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范文1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音乐欣赏 教学 应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学生们再也不满足于以前“老师就讲一本书,学生听讲写作业”时代了,视野宽广、信息接受速度飞快、思维活跃的学生们已经不能再接受那种传统的、死板的教育教学模式,只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形象、直观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模式才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便大量出现了多媒体这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虽然音乐课本身就具有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受学生欢迎的特点,但如果能够将信息技术再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可想而知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音乐欣赏教学而言,单纯依靠学生通过想象而欣赏的传统模式就远远不如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新教学模式来的更加立体、直观和形象。

那么,怎样实现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最佳整合呢?从音乐教学的实际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用现代信息技术配合教师对乐曲、歌曲背景因素的介绍。

乐曲和歌曲的背景因素,是围绕乐曲和歌曲的产生而折射的社会历史状况,是音乐作品产生的原因和源泉。音乐教师在给学生介绍某一乐曲的创作背景时,可选用多媒体电脑快捷的手法,恰当加入一些生动的画面配合讲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到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如:欣赏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之前,教师一边介绍《四世同堂》的剧情,一边让学生观看剧中主要片段,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是以时期沦陷前后的北京为背景,描写了沦陷区广大人民血与泪交织的生活、人民大众逐渐觉醒的过程以及他们顽强不屈、奋起抗敌的精神。学生在欣赏之前,就能很好的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因素,为学生们进一步欣赏歌曲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因素相互结合,形成了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如:节奏、曲调、和声、调式、曲式等。在分析某一作品的这些基本要素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入音乐内容所展现的画面,使学生理解、感受音乐中的基本要素。如: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的第五段“水云深际时”,让学生边听边看,画面上波浪翻涌,连绵起伏,水鸟在云际鸣叫、飞翔,一会儿在浪花中嬉戏,一会儿在高空中翱翔,自由自在,其乐无穷。富于生气的画面,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到作品中琵琶运用颤音、泛音的技法以及其他乐器在音区、音色上所起的作用,更好地起到了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

三、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绎学生所要欣赏的整首乐曲。

教师安排一个作品让学生欣赏,首先要根据作品内容选择与听觉直接相关的视觉画面,这画面可以是直接的演奏场面,也可以是间接的主题联想画面。如:欣赏《蓝色多瑙河》全曲时,让学生一边观赏多瑙河的粼粼波光和沿岸的瑰丽风光,一边倾听华丽、优美的旋律,这种形象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会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作品会有更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四、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记忆乐曲主题。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范文2

关键词:会计专业 会计教学 基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2

会计教学的基本要素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一般来地,会计课程教学基本要素包含:教师在课上的讲解、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学生的作业、学生参与的专业实践、老师使用的教材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高职学院以教学为主学校,高职教学无疑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提高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要服从于学校抓教学质量的总体方向,会计专业提倡建设精品课程,它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2009年,我校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被联院评为精品课程,从改革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素着手,在教学改革中体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精神实质,在高职会计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改革创新,探索会计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改革新路子,把高职教育大目标融进会计课程教学的基本要素中。

1 运用主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环节是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课上教师与学生面面相对,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是否有兴趣与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否较好的发挥,这些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密切相关,师生进行有效互动,才能促进教学相长。所以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是十分必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优化,改革教与学的方法,努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教师在会计课堂教学中应该考虑会计课程的特点,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恰当的教学方法,主题教学模式包含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师生互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课堂评价法等。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教学设计的水平的高低。所以教者应该考虑会计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和科学研究积累状况,将会计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然后进行模块化设计教学。根据各门会计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一定数量的具体问题,要侧重于突出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上,老师要进行引导、启迪思维的主题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在以教学为主的高职学校,课堂教学应重视强化会计基础知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合理把握少而精与深而广的关系。应用型和技能型相结合是会计专业的典型特点,会计的各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要点的联系是很密切的,存在着内部的逻辑联系。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知识的更新的速度比较快,我们要高度重视及时准确的把会计学科最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的会计规则与会计法规引进会计课程教学中来,可以做到有效缩短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形式上不拘一格,提倡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融合,从传统教学方式中吸收精华内容;发散与集中相融合,从发散思维中总结出教学的智慧,把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相互讨论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合作交流,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重点讲解解决问题思路、解题方法,对知识避免简单式灌输,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维、大胆猜想,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为主题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休的教学方式来替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主题教学模式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2 展开研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定期开展专题研讨课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对税法课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专门开设4课时的专题研讨课,研讨税款如何计算与税收如何管理等问题,包含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与个人所得税等章节,涉及到税法中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知识点。研讨的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我们对研讨题目所涉及知识点的分析和计算公式的具体应用,对学生加强专业训练力度,实现教改所要求的目标。我们所设计的题目大多数都没有统一答案,一些题目不给出完整与准确的条件,这样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所讲述的条件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师提前把研讨的题目发给学生,学生分成小组准备,每小组5- 6个学生,每个小组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进行工作分工,包含题目所涉及收集资料、分析各种问题、对PPT的制作和课堂讲述和问题解答。

由于我校会计班是大班额授课,多采用主题教学模式,经过课的准备,上课时每小组派代表到前面讲解,讲解结束后由教师与其他学生针对所讲述的内容中不清楚的知识进行提问,小组的成员可以自由回答,可以相互补充,在相互激辩中深化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每位学生依据前面小组同学的各自表现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给出总结和点评。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完全实现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智慧在激辩中得到升华,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得到肯定与激励,在此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双向的,即习得新知,又传播新知,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有对研讨课做贡献的职责,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一起深入研究问题的意识,研讨课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大班上课的缺陷,它将成为强化会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个性发挥的一个关键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范文3

一、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此外,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三、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 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无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五、要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六、要注重有效的教学延展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范文4

(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当前的课程评价体系往往关注短期评价。本文以农业工程类高等数学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等数学课程综合评价体系,将中长期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与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构成评价体系的四个主要指标。在四个指标下又细分为15个子指标,并分别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我们认为学生评价与中长期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督导评价与同行评价起到辅助作用。这样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更好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课程评价;中长期评价;评价体系;高等数学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03—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BD1212019);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136)。

收稿日期:2014—10—27

作者简介:葛慧玲(1978—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徐文仲(1981—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焦扬(1980— ),男,河北秦皇岛人。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一、引言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1]合理的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具有调控和导向功能。[2]然而,现阶段的教学评价则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从内容上看,教学评价体系目标导向特征明显,侧重教师表现,忽略学生评价;[3]从方法上看,多使用同一的量表,对课堂教学束缚较大;[4]从主体上看,主要是对教师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5]但以短期评价为主。

本文以工程类数学课程为例,建立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其构成要素分为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中长期评价。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评价和中长期评价,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全程参与者,信度和效度较高;[6]作为课堂教学长期效果的见证者,专业课任课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更具有说服力,对课堂教学更具有指导价值。

传统的教学评价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容易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7]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的四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8]将因素层次化,建立模型,从数量关系上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明确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从而对评价体系进行决策规划,提高评价体系的信度和效度。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类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直接关系到体系的可靠性。本文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工程类数学课程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杂的因素中筛选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建立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一级是目标层(A),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二级是要素层(B),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四个基本要素;三级为指标层(C),为每个基本要素相对应的具体评价指标。

(二)判断矩阵的构造以及一致性检验

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指标层中的各项指标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在期末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同行教师、教学督导和院系领导随机抽查听课并且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向高年级学生、专业课任课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利用上述方法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需求。针对以上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每个层次中的因素进行判断,对同一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按照1~9标度法(如表1所示)构造了各层指标的判断矩阵。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四个基本要素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学生评价这一因素在四个基本要素中权重最高,达到了0.584;其次是中长期评价,权重为0.238;同行评价权重最低,为0.074。对于学生评价和中长期评价,评价主体为学生及专业课任课教师,这一群体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最为客观;而由于专业限制,教学督导很难对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有时只能够关注课堂气氛、教师的教态等内容,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行教师虽然能够判别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抓住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点讲解是否透彻,但是,由于同行之间存在工作或私人关系,因此,同行之间的评价也可能存在不客观性,所以权重较低。可见,在整个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和中长期评价占主要地位。

表3给出了学生评价部分的权重。从结果来看,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权重最高,教师对讲授知识的延拓所占权重最低。对于课堂教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对知识的传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这两部分权重较高;由于工科类数学课程学时的压缩,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拓展,缺乏对与实际关联密切的例题的讲解,所以,这部分的权重最低比较合理。

督导评价权重如表4所示。督导给出的客观评价权重最高(0.528),听取学生反馈意见次之(0.332)。可见,督导的客观评价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有效地提高督导评价的信度。

表5给出了同行评价的权重。同行打分权重最高,为0.625;同行听课权重最低,为0.136。从实际情况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相互接触较多,工作表现和教学能力彼此熟知,所以,根据平时了解打分具有高信度。而同行听课时,不排除任课教师紧张、知识点乏味等因素导致同行打分偏离任课教师的实际水平。

中长期评价的权重如表6所示。从排序结果看,专业课任课教师评价权重最高,为0.517;其次是硕博研究生评价,为0.359;高年级学生打分权重最低。作为课堂教学长期效果的见证者,专业课任课教师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要不同程度地用到工程类数学课程的相关知识,而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也要使用数学知识,尤其是建立数学模型,所以,这两类评价主体对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最具说服力的,因此,这两个指标的权重最高。而高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对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级标准不一致,容易导致评价结果严重偏离实际情况。

综合表2~表6,可以得到工程类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影响因素的整体排序。权重排在前五名的指标分别为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专业课教师评价、学生主观评价和硕博研究生评价。不难看出,学生评价因素中有三个指标入选,中长期评价因素中有两个指标入选,这五个指标不仅在层次单排序中权重最大,在层次总排序中权重仍然排在前面,可见这五个指标在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中长期评价的两个指标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没有涉及到,通过对层次分析法的分析可以认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中,将中长期评价这一因素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是较为合理的。

三、提高工程类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对策

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注重形式,也要注重内容;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注重信度和效度。层次分析法的结果可以更好地辅助工程类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9]

(一)重视学生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对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评价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超过0.5,可见,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主体地位。而在学生评价的五个因素中,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以及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评价的两个关键因素,所以,针对这一分析结果,教师应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精心设计,授课时需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讲清难点,创造良好的情境,并且做到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紧密结合。

(二)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

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的权重最低。教学督导在每学期仅对任课教师听一次或者两次课,并且由于专业的限制,在做出评价时仅就课堂纪律、板书和表达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可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偏差。教师彼此之间相对比较了解,但是,由于私人或工作的关系,其评价结果也有可能会产生偏差。基于以上原因,同行和督导评价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但权重相对较低。

(三)将中长期评价纳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工程类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往往以本学期学生的评价为主,一般在课程结束后完成。但是,工程类数学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研究生阶段的深造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往往忽略课程结课之后的中、长期追踪评价,从而使得课程的长期效果难以得到反映。[10]作为课堂教学长期效果的见证者,专业课任课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是最具说服力的,所以,应该将中长期评价指标纳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针对专业课任课教师和研究生的需求,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工程类数学课程教学的方向和侧重点,有效地提高工程类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相铭,郭季.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13(2).

[2]赵春元.模糊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3]汪旭升.高校数学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3(24).

[4]焦扬,葛慧玲,傅丽芳等.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因素对成绩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3(6).

[5]刘恩允,杨诚德.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2004(3).

[6]陈洪凯.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之我见[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1).

[7]汤岩,任永泰,葛慧玲.关于提高大学公共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3(14).

[8]韩蕙.层次分析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研究

生动的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没有兴趣,无论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是于事无补。兴趣是一种强烈的倾向和个人喜好,是激发创造力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动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的基本要素以及重要意义

1.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的基本要素

要更好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性,首先必须明确课堂生动性的基本要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而的含义: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使课堂变得生动,充满活力,必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二,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第三,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

2.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自身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信,从而使之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生动的课堂会给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以自由驰骋的空间,教师在学生而前不是一位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禁锢思想的卑微者,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和谐的,整个课堂就像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只有建立了这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充满信心,思维才会活跃,才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焕发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知识的广度局限在课本中,必然远离实践,那是呆板的做法。生动的课堂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会把学生和老师紧紧联系在一起,把理论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学生才能在博大的生活课堂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青春时期,这个时候的学习和思想对于整个人生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的相关对策

1.与学生平等相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使初中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良好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初中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人格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要懂得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设身处地的去关爱他们。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悉心加以指导,学生有了进步要及时予以表扬等。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方而变得积极主动,课堂自然就会变的生动活泼。

2.通过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课堂是教学的载体,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它还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人生经历。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个性、价值观、情感等方而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意义。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学习语文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发掘其深刻的人文内涵。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和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护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思念,让学生去感受人间亲情的关好,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这样的教学才是生动的,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用模型、幻灯、录音、标本、图片、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或者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在自然的课堂里寻求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在特殊的感受中陶冶心志,进而发现关感受关,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有对话的课文进行分角色演诵,或者对有精彩情节的课文让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使学生进入一定角色,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从而增加兴趣。或者进行小组探讨,教师可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中让学生欣赏除课本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如经典电影,经典台词,经典散文朗诵,甚至名曲、名画。当然是要为了促进学习和丰富课堂内容,哗众取宠和无聊的游戏切不可搬上课堂。另外,教师应想方设法在课堂上制造更多的乐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措施,以此来提升语文课堂的生动性,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范文6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学生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作用有三种:一是对未来的活动的准备作用,学生时代的兴趣常对其未来的事业有重大价值。二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他便精神愉快,精力集中,不易疲倦,效果显着。三是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要求同学通过学习生物课程后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对同学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兴趣尤为重要。

一、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及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诛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科学。好的教学设计能灵活应用好各种教学手段,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和参与到教学中,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过程中要考虑到几个基本要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这些基本要素都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到的,教师只有综合了这些基本要素,才能上好一堂课。

二、运用教学技能组织好课堂教学

教师认真备课,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基础。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得看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能来组织好课堂教学。参加工作了一年,就教学技能这块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下面就简单的介绍几种教学技能,旨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

导课是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利用导入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个开路,希望通过新课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状态,同时,好的导入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欲望的形成。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感觉到新内容的有趣性和价值性。接下来就是设计好导入内容,使每节课一开始,就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全神贯注的学习新课。另外,导入还可以做到使前后内容相互连贯,温固而知新,复习前面的内容,又为以后的内容做个铺垫。再教学中,通常使用复习导入、实验导入、设置疑问等方法。比如,在讲解必修课“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个章节中,通过上一节内容“新陈代谢和酶”的复习后,导入新内容,首先教师给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要从它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出发,其中,条件是光和酶,原料有CO2和水,对植物体来说,CO2可以从大气中获得,那么水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又是下一章节所要讲的内容。

所以,导入在教学中是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不仅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为课堂营造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情趣。

三、合理运用好其它技能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得运用好其它教学技能,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提问技能,分组讨论等方法。

提问技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来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通过对学生的提问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提问,可以检查到学生学习和教学情况,并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问技能的方式很多,特别是自然学科,它跟日常生活比较贴切,比如,我们讲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这一节内容后,知道了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吸水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并在黑板上形象做图,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怎么吸水,怎么失水,吸水、失水对植物细胞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后,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卖菜的小贩要不间断的往菜上浇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释。”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个知识点。

分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分组讨论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设置好讨论的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相应的归纳总结。

四、实施开展多项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给学生讲解的各种理论都是前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如今,高考“3+X”到来,给生物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高考,实验设计这块成为重中之重。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怎么设计实验?在高考时,如何面对最后一题——创新试验设计,这得靠平时试验的累积。

实际上,兴趣因人而异,因教材内容也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爱这门课,喜欢上这门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和学校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