)搭起以公平、公证、公开为基本特征的民主化管理工作平台。(2)民主化管理的原则是:监督基层组织共同遵守的规定,及时反映教师的想法和做法。以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的公开、透明的特点。(3)实行民主管理方式要以三个确保为前提,确保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能够及时落实,确保上一级的各项规章制度顺利得到执行;确保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好;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个自下而上的民主化管理方式。(4)实施民主化管理方式的目的:寻找符合教学基层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管理方式,也就说通过教师们讨论、对话、交流、沟通的形式,直接参与和影响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变化,使基层组织管理的决策更具有正当性、可行性。
4 教学基层组织民主化管理具体思路
(1)教学基层组织工作分担制。工作分担制是指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特点和特长,将部门的常规工作交给教师承担,教师可以协助部门领导共同工作,也可以主动开展工作,以提高教师们的参与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将教学内部评估、教学检查、教学备课、科研评估、新技术推广、办公室卫生监督、内部矛盾调解、会议召集和组织、教学设备采购等工作,让组织负责人和教师们共同承担管理工作。(2)教师工作状态公开化、动态化管理制。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要及时收集教师们近期工作业绩,每周以简报的形式公开教师的工作状态,真实地记录教师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以激励为目的,主动影响教师们的心理变化,督促教师总结和反思近期的工作状态,树立组织内部的正气。
(3)教学基层组织活动容提案制。教师将工作中的想法和做法,以及合理化建议,通过提案申请的方式,作为教学基层组织会议的容,并实施谁的提案谁主持和主讲的会议方式,教师们可以自由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培养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组织才能,建立提案制的目的就是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群体的主人翁地位。(4)教学基层组织会议论坛制。教学基层组织会议本应该是教师们相互交流的场所,因此要建立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会议论坛机制,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淡化角色,避免会议出现一言堂的现象,会议讨论时出现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教师都能参与讨论,正确的观点就会逐渐清晰,讨论的问题会逐渐趋于统一,不仅提高了部门工作决策的正确性,也会减少今后工作开展的阻力。(5)教学基层组织内部工作决策制。民主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民主决策。民主决策要本着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原则,组织内部的各种决策,必须要通过投票表决,以投票数的多少确定决策是否通过。具体规定如下:①决策内容必须是教学基层组织内部的工作内容;②决策结果需要通过上一级部门的批准;③提案要必须经过教师们的充分讨论;④如果提案没有获得通过,三个月以后还可以重新申请。民主决策需要高度的民主氛围,依赖教师们协商智慧和互相尊重,因此要做到小的合作需要放下态度,大的合作需要放下利益,长期合作需要放下性格。(6)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任期制。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的任命权,通常在上一级部门手中,尤德才教授认为:“民主管理体制是迄今为止,最能体现人类社会对官员和权力的约束力。”实施民主化管理方式之后,会削弱组织负责人的权力和权限,但负责人的任职期限也应有章可循,任职期一般为2年而且不得连任,总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解决负责人任期过长的最好措施,同时使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施展才华。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范文4
一、坚持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
“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这是用在艺术创作上的一句很实在的话,达到这种境界,艺术创作的成功率也就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同样,我们开展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工作,也务必要做到胸中有丘壑,这样才能为我们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怎样做到胸中有丘壑?一句话:搞好调查,掌握情况。无论任何人抓任何一项工作,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做到家底清、情况明,这样工作起来才好入手。要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就是要多深入基层、深入村社、深入农户,熟悉村情、社情、民情,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其性格、特点、思想动态等。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了解情况是取得发言权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深入实际,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哪怕只是看到一个轮廓,我们都可以说出其大体形状;如果不调查、不了解情况,即使发了言,也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调查也要拟定时间表,形成制度。要随时依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搞好调查,随时掌握情况的变化。有的人认为“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也是对待工作的好办法,如果是简单认为,那就错了。要知道,“以不变应万变”也是在充分把握客观实际的基础上运用的策略,而且是辩证的,活动的,不能简单应用。调查可以增加感性认识,可以直接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最好的素材,只有深入调查,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正确判断是非,工作起来才会显得得心应手。
二、坚持理论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工作方法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实际,同一个地方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实际,无论是新到基层工作的同志,还是一直在基层工作的同志,都有必要充分认识该地方当时的客观实际。在充分了解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所具备的工作经验,认真研究对策。理论结合实际,是我们党革命和建设一贯坚持的做法。理论虽然来源于实践,但是我们从书本以至书本以外的地方学到的理论,与实际工作是有一定差距的,用它来指导实践不一定全都符合,而且理论指导实践本身就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一边运用理论指导,一边总结实践,符合就用,不符合就进行调整。对策,就工作而言,就是工作方法,说大点,就是工作实施方案。无论是方法还是方案,它都是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工作目标等确定的。每一件工作都有它的性质、具体对象、目标,而每一件工作的工作方法又不是单纯的一种或几种,而是有多种,我们所采用的往往都有是通过反复斟酌后确定的比较适用的一种。这种工作方法,也不是一尘不变的,它也许在当时当地适用,但是换个地方也许又不适用了。所以工作方法也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我们平时强调的改进工作方法,就是依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来确定工作方法,这是一种科学的做法,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三、加强学习和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有一句话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即“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喻教师的知识无论如何都要比学生渊博,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这话对于教书育人如此,对于我们基层干部也如此,举个例子,单从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解决矛盾纠纷和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这些工作来说,如果我们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或者是知道的东西比群众少,那么我们的宣传工作要么宣不出来,传不出去;要么宣传不在点子上,群众听不懂;要么就是打肿脸充胖子,胡扯一通。同样调处工作也一定是一团遭,服务工作也搞不好,甚至还会被群众耻笑、看不起,从而降低自己的威信,同时我们也无颜面对上级组织,无颜面对群众,这种结局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学习不能停滞,更不能放弃,要抽时间学习,挤时间学习;既要广泛学习,又要重点学习;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在实践中学习;既要向他人学习,又要不断自我总结。只有不断的强化学习,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但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且还要做到“摆哪碗吃哪碗”。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这样对面群众,心头才不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能想出对策,拿出绝招,干好工作,让群众心悦诚服。
四、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整体推进
乡镇工作,虽然有分工,但是由于事多人少,加上一些机构不健全,因此难免有一些工作要大家一起干,分工就显得不那么严密。作为基层干部,应该认识和理解这种实际情况。这种实际情况决定了我们不能只做一件或几件单纯的工作,而是要将全部工作揉和在一起考虑,统筹协调,在抓好主要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同时,也要抓好其它工作;在抓好落实的同时也要适时向上做好请示、汇报;在做好内部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接待好上面来的同志的同时也要接待好下面来的群众……总之要做到“两手抓”,将工作全面整体推进。不仅主要领导要做好这一点,其他副职甚至一般职工也要做好这一点。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全能手,但我们要学会当全能手。
人们常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这既是生活经验的概括,也形象地说明了工作中首先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是复杂事物中处于领导和决定地位的矛盾,它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一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或诸要素中主要的、处于支配地位和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方方面面都得抓好。农村工作尽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是,在一定时间内只可能有一个中心工作,其他则处于第二位、第三位,作为领导干部,就在于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工作方针,准确地区分哪一项是中心工作,哪些是非中心工作;哪一项是主要工作,哪些是次要工作。牵住了“牛鼻子”,就能够理清头绪,带动其他,从而推动整个工作。相反,工作漫无中心,眉毛胡子一把抓,那只会陷于忙忙碌碌和随便应付的境地,很难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弹钢琴”就是把握全局,综合协调。“弹钢琴”是我党向来重视的“统筹兼顾,各得其所”领导方法的形象化概括。这种方法,是对“牵牛鼻子”抓中心环节的发展,是从全局观点出发使各方面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向前发展的方法。无论哪一个农村干部,都要解决各种问题,领导他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而任何一个方面的工作,任何一种问题又总是他领导的全局的组成部分,丢了哪一项都会给全局造成损失。因此,强调抓住中心环节,并不是说要忽视或丢掉其他工作,搞“单打一”,顾此失彼。事物的发生发展,许多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在一定时间里,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事情要办,科学的方法是区分主次、区分先后、区分轻重、区分缓急。就像弹钢琴一样,不能始终只按一个指头,也不能十个手指一起按,必须按照乐谱去弹琴键,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引人入胜的乐曲。如果只按一个指头,奏不出调子;或者十个指头同时按,没有主调,就是乱弹琴。这个比喻很通俗易懂。同志号召我们学会“弹钢琴”,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坚持辩证法,反对片面性,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两手抓”的内涵十分丰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农村干部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抓好经济建设,又要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农村干部必须坚持两手抓,这既是一项基本方针,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有些农村干部认为,只要把经济抓上去,其他工作就自然上去了;有的把经济建设作为硬任务,把党的建设看成软任务;一些地方由于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好人受气,坏人嚣张,正气得不到发扬,邪气畅通无阻,宗族势力抬头,封建迷信盛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结果是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群众上访告状事件增多。这不仅影响农村的稳定,也使物质文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农村干部一要充分认识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五、心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
(一)心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心系群众,就是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要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什么是群众路线?简单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同志指出,任务要依靠群众去完成,经验要依靠群众去积累,新事物要依靠群众去创造,困难也要依靠群众才能克服。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我们都要相信群众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依靠群众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改进工作作风,与群众打成一片。改进工作作风,与群众打成一片表现在关心群众、体贴群众,遇到群众找你办事,要热情,说话要客气,不打官腔,态度和蔼,不搞;替群众办事要实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欺骗、不隐瞒、不撒谎,说到办到,能办的事立即办,办不到的或不能办的事,要向群众解悉清楚,取得他们的理解,决不能乱表态、许空心刀头;紧急的事决不能拖,该替群众说话的要站在他们的立场替他们说话,树立主心骨形象;走访慰问群众,不要走过场,应从生活小事做起,关心他们的柴米油盐、住房、子女读书等实际问题;还特别关心那些老实守法的群众,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坚持群众路线,还必须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群策群力,把实事办好,把难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坚持群众路线,还必须善于对群众进行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不光是组织发动,更重要的是引导、服务。给群众之不能,解群众之不解。既要依靠,又要教育和引导农民,这是我们党处理同农民关系的基本方法。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同样是这样。农民最讲实际,最尊重事实,要他们做什么,不允许他们做什么,都要讲清道理。对那些一时不被农民接受的事项,不能强迫推行,要多做说服工作,允许他们看一看、等一等。要平等地对待群众,使所讲的道理、所做的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同。对于一些群众急需要办而又一时办不了的事情,要多给他们讲清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道理,要让他们充分理解。
(二)群众至上,为民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致富对社会服务的依赖性较大。农村基层干部应充当好对农民服务的尖兵,想方设法对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走向市场;提供科学服务,帮助农民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用好各级政府和部门专门用于群众发展的专项资金,帮助农民启动发展;提供政策法规服务,帮助农民获得有关方面的优惠,利用法律保护正当权益。
六、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弄虚作假
实事求是是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做到说实话。一是对上级要说实话,是成绩就讲成绩,是问题就摆问题,不要虚报浮夸,更不能投个别领导所好,“顺竿爬”、“顺坡溜”。二是对群众讲实话。把真实情况告诉群众,把“底儿”交给群众,给群众一个明白。
其次是要办实事。这里说的实事,是指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如修路建桥、通水通电等等。如果对群众牵肠挂肚的事不闻不问,就背离了党的宗旨,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办实事,不仅要看动机,更要看效果,要求实效。要真心真意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利益,不能图虚名,只做那些显山露水、吹糠见米的事,更不能打着办实事的幌子为自己捞好处。办实事、办好事也要量力而行。有些事明摆着是好事,但跟前条件不成熟,条件不允许,就应当缓一缓,不能头脑发热,想当然就当然。办实事要有科学态度,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蛮干;同时还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七、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要搞“家长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党员和广大群众的愿望、主张都得到充分的表达,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要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把大家的智慧和意志集中起来、凝聚起来,形成统一的行动。三是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充分的民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集中必须建立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并对民主加以指导。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自觉做到“四个服从”。要摆正个人和党委、政府的关系,党委、政府集体作出的决定,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执行。要正确处理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要摆正上下之间的关系,下级要服从上级,全党要服从中央。农村干部要自觉做到“四个服从”,特别要注意维护中央的权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令行禁止、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决议的大事,本乡镇的重大问题,都必须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书记既要敢于负责,又要有民主作风,善于听取各种意见,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班子成员要积极参与和维护集体领导,支持书记的工作,主动做好分管工作。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每个基层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接受上级组织的监督。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及时通报工作情况,沟通思想。要坚持民主评议干部、评议支部制度,做到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并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在实践中坚持和不断完善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八、坚持依法行政,不要以权代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的法制观念正在逐步转变,法律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也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行政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的地方时常出现乱子或不稳定因素,也跟不依法办事有关。有人认为,农村工作就得靠“硬办法”,依法办事“行不通”,这是错误的认识,必须纠正。处理农村的一切事情,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事,使农村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农村干部一定要学习法律知识,坚持做依法行政之干部,除此之外,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带头守法。
九、遇事冷静处理,坚持说服疏导
在基层工作遇到的诸多矛盾,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说服教育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年来,乡镇普遍注重抓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群众的集体观念逐渐淡化,农村矛盾更趋复杂,解决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个别群众甚至无视政府,对乡镇干部耐心细致、和风细雨的工作置之不理,使得一些工作被延误或者无法开展,迫使乡镇干部采取强硬措施后方可进行。于是,有些乡镇干部从这些个别事例中总结出农村工作应“三分道理七分蛮”的所谓“诀窍”,从而抛弃说理、教育的工作作风,奉行“以硬制硬、以蛮制蛮”的信条。有时甚至不论对象,不管事由,一味推行“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强硬作风。从而使群众产生厌恶、抵触、对立的情绪,导致恶性循环。这种工作方法已严重不适应当前发展的形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日益凸现,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务必改进工作方法。首先,要相信群众的觉悟。千万不能把群众当作“愚民”、“刁民”看待,认为他们难教、难管。应当肯定,绝大多数群众是有觉悟,能够听党的话的,不听话的“刺头”、“钉子”只是极少数。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充分信任群众、尊重群众,对他们要以诚相见、以礼相待,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其次,要坚持以说服疏导为主。乡镇大量的工作是将上级的政策措施转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而一些农民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可能暂时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对此,乡镇干部不能急于求成,要舍得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说理和教育、正面引导,打消群众的顾虑,使群众自觉配合政府的工作。第三,要反复做好解释工作。农民群众的素质是极为参差不齐的,他们往往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观点。有些显而易见的道理,他们却百思不解。面对这些群众,乡镇干部不能奢望一次成功,要耐心地反复做工作,力争人人理解,事事支持。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范文5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习惯于计划经济机制下的就业观念,不能主动适应价格机制调节的就业市场。毕业生择业时仍追求传统的精英岗位,喜欢去大城市、工作环境好、收入水平高、风险小、发展稳定的单位,宁可没有工作,也不愿到艰苦的地区去。据统计,有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形,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然普遍存在。因此,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决不是整个人才市场供大于求,而是毕业生的高期望、高起点,导致“扎堆”现象。
2.就业机制不完善,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机制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逐渐过渡到了以“政府调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但是旧的人事制度、户口、档案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仍存有与当前市场化的就业机制不相适应的现象。毕业生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适的单位,却在协议的签订、报到手续的办理、档案关系的转接等方面的不到人事制度的支持与认可。尤其是到一些城市和城镇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而难以落实人事关系,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形式等也无法得到保障。大学生就业机制和体制上的障碍,限制了毕业生的正常择业、有序流动。
3.国家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导致吸纳就业能力降低。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组,传统产业比重的下降,国有企业纷纷裁员增效,政府提倡精简机构,事业单位下岗分流等等,造成人才需求下降,加上农村相当数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得社会吸纳大学生毕业生的能力大大降低,客观上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4.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大学生就业局部性、结构性失衡。一方面,高校为追求短式效应,盲目开设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一时期人才供求过剩;另一方面,高校对于一些冷门专业、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不能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变专业设置,导致毕业生未就业就先失业,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矛盾。据统计,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大学生充分就业。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
1.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拓展就业思路。大学生应该正视现实,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分”模式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日益走向市场化,自主择业、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精英岗位也在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工具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着变化,以前接收大学生主渠道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接纳能力不断减弱,全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不能及时或完全就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时生了变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树立职业理想服从社会需要的观念,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做好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非国有中小型企业就业的思想准备;树立“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的自立观念,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之路,充分利用“双向选择”的机会,主动出击,积极参与竞争。以灵活的就业观念,在广阔的就业市场上寻找适合自己发挥特长的空间。
2.完善就业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必要保证。首先,国家应完善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工作,自主创业,以及人才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事业单位流动的就业政策,创设良好就业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应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生活费补贴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艰苦的地方就业,在户籍管理、档案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未就业毕业生积压较多的地区应联系跨地区招聘工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其次,应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机制。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减少大学生就业的行政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市场,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促进大学生无障碍、平等就业和充分、有序流动。提高对大学生就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支持和规范社会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大力发展适合毕业生求职特点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确定专人与失业毕业生联系,认真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失业登记工作,为他们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通过整合岗位信息和毕业生资源信息的方式,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
3.加强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按我国目前的情况,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新增八十万个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改善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增长。政府应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思路,确立以就业优先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战略;以增加就业作为优先的考虑因素,重点扶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非国有中小型企业,扩大就业渠道。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80%在其中就业,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关注传统服务业并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就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更好地协调起来,放低中小服务型企业尤其是个体经济的准入门槛,提高就业弹性,扩大就业规模。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范文6
论文摘要: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其对运动技能所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克服和疏导心理障碍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学生终身为体育服务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很大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的形成和产生会使少数具有这种现象的学生难于掌握教学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而且还会由于消极情绪,幅射作用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使整个教学任务而受到影响难以完成。因此,消除和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形成适宜的心理状态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疏导和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首先要搞清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了解心理障碍产生的特征及其行为表现,然后,根据其特性,制订解决心理障碍的对策,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遵循学生心理障碍发展规律开展教学工作,对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我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摸索中,认为学生心理障碍主要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正确,致使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产生一些厌烦情绪,是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动机等受到影响的一种扭曲的情绪表现。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或社会方面的原因。
1.1自身的原因
(1)我认为有些学生认为体育学习专业是被人看不起的专业,不如数、理、化等其它专业吃香,过于爱面子,担心同学们讥笑,尤其是虚荣心较强的学生,认为在同学面前丢脸,致使自信心下降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2)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较差或先天性不足,身体条件差,对完成较大难度或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确实有一定困难而引起的;由于运动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复杂性,容易造成失误或受伤而引起恐慌紧张必理,或曾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动作失败,受伤形成条件反射,引起恐惧的心理障碍等。
1.2从学校方面看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脱节,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淡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运动成绩,而不重视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消弱了学生追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上课不专心,教风不严,不能从学生身体技能的实际出发,要求过高,方法简单,保护与帮助措施不当,教态生硬,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人格污辱,用不恰当的考试压力迫使学生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抓不住重点和难点,做示范动作时对关键一技术交待不清楚,以及场地、气候,周边环境等学校外部条件对学生主观因素均产生不良影响,以致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出现逃课,旷课现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不良现象逐渐蔓延,引起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1.3从社会影响方面看
由于现实生活中脑体倒挂,社会对体育工作者带有偏见;基层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及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有的甚至在升学考试前放弃体育教学工作;目前社会关系网的存在,使一些用人单位不是择优录取,而是凭取人事关系等。这些社会弊病使一些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挫伤了他们求知欲的积极性,对学习提不起精神,产生学习上心理障碍。
2在体育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特征及行为表现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表现的动作生硬、不协调,失去节奏,有时中途停下或请假,逃避练习。在休息和生活中,性格内向,孤独不合群,集体活动表现比较谈薄,无所谓,即使参与了也是为了应付。平时表现精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情绪不愉快。对于体能和技能训练缺乏热情且意志脆弱。
3在体育教学中,清除和疏导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和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用诚恳、亲切、耐心的语言进行言传身教,使学生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从心理上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在体育训练中教师要提高训练艺术;教法,训练要多样,课的组织形式要循育渐进、注意因人施教,教法要多样,保护与帮助措施要适当,充分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求趣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行为和能力得到增长,最终达到教学和训练的目的。
4小结
我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中关于学生心理障碍方面有以上肤浅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充分利用教学的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一与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宽松的时空环境,使学生在主体地位的立场上自觉做到“我要学”、“我要练”、“我要成功”的信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人民的体育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技能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其对运动技能所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克服和疏导心理障碍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学生终身为体育服务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很大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的形成和产生会使少数具有这种现象的学生难于掌握教学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而且还会由于消极情绪,幅射作用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使整个教学任务而受到影响难以完成。因此,消除和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形成适宜的心理状态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疏导和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首先要搞清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了解心理障碍产生的特征及其行为表现,然后,根据其特性,制订解决心理障碍的对策,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遵循学生心理障碍发展规律开展教学工作,对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我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摸索中,认为学生心理障碍主要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正确,致使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产生一些厌烦情绪,是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动机等受到影响的一种扭曲的情绪表现。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或社会方面的原因。
1.1自身的原因
(1)我认为有些学生认为体育学习专业是被人看不起的专业,不如数、理、化等其它专业吃香,过于爱面子,担心同学们讥笑,尤其是虚荣心较强的学生,认为在同学面前丢脸,致使自信心下降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2)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较差或先天性不足,身体条件差,对完成较大难度或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确实有一定困难而引起的;由于运动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复杂性,容易造成失误或受伤而引起恐慌紧张必理,或曾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动作失败,受伤形成条件反射,引起恐惧的心理障碍等。
1.2从学校方面看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脱节,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淡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运动成绩,而不重视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消弱了学生追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上课不专心,教风不严,不能从学生身体技能的实际出发,要求过高,方法简单,保护与帮助措施不当,教态生硬,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人格污辱,用不恰当的考试压力迫使学生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抓不住重点和难点,做示范动作时对关键一技术交待不清楚,以及场地、气候,周边环境等学校外部条件对学生主观因素均产生不良影响,以致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出现逃课,旷课现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不良现象逐渐蔓延,引起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1.3从社会影响方面看
由于现实生活中脑体倒挂,社会对体育工作者带有偏见;基层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及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有的甚至在升学考试前放弃体育教学工作;目前社会关系网的存在,使一些用人单位不是择优录取,而是凭取人事关系等。这些社会弊病使一些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挫伤了他们求知欲的积极性,对学习提不起精神,产生学习上心理障碍。
2在体育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特征及行为表现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表现的动作生硬、不协调,失去节奏,有时中途停下或请假,逃避练习。在休息和生活中,性格内向,孤独不合群,集体活动表现比较谈薄,无所谓,即使参与了也是为了应付。平时表现精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情绪不愉快。对于体能和技能训练缺乏热情且意志脆弱。
3在体育教学中,清除和疏导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和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用诚恳、亲切、耐心的语言进行言传身教,使学生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从心理上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在体育训练中教师要提高训练艺术;教法,训练要多样,课的组织形式要循育渐进、注意因人施教,教法要多样,保护与帮助措施要适当,充分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求趣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行为和能力得到增长,最终达到教学和训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