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范文1

法定审计风险模型的诞生标志着在审计实务中运用风险模型的风险导向的新模型,该模型被审计职业界普遍称为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在形式上法定模型与基本模型是一样的,并不是一个新的模型,但它首次从审计程序上分解审计风险,用连乘的形式表明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关系,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使得进一步控制审计风险成为可能,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务中它首次引入了定量评估的方法,审计师通过对财务报告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从而确定检查风险,进一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范围,因而该模型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

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控制下,管理舞弊和欺诈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了一系列新的审计准则,将原有的模型重新描述为:

审计风险(AR)=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DR)

这一新模型被称之为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使用这一模型的审计模型则被称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较传统模型,新模型在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重大错报风险包含两层:会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认定层次风险包括传统模型下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总体层次风险则是指企业的战略经营风险。这种风险源自与企业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的可能,也就是战略和宏观层面的风险,新模型将由于企业的整体经营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是评估审计风险理念、范围的扩大和延伸,是传统模型的继承和发展。

三、审计风险模型的比较分析

(一)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及要素构成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已被大多数知名团体和注册会计师所接受,《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也采用该模型。

模型可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在审计风险的这三个构成要素中,注册会计师对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无法控制,但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他对被审计单位各部门和经济业务各环节的了解和测试合理评估控制风险。注册会计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实际存在的检查风险水平,通过控制检查风险从而最终控制审计风险于注册会计师期望的可接受水平。控制风险水平的评估是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分析的关键。

(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要素构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以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强调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引起的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风险导向审计和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相比,突出了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和延伸,是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修正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该模型说明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依据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确定并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便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低水平。其中,重大风险错报的评估要分为两个层次进行:一是财务报表整体层次;二是认定层次。

财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多与控制环境有关。把战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在该模型下,审计人员不仅要考虑报表上反映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考虑报表本身的真实性,即对管理决策层的行为进行评估鉴定。认定层次风险只要指经济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错误主要是指经济交易的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

(三)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弊”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利”

1.传统审计模型的弊端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以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审计对象建立起来的,符合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方式的要求。

第一,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中,固有风险的内涵与外延不一致,从而使得该风险模型的科学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另外由于固有风险很难评估,因此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而直接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造成结果的片面性。

第二,运用传统审计模型进行审计无法描述由于不道德的行为产生的风险,也很难发现管理层舞弊问题、虚构交易等问题。

2.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创新

第一,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舞弊、 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误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从而运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可以更有效地发现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而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只解决了企业的交易和事项本身事实的基础上,怎样发现会计报表存在错报的问题。

第二,运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技术。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把审计业务流程和程序分为三大块:一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二是必要时的控制测试;三是实质性测试。审计业务流程做上述改进后,要求注册会计师全程关注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将风险评估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先导、前提和基础。可见,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将导致整个审计工作的失败。

第三,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特别强调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提高发现重大错报的概率。所谓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态度,对所获取审计证据的真实有效性做批判性的评价,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保持警惕。因此,在计划和执行审计时,审计人员既不能假定管理当局不诚实,也不能假定其完全诚实,只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才能得出作为审计意见基础的合理结论。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单纯的账表层舞弊已经逐渐减少,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对战略和宏观层面审计风险的描述能力也越来越弱,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是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可以更全面、更详细、更具体的控制审计风险。

四、我国运用审计风险新模型的现实意义

首先,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现行的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部分项目已难适应形势的变化,以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有关理念和方法来修订中国相关独立审计准则显的尤为迫切。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审计风险准则》,不仅将使得我国的审计风险准则与国际的审计风险准则实现接轨和协调,同时也将为优化审计执业环境,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

其次,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审计理念、程序和责任上的重大变化,更可能改变注册会计师在更宽泛的领域里的一种专业化职业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注册会计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行业的特定知识、客户的特定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求注册会计师成为一个“全才”,对各方面都了解,对行业的评估要有深度,这种专业化可以带来审计质量的提高,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审计效率等等。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范文2

[论文摘要]知耻、有耻既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传统道德文化有重要的特殊价值。耻文化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淀、涵育和整合作用;弘扬传统道德文化,要培养确立“认知上科学”、“情感上乐观”、“意向上进取”的现代审美意蕴。

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发展源流中,知耻、有耻既是这个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又对传统道德文化有重要的特殊价值,这就是耻文化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淀、涵育和整合作用。当下弘扬传统道德文化,就要在现代耻文化的呼唤和重塑的基础上,培养确立认知上的科学精神、情感上的乐观精神、意向上的进取精神,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审美意蕴。

一、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淀与整合

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厚,以不同立意、标准可以归纳出不同视角的排列组合。有“五句话”归纳:强调整体、推崇仁爱、提倡人伦、追求精神境界、重视修养践履;有“六特征”归纳:追求和谐共生、尊道贵德尚义、昂扬向上与时俱进、博厚恢宏、以人为本、崇尚公忠。那么,这些传统道德文化是怎样积淀、涵育、整合的?这些集大成的传统道德文化,生长、体现在历朝历代的布衣百姓和文豪良吏身上。对于个体而言,知耻是做人的基础和基本心态,有耻是自我提升和人格完善的根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耻、有耻既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传统道德文化有重要的积淀、涵育、整合作用。从这个视角看,“耻”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特有价值。

(一)耻文化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淀

知耻、有耻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重要的规范之一,积淀、涵育传统道德文化。在中国古代的道德操守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石成金:《传家宝》二集,卷二)一个人在道德意识中必须要树立一种观念:因自己言行的违背传统美德而引起的羞辱惭愧之情,从心从耳,耳闻过而心愧。一定要对自己违背道德的意识或行为而产生不体面、不光彩的心理,要由于周围人的责备而产生自责心理,这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必须具有的最起码的耻感。耻感不在,其他传统道德文化怎么涵育?耻感的确立积淀良知,良知涵育其他传统道德文化。在本质的意义上,良知不过是社会的、客观的道德义务,经过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中,在道德主体的内心深处,以自律准则的形式积淀下来的道德自制能力。这个过程的同步,在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形成一道耻感底线。“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弃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何以为美乎?”(《孟子·告子上》)这个“良心”,就是守仁义、行忠信、知廉耻,积淀其他美德。

为人长养良心,磨练道德自制能力,必须以耻感为基础,因为知耻、有耻,是做人的基本心态,最基础的精神和美德。“无羞耻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不知耻,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完整的人。耻感的迷失和缺憾,做人无以治己,做事无以治事。须知,对于一个社会人,且不说崇高,就是从道德底线而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是悔过,也离不开耻感。“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之心,若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康有为:《孟子微》卷六)一个人,无论何时何事,必须严守信义,远离无耻。因为无耻是非常可怕的。无耻则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为民,无耻害己,民知耻,社风才能完美;为官,无耻则殃民,知耻,国家尊严才能维护,百姓权益才有保障。可见,知耻、有耻,与其他传统道德文化相生相长、相辅相成,对传统道德文化有重要的积淀、涵育作用。

(二)耻文化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整合

在传承、信守传统道德文化中,知耻、有耻表现在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整合作用上,是用传统美德及其基本精神指导言行,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干的、符合传统道德文化的,一定要干且要努力干好。不该干的、违背传统道德文化的,一定要抵住诱惑坚决不能干。这就是最基本的耻感。朱自清在《论气节》的演讲稿中说:“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讲确立传统道德文化,必须树立、拥有的就是这种耻感。讲耻感,必须有气节,以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敢作敢为,有所不为。这才能坚守和发扬光大传统道德文化。 转贴于

知耻、有耻,弘扬传统道德文化,就要在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上,不空喊责任感,而在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中,建有一种耻感观念,与人与己,凡事凡行,良知良能,做好该干的、必须干的事,不该干的事,一定守住、不能干。“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上经《乾卦第一》)发扬传统道德文化,不只是坐而论道,而必须起身躬行。在品德和学业、事业中守仁行义有作为,否则,愧于职业、愧于社会,就应该、必须产生羞耻感。一个真正有耻感的人,在责任和使命面前,首先辨知荣辱,谨言慎行,努力践行社会通行的传统美德和传统道德文化,才能使自己不断反省和确立道德耻感,直面使命。在这种磨练的过程中,基于耻感确立、监督、践行传统道德文化。知耻、有耻,继承和发扬光大传统道德文化。

二、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审美意蕴

弘扬和培育传统道德文化,建设现代精神文明,要基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俱进,不断对传统道德文化做出新的发展,培养确立现代传统道德文化的审美意蕴,推动现代化建设。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审美意蕴,具有认知上科学、情感上乐观、意向上进取三个基本特征。

(一)培养确立“认知上科学”的现代审美意蕴

在现代人生历程中,培养确立科学的现代审美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培养并确立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客观真理的彻底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这高于一般传统道德文化。世界观,与以往一切旧的世界观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科学性。只有在世界观指导下树立科学的传统道德文化,才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生、对待人生,以科学的态度塑造人生。要把崇高的人生目的、人生信仰和人生理想转化为实事求是的精神,勇敢的去迎接和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矛盾和斗争。培养实事求是的传统道德文化,就是要尊重客观实际,尊重人生这一客体的现实,这是科学传统道德文化的关键内容。培养确立科学的现代审美传统道德文化,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才能和辛勤劳动去塑造美好的人生,走向真理,以科学演进的精神和足够的勇气、力量消除通向真理的障碍,实现美好的、高品位的人生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确立科学的现代审美传统道德文化,主要之点是弘扬和培育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

(二)培养确立“情感上乐观”的现代审美意蕴

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生活、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以积极、坚定、向上的乐观的传统道德文化面对人生。在情感上坚定乐观的传统道德文化,它是从伟大的理想和不知厌倦的实践相结合中获得的,源泉和力量正是来自这崇高的理想和对美好事业的追求。培养确立乐观的现代审美传统道德文化,坚信从事的事业必胜,使主体不仅在迎接和克服困难上,而且也表现在对待人生的耐心、毅力和坚强意志上。在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不断追求的动态过程中,在希望和实现状态中得到满足,并以乐观的传统道德文化勇敢的去追求新的希望的实现。正是由于人在心理意识中始终期待着理想和希望的实现,乐观的现代审美传统道德文化,是作为主体的人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形成了追求希望和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在乐观的现代审美传统道德文化上表现出豁达乐观的情感。培养确立乐观的现代审美传统道德文化,就是要培养对前途的信心,对事业的热情和对生活深沉的爱为主要内容的传统道德文化。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以一个强者的乐观形象,为国家和人民的困难分忧,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积极、乐观的拚搏,创造光明的前途。作为一个准备干一番事业的现代人,应当以乐观的传统道德文化对待人生,爱惜生命的价值,相信自己的力量,看到光明的未来,以微笑对待生活和事业,以奋斗不止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投入到生活和事业中去。

(三)培养确立“意向上进取”的现代审美意蕴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创造性的,是开拓、改造自然和社会新局面的事业,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唯有培养确立进取的现代审美传统道德文化是最重要的。这就要确立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不断进击的勇气和信心,选择开拓、创造、进取的传统道德文化。应该说,进取是历史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别无选择的要求现代人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培养确立进取的现代审美传统道德文化,学会积极投入生活,以进取的意向为社会和人民负责,以自己的优势为手段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品格、知识、才能在自己面对的实践活动中,找到用武之地,以进取的现代审美传统道德文化对待人生道路上的矛盾,在积极进取中创造美好的人生和事业。培养确立进取的现代审美传统道德文化,就要创造条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善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在贡献中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范文3

关键词 银行内部审计 职能 提升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银行内部审计是银行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途径,通过内部审计的各种专业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的抵制各种风险的出现,确保资金能够安全高效流通和运行,因此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各家银行都非常重视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积极学习国际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实施了各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能够很好地完善原有的监督职能,通过流程管理和服务支持等新型职能,更好地实现了银行业务的发展。意味着银行内部审计正在实现从管理审计向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方向发展,这标志着银行内部审计方向迈出了跨越性发展的步伐。

一、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提升的意义

首先,银行内部职能提升工程是银行建立优秀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与公司治理的目标相一致的,能够通过运用内部审计的方式来实现公司的治理目标。银行内部职能提升工程指的是银行高级主管通过对现行内部审计体系进行改革来达到公司的治理目标的做法。同时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也是在现代商业银行价值型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价值型管理体系对内审体系有更高的要求,更好的内审效果、更低的内审成本和更高的内审效率 。最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也必然要实施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内部审计改变了传统业务中简单的复审模式,实现了风险模型智能识别控制目标的模式,符合现阶段国际银行业的现状,通过全新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模式的彻底改革,实现了人力资源、凭证和影像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内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实现了银行内部的审计职能。

二、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提升的方法

(一)以多种方式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实现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成功经验,通过在总行设置审计委员会,各级内审机构的人员实行总行派驻制,即各分行的内审人员直接由总行统一管理,其薪酬、人事权和审计等一切费用都由总行直接管理和拨付,审计结论和报告分别独立出来,只会对最高一级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同级别机构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还能够减少本行利益冲突而引发的各种审计上报情况“失真”。同时,因为内审人员是直接代表总行实施监督检查权,由总行领导管理,其权力也有了很大提升,就将不再会出现问题确认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协调等问题,大量的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二)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型。

合规性审计是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审计模式,也是其审计的基础,它会提出直观的、具有充分依据的各种问题,在内部审计兴起之初,通过合规性审计的方式检查出了一大批管理和操作中的漏洞和错误,很好地杜绝了中央银行各种风险问题的出现。然而,随着规章制度的日趋完善,管理也更加规范化,合规性审计已经越来越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逐渐难以适应央行自身全面发展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央行内部审计现阶段实施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为代表的先进审计方式转变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更好地实现审计职能的进一步提升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审计模式,既能够弥补和完善传统审计的缺陷,也是传统审计的继承和发展。

(三)深入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并不是传统审计模式的简单扩展,是一门跨越了传统审计理论、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管理理论以及行为科学的边缘学科。因为信息系统审计和传统审计风险分析、控制原则、审计技术方面完全不同,传统审计业务能够依据的控制标准已经难以在信息系统审计中继续使用。因此,需要尽快借鉴国外的成熟、权威审计准则,对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审计控制标准进行规范是现阶段信息系统审计效率与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 。在对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的审计标准规范制定时,必须要考虑到国内的现状,现阶段相关准则还非常匮乏,同时由于信息系统本身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从大量分散、单一的系统中,找出其中有相似性的控制标准,为信息系统的审计实务设计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

(四)积极促进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

对内部审计发现成果进行二次利用,其实就是内部审计实现咨询的一种方式。内部审计咨询功能的实现同样也要以确认为基础,就是利用确认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管理、制度和控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其实质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以往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预测将来审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实现提前监督的重要举措。

三、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将会更加复杂,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履行提供金融服务职责的难度,在银行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其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脱离不了完善的内控和科学的管理,对于这一过程审部门将会首当其冲的对自身的审计监督职能负责。因而,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完善银行内部审计方式方法,消除对内审职能发挥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既是在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时代进步提出的要求,也是内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的直接体现。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济南分局)

参考文献:

[1]韩媛媛.加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济南金融.2011(12).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 问题及对策 审计软件

一、计算机审计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计算机审计的内涵

对计算机管理的电子数据进行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等的普及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原来由账簿记录的财务数据,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 改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存储介质也由纸质账本加文字转为数码形式,对用计算机管理的财政、财务等电子数据进行审计,核实经济活动记录的正确性,这就涉及到对各类信息系统管理的电子数据的审核。这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原来的审计业务在新形势下的载体变革后,传统审计手段必须进行的改革和延伸,否则审计人员将面临无账可查的被动局面。

(二)计算机审计的基本特征

1.电子证据具有无形性和高科技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电子证据是按编码规则处理成的"0"和"1"的数据信息,需要依靠磁性或光电介质作为载体,具有无形性和高科技性。电子证据的无形性体现在,其形成和表现离不开某些介质,并借此存储为磁信息和光信息等。电子证据的无形性使其易被篡改和删除等,影响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2.电子证据具有脆弱性。电子证据存储为磁信息、光信息,人为篡改或变造很难被发现。再加上存在难以预测和避免的事件(如系统瘫痪等),易导致电子证据的灭失或失实。特别是现如今,企事业单位、会计及审计领域都与计算机打交道,尽管恢复被删改资料的技术不断进步,但电子证据一旦遭到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

3.电子数据生成的自动性和精密性。人工录入初始数据,计算机系统会利用相关软件完成后续的运算、处理,自动生成所需结果。由于运用的软件由专业机构科学设计,此过程若没有意外或人为恶意干扰,电子数据则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精密性,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较其他证据类型要小得多。

4.电子证据具有多样性。传统的证据表现形式比较单调,而电子证据充分利用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形式存储, 并可以"多媒体"形式来展现,这是以往证据所望尘莫及的。由于其借助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的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极大地改变了证据的运作方式。这种将多类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的特点是电子证据所特有的。

(三)计算机审计的必然性

计算机审计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1)推进计算机审计是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的审计事业正处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技术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信息化建设是我们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个方法、手段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的问题。(2)推进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必然选择。 首先,计算机审计突出了审计重点,丰富了审计手段。 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过去手工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为可靠。 同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其次,计算机审计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审计效率。(3)推进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时效的重要手段。 现代计算机技术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并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适时监控,从而有利于审计质量的跟踪检查,同时也使得审计质量的控制更加实时有效。

二、我国计算机审计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软件应用水平的局限

审计软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通用审计软件,它是一组能够帮助审计人员获取、计算和分析电算化记录的程序,通常适用于多种审计工作,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审计软件有用友审易、中审审易、鼎鑫诺、审计之星等;另一种是专用审计软件,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审计任务,如公路收费审计软件、工会经费审计软件、计算机审计抽样软件等。审计软件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审计人海战术的工作模式,使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相对减少,而审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从而降低了审计成本。但是,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目前国内不管是通用审计软件还是专用审计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对保存在磁性介质或光介质上的数据文件进行查询、抽样、复核和核对等,由于其功能的制约,单纯依靠审计软件不能完全替代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范文5

一、联网审计的涵义和特点

联网审计,是审计机构或人员通过计算机远程访问、调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业务数据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程序,利用辅助审计工具实时检查和评价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增加组织价值,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独立性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联网审计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一个被审单位的信息分布在各个部门,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单位的内部信息网。在网络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可以凭借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实时控制,随时查阅各种会计信息。另外,通过网络审计人员还可以随时获得外部区域性、政策性的信息,避免了由于信息闭塞而造成的判断错误,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2.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联网审计模式在信息采集和整理方面不会产生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损失,被单位信息与审计部门共享,所以不存在人工采集方式下的抄错、误看、漏掉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审计人员的执业风险,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3.信息获取的主动性。在网络系统中,审计人员通过与审计对象进行信息接口转换,根据授权,在网上就可以直接调阅会计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调阅与审查,审计人员便可以开展多元化的、实时的审计程序。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空间已不再是执行审计的制约因素,这样境外审计、环境审计等就变得更加容易。

4.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审计成本。网络审计通过网络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高速准确及运用审计软件的优势,对大量的网络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检索、查询、追踪、转化、抽取、比较、归类、合并、统计、打印和编制工作底稿,最后完成审计工作报告。网络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

二、联网审计的局限性

与传统审计相比联网审计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也使联网审计带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1.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

联网审计主要通过远程取证来完成审计,主要的审计取证工作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由于计算机的使用,引入了一些新的审计方法,如EAM、通用审计软件(GAS)等,这些审计技术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效率。但是,联网审计模式下,传统审计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询问法,观察法、盘点法在联网审计中将不再适用。而这些方法在审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审计师应该慎重选择审计方法。

2.沟通形式发生变化

传统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也能够从沟通交谈中发现审计线索。联网审计模式下,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将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邮件、电话等通讯手段。沟通形式的改变,对信息的交流效率和准确性带来了一定影响。审计人员要慎重选择沟通方式,以及通过对信息交流结果的确认。

3.内部控制的被动依赖

首先,审计基础数据需要内部控制来保证。联网审计模式下,审计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而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主要是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换言之,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那么审计工作都将建立虚假信息之上,带来极大的审计风险。

其次,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依赖是“被动依赖”。现场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来依赖对内部控制的依赖程度。这种依赖可以称之为“主动依赖”。而在联网审计模式下,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强度和频率很难得到保证。而实质性检查不可能达到穷尽所有业务的程度。因此,审计人员不得不“被动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4.技术复杂性增加

现代联网审计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为了保证审计过程的顺利完成,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完成的各个环节。如数据采集、传输、分析,有足够的了解,审计师需要对网络、软件、硬件、数据库等方面有一定的掌握。这些技术因素往往超出传统审计人员的知识范围,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补充知识。

三、发展联网审计应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1.制定联网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应遵循的规范和尺度,是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规则。联网审计对象、线索、方法、流程、结果等各方面相对于传统审计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所以应加快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制定以指导联网审计工作实践的深入。如对联网审计人员的一般要求、网络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标准、网络系统内部控制准则等。

2.加快审计网络建设

审计网络是联网审计得以开展的物质载体,因此要进行联网审计就必须先进行审计网络建设。我国的网络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很落后,网络财务研究和软件开发也才刚刚开始,因此审计网络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应该从某些易于实现的部分入手,有计划地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实现全面的网络审计;从政府、社会审计单位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逐步试验、推广。

3.开发审计信息系统

联网审计的实施,要求开发一个可以实现审计计划到报告全过程的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建设要求突出先进性,可采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先进手段,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配置先进实用的计算机设备和功能强、可兼容的系统软件。首先,要开发通用审计软件。可以是自主开发也可由财务软件开发公司完成,但都要遵循一个前提,即制定好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只有这样,开发出来的通用审计软件才能从被审单位准确获取各种数据,实现有效的远程审计。其次,要建立审计服务信息库。通过网络及业务管理系统,录入被审单位的有关信息,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容量的信息库,以便在审计时可以随时调阅和使用,提高审计效率。第三,为节约耗费,审计网络建设可考虑采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范文6

摘 要 高速铁路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管理复杂等特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审计对象的运营风险为导向,能切实针对薄弱环节,集中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效果,因而适应于高铁项目的审计实践。本文在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高铁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并根据应用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审计 风险导向 高铁建设 改进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高铁建设具有技术要求复杂、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投资巨大等特征。因而对高铁项目的审计也有更高的要求。面对实践的要求,近年来国外开始发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该模式以传统的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为基础,以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结合系统理论作为方法理论指导,更为关键的是着眼于所审计企业的经营风险,从更高、更广的视角来审视审计对象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因而相较于传统的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显著提高审计效率。鉴于高铁项目建设的特征,笔者认为在高铁项目审计中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切实提高高铁项目风险的全程监控水平,提升高铁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必要性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特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传统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整体经营风险。通过企业经营战略分析、作业流程分析、经营业绩现状评价、财务报表分析等几大关键步骤,尤其创新性地提出将以往的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关联,从而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整体思路。在此思路指导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在于以风险评估为中心,有效改善传统审计的风险评估不到位、不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等缺点。

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1)全面的风险认识观。传统审计仅从会计视角予以分析风险,而经营风险并非是传统审计工作的重点,传统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及控制。而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将风险的内涵外延至广义风险,即以整体的视角从所审计企业的外部环境、经营条件、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相对综合、整体的分析,而且以财务风险分析为审计的基础,重点则落脚于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评估。

(2)科学的审计风险模型。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形式上简洁、在内涵与外延上扩展,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其中认定层次风险包括交易类别、账表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认定层次风险。

(3)合理的审计侧重点。传统审计侧重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分析,重点在于财务上,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侧重点则在于企业的整体外部环境与经验过程风险及相关控制措施,从而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提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与预期。

2.高铁项目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必要性

(1)高铁项目自身特征决定。高铁项目建设具有投资巨大、技术相当复杂、建设周期较长、综合性强(涉及土建、轨道、机电、车辆、通讯等专业)、涉及面广等特征。在当前高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铁项目的审计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面、多环节去解决管理力量薄弱等缺陷,同时由于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存在诸多政策法规的空白,因而需要审计对高铁项目所可能存在的政策法规风险、资金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等各种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甄别、衡量和评价,并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策,以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审计发展趋势使然。随着审计范围向管理审计领域延伸,审计需要实现由之前的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这就需要提倡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以整体的视角去审视、监察高铁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环节、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审计在控制项目风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作用。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高铁项目中的应用

运用于高铁项目中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结果总结阶段。每一阶段包含的具体工作可如图1所示:

1.第一阶段――审计准备阶段

(1)前期调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风险为核心,旨在从风险发生的源头就达到判断、识别风险的目的。因此审计前要对高铁项目有准确的把握,了解项目概况,熟悉项目的内部业务流程,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初步评估该项目的风险状况,以期在审计中不漏掉任何一个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调查时可通过与高铁项目各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确保项目立项、概预算及其批复文件等资料齐全,分析项目的投资控制计划书、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各期会议纪要和工作总结等。

(2)制定审计方案。为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应依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基于高铁项目既有特点,设定审计程序,归纳、提炼主要风险点,设计与审计方案相对应的审计项目,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审计方案。

2.第二阶段――审计实施阶段

依据审计方案,展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根据实践的积累和总结,高铁项目审计中,通常存以下四方面风险。在审计过程中,特别关注这些风险,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1)项目规划过程中的风险:即投资决策风险。检查项目是否可行,项目建议书是否已取得相关部门批准,是否进行过可行性研究论证。

(2)项目设计过程中的风险:即设计管理风险。检查项目设计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勘察设计范围及内容是否与已批准的可研报告一致,设计变更的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健全,因过失造成设计变更时是否制定相关问责制度等;同时检查概算是否科学合理,即有无多计、漏计投资现象,投资规模和建设标准是否合理,建设管理费的归集是否准确等。

(3)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有招投标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和工程管理风险等。

①招投标管理风险即检查项目是否按照有关法规、规章的要求,进行了招投标,是否委托了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了合乎实际情况的工程量清单,标书是否合法、合规,同时能否准确、完整地反映项目的实际状况,是否符合招标人对项目的实质要求。

②合同管理风险即检查签订的合同是否合法、合规,包括合同签订方是否具有符合国家要求的施工、管理资质,合同条款是否与原招投标文件条款相一致,有无遗漏或多列标书外条款,合同变更与补充款项是否符合规定等;尤其是工程造价方面,是否约定合同计价原则,是否规定恰当的计取标准、取费基数和费率。

③工程管理风险即检查项目施工中是否存在分包、转包情况,分包单位是否具有资质,施工、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交纳了各项抵押或保证金,是否在有效期内办理了建设工程一切保险;同时检查项目预算是否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有无计划外建设项目、应实施而未实施的项目,预留未实施项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超概预算,以及应对超支或节约现象有无应变措施。

(4)项目财务管理风险。检查项目的建设资金从筹集到使用是否区别于经营性资金,是否依据合同要求,支付各期预付款项,并同时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3.第三阶段――审计总结阶段

审计人员运用系统分析、战略分析、环节分析等方法对高铁项目运行各阶段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撰写审计评估报告时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要明确提出风险识别结论,给出存在的重大风险点,并对风险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

二是要在分析风险事项的基础上,查找重大错报风险发生的原因,从而指出制度和管理上的缺陷。

三是要针对性的提出审计建议,向审计报告的各层次报送对象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四是要注重关注项目整体层面的、系统性、全局性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上的建议,凸显风险导向审计意见的前瞻性,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风险控制具有预防作用。审计工作结束以后,审计部门可将审计考核中发现的实际案例和各种问题分类整理,组织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开展案例培训,既可帮助管理人员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又可以为各单位提供风险范例,警示单位规范内部管理行为,从而降低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度。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高铁项目中的改进

首先,要改进审计工作理念。以往传统的审计工作是直接对财务进行评估和控制,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力求从项目的源头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各审计单位应立足于企业整体,从运营组织环境、管理模式、财务状况等各方面,以科学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及时地意识到危险,有效地防范风险,科学地控制和管理风险,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功效。

其次,要与项目各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审计工作是对项目整个组织的运营、管理工作成果的评估,因此审计工作所牵涉的部门不仅是项目财务部门,更是需要与工程、物资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并保证这些部门之间管理职能的衔接,从而发挥控制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

再次,要培养、建设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可以熟练应用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同时还应灵活运用与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从单纯的财务分析专家变成对于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具有较高识别、分析和应对能力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专家。因此,加强在职审计人员的统一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具有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审计人才队伍,对于有效地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最后,要建立和完善业内风险信息数据库。审计部门应及时地总结实践中所收集到的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不断积累,将其分类提炼、分析后存入风险数据库,以使这些有代表性、典型的风险点为日后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五、结语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于审计实践需求的发展,在理论、方法、工具上亦日益成熟,其优势也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与广泛认可。高铁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高新、管理复杂等特点,因而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对高铁建设项目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十分有利于提升高铁建设项目风险管控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现代审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Timothy B.Bell, Frank O.Marrs, Ira Solomon, et al. Auditing Organizations Through a Strategic-Systems Lens. KPMG monograh.1997:141-159.

[2]Aasmund Eilifsen, W.Robert Knechel, and Philip Wallage. Application of the Business Risk Audit Model:A Field Study.Accounting Horizons.September.2001(9):193-207.

[3]蔡炯,刘晓春.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实施.会计之友.2006(4):42-43.